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西最著名城市哪裡
里約熱內盧
【名稱】巴西利亞
【英文名稱】Brasilia
【類別】世界遺產
【批准年號】1987年
【遺產原屬】巴西利亞是1965年在巴西中部平地上規劃新建的首都
【遺產現狀】巴西新興城市
巴西首都,現代化新興城市 。 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地處高原 ,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 巴西首都原為里約熱內盧。為了國防安全及內地的發展,很早就有遷都內地的設想。1891年巴西第一部憲法就規定在內地興建新都。直至1956 年選定現址。由巴西設計師L.科斯塔設計,1956年11月動工興建,1960年4月21日,巴西宣布首都及大部分政府機構遷至該城。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
該城坐落於人工湖帕拉諾阿湖半島上,形如一架朝向東方的飛機。「機頭」為突出於半島尖端的三權廣場,周圍建有總統府、最高法院和議會大廈 。「機身」為一條長8千米、寬250米的東西向大道 。「前艙」是政府各部大廈、廣場和大教堂;「後艙」是文教區、體育城、電視塔等;「機尾」是工業區和印刷出版區;「 機翼 」為住宅區 ,設有托兒所、學校、運動場、影劇院、醫院、商場、餐館等。「機翼」和「機身」的連接處為中央商業區,設有超級商場、銀行、郵電大廈、國家劇院、大飯店等商業服務設施。人工湖面積44平方千米 ,蓄水 5億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動物園和植物園。湖濱為使館區和私人住宅區,湖中島上是稱作水晶宮的外交部。綠地面積占市區面積的60%。市區有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有傳統的西班牙式古城堡和歐洲巴洛克式建築,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
工業以無污染的輕工業為主,服裝、食品、電力、電子、汽車、印刷 、建築材料等工業發展較快 。為全國交通中心,公路呈放射狀通各州首府和沿海各大城市。鐵路通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等城市。南郊設有國際機場,郊區各城鎮主要分布在人工湖以北。郊外有1970年修建的迴音壁,每年 8月在此地舉行閱兵式。
【簡介】
巴西,巴西利亞,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1956年得到許可巴西利亞被確認為國家中心並作為首都,它是城市設計史上的里程碑。城市規劃專家盧西奧·科斯塔和建築師奧斯卡·尼邁爾設想了城市的一切,從居民區和行政區的布置到建築物自身的對稱,巴西利亞常常被比作鳥的形狀,它表現出城市和諧的設計思想,其中政府建築表現出驚人的想像力。
巴西利亞是1965年在巴西中部平地上規劃新建的首都,城市平面形狀是一架有後掠翼的噴氣式飛機,各功能區布局合理,是理想的城市,堪稱為城市規劃史上的里程碑。
巴西利亞,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位於巴西中部戈亞斯州高原上、馬拉尼翁河與維爾德河匯合的三角地帶,現在是巴西新首都。它與自己的幾座衛星城組成一個聯邦區。它的面積5814平方公里,人口186萬(1990年估計)。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在世界文化遺產的數百座城市中,巴西利亞歷史最短。城市設計獨樹一幟,建築風格多彩多姿,融世界古今多種建築藝術於一體,集各種建築風格於一城,故有"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的美稱。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從設想到實際遷都,歷時
138年,中經遷都醞釀和決策(1822-1890年)、新都選址和規劃(1891-1956年)、以及動工建造(1956-1960年)3個階段。1960年4月巴西正式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
巴西政府在建新都前曾向全世界招標,徵求設計方案,隨後邀請世界上眾多著名的建築大師組成評選委員會,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平面布局為飛機型的藍圖。還請參加過聯合國大廈建築的巴西著名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擔任新都建設的總工程師。
巴西利亞有新區(市區)、舊區和工人住宅區三部分。
