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亞馬遜河是什麼植被

巴西亞馬遜河是什麼植被

發布時間:2022-08-17 01:41:53

1. 世界八大植被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植被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區所覆蓋的植物群落。依植物群落類型劃分,可分為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等。它與氣候、土壤、地形、動物界及水狀況等自然環境要素密切相關。從全球范圍可區分為海洋植被和陸地植被兩大類。但由於陸地環境差異大,因而形成了多種植被類型,可將其劃分為植被型、植物群系和群叢等多級分類系列。還可分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人工植被包括農田、果園、草場、人造林和城市綠地等。自然植被包括原生植被、次生植被等。
區域劃分:
1、熱帶雨林:
巴拿馬的熱帶雨林多位於低緯度熱帶地區,南北緯約10度之間,如南美洲、非洲和東南亞附近的熱帶雨林。雨量充足,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無明顯干濕季之分;溫差小,平均溫約攝氏25—27度。以常綠闊葉樹為主。森林層次復雜,可以分成地被層、草本層、灌木層、亞喬木層、喬木層和樹冠層等。為爭取陽光,有些樹種可以長到80米以上。
2、熱帶旱林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熱帶旱林位於緯度約10—25度之間,主要分布於熱帶雨林南北兩側,如非洲、南美洲雨林的南北兩側及印度的森林。和熱帶雨林比較,熱帶旱林有明顯的干、濕季之分;隨著季節變化,林相會做出不同的改變。乾季時,樹木的大部分樹葉會掉光,以減少水分散失;當雨季來臨時,充沛的雨量會迅速將森林重新綠化起來。
3、熱帶草原
坦尚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分布緯度與熱帶旱林相似,但較熱帶旱林更為乾燥,如非洲的疏林草原。由於雨季短、乾季長,使得森林不易生長,而形成草原的自然景觀。雨季多在夏季,其餘時間通常久旱無雨。時常發生的火災使得該區沒有茂密的森林,草地在火災過後很快生成,留存下來的樹木通常有著相當程度的防火能力。
4、荒漠
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主要分布於大陸內陸區或背風的山區,雨量在300毫米以下,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日夜溫差大,如撒哈拉沙漠、戈壁沙漠等。隨著地點的不同,降雨量和氣溫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位於熱帶,且幾乎全年無雨,北美的索諾蘭沙漠卻有每年近300毫米的雨量,而蒙古的戈壁沙漠冬季均溫則可降至攝氏零下20度。主要植物為仙人掌、矮灌木及草本植物等耐旱植物。
5、地中海灌木林
科西嘉的硬葉灌木地分布於南北緯30—40度左右的地區,夏干冬雨,全年氣候溫和,如地中海地區、美國加州、南非開普敦地區等。主要植物以硬葉灌木植物為主。夏季的旱季時常發生火災,因此此區的樹木都有相當的防火能力;灌木則生長周期短暫,在濕季迅速生長,旱季死亡,以避開旱災和火災。
6、溫帶草原
美國堪薩斯州的溫帶草原分布緯度與溫帶森林相似,但年雨量較少,約300—1,000毫米,如美國中西部、阿根廷及東歐、中亞至蒙古的大草原。降雨量不足以使樹林生長,但也不至於形成沙漠,主要植物以禾本科及菊科等草本植物為主。
7、溫帶森林
美國康乃狄克州的溫帶森林主要分布於中緯度溫帶地區,年雨量約650—3,000毫米以上,如東亞、西歐及美國東部的溫帶闊葉林。以闊葉樹為主,如楓、橡、榆等。樹葉在秋、冬季時會凋落,以減少水分及能量喪失,因此被稱為落葉樹。
這個地區是受到人類影響最大的地方。數千年來,人類砍伐樹木,發展農業。現在,世界大部分的溫帶原始森林均已消失;在北美西部,只有1—2%的溫帶原始森林仍然留存。
8、針葉林
挪威的針葉林分布於高緯度地區,如歐亞大陸北部及加拿大、阿拉斯加的針葉林。冬季長而嚴寒、生長季短。年雨量約200—600毫米。以裸子植物為主,如松、柏、杉等。終年常綠。樹葉呈針狀,可以減少水分散失。
9、苔原
弗蘭格爾島的苔原又稱為寒原或凍原。分布於極地高緯度地區。降水量低、生長季短。主要植物為苔蘚、地衣及矮小灌木等。夏季短,植物在短暫的生長季節迅速開花結果。
10、山地
日本涸沢岳附近的高山植物山地的環境和植被隨著海拔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海拔越高,氣溫也越低。一些低緯度地區的高山上,常可以見到類似高緯度地區的植被。在年平均溫度低於10℃的高山地帶,樹木不易生長,在森林所能到達的最高海拔,稱為林線。高山地區由於常年低溫、地形陡峭、表面土壤稀少、強風吹襲、烈日照射等自然環境因素,不適合樹木生長,因此高山植物大多為矮小的灌木或草本植物。由於生長季節短、動物媒介少,高山寒原的植物大多具有鮮艷的花朵或果實,以吸引動物媒介傳播花粉、種子。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 亞馬孫河流分布著茂密的什麼植被

