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荷蘭,巴西,希臘,丹麥,印度,尼泊爾分別是什麼之國
國名與別稱:
荷蘭——風車之國;
巴西——足球王國;
希臘——眾神之國;
丹麥——童話王國;
印度——月亮之國;
尼泊爾——高山之國。
荷蘭
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國家,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
國土總面積41864平方千米,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與德國、比利時接壤。還是歐盟和北約創始國之一,也是申根公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巴西
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
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曾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航空製造業強國。巴西曾依靠亮眼的發展速度在國際舞台上風生水起,被列為金磚五國之一。
1964年,巴西經歷了政變,新上台的軍政府出了「進口替代戰略」,就是對外建立高關稅壁壘,對內依靠國家扶持工業,有賴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歐美資金的注入,1968年到1973年巴西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高達11.2%,被譽為「巴西奇跡」。
希臘
希臘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而且還是巴爾乾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其海運業,旅遊、僑匯並列為外匯收入三大支柱。且農業發達,工業主要以食品加工和輕工業為主。希臘2016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因經濟危機僅為歐盟平均水平的67%。
丹麥
丹麥王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端,日德蘭半島上。東靠波羅的海與俄羅斯隔海相望,西瀕北海,北面隔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和厄勒海峽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南部毗連德國。
本土由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西蘭島、博恩霍爾姆島等406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為43096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自1953年起正式成為其領土的格陵蘭島(面積217.5萬平方公里)和享有自治權的法羅群島(面積為1399平方公里,由21個島嶼組成)。海岸線長7314公里。
印度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尼泊爾
尼泊爾是南亞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與中國西藏接壤,東、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圍,國境線長2400千米。尼泊爾是一個近長方形的國家,從東到西長度為885千米,從南到北在145-241千米之間。
(1)巴西全民叫什麼擴展閱讀:
荷蘭
荷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海堤、風車、鬱金香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在對待毒品、性交易和墮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是最為自由化的。
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二。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數出爐,荷蘭排名第六。
巴西
由於舉國上下對足球的喜愛和及其男女國家隊在世界大賽中取得的成績,巴西有「足球王國」之美譽。
巴西足協成立於1914年,1923年加入國際足聯。至2014年巴西已經是連續第20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巴西是世界上唯一參加了歷次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的球隊,從沒有缺席過一屆世界盃。貝利說,沒有巴西隊參加的世界盃將是不可想像的。
巴西隊還是世界上唯一一支5次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此外,巴西隊還獲兩次亞軍,兩次季軍,兩次第四,是世界盃歷史上成績最好的球隊。至2002年,巴西隊共7次打入世界盃決賽,與德國隊持平。
傳統隊服為帶綠色條紋的黃色上衣,藍色短褲,白底綠條紋的球襪。新隊服為帶黃色條紋的深藍色上衣,白色短褲,深藍色底黃條紋的球襪。
希臘
希臘的歷史可一直上溯到古希臘文明,被視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公元前3000年~前1100年克里特島曾出現米諾斯文明,公元前1600年~前1050年伯羅奔尼撒半島出現邁錫尼文明。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隸制城邦國家,前5世紀發展到鼎盛時期。公元前146年並入羅馬帝國。
15世紀中期被奧斯曼帝國統治。1821年,爆發希臘獨立戰爭。1832年建立希臘王國。1974年通過全民公投改為共和制。
希臘還是西方哲學、奧林匹克運動會、西方文學、歷史學、政治科學、民主制度、科學和數學原理,以及西方戲劇的發源地。希臘的文化與技術進步對世界歷史曾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通過亞歷山大大帝和羅馬帝國傳播至東方世界和西方世界。
丹麥
聯合國首次發布「全球幸福指數」報告,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幸福程度,丹麥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度,於10分滿分中獲近8分。監督世界各國腐敗行為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2012年全球腐敗印象指數報告,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丹麥名列第一。
印度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尼泊爾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英語: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簡稱尼泊爾。喜瑪拉雅山脈是中尼的天然國界,包括珠峰在內,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中尼邊境。全國總面積147181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約為2898萬人。
