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鷹獅戰斗機都賣給了哪些國家
目前JAS-39已服役於瑞典、捷克、匈牙利等國空軍,並正於南非空軍中成軍。2007年10月,泰國政府也決定采購JAS-39取代其服役中的F-5自由鬥士戰斗機。目前泰國國會也已批准首批六架JAS-39戰機訂單。
使用國家
捷克空軍:租賃14架,含2架雙座型,2005年8月完成交機。
匈牙利空軍:租賃14架,含2架雙座型,預計於2006年3月到2007年12月分批運交。
南非空軍:訂購28架,含9架雙座機,用於汰換美洲豹C/D戰斗機。
瑞典空軍:訂購204架,含28架雙座機,已有138架服役中。其中的28架(含4架雙座機)將租賃給捷克空軍和匈牙利空軍。其餘的飛機仍分批運交中。
英國帝國試飛員學校(EmpireTestPilots'School)。
泰國皇家空軍:已宣布訂購6架,將於2008年到2012年間交機,另保留6架選擇權。
『貳』 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排名
F-22「猛禽」:短期內無法撼動其霸主地位
F-22更加具有優勢的是其未來發展的潛力,隨著新型空空導彈和火控軟硬體的不斷升級,再加上機體側面相控陣部件的加裝,F-22的發展還將不斷地推進。 2008年裡,F-22「猛禽」戰斗機的霸主地位仍無法動搖。在電子設別、機動性、武器配備方面,F-22的優勢面臨蘇-35BM的挑戰,但F-22還擁有至關重要的隱身性能優勢,這一項上足以導致蘇-35BM在對抗F-22的戰斗中處於下風。具體來講,F-22多數性能指標仍是絕大多數新型戰斗機無法實現的。今年最新出現的蘇-35BM在雷達和機動性能上可以勉強和F-22一拼,歐洲戰斗機「台風」和「陣風」在更換相控陣雷達後在作戰系統方面可以接近F-22的水準(但仍需數年才能實現),但這些飛機在其他性能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嚴重代差,尤其在F-22最值得稱謂的隱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F-22的隱身性能,足夠將蘇-27等三代戰機的雷達探測距離降低到10~20千米的誇張程度,可以抵銷三代機和三代半機的大半戰力。由於目前多數戰斗機仍不具備真正的隱身能力,因此暫時沒有將這個指標列入排行榜,若增添這個指標,「猛禽」的絕對優勢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此外,F-22更加具有優勢的是其未來發展的潛力,隨著新型空空導彈和火控軟硬體的不斷升級,再加上機體側面相控陣部件的加裝,F-22的發展還將不斷地推進。不過,造成F-22最大的缺陷也是其高性能導致的價格高昂,接近2億美元的單機報價令美國人自己也望而卻步。在2008年裡,F-22在這方面的窘境略有一些起色,日本和以色列先後聲稱將不計價格采購F-22,而美國軍方也不斷提出增購F-22的要求。不過,美國當局仍未開放F-22的出口禁令,同時美國國會對空軍增購F-22的要求仍不予採納。 蘇-35BM:排行第二,新出場的最強競爭者
蘇-35BM有「簡化版蘇-35」的嫌疑,但卻集中了俄羅斯所能提供的最強的設備和武器。其中最關鍵的兩項就是雷達和發動機。 2008年2月18日,俄羅斯第一架生產型蘇-35BM原型機成功完成試飛。兩天之後,時任總統的普京與第一副總理梅德韋傑夫就親自觀看了正在進行性能試驗的蘇-35BM,俄羅斯政府對這款戰機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新問世的蘇-35BM與已經亮相多年的蘇-35初期型並不相同。最初的蘇-35源自蘇-27M,一種機體重新進行優化設計的蘇-27升級型。雖然蘇-27M/蘇-35的設計更加優越,但由於資金有限,俄羅斯方面選擇了基於蘇-27普通型的蘇-35BM,可以更多地借用蘇-27的機體和零件。盡管蘇-35BM有「簡化版蘇-35」的嫌疑,但卻集中了俄羅斯所能提供的最強的設備和武器。其中最關鍵的兩項就是雷達和發動機。蘇-35BM採用了威力強大的「雪豹」有源相控陣雷達,據稱可探測400公里遠的飛行目標,以及200公里遠的地面目標,能同時跟蹤其中24個飛行目標,並引導導彈同時攻擊其中8個。與此相比,F-22的相控陣雷達探測范圍大概在300公里左右,而F-35的探測范圍更近。蘇-35BM配備兩台AL-37F矢量推力發動機,俄羅斯方面認為美軍的F-22的矢量推力發動機不如AL-37F先進,因此機動性上蘇-35BM將更勝一籌。此外,蘇-35最大航程可達5000公里左右。另有報道稱,蘇-35BM已經初步具備了超音速巡航能力。不過,蘇-35BM採用的是早期型蘇-27的機體,能否充分發揮優秀發動機的高性能仍是疑問。蘇-35BM繼承了蘇-27系列的大型機體,多用途作戰潛力很大,最大外掛武器可達8噸,能夠攜帶14枚各型空空導彈。