新區建築平面布局像一架機頭向東且有後掠翼的噴氣式飛機,這象徵著巴西是迅速發展中的國家。機頭部位有三權廣場、議會、總統府和最高法院,象徵整個國家的神經中樞。機身前部是18座對稱的政府各部辦公大樓。議會大廈由眾參兩院會議廳和超高辦公樓組成。兩院會議廳是扁平體,長240米,寬89米,平頂上突出一仰一覆兩個碗形屋頂,上仰的是眾議院會議廳,下覆的是參議院會議廳,分別象徵民主和集中。總統府是一座精心設計的四層樓建築,外部幾乎全部採用玻璃結構。上述這組樓群中,外交部大廈最引人注目。整個大廈立身於湖水中,四壁由玻璃構成,被譽為水晶宮。水晶宮正門的湖面上一座由5塊石頭組成的變形蓮花,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
從機頭向後的建築群是全城的主軸,它錯落有致,風格各異,又渾然一體,形成一個和諧壯美的畫面。與這個主軸交叉的,是一組造型各不相同的住宅群。這些住宅沿著與湖面平行的自然曲線排列,形成噴汽機的兩翼。每個住宅區有數十座大樓,建有學校、幼兒園、影院、教堂、商店和醫院等,生活區之間隔著綠地,或者花圃和叢林,四季常青,使人感到雖身處高樓群內,卻不乏大自然的情趣。機尾處是火車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鐵路。再向後是小型工廠。此外,散處不同地點的巴西利亞大學歷史中心、大教堂和式樣各異的使館建築,都展示了現代建築藝術和風格。整個新區布局協調、結構新穎,處處綠草茵茵,繁花似錦。機翼前方的帕拉諾阿人工湖上碧波粼粼,湖畔林木蒼翠。這座人工湖由四條河攔截而成,蓄水量4.91億立方米,還起著調節氣候的作用。
老區建築以普拉納爾迪納歷史中心(1859年建造)最負盛名,現位於巴西利亞的一座衛星城內,是聯邦區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建築群。另外的9座庄園也保存完好,其中最大的庄園索烏拉迪諾始建於1832年,它的屋舍屬典型的地方建築。還有巴茲蘭迪亞歷史中心也是老區內的著名建築。
工人住宅區是創建新都時為建築工人臨時搭建的具有現代特色的木屋,大部分木屋保留至今,少數因城建需要已被改建或拆除。法蒂瑪聖母院、奧里維拉醫院、巴西利亞第一座教堂-聖·約瑟夫教堂和第一所學校也坐落在工人住宅區。
巴西利亞著名的自然景觀有國家公園、阿瓜斯·埃曼達達生物保護區、依貝格和加瓦薩瓦多自然保護區、聖巴爾托羅摩和德斯科貝托環境保護區。市政當局還計劃闢建一系列自然保護區,如加馬河盆地河裡約·馬拉瑙保護區。這些自然景點或位於市區,或與老區毗鄰,或地點偏僻人跡罕至,這都使巴西利亞到處生機盎然,充滿無限魅力。
巴西利亞的建成,首次實現了全由人規劃的未來城市,它是真正建立在綠地上的首都,它的規劃設計體現了人的精神和智慧的偉大創造力,也是建築的現代精神的典範。但也有人對城市的規劃提出批評,認為追求形式多於追求經濟利益、文化和歷史傳統,對低收入者的就業和居住條件注意得不夠。
1974年8月15日,巴西與中國建交。
當人們乘坐飛機在巴西上空飛行至南緯47°、西經15°的時候,會驚奇的發現,地面上也有一架「飛機」,這兒就是呈鳥狀設計的巴西利亞。巴西利亞建立於公元1956年(1960年成為首都)。位於富含紅土的戈亞斯高原上,海拔1170米,距離海岸1000公里。作為首都,巴西利亞是國家的行政中心。建立巴西利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巴西的內陸地區。殖民地的歷史使得巴西的人口過度集中於沿海地區,並且港口城市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還在持續的擴張。
早在十七世紀末巴西國內就出現了國家的中心地區建造首都的設想。1922年,巴西獨立百年慶典時,在選定的位置上樹立了一塊石碑,標志著這種設想的成熟。1891年憲法就預見到了將在國家的中心地區開辟出一塊聯邦政府直轄區。1955年,米納斯吉拉斯州前州長朱賽里諾(Juscelino Kubitschek)當選為巴西總統,這時巴西作出了將聯邦政府從里約熱內盧遷移到巴西利亞的決定。這個決定強調了巴西發展、進步的願望。
巴西花費了五年時間(1955~1960年)建好了聯邦新的首都,並且把修建了越過馬托格羅索和亞馬遜河的公路。這項工程是按照巴西城市規劃師盧西奧·科斯塔(Lucio Costa)和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Oscar Niemeyer)的設計建造的。
巴西利亞的設計靈感來自「科布森」(Corbusian)規則,城市的功能經過合理的組織與規劃。整體形態由垂直交叉的兩條軸線貫通整個城市,看上去就象一架飛機或者一隻大鳥向著西南方向飛行。主軸線長六公里,寬350米,主要做行政用途;商業區與住宅區以教堂和學校為中心分布在四個扇型區里,沿著20公里長的橫軸線拓展。兩條軸線的交叉點寬度是其他地方的兩倍以確保高效的交通管理。
