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區的分布
維度位置:主要位於赤道到南回歸線之間,多是熱帶;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西是安第斯山脈。主要地形區北部是亞馬孫平原,南部是巴西高原
② 巴西地形特徵
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南部是巴西高原,北部是亞馬遜平原。高原佔三分之二,平原佔三分之一。
地勢特點:中部低,兩邊高。北部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南部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巴西南端緯度較高,多丘陵、平原,多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偶見霜雪,大部分人口居住於此。大西洋沿岸有數條山脈,最高海拔2,900米。北部蓋亞那高原的內布利納峰海拔3,014米,為全境最高點。
③ 巴西以什麼平原和什麼平原為主
考點:拉丁美洲的地形區、國家和首都 專題: 分析: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和中部,東臨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千米.面積851.5萬千米2,約佔南美大陸總面積的一半. 巴西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的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北部的亞馬孫平原約占巴西全境的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故答案為:平原;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 點評:考查巴西的地形特點,要理解記憶.
④ 巴西有什麼平原和什麼高原組成
(1)巴西的地形主要是由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和南部的巴西高原組成,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2)巴西是世界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國和出口國,如咖啡、甘蔗、柑橘等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3)亞馬孫河流域分布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4)贏得2016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的城市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巴西的主要舞蹈是桑巴舞.
故答案為:(1)亞馬孫;(2)咖啡;(3)熱帶雨林;地球之肺;(4)里約熱內盧;桑巴.
⑤ 巴西的高原和平原分別佔多少
主要是巴西高原,佔了總面積的2/3,包括現在的巴西首都巴西利亞也在巴西高原上面,而亞馬遜平原只佔了總面積的1/3.
⑥ 巴西有著名的什麼河,什麼高原,什麼平原
巴西有著名的亞馬孫河、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
亞馬孫平原:位於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介於蓋亞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間,西接安第斯山,東濱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四國領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內22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該國領土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密布,植物種類繁多並富特有種;動物種類亦很豐富,尤多樹棲動物。礦藏主要有石油。人煙稀少,總人口約1500萬,包括10萬生活在密林中的印第安人。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計劃地組織移民和發展農牧業,開發自然資源,已建成貫通全境的亞馬孫公路。
⑦ 青藏高原、巴西高原面積分別有多大
在南美洲巴西境內,有塊面積占巴西國土一半以上的大高原,叫巴西高原。巴西高原的面積有500多萬平方公里,除了南極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位於南美洲中東部,介於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間,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緩,向西、北傾斜。中國最大的高原。在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雲南的一部分。面積240萬平方公里(93萬平方哩),平均海拔4,000�6�55,000公尺(13,123�6�516,404呎),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但巴西高原是最高的高原】
⑧ 青藏高原,巴西高原面積分別有多大
青藏高原,巴西高原面積分別有多大
青藏高原: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巴西高原:面積500多萬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第三極」,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與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介於北緯26°00′~39°47′,東經73°19′~104°47′之間。青藏高原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巴西高原位於南美大陸東部,介於南緯5°~30°之間,北鄰亞馬孫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與拉普拉塔平原相連,東臨大西洋。巴西高原為一古老高原,地表起伏比較平緩,地勢向北和西北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準平原特徵,海拔在300~1,500米之間。巴西高原(葡萄牙語:PlanaltoBrasileiro)是南美洲東部位於巴西境內的廣闊高原,面積500多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第一大的高原(除了南極的冰雪高原外)。
⑨ 巴西高原的地理情況是怎樣的
巴西高原,占巴西總國土面積的一半以上,其面積有500多萬平方公里,除了南極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它位於巴西東南部,大部在米納斯吉拉斯州和聖保羅州境內巴西高原。主要由低山、丘陵高地和平頂高原構成。
巴西高原跨越南緯5°~30°之間,位於南美大陸東部,北鄰亞馬孫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與拉普拉塔平原相連,東臨大西洋。巴西高原為一古老高原,發育於巴西陸台,古老的基底岩系由花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組成。地表起伏比較平緩,地勢向北和西北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準平原特徵,海拔在300米~1500米之間。由於各部分構造的具體情況、升隆程度及岩性等不同,在地形特徵上具有明顯差異。聖弗蘭西斯科河以東屬大西洋地盾,曾經受元古代的褶皺運動及新第三紀的斷裂上升作用。經過長期的侵蝕和準平原化過程,形成了現今的波狀起伏高原。在岩性特別堅硬的石英岩、片岩等出露的地段,表現為脊狀山嶺或斷塊山。聖弗蘭西斯科河東側的愛斯賓哈索山是較典型的脊狀山嶺,大西洋沿岸的曼提凱臘山和馬爾山則是斷塊山的代表。托坎斯廷河與馬代臘河之間屬巴西地盾,缺乏顯著的山嶺,為一廣闊的高原。該區中東部的戈亞斯高原,廣泛出露著古老的結晶岩,表現為波狀起伏的上升準平原;中西部是具有桌狀高地特徵的馬托格羅索高原,地上覆有幾乎呈水平層次的白堊紀砂岩。巴西高原的中部,在構造上為陸台的拗陷地帶,其後期沉積由於層次平展,岩性堅硬,在地形上均具有桌狀高地或方山特徵;巴拉那谷地的輝綠岩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熔岩高原之一。由於近期上升的緣故,巴西高原邊緣普遍形成緩急不等的崖坡,河流流經其間多陡落成為瀑布或急流,並切割成峽谷。巴西高原的森林與草原分布比較多,同時還有礦藏、水力等豐富的資源。
巴西高原不同於中國境內的西藏高原,其地勢南高北低,山嶽、地崗、高台地之間起伏平緩,大多在海拔600米~800米之間,稱為「桌狀高地」。在南緯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地面上覆蓋著大面積熔岩。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雨季,草原上一片蔥綠,是良好的天然牧場。一年中有四五個月是旱季。在乾旱較嚴重的地方,生長著一種南美洲特有的植物——巴薩爾木。這種樹中間粗、兩頭細,像紡錘一樣,因此叫「紡錘樹」。「紡錘樹」的密度很小,但有很好的抗旱能力,一個人就能輕而易舉地把它舉起來。
巴西高原不僅是巴西的農牧業重要產地,鐵、錳、金剛石等礦藏也很豐富。這里的伊塔比拉鐵礦,是世界著名的優質大鐵礦。自1960年後,巴西首都已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高原中部的新城巴西利亞。
巴西高原分布最廣的氣候是熱帶草原氣候,其次是熱帶雨林氣候,分布最小的是亞熱帶濕潤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