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產糖大國是哪個國家
世界第一產糖大國巴西糖業現狀
1、總述
巴西位於南美洲的東部,東瀕大西洋.國土面積為854.7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家.巴西的經濟實力居拉美之首.20世紀90年代初巴西實行對外開放以來,由於獲得了國外低息貸款和先進生產技術,農業產量出現了大幅增長.目前,巴西是世界農業生產和出口大國,除小麥等少數作物外,主要農產品均能實現自給並大量出口.甘蔗、咖啡、柑橘產量居世界第一.
巴西是世界第一產糖大國,也是一個食糖凈出口國,糖業在巴西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巴西食糖生產從每年5月份開始到次年4月份結束.巴西中南部地區是甘蔗和食糖主產區,其產量分別佔全國甘蔗和食糖總產量的85%和90%.食糖生產主要採用兩步法,產品主要為原糖,產品質量較好,生產成本在全球產糖國當中比較低廉(約為5美分/鎊),同時巴西貨幣匯率較低,因此巴西食糖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較高.巴西食糖可供出口量在世界食糖貿易總量中占最大份額,目前巴西佔據國際市場的份額已從過去15年的4%急劇上升至30%.世界食糖市場貿易量的增長率幾乎等於巴西食糖出口量的增長率.
近幾年,由於巴西政府大力推行食糖和酒精聯產計劃、擴大對食糖產業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資金支持酒精儲備、拓展酒精海外消費市場等糖業政策,巴西的甘蔗種植面積、甘蔗產量、食糖產量和出口量、酒精產量和出口量逐年上升.目前,巴西食糖產業每年的總產值約為200億美元,其中60億美元來自出口,50億美元來自國內銷售,另外87億美元是酒精產業創造的.
2、甘蔗生產
甘蔗種植面積增加:由於食糖和酒精賣價較好,極大地鼓勵了蔗農擴大甘蔗種植面積,另外,糖廠、酒精廠進行資產整合,加大甘蔗種植的投資力度也導致了巴西甘蔗種植面積的擴大.03/04榨季巴西的甘蔗種植面積在02/03榨季的基礎上增加了53萬公頃,達到560萬公頃.03/04榨季巴西的甘蔗收割面積達到505萬公頃,比02/03榨季增長了5%.
在巴西第一產糖大省-聖保羅地區,甘蔗種植取代了牧草和柑橘的種植.因為據巴西農業部計算,種植1公頃甘蔗的投資成本為2122雷亞爾,比種植柑橘少73%,比發展牧草少36%,同時,種植甘蔗的平均邊際利潤為7.31%,高於柑橘的6.01%和牧草的3.27%.甘蔗連續增產:根據巴西農業貿易辦公室的統計,由於甘蔗種植面積的擴大、適宜的天氣和管理方面的改善.03/04榨季巴西甘蔗總產量達3.5億噸,比上一榨季的3.21億噸增加了9%.主產區中南部地區本榨季共產甘蔗2.98億噸,比02/03榨季的2.69億噸增加了11%.另一產區東北部地區的甘蔗產量為5180萬噸.巴西03/04榨季平均單產達到68.3噸/公頃,比上一榨季提高。
㈡ 為什麼國外的白糖比較便宜
國外的白糖比較便宜的原因如下:
(一)白糖現貨市場供求關系。
供求因素一般來說,對於供給而言,商品供給的增加會引起價格的下降,供給的減少會引起價格的上揚;對於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將導致價格的上漲,需求的減少導致價格的下跌。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就我國來講,國家收儲以及工業臨時收儲加上糖商的周轉庫存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能影響市場糖價的庫存。在糖價過高(過低)時,國家通過拋售(收儲)國儲糖來調節市場糖價。預估當年及下一年的庫存和國家對食糖的收儲與拋售對於正確估測食糖價格具有重要意義。
(二)氣候與天氣。
食糖作為農副產品,無論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都會受到氣候與天氣因素的影響。甘蔗在生長期具有喜高溫、光照強、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點,因此,對構成氣候資源的熱、光、水等條件有著特殊的依賴性。乾旱、洪澇、大風、冰雹、低溫霜凍等天氣對生長期中甘蔗具有災害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旦形成便是長期的。
(三)季節性。
食糖是季產年銷的大宗商品,在銷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內在的規律。在我國,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為甘蔗集中壓榨時間,由於白糖集中上市,造成短期內白糖供給十分充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白糖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往往隨之變化,具有季節性特徵。
