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什麼是巴西化

什麼是巴西化

發布時間:2022-08-15 03:34:38

❶ 巴西化分多少個洲

23州,3個地區,1個聯邦區

❷ 巴西城市化的特點

巴西的城市化大多是產業發展引導的,是經濟集中發展的產物 巴西的城市化因驅動力不同而產生了不同類型的城市 巴西農村人口的比重隨城市化發展而大幅下降

❸ 巴西的文化特色

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為一個民族大熔爐,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其他地區的移民。在音樂舞蹈方面都有十分不同的表現。不管在藝術形式或通俗特色方面,巴西音樂均引起世人注目。

巴西的文化具有濃郁的拉美特色,極具風情,普遍的音樂舞蹈時尚(如:桑巴舞)多來自民間,主要受非裔所影響深遠。也是由未接受正式音樂訓練的人演奏。每年二月,嘉年華會時蜂擁而出的新歌曲,有許多題材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或是周遭發生的事情,透過個人演出表現多姿多彩的嘉年華會,正是巴西多重文化的表現方式之一。

由於舉國上下對足球的喜愛和及其男女國家隊在世界大賽中取得的成績,巴西有「足球王國」之美譽。巴西足球隊傳統隊服為帶綠色條紋的黃色上衣,藍色短褲,白底綠條紋的球襪。新隊服為帶黃色條紋的深藍色上衣,白色短褲,深藍色底黃條紋的球襪。

巴西人平常主要吃歐式西餐。因為畜牧業發達,巴西人所吃食物之中肉類所佔的比重較大。在巴西人的主食中,巴西特產黑豆佔有一席之地。

拉美大國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1727年傳入巴西。

(3)什麼是巴西化擴展閱讀

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簡稱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金磚國家之一、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有「足球王國」的美譽。

巴西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有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總人口2.01億。

歷史上巴西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宣布獨立。

巴西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完整的工業基礎,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有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地區的移民。

❹ 巴西城市化帶來的問題有哪些

南美國家如巴西,阿根廷都是虛假城市化,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少數大中城市,城市人口過度增長,城市建設的步伐趕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和必要的生活條件,農村人口遷移之後沒有實現相應的職業轉換,造成嚴重的「城市病」——交通擁堵,城市環境惡化,犯罪率上升。

❺ 巴西傳統文化藝術是什麼

Samba(桑巴)
Capoeira它融合了舞蹈、音樂、宗教儀式、搏擊,足球甚至雜技表演的元素。

❻ 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什麼

就城市化水平而言,巴西同經濟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已經很小,已屬於高度城市化國家,但就工業化水平和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而言,巴西是無法與這些國家相比擬的,這說明,巴西城市化相對於工業化和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而言是過度的。在巴西,由於越來越多的人口集中於少數大城市,也產生
了城市人口過度集中的問題。例如,70年代,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集中了全國工業就業勞動力的50%。這兩大城市的人口已佔到巴西全國人口的38%左右。城市化的過度發展和城市人口的過度集中,已使巴西染上了以城市人文、生態環境惡化為特徵的「城市病」。

❼ 幫幫忙呀!!!

根據世界銀行剛剛發表的公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經濟在2000年出現短暫復甦、2001年基本停滯之後,今年將收縮1.1%左右,是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拉美成為世界經濟紀錄最差的一個地區,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較黯淡,將是各地區中增長率最低的一個。另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統計,本地區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9%,貧困化問題再次凸顯。拉美地區經濟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二是被阿根廷危機所拖累,如果不計算阿根廷,拉美今年雖然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但是還可以有1%的增長。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今年經濟復甦無力,使整個世界經濟繼續處於低迷狀態中,也使年初拉美經濟靠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的希望破滅。拉美基本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價格下降15%,出口出現大滑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國內生產總值2.2%);外國直接投資400億美元,比1990年代後期年均730億美元大大減少,而且由於國際借貸條件苛刻,除了國際多邊機構的緊急救援性貸款外,直接投資基本成了拉美獲取外資的唯一途徑,因此整個地區資本流向再次逆轉,如同1980年代那樣,拉美地區再次成為資金凈輸出地區。地區內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國際儲備總計1500億美元,是98年俄羅斯危機以來最低的。