亞馬孫河流分布著茂密的植被是熱帶雨林

3. 亞馬遜河流域典型的植被是什麼,代表性的動物有什麼。

常綠灌木和喬木,森林植被。粉紅海豚,美洲豹,吼猴,金剛鸚鵡

4. 亞馬遜河流代表性植被

亞馬孫雨林 安第斯山以東,就是亞馬孫熱帶雨林了,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具有相當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它的生物量足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近年來保護亞馬孫熱帶雨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論題了,亞馬孫熱帶雨林依靠亞馬孫河流域非常濕潤的氣候,亞馬孫河和她的100多個支流緩慢地流過這片高差非常小的平原,河岸旁的巴西城市馬瑙斯距離大西洋有1600千米,但海拔只有44米。 這個雨林的生物多樣化相當出色,聚集了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大約2千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生活著全世界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有的專家估計每平方千米內大約有超過75000種的樹木,15萬種高等植物,包括有9萬噸的植物生物量。

亞馬遜流域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許多大樹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禿禿,只有一層腐爛的枝葉。澇地森林則情況迥異,灌木和喬木有板狀基根,幫助維生。樹冠由高至低分層,各層充滿生機。葛藤、蘭花、鳳梨科植物爭相攀附高枝生長,其間棲息著猴子、樹懶、蜂鳥、金剛鸚鵡、巨大蝴蝶和無數蝙蝠。 亞馬遜河水中生活著凱門鱷、淡水龜,以及水棲哺乳類動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陸地生活著美洲虎、細腰貓、西(貊)、貘、水豚、犰狳等。另有二千五百種魚,以及一千六百多種鳥。亞馬遜森蚺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長可達十公尺,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干;但一般森蚺長度在五公尺半以下。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棲息在泥岸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有時甚至吞吃長達兩公尺半的凱門鱷。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此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盡管成年森蚺是極可怕的獵食動物,但是幼蚺出生時,長不過七百六十公釐。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時一胎達七十條左右。許多幼蚺被凱門鱷吃掉。倖存的長大後,反過來吃凱門鱷。