巴西利亞是具有巴西現代建築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它地處由巴西中部戈亞斯高原、維爾德河和馬拉尼翁河交匯而形成的三角地帶,與周圍8個衛星城鎮形成聯邦區,佔地5814平方千米。其城市設計別具一格,建築風格多姿多彩,集人類建築藝術的眾家之長於一身,被譽為「世界建築藝術博物館」。在所有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數百座城市中,巴西利亞是最「年輕」的一個。因位於海拔1100米的高地,故雖地處熱帶但巴西利亞的氣候涼爽宜人。
巴西利亞包括新區、老區和工人「住宅區」三部分。位於人工湖半島上風格獨特的新區,酷似一隻大鳥或一架噴氣式飛機。「鳥頭-飛機頭」 是由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機構駐地組成的三權廣場,是巴西總統府、聯邦最高法院和國會政府政府首腦機關(政府各部大樓)所在地;「鳥身-飛機身」是城市的交通主軸,是一條長約8千米、寬250米的大道;大道上有乳白色的政府大樓、教堂、國家劇院、公園、會議中心、商業中心等建築;向南北伸展長達16公里的「兩翼」是平坦寬闊的立體公路,沿路排列著規劃整齊的居民區、商業網點、旅館區等;「機艙」後部是運動區、文化區;「機尾」是長途汽車站和儀器加工、汽車修配等工業區;「柵尾」是為首都服務的工業和印刷出版區。巴西利亞被建成飛機形狀,是為了充分展現蓬勃發展的時代精神,隱喻著巴西正在起飛——飛速朝前發展。老區最著名的建築是位於衛星城的普拉納爾迪納歷史中心,它是聯邦區內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築群。
和諧的紀念性建築群使城市顯得整齊對稱並且並且遠景也十分美觀。在寬闊的廣場區域里,摩天大樓高聳的方型樓體在圓滑表面的平衡下創造出一幅和諧的城市畫面,這已經成為巴西新首都的典型象徵。
巴西利亞是巴西的第三個首都。歷史上,巴西曾經定都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臨海城市。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1957年巴西利亞開始興建,於1960年4月21日最終建成。
巴西利業別具一格的建築有伊塔瑪拉蒂宮、巴西利亞大教堂、電視塔等。
伊塔瑪拉蒂宮為外交部所在地,整座大樓是玻璃外結構。大樓四周水池環繞,白雲、藍天、水、高樓群構成—幅美麗非凡的圖景。
巴西利亞大教堂的建築風格超群。建築物的主要部分在地下,露出地面的是一隻狀若荊冠、覆蓋玻璃的金屬頂蓋。頂蓋下是懸在空中的神像。基督和聖徒們猶如身在藍天白雲中。
電視塔高218米,是巴西利亞的最高點。登塔俯瞰,飛機型都市盡收眼底。
里約熱內盧市(Municipio do Rio de Janeiro)
【面積】43,907.2平方公里,占巴西國土面積的0.5137%
【地理氣候】
巴西東南部一州。瀕大西洋。面積4.36萬平方公里。人口1,413.3萬(1990),城市人口佔90%以上。1889年設州,1975年瓜納巴拉州並入,首府由尼泰羅伊遷至里約熱內盧市。沿海低地氣候濕熱,內地高原氣候溫和。重要河流有帕拉伊巴河等。工農業和服務業均甚發達,服務業占就業人口約37%和收入的一半。工業以鋼鐵、紡織、食品、印刷、石油化工為主。有石油、鋁土、鐵、煤、大理石等礦產。漁業和鹽業興盛。農業主產甘蔗、柑橘、香蕉、蔬菜、棉花、水果、稻,飼養牲畜。水、陸、空交通發達。風景優美,多游覽勝地。
地理簡況
里約熱內盧州位於巴西東南部,北臨聖靈州(Estado do Espirito Santos),西臨米納斯州(Estado de Minas Gerais),西南臨聖保羅州(Estado de Sao Paulo),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沿海地勢較平坦,內陸多為丘陵和山地。屬熱帶海洋性氣候,一般為17-39度,年平均氣溫25度。
州府里約市中心距巴西首都巴西利亞直線距離1,145公里,距聖保羅市429公里,距薩瓦爾多市1,691公里,距貝羅市442公里,距維多利亞市509公里,距伊瓜蘇1,495公里,距瑪瑙斯5,164公里。
【人口】
2000年裡約熱內盧州人口1,440萬(14,404,923),占巴西1.7億人口的8.47%,城鎮人口佔95%,鄉村人口佔5%。勞動力人口635萬,文盲佔7.2%,失業率5%。男性人均壽命71歲,女性77歲。里約州的人口增長率1.04%,人口出生率指數為0.8444(IDH)。其中里約熱內盧市人口560萬(5,598,953),占州人口的39.29%。
【行政區劃】
里約熱內盧州分8個區(Regioes),共計92個市(Municipios)。其8個區簡況如下:
1、 州首府區-(Regiao Metropolitana) ,該區位於里約州東南部沿海,該區面積5,693.4平方公里,佔全州面積的12.97%。人口10,348,002,佔全州人口的71.84%,是該州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下屬20個市,其中里約熱內盧市在該區內。該區集中了里約州的主要港口,以旅遊、貿易、金融等活動為主。