尼泊爾為南亞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鄰中國,其餘三面與印度接壤。全國分北部高山、中部溫帶和南部亞熱帶三個氣候區。北部冬季最低氣溫為-41℃,南部夏季最高氣溫為45℃。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荷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希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丹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尼泊爾
2. 巴西資料
歷史政治】
歷史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2002年10月第四次參加總統選舉並獲勝,當選巴西第40任總統,2003年1月1日任職,任期4年。他是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統。2006年10月再次當選巴西總統,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二位通過直接選舉獲得連任的總統。
巴西曾受葡萄牙統治,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語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語言的影響,甚至有些地名、動植物名稱,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語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為葡萄牙語在巴西,已經和發源地有很大的差異。巴西人通常都聽得懂基本的西班牙語,至於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3. 巴西國家介紹
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巴西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國土面積相當龐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與中國,並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接壤。巴西擁有遼闊的農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南半球第一,位列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
人 口
1.91億。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73.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10年) 葡語:Repúblika Federativa do Brasil 國家格言:Ordem e Progresso(葡萄牙語,秩序和進步) 國花為毛蟹爪蘭。
國旗
為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藍色圓形天球儀。圓形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圓形上有白色五角星,象徵國家的26個行政區,而且那些星星的位置是1889年11月15日8點50分,新政府當天,里約熱內盧星星排列的位置(巴西的首都原是里約熱內盧,後來遷到巴西利亞)。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礦藏和資源。
國徽
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7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 (共和國成立日)。
國歌
Hino Nacional Brasileilo 巴西獨立後的第一首國歌,是由頗有音樂才華的佩德羅一 巴西國徽
世親自創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獨立的當天,他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並親自在當晚聖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佩德羅一世退位後,里約熱內盧國立音樂學院的創辦者,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譜寫出一首後來成為巴西國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詩人奧里索·杜克·埃斯特拉達重新填詞,經專家委員會審查,1922年被定為巴西國歌。國歌《聽伊皮蘭加的呼聲》回顧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羅一世在聖保羅郊外伊皮蘭加河畔發出「不獨立,毋寧死!」呼聲的情景,歌頌祖國獲得了獨立,充滿著巴西人民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重要節日
日期固定的節假日 1月1日 元旦日 1月6日 主顯節 毛蟹爪蘭
4月21日 獨立英雄紀念日 5月1日 勞動節 9月7日 國慶日(獨立日、1822) 10月12日 聖母日 10月12日 兒童節 10月13日 教師節 11月2日 亡靈日 11月15日 共和國成立日 11月20日 神誕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日期不固定的節假日 復活節:春分(3月21日±)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前2天,一定是周五 巴西狂歡節:復活節前47天, 一定是周二 基督聖體節:復活節後60天,一定是周四(聖三一主日後的星期四) 【注,粗體為全國性法定假日,放假一天。狂歡節實際也是一天,但是各地為了狂歡氣氛,實際假日有一周之久。】
編輯本段地理
自然地理
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經緯度坐標:南緯 15°45', 西經 47°57' ,所處時區UTC/GMT -3 小時 (西三區) ,和北京時差比中國北京時間晚11 個小時。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資源地理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達世界總儲量98%,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人文地理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簡稱地狹人稠)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
