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梅花魚怎麼養

巴西梅花魚怎麼養

發布時間:2022-08-18 10:55:37

『壹』 梅花鸚鵡魚的花是天生的嗎

不是,梅花鸚鵡魚其實並不是一個品種,而通常是選用黃色鸚鵡魚,人工紋綉而成的,梅花鸚鵡魚的花並不是天生的。

食性雜,人工餌料、薄片、顆粒、紅蟲、豐年蝦、水虱等幾乎什麼都吃,而且相當貪吃,因此要養活很容易,要養出體質健壯、體色艷的血鸚鵡卻不是容易的事。

每天要定時定量投喂餌料,合理搭配餌料的營養,定期投喂鮮活的小蝦、小魚,最好選用專門為鸚鵡配製的人工餌料,注意水溫調節,如果飼養數量較多建議用充氧泵。

(1)巴西梅花魚怎麼養擴展閱讀:

鸚鵡魚並不是一個自然的物種,它是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一次偶然的機遇,偶然的被人為的創造了出來的品種。

它是在我國台灣,將紅魔鬼和紫紅火口養在一起,結果無意中的陰錯陽差之下,雄紅魔鬼居然和同居雌紫紅火口產下一群稀奇古怪的新的魚種出來,這就是鸚鵡。

此外,血鸚鵡還表現出極強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於是就出現了血鸚鵡、紫鸚鵡、金剛鸚鵡、羅漢鸚鵡、紅白鸚鵡、斑馬鸚鵡、花鸚鵡等等好多種品種。[1]

『貳』 開心水族箱羞澀梅花魚怎麼喂養

活動魚。。。不能從孵化得到
親。。。。歡迎光臨網路開心水族箱貼吧

『叄』 巴西紅扇魚能活多少年

可以活很多年
巴西紅扇孔雀魚的飼養方法
嚴格說來,孔雀魚並不是自然界中的產物,它是由人類不斷經由基因挑選及嘗試交配中製造出來,由於其生產周期短,產子量大,故被稱為百萬魚。

水質:孔雀魚可以在水質很差的水中生活,但是它們比較喜歡硬水。
繁殖:孔雀魚繁殖力很強,一個月就可以生一次仔魚,但是記得在生完之後把仔魚和父母分離,否則仔魚會給其它的大魚吃光光

『肆』 梅花戰船魚怎麼養

這種魚很皮實,你只要保持良好的水質,充足的食物,他就會長得很快,溫度不要低於25度。

『伍』 梅花鸚鵡魚如何飼養

水溫21度~35度,以25~30℃最好。鸚鵡魚比較喜歡新水,每天應該盡可能換1/5的新水。如果水質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經常換水。由於遺傳基因的因素,血鸚鵡的呼吸系統是不夠完備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魚類的一半,所以鸚鵡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性情溫和。食量很大,雜食性,紅蟲、豐年蝦、麵包蟲、小魚、水蚤、蚯蚓、顆粒等相當多的飼料都可以喂給。每天可以喂兩到三次。為保證體色的鮮艷,應該經常投喂「寶增紅」之類的飼料。新魚入缸因為水質的突然改變會有變色,適應環境和調整水質以後會逐漸好起來的。最好先不要在血鸚鵡的缸里混養其他品種的魚。水族箱中最好設大型水草、陶罐、沉木用來讓鸚鵡藏身。但是經過人工訓練的鸚鵡魚可以改變膽小的習性:經常敲擊水族箱,使鸚鵡魚形成習慣;可以只投喂一半的食物,逼迫他們出來覓食;和膽量大些的魚混養,帶動它們活動。鸚鵡魚的領地意識很強,經常會看到它們同類之間在打架,增加飼養的數量就會減少打架的現象。由於性情活潑好動,鸚鵡還喜歡搬弄底沙。可與瑪麗、珍珠、劍尾、麗麗。神仙魚混養;可以和溫和的大型魚一起飼養。也可以從小就和體形小一些的羅漢混養,這是因為他們領地意識很強的緣故。加入青黴素、甲基藍後也會使鸚鵡魚體色變淺。增加光照、加強過濾、加厚濾材、加溫到28度都是保持體色的切實可行的方法。新換水時要注意保持水質的一致。發現鸚鵡魚退色時可以喂增色飼料或蝦肉 但經過人工染色的鸚鵡魚在養殖一段時間後肯定都會退色,而且是不可逆轉的。#換成紅色燈管也能從視覺是彌補缺憾。 常見疾病:膚霉病 又稱水霉病、白毛病,為觀賞魚最常見疾病之一。病原體 為水零屬、綿霉屬、異霉屬、絲囊霉屬、腐霉屬等種類。 當撈捕、運輸觀賞魚時,稍為不慎,使魚體皮膚受傷,或寄生蟲侵襲破壞皮膚,黴菌的孢子侵入傷口,吸取養料,迅速萌發,菌絲一端向內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長,形成棉絮狀菌絲。黴菌剛寄生時,肉眼不易發現;待肉眼見到時,菌絲已從魚體傷口侵入,由外向內生長。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由於棉絮狀的菌絲日漸增多,魚體負擔過重,使游泳失常,食慾減退,日漸瘦弱,導致死亡。 觀賞魚感染黴菌時,還受其光照時間長短的影響。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或室內燈光、日光等光源不足,這些因素都能促使黴菌的孳生。受黴菌感染的魚體,通常皮膚布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從而失去魚體應有的光澤。隨後活動遲鈍,常呈呆滯狀,浮於水面,若不及時治療,魚體黴菌蔓延,患處肌肉腐爛,食慾減退,最終導致死亡。 [治療方法]膚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現,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見。為了防止水霉病的發生,應注意操作時盡量防止損傷魚體和寄生蟲咬傷,並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霉病的發生。當發現魚體感染水霉病時,可用3%食鹽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溶液加l%食鹽浸泡20~3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20~3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藍溶液浸泡20—30分鍾,或用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二(0.02ppm) 的孔雀石綠溶液、百萬分之零點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潑灑入水族箱,以抑制黴菌的孳生。還可用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霉的生長。在水族箱頂端安裝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白點病病原體為小瓜蟲,熱帶魚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狀和病變 患病初期,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病魚雖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魚缸的角上互相擠擦。幾天後白點布滿全身,病魚常呆滯狀浮在水面。 [治療方法] A、提高水溫至28攝氏度,數天後小瓜蟲破裂脫落。這時更換新水,保持水溫,病魚基本上會痊癒。 B、選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水魚病魚5~15分鍾,持續2~3天,效果良好。 C、魚在鹽中浸泡24小時,,數日後就能見效