(四)政策因素。
國際食糖組織的有關政策、歐盟國家對食糖生產者的補貼,美國政府的生產支持政策等,對全世界食糖供給量均有重要影響。各國食糖進出口政策和關稅政策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如美國實行食糖的配額制度管理,按照配額從指定國家進口食糖,進口價格一般高於國際市場價格。
美國不出口原糖,但卻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煉而成的食用糖漿。因此,產糖國若向美國出口,必須首先獲得美國的進口配額。巴西、古巴、獨聯體用控制種植面積的方法,有計劃地控制產糖量。印度、菲律賓、泰國政府則依據國內市場情況控制出口數量,隨時調整有關政策。由於政府的干預,使得國內和國際糖價既有一定的聯動性,又經常背離。
我國已經全面放開了食糖市場,但食糖一直是國家宏觀管理的重要商品之一。國家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宏觀調控:一是產區政府實行甘蔗收購價與食糖銷售價掛鉤;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食糖儲備;三是出台食糖指導價和自律價;四是食糖進口由國家發改委統籌安排。目前與糖業管理有關的主要政府部門及組織有: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及中國糖業協會。
(五)其他因素。
1、食糖的替代品、節假日、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經濟周期、一些突發事件如禽流感、非典等對市場的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利率變化、匯率變化、通貨膨脹率、消費習慣、運輸成本與難易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對白糖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市場投機力量的變化及心理因素也常常會影響白糖價格的走勢。
2、 白糖期貨的波動頻率。白糖品種如果從收盤價上看的話,不屬於大波動品種,而其之所以被眾人稱之為妖糖就在於其劇烈的日內波動頻率,日線上可能只有個1%不到的漲跌。但是日內卻經常能夠走出一個漲跌停板的幅度。
3、 交易時注意的事項:趨勢交易者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套保套利.投機性買賣盤盡量保持以短線交易的心態,在趨勢未曾明朗的時,盡量少留過夜持倉。並且要注意國家保護三農,政策上的變化,例如收儲,甘蔗指導收購價等的變化。
㈢ 每噸白糖國內比國外1噸貴3000,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國白糖國內價格比國外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原料供應、市場供需、政策這幾個因素。
國內外政策也是影響白糖的重要因素。國外白糖的主要生產國有印度、巴西、美國等,各國都有相應政策干預白糖產量,進而維持白糖價格處於一個比國內低的水平,再加上美國等國有對白糖生產的補貼、支持措施,進一步降低了國際白糖價格。而國內白糖也是受宏觀調控的,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政府部門會根據國內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為了維持白糖價格穩定,保護我國的蔗糖、甜菜生產者,保護白糖產業,將白糖價格控制在一個稍高的位置,可以避免國外資本的沖擊,是有利的。
㈣ 白糖漲價為什麼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白糖的價格就一直在上漲。去年1月份,糖價還是每噸2600多元,7月份,每噸糖價開始超過3000元,12月份,每噸糖價就漲到了4800元,到2月份春節前後,每噸的糖價甚至達到了5700多元,簡直就是「一天一變,直線飆升」。雖然從2月份中旬開始,糖價開始有了持續的下調,但每次下調的幅度仍不大,如今,糖價還在每噸5200元左右徘徊,相比去年3月份的每噸2800元,漲幅仍非常大。 2月初,從中國糖業協會傳出信息,中國糖業協會已將國內糖市場的觀察報告提交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中國糖業協會稱,根據國內的糖市現狀,想要平抑國內糖價,至少還需要近100萬噸的食糖進入市場,並建議國家調集近100萬噸國家儲備糖和進口自古巴的食糖投放市場。