2、沿海平原區-(Regiao das Baixadas Litoraneas),該區位於里約州東部沿海,西南與州首府區相鄰,面積5,064平方公里,人口503,151。下屬12個市,其中以石油化工工業為主。
3、北區-(Regiao Norte),該區位於里約州東北部沿海,南部與沿海平原區臨壤,面積9,767.8平方公里,人口671,400。有9個市主要是石油工業聯合企業和酒精飲料工業。
4、西北區-(Regiao Noroeste),位於里約州西北部,東臨北區,面積5,385.4平方公里,人口287,946,下屬13個市,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
5、大島海灣區-(Regiao da Baia da Ilha Grande),位於里約州最南端,面積1,753.4平方公里,人口123,855,下屬僅安哥拉(Angra dos reis)和帕拉蒂(Parati)兩個市。以旅遊和核發電為主。
6、巴拉伊巴區-(Regiao do Medio Paraiba),位於州西南部,面積6,203平方公里,人口759,998,有12個市,以冶金和金屬機械加工為主。
7、里約中南區-(Regiao Centro-Sul Fluminense),東部與州首府區相鄰,面積3,036平方公里,人口236,926,下屬10個市,以旅遊和服裝加工業為主。
8、山區-(Regiao Serrana),位於里約中南區北部,面積6,960.6平方公里,人口722,334。有14個市,以旅遊和服裝加工業為主。
【經濟情況】
里約熱內盧州不僅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西及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旅遊、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而聞名。2000年裡約熱內盧州國內生產總值(GDP)823億美元(1,626億雷亞爾),占巴西GDP總值的14.36%,人均5,734美元。1999年裡約州GDP 1,096億美元,占巴西GDP總值的13.53%,其中農牧業佔0.6%,工業佔29.3%,服務業佔70.1%。
【農牧業】
里約州農牧業占州GDP比重很小,農村人口僅有72萬,約9萬農戶,主要以供應里約州蔬菜副食業為主。農業用地3,264,150公頃,一般多為少於10公頃的農田,其中44%的農用地是天然牧場,放養奶牛。主要農作物是木薯、水稻、芸豆、玉米、土豆、甘蔗、咖啡、橙橘、香蕉、西紅柿、木瓜和其它熱帶水果和蔬菜。另外還有捕魚。北部和西北部以生產水果、甘蔗為主,有果 汁、甘蔗酒加工業。山區以生產蔬菜和鮮花為主。南部生產香蕉和西紅柿。里約州實施了綠色貨幣(Moeda Verde)、果園灌溉 (Frutificar-Fruticultura Irrigada)、里約咖啡(Rio-Cafe)、里約甘蔗(Rio-Cana)和里約牛奶(Rio-Leite)的各項計劃,主要是通過提供低息貸款和技術服務,進一步促進該地區的農牧業發展。
【工業】
里約州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基地,2000年裡約州有各類工業企業22,050個。尤以化工、石油化工、醫葯工業著稱,這些行業占據巴西同類產品15%的產量,其中海上石油礦業開采名列前茅。里約州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海上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備和產量占巴西之首。
里約州礦業開采加工比較發達,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列居巴西100家大公司之首,除開採石油外,在里約州的Duque de Caxias建有大型石油化工企業(Refinaria Duque de Caxias)。巴西最大的礦業 公司淡水河谷公司(CVRD)在巴排名第二,Valesul鋁業公司等大型采礦企業在里約州設有企業。另外還有在Volta Redonda的巴西鋼鐵公司(Companhia Siderurgica Nacional) 、Cosigua鋼廠、在Areaial do Cabo 的大型鹼廠(Fabrica de Alcalis)、在Resende 的大眾卡車廠 (Fabrica de Caminhoes da Volkswagen)等等。大理石花崗岩加工、玻璃、水泥生產等建材和民建業占州GDP 的9.6%。修造船、醫葯化工、塑料、機械加工、金屬構件 、印刷和紡織成衣也佔有一定比例。
里約州除有3個大型熱力發電廠外,在大島海灣區建有安哥拉1號和安哥拉2號核電站,目前核電站發電量為95億度(9,500GWh),2004年將達215億度(21,500GWh),還將興建8個發電項目。
