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巴西熱帶雨林的資料
在溫暖多雨的熱帶自然形成的、富有厚莖藤本、木質和草質附生植物的常綠森林生物群落。優越而穩定的環境為數以萬計的生物種類提供最佳生存和發展條件。
熱帶雨林是樹木的王國,種類極其豐富,通常在4000平方米內可以找到直徑10厘米以上喬木達40~100種。它們較均勻混合生長,一般缺乏明顯優勢種類。各種樹木的外貌彼此卻很相似。樹干粗直猶如圓柱,在近樹梢處才有分枝,淺色樹皮薄而光滑。高大喬木的莖下部生有數片扁平三角形的板根,高約3~8米,形態多樣。它們的葉片通常全緣、革質發亮,特別是大多具有顯著突出的尖形頂端,稱為滴尖。花普遍生在無葉的樹干或老枝上,這種莖花是雨林喬木的典型特徵,如可可樹、咖啡樹等皆是。
在此水熱條件適宜的環境中,爭奪光照和生存空間的競爭異常強烈。據在西非雨林觀測 ,林冠頂部(46米處)全光照為10萬Lux,樹冠內(33米處)降到2.5萬Lux,而在1米高處只有800Lux,即僅有1%到此。喬木高度存在很大差別。上層喬木樹冠近圓形,連接稍密,約高20~30米,最下層喬木樹冠呈錐形,常是最密集的一層。林下的灌木不多,葉常簇生於樹梢,草本稀疏而具有大型薄軟葉片,也有些營腐生生活(如東南亞的大花草葉退化而花徑1米)。
藤本和附生植物的特別繁盛,是特殊的爭奪空間的適應方式,對森林結構影響甚大。大型木質藤本藉助喬木支持登上樹頂才開花,最長可達240米,常有失去支持的扁粗藤條懸在地上。附生植物除蕨類與苔蘚外,更有許多有花植物(甚至具木質莖),依照所生部位的光照和水分(濕度)條件差異而分化為喜光與耐蔭、旱生到濕生種種生態類型。絞殺植物又稱毀壞植物更是雨林典型的也是特有的類型。它最初附生於喬木莖上,然後勒死後者再用長出的根獨立生活,因此在一株樹上有時可見兩種葉子。
動物種類在此同樣豐富多樣。生活於上層樹冠的哺乳動物比例很大,如長臂猿、黑猩猩等在樹冠與地面間搜尋食物,較大型哺乳動物如象、鹿、獅、豹等以葉子、落果或動物為食。地下穴居動物以蟻類最多,為清除枯落物起很大作用。巴拿馬運河區在16平方公里竟發現2萬種昆蟲,而雨林中鳥類和蝙蝠不僅捕食昆蟲,還與莖花傳粉、附生植物傳播等密切有關。但至今仍有許多動物和植物沒有被人認識,更說不上了解其性能和用途。完全可以確認的是,熱帶雨林是全球生物基因最豐富的寶庫,已被利用的僅僅占非常微小的比例,例如巴西橡膠樹、桃花心木、可可樹等。
典型熱帶雨林發育在排水較好的低地。山地雨林因濕度增加而附生植物特多,溝穀雨林時有淹水而種類減少,但可分布到熱帶邊緣。
熱帶雨林呈三片分布,亞馬孫河流域為主的南美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約400萬平方公里,東南亞和南亞的熱帶雨林覆蓋250萬平方公里,兩地各擁有植物4萬種以上。非洲中部熱帶雨林約180萬平方公里,植物種類較少也有1.3萬種。按里斯(Lieth)估計(1976),熱帶雨林共佔有1700萬平方公里領域,佔全部森林面積5000萬平方公里的34%,其中存留的有機體乾重共約470億噸,約占森林總乾重的58%,全球生物量的27%。因數據測莫難度很大,各學者估計結果頗有出入,然而一致認為,熱帶雨林儲存的生物有機質極多,亦即被固定的碳素數量很大,如按上述數字計算可達213億噸碳(或耗費710億噸CO2)。
熱帶雨林的盛衰不僅關繫到生物資源前途,更與全球氣候變化關系密切。當前濫伐濫墾熱帶雨林愈演愈烈,已引起各國人民極大關注。保護生物圈或保護大自然最緊迫的問題,便是保護熱帶森林,特別是熱帶雨林。
我國的雨林因緯度偏北又受季風影響,所以種類和外貌不同於典型雨林,以山地雨林和溝穀雨林為主,分布在海南、滇南和台灣南端。
B. 巴西的森林屬於什麼林
亞馬遜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驕傲。它浩浩盪盪,千回百轉,蜿蜒流經秘魯、巴西、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國,滋潤著8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使亞馬遜河流域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國」。
亞馬遜河兩岸密林莽莽。充沛的雨水、濕熱的氣候和長時間的強烈日照,給亞馬遜河流域地區的植物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這一地區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森林面積為3億公頃,佔世界現存熱帶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內。這里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繁復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學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譽。
