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奧運會有那些贊助商
奧運會主要贊助商:可口可樂,源訊,柯達,聯想,麥當勞,三星,中宏人壽。
1,1886年,可口可樂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誕生,自此便與社會發展相互交融,激發創新靈感。現在,它每天為全球的人們帶來怡神暢快的美妙感受。
目前,全球每天有17億人次的消費者在暢飲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大約每秒鍾售出19,400瓶飲料,在2016年10月,可口可樂公司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第三名 ;可口可樂及其裝瓶廠在中國長期以來不遺餘力地支持教育及公益事業,
推廣環境保護以及幫助當地社區的發展,捐資總額超過2.7億元人民幣,另外,可口可樂亦是唯一一個全方位贊助在中國舉辦的特奧會、奧運會、殘奧會、世博會、大運會及青奧會的企業。
2,源訊(Atos)是法國巴黎證交所上市公司 ,其注冊地址位於巴黎,運營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2004年1月,源訊(AtosOrigin)公司繼收購斯倫貝謝旗下的IT服務部門——斯倫貝謝神碼後,一舉成為年收益達50多億歐元的全球企業巨擘。
2014年,奧運會信息技術夥伴源訊與奧委會續約至2024年。在此理念的指引下,源訊將為2018年平昌冬奧會、2020年東京奧運會以及2022年和2024年的奧運會和殘奧會提供系統集成、系統管理、核心託管以及關鍵賽事應用等服務。
3,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簡稱為柯達公司,是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業務遍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約8萬人。
2016年10月21日柯達推出了公司第一款智能手機:Kodak Ektra的Android手機。
4,聯想集團是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是中國的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富有創新性的國際化的科技公司。
從1996年開始,聯想電腦銷量一直位居中國國內市場首位;2005年,聯想集團收購IBMPC,事業部;2013年,聯想電腦銷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2014年10月,聯想集團宣布了該公司已經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
5,麥當勞(McDonald's)是全球大型跨國連鎖餐廳,1955年創立於美國芝加哥 ,在世界上大約擁有3萬間分店。主要售賣漢堡包,以及薯條、炸雞、汽水、冰品、沙拉、水果等快餐食品。
麥當勞公司2001年的總收入達到148.7億美元,凈利潤為16.4億美元。麥當勞在全球快餐連鎖領域是冠軍。2012年,麥當勞在中國共擁有1000餘家餐廳,2013年餐廳數量預計達到2000家。麥當勞公司每年會將營業額的一部分用於慈善事業。
6,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跨國企業集團,同時也是上市企業全球500強,三星集團包括眾多的國際下屬企業,旗下子公司有:三星電子、三星物產、三星航空、三星人壽保險、雷諾三星汽車等,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
三星集團成立於1938年,由李秉喆創辦。三星集團是家族企業,李氏家族世襲,旗下各個三星產業均為家族產業,並由家族中的其他成員管理,集團領導人已傳至 李氏第三代,李健熙為現任集團會長,其子李在鎔任三星電子副會長。
7,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中外合資人壽保險公司,由加拿大宏利金融旗下的宏利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核心成員——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現已擁有15500多名員工和營銷員,為超過70萬客戶提供專業的金融保險服務。
公司於1996年11月26日在上海正式成立,時任中國總理李鵬先生和時任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先生蒞臨開業典禮,並主持剪綵儀式。截至2013年4月中宏保險已在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四川、山東、福建、重慶、遼寧、天津和湖北等地的國內50個城市穩步發展。