阿根廷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下降12%,工業生產能力閑置率達80%,失業率高達21.5%,全國半數以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內市場萎縮,超市和大型商場營業額分別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機首先對周邊國家產生影響,巴西對阿根廷的出口減少80%,智利對阿出口也下降一半,與阿根廷金融關系密切的烏拉圭爆發了金融動盪。這三個國家都發生了貨幣貶值,阿根廷經濟衰退是其中一個原因。阿根廷危機對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影響沒有那麼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債券價格暴跌的影響,拉美國家發行債券困難,比去年減少50%,年利率高達15%。

據拉美經委會的預測,2003年拉美經濟增長在2.5%-3%之間,這不足以改善就業狀況,也不足以減少貧困人口。有專家認為,自1997年以來,拉美又經歷了一個「失去的5年」,在此期間,地區人均產值減少了2%,今年貧困人口上升到占總人口的44%(去年為43%),赤貧人口率從去年的18.6%上升到今年的20%,貧困人口凈增加700萬,其中600萬是赤貧人口。要實現聯合國確定的在2015年前減少50%貧困人口的目標日益困難。拉美國家持續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社會支出不足,造成社會緊張,而各國政府受制於外部壓力,調整財政、匯率、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以促進復甦的行動空間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進入了一個長時期的低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經濟模式所預期的前景與當前的實際狀況存在極大差距,2002年的形勢發展凸顯了這個差距,人們對現行發展模式和規則的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產生了許多疑問。阿根廷曾是推行現行模式的典範,現在則受到最沉重的懲罰,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對整個拉美有普遍意義。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場決定一切的)新自由主義和被動地捲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經濟高度外國化、對外依賴度過高、國家失去經濟自主權,只見數字不見人的市場原則加劇兩極分化,造成貧困人口激增、內需不足,發展難以持久,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問題關鍵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過程中,由於國內資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國有企業幾乎全部被外資收購,其實許多外資例如占阿根廷外資首位的西班牙資本也是從國際資本市場上圈來的,並非自有資本。私有化成了外國化。全國100家大企業中,本國資本的僅7家,電信、水電氣供應、航空被外資壟斷,10家最大銀行中外資佔7家,90的碳氫化合物生產被外資控制,外資控制了阿根廷90.4%的出口和63.3%的進口。國家財政靠舉債維持,償債能力成了衡量該國經濟狀態的唯一尺度,國際評估機構握有對阿根廷經濟的生殺大權:說你風險度高,資本就抽逃,本國政府說破嘴皮也無人相信。新自由主義認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階層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著變大。事實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經濟發展速度較高時,貧困人口開始增加,原先的中產階級跌入貧困階層,國內消費下降,增長缺乏後勁。有一種理論認為,產生飢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是按算數級數增長。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產增長遠超過人口增長,在這個世界糧倉竟然也發生了兒童因營養不良死亡的慘劇,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按照傳統經濟學說,在衰退時期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阿根廷經濟已經衰退到極點,可是卻不能採取任何刺激生產的政策,因為債權人要求阿根廷繼續採取緊縮政策,以保障還債能力,這也是阿根廷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難以達成協議的關鍵原因。阿根廷公共債務約1500億美元,從現在到2003年底僅應該償還的所欠IMF、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的債務就有132億美元,而阿根廷的國際儲備只有100億美元。幾乎所有拉美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債務問題,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的債務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機實際仍然是債務危機。

阿根廷因宣布暫停償還債務而受到嚴厲懲罰,委內瑞拉查維斯政府也因為偏離新自由主義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魯拉、厄瓜多的古鐵雷斯相繼在大選中獲勝,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義傾向、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的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對10年經濟改革的得失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尋求一條更適合各自條件的發展道路。

第二題:

巴西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巴西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時間里,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650~1700年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大量生產蔗糖,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了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成為「咖啡王國」。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發展。

自1947年以後的30多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被譽為「巴西經濟奇跡」,其中1968~1974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增長速度是世界上少見的。1960~1981年間,其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許多工業產品產量已躋身於世界前幾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資源貧乏,而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巴西與巴拉圭聯合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利用甘蔗等生產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規模生產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業項目。自30年代開始,巴西加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方針,並著手發展重工業。60年代中期採取外向發展戰略,加強與國際市場聯系。70年代中期以來,則強調執行進口替代與鼓勵出口相結合的工業化方針。利用外資、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專利和先進設備,並進行創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動國內資本更新和技術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資,努力開發本國人力資源,大力培養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進巴西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經濟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燃料動力緊張,糧食缺乏,外債聚增,通貨膨脹率高,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等。巴西經濟對世界市場依賴較深,從而使其經濟的發展直接受制於世界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國民經濟就呈下降趨勢。
回答者:qianqianlo - 秀才 三級 3-29 19:01