然而,亞馬遜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毫無節制的開發已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
隨著巴西本國經濟的發展,大量移民湧入亞馬遜雨林邊緣地帶。為了向大自然要地要糧,人們使盡了各種手段和各種工具,奪林造田。隨著公路和鐵路干線的不斷延伸,農民更易深入原始密林中砍燒墾殖。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森林,將樹木砍倒,再放火焚燒。林區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大多數養分並不在土壤里,而是儲存於活著的植物中。森林燒光後,大部分養料就隨風散去。在清理出來的土地上耕種,過一兩季後,土壤不是耗盡肥力就是被雨水沖走,剩下的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砂礫。跨國大企業則是看中當地豐富的鐵、銅、鋁土和其它礦產資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開采。
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地區每年遭到破壞的雨林面積達2萬3000平方公里。在過去30年中,這一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區的1/6已遭到嚴重破壞。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專家指出,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惡化。如果亞馬遜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
濫伐亞馬遜的森林,並沒有給巴西人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只是填飽了肚子,帶來的卻是對大自然永遠的創傷和難以彌補的傷害。森林的過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蝕、土質沙化,水土流失嚴重。巴西東北部帕拉州、阿瑪帕州的一些地區由於林木被砍伐,生態被破壞,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
亞馬遜熱帶雨林植被豐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多達1200種。然而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數年後,至少有50萬至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
對此,巴西政府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後制定了多項環保政策,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林區環境的保護與監測。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政府的優先目標之一。
巴西政府先後頒布了全國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和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年—2002年,政府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
亞馬遜———這片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上蒼賜予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藏。她是美麗的,而如何保存她動人的光彩,則是留給人們的永恆思考。
C. 巴西境內的原始森林應是()A.溫帶落葉林B.熱帶雨林C.亞寒帶針葉林D.針闊混交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亞馬孫平原覆蓋著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該地區有「動植物王國」之稱.
故選:B.