Ⅱ 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贊助商都有哪些
贊助商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FIFA的合作夥伴,分別是:阿迪達斯(運動),可口可樂(飲料),現代-起亞(汽車),索尼(電子),VISA(信用卡支付),阿聯酋航空(航空),這六個品牌大家耳熟能詳,我就不贅述了。
第二類就是一些在全球各地都有業務的世界級品牌,既有我們非常熟悉的百威啤酒(酒業),嘉實多(潤滑油),麥當勞(餐飲),也有我們不太熟悉的馬牌輪胎(輪胎),約翰森(醫葯),巴西食品供應商(食品加工),其中最讓我們驕傲的就是來自中國的英利集團。總部位於中**定的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YGE)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太陽能公司,也是全球首家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光伏組件製造商之一。在英利品牌的帶領下研發和生產高質量的光伏組件並銷往全球各地。
第三類是真正來自巴西本土的產業巨人,因為只有5個名額,因此精英中的精英。包括最大的私人銀行伊塔烏銀行(ITAU),國家出口與投資促進局(APEXBRASIL),隸屬於美國利寶集團的巴西最大的保險公司LIBERTY SEGUROS, 還有幾乎我們每個人都吃過的嘉樂多巧克力(GAROTO)。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來自教育產業的沃思普(WISEUP),它不僅是第一家來自教育產業的FIFA贊助商,而且生意遍布美洲,富可敵國,是整個美洲地區增長最快的教育集團。坊間傳聞這次贊助世界盃居然是為了老闆的偏好,也著實是一朵奇葩。
Ⅲ 世界盃的贊助單位有哪些
世界盃常見贊助商:
國際足聯目前的贊助商有兩類,一類為主贊助商,可使用國際足聯標識8年,贊助金額為2.5億美元;另一類為單屆世界盃贊助商,可使用當屆世界盃標識4年,贊助金額為8000萬美元。
國際足聯主贊助商:阿迪達斯、可口可樂、阿聯酋航空、現代(起亞)汽車、索尼、VISA
單屆世界盃贊助商:百威啤酒、嘉實多潤滑油、馬牌輪胎、麥當勞、MTN移動運營商、Mahindrasatyam、SEARA、英利綠色能源
國家贊助商:每個球隊還有自己的贊助商
阿迪達斯,可口可樂,起亞,索尼,麥當勞等一些國際品牌巨頭是常客,值得一提的是,英利成為歷史上首家贊助世界盃足球賽的可再生能源公司,同時也是第一家瓜分世界盃大蛋糕的中國公司。
國際足聯主席約瑟夫-布拉特(Joseph S. Blatter)先生在蘇黎世通過視頻向英利綠色能源表示祝賀,並表示,國際足聯選擇英利綠色能源成為全球贊助商之一,不僅因為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內取得的突出成就,還因為其擁有的高度企業社會責任感。
阿迪達斯公司為本屆世界盃特製比賽用球——「普天同慶」。
它還贊助了三分之一的參賽球隊以及整個世界盃比賽,並且還是國際足聯的官方贊助商、授權產品的供應商及裝備商,因此包括裁判、球童、志願者所用的體育產品以及現場的戶外廣告,都會出現它們的LOGO。
在世界盃32支決賽圈隊伍中,阿迪達斯贊助的有12支,耐克有9支,排在第三的是彪馬(PUMA ),有7支。除此之外,被耐克收購的茵寶(UMBRO)、西班牙的霍馬(JOMA )和美國的布魯克斯(Brooks)各贊助了1支球隊。
阿迪達斯贊助的球隊由上一屆的6支猛增至12支,其中不乏法國、阿根廷、德國、西班牙這樣的奪標熱門,還有奈及利亞、墨西哥這樣極具潛力和實力的球隊以及東道主南非隊。
本屆世界盃,有9支球隊的服裝裝備由耐克提供,其中包括巴西、荷蘭、葡萄牙、美國等,由於茵寶被耐克收購,因此英格蘭也成了耐克大家庭的最新成員。
傳統的強隊中,除了上屆冠軍義大利,彪馬麾下吸收了阿爾及利亞、迦納、喀麥隆、象牙海岸這幾支非洲潛力球隊,本屆世界盃就在非洲舉行,可以說彪馬占盡了地利優勢,其首席執行官澤茨野為此發誓說,勢將兩強爭霸的局面變成三國演義。
智利隊的球衣就由美國跑步鞋品牌BROOKS贊助,這個品牌沒幾人知道,宏都拉斯的球衣贊助商更孤僻,叫做Joma,如果你看南美地方聯賽的話,或許你會聽說這個品牌的名字。當然最神秘的就是朝鮮隊了,它闊別世界盃44年,上一次參加世界盃時它們就創下一個紀錄,是唯一一個穿著沒有牌子球衣征戰的球隊。
Ⅳ 一個節目組或者電影或者電視劇都會有贊助商,我想說的是,贊助商是幹嘛的有什麼用
你好,親!
贊助商的作用主要是打個知名度,推銷自己的產品。就比如說每天新聞聯播開始前,不是有句XXX為你報時嗎?就那幾秒鍾的廣告時間就是上百萬上千萬的錢,就是為了打名氣、知名度。
(滿意望採納,謝謝!)