--------------------------------------------------------------------------------

繼續衰退 難見好轉--拉美經濟現狀與展望

根據世界銀行剛剛發表的公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經濟在2000年出現短暫復甦、2001年基本停滯之後,今年將收縮1.1%左右,是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拉美成為世界經濟紀錄最差的一個地區,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較黯淡,將是各地區中增長率最低的一個。另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統計,本地區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9%,貧困化問題再次凸顯。拉美地區經濟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二是被阿根廷危機所拖累,如果不計算阿根廷,拉美今年雖然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但是還可以有1%的增長。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今年經濟復甦無力,使整個世界經濟繼續處於低迷狀態中,也使年初拉美經濟靠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的希望破滅。拉美基本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價格下降15%,出口出現大滑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國內生產總值2.2%);外國直接投資400億美元,比1990年代後期年均730億美元大大減少,而且由於國際借貸條件苛刻,除了國際多邊機構的緊急救援性貸款外,直接投資基本成了拉美獲取外資的唯一途徑,因此整個地區資本流向再次逆轉,如同1980年代那樣,拉美地區再次成為資金凈輸出地區。地區內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國際儲備總計1500億美元,是98年俄羅斯危機以來最低的。

阿根廷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下降12%,工業生產能力閑置率達80%,失業率高達21.5%,全國半數以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內市場萎縮,超市和大型商場營業額分別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機首先對周邊國家產生影響,巴西對阿根廷的出口減少80%,智利對阿出口也下降一半,與阿根廷金融關系密切的烏拉圭爆發了金融動盪。這三個國家都發生了貨幣貶值,阿根廷經濟衰退是其中一個原因。阿根廷危機對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影響沒有那麼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債券價格暴跌的影響,拉美國家發行債券困難,比去年減少50%,年利率高達15%。

據拉美經委會的預測,2003年拉美經濟增長在2.5%-3%之間,這不足以改善就業狀況,也不足以減少貧困人口。有專家認為,自1997年以來,拉美又經歷了一個「失去的5年」,在此期間,地區人均產值減少了2%,今年貧困人口上升到占總人口的44%(去年為43%),赤貧人口率從去年的18.6%上升到今年的20%,貧困人口凈增加700萬,其中600萬是赤貧人口。要實現聯合國確定的在2015年前減少50%貧困人口的目標日益困難。拉美國家持續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社會支出不足,造成社會緊張,而各國政府受制於外部壓力,調整財政、匯率、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以促進復甦的行動空間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進入了一個長時期的低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經濟模式所預期的前景與當前的實際狀況存在極大差距,2002年的形勢發展凸顯了這個差距,人們對現行發展模式和規則的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產生了許多疑問。阿根廷曾是推行現行模式的典範,現在則受到最沉重的懲罰,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對整個拉美有普遍意義。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場決定一切的)新自由主義和被動地捲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經濟高度外國化、對外依賴度過高、國家失去經濟自主權,只見數字不見人的市場原則加劇兩極分化,造成貧困人口激增、內需不足,發展難以持久,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問題關鍵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過程中,由於國內資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國有企業幾乎全部被外資收購,其實許多外資例如占阿根廷外資首位的西班牙資本也是從國際資本市場上圈來的,並非自有資本。私有化成了外國化。全國100家大企業中,本國資本的僅7家,電信、水電氣供應、航空被外資壟斷,10家最大銀行中外資佔7家,90的碳氫化合物生產被外資控制,外資控制了阿根廷90.4%的出口和63.3%的進口。國家財政靠舉債維持,償債能力成了衡量該國經濟狀態的唯一尺度,國際評估機構握有對阿根廷經濟的生殺大權:說你風險度高,資本就抽逃,本國政府說破嘴皮也無人相信。新自由主義認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階層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著變大。事實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經濟發展速度較高時,貧困人口開始增加,原先的中產階級跌入貧困階層,國內消費下降,增長缺乏後勁。有一種理論認為,產生飢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是按算數級數增長。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產增長遠超過人口增長,在這個世界糧倉竟然也發生了兒童因營養不良死亡的慘劇,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按照傳統經濟學說,在衰退時期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阿根廷經濟已經衰退到極點,可是卻不能採取任何刺激生產的政策,因為債權人要求阿根廷繼續採取緊縮政策,以保障還債能力,這也是阿根廷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難以達成協議的關鍵原因。阿根廷公共債務約1500億美元,從現在到2003年底僅應該償還的所欠IMF、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的債務就有132億美元,而阿根廷的國際儲備只有100億美元。幾乎所有拉美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債務問題,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的債務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機實際仍然是債務危機。