採納哦

『陸』 神仙魚怎麼養

神仙魚,又名燕魚、天使、小神仙魚、小鰭帆魚等,麗科魚屬,原產南美洲的蓋亞那、巴西。

1.適合水溫:24-27℃。

2.水質要求:總硬度(gH):3-6dGH,酸鹼度(pH):6.5-7.0

3.體長在3—12厘米的神仙魚,其餌料主要以龜蟲為主,以水蚯蚓、紅蟲、黃粉蟲為輔。對於體長在12厘米以上的神仙魚,龜蟲個體小,適口性差,應選擇個體略大的餌料,主要有紅蟲、水蚯蚓、黃粉蟲、小活魚等。

4.—般每天投餌3~4次。由於神仙魚體型較小,食量有限,每次投餌量以7—8成飽為宜,增加投餌次數叮促使魚類生長迅速。

5.—般吸出的水量約占總水量的1/4~1/3。然後將備好的同溫度的新水,沿著缸壁緩緩地注入。

『柒』 巴西亞魚怎麼養

巴西亞魚是一種肉食性的巴西亞熱帶魚,性格比較兇猛的,所以不適合和其它小魚一起養,分開單獨養殖;而且生活的環境水質不僅要好,水也不要太多,在換水的時候也要保持溫度的平衡。

保持巴西亞魚的水質干凈,勤換水,然後在水溫上最好在26度左右比較合適,喂養的話可以先用小魚類似小紅魚這樣的喂養,等到長大之後再用泥鰍等活食喂養。

餌料投放堅持定質,蛋白質含量高,新鮮清潔;定量注意觀察池中金魚每次吃完時間,以20-30分鍾內吃完為宜;定時在夏天上午七點左右,下午三點左右,冬天由於魚游動少,可在中午前後喂養一次。

(7)巴西梅花魚怎麼養擴展閱讀:

庭院養殖水的水源一定要做到充足,水質要保證良好、無毒、無雜質。在通自來水的農村庭院以自來水為佳,自來水取水方便,且含菌少,最適宜養殖。

在建設養殖池的時候需要加裝過濾循環系統裝置,該裝置能夠通過釋放活性細菌、過濾漂浮在水中的固體物質以及消毒燈程序來促進生態平衡。

放魚之前必須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清塘,殺滅池內有害生物,消毒後一周左右,注入自來水或者地下水,暴曬後再用。

『捌』 背上有梅花的魚吃什麼

秦嶺細鱗鮭:又名 細鱗魚、細鱗鮭、花魚、梅花魚、金板魚、閭花魚、五色魚、閭魚。

外形特徵

形態特徵:體長17—45厘米,體重0.5—1.5千克。
常見個體多為150毫米左右,最大可達450毫米。
體長紡錘形,稍側扁。頭鈍,頭背部寬坦,中央微凸。

因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殘留種。屬冷水性山麓魚類。生活於秦嶺地區海拔900-2300米的山澗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質清澈、水底多為大型礫石處。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幹流中見到。

食性
是肉食性魚類,幼魚主要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成魚除攝食魚類外,也食被風吹落的陸生昆蟲。攝食時間多集中於早晚前後,陰天攝食活動頻繁,全天均可見到。

