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里約熱內盧在哪個半球,處於哪個緯度地區
里約熱內盧簡稱「里約」,曾經是巴西的首都(1763年-1960年),位於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里約熱內盧屬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經緯度
22°54′30″S 43°11′47″W
處於低緯度地區
『貳』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的哪裡
里約熱內盧也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又被稱為巴西的第二首都,著名的國際大都市。里約熱內盧(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有時簡稱為里約,曾經是巴西(1763年–1960年)及葡萄牙帝國首都(1808年–1821年),位於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在1960年以前為巴西首都。
里約熱內盧州不僅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西及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旅遊、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而聞名。里約州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基地。市境內的里約熱內盧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里約是巴西最大進口港、全國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巴西重要的交通中心。背山面水,港灣優良。工業主要有紡織、印刷、汽車等,有七百多家銀行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有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體育場。海濱風景優美,為南美洲著名旅遊勝地。
『叄』 里約熱內盧屬於哪個國家,瀕臨哪個海或洋
屬於巴西
瀕臨大西洋 不是太平洋
『肆』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理位置特徵
里約熱內盧位於巴西國土的東南部,坐落在美麗的瓜納巴拉海灣,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是巴西和世界著名的旅遊觀光勝地。面積4.36萬平方公里。人口1,413.3萬(1990),城市人口佔90%以上。1889年設州,1975年瓜納巴拉州並入,首府由尼泰羅伊遷至里約熱內盧市。里約熱內盧曾經是巴西首都,1822定都里約熱內盧,1960年4月21日巴西遷都於巴西利亞。
『伍』 里約熱內盧在哪個州
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
①南美洲巴西東南部一州。瀕大西洋。面積4.36萬平方公里。人口1,413.3萬(1990),城市人口佔90%以上。1889年設州,1975年瓜納巴拉州並入,首府由尼泰羅伊遷至里約熱內盧市。沿海低地氣候濕熱,內地高原氣候溫和。重要河流有帕拉伊巴河等。工農業和服務業均甚發達,服務業占就業人口約37%和收入的一半。工業以鋼鐵、紡織、食品、印刷、石油化工為主。有石油、鋁土、鐵、煤、大理石等礦產。漁業和鹽業興盛。農業主產甘蔗、柑橘、香蕉、蔬菜、棉花、水果、稻,飼養牲畜。水、陸、空交通發達。風景優美,多游覽勝地。
②巴西第二大城和最大海港。在東南部大西洋瓜納巴拉灣西岸,與東岸尼泰羅伊市有公路橋相連。人口509萬,大里約熱內盧的人口則達901.8萬(1980)。始建於1565年,1763年成為巴西首府,1822年成為首都;1960年首都由此遷往巴西利亞。後改為瓜納巴拉州(范圍與城市相同),1975年瓜納巴拉州撤銷後成為里約熱內盧州首府。全國經濟、文化中心。有紡織、服裝、印刷、汽車、造船、機械、石油加工、化學、冶金和食品等工業。全國最大金融中心;許多大企業、銀行和壟斷組織在此設有經理處。有許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全國著名的博物館、圖書館等。海陸空交通發達,巴西最大港口,港灣腹寬口窄,可泊巨輪,年吞吐量3,500萬噸以上。世界著名的旅遊中心,城市倚山傍水,海濱風景優美,並有麵包山、駝子峰等山地游覽勝地和全國最大的公園、運動場以及熱帶植物園等。每年2月舉行的狂歡節,吸引著大批國內外遊客。
巴西第二大城市,面積1255.3平方公里,海拔2.3米,南北長35公里,東西長70公里,綠地面積325.6平方公里,人口900萬人。年平均氣溫17-36度。
里約熱內盧位於巴西國土的東南部,南臨大西洋,在向北伸入的瓜納巴拉灣西岸,有長達14公里的跨灣公路大橋與東岸的尼泰羅伊市相連。1502年1月,葡萄牙航海家來到海灣,誤以為這里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隨口起名"一月的河",譯音便是"里約熱內盧"。建於1565年,1763年到1960年為首都,1960年遷都巴西利亞。
里約市坐落在美麗的瓜納巴拉海灣,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是巴西和世界著名的旅遊觀光勝地。主要名勝有耶穌山、麵包山、尼特羅伊大橋、馬拉卡納體育場、植物園等。里約的海灘舉世聞名,其數目和延伸長度為世界之最,全市共有海灘72個,其中兩個最有名的海灘是:科巴卡巴納海灘和依巴內瑪海灘。
世界上許多信奉基督教的國家都有狂歡節,但論規模之大,參加者之眾,內容之豐富,氣氛之熱烈,要首推巴西,而在巴西各大城市中,又數里約熱內盧為最,因此被譽為「狂歡節之都」。
每年的二月中下旬,巴西舉國歡騰三天三夜。屆時,里約熱內盧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彩旗飛揚,到處披了節日的盛裝。人們傾城出動,潮水般湧上街頭,男女老少個個濃妝艷抹,盡情地扭動腰肢,揮動雙手,大跳桑巴舞。各種音樂、舞蹈、戲劇演出和比賽此起彼伏。盛大的化妝遊行巴節日歡慶活動推向高潮,大型彩車簇擁著選舉產生的「國王」、「王後」領先開路,浩浩盪盪的隊伍中,魔鬼、天使、美女、妖仙、武士、達官、貴人、黑奴等各種奇形怪狀的打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觀眾為自己喜愛的人物喝彩叫好,投去鮮花和綵帶。一年一度的狂歡節,淋漓盡致的表現出巴西人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里約市內設有60多家各種類型的博物館,70多家圖書館,85座大小劇場和82傢俱樂部。
巴西是足球的王國,足球俱樂部遍布全國,這一點在里約熱內盧也不例外。在現在的巴西足球甲級聯賽中有四支球隊來自里約熱內盧,它們分別是:弗拉門戈(Flamengo)、博塔福古(Botafogo)、達珈瑪(Vasco da Gama)和弗魯米內西(Fluminese)。
除里約市,在里約州其它地區,被裡約州和巴西引以為榮的尚有28處州的著名景點及旅遊風景區,其中14個分布在沿海地區,多為風景迷人的海灣、海灘和鬱郁蔥蔥的熱帶島嶼.