【服務業】
里約州向以旅遊、信息通訊、金融、保險等服務業著稱。巴西是世界10大旅遊創匯國之一。來巴西遊客多來自拉美、美國和歐洲。里約熱內盧州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景點多,其中以里約市為最。
被裡約州和巴西引以為榮的尚有28處州的著名景點及旅遊風景區,其中14個分布在沿海地區,多為風景迷人的海灣、海灘和鬱郁蔥蔥的熱帶島嶼,另外14個分布在州內叢山綠林的山區,既有歷史名勝,又有國家和州級的森林公園。
約州不僅通訊發達,現有固定電話444萬戶,手機298戶,IT產業也發展迅速,軟體產品在巴西軟體業位居首位,其產品占巴西市場的40%。位於里約的巴西環球電視台Rede GLOBO是巴西乃至拉美最大的電視台網。巴西銀行 (Banco do Brasil-BB)、聯邦儲備銀行(Caixa Economico Federal-CEF)、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銀行 (Banco Nacional de Desenvolvimento Social-BNDES)、布拉德斯科銀行(Bradesco)、伊塔烏銀行(Itau)、桑塔德銀行(Santander)、聯合銀行(Unibanco)、阿姆羅銀行(Amro Bank-ABN)、波士頓銀行(Banco Boston)、匯豐銀行(HSBC)和花旗銀 行(CITIBANK)等巴西和世界著名金融機構在里約都設有機構。里約證券交易所(Bolsa de Valores)年成交量10億美元。
【交通】
里約州公路網四通八達,據巴西交通部1999年調查,巴西公路總長度165.8萬公里,里約州為22,069公里,其中通往聖保羅的BR-116國道429總長公里,通往貝羅的BR-040國道總長434公里,通往維多利亞的BR-101國道總長514公里,另外還有BR-393,BR-493,BR-495,BR-356國道和繁多州級公路。
另外,里約熱內盧州還有10個機場(Aeroportos)和24個小型機場(Aerodromos)。
【港口】
里約港(Rio de Janeiro)、 伊塔瓜伊港(Itaguai)、尼特羅伊港(Niteroi)、阿拉伊阿爾港 (Arraial do Cabo)、安哥拉港(Angra dos Reis)和曼哥拉迪巴港Mangaratiba)。其中伊大瓜伊港和曼哥拉迪巴港已統籌為塞巴蒂巴港(Sepatiba),除阿拉伊阿爾港屬當地政府管理外,其它4個港口全部歸屬里約熱內盧州港務局(Companhia Docas do Rio de Janeiro)統一管理
❷ 巴西的主要城市是哪些
巴西是巴西聯邦共和國的簡稱。
巴西聯邦共和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共有5564個市(2011年3月)
巴西主要城市有:聖保羅,薩爾瓦多,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
其他城市:伊瓜蘇、瑪瑙斯、貝洛奧里藏特、薩爾瓦多、累西腓、阿雷格里港、戈亞尼亞、貝倫和庫里蒂巴
❸ 巴西原來的首都是什麼,為什麼要新建首都,新建的首都為什麼建在巴西高原上
巴西原來的首都是里約熱內盧。
新建首都的原因是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
新建的首都建在巴西高原上的原因是地勢高,氣候涼爽,且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里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
巴西有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是伊萊普水電站,是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的。
(3)巴西的重要且有名的一個城市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Brasilia)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里約遷至巴西利亞。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間,用三年多時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城裡不見古跡遺址,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其充滿現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致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新都蜚聲世界。