秦嶺細鱗鮭為中國所特有,僅分布於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漢水北側支流湑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常見個體多為150毫米左右,最大可達450毫米。由於產區漁業生產極為落後,毒、電、炸的現象卻非常嚴重,致使在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人口較多的地區,資源量急劇減少,所能見到的也多為2-3齡的未成熟個體,在海拔1200米以上人口稀少地區尚有一定數量。

『玖』 孔雀魚怎麼養

孔雀魚,又稱孔雀花鱂,原產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蓋亞那、西印度群島、巴西等地,作為觀賞魚引入新加坡、中國、日本、韓國等。
缸的准備主要是清潔和消毒。消毒是採用沸水消毒法,消毒既徹底,還沒有化學葯物消毒後遺留的的問題,同時還是最環保的方法。要注意的是消毒時先把缸放平穩,一定要平穩,否則容易裂的。然後要先加少量沸水,讓玻璃適應溫度,以防止玻璃突然高度受熱而炸裂。最後再加適量沸水進行消毒。
養水是將自來水靜置3到5天,將水中氯氣揮發干凈。然後將水加入消毒後的缸中,再加入硝化菌,用水妖精連續充氧24 小時,即可初步建立起硝化系統,這樣的水就可以放魚了。
接魚
接到魚後,不要急於打開包裝箱,回家後暗光處開箱。途中防止動作過大導致的震動或翻滾。因為魚停食、無光的環境下,再經長途、長時間運輸後,體質虛弱、精神緊張,因此要特別小心,防止魚受驚而導致撞袋或撞缸受傷,或導致因驚恐引發的夾尾等情況。因此一切工作都要溫柔小心的操作。
兌水
兌水(也稱過水,專業名詞)工作是重要的工作,同時還很是煩瑣的操作。但想養好魚,就一定要細心、耐心的去完成,保證魚能夠初步順利適應我們的飼育環境,為以後正常養育打好基礎。而很多新手,都是在這方面犯了錯誤到導致損傷慘重!
密度
對於子魚放養的密度,缸是40*25*30厘米的,放養的密度在50到60尾左右。密度過大,水質不宜控制容易發病,千萬注意!密度過小,缸大魚少,子魚不用搶食會導致興奮度和運動缺乏,從而到影響生長速度的,這是很多玩家沒注意到的地方,需要注意。一般在2周後,就會看到隨著子魚的長大,缸的密度也隨著增大起來,這時候如果再不增加空間,就會影響到子魚的生長速度了。這時就將它們移到50*40*30的缸中,給它們寬闊的空間,為它們進一步的快速發育提供更好的條件
水溫差
缸中的水溫穩定在22到26度之間(所有的熱帶魚都可以適應這個溫度區

)。成魚一般是控制在22到24度,幼魚則是控制在24至26度度左右。有些魚友魚友則把幼魚溫度提高到27、8度,認為這樣幼魚才活躍,食量和新陳代謝增加,才能發育的快,此話說的不假,但這種高溫的負面影響卻被忽視掉了。在這種高溫下,幼魚新陳代謝過快,即使吃的再多,也供不上代謝出去的速度快,尤其是鈣質,因此在一段時間後就可能會出現突發畸形等病症,而且即使是在成魚後也易發生如早衰、母魚產後塌腰或公魚突然塌腰、母魚產出的子代畸形多等負面情況。這些例子在大棚養殖時,在夏天高溫期繁育出的魚是最好的例證,有經驗的玩家應該都遇到過的。
孔雀魚留做種親魚的,基本都是冬天繁育出的魚,原因也主要是在冬季水溫恆定適宜的。
接到魚後,不要急著打開包裝袋,先要把包裝袋用水沖洗干凈。然後把包裝袋放入缸中,約20到30分鍾,使袋中的水與缸里的水,溫度達到一致。如果無法確認溫度是否一致可使用水族溫度計進行測試,水溫一致方可入缸。打開袋後,先加入相當於袋中水量1/10的缸中水入袋,然後再慢慢的不斷把缸中水加入袋中,使魚逐步適應水質如PH、KH等的變化,整個過程持續30到40分鍾左右。當加入缸中的水達到袋中水的量時,即可把魚溫柔撈出放入魚缸中。此兌水過程,也可以用打吊瓶的輸液系統進行的,可以更好的讓魚適應水質的,對於比較珍貴的魚適用。兌水結束後,要將袋中的原水倒掉,因為魚在運輸過程中排泄的廢物、脫落的黏膜等物質,是細菌喜歡的食物和產床,是魚致病的重要病源。
喂養
魚剛入缸後十分恐慌,最好不要打開魚缸照明等之類的強光線,更不要驚動它,例如觀看時都不能指指點點動作過大的,接魚之前的准備工作做的一定要充分,魚入缸後不要總是在魚缸周圍四處亂竄,記住當天不要餵食!不要換水,觀察它的狀態怎麼樣。一般來說在第一天魚的狀態會恢復一些,如找食、追逐配偶等。如狀態不好的話,可以加入1%濃度的飽和鹽水。多觀察幾天,一般在一周以內如狀態不錯,魚四處尋找食物、追逐配偶等表現,就可以少喂一點點活餌,意思一下即可,千萬不要喂多!開口餌料以活食最好,如豐年蝦等,人工餌料由於消化困難,不建議用。可換1/10的水,冬天換的水要比缸中水溫高出1至2度,夏天要低1至2度,這也是一年中換水時溫度掌握的方法。如果狀態不好,不喂,繼續觀察。出現浮頭現象時,應考慮放養密度是否過量了。應及時分缸出來。如果沒有問題,狀態良好的話,同樣應少喂最好在上午進行,餌料吃不完的應及時撈出來,魚兒進食時間控制在五分鍾之內。
對於餌料來說,主要是指餌料的種類、餵食的量和每天餵食的次數,以及隨著魚齡的增長不斷增加餌料的品種和喂量的調整。
孔雀魚剛出生的子魚,當天是不喂的,因為一是先使其適應環境,二是有卵黃囊還未吸收完,呵呵,孔雀魚可是卵胎生的哦。從第2天開始,最好是以活豐年蝦幼蟲開口,其營養豐富並易於吸收,又有促進排便的功效。這個時期使子魚盡量多吃、吃飽,吃到肚子呈半球型,此時缸中還可保留少許活餌的程度。兄弟總結了一句諺語是「4周內盡量撐,二月內使勁喂,3、4個月吃得飽,5月以後喂的少」。由於兄弟另有工作在身,因此這段時期只能每天早晚抽空各喂2次左右,尤其是早上喂完後在子魚缸中要略保留少許活餌為好。在這段時期內,如果按歐美、倭國等專業玩家的標准,每天應喂6到8次,每次間隔2、3個小時左右,這樣的喂法可以供專業玩家去參考。
水質