巴西全國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7000萬人口,、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里約熱內盧,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民族和移民 巴西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義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歐洲或非洲血統。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義大利後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頻繁混血。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里,1875年,義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那個時候開始了奴隸解放運動,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起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巴西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西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人口種族構成 由於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其中,白人佔69.4%,,混血人口佔22.3%,非洲裔黑人佔7.4%,亞裔佔0.5%,,印第安人占不到1%, 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長較快。在巴西,不同種族,多種膚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移民進入到巴西。隨著巴西種植園的興起和礦區的開采,從1532年起,葡萄牙開始從非洲大量販運黑奴到巴西。19世紀以後,又有一些中國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因此巴西有人種大熔爐之稱。
歷史地理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其後整個殖民地在葡萄牙統治下,順著大西洋沿岸結成一體。1555年法國入侵,佔領了相當於今天的里約熱內盧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設立一個法屬殖民地的據點。然而由於法國人無法自歐洲吸引殖民者前來,所以終於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約。兩年之後,葡萄牙人創建了里約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統治權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臨挑戰。 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接著加冕稱帝,稱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頒布憲法。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帝國時期(1822~1889) 巴西帝國成立後,布拉干薩王朝的體制和葡萄牙貴族勢力原封未動,大庄園制和奴隸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依附於英國。佩德羅一世實行專制統治,1823年強行解散議會,接著又用武力鎮壓了東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義。 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政區地理
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2個市。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歷史新發現】今日巴西科學家們根據衛星圖 發現亞馬孫平原里有一個未知文明的遺跡這些遺跡呈長方形或圓形 據分析可能是古代傳說中用黃金砌成的國度。這些遺跡大多在巴西與玻利維亞邊境地帶。
主要城市
首都:巴西利亞(Brasília) 巴西利亞地處巴西高原中部,氣候分為干濕兩季,濕季從9月至4月,乾季從每年5月至8月。干濕兩季分別明顯,早晚溫差也較大,年平均氣溫19度。人口210萬。巴西利亞是上世紀50年代末在巴西內地戈亞斯州境內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興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1960年,首都正式由舊都里約熱內盧遷移至此。 為了開發北部廣大地區,使內陸和沿海均衡發展,1956年,巴西將首都從大西洋沿岸的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高原中部的巴西利亞。建設者們考慮到地勢較高,氣候涼爽宜人的特點,設計了一座建築獨特、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市。設計者還巧妙地在流經巴西利亞的兩條小溪上築壩斷流,形成一個環抱市區,面積達4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用於調節城市空氣濕度。只用了大約3年時間,巴西利亞這座綠色的花園城市,就奇跡般的出現在原本荒涼的紅土高原上。 巴西利亞是南美洲建都時間最短的城市。1987年12月17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該城為「世界文化遺產」。 城市按照巴西著名建築師盧西奧科斯培的「飛機型總體規劃圖」建設。
編輯本段政治
政體
盧拉政府注重淡化意識形態,平衡政黨利益,擴大執政基礎;執行兼顧發展、穩定和社會公正的經濟政策,推進財稅和社會福利等多項改革,加大社會投入,致力於解決貧困、就業等問題。巴西民主體制鞏固,經濟持續增長,社會貧富差距縮小,國家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憲 法
第一部帝國憲法於1882年產生。1988年10月5日頒布巴西歷史上第八部憲法,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取消總統直接頒布法令的權力。在公民權力方面,憲法保障人身自由,廢除刑罰,取消新聞檢查,規定罷工合法,16歲以上公民有選舉權等。1994年和1997年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總統任期縮短為四年,總統和各州、市長均可連選連任。
議會
稱國會,有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由土著後裔酋長、土生白人貴族後裔或葡萄牙貴族後裔,以及有戰功的將軍、卸任的政府官員和當地重要領袖等組成。眾議院由大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及小資本家市民階級組成。巴西的國會起源於巴西帝國時期,100年來幾乎沒有大的變化。
政 黨
截至2009年6月,在巴西高等選舉法院登記的合法政黨有27個,主要有: (1)勞工黨(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PT):主要執政黨。1979年成立,主要由城鄉勞動者、工會領導人和知識分子組成,是巴西最大左翼政黨,現有黨員80多萬人。該黨政治上主張實行改革,保障勞動者的權益;經濟上主張公平分配社會財富;對外主張各國相互尊重、加強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主席魯伊·法爾康(Rui Falcão)。 (2)巴西民主運動黨(Partido do Movimento Democrático Brasileiro—PMDB):執政聯盟成員。1980年1月成立。其前身為1965年成立的巴西民主運動,在軍政府時期長期為唯一合法的反對黨。對內主張實行土改和保護民族工業,全面恢復民主制度。對外主張執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國自決權。主席瓦爾迪爾(Valdir Raupp)。 (3)巴西工黨(Partido Trabalhista Brasileiro—PTB):執政聯盟成員。1945年成立。1964年軍人政變後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重新組建。主席羅伯托·傑弗遜(Roberto Jefferson)。
政 府