Ⅳ 巴西隊現在的球衣贊助商是
關於06世界盃各個國家隊的球衣 一、PUMA(義大利、捷克、瑞士、巴拉圭、波蘭、伊朗、沙特、安哥拉、象牙海岸、迦納、多哥、突尼西亞) 今年最多的國家隊球衣贊助商,共贊助了12家。最近三屆非洲杯冠軍都是彪馬贊助,前兩屆分別是喀麥隆和突尼西亞,而在剛結束的2006年非洲杯上,彪馬更是包攬兩支決賽球隊埃及和象牙海岸。實際上,將參加本屆世界盃的5支非洲球隊安哥拉、象牙海岸、迦納、多哥和突尼西亞,全是身披彪馬。除了5支非洲球隊,另6支世界盃球隊義大利、捷克、瑞士、巴拉圭、波蘭、伊朗和沙特,也都是彪馬簽約球隊。義大利隊球衣在韓日世界盃還是由Kappa提供,這次已換成彪馬。盡管只有義大利一支種子隊,但在總共32支參賽隊中擁有12支代言球隊,已使得彪馬成為在德國世界盃贊助球隊最多的運動品牌。 二、NIKE(巴西、荷蘭、葡萄牙、克羅埃西亞、墨西哥、澳大利亞、韓國、美國) 雄心勃勃的耐克為今年世界盃已經設立了18億美元的廣告預算,遠高於他的兩大主要競爭對手阿迪達斯(10億美元)和彪馬(2.2億美元),也高於上屆世界盃的14億美元。耐克希望借世界盃超越阿迪達斯成為世界足球產品市場的第一。在今夏德國世界盃決賽的賽場,耐克公司隆重推出了其所贊助的將參加世界盃的8支參賽隊的新隊服。與四年前相比,耐克在本屆世界盃所擁有的簽約球隊總數並沒有改變,只不過陪同巴西、葡萄牙、克羅埃西亞、韓國和美國隊的,從上屆韓日杯賽上的奈及利亞、俄羅斯和比利時隊,換成了本屆世界盃的荷蘭、墨西哥和澳大利亞隊。 三、ADIDAS(德國、阿根廷、法國、西班牙、日本、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作為國際足聯和世界盃的傳統官方贊助商,阿迪達斯在今夏世界盃賽中,「只」擁有6支代言球隊,盡管其中大多數是種子隊:東道主德國、法國、西班牙、阿根廷,另外兩支是日本隊和首次參賽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隊。在維持與官方組織傳統合作的同時,阿迪達斯也在加大注重球星代言的工作。現在,英格蘭隊的貝克漢姆和迪福,德國隊的巴拉克,法國隊的齊達內、維埃拉和西塞,巴西隊的卡卡,西班牙隊的勞爾,阿根廷隊的薩維奧拉等都被阿迪達斯招入帳下。繼卡卡之後,今年初阿迪達斯又簽約了閃亮上屆世青賽的梅西. 四、UMBRO(英格蘭、瑞典) umbro是最早確定世界盃參賽服的運動服公司,特點的將英格蘭和瑞典國旗上「十字」的圖形加在了隊服的肩部,交叉的「十字」像裂開的傷口,很是槍眼。除了英格蘭和瑞典,umbro還贊助挪威、愛爾蘭等國家隊,可惜並未進入世界盃決賽圈 五、lotto(塞黑、烏克蘭) lotto是義大利著名的運動服裝公司,今年風頭已蓋過像KAPPA這樣的大公司,鮮明的商標讓人遠遠就能銘記
Ⅵ 巴西隊贊助商VIVO是干什麼的
是巴西最大的行動電話運營商,主營CDMA網路和GSM網路
覆蓋范圍 :巴西 VIVO的800MCDMA網路主要覆蓋巴西西部和南部的5個州,它們分別為聖保羅州、里約熱內盧州、聖埃斯皮里圖州、巴伊亞州和塞爾希培州。
覆蓋的主要城市如下列表:
聖保羅州
聖保羅、瓜魯柳斯、坎皮納斯、聖伯爾南多德坎普、聖安德雷、聖約瑟多斯坎普斯、里貝朗普雷圖和奧薩斯科等
里約熱內盧州
里約熱內盧、新伊瓜蘇、聖岡薩洛、杜克卡西亞斯等
聖埃斯皮里圖州
維多利亞等
巴伊亞州
薩爾瓦多等
塞爾希培州
阿拉卡茹等
以上僅列出了各州首府以及人口在50萬以上的城市。
Ⅶ 拉贊助的作用是什麼
拉贊助的作用就是在某個活動或項目缺少經濟運行時,通過幫助贊助方在某范圍宣傳造勢來獲得對方的贊助費,完成某項活動或項目。
拉贊助就是以某個活動為支點,以冠名、主辦、協辦、鳴謝、指定產品等為形式,從企業獲得資金、實物支持,然後再以一定的廣告、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為回報來進行操作的商業行為。
Ⅷ 球衣贊助商
當然是球衣贊助商給球隊錢,並且有時候包括訓練和聯系/邀請熱身對手的錢也會出。
畢竟球隊的球衣是給贊助商打廣告,像巴西隊就是耐克的一塊金字招牌!
