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西的經濟如何
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巴西是金磚國家之一,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
巴西經濟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與出口導向型的經濟。 其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是世界第6大經濟體,美洲第2大經濟體。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話,其國內生產總值則達到1.8萬億美元,巴西在2011年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和美洲第2大經濟體。
巴西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建成了非常完善的工業體系。工業領域涉及各個方面,因為巴西的鐵礦量非常豐富,所以鋼鐵部門是很重要的工業部門,並且鐵礦石質地非常優良,因此產量和出口量都非常巨大,居世界前列。還有化工、造船、石油、汽車、冶金等等非常健全的工業部門。這么多完善健全的工業部門,也使得巴西的經濟非常穩定。巴西還擁有非常多,儲量非常大,質地非常好的礦種,人均水資源也居世界第一,如此種種有利條件,都有利於工業經濟的發展。
當然,巴西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因此,巴西的農業就顯得尤為重要。巴西的農業部門是巴西國民經濟中非常基礎的部門,巴西的農產品對巴西經濟增長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巴西的咖啡,可可,柑橘,蔗糖等熱帶經濟作物出口量和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每年賺取大量的經濟外匯。並且糧食可以基本自給,養活世界第五多的人口,這也免去了進口糧食的煩惱。並且勞動力非常充足,成為經濟增長堅實的保障。而且巴西的畜牧業非常發達,農業在巴西國民經濟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並且巴西擁有非常穩定的內政和外部環境,對發展經濟非常有利。巴西的旅遊資源相對較豐富,每年也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觀光。相對薄弱的服務業,也使得巴西的潛力非常巨大,經濟前景非常被看好。
現在巴西經濟現狀非常好,穩定,並且健康可持續。
❷ 巴西農業的發展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巴西的地區發展也很不均衡。在經濟發達的南部、東南部地區,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資本投入。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是巴西的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東北部,雖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沒有灌溉系統,由於氣候乾旱,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是全國最落後的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小農主要依靠傳統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種,對資源的破壞相當嚴重。
❸ 巴西和美國的工業和農業有什麼不同
美國高度機械化和信息化。巴西農業的地區差異很大,北部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的工業生產方式很落後,依然為自然的焚林開地,不斷遷移的模式,屬於粗放型農業。而南部地區則為大規模的種植園農業,商品化程度高,是集約型農業。巴西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政府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巴西的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等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家的行列。
❹ 巴西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回答❺ 巴西的主要農業分布位置及有利條件
巴西鐵礦豐富,水力資源豐富,全國90%的電力來自水電.巴西的主要農作物有:咖啡、甘蔗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該地帶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熱量充足.(2)巴西受到關注的是熱帶雨林;受到關注的原因是: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目前正面臨毀滅的危險,對全球氣候影響巨大.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巴西的主要農作物有:咖啡、甘蔗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熱量充足;(2)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目前正面臨毀滅的危險,對全球氣候影響巨大.
❻ 巴西的農業特色是什麼
巴西盛產熱帶經濟作物,所以某些溫帶寒帶的經濟作物需要進口,比如:麥類、玉米、水稻、肉類、溫帶水果(蘋果、橘子、葡萄什麼的)、蔬菜以及某些肥料、飼料也需進口。
❼ 巴西主要的農作物是什麼
巴西的主要農作物有: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煙葉、芸豆、香蕉、小麥、馬鈴薯、西紅柿、葡萄。
巴西農業部和巴西地理統計局統計的巴西主要農作物信息:
巴西是農牧業大國,農牧業是巴西經濟的支柱產業。巴西以國土面積、可耕地資源、氣候特點等優勢以及世界對農產品需求增長為依據,確定「以農立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巴西有優質高產良田3.88億公頃,其中的9000萬公頃尚未被利用;2.2億公頃的牧場。2004年的農牧業產值1802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農村勞動力1770萬人,佔全國就業總數的37%;農產品出口值390億美元,占出口總量的40%,農業被視為拉動巴西國民經濟的火車頭。
❽ 巴西的農業主要分布在哪裡
因為巴西內部是巴西高原,地勢比較高,氣溫低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沿海地區海拔低氣溫高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北部還有亞馬遜雨林,耕地面積較小。沿海地區耕地較多,人口多,勞動力豐富,
科技發達。因此巴西農業分布在沿海地區。
❾ 巴西農業特點
巴西農業特點: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
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
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9)巴西的農業怎麼樣擴展閱讀:
巴西農業政策
1、結構政策,土地改革計劃的目的是吸引農民到內陸的中西部開發後備耕地資源,通過大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競爭力的提高;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則專門針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小農,通過該計劃使小農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以防止破產的小農向大城市過快流動而帶來社會不穩定,最終保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
2、巴西後備耕地資源豐富,為了促進中西部地區的農業開發,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區的農民到這些地區從事農業。促進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徵用(land confiscation),徵用之後分給農民(如早期時為每個農場提供300公頃),使得45401個家庭得以在農村定居下來;
另一項措施是於1999年成立「土地銀行」,由聯邦政府向農民提供信貸用於購買農村地產,從而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2000年,這類信貸額高達2.67億雷亞爾,1.56萬家庭從27.6萬公頃土地中受益。
3、對農民只徵收個人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亞爾以下的免徵所得稅。如果虧損,三年之內可以在稅前所得中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