本屆聯邦政府於2011年1月1日成立,共設24個部。現內閣成員如下:國防部長內爾松·若賓(Nelson Jobim),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帕特里奧塔(Antônio Patriota),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發展、工業和貿易部長費爾南多·皮門特爾(Fernando Pimentel),計劃、預算和管理部長米麗婭姆·貝爾肖爾(Miriam Belchior),衛生部長亞歷山大·帕迪利亞(Alexandre Padilha),教育部長費爾南多·阿達德(Fernando Haddad),農牧業和供給部長瓦格納·羅西(Wagner Rossi),文化部長安娜·德奧蘭達(Ana da Hollanda),科技部長阿洛伊西奧·梅爾卡丹特(Aloizio Mercadante),體育部長奧蘭多·席爾瓦(Orlando Silva),旅遊部長佩德羅·諾瓦伊斯(Pedro Novais),礦能部長愛迪生·洛邦(Edison Lobão)。[1]
政要
迪爾瑪·羅塞芙(Dilma Rousseff),1947年12月14日生。畢業於巴西南里約格朗德聯邦大學經濟系。上世紀60年代加入左翼武裝組織,反對巴西軍政府的獨裁統治。1970年被判入獄,3年後出獄。1980年進入南里約格朗德州議會工作。1985年起歷任州首府阿雷格里港市財政局長、州經濟與統計基金會主席、州礦能交通廳長。2001年加入勞工黨。2002年出任礦能部部長,2005年出任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成為巴西第一位女性內閣首席部長。2010年10月31日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以56.01%的得票率當選總統。2011年1月1日就職,任期四年。曾於2004年以能礦部長身份兩度訪華。 米歇爾·特梅爾(Michel Temer),1940年9月23日生。聖保羅天主教大學法律博士。律師、教授。民主運動黨人。1983年起,歷任聖保羅州檢察官、檢察長、州政府公共安全局長。1987年至今連任聯邦眾議員,任期至2011年。曾任眾議院多個常設委員會主席、委員。1997-2000年連續擔任眾議長。2009年2月,第三次就任眾議長,任期至2011年2月。2010年10月作為勞工黨總統候選人羅塞芙的搭檔參加大選獲勝,當選副總統,將於2011年1月1日就職,任期四年。
編輯本段經濟
總量
巴西貨幣——雷亞爾
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2009年4月5日匯率1美元兌2.2095雷亞爾。2009年GDP為15740.39億美元,2009年的人均GDP達到8220美元。
工業
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農業
咖啡、蔗糖、柑橘、可可、生產、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運輸業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
這只是一點,到網路里查
4. 巴西的別稱是什麼
巴西的別稱是足球王國。
巴西即巴西聯邦共和國,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為一個民族大融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地區的移民。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運動,是2014年世界盃舉辦國。
5. 巴西足球巨星的名字只是他們的綽號嗎
在足球比賽中,大部分情況下中國球迷們因外國球星名字太長,僅以姓氏稱呼,例如大衛.貝克漢姆叫做貝克漢姆;或者按照自己的文字習慣起綽號或念名字縮寫,例如易普拉辛.巴叫做艾布,還有一些我們所熟知的巴西球星的名字是根據葡語的綽號直譯過來的。對於球迷們來說,球星的全民是否又能准確無誤地說出來呢,無奈名字太長,球迷們也說道:「真名太長,記不住,這些名字沒法記!」下面就讓我來列舉五位著名巴西球星的名字究竟是什麼。
在真正了解到這些球星的全民後,球迷們感到不敢相信,自己一直喜愛的球星原來叫做這個名字,原來平時喊的一直都是綽號,最後不得不說的是,外國球星的名字真的太長了,讓人很難記住!
6. 巴西被稱為什麼 巴西的別稱是什麼
巴西被稱為『足球王國』,另外因為巴西是世界山最大的咖啡出口國、生產國,所以巴西還有『咖啡王國』之稱。
巴西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紀初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建立巴西帝國[3],1889年推翻帝製成立共和國。1891年建立合眾國。1967年改為現國名。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作為一個民族大融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地的移民。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運動。
(6)巴西全民叫什麼擴展閱讀:
地理位置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除外)。
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在世界上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排行第五。
7. 巴西是民主國家還是軍政府掌權的國家
巴西是民主國家,不是軍政府掌權,而是文職政府。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總人口2.01億。
巴西即巴西聯邦共和國,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巴西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歷史上巴西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宣布獨立。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國名源於巴西紅木。
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是金磚國家之一,也是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是重要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為一個民族大融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地區的移民。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運動,是2014年世界盃舉辦國。
8. 關於巴西國家的資料
1.巴西聯邦共和國
國名:巴西聯邦共和國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一.【巴西概況】
地理位置
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氣候特點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人口
2000年人口1.69799億,居拉美首位,世界第五位。城市人口佔81.25%,農村人口佔18.75%,平均壽命68.8歲,。白種人佔54.38%,黑白混血種人佔39.88%,黑種人佔5.21%,黃種人佔0.39%,印第安人約佔0.14%。印第安人是巴西土著民族,共有35萬人,分屬227個族,講175種不同的語言,生活在國家設立的561個印第安人保護區內。
歷史與語言