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魚兒的生長情況。所謂水清則無魚呀,這個水清是指水中的營養分的多少,在新魚入缸之前,必須將缸中的水質控制好,比如魚缸的水循環(水質循環關繫到魚缸中的含氧量)、過濾系統(用於清理缸中的所有雜質減少魚缸中糞便產生的有毒害氣)等。
雖然孔雀魚屬於比較容易飼養的一種觀賞魚,但是對於新手來說想要養活養好孔雀魚換水這一步驟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好飼養孔雀魚的水質,為他們剔紅最佳的生活環境,才能讓孔雀魚健康的成長。
水是有硬度。所謂硬度就是指溶解於水中的鎂或鈣離子,以及碳酸離子等。而水中含有多量時叫做硬水,少者叫做軟水。自來水中卻有對孔雀魚有害的氯或重金屬在內,氯或重金屬等只要把水儲存一段時間後,將會自然消失。所謂PH值就是指溶解於水中的氫離子濃度,如此數值小於7為酸性,而大於7為鹼性,若是正好7則表示中性。飼養孔雀魚用水必須將PH值調整為近中性的弱酸性或弱鹼性(PH6。5~7。5程度),凡是此一范圍者,孔雀魚的飼養可以說是沒問題了。造水是先從中和自來水的氯或重金屬開始。雖說是自來水,但因地域,或同一地域也因季節不同而氯濃度也有不同,因此,為合乎自己飼養的孔雀魚的PH值,並放入過濾細菌的休眠體;這是繁殖於濾材的好氣性細菌,而對於分解,發生於水中而有害孔雀魚的阿摩尼亞或亞硝酸也是不可缺少的物質;因為此一細菌繁殖後,才適合於飼養孔雀魚用的水質。
魚缸內的水要經常予以循環,並通過過濾器來持續過濾,但水質還是會漸漸惡化。因此,有必要做定期的換水作業。換水的基本為「少量而頻繁」,並每2~3周1次,以全水量的四分之一程度為准。水質的劇變對孔雀魚的傷害很大。此外,每年至少也要做全面掃除1次,孔雀魚對全新的水還是難以適應,所以有必要保留老舊的水約二分之一左右,來另加新水。換水前幾天可以先讓新水開始曝氣,以便讓那些有害物質消失。

『拾』 這是什麼魚習性怎麼樣,怎麼養

地圖魚

地圖魚黑色橢圓形的身體上布滿了不規則的紅色、橙黃色的斑紋,就象是一幅地圖,因此得名。又因為它的尾部末端有一個被金色包圍的黑色斑點,如星星般閃亮,又被稱為「星麗魚」。還有人稱它為「花豬魚」,是因為它們進食的貪婪和平時「好吃懶做」的生活習性。
目 錄
1基本資料
2形態特徵
3種群分布
4生活習性
4.1 環境
4.2 習性
5人工繁殖技術
6疾病防治
6.1 眼睛白蒙、渾濁
6.2 白點病
6.3 爛尾爛鰭病
6.4 小瓜蟲病