5. 亞馬孫河沖積的平原為什m,地球之肺之稱的是什麼植被

亞馬孫平原(英語:Amazon Basin)位於南美洲北部,亞馬孫河中下游,介於蓋亞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間,西接安第斯山,東濱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四國領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內22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該國領土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亞馬孫平原熱帶雨林密布,植物種類繁多並富特有種;動物種類亦很豐富,尤多樹棲動物。礦藏主要有石油。人煙稀少,總人口約1500萬,包括10萬生活在密林中的印第安人。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計劃地組織移民和發展農牧業,開發自然資源,已建成貫通全境的亞馬孫公路。
熱帶雨林像一個巨大的吞吐機。樹林每年吸收全球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這種氣體的大量存在使地球變暖,危害氣候,以至極地冰蓋融化,引起洪水泛濫。樹木也產生氧氣,它是人類及所有動物的生命所必需的。亞馬孫熱帶雨林由此被譽為「地球之肺」,如果亞馬孫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有些雨林的樹木長得極高,達60米以上。它們的葉子形成「篷」,像一把雨傘,將光線擋住。因此樹下幾乎不生長什麼低矮的植物。亞馬孫平原全境屬熱帶雨林氣候,為世界上面積最廣的赤道多雨區。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年平均氣溫27-28℃,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2500毫米之間。

亞馬孫平原植物茂盛,種類繁多,特有種佔1/3。據估計,林海中大約積蓄著8億立方米木材,約佔世界木材蓄積總量的1/5。喬木以桃金娘科、芸香科、楝科、樟科、夾竹桃科等樹種占優勢。盛產紅木、烏木、綠木、巴西果、三葉膠、乳木、巴西櫻桃果、象牙椰子等多種經濟林木,巴西櫻桃果樹可長到80米高,櫻桃果的含油量為73%,比芝麻、花生的含油量高得多,可以食用,經濟價值特別高。

亞馬遜熱帶雨林,Amazon Rain Forest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佔地700萬平方公里。雨林橫越了8個國家:巴西(占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及蘇利南,占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

6. 亞馬孫河流域典型的植被和代表性動物

亞馬遜流域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許多大樹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禿禿,只有一層腐爛的枝葉。澇地森林則情況迥異,灌木和喬木有板狀基根,幫助維生。樹冠由高至低分層,各層充滿生機。葛藤、蘭花、鳳梨科植物爭相攀附高枝生長,其間棲息著猴子、樹懶、蜂鳥、金剛鸚鵡、巨大蝴蝶和無數蝙蝠。 亞馬遜河水中生活著凱門鱷、淡水龜,以及水棲哺乳類動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陸地生活著美洲虎、細腰貓、西(貊)、貘、水豚、犰狳等。另有二千五百種魚,以及一千六百多種鳥。亞馬遜森蚺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長可達十公尺,重達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干;但一般森蚺長度在五公尺半以下。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棲息在泥岸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有時甚至吞吃長達兩公尺半的凱門鱷。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此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盡管成年森蚺是極可怕的獵食動物,但是幼蚺出生時,長不過七百六十公釐。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時一胎達七十條左右。許多幼蚺被凱門鱷吃掉。倖存的長大後,反過來吃凱門鱷。

7. 亞馬孫河流分布著茂密的什麼植被

亞馬孫河流分布著茂密的熱帶雨林植被。

二氧化碳,保護亞馬遜熱帶雨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論題了,亞馬遜熱帶雨林依靠亞馬遜河流域非常濕潤的氣候。
這個雨林的生物多樣化相當出色,聚集了250萬種昆蟲,上萬種植物和大約2000多種鳥類和哺乳動物,生活著全世界鳥類總數的1\5。有的專家估計每平方公里內大約有超過75000種的樹木,15萬種高等植物,包括有9萬噸的植物生物量。
亞馬遜河生物亞馬遜流域適合植物生長,有浩瀚無際的原始森林,各種植物兩萬余種,盛產優質木材,被譽為「地球之肺」。亞馬遜流域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許多大樹高六十多米,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禿禿,只有一層腐爛的枝葉。澇地森林則情況迥異,灌木和喬木有板狀基根,幫助維生。樹冠由高至低分層,各層充滿生機。葛藤、蘭花、鳳梨科植物爭相攀附高枝生長,其間棲息著猴子、樹懶、蜂鳥、金剛鸚鵡、巨大蝴蝶和無數蝙蝠。水中生活著凱門鱷、淡水龜,以及水棲哺乳類動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

8. 巴西的氣候,植被,河流,地形特點

巴西的氣候特徵是:

巴西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

巴西的植被特徵是:

巴西植被分不同地域,北部亞馬孫平原以及東南部沿海平原是以熱帶雨林為主的,中西部的巴西高原則是以熱帶草原和稀樹草原為主!巴西的國花「毛蟹爪蘭」和國樹的「巴西木」。

這是一種十分珍貴的硬木,樹干含有豐富的天然水溶性紅色染料,是製作小提琴琴弓的頂級木材。據介紹,25年樹齡以上的巴西木,需要8到10噸才能加工出一個上乘的七八十克的琴弓。

巴西的河流特徵是:

巴西境內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河流數量多,長度長,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區。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巴西的地形地貌特徵是: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

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約佔全國面積60%,為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是內布利納峰,海拔2994米。

9. 亞馬遜河熱帶雨林植物種類及名稱

熱帶雨林林下的許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葉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葉子,它們大得足以容納數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葉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線,一般認為這是熱帶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適應弱光的結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葉子並非全為綠色,而是雜以黃、白、紅等各色的花斑紋,這稱為花葉現象。花葉現象的成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熱帶花葉植物很早就被人們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溫室里都能見到。

熱帶雨林林下層的樹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們的葉子普遍具有尾狀尖端,叫滴水葉尖。典型的如菩提樹的葉子,它的彎曲尾狀的葉尖長達數厘米。熱帶雨林的內部非常潮濕,空氣中的水汽和隨時發生的降雨常在葉片的表面結成一層水膜。滴水葉尖能使葉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為水滴流淌掉,使葉面很快變干,這樣即有利於葉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蘚、藻類)在葉片表面生長而防礙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紅葉現象

不論什麼時侯,從空中俯看熱帶雨林,你都會發現在茫茫綠海中點綴著撮撮紅色在陽下閃灼,那並不是花朵,而是紅色的樹葉。在季節性熱帶雨林,老葉脫落,新葉萌生的時節,片片紅色映襯在綠海之中非常醒目。

熱帶雨林的很多樹種,新葉長出時是紅色而垂下的,幾天或幾周後才逐漸變綠和變得堅挺。溫帶的樹木則不同,例如著名的楓葉和黃櫨,是在秋季葉片衰老快脫落時才為紅色。前者象徵新生,後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園

步入熱帶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長的樹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樹枝桿和藤蘿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滿目,猶如一個空中花園。這些懸掛的植物被稱為附生植物層片。

熱帶雨林生境優越,植物種對生存空間的竟爭異常激烈。由於林下光線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難於獲得足夠的光線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間擴展。熱帶雨林的多層次結構,加上林內空氣潮濕,在各種樹丫枝桿以及樹皮裂隙處經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許土壤,為一些種子提供了溫床。很多小型植物在這些位置得以立足、發展,成為附生植物。熱帶雨林越潮濕,附生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熱帶雨林創造了對太陽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過了厚厚樹層而滲漏進來的光線也常常逃不脫附生植物的捕捉。難怪林下如此陰暗,能到達地面的光線所剩無幾。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熱帶雨林中,有一類靠纏繞或攀援於其它樹木上,藉助於樹木支撐自己的軀體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熱帶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豐富,它們時而卧地而行,時而纏繞穿梭懸掛於大樹上,在林下只能見其藤莖不能見其枝葉。藤本植物的枝葉一般伸張於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這也是對光線的一種競爭形式。有些類型的熱帶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難於穿過,當樹木被破砍伐時常常被大藤子掛住,懸掉於空中不能倒落。在這類森林中採伐非常困難

貪得無厭的絞殺植物

早期的歐洲植物學家和旅行家常被熱帶雨林中樹上長樹的奇異現象所困惑。從枝葉上任何細心的人都能分辨是兩種不同植物,但它們的莖桿則彼此纏雜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種植物的莖桿套包住另一種植物的莖桿。逐漸地,人們注意到,被纏繞包在內部的樹木最終將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則將發展成大樹。人們把包纏者稱絞殺植物,而把被包纏者叫寄主植物。