D. 世界上森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個
1、俄羅斯
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森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其森林面積達776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45%。俄羅斯的森林面積相當於澳大利亞大陸的面積,由於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亞寒帶和寒帶地區,其森林主要為亞寒帶針葉林。
2、巴西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面積第五大國家,其森林面積達477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56%,超過其國土面積的一半。巴西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亞馬遜平原之中,主要為熱帶雨林。
3、加拿大
加拿大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二的國家,其森林面積達310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31%。加拿大森林面積與印度(298萬平千米)的國土面積相當,由於加拿大地處亞寒帶及寒帶地區,所以森林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
4、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四的國家,其森林面積達303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30%。美國國土緯度跨度大,森林種類豐富。美國本土主要地處亞熱帶和溫帶,主要森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地處高緯度的阿拉斯加地區,主要分布亞寒帶針葉林。
5、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的國家,其森林面積達182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18%。中國主要地處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所以其森林主要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在中國低緯度熱帶和高緯度亞寒帶地區,分布有少部分熱帶雨林和亞寒帶針葉林
6、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森林面積達147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19%。由於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再加上大分水嶺對於太平洋水汽的阻擋,導致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地區以草原和荒漠自然帶為主,森林僅分布在其東部地區。
7、剛果(金)
剛果(金)地處赤道非洲,森林面積達121萬平方千米,占其國土面積的52%,佔比相當突出。剛果(金)地處剛果盆地,氣候為熱帶雨林氣候,所以主要分布熱帶雨林。
E. 巴西林業的顯著特點有哪些
農作物
巴西農業部和巴西地理統計局的綜合信息顯示,2004年巴西的農作物總產量為119.294百萬噸,總種植面積5800萬公頃。包括農作物和經濟作物、蔬菜、水果等在內的15種主要農產品分別是(以產值大小排序):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煙葉、芸豆、香蕉、小麥、馬鈴薯、西紅柿、葡萄。
F. 世界十大森林面積排名
亞馬孫熱帶雨林(Amazon Rain Forest)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佔地550萬平方公里。雨林橫越了9個國家:巴西(占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蘇利南以及法國(法屬蓋亞那),占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孫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
剛果雨林,即非洲剛果盆地熱帶雨林,它的面積僅次於南美洲亞馬孫盆地熱帶雨林,有「地球第二肺」之稱,它的一半以上 熱帶雨林金)國土面積達23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54%被森林覆蓋。剛果雨林擁有6000多種不同樹種和10,000種動物,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多樣性聚集區。
瓦爾迪維亞溫帶雨林是南美洲南部西海岸的一個重要生態區域,從智利延伸到阿根廷。該森林以瓦爾迪維亞市命名。這片溫帶雨林也是南美洲唯一的包含冰川的雨林,其垂直海拔的差異帶來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通加斯國家森林是美國最大的國家森林,佔地六百八十萬公頃,綿延橫跨過一個多島海、和一長條覆蓋阿拉斯加內灣航道百分之七十三土地的海岸。通加斯國家森林包含19個自然保護區、阿德默勒爾蒂群島國家紀念公園、以及薄霧峽灣國家風景區。森林內有棉田豪冰河,以及數個其它的冰河。阿拉斯加東南部約有5%的土地屬原住民部落或州政府所有,另有12.5%是冰川灣國家公園和禁獵區,其餘670萬公頃全屬通加斯國家森林。