1基本資料
別名
豬仔魚、尾星魚、黑豬魚、星麗魚。麗魚科屬。
產地
南美洲的蓋亞那、委內瑞拉、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一般成魚體長35公分。
2形態特徵


地圖魚
圖魚是熱帶魚中體形較大的一種魚,在適宜自然條件下可達30厘米長,現已有幾種不同變種。地圖魚體形魁梧,寬厚,魚體呈橢圓形,體高而側扁,尾鰭扇形,口大,基本體色是黑色、黃褐色或青黑色,體側有不規則的橙黃色斑塊和紅色條紋,形似地圖。成熟的魚尾柄部出現紅黃色邊緣的大黑點,狀如眼睛,可作保護色及誘敵色,使其獵物分不清前後而不能逃走。因體色暗黑,又稱黑豬魚;其尾鰭基部還有一中間黑、周圍鑲金黃色邊的圓環,游動時閃閃發光,因此又叫尾星魚。地圖魚的背鰭很長,自胸鰭對應部位的背部起直達尾鰭基部,前半部鰭條由較短的鋸齒狀鰭棘組成,後半部由較長的鰭條組成;腹鰭長尖形;尾鰭外緣圓弧形。地圖魚色彩雖然單調,其形態卻很別致,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同時它的肉味道鮮美,具有食用價值。據介紹,地圖魚經人工飼養後,很有感情,當人們走近水族箱時,它會游過來,表示歡迎。
3種群分布
主要分布於南美洲巴拉圭、巴西、委內瑞拉、法屬蓋亞那的亞馬

遜河流域。
4生活習性
環境
地圖魚的生存在熱帶地區,適合水溫:22-26℃。
水質要求:酸鹼度(pH):7.0-7.5。
繁殖用水硬度為7-10,ph7-8,水溫以25-26攝氏度為宜。
習性
其野生魚性格十分兇猛,有時會自相殘殺,或者吃掉自己的小魚。但是它如果跟其他種類的魚待久了以後,它還會保護它。
地圖魚體型較大,行動遲緩,習性十分兇猛,食量驚人,非常貪吃,它們幾乎吞食

任何可以接受的餌料,但是最喜歡的食物還是鮮活的小魚、小蝦。在進食的時候,甚至嘴裡含著一條還未吞咽下去的小魚就去追逐捕食另外的,它們的貪婪由此可見。所以,千萬不可將它們和體形較小的其他魚類一起混合飼養,以免成為它們的點心!在弱酸性、中性和鹼性水中均能正常生活,地圖魚屬卵生魚類,18月齡進入成熟期,每年可以繁殖多次,多在夏秋季節,繁殖並不困難。到性成熟時,它們會自行相愛,覓偶配對,只要將自然成對的親魚放入繁殖箱內即可。繁殖箱也要用大一些的,繁殖箱里事先放置一些光滑的石塊或瓷盤等作產卵附著物。
據有關資料介紹,已經有地圖魚在水族箱中存活13年的記錄。同時,

地圖魚
它們也是熱帶魚中最有感情的魚,它們甚至可以認出長期飼養它們的主人。當陌生的人在觀賞它們時,它們會若無其事地做自己的事,而當它們的主人一旦靠近水族箱,它們即刻會游靠過來,轉動它們的大眼睛,搖著尾巴表示歡迎,它們也會接受主人的撫摸而沒有絲毫驚異的狀況,訓練有素的地圖魚甚至會從水族箱中躍起水面接受主人手中的餌料,總之,地圖魚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賞魚。
經過人工改良,地圖魚已經有了許多同類,體色、形態更變得多姿多彩。新近出現在水族市場上熱銷中的是一款長尾型的紅眼白化種地圖魚,稱為「彗星碧玉豬」。
地圖魚因為生長速度很快,而且味道鮮美,所以,一些地方甚至將它們作為高檔食用魚在餐廳里出售,供食客品嘗食用。
5人工繁殖技術
人工飼養