絞殺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樹的植物,它們的果實是動物的一個主食,它們的種子很微小。當動物把榕樹的種子攜帶到樹木的枝丫或樹皮裂隙上後,這些種子便會萌發。幼小的榕樹能產生不定根,行為就象附生植物一樣。隨著榕樹的不斷長大,它的不定根逐漸將寄主樹木包住,藉助寄主樹來支撐自己軀體。當這些榕樹逐漸長成為大樹時,它們的根和莖已整個地包住寄主樹,寄主樹最終由於太負重和營養虧缺而枯死,而這些絞殺榕樹最後也變成為獨立的大樹。

生活獨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陰濕的熱帶雨林下,不時可見到一些沒有葉子而形態奇異的花朵驟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綠豆(無葉蘭),有的碩大無比, 直徑可達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見,只是開花時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熱帶雨林特有的一類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顏色醒紅,花瓣肉質,發出濃烈的腐臭味,猶如一堆臭肉,吸引蒼蠅為它傳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陰暗潮濕的熱帶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鬆的腐殖物上,人們常忽略了一類沒有葉綠素的小型植物,它們的形態各異,色彩斑駁,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質獲取養份為生,屬於真菌一類植物。人們熟知的磨菇便是此類植物。它們沒有碩大的身軀和健壯的枝葉,但在森林更新和養份循環中缺它們不可。

奇花異草

熱帶雨林濕熱的氣候環境滋生了極端豐富的物種和多種多樣的植物生活類型。有些花果形態怪異,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體, 無法區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於雨林之中。

蘭花世界

蘭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種, 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以熱帶雨林最為集中。中國有蘭科植物1240種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熱帶地區。西雙版納有蘭科植物屬334種,它們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中。熱帶雨林是蘭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結構最復雜,植物生活類型最多樣,生態現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類最陌生和對它的毀壞速度最快的森林類型。由於熱帶雨林未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成為許多古老物種的避難所。熱帶雨林中也含有十分豐富的珍稀瀕危物種。熱帶雨林無疑是我們這個星球的精華和最最珍貴的財富,對它的保護和研究正在成為科學技術發展所匯集的焦點,也是決定人類和我們這顆星球存亡的最偉大工程

後記

熱帶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熱帶雨林仍復蓋著地球上廣大的地區,特別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仍存在著一望無際的大片熱帶雨林,與世界其它類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復蓋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然而,同幾百年前相比,現今的熱帶雨林已大為減少,在很多地方變成為小塊片斷甚至消失殆盡。

自十九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工業飛速發展,對木材和森林產品的需求量劇增,從而開始了對熱帶雨林瘋狂的開采。特別是最近幾年人口暴漲,在熱帶雨林地區人口也明顯劇增,大片熱帶雨林頃刻之間轉變為農地、種植園和城鎮。在熱帶非洲和熱帶亞洲,大片的雨林已經消失和片斷化。即便在熱帶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隨著縱橫交錯的道路的開通同,密集人口區的大量移民湧入熱帶雨林,在那裡定居、蕃衍, 饞蝕熱帶雨林。

幾十年前看到的無邊無際的雨林現在看來是有限和脆弱的。現在對熱帶雨林的破壞速度仍有增無減,若再不加緊有效的保護,它們很快就會從地球上消失殆盡。

合理保護熱帶雨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越來越多的發現揭示人類是起源於熱帶雨林,熱帶雨林養育了人類。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人類種族依賴熱帶雨林為生。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復蓋面積最大的森林,在人類生活中,它一直在無私地奉獻著木材和森林附產品以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現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萬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熱帶木材。熱帶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貿易量達1萬5千多噸,價值15億英磅。人類的許多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於熱帶雨林。以它們獨特的風味而著名的熱帶水果也主要來自熱帶雨林。工業原料橡膠是出自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雨林的一個河岸樹種。 現在的植物葯品中2/3是來自熱帶雨林,例如抗瘧疾特效葯奎寧是由熱帶樹種金雞納樹皮中提取;麻醉劑可卡因由古柯樹葉中提取;降壓葯利血平由蘿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葯成分之一薯蕷皂苷由薯蕷根中製得。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植物群落,它蘊藏著無窮多樣的遺傳基因。人們現在所依賴和利用的僅僅是極少數的雨林物種和它們的遺傳基因產物。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顯然正在轉向熱帶雨林發揭新資源和葯物。