『陸』 里約熱內盧這個城市在哪個大洲的哪個國家的哪裡,具體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的第二大城市和巴西最大海港。位於南美洲、巴西國土的東南部,南臨大西洋,在向北伸入的瓜納巴拉灣西岸。
『柒』 里約熱內盧在哪裡經緯度多少
里約,巴西第二大城市,赤道附近。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海岸。每年2月22日為最著名的巴西狂歡節。有大耶穌像。
『捌』 里約熱內盧是哪個國家的
屬於巴西,瀕臨大西洋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城市,位於巴西國土的東南部,在向北伸入的瓜納巴拉灣西岸,有長達14公里的跨灣公路大橋與東岸的尼泰羅伊市相連。1502年1月,葡萄牙航海家來到海灣,誤以為這里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隨口起名"一月的河",譯音便是"里約熱內盧"。里約依山傍海,風景優美,是巴西和世界著名的旅遊觀光勝地。主要名勝有耶穌山、麵包山、尼特羅伊大橋等。里約的海灘舉世聞名,其數目和延伸長度為世界之最,全市共有海灘72個,其中兩個最有名的海灘是:科巴卡巴納海灘和依巴內瑪海灘。
關於里約熱內盧市立劇院歷史典故:里約熱內盧市立劇院的建築靈感來自巴黎歌劇院,所有建材都是從歐洲進口的。裝飾表演廳、門面和內部的繪畫和雕刻,都是特別訂制的。劇院的布幕是畫家葉力賽丹傑洛維斯恭奇特別為劇院在巴黎繪制的,題材為「藝術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繪出幾位已作古的主要藝術家,包括畫家、作家和作曲家,還有巴黎的都市發展里程碑速寫,如凱旋門,以及古希臘的一些藝術象徵。雖然市立劇院在1909年啟用,但自1930年起,劇院才有自己專屬的交響樂團、合唱團和芭蕾舞團。1947年9月2日
里約熱內盧條約簽署
1947年9月2日,美國與拉美18個國家共同簽訂了「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即「里約熱內盧條約」。這一條約是美國自1947年初就已開始醞釀推動,自「杜魯門主義」宣布後更進一步加緊籌劃而促成的。它是在「查普特庇克議定書」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並且多了「冷戰」的背景。這一條約最主要的條款是,規定「對任何一個美洲國家的進攻都將被視為對所有美洲國家的進攻」,因而締約國有義務對直接受害國採取援助措施,並通過適當的機構採取「集體措施」。條約所列舉的可能採取的行動包括使用武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條約援引了聯合國憲章第51條關於區域性防禦權利的條款,而這一條款恰好是美國方面為了使泛美體系合法化而倡議的。原來敦巴頓橡樹園的議案中沒有這一條款,而且規定「未經安理會授權,不得依區域安排或由區域機構採取執行行動」。「查普特庇克議定書」通過後,顯然與此條款相沖突。因此在舊金山會議上,美國支持拉美國家反對這一規定。最後由范登堡提出一妥協方案,既承認安理會最高權威,又允許泛美體系發揮作用,最後即以聯合國憲章第51條的形式獲得通過:
聯合國任何會員國受到武力攻擊時,在安全理事會採取必要辦法、以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以前,本憲章不得認為禁止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之自然權利。會員國因行使此項自衛權而採取之辦法應立即向安全理事會報告,此項辦法於任何方面不得影響該會員國按照本憲章隨時採取其所認為必要行動之權責,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及安全。
現在「里約」又反過來引用這一條款,其實都是美國一手操縱的。
「里約」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第一個在美國領銜下的集體防務條約,為以後「北約」等一系列防務集團開創了先例。它的適用范圍也不僅限於拉美國家,本來美國提出的草案含糊其詞,因多數拉美國家擔心為美國在世界各地區的沖突承擔義務,堅持劃定了范圍,即包括格陵蘭、阿留申島、百慕大等地區在內的大片西半球地區。另外,在「杜魯門主義」之後,美洲國家發生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也被列入外來侵略,這也是美國積極推動該條約的目的之一。
『玖』 里約熱內盧位於巴西利亞的什麼方向
里約熱內盧,它位於巴西利亞東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