地圖魚
圖魚的飼養非常容易,身強體壯的它們幾乎適應任何水質環境,只要將水溫控制在20℃左右,並提供充足的食物,它們就會生活的非常好,並不需要特殊的照顧,因此受到人們的歡迎。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它們真的和豬一樣,會吃會睡,也會拉--會排泄大量糞便。所以,地圖魚不適合鋪設底砂,因為底砂會大量沉積地圖魚的糞便,導致水質惡化,而硝化細菌一般生存在玻璃環裡面,而且底砂水流量很小,硝化細菌很難把魚糞清理干凈,所以一般養地圖魚裸缸比較合適。
飼養時一定選較大的水族箱。由於這種魚食量很大,而且排泄能力極強,所以其生長速度很快,大約每個月可以生長3cm左右。但是這樣一來,其排泄的大量糞便造成對水質的污染很嚴重,所以應分段餵食,一次少喂,不可喂10分飽。缸底不適合鋪沙、養草,而且要建立強大的硝化系統,以保證水的質量!它對飼水要求不苛刻,在弱酸性、中性和鹼性水中均能正常生活,適宜水溫為22-26 ℃,最低飼養溫度14℃,但進食明顯減少。地圖魚的顏色隨年齡大小而異,亮度與光照密切相關,飼養時應給予充足的光照。地圖魚看起來笨拙,實際上游泳很靈活,捕食敏捷,比較貪食,喜食動物性活餌料,屬肉食性兇猛魚類,能水蚯蚓、蝌蚪、小魚、小蝦,所以不宜與其它魚類混養。家庭喂養時,要注意它的雜食性,除喂它一些小魚、小蝦、蝌蚪外,也可以喂一些瘦肉等,以免造成它的食性單一。在吃飽喝足以後,它們有時會側著身子平躺在水族箱的底部,這時,可不要以為它們有什麼不適,它們只是開始偷懶稍作休息而已。地圖魚屬地層水域魚,生長迅速,壽命也較長,可活10年以上,可謂長壽的熱帶魚了,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賞魚。經過12-18個月,地圖魚進入性成熟期。雌雄鑒別特徵是:雄魚頭部厚而發達,背鰭、臀鰭尖而長,身體上的斑紋色彩較雌魚艷麗而多;雌魚總體較雄魚粗壯。
飼養技術
1、放養密度
地圖魚耗氧量較大,一般在水族箱飼養中,以稀放為宜。在120x50x50cm的水族箱中,地圖魚體長在6cm時,可放養40尾左右,體長在10cm時,可放養20尾左右,體長在18cm時,可放養4—6尾,體長在25cm以上時,可放養2尾。
2、水溫
地圖魚生活的適宜水溫為22—28℃,最適合水溫為24—26℃,水溫低於18℃,地圖魚就會死亡,高於30℃,地圖魚也生活不好甚至死亡。

3、水質
地圖魚對水質要求雖不十分嚴格,但水質新鮮,可以大大促進魚的生長速度每天晚上,水族箱換水量達1/2—3/4,一個月後,體長2cm的地圖魚可達7cm左右。每次換入新水,都能刺激魚體新陳代謝,增強食慾,所以生長速度加快。一般在飼養過程中,每天換水量達1/2,每周徹底換水一次,換水的同時,把地圖魚浸洗在0.5%的小蘇達水溶液中10分鍾,以促進代謝,增強食慾,加快生長速度。
4、食物
地圖魚喜食動物性活餌料,幼魚期一般以蚯蚓、水蚤、孑孓為食;成魚期一般以小魚、小蝦、泥鰍等為食。每天攝食2~3次,每天投食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好。
5、光照
地圖魚每天都需要接受適當的光照。在一天中,至少要接受2小時的光照,這樣才能保證地圖魚的正常生活,使地圖魚的體色更加艷麗。同時,通過光照,來轉化水質,使飼養水不易敗。
繁殖過程


地圖魚
圖魚的雌雄鑒別比較難,一般說雄魚頭部較高而厚,背鰭、臀鰭較尖長,身上的斑塊和條紋較多較艷。雌魚身軀較粗壯,臀鰭較小,體色沒有雄魚亮麗。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0~12個月,一般可自選配偶。地圖魚的繁殖也比較簡單,繁殖水溫以27-29℃為宜,繁殖前應在水族箱底置放平滑的大理石板(規格為20厘米×20厘米×2厘米),將配好對的親魚放入。經過自然配對後,它們會尋找一處光滑的表面,輪番啃食干凈後開始產卵,雌魚將卵產在清洗過的石塊上,雄魚隨後使之受精。雌魚臨產前靠近產巢,雄魚則圍繞雌魚游動。雌魚每次產卵500~1000粒,其卵粒比一般魚卵粒大,並呈不規則的直線排列。產卵後,它們會和其他的慈鯛科魚一樣細心照料著魚卵直到經過36-48小時後孵化,仔魚在孵化後的前4-5天里靠吸收自身的卵黃素生長發育。受精卵孵出花褐色仔魚,7天後仔魚游水,一周後開始覓食。親魚有吞食卵粒的習慣,產卵結束後應將產巢取出,放人孵化缸中人工充氣孵化。受精卵約經3天孵化出仔魚,5~6天後仔魚始能自由游動,攝食。仔魚生長迅速,約18個月可達性成熟,繁殖力強,產卵期為每年7~10月,可多次產卵。
種魚挑選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當然要挑選品質好的一對做種魚。種魚相對而言是指8個月以上已