❹ 巴西的首都是哪個城市
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巴西利亞的GDP在拉丁美洲的城市裡排名第五,在巴西則排第三。 它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拉美大城市中最高的。
❺ 巴西主要城市是什麼
一、聖保羅:在巴西十大城市排名中它可以說是屬於最大的城市了,同時在如今也是全球最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完善的交通體系和旅遊工業等完美的結合,在整個南美洲都是屬於極最繁華最富裕的城市了。
❻ 巴西的首都及其巴西最大的城市分別是巴西有哪些美稱
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亞,巴西最大的城市是聖保羅。巴西素有『足球王國』之稱,另外因為巴西是世界山最大的咖啡出口國、生產國,所以巴西還有『咖啡王國』之稱。
巴西即巴西聯邦共和國,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總人口2.01億。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歷史上巴西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宣布獨立。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為一個民族大融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地區的移民。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運動,是2014年世界盃舉辦國。
巴西利亞(葡萄牙語:bɾaˈziliɐ,英語:Brasília),又譯巴西里亞,是巴西的首都,位於巴西高原海拔1158米處。1956年,由巴西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力主張,耗費巨資歷時41個月建成。該城市以新市鎮、城市規畫方式規劃興建,也以飛機狀的大膽設計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自1960年4月21日,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後,其發展一直受到政府嚴格的控制,並把繁榮帶到了巴西中西部,貫通了巴西南部與北部,帶動了整個國家一起發展進步。
聖保羅(SãoPaulo,英語發音:/ˌsaʊˈpaʊloʊ/;葡萄牙語發音:[sɐ̃wˈpawlu](聆聽)),位於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也是聖保羅州的首府,巴西最大的城市。聖保羅市內人口超過1,100萬,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據2011年數據,包含近郊全城人口達2,039萬,在都會區人口上居世界第8位、南半球第1位。2012年,美國的SinkTank公開發表按照產業・人才・文化・政治等對象來綜合的世界都市排名,聖保羅是居世界33位的都市,特別是另有機構更是給予世界12位高評價。而同國的里約熱內盧則僅次之。拉丁字母簡寫為SP或S.Paulo(「SP」是「聖保羅州」的簡稱)。當地民眾習慣稱為「保利斯塔諾(paulistano)」,陰性為「保利斯塔納(paulistana)」。聖保羅為南美洲最富裕的城市,如同巴黎、紐約等世界大城市一樣,各式商品應有盡有,但貧富懸殊及治安等城市問題亦相對嚴重。聖保羅除為巴西最大的經濟城市,亦為南北物流重鎮,道路四通八達。然而,車輛數量太多、交通堵塞等問題,造成一定程度困擾。聖保羅同時為僅次於紐約及東京之直升機運輸量第三大城市。
❼ 巴西第一大的城市是什麼
巴西第一大的城市是聖保羅。
聖保羅為巴西第一大都市,世界第三大都市,被稱為拉丁美洲的紐約。它位於巴西的東南部馬爾山脈大崖壁邊緣,海拔八百多米的高原上,東南距外港三多市63公里,屬大陸性氣候,但因地勢較高,所以是一座風光秀麗,氣溫宜人的城市。它不但是全國最大工業中心,也是拉美最大的工業中心。
聖保羅總面積為1693平方公里,人口1740萬,市民人種混雜,有世界人種大熔爐之稱。鱗次節比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街道寬闊縱橫交錯,車水馬龍。市區許多建築物有高達三、四十層的,如聖保羅州銀行高32層,義大利樓高41層,頂部建有餐廳和瞭望台,憑欄遠眺,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相關內容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除外)。
