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財務管理3個目標分別是什麼
一、財務管理3個目標是:
(一)、利潤最大化
1、廠商從事生產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為了賺取利潤。如果總收益大於總成本,就會有剩餘,這個剩餘就是利潤。值得注意的是,這里講的利潤,不包括正常利潤,正常利潤包括在總成本中,這里講的利潤是指超額利潤。
2、如果總收益等於總成本,廠商不虧不賺,只獲得正常利潤,如果總收益小於總成本,廠商便要發生虧損。
3、廠商從事生產或出售商品不僅要求獲取利潤,而且要求獲取最大利潤,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就是產量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原則。邊際收益是最後增加一單位銷售量所增加的收益,邊際成本是最後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
4、如果最後增加一單位產量的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就意味著增加產量可以增加總利潤,於是廠商會繼續增加產量,以實現最大利潤目標。
5、如果最後增加一單位產量的邊際收益小於邊際成本,那就意味著增加產量不僅不能增加利潤,反而會發生虧損,這時廠商為了實現最大利潤目標,就不會增加產量而會減少產量。
6、只有在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廠商的總利潤才能達到極大值。所以MR=MC成為利潤極大化的條件,這一利潤極大化條件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市場結構。
(二)、股東財富最大化
1、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為股東帶來最多的財富。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股東創辦企業的目的是增長財富。
2、他們是企業的所有者,是企業資本的提供者,其投資的價值在於它能給所有者帶來未來報酬,包括獲得股利和出售股權獲取現金。
(三)、企業價值最大化
1、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採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與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將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擺在首位、強調在企業價值增長中滿足各方利益關系。
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
1、加強統籌協調和配合,明確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持方向和重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收入規模需要不斷擴大,支出方向和重點需要進一步明確,國有資本存量需要逐步盤活,努力使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集中解決國民經濟重點行業重要資源短缺
2、加大研發投入和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改造傳統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
3、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在確保國有控股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產權交易市場,通過整體改制上市、引入非公經濟等戰略投資者等多種方式,盤活龐大的國有資本存量,
4、促進國有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產權明晰、機制靈活、管理科學的國有企業內部約束機制,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5、借鑒國際經驗,實現企業財務管理與國際對接,建立首席財務官制度,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同時,研究建立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度,明確財務總監的地位作用、職責許可權和工作要求等,促進財務總監代表出資人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
6、是構建企業財務管理能力認證體系,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能力,推動企業強化內部約束和財務管控,實現管理創新。
2. 財務目標是什麼
財務會計目標:
財務會計目標是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務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礎,即期望會計達到的目的或境界,整個財務會計理論體系和會計實部是建立在財務會計目標的基礎之上。會計目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會計目標雖然是人們主觀認識的結果,但它並不是一個純主觀的范疇,會受到特定歷史條件下客觀存在的經濟、法律、政治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並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具有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性質。研究會計目標對會計的實踐工作以及會計准則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又有較大的實踐價值。目前在中國會計理論界對財務會計目標的研究仍處於見仁見智的狀態。必須在財務會計的客觀職能和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主觀要求基礎上,辯證認識財務會計目標。財務會計目標作為一種主觀願望,其實現范圍取決於財務會計的客觀職能,而其實現程度則取決於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具備程度。
1,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提供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要求的會計信息。
(2)
滿足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3)
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需要。
2,經濟實體本身是會計信息的最大利益相關方。
會計目標不是為某個利益集團服務。
會計目標應該是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經濟狀況,以達到資源配置的最優。
由於經濟實體是會計信息的最大利益相關方,每個人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會計信息的影響,那麼把會計目標定義在為某利益集團服務是不公正的,會對經濟造成傷害。
為了從理論上保障會計信息真實反映經濟實體的運行狀況,應把會計目標定位在為經濟實體這一最大利益相關方服務上。
3,會計目標是指會計所需要到達的目的,會計主要是生成和提供會計信息。
「受託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是關於財務會計目標的兩大主流觀點。
「受託責任觀」認為,財務會計的目標是反映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因此,財務會計應以提供反映經營業績的信息為重心,且在反映財務信息時主要強調客觀性和可靠性。
決策有用觀認為,財務會計的目標是為了向財務會計使用者提供有助於他們做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及類似決策的信息,因此,財務會計應以提供反映企業現金流動的信息為重心,且在反映財務信息時主要強調相關性和有用性。
顯然,考察財務會計的目標必須與具體的社會環境與經濟環境相適應。在資本時常不大發達的情況下,受託責任觀比較切合實際,它能使企業的會計行為與其經濟行為一致。而在資本市場比較成熟的情況下,決策有用觀顯得更為科學,它促使財務會計的理論與方法產生質的飛躍。
3. 財務報告的目標是什麼
通常認為財務報告目標有受託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兩種。在受託責任觀下,會計信息更多地強調可靠性,會計計量主要採用歷史成本;在決策有用觀下,會計信息更多地強調相關性,如果採用其他計量屬性能夠提供更加相關信息的,會較多地採用除歷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計量屬性。
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