熱帶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圍狹小,有的種類僅是某個群落或某個局部生境所特有。溫帶地區的植物一般都是廣布種、分布范圍廣大,例如,英格蘭的闊葉林減少到僅占它陸地面積的4%,但並沒有木本植物種類滅絕。熱帶森林如果面積減少,無疑大量的植物種將會滅絕。

熱帶雨林的減少也將導致雨林動物的減少和滅絕。雨林植物為動物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動物反過來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它們彼此之間已形成了十分復雜的依存關系。有一個粗略的規律,保持一個動物種在短時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個成年個體;保持一個動物種長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隻個體。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里做的調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頭盔犀鳥這個種,需要保留500隻個體,那麼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滿猿(Siamang)這個種,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長尾獼猴這個種則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熱帶雨林的破壞,不僅僅只是導致環境惡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動物、植物種的滅絕。雨林的環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種各樣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種植園等)和次生植被所緩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個物種需要上萬年的時間,大量動、植物種的滅絕卻是人類不可補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個動物種,與其它生物種有著極其密切復雜的依存關系。雨林的消失,物種之間平衡關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毀滅人類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護熱帶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心,國際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組織機構在積極不斷地努力籌集資金,培訓人員,建立自然保護區。自1970年以來全世界熱帶地區已有3000多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被建立, 保護面積已達400百萬公頃。生態旅遊也逐漸在自然保護區里開展起來,以喚起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興趣和意識。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研究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專們機構,他們的科學家正在夜以繼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熱帶雨林的新路子。

人類離不開熱帶雨林,人們需要利用熱帶雨林,只要是在熱帶雨林的承受力內進行開發,熱帶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續利用的。

熱帶雨林林下的許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葉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葉子,它們大得足以容納數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葉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線,一般認為這是熱帶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適應弱光的結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葉子並非全為綠色,而是雜以黃、白、紅等各色的花斑紋,這稱為花葉現象。花葉現象的成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熱帶花葉植物很早就被人們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溫室里都能見到。

熱帶雨林林下層的樹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們的葉子普遍具有尾狀尖端,叫滴水葉尖。典型的如菩提樹的葉子,它的彎曲尾狀的葉尖長達數厘米。熱帶雨林的內部非常潮濕,空氣中的水汽和隨時發生的降雨常在葉片的表面結成一層水膜。滴水葉尖能使葉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為水滴流淌掉,使葉面很快變干,這樣即有利於葉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蘚、藻類)在葉片表面生長而防礙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紅葉現象

不論什麼時侯,從空中俯看熱帶雨林,你都會發現在茫茫綠海中點綴著撮撮紅色在陽下閃灼,那並不是花朵,而是紅色的樹葉。在季節性熱帶雨林,老葉脫落,新葉萌生的時節,片片紅色映襯在綠海之中非常醒目。

熱帶雨林的很多樹種,新葉長出時是紅色而垂下的,幾天或幾周後才逐漸變綠和變得堅挺。溫帶的樹木則不同,例如著名的楓葉和黃櫨,是在秋季葉片衰老快脫落時才為紅色。前者象徵新生,後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園

步入熱帶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長的樹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樹枝桿和藤蘿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滿目,猶如一個空中花園。這些懸掛的植物被稱為附生植物層片。