阿根廷因宣布暫停償還債務而受到嚴厲懲罰,委內瑞拉查維斯政府也因為偏離新自由主義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魯拉、厄瓜多的古鐵雷斯相繼在大選中獲勝,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義傾向、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的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對10年經濟改革的得失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尋求一條更適合各自條件的發展道路。

第二題:

巴西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巴西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時間里,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650~1700年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大量生產蔗糖,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了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成為「咖啡王國」。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發展。

自1947年以後的30多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被譽為「巴西經濟奇跡」,其中1968~1974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增長速度是世界上少見的。1960~1981年間,其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許多工業產品產量已躋身於世界前幾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資源貧乏,而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巴西與巴拉圭聯合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利用甘蔗等生產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規模生產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業項目。自30年代開始,巴西加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方針,並著手發展重工業。60年代中期採取外向發展戰略,加強與國際市場聯系。70年代中期以來,則強調執行進口替代與鼓勵出口相結合的工業化方針。利用外資、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專利和先進設備,並進行創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動國內資本更新和技術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資,努力開發本國人力資源,大力培養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進巴西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經濟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燃料動力緊張,糧食缺乏,外債聚增,通貨膨脹率高,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等。巴西經濟對世界市場依賴較深,從而使其經濟的發展直接受制於世界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國民經濟就呈下降趨勢。
回答者:jiajiabaobei - 試用期 一級 3-29 21:34

--------------------------------------------------------------------------------

繼續衰退 難見好轉--拉美經濟現狀與展望

根據世界銀行剛剛發表的公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經濟在2000年出現短暫復甦、2001年基本停滯之後,今年將收縮1.1%左右,是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拉美成為世界經濟紀錄最差的一個地區,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較黯淡,將是各地區中增長率最低的一個。另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統計,本地區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9%,貧困化問題再次凸顯。拉美地區經濟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二是被阿根廷危機所拖累,如果不計算阿根廷,拉美今年雖然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但是還可以有1%的增長。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今年經濟復甦無力,使整個世界經濟繼續處於低迷狀態中,也使年初拉美經濟靠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的希望破滅。拉美基本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價格下降15%,出口出現大滑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國內生產總值2.2%);外國直接投資400億美元,比1990年代後期年均730億美元大大減少,而且由於國際借貸條件苛刻,除了國際多邊機構的緊急救援性貸款外,直接投資基本成了拉美獲取外資的唯一途徑,因此整個地區資本流向再次逆轉,如同1980年代那樣,拉美地區再次成為資金凈輸出地區。地區內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國際儲備總計1500億美元,是98年俄羅斯危機以來最低的。

阿根廷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下降12%,工業生產能力閑置率達80%,失業率高達21.5%,全國半數以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內市場萎縮,超市和大型商場營業額分別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機首先對周邊國家產生影響,巴西對阿根廷的出口減少80%,智利對阿出口也下降一半,與阿根廷金融關系密切的烏拉圭爆發了金融動盪。這三個國家都發生了貨幣貶值,阿根廷經濟衰退是其中一個原因。阿根廷危機對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影響沒有那麼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債券價格暴跌的影響,拉美國家發行債券困難,比去年減少50%,年利率高達15%。

