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富士康是哪國公司老闆是誰有簡介嗎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中國台灣鴻海精密集團的高新科技企業,1974年成立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總裁郭台銘。現擁有120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客戶群。
1988年在深圳地區投資建廠,在中國從珠三角到長三角到環渤海、從西南到中南到東北建立了30餘個科技工業園區、在亞洲、美洲、歐洲等地擁有200餘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
2014年12月12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富士康宣布,由於訂單不足,公司將於12月24日關閉公司在印度欽奈的工廠。該工廠的1700多名員工有可能面臨失業。
2016年2月,富士康將對夏普投資超過6500億日元(約合58億美元)。夏普董事會全票通過這一收購協議。也就是說,日本夏普公司同意中國台灣富士康公司提出的收購要約。這是日本技術企業有史以來接受的最大一起海外企業收購。
郭台銘,男,1950年10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企業家,台灣企業鴻海精密(下屬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
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
1971年,台灣「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台灣前三大船 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當年進入台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85年,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
2014年9月3日,第二屆晉商大會召開,台灣鴻海集團(富士康母公司)總裁郭台銘衣錦還鄉並出席致辭。
(1)富士康巴西為什麼倒閉擴展閱讀:
一、富士康全球布局
富士康在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日本、東南亞及美洲、歐洲等地擁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全球布局策略為「兩地研發、三區設計製造、全球組裝交貨」。
1、兩地研發(Time to market)
「兩地研發」是指以大中華區與美國為兩大重要戰略支點,組建研發團隊和研究開發實驗室,掌握科技脈動,配合集團產品發展策略和全球重要策略客戶產品發展所需,進行新產品研發,創造全球市場新增長點。
2、三區設計製造(Time to volume)
「三區設計製造」的布局重點,是以中國大陸為中心,亞美歐三大洲至少設立兩大製造基地,結合產品導入、設計制樣、工程服務和大規模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質的垂直整合製造優勢,提供給客戶最具競爭力的科技產品。
3、全球組裝交貨(Time to money)
「全球組裝交貨」是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組裝,保證「適品、適時、適質、適量」地把貨物交到客戶指定的地點。為此,配合客戶所需進行全球性物流布局與通路建置,以達成要貨有貨,不要貨時零庫存的目標。
二、經營理念
創立於1974年,富士康企業在總裁郭台銘先生的領導下,以恢弘的氣度立下透過提供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全方位成本優勢」使全人類皆能享有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3C)產品成為便利生活一部份企業願景。
以前瞻性的眼光自創具備機光電垂直整合、一次購足整體解決方案優勢的3C代工服務「eCMMS」商業模式;以堅定及無私的理念貫徹謀求員工、客戶、策略夥伴、社會大眾及經營層的共同利益之高標准公司治理。
2. 從中國製造到淪為「過街老鼠」的富士康,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富士康會有今天的局面很大原因是郭台銘自己作死一直依靠蘋果公司,不懂的變通。就算蘋果銷量下滑這么嚴重,富士康還是堅持跟著蘋果,不動搖。