熱帶雨林生境優越,植物種對生存空間的竟爭異常激烈。由於林下光線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難於獲得足夠的光線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間擴展。熱帶雨林的多層次結構,加上林內空氣潮濕,在各種樹丫枝桿以及樹皮裂隙處經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許土壤,為一些種子提供了溫床。很多小型植物在這些位置得以立足、發展,成為附生植物。熱帶雨林越潮濕,附生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熱帶雨林創造了對太陽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過了厚厚樹層而滲漏進來的光線也常常逃不脫附生植物的捕捉。難怪林下如此陰暗,能到達地面的光線所剩無幾。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熱帶雨林中,有一類靠纏繞或攀援於其它樹木上,藉助於樹木支撐自己的軀體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熱帶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豐富,它們時而卧地而行,時而纏繞穿梭懸掛於大樹上,在林下只能見其藤莖不能見其枝葉。藤本植物的枝葉一般伸張於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這也是對光線的一種競爭形式。有些類型的熱帶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難於穿過,當樹木被破砍伐時常常被大藤子掛住,懸掉於空中不能倒落。在這類森林中採伐非常困難

貪得無厭的絞殺植物

早期的歐洲植物學家和旅行家常被熱帶雨林中樹上長樹的奇異現象所困惑。從枝葉上任何細心的人都能分辨是兩種不同植物,但它們的莖桿則彼此纏雜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種植物的莖桿套包住另一種植物的莖桿。逐漸地,人們注意到,被纏繞包在內部的樹木最終將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則將發展成大樹。人們把包纏者稱絞殺植物,而把被包纏者叫寄主植物。

絞殺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樹的植物,它們的果實是動物的一個主食,它們的種子很微小。當動物把榕樹的種子攜帶到樹木的枝丫或樹皮裂隙上後,這些種子便會萌發。幼小的榕樹能產生不定根,行為就象附生植物一樣。隨著榕樹的不斷長大,它的不定根逐漸將寄主樹木包住,藉助寄主樹來支撐自己軀體。當這些榕樹逐漸長成為大樹時,它們的根和莖已整個地包住寄主樹,寄主樹最終由於太負重和營養虧缺而枯死,而這些絞殺榕樹最後也變成為獨立的大樹。

生活獨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陰濕的熱帶雨林下,不時可見到一些沒有葉子而形態奇異的花朵驟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綠豆(無葉蘭),有的碩大無比, 直徑可達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見,只是開花時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熱帶雨林特有的一類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顏色醒紅,花瓣肉質,發出濃烈的腐臭味,猶如一堆臭肉,吸引蒼蠅為它傳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陰暗潮濕的熱帶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鬆的腐殖物上,人們常忽略了一類沒有葉綠素的小型植物,它們的形態各異,色彩斑駁,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質獲取養份為生,屬於真菌一類植物。人們熟知的磨菇便是此類植物。它們沒有碩大的身軀和健壯的枝葉,但在森林更新和養份循環中缺它們不可。

奇花異草

熱帶雨林濕熱的氣候環境滋生了極端豐富的物種和多種多樣的植物生活類型。有些花果形態怪異,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體, 無法區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於雨林之中。

蘭花世界

蘭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種, 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以熱帶雨林最為集中。中國有蘭科植物1240種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熱帶地區。西雙版納有蘭科植物屬334種,它們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中。熱帶雨林是蘭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結構最復雜,植物生活類型最多樣,生態現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類最陌生和對它的毀壞速度最快的森林類型。由於熱帶雨林未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成為許多古老物種的避難所。熱帶雨林中也含有十分豐富的珍稀瀕危物種。熱帶雨林無疑是我們這個星球的精華和最最珍貴的財富,對它的保護和研究正在成為科學技術發展所匯集的焦點,也是決定人類和我們這顆星球存亡的最偉大工程

後記

熱帶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熱帶雨林仍復蓋著地球上廣大的地區,特別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仍存在著一望無際的大片熱帶雨林,與世界其它類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復蓋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然而,同幾百年前相比,現今的熱帶雨林已大為減少,在很多地方變成為小塊片斷甚至消失殆盡。