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位於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東南部,它是恆河三角洲的一部分,與孟加拉灣相鄰。1973年,孟加拉虎保護區成立;1977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野生動物保護區;1984年印度政府建成了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孫德爾本斯(Sundarbans),其字面意義是「美麗的森林」,覆蓋面積10269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綜合體。 如同世界許多其他濕地一樣,它也遭受了過度開發,不斷為人類發展所侵佔,並導致這一重要的自然生態環境的毀壞。但是,近來對三角洲已獲得了應有的認識,印度宣布孫德布爾本斯的所有土地為老虎保護區,1295平方公里的地區內禁止各種類型的開發,同時孟加拉國已將整個地區作為森林保護區,包括佔地324平方公里的3個野生動物禁獵區。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景洪、勐臘、勐海3縣境內。總面積2420.2平方公里,它的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面積的熱帶森林,深受國內外矚目。
丹特里雨林是澳大利亞昆士蘭東北海岸的森林,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是澳大利亞大陸最大的熱帶雨林。丹特里雨林是濕熱帶雨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熱帶雨林之一,橫跨凱恩斯地區。
京那巴魯公園是馬來西亞沙巴州的名勝之一。距離哥打京那巴魯83公里,俗稱神山公園,公園佔地754平方公里,森林內的生態保護得非常好,從熱帶植物到寒帶植物,使這片森林成為東南亞植物多樣性中心。
明多-南比洛雲霧森林是厄瓜多保護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積約為191平方公里,其海拔高度在1180至4780之間。該森林的植被主要由天然雲霧林組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森林之一,森林內有多達4500多種植物以及350多種鳥類。
辛哈拉加森林保護區是位於斯里蘭卡西南部薩伯勒格穆沃省和南部省交界的邊緣地區,核心保護面積85.64km,是斯里蘭卡最後的具備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熱帶原始雨林。保護區有60%以上的樹種為本土物種,其中也不乏珍稀樹種;也有大量的本土野生動物,尤其是本地鳥類;此外,保護區還是50%以上斯里蘭卡本土哺乳動物和蝴蝶,以及眾多昆蟲、爬行動物和珍稀兩柄動物的棲息地。
G. 巴西亞馬遜森林
巴西亞馬遜森林很有名的地方,去巴西一定要去那裡看看,推薦樓主逸行旅遊網上的<春節推薦>巴西全景13日游不錯哦。巴西亞馬遜森林是一個熱帶的奇跡,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原始最大最好的熱帶雨林。遠離都市的塵囂和人類工業、商業的文明使得亞馬遜熱帶叢林成為一座返璞歸真的孤島綠洲,它覆蓋了南美洲2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面積,佔去了巴西的大片土地和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秘魯和蓋亞那的部分領土,被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
H. 世界上森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森林為珍稀野生動植物提供了生命活動的必須場所,是地球健康的一個重要體現。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森林面積的擴大對於人與生物適應氣候變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令人遺憾的是,全球的森林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根據全球森林觀察的數據,僅在2018年,全球消失的森林面積約等於比利時的國土面積。盡管如此,仍有許多國家不斷為鞏固地表植被、擴大森林面積而努力,以下是全球森林面積最大的十個國家(數據來自於世界銀行,截至2018年底)。1、 俄羅斯(森林面積:814.9萬平方公里)
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森林面積,超過814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48%。俄羅斯北部基本上覆蓋著高山森林,居住的人口比較少。其中,西伯利亞地區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被雪覆蓋,並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俄羅斯的森林主要分為兩大類:常綠針葉林和落葉樺樹,其他還包括落葉松、冷杉、雲杉和雪松等。
俄羅斯森林覆蓋率
2、 加拿大(森林面積:491.6萬平方公里)
加拿大的森林面積佔世界第二,與俄羅斯一樣,加拿大大部分地區大部分時間都被雪覆蓋,因而無人居住。因此,加拿大擁有面積廣闊的高山和苔原植被生長。加拿大的森林類型主要是針葉林或落葉樹種,如楓樹、松樹、雲杉、樺樹、橡樹等。
北美洲森林覆蓋率
3、 巴西(森林面積:477.7萬平方公里)
巴西境內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遜雨林。雖然亞馬遜雨林不都全巴西,但其大部分在巴西。巴西的森林覆蓋率約為56%,其森林面積甚至大於印度的國土面積。巴西的森林類型主要包括熱帶雨林和熱帶稀樹草原,這里是熱帶特殊動植物的聚集地。但是,近年來,隨著巴西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熱帶雨林和珍稀動物遭受破壞,亞馬遜雨林面積呈縮減的趨勢,從而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南美洲森林覆蓋率
4、 美國(森林面積:310萬平方公里)