地圖魚
性成熟的魚。(品質:指體形,圖案,色澤的總體評定)(雄雌的分辨:科學的方式是在生殖器進行分辨,雄魚生殖器稍細呈尖狀,雌魚生殖器粗呈橢圓狀。要進行細致的觀察。)種魚一雄一雌的即可配對,不用自然配對!
繁殖缸及設備

地圖魚圖片欣賞(20張)
其實種魚成熟後所活動的區域不是很大,繁殖的缸在60cm長45cm寬50cm高以上就完全可以。
器械:橫溫加熱管,氧泵,過濾器,照明燈只要齊全就可!
繁殖板:用紅色吸水地板磚35cm見方即可!
孵化缸及設備葯
魚子要單獨孵化,缸在60cm長40cm寬以上即可!
器械:橫溫加熱管,氧泵,照明燈。
葯:土黴素兩片。
繁殖


地圖魚
備工作:晾過幾天的水+水溫28度-32度+純足的氧+營養價值高的食物蝦+24小時的燈照+擺在缸中的繁殖板。
條件具備後放入種魚,第一次繁殖的過程時間一般比較長,可能要經過1個月-幾個月時間!性成熟的種魚對繁殖板比較敏感,會經常倒立起身子用嘴添板,添板是性成熟的表現不一定會馬上繁殖。真正快繁殖的的種魚在繁殖之前生殖器會突出,十分大,這很正常,不要被嚇著!雌魚在繁殖板上下子,雄魚受精,繁殖過程要3個小時左右!繁殖完後提出繁殖板放入孵化缸。
注意:此時的地圖魚十分凶惡,小心被咬!
孵化
(准備工作:晾過幾天的水到入化開的土黴素+水溫28度以上和繁殖缸內一樣+純足的氧+24小時的燈照)提出繁殖板放入孵化缸,兩天後魚崽孵化出,先甩尾,稍強壯後擺脫卵殼落板。一星期後起水,魚崽自身的卵黃消化完後即可喂洄水。以後根據魚崽的生長需要更換魚食。
6疾病防治
眼睛白蒙、渾濁

原因:這是眼膜受傷,遭受結核菌、弧菌侵入,或HP震盪、不當用葯、水質不良(NO2-)、氮氣進入魚體所引起。
症狀:初期眼膜出現白霧現象,多是單眼,中期眼球渾濁,末期時眼睛腫,並且長出白色棉絮錐形物。這時候期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會有死亡之慮。
治療方法:
(1)初期:初期發現魚隻眼膜有白霧現象,應立刻換水三分之一,並加入適當粗鹽,濃度為千分之五;即200公升水放入一斤粗鹽,並且加溫至30℃~32℃。觀察二天是否改善,如無惡化,則須加強換水,每三日換水四分之一,並加入適量鹽,即可痊癒。
(2)中期:則需要投葯進行葯浴治療。以水溶性之金黴素、青黴素、或魚類專用葯。如使用魚類專用葯可依照說明使用; 金黴素、青黴素在每公升水放入一~二萬單位。進行葯浴時須提高溫度2℃~3℃,且加以觀察,配合葯性時效重新加葯,並且換水四分之一。
(注意)眼球混濁嚴重,復原時間較慢,約三至五個月才會治癒。如果腫脹現象消除,可減少使用葯量或停用。復原後黑眼珠會較原先小,但無大礙。
白點病
原因:這種病是由原生動物所引起,病原體名為白點蟲,它會深入皮膚的細胞,進行無性繁

殖,形成白色的小點狀胞囊。患有此病的魚全身滿布白點,每個白點胞囊內含有許多幼小白點蟲,白點蟲吸取魚體組織的營養而長大並增加數目,後來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魚體上侵襲皮膚,形成更多的小白點。
症狀:
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後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
白點病的發生環境?
有明顯的季節性,水溫15—20℃最適於白點蟲繁殖。
治療方法:
1.可利用白點蟲不耐高溫的方法,提高水溫到30度。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自魚體表面脫落後,換水即可。
2.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治療(註:一些書籍上常提到這兩種葯物,但這兩種葯物卻是劇毒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故不推薦使用,在此提到也是提醒大家在其他病害的治療上也應避免使用!)
3.紅葯水治療。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紅即可,寧少勿多!浸泡5-10分鍾,每天1-2次。
爛尾爛鰭病
原因:其原因多由飼水不良,飼水長期處於渾濁狀態,受新水刺激過多,水質不佳,或魚吃不飽,魚相互撕咬導致細菌感染。
症狀:魚鰭輕度腐爛又遭細菌感染。病魚各鰭邊緣呈乳白色,繼之腐爛,鰭條殘缺不全,尾鰭尤為明顯,有時鰭條變成掃帚狀,嚴重時整個尾鰭爛掉。爛鰭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也會將疾病傳染給魚群。