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排行第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巴西
❽ 巴西最大的城市和最大港口是什麼,這些城市主要分布區
巴西最大的城市是聖保羅,最大港口是里約熱內盧,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聖保羅位於巴西東南部聖保羅州,是南美洲最大最繁華最富裕的城市,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截至2010年,聖保羅市內人口為1088萬,是巴西乃至南半球最大的都市。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擁有全國最大進口港、是全國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中心。
(8)巴西的重要且有名的一個城市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世界上居第五位。巴西人口分布不均,東部沿海人口稠密,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亞馬孫平原人口分布稀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氣候:巴西東部沿海地區氣候相對溫和(東部沿海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比其他地區的熱帶雨林氣候溫和,地勢較高,氣候涼爽),適宜人類居住。
2、地形:巴西東部地區地勢不太高,較平坦,適宜人類居住。
3、交通:巴西東部沿海,港口眾多,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聖保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里約熱內盧
❾ 巴西的最大城市是什麼
聖保羅
巴西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工業中心、世界4座最大的都市之一聖保羅,位於國境東南部馬爾山脈大崖壁邊緣海拔800多米的高原上,東南距外港63公里,城區面積1624平方公里,包括郊區在內的大聖保羅則達2300多平方公里,大聖保羅人口超過1300萬。該城雖然處在南回歸線附近,但因地勢比較高,夏季多雨涼爽,冬季乾燥偏冷,無嚴寒, 是一座氣候宜人、林木蒼翠、風光秀麗的城市。 聖保羅最早是印第安人的村落。1554年1月25日,葡萄牙殖民者來到這里,發現其地理位置理想,便大興土木興建城鎮,因這一天恰好是天主教紀念聖徒聖保羅的日子,便將這座城鎮命名為聖保羅。1711年聖保羅設立市。1822年,巴西在這里宣布獨立。到 1880年,聖保羅仍只是一座面積2平方公里、人口4萬的小鎮,但到19世紀末期,因附近地區大面積種植咖啡和外國移民大量涌來,城鎮開始迅速發展起來,到1940年城市人口已超過130萬。據有關報道稱,聖保羅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 聖保羅給人的印象是一派十分繁華的景象。從飛機上俯視這座南美洲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寬闊的馬路上車水馬龍,全市6.4萬條街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市區許多建築物高達三四十層,如聖保羅州銀行高32層,在160米的樓頂建有一座電視塔;義大利大廈高41層,頂端建有餐廳和瞭望台,憑欄遠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聖保羅市商業十分繁榮,商業區主要集中在迪雷塔大街、「十一月十五日」大街、聖本託大街、安東尼奧·普拉多廣場和共和國廣場一帶。共和國廣場中心的花園里,設有工藝品集市,有出售寶石、古董、木雕、皮貨、郵票、硬幣、名畫的攤位,每逢星期日,聖保羅市民和外來遊客紛紛涌到這里,使集市變得水泄不通。市中心地區有一個佔地2.7萬平方米的大市場,商品繁多,種類齊全,而且價格較低廉,一天到晚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另外,1600多家大小飯店、餐館分布全市各個角落,但主要集中於市中心、富裕階層聚居的東南區和消費水平較高的西區。巴西素有「咖啡王國」的稱號,咖啡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8,而聖保羅附近地區是巴西的重要咖啡產地,市區大街小巷各類咖啡館比比皆是,一天到晚顧客盈門。 聖保羅是巴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城市工業的形成和發展同聖保羅州的經濟密切相關。