美國國土的33%都被森林覆蓋,總面積超過310萬平方公里。美國的森林在林木密度、植被類型和動物類型方面差異較大,這是由於美國的地理環境決定。美國擁有多種地貌類型,因而森林類型多種多樣。美國森林中的樹種主要包括白橡樹、山茱萸、冷杉、楓樹等。
5、 中國(森林面積:208.3萬平方公里)
中國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其森林總面積超過208萬平方公里。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仍較低,這一方面是受中國自身的自然條件影響,中西部存在大量荒漠地貌,另一方面,受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影響,采礦和森林砍伐導致森林面積不斷減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正在加快對西部的荒漠化治理,並採取各種手段保護生態環境,力爭到2020年實現25%的森林覆蓋率的承諾。
森林覆蓋率變化率,NASA數據顯示中國的森林覆蓋率正在上升
6、 澳大利亞(森林面積:147萬平方公里)
澳大利亞的森林面積在全球也排名靠前,但其森林覆蓋率也較低,約為19%,這是由於該國相當大一部分區域為乾旱沙漠。
7、 剛果民主共和國(森林面積:117.2萬平方公里)
雖然剛果的國土面積不大,但其森林面積居世界前列,森林覆蓋率也僅次於俄羅斯。大面積的森林生長主要是受剛果盆地河流灌溉而產生的熱帶雨林。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氣候條件保證了大面積森林的生產,以及動植物的多樣性。但由於持續的沖突和政治不穩定,剛果未能對這些森林進行有效利用。
8、 阿根廷(森林面積:94.5萬平方公里)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其森林面積相當於國土陸地面積的34%。阿根廷北部的森林面積大於南部,這主要得益於其西部邊境的安第斯山脈迎風面帶來的良好氣候和大量降雨。
9、 印度尼西亞(森林面積:88.5萬平方公里)
盡管國土面積小,但印度尼西亞保存著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完好、密集的熱帶雨林。該國的森林覆蓋率高達46%,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於該國靠近赤道,其溫度和降水條件使該國的熱帶雨林生長茂密,以及大量的野生動物在此繁衍。但近年來人口劇增和城市化的加快,熱帶雨林的安全受到威脅。
10、印度(森林面積:80.3萬平方公里)
印度擁有種類豐富的森林類型,從熱帶雨林到溫帶闊葉林,從灌木林到高山森林。這些森林形成了不同的生態形同,從而利於各種大型和小型動物的生長。
I. 巴西熱帶雨林的概況
南美洲的亞馬孫雨林(60%面積位於巴西)位於亞馬孫盆地,是全球最大的雨林,其面積比歐洲還要大,有700萬平方千米。佔地球上熱帶雨林總面積的50%,達65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480萬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內。它從安第斯山脈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茂密的熱帶森林,這里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法復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被稱為「生物科學家的天堂」。但在過去30年,巴西政府將亞馬孫州轉為工廠區,及資助道路興建計劃、住屋及工業發展。
亞馬孫平原的野生動物種類非常繁多,而且數量豐富。19世紀末,根據一位英國自然學者的統計,共有14712種動物,其中8000多種尚未為人所知,現在已知的動物和鳥類超出了10萬種,還有至少27種甲蟲。可能另外還有幾百萬種正等待著人們去發現。
亞馬孫平原的土著人居住在這里已有幾個世紀。但大約500年前歐洲人來到這里後,許多土著人便淪為奴隸、死於疾病或被迫放棄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這里的雨林現正處於嚴重的危險之中,因為人們為了開闢土地來種莊稼,或飼養牲畜來供應美國的肉類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對它濫伐濫砍!
亞馬孫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人們從16世紀起開始開發森林。1970年,巴西總統為了解決東北部的貧困問題,又做出了一個最可悲的決策:開發亞馬孫地區。這一決策使該地區每年約有8萬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壞,1969至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亞馬孫地區的森林被毀掉了11萬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
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惡化。因為森林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消減污染及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亞馬孫雨林對於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關重要的。
熱帶雨林像一個巨大的吞吐機。樹林每年吸收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的大量存在使地球變暖,危害氣候,以至極地冰蓋融化,引起洪水泛濫。樹木也產生氧氣,它是人類及所有動物的生命所必需的。亞馬孫熱帶雨林由此被譽為「地球之肺」,如果亞馬孫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有些雨林的樹木長得極高,達60米以上。它們的葉子形成「篷」,像一把雨傘,將光線擋住。因此樹下幾乎不生長什麼低矮的植物。