從去年11月開始,糖價就從3600元左右一路上漲,目前依舊未見任何下降趨勢。江西是食糖主產區,目前,當地的糖價每噸在5000元以上。據中國食糖網對全國主要糖產銷區的糖價監測顯示,晉江、上海、成都的糖價也堅持上漲勢頭,每噸價格最低都在5000多元。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糖價在大幅上漲。「今天紐約的糖價是15美分/磅(加工好摺合人民幣為5300元/噸),這已經是近幾年來的最高價了」。國際糖價上漲一方面是因為產糖大國的減產,美國由於前期颶風襲擊導致甘蔗產區糖料產量減少,而且可能實際的減少數目較預計的更多。加之,受數十年不遇的乾旱沖擊,泰國、古巴食糖產量繼續滑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量的基金在炒作糖價。巴西甘蔗產量沒能達到預期同樣對國際糖價的持續上漲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另外,歐盟糖業改革方案的確定也影響國際糖價大幅攀升。歐盟大規模削減期糖業補貼,不僅意味著5月份後歐盟每年的食糖出口量將從目前的600-700萬噸急劇下降到150萬噸的水平,其食糖生產規模也有可能會萎縮到僅能滿足內部市場需求的水平,進而為國際市場騰出吸納龐大巴西產糖的空間、減緩國際食糖市場的壓力,最終推動國際糖價進一步上漲。國內的原因主要是產地雲南廣西等地的甘蔗漲價了。我國的主要產糖地之一——海南,去年遭遇了嚴重旱情和台風,比2004年減產約50%,是幾年來產糖最少的一年。甘蔗收購價格已經從160元左右/噸上漲到了目前的近300元/噸。由於受陰雨影響,甘蔗糖廠平均推遲開榨20天左右。另外就是部分製糖企業惜售,再加上一些糖原料供給和製造企業趁機哄抬糖價,造成市場糖源偏緊局面。
㈤ 最近白糖為什麼會一直漲價
客觀原因:
1、食糖消費逐步上升,而白糖產量卻連續三年減產,供不應求是造成白糖上漲的主要原因;
2、甘蔗主產區自然條件不好,主要是廣西、雲南、廣東等地,土地貧瘠,水利設施不全,抗自然滅害能力差,這幾年氣候異常,造成總是減產;
3、白糖漲價的利潤絕大部分都被糖廠和中間商掠奪走了,農民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點,所以雖然糖價爆漲(四年上漲了三倍),可是農民種蔗的積極性並不高;
4、雖然國外糖價有所上漲,但目前也僅僅維持在4000多元,但國家卻限制進口,並徵收高額的關稅和增值稅什麼的,這樣即使你正規渠道進口過來,也沒多少利潤的;
5、目前農業生產成本上漲,人力、化肥、農葯等等全部在漲,使甘蔗生產成本上漲;
6、不要說什麼新興能源,在現在糖價高企的情況下,巴西等國不會傻呼呼的拿糖去生產酒精的,哪是在食糖在1000元人民幣/噸時他們被迫的選擇。
人為因素:
1、人為炒作的氣氛特別濃郁,國內糖產量僅1100萬噸不到,期貨市場上每噸的保證金為1000元左右,理論上在期貨市場上只要100億人民幣,就可以買下全國的糖,可是目前沉澱在期貨市場上的錢有幾百億;
2、國家的高稅收和所謂的配額制。
㈥ 為什麼要進口巴西白糖
我國白糖產能都在降低。
白糖現貨市場供求關系。 供求因素一般來說,對於供給而言,商品供給的增加會引起價格的下降,供給的減少會引起價格的上揚;對於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將導致價格的上漲,需求的減少導致價格的下跌。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樣的規律。氣候與天氣。 食糖作為農副產品,無論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都會受到氣候與天氣因素的影響。甘蔗在生長期具有喜高溫、光照強、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點,因此,對構成氣候資源的熱、光、水等
㈦ 巴西發生物燃料的有利條件
這個跑到化學區好像不合適吧。 基本結論
行業情況:巴西食糖出口量已經佔到全球出口量的40%以上,是國際出口市場上的最大寡頭和價格制定者。巴西製糖業市場集中度非常低,最大的11家糖廠僅佔全部市場份額29.4%,中小糖廠加入糖業企業協會,通過分別生產、聯合銷售、物流共享的模式來降低成本。
巴西食糖和乙醇的成本全球最低:巴西大規模生產、機械化生產帶來的低成本優勢,不僅是直接生產成本低,甘蔗種植總成本也相對低廉。
巴西糖和乙醇供給分析:巴西是少數能夠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積的國家之一,巴西甘蔗種植面積長期增長空間巨大,短期看10/11 榨季甘蔗種植面積將有10.1%的同比增長,預計10/11 榨季巴西食糖產量為3820 萬噸,同比增長11%,乙醇產量297.7 億升,同比增長15.4%。