據拉美經委會的預測,2003年拉美經濟增長在2.5%-3%之間,這不足以改善就業狀況,也不足以減少貧困人口。有專家認為,自1997年以來,拉美又經歷了一個「失去的5年」,在此期間,地區人均產值減少了2%,今年貧困人口上升到占總人口的44%(去年為43%),赤貧人口率從去年的18.6%上升到今年的20%,貧困人口凈增加700萬,其中600萬是赤貧人口。要實現聯合國確定的在2015年前減少50%貧困人口的目標日益困難。拉美國家持續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社會支出不足,造成社會緊張,而各國政府受制於外部壓力,調整財政、匯率、貨幣等宏觀經濟政策以促進復甦的行動空間有限,有人指出拉美很可能進入了一個長時期的低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在拉美普遍推行的經濟模式所預期的前景與當前的實際狀況存在極大差距,2002年的形勢發展凸顯了這個差距,人們對現行發展模式和規則的經濟社會可持續性產生了許多疑問。阿根廷曾是推行現行模式的典範,現在則受到最沉重的懲罰,分析阿根廷的例子對整個拉美有普遍意義。

概括地表述,全面推行(市場決定一切的)新自由主義和被動地捲入全球化,使得阿根廷經濟高度外國化、對外依賴度過高、國家失去經濟自主權,只見數字不見人的市場原則加劇兩極分化,造成貧困人口激增、內需不足,發展難以持久,這就是阿根廷目前遇到的問題關鍵所在。

在全面私有化過程中,由於國內資本不足,阿根廷主要國有企業幾乎全部被外資收購,其實許多外資例如占阿根廷外資首位的西班牙資本也是從國際資本市場上圈來的,並非自有資本。私有化成了外國化。全國100家大企業中,本國資本的僅7家,電信、水電氣供應、航空被外資壟斷,10家最大銀行中外資佔7家,90的碳氫化合物生產被外資控制,外資控制了阿根廷90.4%的出口和63.3%的進口。國家財政靠舉債維持,償債能力成了衡量該國經濟狀態的唯一尺度,國際評估機構握有對阿根廷經濟的生殺大權:說你風險度高,資本就抽逃,本國政府說破嘴皮也無人相信。新自由主義認為只要把蛋糕做大,各階層分得的那一份自然就跟著變大。事實是,正是在1990年代中期阿根廷經濟發展速度較高時,貧困人口開始增加,原先的中產階級跌入貧困階層,國內消費下降,增長缺乏後勁。有一種理論認為,產生飢荒的原因是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糧食是按算數級數增長。然而阿根廷的食品生產增長遠超過人口增長,在這個世界糧倉竟然也發生了兒童因營養不良死亡的慘劇,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按照傳統經濟學說,在衰退時期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阿根廷經濟已經衰退到極點,可是卻不能採取任何刺激生產的政策,因為債權人要求阿根廷繼續採取緊縮政策,以保障還債能力,這也是阿根廷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難以達成協議的關鍵原因。阿根廷公共債務約1500億美元,從現在到2003年底僅應該償還的所欠IMF、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的債務就有132億美元,而阿根廷的國際儲備只有100億美元。幾乎所有拉美國家都面臨著同樣的債務問題,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的債務比阿根廷多一倍以上,拉美的危機實際仍然是債務危機。

阿根廷因宣布暫停償還債務而受到嚴厲懲罰,委內瑞拉查維斯政府也因為偏離新自由主義而被孤立,然而最近巴西的魯拉、厄瓜多的古鐵雷斯相繼在大選中獲勝,這些都是具有反新自由主義傾向、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的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這反映出拉美人民正在對10年經濟改革的得失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尋求一條更適合各自條件的發展道路。

第二題:

巴西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巴西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時間里,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650~1700年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大量生產蔗糖,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了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成為「咖啡王國」。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發展。

自1947年以後的30多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被譽為「巴西經濟奇跡」,其中1968~1974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增長速度是世界上少見的。1960~1981年間,其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許多工業產品產量已躋身於世界前幾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資源貧乏,而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巴西與巴拉圭聯合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利用甘蔗等生產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規模生產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業項目。自30年代開始,巴西加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方針,並著手發展重工業。60年代中期採取外向發展戰略,加強與國際市場聯系。70年代中期以來,則強調執行進口替代與鼓勵出口相結合的工業化方針。利用外資、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專利和先進設備,並進行創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動國內資本更新和技術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資,努力開發本國人力資源,大力培養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進巴西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經濟也面臨不少困難,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燃料動力緊張,糧食缺乏,外債聚增,通貨膨脹率高,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等。巴西經濟對世界市場依賴較深,從而使其經濟的發展直接受制於世界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國民經濟就呈下降趨勢。
回答者:可愛aoBO - 魔法學徒 一級 3-30 17:21