最後,富士康在輝煌的時候,答應美國政府在他們哪裡建一個大型的工廠,為當地提高就業,富士康也答應了,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隨著富士康的越來越不景氣,富士康不建工廠了,可是把美國政府氣壞了,美國當地居民都想把郭台銘扔進海里。
3. 富士康要是倒閉了中國怎麼辦啊
你怎麼問這么幼稚問題?好吧!我告訴你富士康倒閉了,對中國來講也就是一根針掉進海里一樣!沒有聲響,富士康他只是代工廠,在科技,教育,金融,它沒有做出一點貢獻,它的存在並沒有改變我們的生活,所謂富士康:(代工廠)就是與勞動力賺取酬勞,包括它上百萬名員工。富士康倒閉了將會有萬家企業崛起,富士康它是一群很龐大的群體然而這種體叫勞動力,勞動力又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並且將它賣出去,為什麼幾千人的企業要比富士康富裕得多,你多少歲了?如果你是60後的話應該可以目睹它倒閉。
4. 蘋果富士康將生產線搬離中國,沒料到員工離職工廠停工,你怎麼看
iPhone往往能在中國銷售市場佔有領跑的影響力,除開是由於出色的商品以外,還源於於在中國基本建設了好幾條生產流水線,許多國內企業全是它的經銷商,其一舉一動會產生長遠的危害。就拿iPhone手機上而言,iPhone絕大多數生產能力全是由中國的富士康工廠進行的,隨後再遠銷世界各國。
5. 據小道消息``富士康面臨倒閉```可否屬實
完全胡扯~~我還天天早上趕車到富上班~只是接的單少些 對外不招人而已這里還是很穩定的~經濟不景氣而已那麼大的工廠要倒閉新聞的頭版頭條就是的~ 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富士康是在大陸做起來的。在進入大陸市場之前,富士康據說根本進不了台灣十強企業。富士康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發家致富,難道真的靠的是高科技嗎?究其根源,非也。富士康能超大規模成長,依靠的是大陸廉價的勞動力,滾雪球式的發展。大陸對台政策最大受益者。凡是對大陸政策疏遠者,當然不會受益。
據說富士康也象華為那樣搞研發,要做自有品牌,結果虧了不少錢,就停了。富士康兩頭在外。美國對入華市場有疑慮。台灣在美人士充當了這個角色。市場在美,勞動力在華。然真如富士者乃壯嗎?非。富士康浮塵車間二十四小時運轉,工人過著非人的生活,可能這是中國工業革命所付出的必然代價。
富士康非常聰明,在員工手冊裡面號召義務勞動,據說這是列寧發明的。令列寧死不瞑目的是,資本家在用這個發明。華為向IBM學習先進管理,外包被華為搞得紅紅火火。撤保安,外包給物業從戴德梁行到特發、招商等。而富士康卻用足了保安。這些忠於職守的打手盡忠盡職,絕大部分是大陸退役軍人,這連蔣介石都自愧之不如。並且,相對於華為物管人員的彬彬有禮,富士康保安的霸道是眾所周知、非常有名的。
中國政策不能寵了富士康,沃爾瑪怎麼樣?比富士康大數百倍,因為有過錯,國人照樣聲討它,難道富士康不能聲討嗎?其實在富士康從業的人並不聰明,但卻自高自大。相信有很多人想責備富士康,但卻不知道從何下手。當然,還是由於他們的淺薄。富士康看起來很愛國,所謂的中央人資系統,圈了幾間地下室,按照學歷網核查學歷,看上去非常正統,那些愚昧的大陸人(主要是愚蠢的學校畢業不久的女性,當然,珠海買春的愚昧女性比「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國人還可恨)卻樂此不疲,自以為神聖,其實是蠢不可及。
而通過中央人資系統招進來的人,其實是中下階層,卻也以此滿足這些職員自高自大的獵奇心態。而富士康的挖牆角在業屆是非常有名的,主要從東莞等周邊地帶的台資企業挖。聰明的獵頭們並不看重學歷,而是把訓練有素的人員高薪挖過來。這就是富士康人資系統的兩重性。一方面要在教條主義的讀書人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搜羅實用型人才,這是華為所不能及的。華為只知道校園招聘,津津樂道於高學歷與名牌大學招聘。
當然,從總體來看,富士康在主流上,還是大陸對台政策的一個豐碩的經濟成果,達成了中外多方多贏的共存局面,促成了經濟資源有序流動的良性循環。
6. 作為蘋果公司的合作者,富士康為什麼很難在海外造蘋果
如果聯想到當今的國際局勢和富士康選擇的這些海外工廠建造的地方我們就很容易發現問題所在,一方面他們所選擇的這個國家政局不穩定,基礎設施缺乏,而且勞動力雖然廉價,但素質並不高,自然也就很難造出高端數碼產品。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富士康選擇多方位發展,面對日益增高的關稅和中國成本的上升,他選擇發展海外市場。
但到了海外,無論是運輸成本還是整個人工成本,都會大大翻倍。作為製造業最稀缺的就是廉價勞動力,在海外是很難得到的,而在中國卻有巨大的廉價勞動力市場。綜合這些因素,也就不難發現富士康在海外造不出蘋果的真正原因呢。
7. 2018年富士康倒閉
富士康洗腦很厲害啊。
8. 富士康案例分析
微博關註:安慶的朋友互相關注。http://weibo.com/sanmao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