熱帶雨林又像一個巨大的抽水機,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過蒸騰作用,把水分散發到空氣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滲透性,能吸收和滯留大量的降水。亞馬遜熱帶雨林貯蓄的淡水佔地表淡水總量的23%。森林的過度砍伐會使土壤侵蝕、土質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東北部的一些地區就因為毀掉了大片的森林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在秘魯,由於森林木斷遭到破壞,1925至1980年間就爆發了4300次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數達4.6萬人。目前,每年仍有0.3萬平方公里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沖入大海。
除此之外,森林還是巨大的基因庫,地球上約1000萬個物種中,有200-400萬種都生存於熱帶、亞熱帶森林中。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樣地塊上,就可以得到4.2萬個昆蟲種類,亞馬孫熱帶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達1200多種,地球上動植物的1/5都生長在這里。然而由於熱帶雨林的砍伐,那裡每天都至少消失一個物種。有人預測,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數年後,至少將有50-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
J. 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1、俄羅斯
2、巴西
3、加拿大
1]俄羅斯森林資源
俄羅斯是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林地總面積達11億公頃,其中森林覆蓋面積7.2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5%,佔世界森林總量的25%,居世界第一。木材蓄積量達820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26%,居世界第一。人?V森林面積5.2公頃,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積的5.8倍。人?V木材積蓄量為548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林材積蓄量的8.4倍。
俄森林可開采量達440億立方米,實際開采量僅為一半;年採伐量可達7億多立方米,但目前只利用了這一潛力的23%。據統計,俄原木產量居世界第二位,鋸材居第六位,紙漿居第七位,紙張、紙板居第十三位。
俄羅斯森林資源主要特點如下:
1、森林資源極為豐富,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是森林總面積和森林資源佔有總量,還是人?V森林面積和人?V森林蓄積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森林資源分布不?V勻,俄羅斯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西北和遠東聯邦區。其中,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亞洲地區,即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森林儲量佔俄羅斯森林總儲量的60%。特別是遠東聯邦區森林覆蓋面積2.57億公頃,木材蓄積量223億立方米,其中48%為可供開發的成熟林,是俄森林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也是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3、在樹種結構中,針葉樹種佔有絕對比例優勢,占總林木蓄積量的80%,主要分布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俄南方以混闊葉林(包括樺樹、白楊、橡樹等)為主;西伯利亞地區優勢種為落葉松,還有一些雲杉、松樹和冷杉等;西部重要的樹種有挪威雲杉、歐洲赤松等。
4、在林齡結構中,成熟林和過熟林占絕大多數。無論是針葉林還是闊葉林,其它熟林和過熟林蓄積量居多,且比較集中地分布在亞洲部分。過熟林特點是生長衰退、病腐木增多,應及時採伐利用。而成熟林如果不及時採伐會造成病蟲害,以及樹木腐朽無用。
2、巴西森林資源概況
巴西有非常豐富的熱帶林資源和發展人工林的自然條件,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97年巴西森林面積為5.51億hm2,森林覆蓋率65.2%,森林蓄積量為560億m3,居世界第2位。人均森林面積3.4hm2。天然林面積5.46億hm2。巴西森林工業主要分布在兩個地區:第1個地區是北部的亞馬遜林區,以採伐天然熱帶木材為主;第2個地區是南方的闊葉林區,以採伐人工林木材為主。巴西林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巴西林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據巴西林業協會(SBS)2003年的估算,巴西林業(包括種植和開發)年營業額為161億美元,林業出口額為33.5億美元,直接從業人員超過50萬。近10年來,巴西林業與紙漿、鋼鐵和傢具業一樣,是投資多、科技和勞動生產率發展快的行業。預測至2007年,巴西將提供21億雷亞爾的林業貸款和1.87億雷亞爾的技術援助以及專業培訓費用,預計將使20萬戶林業小生產者受益。
