㈠ 巴西東部為什麼氣候
巴西全境大部份為熱帶氣候,亞馬孫平原為赤道多雨氣候,巴西高原為熱帶干濕季氣候,最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偶見霜雪。亞馬遜平原降水豐沛,東北部地區略為乾燥。熱帶氣候:巴西的大部分土地處於赤道線與南回歸線之間,只有佔全國面積五分之一的土地位於南回歸線之南,因而巴西的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根據氣候特點,巴西共分潮濕赤道帶、潮濕熱帶、半潮濕熱帶、半乾旱熱帶和潮濕亞熱帶五個氣候帶。平均氣溫從南向北緩慢上升。然而亞馬孫流域,盡管處於赤道帶,但氣溫並不像人們相像的那樣高,平均溫度不超過27℃,最高氣溫不超過36℃。巴西利亞、聖保羅等高原城市平均氣溫僅19℃,氣候宜人。在南部亞熱帶地區,平均溫度在16℃—20℃,一些地勢高的地方平均溫度只有10℃,冬天有時還要下雪。不過巴西各地的濕度相當高,特別是在沿海地帶。年降雨量隨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在潮濕赤道帶的亞馬孫地區年降雨量最高為1500毫米—2500毫米。只有8月—10月是少雨季節。潮濕熱帶地區主要是在北里奧格蘭德到聖保羅州北部的沿海地區,這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巴西的大部分地區從米納斯吉拉斯州、聖保羅州內地、南馬托格羅索州和馬托格羅索州的南部,到巴伊亞州、馬拉尼昂州和塞阿拉州的內地,均屬半潮濕熱帶氣候,每年分旱季和濕季,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半乾旱熱帶在巴西東北部,年降雨量一般低於1000毫米,而且多集中於一段時期,全年大部分時間缺雨。南回歸線以南的巴西土地屬潮濕亞熱帶氣候,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巴西與我國的季節正好相反,9月22日—12月21日為春季,12月22日—3月21日為夏季,3月22日—6月21日為秋季,6月22日—9月21日為冬季。
㈡ 巴西的氣候類型
據我所知,巴西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部的巴西高原屬於熱帶草原氣候(薩瓦納氣候),最南端還有一小部分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巴西位於南美東部,東臨太平洋,是南美面積最大的國家。 巴西的地形是“南高北低”,北部和西部是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中部和南部是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地形。 因為西方是巴西高原,這個地區正好位於東南信風的上風斜坡,降水很多。
巴西是發展中國家,歷史上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是移民國,來自歐洲、亞洲、非洲的大量移民形成混血人種,現在的人口超過2億,是南美地區的無恥大國。
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木材、鐵礦石、煤礦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巴西工業門類齊全,曾經經濟也經歷了高速發展,但近年來經濟增長乏力,2017年巴西經濟增長僅為1%。
㈢ 分析巴西的地理位置
緯度位置 80%位於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
海陸位置 位於南美洲東北部 東臨大西洋(樓上講反了) 北臨加勒比海
㈣ 巴西主要位於什麼溫度帶,區大力呀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麼氣候
巴西主要位於熱帶,巴西的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大部分分布於亞馬孫平原——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小部分分布於東南沿海——沿岸巴西暖流增溫增濕,位於東南信風迎風坡,降水豐富。
2、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於巴西高原,受赤道低壓與低緯信風的交替控制,干濕季分明。
3、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分布於巴西東南部,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雨熱同期。
(4)巴西降水較多地區是在什麼部地區擴展閱讀
在南美洲巴西境內,有塊面積占巴西國土一半以上的大高原,叫巴西高原。巴西高原的面積有500多萬平方千米,除了南極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和寒冷的西藏高原不同。它的地勢南高北低,山丘、土崗、高台地之間起伏平緩,大多在海拔600—800米之間,稱為「桌狀高地」。在南緯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地面上覆蓋著大面積熔岩。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雨季,草原上一片蔥綠,雜草叢生,是良好的天然牧場。
一年中有四五個月是旱季。在乾旱較嚴重的地方,生長著一種南美洲特有的植物——巴薩爾木。這種樹中間粗、兩頭細,像紡錘一樣,因此叫「紡錘樹」。它特別輕,有抗乾旱的本領,一棵10米高的紡錘樹只要一個人就能舉起來。
㈤ 請問一下巴西平原的氣候類型
巴西平原 也可以視作亞馬孫平原,所以巴西平原的氣候類型也可以認為就是亞馬孫平原的氣候類型。 亞馬孫平原分布於南北緯10°附近,所以為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分布於赤道南北緯10°附近 如圖:㈥ 地理巴西資料
1 俄羅斯 中國 加拿大 美國 澳大利亞
2 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巴西高原:熱帶草原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乾燥.
3 0.