自十九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工業飛速發展,對木材和森林產品的需求量劇增,從而開始了對熱帶雨林瘋狂的開采。特別是最近幾年人口暴漲,在熱帶雨林地區人口也明顯劇增,大片熱帶雨林頃刻之間轉變為農地、種植園和城鎮。在熱帶非洲和熱帶亞洲,大片的雨林已經消失和片斷化。即便在熱帶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隨著縱橫交錯的道路的開通同,密集人口區的大量移民湧入熱帶雨林,在那裡定居、蕃衍, 饞蝕熱帶雨林。

幾十年前看到的無邊無際的雨林現在看來是有限和脆弱的。現在對熱帶雨林的破壞速度仍有增無減,若再不加緊有效的保護,它們很快就會從地球上消失殆盡。

合理保護熱帶雨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越來越多的發現揭示人類是起源於熱帶雨林,熱帶雨林養育了人類。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人類種族依賴熱帶雨林為生。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復蓋面積最大的森林,在人類生活中,它一直在無私地奉獻著木材和森林附產品以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現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萬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熱帶木材。熱帶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貿易量達1萬5千多噸,價值15億英磅。人類的許多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於熱帶雨林。以它們獨特的風味而著名的熱帶水果也主要來自熱帶雨林。工業原料橡膠是出自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雨林的一個河岸樹種。 現在的植物葯品中2/3是來自熱帶雨林,例如抗瘧疾特效葯奎寧是由熱帶樹種金雞納樹皮中提取;麻醉劑可卡因由古柯樹葉中提取;降壓葯利血平由蘿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葯成分之一薯蕷皂苷由薯蕷根中製得。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植物群落,它蘊藏著無窮多樣的遺傳基因。人們現在所依賴和利用的僅僅是極少數的雨林物種和它們的遺傳基因產物。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顯然正在轉向熱帶雨林發揭新資源和葯物。

熱帶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圍狹小,有的種類僅是某個群落或某個局部生境所特有。溫帶地區的植物一般都是廣布種、分布范圍廣大,例如,英格蘭的闊葉林減少到僅占它陸地面積的4%,但並沒有木本植物種類滅絕。熱帶森林如果面積減少,無疑大量的植物種將會滅絕。

熱帶雨林的減少也將導致雨林動物的減少和滅絕。雨林植物為動物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動物反過來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它們彼此之間已形成了十分復雜的依存關系。有一個粗略的規律,保持一個動物種在短時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個成年個體;保持一個動物種長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隻個體。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里做的調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頭盔犀鳥這個種,需要保留500隻個體,那麼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滿猿(Siamang)這個種,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長尾獼猴這個種則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熱帶雨林的破壞,不僅僅只是導致環境惡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動物、植物種的滅絕。雨林的環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種各樣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種植園等)和次生植被所緩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個物種需要上萬年的時間,大量動、植物種的滅絕卻是人類不可補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個動物種,與其它生物種有著極其密切復雜的依存關系。雨林的消失,物種之間平衡關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毀滅人類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護熱帶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心,國際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組織機構在積極不斷地努力籌集資金,培訓人員,建立自然保護區。自1970年以來全世界熱帶地區已有3000多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被建立, 保護面積已達400百萬公頃。生態旅遊也逐漸在自然保護區里開展起來,以喚起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興趣和意識。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研究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專們機構,他們的科學家正在夜以繼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熱帶雨林的新路子。人類離不開熱帶雨林,人們需要利用熱帶雨林,只要是在熱帶雨林的承受力內進行開發,熱帶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續利用的

10. 亞馬遜河其流域內覆蓋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什麼植被

世界上的三大熱帶雨林區是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其中亞馬孫熱帶雨林區面積最大.
故選:D.

閱讀全文

與巴西亞馬遜河是什麼植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5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3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0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4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1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6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65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2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4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6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9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2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7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8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3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4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