Ⅸ 贊助的意義和效益有多大
曾幾何時,「標王」的桂冠讓所有雄心勃勃的中國企業家熱血沸騰。為了標王背後的價值,實力、野心與激情在一個天文般的廣告投放數字中燦然交匯,中標者以一擲千斤的豪氣博取了一份舉國關注的喝彩。但是,五屆三任標王的迅速覆滅,使人們惋惜其「生如曇花之悅目,死如火焰之迅忽」,同時,也預示著中國企業「速成名牌」打天下時代的終結。
造名是企業家永遠的沖動,造名後速死的決不只有標王們,1997年彩虹集團600萬元贊助柯受良「飛黃」,讓一個創立僅一年多,在以往的市場調查中可以忽略不計的彩電品牌在短期內躍居國產電視品牌知名度第6位、購買意向的第5位。在「飛黃」的第二天,彩虹的股票便上了漲停板,且一連上漲4天。在「飛黃」過後的一個月,彩虹仍然是新聞界關注的話題。這出「獨家贊助」的大戲,唱得可謂精彩,也應該算是個成功的造名策劃。如果你以為人們知道了品牌名稱,就會趨之若鶩掏錢買你的東西就完全錯了。人人都知道麥當勞,但並非每一個吃快餐的都會光顧麥當勞;人人都知道本田,但不是每一個准備花2萬美元買車的人要買的就是一輛本田。僅僅一年後,彩虹就黯然退出彩電市場,所謂的成名、知名度、購買意向,沒有一項轉化為實際的市場銷售。僅僅一鳴驚人有時不能帶來良好的收益,尤其是在現在,當人們的觀念從名牌品牌觀開始向戰略品牌觀轉化時,成名與成功的相關性在逐漸減小。
追求「滾雷」效應
飛龍集團的姜偉在《總裁的20大失誤》中,把「沒有全面的市場推進節奏」作為重大失誤之一。有人把體育營銷比喻為製造平地驚雷,首先,企業要找一個精準的定位,穩步落地,把營銷目標不折不扣地傳播到目標受眾。然後,最重要的是要施展「滾雷」手法,一環扣一環地製造轟動效應。而體育行銷正是要以「滾雷」的節奏向市場推進。
體育行銷,特別是IT企業的體育行銷,經常不能產生直接的促銷效果,但體育資源本身可以提供一個營銷平台,企業必須運用整合營銷手段來使用這一平台才能令其真正有價值。贊助或擁有某項資源僅僅是體育營銷的開始,如果把體育營銷視為「單一」的事件營銷手段,以品牌曝光率及「概念炒作」為目的,通常的表現是,贊助一個熱點事件,一陣熱鬧後就偃旗息鼓,然後再尋找新的熱點。事件營銷的致命之處就是短期性,如果從事件營銷的角度來理解體育營銷,就會導致目光短淺、近視症和資源浪費。
類似的錯誤在國內企業似乎很常見,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把世界盃當成一種促銷機會、炒作機會,當世界盃的新聞價值一消失,當大家的眼球從世界盃移開,就立刻棄之如敝履。在世界盃上最出風頭的健力寶「第五季」,用3100萬元的價格成為了世界盃「賽事直播獨家特約播出企業」,世界盃讓「第五季」的知名度飆升。但後來,「第五季」又找到了新歡——日本超人氣偶像濱崎步成為「第五季」代言人。在世界盃期間大打廣告的其他幾家,如海王牛初乳、太極睡寶、天山雪牛奶,還有在世界盃之前就開始炒作的企業,如金六福、納愛斯、奧克斯,現在都是該忙什麼就忙什麼。企業花了那麼多的金錢與精力,換回的只是事件營銷的效果,只留給了消費者湊熱鬧的感覺。