地圖魚
防治方法:
(1)用1克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20分鍾,多次用葯後可緩解病情。
(2)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靈3--5片,浸洗病魚30分鍾。
(3)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黴素5--8片浸洗消毒,能預防幼魚或成魚感染此病。
(4)用慶大黴素浸洗,一般在100*50*35CM的水族箱中放2支。
(5)用0.1克高錳酸鉀,溶於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分鍾。
(6)投入適量甲基藍葯水、盤尼西林、綠F金或使用薄的食鹽水飼養。
小瓜蟲病
小瓜蟲病是觀賞魚常見病、多發病,若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小瓜蟲屬金毛目、膜口亞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蟲。它的體型和大小在幼蟲期和成蟲期差別很大。成蟲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體長為0.35mm~1.0mm,體寬為0.3mm~0.4mm。蟲體柔軟可隨意變形,全身密布著短而均勻的纖毛。在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螺旋形的口緣由5~8行纖毛組成,作反時針方向轉動,一直到胞咽。在身體前半部有一馬蹄形和香腸形的大核,小核圓形,緊貼在大核的上面。胞質外層密布有很多細小的伸縮泡,內質有大量食物粒。胞囊內最初成熟的幼蟲為圓形,經過一定時間(約5~8小時後),才開始活動,身體逐漸延長,前端尖而後端鈍圓,最前方有一鑽孔器。剛從胞囊內鑽出來的幼蟲身體圓筒形,但不

地圖魚
久變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內收縮凹陷。全身除密布著短而均勻的纖毛,在身體後端還有一根粗長的尾毛。一個大的伸縮泡,位於身體的前半部。大核圓形或橢圓形,多數在身體的後方;小核呈球形,在身體的前半部。在身體前方腹面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的缺口處有一個卵形的反光體。小瓜蟲一般可分為營養體和胞囊兩個時期。在營養體時期,幼蟲鑽進宿主皮膚或鰓瓣等處後,汲取宿主營養生長,形成白色膿胞,即肉眼見到的小白點。小瓜蟲的生殖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宿主組織內蟲體可進行分裂生殖,另一種是主要生殖方式,即成蟲離開魚體,在水中游泳一段時間後,停下來在原點轉動,不久沉沒在水底或其他固體物上。當環境不適,特別是低溫時,並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數目中途再產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胞囊形成2~3小時後開始分裂,但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溫度高低的影響,分裂可能出現不均分現象,同時分裂速度也有先後之別。剛孵化出來的幼蟲24小時內感染率較高。水溫在15~20℃感染率最大。小瓜蟲病流行情況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危害較大,不論魚的種類,從魚苗到成魚,均可發病,尤其在面積較小的水體或高密度養殖時更易發生;流行期長,水溫15~25℃,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發生,更嚴重危害著金魚的安全。當水溫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蟲體發育停止時,才不會發生小瓜蟲病。
魚病防治的「8宜8忌」
1、宜無病先防,忌病後尋葯。
魚類發病初期症狀不易觀察到,待發現時病魚常已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給用葯帶來困難。
2、宜定期預防,忌人防我防。
魚類發病都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初春、晚秋低水溫期魚類易發水霉病,初夏、中秋易發草魚及青魚的老「三病」,夏季高水溫期則是暴發性魚病的高發季節。根據魚病發生的這種規律性,可以超前預防。
3、宜綜合預防,忌單一用葯。
魚類發病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因而預防魚病必須針對各類致病因子、採取綜合措施,抑制病原體,改善水環境,提高魚體抗病能力。包括徹底清塘、魚種消毒、定期注水和施用生石灰、科學施肥與投餌,定期內服外治等。
4、宜低溫消毒,忌高溫葯浴。
葯浴是防治魚病的重要方法,一般都在低溫季節放養魚種時,在木桶或木盆里進行,夏季採用這種方法,由於水溫高,葯物作用增強,危害性很大。
5、宜輪換用葯,忌單一用葯。
水體中如單用一種葯物防病治病,魚類的各種致病菌和寄生蟲會產生抗葯性,降低用葯效果,應積極推廣輪換混合用葯,但酸性葯物和鹼性葯物不應混合使用。
6、宜擇時用葯,忌隨時用葯。
魚葯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全池潑灑葯物的使用效果與水混、溶氧、光照等有密切的關系,水溫高、溶氧豐富、光照強,可以加快用葯生效速度和提高葯效,減輕用葯副作用。因而防治用葯宜在晴天午後進行。
7、宜適量用葯,忌亂加葯量。
各種魚葯用量都是經多次試驗後確定的,可有效地防治魚病,且副作用小。如過量使用,不但加大了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葯害。
8、宜選用非金屬容器貯溶葯物,忌用金屬容器。
魚葯大都是化學合成葯物,化學性質不太穩定,易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成分和性質都發生變化。因此貯存、溶化魚葯應選用陶瓷、木材、塑料等非金屬材料製成的容器。

閱讀全文

與巴西梅花魚怎麼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54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3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0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4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6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1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6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6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4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9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1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69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8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3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