財務報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等。滿足投資者的信息需要是企業財務報告編制的首要出發點,將投資者作為企業財務報告的首要使用者,凸顯了投資者的地位,體現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如果企業在財務報告中提供的會計信息與投資者的決策無關,那麼財務報告就失去了其編制的意義。
根據投資者決策有用目標,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應當如實反映企業所擁有或者控制的經濟資源、對經濟資源的要求權以及經濟資源及其要求權的變化情況;如實反映企業的各項收入、費用、利潤和損失的金額及其變動情況;如實反映企業各項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等所形成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情況等,從而有助於現在的或者潛在的投資者正確、合理地評價企業的資產質量、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效率等;有助於投資者根據相關會計信息作出理性的投資決策;有助於投資者評估與投資有關的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和風險等。
除了投資者之外,企業財務報告的外部使用者還有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由於投資者是企業資本的主要提供者,通常情況下,如果財務報告能夠滿足這一群體的會計信息需求,也可以滿足其他使用者的大部分信息需求。
4. 財務會計目標是什麼意思呢
財務會計目標是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財務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礎,即期望會計達到的目的或境界,整個財務會計理論體系和會計實部是建立在財務會計目標的基礎之上。會計目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會計目標雖然是人們主觀認識的結果,但它並不是一個純主觀的范疇,會受到特定歷史條件下客觀存在的經濟、法律、政治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並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具有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性質。
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提供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要求的會計信息。
(2) 滿足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3) 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需要。
5. 企業財務的目標是什麼
1、利潤最大化目標
利潤最大化目標,就是假定在投資預期收益確定的情況下,財務管理行為將朝著有利於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方向發展。
2、股東財富最大化
在上市公司中,股東財富是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市場價格兩方面來決定。在股票數量一定時 ,股票價格達到最高,股東財富也就達到最大。
3、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
企業價值就是企業的市場價值,是企業所能創造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反映了企業潛在的或預期的獲利能力和成長能力。
4、股東利益利益最大化
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強調在企業價值增值中滿足以股東為首的各利益群體的利益。
5、每股收益最大化
用每股資本收益來概括企業的財務目標,反映了所得利潤與投入資本之間的投入產出關系,以避免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缺點。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股份制企業發展迅速,每股資本收益最大化成為西方企業的財務目標。
6. 什麼是財務目標
是指企業財務活動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應達到的根本目的,是評價企業財務活動是否合理的標准,它決定財務管理的基本方向。
財務目標之所以重要,因為它是財務決策的准繩,財務行為的依據,理財績效的考核標准,明確企業的目標對加強企業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兩個根本轉變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6)巴西財務目標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企業財務目標的類型有:利潤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東權益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
現代企業是多元化的企業,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和一般職工都有著自身利益,共同參與構成企業的利益均衡體制。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在發展中考慮問題。在企業價值的增長中滿足各方利益關系。當企業的財富增加後。
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和職工的利益都會增加,同時,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和職工利益的滿足又有利於企業財富的增加,在各方的參與和努力下,實現了財務管理的良性環循。使得股東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滿足。
7. 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什麼
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最具有代表性的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有以下幾種表述:
總產值最大化
在我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集中,企業的主要任務是執行國家下達的總產值指標。該目標存在以下缺點:(1)只講產值,不講效益(2)只求數量,不求質量(3)只重投入,不重挖潛
利潤最大化
利潤代表者企業經濟活動的成果,利潤越多投資者的財富增加得越多,因而追求利潤最大化成為財務管理目標。但它也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缺點:(1)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2)沒有考慮利潤實現的風險因素(3)利潤作為一個絕對數指標,不便於比較(4)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可能導致決策者的短期行為。
每股收益(資本利潤率)最大化
每股收益又稱每股盈餘,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稅後利潤與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的比值。該指標說明了投資者每股股本的盈利能力,主要適用於上市公司。對於非上市公司,一般可採用權益資本凈利率。權益資本凈利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凈利潤與其權益資本總額的比值。這一財務指標克服了絕對數指標的缺點,便於不同企業之間的比較。但依然沒有考慮風險因素和貨幣的時間價值,可能導致企業的短期行為。
企業價值最大化
該指標是指企業通過合理經營,採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的情況下不斷增加企業財富,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該指標的優點是: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因素有利於統籌安排長短期規劃。反映了對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有利於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為。當然也存在一些缺點:(1)概念比較抽象不容易被人接受。(2)對於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是公司價值的直接表現。但股票價格會受到特定經濟環境和多種市場因素的綜合影響,因而在某一特定時點上,並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3)對於非上市公司,公司價值不能根據股價來確定,必須進行資產評估,可操作性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