而F-22一般只能攜帶6枚AIM-120和2枚AIM-9近距離空空導彈。蘇-35BM的電子系統雖然不如F-22先進,但憑借「雪豹」相控陣雷達超強的探測能力,再加上最新問世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完全可以對F-22形成不對稱的優勢。目前F-22相對於蘇-35BM,唯一的優勢就是隱身性能,這也是蘇-35BM最大的一個缺陷。蘇-35BM畢竟是基於蘇-27機體開發的改進型戰機,隱身設計和機體結構等無法和真正的第四代戰機相比。俄羅斯現在已將蘇-35BM作為出口戰斗機的主打產品,珠海航展上俄方展出的唯一戰機模型就是蘇-35BM。俄羅斯計劃重點向中國、印度等國推銷。蘇-35BM尚未開始批量生產,能否順利打入國際市場還要看未來幾年的表現。不過,蘇-27/蘇-30系列長期保持了優秀的出口成績,作為升級版的蘇-35BM前景較為樂觀。 「台風」排行第三:後勁不足排名逐漸不保
盡管遭到F-15和「陣風」、「鷹獅NG」的挑戰,「台風」仍是西方除了F-22外最先進的戰斗機。目前,德國、西班牙、義大利、英國和奧地利已先後裝備「台風」戰斗機,而沙烏地阿拉伯在2008年裡已確定將以8000萬美元的單價將裝備這款戰機。去年5月,改裝CAESAR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的「台風」戰斗機成功首飛,這種雷達由英、德、意聯合研製,採用大量T/R模塊取代了機械掃描的天線和大功率的發射機,實現了對雷達波束掃描的電子控制。但目前生產型的「台風」仍採用ECR-90「捕手」脈沖多普勒雷達,在和美國戰機的性能對比上相對吃虧。現役「台風」戰機正式裝備相控陣雷達的進度最早也要在2010年左右才能實現,而今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對英法等國已造成嚴重影響,未來航母的建造計劃已被主動拖後,「台風」升級的計劃很可能遭到波及。現役的「台風」戰斗機雖然未採用矢量推力技術,但憑借優異的機體設計和先進的飛行控制計算機,再加上羅·羅EJ200發動機的強勁動力,「台風」獲得了不亞於美俄最先進戰機的超機動性能。 「台風」目前在各個服役國家內逐步形成戰鬥力,先後實現了發射ASRAAM、IRIS-T和AIM-9L等先進空空導彈的能力。目前,「台風」仍在使用美製AIM-120 AMRAAM先進中距空空導彈。英國、法國、瑞典、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6國聯合研製的「流星」中距空空導彈正在緊張的試驗中,很快就可以裝備部隊。「流星」導彈從性能上看,已經超越過目前所有空空導彈,屆時將裝備「台風」、「陣風」、「鷹獅」戰機,成為歐洲戰斗機的最強利器。不過有分析指出,「台風」戰機現有的ECR-90「捕手」雷達性能有限,無法充分發揮「流星」導彈的全部優勢,因此歐洲各國均期盼相控陣雷達(AESA)在「台風」上的應用,然而美好預期已被當前悲觀的經濟形勢所拖累。今年,「台風」戰機並未在出口市場上獲得新的業績。但BAE系統公司憑借去年底和沙烏地阿拉伯簽訂的出售72架協議,足以令「台風」的外銷生產持續相當長時間。不過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衰退,價格昂貴的「台風」市場已經很難令市場接受。而且,經濟困難也遲滯了「台風」下一階段改進,其原有的性能優勢逐步被新競爭者抵消,這款優秀戰機的未來前景很不樂觀。目前「台風」最大的缺點是缺少隱身性能和相控陣雷達,後者可以通過升級改進,但前者卻是先天的不足,加上昂貴的價格僅次於F-22。隨著性能較強的F-35、蘇-35BM以及性價比很高的「鷹獅NG」的出現,「台風」戰機不僅市場地位,連性能排名也將被超過。 F-15K排行第四:先進攻擊鷹
F-15系列以APG-63(V)3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作為改進工作的核心。其中,美國空軍計劃改裝224架F-15E和207架F-15C。 麥道公司(現已並入波音)研製的F-15「鷹」式重型戰斗機是第三代噴氣戰斗機的典型代表,自1970年代問世以來,一直是美國奪取空中優勢的主力戰機。F-15雖然已經服役30多年,但最新的改進型F-15K和F-15SG的機體設計和作戰系統已獲全面更新,在性能上已經達到了三代半的水準,甚至在整體性能上還要優於「陣風」等最新型戰機。去年年底,F-15曾經遭遇大規模停飛的風波,並且先後反復數次,幾乎造成美國空防系統的空白,美國本土的防空任務不得不由F-16獨自承擔。不過在2008年裡,停飛風波的負面影響逐步淡化,目前F-15正在積極進行改進工作,以鞏固其長久以來的性能優勢地位。目前,F-15系列以APG-63(V)3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作為改進工作的核心。