巴西曾受葡萄牙統治,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語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語言的影響,甚至有些地名、動植物名稱,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文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為葡萄牙語在巴西,已經和發源地有很大的差異。巴西人通常都聽得懂基本的西班牙語,至於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同北京時差: -11.00
國際電話碼: 55
貨幣: 克魯塞羅雷亞爾
國旗國花與國歌
國旗為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咖啡色圓形。圓形為天球儀,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天球儀上有白色五色星,象徵國家的26個行政區。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礦藏和資源。
國徽的中心圖案是五角星。五角星中央有兩個同心圓,小圓中央有五顆五角星,象徵南十字星座。大圓周圍有22顆五角星,象徵各州和聯邦區。外沿是咖啡葉和煙草葉構成的圓形。下方中央是一把劍。最下端是綬帶,書以葡萄牙文「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日期是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國花為毛蟹爪蘭。
國歌巴西獨立後的第一首國歌,是由頗有音樂才華的佩德羅一世親自創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獨立的當天,他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並親自在當晚聖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佩德羅一世退位後,里約熱內盧國立音樂學院的創辦者,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譜寫出一首後來成為巴西國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詩人奧里索•杜克•埃斯特拉達重新填詞,經專家委員會審查,1922年被定為巴西國歌。國歌《聽伊皮蘭加的呼聲》回顧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羅一世在聖保羅郊外伊皮蘭加河畔發出「不獨立,毋寧死!」呼聲的情景,歌頌祖國獲得了獨立,充滿著巴西人民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政治與經濟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巴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之下設市,全國共有5507個市,15萬人口以上的有79個,100萬以上的有12個(1999年)。各州的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亞斯,亞馬遜,阿馬帕,巴伊亞,塞阿臘,聖埃斯皮里托,戈亞斯,馬臘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巴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約格朗德,南里約格朗德,里約熱內盧, 朗多尼亞, 羅賴馬, 聖卡塔林納,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巴西擁有拉美最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歷史上巴曾經一度是單一農業經濟國家,蔗糖、咖啡等為其主要經濟作物。20世紀初,巴西開始工業化進程。從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進口替代」經濟模式,並依靠大量舉借外債獲得了經濟騰飛,其中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1%,創造了「巴西奇跡」,並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後近20年的時間里,巴一直為外債和通貨膨脹所困擾,經濟發展陷於停頓。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亞爾計劃」,成功控制了惡性通膨,使經濟出現了穩定增長。但財政和經常項目雙赤字問題卻日益嚴重,對外資依賴急劇加深。在東南亞和俄羅斯金融危機沖擊下,巴被迫於1999年初宣布採取浮動匯率制。雷亞爾兌美元大幅貶值。由於巴政府執行了嚴厲的財政調整措施,增收節支,巴經濟迅速走上恢復之路,2000年經濟增長達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阿根廷經濟危機和國內電力危機影響,巴經濟增幅下降至2-2.5%左右。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0∶7。旗地為綠色,中間是一個黃色菱形,其四個頂點與旗邊的距離均相等。菱形中間是一個藍色天球儀,其上有一條拱形白帶。綠、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該國廣闊的叢林,黃色代表豐富的礦藏和資源。天球儀上的拱形白帶將球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象徵南半球星空,其上大小不同的白色五角星代表巴西的26個州和一個聯邦區。白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秩序和進步」。
國徽:
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2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共和國成立日)。
重要節日:
獨立日:9月7日(1822年);國慶日:9月7日(1822年);印第安人日:4月19日;吉卜賽人日:5月24日。
國家政要:
總統盧拉·達席爾瓦 (Lula da Silva) ,2002年10月當選,2003年1月1日任職;2006年10月再次當選 ,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
自然地理:851.42萬平方公里(資料來源《巴西四月年鑒》),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
人口:1. 816億(2004年),佔世界人口的2.8%,居拉美首位。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 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巴西「印第安人日」