第二個不知道。。
4 氣候: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年降雨量非常大。
地形:亞馬遜平原,地勢平坦,亞馬遜河支流多、長。
亞馬遜河位於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脈科迪勒拉山系的東坡,有兩支河源:一支為馬拉尼翁河(Maranon,通常以該河作為亞馬孫河的正源),發源於秘魯境內安第斯山高山區;另一支為烏卡亞利(Ucay-ali)河,該河源頭名叫阿普里馬克(Apunmac)河。馬拉尼翁河及烏卡亞利河穿過祟山峻嶺後在秘魯的瑙塔(Nauta)附近匯合。亞馬孫河干支流蜿蜒流經南美洲7個國家。亞馬孫河從秘魯的伊基托斯(Iquitos)至巴西的馬瑙斯(Manaus)叫索利默伊斯(Solimoes)河,內格羅河河口至大西洋段才稱亞馬孫河。亞馬孫河向東奔流橫穿巴西的北部,於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
亞馬遜河流域北起巴西布朗庫<Branco)河河源(北緯5°).南至玻利維亞南部的馬代拉(Madeira)河河源(南緯約20°),西起厄瓜多昆卡(Cuenca)的保特(Paute)河河源(西經79°3l′),東至巴西的馬拉若灣(西經約48°),整個流域跨緯度25°、經度31°30′,流域面積達691.5萬km2,約占整個南美洲面積的39%,其中幹流穿越的亞馬孫平原面積達560萬km2,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若以馬拉尼翁河為源,全長6299km,若以烏卡亞利河為源,全長6436km,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萬m3/s,年均徑流量69300億m3,年平均徑流深度1200mm,懸移質含沙量為0.22kg/m3,輸沙量為9億t。豐水年時,中游馬瑙斯附近河寬5km,下游寬20km,河口段寬80km,河口呈喇叭型誨灣,寬240km。下遊河槽平均深為20一50m,最大水深100m,水位年變幅為9m。上游伊基托斯年均流量20420—28200m3/s.從伊墓托斯至人海口,亞馬孫河的平均坡度為0.035m/km。
亞馬遜河長度僅次於尼羅河(約6400公里),為世界第二大河。在南美洲北部。據估計,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動的水約有20-25%在亞馬遜河。河口寬達240公里,泛濫期流量達每秒18萬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的海水變淡。已知支流有1000多條,其中7條長度超過1600公里。20條超過1000公里。
由發源於秘魯安第斯山的烏卡亞利河與馬拉尼翁河匯合而成,向東流貫巴西北部,在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全長6,437公里(以烏卡亞利河源起算)。支流長度在一千公里以上的有20多條。流域面積622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大陸面積的35%,包括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委內瑞拉等國大部或部分領土。流域內大部分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水量終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為22萬米2/秒,洪水期流量可達28萬米2/秒以上,為世界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源地區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平均比降約5.2‰。進入平原後比降微小。中下游平均流速為0.7-1.7米/秒。水深河寬,巴西境內河深大部分在45米以上,馬瑙斯附近深達99米。下遊河寬達20-80公里,河口呈喇叭狀,寬240公里,淺灘沙洲羅列。海潮可涌至河口以上960公里的奧比多斯。幹流有5,0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吃水5-6米的海輪可自河口上溯3,700公里至秘魯的伊基托斯;全水系內可供通航的河道長度達3萬公里(正常水位)。水力資源也相當豐富,但尚未充分開發。
亞馬遜河沉積下的肥沃淤泥滋養了65000平方公里的地區,它的流域面積約705萬平方公里,幾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兩倍。著名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就生長在亞馬孫河流域。這里同時還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公里)。平原地勢低平坦盪,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因而這里河流蜿蜒曲流,湖沼眾多。多雨、潮濕及持續高溫是其顯著的氣候特點。這里蘊藏著世界最豐富多樣的生物資源,各種生物多達數百萬種。
亞馬遜河是南美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流域面積和流量最大的河流。亞馬遜河發源於秘魯南部安第斯山脈,一路向東,沿途接納了1000多條支流,全長6400千米,最終注入大西洋。亞馬遜河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千米,約佔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00立方千米,相當於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水量的1/6。
亞馬遜河上游約長2500千米,分為上、下兩段。上段長約1000千米,落差達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條系列急流瀑布;下段為兩條巨大支流注入亞馬遜河的兩個河口之間的河段,因為進入亞馬遜平原,流速緩慢、曲流發達,至末端河寬約2000米。
亞馬遜河中游流經秘魯、哥倫比亞、巴西、全長約為2200千米。在巴西北部,亞馬遜河水深45米,河寬3000米,流速緩慢;河中島洲錯列、河道呈網狀分布,兩岸河漫灘寬30~100千米,地勢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暢;河流兩側支流眾多,都發源於安第斯山東坡,呈羽狀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寬至11千米,河深99米。
㈦ 巴西有溫帶氣候嗎,
巴西不是「基本沒有」溫帶氣候,是根本沒有溫帶氣候,只有熱帶氣候和亞熱帶氣候兩大類。
巴西東南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不屬於溫帶氣候。判斷溫帶氣候與亞熱帶氣候一個重要的標準是在夏季是否受到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巴西最南端的米林湖地區為南緯32度左右,每年一月份左右會受到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
㈧ 巴西的地形 氣候是怎樣的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孫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孫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㈨ 巴西的氣候特徵
巴西氣候特徵:
巴西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北部終年高溫多雨,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之間,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季節分配均勻,無乾旱期。
中部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C,全年高溫,且分明顯乾季和濕季。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
南部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㈩ 巴西的氣候特徵一
巴西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北部終年高溫多雨,各月平均氣溫在25-28℃之間,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季節分配均勻,無乾旱期。
中部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C,全年高溫,且分明顯乾季和濕季。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
南部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
地理: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
巴西境內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河流數量多,長度長,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區。
自然資源:
鈮、錳、鈦、鋁礬土、鉛、錫、鐵、鈾等29種礦物儲量位居世界前列。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已經探明鐵礦儲量333億噸,佔世界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居世界第二位。
石油探明儲量153億桶,居世界第15位,南美地區第二位(僅次於委內瑞拉)。2007年底以來,在沿海陸續發現多個特大鹽下油氣田,預期儲量500億至1500億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