體育行銷為企業開辟了一條新的與消費者溝通的途徑和道路,而要把這條路走好,卻是「功夫在詩外」。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體育贊助從來就不是成功的體育行銷,要和其他溝通手段密切配合,才能獲取更好效益。如果贊助的預算是1元的話,那麼企業就應該為其他配合的溝通手段再加上2元~3元的預算。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可口可樂實施了主題為「運動迷至上」的營銷策略,耗資約6億美元開展了包括了贊助聖火傳遞、建奧運模擬城、設紀念章交換中心、免費贈飲等一系列活動。在2001年,可口可樂通過對中國足球的支持和推廣,又一次鞏固了「運動」的可樂的稱號,它全面贊助中國足球「艦隊」、為世界盃外圍賽定做隊歌、組織球迷互動助威、贈300萬元獎金激勵士氣、為中國隊護旗、舉辦可口可樂中國女足南北明星爭霸賽等等活動形成一陣陣的沖擊波,吸引著公眾的注意力。法國世界盃足球賽時,更是與球迷一道瘋狂:設法國之旅大獎、選拔球童和護旗手、為巴西隊加油、設「紅色地帶」,向球迷提供多項趣味盎然的活動。這種一環扣一環的「滾雷」手法與消費者的反復溝通,是創建品牌忠誠度的最好方式。
鑄造品牌的「馬拉松」
體育行銷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IT企業的體育行銷必須有一個長期目標。產品的知名度可以通過廣告迅速擴大,但以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譽度三者高度統一為基礎的名牌,則不是靠廣告在幾天之內能造出來的,而是由產品質量和口碑的相互循環實現的。在這樣的循環中,產品的質量是關鍵。而產品的質量往往又是一個逐步改進、逐步完善的過程。所以,世界知名品牌都不是一夜之間造出來的,而是伴隨著產品的不斷改進和質量的不斷提高,經過一個漫長過程形成的。
目前從事體育行銷的企業,聯想、明基、科建都把體育營銷當做了開啟陌生市場的敲門磚,這本身就是與企業的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自身缺乏相應的產品、營銷表演能力,踏上這個萬眾矚目的跳板只會讓企業摔得更慘。當有人對聯想承擔TOP計劃的高額費用表示擔憂時,聯想高層卻認為,「我們的產品,是否能夠勝任大型的運動會,這裡面的風險比錢的損失還要大,如果到開奧運會的時候,運動員從山上滑雪下來的時候,成績突然沒有了,那會在全世界造成非常大的笑話」。擁有國際化的品牌卻沒有國際化的渠道,面對這樣的尷尬,聯想已經開始了相關的調整,2月18日,聯想公布最新組織結構,成立海外業務事業群。業內專家仍擔心聯想只在空中投放炸彈,地面部隊則缺乏部署,最終形成聲譽國際化,而行為卻遠未國際化的尷尬局面。在同樣的問題上,明基的步伐更快。明基全球營銷總部總經理王文璨對體育行銷的效果充滿信心:「明基共有歐洲、美洲、中國內地和亞非中東四個業務區,其中歐洲成長迅速,營業額居明基首位。在這種情況下,明基入主歐洲杯,成為其九大官方贊助商之一,其所看中的,正是2004EURO背後巨大的品牌價值提升空間」。可見,從事體育行銷,這兩家企業並沒有關注產品的銷量,關注的是企業的形象,是品牌的延伸、拓展,是能否提升自己在消費者心中的分量,是品牌能否實現質的飛躍,這是IT企業體育行銷的最大特色。
體育行銷是長期的、連貫的、一如既往的戰略。全球投資體育營銷而興起的品牌都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他們能夠持續不斷地進行品牌宣傳和投入,絕不是心血來潮的盲目投資。它要求企業在執行體育行銷計劃時從戰略的高度來整合資源,藉助體育平台使品牌得到提升,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持之以恆的過程。從這個角度講,體育行銷生來就是戰略品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