--------------------------------------------------------------------------------

哦,看來分我拿不上了
回答者:齊書遠 - 試用期 一級 3-31 17:02

--------------------------------------------------------------------------------

根據世界銀行剛剛發表的公報,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經濟在2000年出現短暫復甦、2001年基本停滯之後,今年將收縮1.1%左右,是20年來最嚴重的衰退,拉美成為世界經濟紀錄最差的一個地區,2003年的前景仍然比較黯淡,將是各地區中增長率最低的一個。另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統計,本地區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9%,貧困化問題再次凸顯。拉美地區經濟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二是被阿根廷危機所拖累,如果不計算阿根廷,拉美今年雖然增長速度明顯減緩,但是還可以有1%的增長。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今年經濟復甦無力,使整個世界經濟繼續處於低迷狀態中,也使年初拉美經濟靠美國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的希望破滅。拉美基本出口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價格下降15%,出口出現大滑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占國內生產總值2.2%);外國直接投資400億美元,比1990年代後期年均730億美元大大減少,而且由於國際借貸條件苛刻,除了國際多邊機構的緊急救援性貸款外,直接投資基本成了拉美獲取外資的唯一途徑,因此整個地區資本流向再次逆轉,如同1980年代那樣,拉美地區再次成為資金凈輸出地區。地區內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國際儲備總計1500億美元,是98年俄羅斯危機以來最低的。

阿根廷正經歷著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下降12%,工業生產能力閑置率達80%,失業率高達21.5%,全國半數以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國內市場萎縮,超市和大型商場營業額分別下降33%和17%。阿根廷的危機首先對周邊國家產生影響,巴西對阿根廷的出口減少80%,智利對阿出口也下降一半,與阿根廷金融關系密切的烏拉圭爆發了金融動盪。這三個國家都發生了貨幣貶值,阿根廷經濟衰退是其中一個原因。阿根廷危機對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影響沒有那麼直接,受阿根廷以及巴西債券價格暴跌的影響,拉美國家發行債券困難,比去年減少50%,年利率高達15%。

據拉美經委會的預測,2003年拉美經濟增長在2.5%-3%之間,這不足以改善就業狀況,也不足以減少貧困人口。有專家認為,自1997年以來,拉美又經歷了一個「失去的5年」,在此期間,地區人均產值減少了2%,今年貧困人口上升到占總人口的44%(去年為43%),赤貧人口率從去年的18.6%上升到今年的20%,貧困人口凈增加700萬,其中600萬是赤貧人口。要實現聯合國確定的在2015

❽ 我想知道巴西的城市化到底處於什麼階段,加速期還是後期今後的發展趨勢會趨緩還是繼續加快

城市化是由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社會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城市化,也有的學者稱之為城鎮化、都市化。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對之有不同的解釋,就目前來說,國內外學者對城市化的概念分別從人口學、地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角度予以了闡述。

城市化進程的表現具有一定的特徵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上升;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及其他行業的比重彼此消長,不斷變化;城市化水平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成正比;城市化書評高,不僅是建立在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也是農業現代化的結果。

城市化衡量指標:
1、城市化水平指標
此指標的公式是:PU=U÷P×100%;式中:U——城市人口;P——總人口。
2、城市化速度指標
次指標的公式是:TA=1÷n(PUt+n—PUt);式中:TA——城市化速度;n——兩時刻間的率數;PUt+n、PUt——在t+n年和t年的城市人口百分比;要注意,公式中城市化速度(TA)的單位是城市人口比重平均增長(或減少)的百分點,而不是百分比。
3、城市化質量指標

巴西人口18677萬(2006年),居拉美首位,世界第五位。城市人口佔81.25%,農村人口佔18.75%。
巴西的情況已經屬於城市化後期,今後的發展趨勢應該是趨緩。
這是我根據巴西的情況推理的,僅為探討。

❾ 巴西文化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你沒事研究這個幹嘛? 文化特點? 這個可能還有書獃子知道,可是形成原因可就是大問題了吧?

❿ 很奇怪,恆大為什麼突然巴西化了

恆大的外援基本上都是巴西引進的,除了之前的孔卡、克萊奧……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巴西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5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0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5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7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1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66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4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6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95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22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73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3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5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