公元19世紀以前,聖保羅州盛產棉花、稻米和咖啡,所以作為州首府的聖保羅市的工業以棉紡、糧食加工、咖啡加工的傳統工業為主。後來,逐漸發展了冶金、機械、汽車、電力、食品、水泥、化學、橡膠、煙草、造紙等工業,而這些工業部門能夠大力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附近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工業原料的大部分可從聖保羅州及附近地區獲得。近二三十年來,聖保羅又建有巴西電子工業中心、汽車工業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煉油廠。聖保羅現有3萬多家工廠企業,產業工人200多萬,集中了巴西全國工業的一半。 聖保羅也是一座文化城市,市內有聖保羅大學、天主教大學、醫科大學及其他各類高等學府和專科學院,擁有藏書逾百萬冊的聖保羅圖書館。郊區有建於1901年的巴吞吞毒蛇研究所,飼養和陳列著2000多種、數量達數萬條的各類毒蛇,每年生產解毒血清2. 85億支和預防傷寒、破傷風、百日咳、白喉等傳染病的疫苗2500萬支,是世界公認的毒蛇研究中心,每年吸引30多萬外國遊客前來參觀。聖保羅市區博物館眾多,其中著名的有聖保羅美術博物館、巴西美術博物館、傢具博物館、航空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印第安民間藝術和手工藝品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建築別具一格,藏品豐富,對遊客具有極大吸引力。聖保羅市區還有許多著名建築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美洲最大的教堂之一——天主教大教堂。這座教堂始建於本世紀30年代,落成於聖保羅建城400周年的 1954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氣勢宏偉,多姿多彩,地下室里保存著許多聖徒的遺骨。
❿ 巴西首都是哪裡
現在的巴西首都就是巴西利亞。巴西的前首都是里約熱內盧。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遷往巴西利亞。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Brasilia)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里約遷至巴西利亞。
(10)巴西的重要且有名的一個城市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巴西利亞簡介:
巴西利亞(英語:Brasilia,葡萄牙語:Brasília),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
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
巴西利亞建城於1956-1960年,以新市鎮、城市規劃方式規劃興建,其也以大膽設計的建築物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
1960年4月21日,巴西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因此將當時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巴西利亞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巴西利亞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後建成的城市。
二、建都史: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
134年後的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確認巴西利亞為國家中心並作為首都,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飛機型平面布局為藍圖。
1956年11月動工興建,由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的設計建造。終於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里就建設起一個嶄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在開城儀式上,庫比契克總統激動地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