首都: 巴西利亞(Brasilia) ,人口205.1萬人(2000年),融匯了世界古今建築藝術的精華,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造在人工湖旁,以三權廣場為核心,形狀像一架頭朝東方的巨型飛機。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巴西利亞城列為「人類文化財富」。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2個市。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簡史: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到達巴西。16世紀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逃到巴西後,巴西實際上成了葡的帝國中心。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西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獲得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8年5月廢除奴隸制度。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1891年2月24日通過第一部共和國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1960年將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政治:1988年10月5日頒布的新憲法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取消總統直接頒布法令的權力。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1994年和1997年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分別規定將總統任期縮短為四年,總統和各州、市長均可連選連任。國民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行使立法權,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主要職能是制定一切聯邦法律;確定和平時期武裝力量編制及兵力;制定全國和地區性的發展計劃;宣布大赦令;授權總統宣布戰爭或和平;批准總統和副總統出訪;批准或撤消總統簽署的臨時性法令、聯邦干預或戒嚴令;審查總統及政府行政開支;批准總統簽署國際條約;決定臨時遷都等。內閣為政府行政機構,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
經濟: 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2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4305億美元。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1995年2月3日匯率1美元兌0.8394雷亞爾。
巴西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鐵礦砂儲量650億噸,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鈾礦、鋁礬土、錳礦儲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鎳礦和黃金礦。煤礦儲量230億噸,但品位低。石油儲量約36億桶,另有相當於15億桶石油的油頁岩,天然氣儲量133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52.2%。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伊瓜蘇瀑布、伊泰普水電站、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文化教育: 中小學實行兩級制,第一級小學、初中共8年,第二級高中(包括技校、中專)3年。大學一般4~5年。高等院校有聖保羅大學、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聖保羅天主教大學、巴西利亞大學等。主要報紙有:《聖保羅之葉報》、《環球報》、《聖保羅州報》和《巴西日報》。主要雜志有《標題》、《請看》、《這就是先生》和《視界》等周刊。有電視台7家。政府管理的有兩家國家電視台和教育電視台。
對外關系: 巴西奉行獨立自主、人民自決、尊重主權、不幹涉原則、和平解決沖突和友好共處的對外政策。確定對外關系的重點為美國、西歐、日本和拉美國家等。
巴西與中國於1974年8月15日建交,此後,兩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不斷發展。
巴西把發展與美國的關系放在優先位置,雙方政治、貿易關系密切。美國是巴西主要的貿易對象、最大的債權國和投資國,投資額占外國在巴西總投資額的1/3。1991年兩國貿易總額近百億美元。但兩國在核能、環保、外債、貿易等領域存在分歧與摩擦。
巴西同西歐國家有著傳統的密切關系。西歐是巴西主要的出口市場和資金、技術的來源地。西歐各國在巴西的投資額約占同期外國在巴西投資的50%。1991年巴西向歐洲共同體出口額為97.7億美元。
日本是巴西發展與亞太地區國家關系的重點,是巴西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對象和原材料市場。日本在巴西直接投資佔全部外國投資的9.7%,僅次於美國和德國。
中東地區是巴西石油主要來源和重要貿易市場,1991年貿易額達28億美元。
9. 巴西人是什麼人種講什麼語言
人種:
人口:1. 816億(2004年),佔世界人口的2.8%,居拉美首位。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 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語言:
葡萄牙語,因為巴西在成立之前被葡萄牙侵略,之後葡萄牙語就成為巴西的官方語言,在巴西境內也有講印第安人自己的語言(很少的一部分)還有西班牙語,因為南美洲除了巴西外其他的國家以前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都講西班牙語,所以在巴西和各鄰國的邊境會講一點西班牙語,一點葡萄牙語。
10. 巴西是什麼制度(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國家
巴西是資本主義的國家,是歐美聯邦制資本主義。
第一部帝國憲法於1882年產生。1988年10月5日頒布巴西歷史上第八部憲法,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取消總統直接頒布法令的權力。
在公民權力方面,憲法保障人身自由,廢除刑罰,取消新聞檢查,規定罷工合法,16歲以上公民有選舉權等。1994年和1997年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總統任期縮短為四年,總統和各州、市長均可連選連任一次。
國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主要職能是制定一切聯邦法律,確定和平時期武裝力量編制及兵力,制定全國和地區性的發展計劃,宣布大赦令。
授權總統宣布戰爭或和平,批准總統和副總統出訪,批准或撤消總統簽署的臨時性法令、聯邦干預或戒嚴令,審查總統及政府行政開支,批准總統簽署國際條約,決定臨時遷都等。
(10)巴西全民叫什麼擴展閱讀:
巴西政黨。
1、巴西社會自由黨,執政黨。1994年10月成立,黨員約24萬。2018年4月博索納羅加入該黨並於10月贏得總統大選,目前為眾議院第二大黨。
對內,主張進行政治改革,嚴厲打擊腐敗,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擴大市場開放,恪守傳統社會觀,強力打擊犯罪。對外,主張發展有利於提升國家經濟科技附加值的雙邊關系。主席盧西亞諾·卡爾達斯·比瓦爾。
2、巴西共和國黨。執政聯盟成員。2006年10月成立,黨員約80萬。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和對市場進行適當干預。主席安東尼奧·卡洛斯·羅德里格斯。
3、巴西民主運動。1965年成立,黨員約236萬,在軍政府時期長期為唯一合法的反對黨。對內,主張維護民主制度,實行土地改革和保護民族工業。主張社會公正,縮小貧富差距。對外主張執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國自決權。主席羅梅羅·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