乙醇需求分析:巴西乙醇主要用於國內消費,近年來國內消費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長,根本原因是巴西消費乙醇比消費汽油價格上有優勢,同時也受益於巴西國內彈性燃料車FFV 的快速普及;巴西的出口市場受益於各國對替代能源的需求,巴西乙醇也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力。巴西乙醇產量連續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巴西乙醇廠商還可以獲得穩定的毛利率,充分反映巴西乙醇業正處於高景氣周期,我們預測巴西乙醇需求將保持30%以上年均增長。短期來看,由於巴西國內需求旺盛,乙醇出口市場將受到擠壓。
食糖需求分析: 巴西國內食糖消費佔全部產量 1/3,維持穩定增長。09/10榨季巴西食糖出口增長19%至2480 萬噸,但10/11 榨季全球補庫存開始後巴西食糖出口將開始下滑。
食糖周期性頂點已經出現:從歷史上看,每次糖價暴漲都對應甘蔗播種面積快速增長,進而引發糖價暴跌。我們預計巴西4 月份開始的新榨季可能導致全球食糖供求關系由嚴重不足轉向過剩,國際糖價周期性頂點已經出現。目前國際糖價已經跌至15 美分,我們判斷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已經收窄,低點將在兩大出口國巴西和泰國的生產成本即12-14 美分附近。
補充說明:本報告初稿形成於09 年12 月初,但遲至今日才發,主要系報告中的一系列重大假設需要得到4 月份新榨季數據的證明。我們自09 年12 月底開始反復提示製糖行業風險,其中很大程度也是基於本文的結論。
投資建議——重點關注燃料乙醇
長期看好 COSAN 股價表現。我們認為非糧乙醇產能擴張迅速的公司未來業績彈性最高,成長性確定,長期看好燃料乙醇佔比高的行業龍頭公司如COSAN,公司乙醇銷售額年均復合增長29%,佔主營業務收入1/3 以上。
我們也看好我國生物能源行業發展的長期趨勢。在我國,糧食乙醇不符合國家政策的方向,存在與糧爭地、與人爭糧的可能,發展前景有限;國內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生物乙醇特別是非糧乙醇概念的相關個股,如具有木薯乙醇概念的海南椰島(600238)。
由於制乙醇企業多數同時也是製糖企業,在國際糖價出現周期性頂點的情況下,我們繼續提示投資者注意未來國際糖價下調帶來的市場風險,但強調糖價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已經收窄,未來糖業股交易性機會開始增多。
㈧ 世界蔗糖生產概況怎麼樣
世界甘蔗產區主要集中於33°N到30°S之間的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大洋洲、亞洲、非洲的國家;從溫度界線來看,世界蔗區的分布是年平均氣溫17~18℃的等溫線以上。在36°~37°N和35°S的地區也有種植,但因生長期較短,糖分和產量較低,甘蔗往往只供製酒或作果蔗;甘蔗的垂直分布在赤道附近一般可達1500m。
近10年來,全球年產糖量1.23億~1.45億t,平均年消費食糖量1.24億~1.47億t,人年均消費食糖約22.6kg,其中,歐洲人均消費39.4kg,非洲15.8kg,亞洲15kg,巴西人均消費量較高,約為56kg。近年來,國際食糖消費量不斷遞增,年遞增1%~1.5%,每年增量130萬~200萬t。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發展中國家的食糖消費需求增長和部分產糖國減產,特別是石油漲價,巴西等國加大利用甘蔗生產燃料酒清等因素,使全球食糖供求關系從長期以來供大於求轉向供小於求或供求基本平衡。
據統計,全世界130個產糖國家(含地區)中,生產蔗糖國家有81個。1900年,世界蔗糖產量僅300萬t,為當時甜菜糖800萬t的37.5%。後來,通過,改進育種方法,育成了大批高產、高糖、抗逆性強和抗病蟲的新良種,甘蔗種植面積、單產持續增長,極大地促進了20世紀蔗糖業的快速穩定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甘蔗單產由1996年的62.7t/hm2發展到2002年的66t/hm2。蔗糖生產幾乎以每年100萬t的速度遞增,至2004年,世界蔗糖產量為9860萬t,世界產糖量的增加幾乎都是甘蔗糖。生產蔗糖的前10位國家有巴西、印度、中國、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古巴、墨西哥、泰國、菲律賓,生產蔗糖佔全球蔗糖總產的70%以上。甘蔗糖逐漸取代甜菜糖已成為國際食糖產業發展的主流。
㈨ 巴西產糖為什麼會比廣西多
比較熱還有緯度更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