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資源的大國,但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巴西的林業發展與其自然資源的地位是不相稱的。20世紀60年代以後,國家制定了目標明確的林業發展戰略,並從經濟措施和技術措施方面保證目標的實現。首先根據全巴西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劃分了5個林業發展地區。東南部和南部工業發達,技術條件好,自然條件也適於發展人工林,所以在這2個區內大力發展桉樹人工林,形成基地;建設制漿廠和紙廠,發展紙產業,並以此推動其他地區同類工業的發展。在東北部、北部和中西部地區建立包括林業在內的發展中心,以充分利用當地森林及其他資源優勢。1966年頒布了發展人工林的財政刺激政策,此後一直執行這一政策,而且不斷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在國家缺乏造林資金的情況下,充分調動了企業主甚至包括中小農場造林的積極性,使巴西每年造林面積始終穩定在50萬hm2左右。經過近30年持之以恆發展人工林培育業,巴西的人工林已初具規模。1997年人工林面積達到700萬hm2,其中包括工業人工林、能源林和果林。佔主導地位的是工業人工林,有530萬hm2,占人工林總面積的83%。幾乎所有的大型制漿造紙廠或者企業集團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科學研究,解決人工林培育中的各種技術問題。如Aracruz纖維公司設有造林研究所,經多年研究,已經在桉樹無性系造林方面取得了突破,並付諸生產實踐,成為世界上人工營造桉樹的典型。
20世紀90年代之前,巴西執政者對森林深遠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很少考慮。這主要表現在始終沒有從政策和實踐中很好地解決森林保護問題,特別是亞馬遜森林保護和發展的問題。亞馬遜河流域佔全巴西面積的56%,相當於南美洲大陸的1/3。亞馬遜熱帶雨林植被豐富,每km2不同種類的植物多達1200種。然而,隨著熱帶雨林的過度採伐,至少有50萬至80萬種動植物種面臨滅絕。對此,巴西政府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後制定了多項環保政策,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林區環境的保護與監測。巴西政府先後頒布了《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和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2002年,政府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政府的優先目標之一。
3、加拿大森林資源概況
1、總體分布。2005年,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約40億公頃,加拿大森林面積4億多公頃,居世界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巴西。人均森林面積為7.25平方公頃。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7個地區,即北部林區(boreal),五大湖一聖勞倫斯(Great Lakes/St Lawrence)、薩巴平(sabalpine)、蒙特(montane)、濱海(coast)、阿堪丁(acadian)和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 )林區。各省、區所擁有的林區面積比例中,魁北克省(Quebec)佔22%;安大略省(Ontario )佔19%;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佔15%;西北區(Northwest Territories)佔14%;曼尼托巴省(Manitoba)和阿爾伯塔省(Alberta )各佔8%。產材林面積中,魁北克省佔全國產材林面積的32%,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占 12%,安大略省16%,阿爾伯塔省19%,西北區和曼尼托巴省各佔5%。
2、樹種資源。全國90%屬原始森林,約有2.4億公頃為可用木材林。90%可用木材林處於北緯60°以南地區,其中66%為針葉林(軟木),22%為針、闊葉混合林,12%為硬木林。主要品種為古老的樹木、小樹和灌木。木材蓄量約為190億立方米,主要出產白楊、白樺、黑白雲杉、鐵杉、落葉松、橡樹、黃樟及楓樹等林木。
3、林業效益。加拿大森林資源為該國民眾生活提供了優美的環境、清晰的空氣及巨大的經濟價值。森林工業每年為國民經濟創造800億加元的產值,為36萬多人提供直接就業。2004年林產品對GDP的貢獻為359億加元,林產品出口446億加元。加歷來是世界上最大的林產品出口國,林產品出口佔加拿大出口總額的16%。主要出口到美國、日本、英國、聯邦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其中出口到美國佔74%,英國和日本次之,各佔4%左右。
4、管理制度。加拿大93%的森林為公有林,其中由各省區管轄的省區林佔77%,由聯邦政府管轄的國有林佔16%,林業公司、個人或共同所有的民有林僅占約7%。在森林管理上,聯邦政府自然資源部負責林業的總體規劃、研究、發展及協調,各省區對森林保護、採伐和更新造林也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包括制定森林法規,頒發森林經營執照,編制和審批採伐計劃,嚴格檢查、監督制度,查處違紀、違章、違法行為和推行森林認證,建立森林再造發展基金等。
5、新的林業戰略。加拿大原有的森林政策是以開采森林、發展農業經濟、提高木材生產效益為重點。2003年加政府頒布了綜合性的新林業政策,即國家森林戰略(2003-2008年)。為補充《國家森林戰略(2003-2008)》,2004年加政府與省區(阿爾伯塔、魁北克省除外)簽署了新的《加拿大森林協議》,以保證加拿大林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新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以維護生態系統為目的管理森林,支持森林群落的可持續性,協調原住地居民的權利,研發和提高林業產品及其相關服務業的價值,積極推動加拿大人的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