其中,美國空軍計劃改裝224架F-15E和207架F-15C。此外,波音公司還正在醞釀升級版的F-15E+,就是以出口型F-15SG和F-15K的機體為基礎,配裝接近F-22A水平的雷達和裝備,以解決F-22A價格昂貴造成的戰力不足。論到出口型的F-15,為新加坡製造的F-15SG和為韓國製造的F-15K比美軍現役的F-15更加先進。這兩款戰機機身幾乎全部重新設計,機體結構更加優化,掛點增加到15個之多,而且發動機推力更大。F-15K/SG均可掛載AlM-120C、AIM-9X、SLAM-ER、JDAM等幾乎全部美軍新型武器。最重要的是,F-15K/SG可配備APG-63(V)3有源相控陣雷達,一問世就成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最先進的戰斗機。其中,F-15SG在作戰系統方面比F-15K更加全面和先進,並於2008年11月首次公開亮相,但正式服役仍需兩三年。因此,已在韓國空軍內服役的F-15K當屬目前最先進的F-15。與俄羅斯為了賺取外匯將蘇-27系列戰機大量推銷出口不同,由於種種原因,除美國外裝備F-15戰機的西方盟國不多。21世紀前只有以色列(約100架)、日本(約200架)和沙特(約100架)裝備,進入21世紀後,只有韓國(40架)和新加坡(12架)成為新用戶。因此,F-15系列的市場評價只能算中上等。 F/A-18E/F排行第五:「超級大黃蜂」
F/A-18E/F雷達正逐步升級為AN/APG-79 AESA相控陣雷達。不僅極大提高了對目標的探測距離和探測精度,可靠性和維護性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美國至今仍在生產並裝備本國的戰斗機,除了F-22在洛·馬公司低速生產外似乎只有波音在製造F/A-18E/F「超級大黃蜂」。F-14已經完全退役,F-15和F-16則只用於滿足出口訂單。在2008年裡,F/A-18E/F戰斗機並沒有太大變化,但其改進型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卻異軍突起。該機作為美國海軍新一代的電子戰機,用於取代EA-6G的地位。但美國空軍在這個時候卻由於老式電子戰機的退役,新飛機卻後繼無人,已經考慮訂購EA-18G作為其裝備。這可能將是美國空軍自F-4「鬼怪」戰斗機後,數十年來首次借用海軍型號的飛機。自F-14退役後,F/A-18E/F填補了美軍航母艦載機的主力位置。機體重新進行放大設計後,F/A-18E/F型比C/D型具備了更強的戰力拓展空間,航程和載彈量有了較大增加,並提高了隱身性能。不過按照第四代戰斗機的標准來看,F/A-18E/F改進的步伐並不大,尤其是機動性能幾乎沒有多少改善,屬於典型的過渡機種。相對於F-22、F-35乃至「台風」、「陣風」,「超級大黃蜂」的機動性、隱身能力、雷達設備、武器配置都沒有突出優點。隨著包括米格-29、蘇-27在內都開始強化多用途性能,該型機一貫推崇的「多用途」優勢也越來越小。但「超級大黃蜂」機體的可擴展潛力,令其擁有更強的作戰靈活性,可滿足不同用途的作戰需要,這也算是沒有特點的一種特點。EA-16G的成功,就是這種性能拓展優勢的充分體現。近兩年,F/A-18E/F雷達正逐步升級為AN/APG-79 AESA相控陣雷達。不僅極大提高了「超級大黃蜂」對目標的探測距離和探測精度(據稱空對空探測距離可增大兩倍),可靠性和維護性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另外,AESA雷達對地模式的成像技術加上精確的GPS輔助慣性導航系統,使該機的對地精確攻擊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增強。 「超級大黃蜂」在國際市場上也頗受關注,盡管F/A-18E/F價格並不便宜,但相對於昂貴的「猛禽」和「台風」,該機已經算是「物美價廉」。目前澳大利亞已訂購了24架F/A-18E/F,在馬來西亞、印度、丹麥等國新型戰機選型上也頻頻出現這款戰機的身影。不過,「超級大黃蜂」參與競標的機會雖多,但有斬獲的事情卻很少,荷蘭甚至已經公開拒絕選擇這款戰機。 法國「陣風」排行第6:
「陣風」是新一代戰機中罕見的能同時裝備空軍和航母的戰機,目前在法國空軍內正逐步從早期的F1、F2型標准升級為完全多功能型的F3型標准 2008年裡,「陣風」戰機的動作十分積極,不僅F3型「陣風」在今年正式投產,而且在出口市場上也開始主動出擊。不過,金融危機的影響使「陣風」的生產進度和升級進度都受到負面影響。 「陣風」是新一代戰機中罕見的能同時裝備空軍和航母的戰機,目前在法國空軍內正逐步從早期的F1、F2型標准升級為完全多功能型的F3型標准。今年7月,法國空軍已經批准了F3型投產,首架飛機計劃在2009年初交付。與正在生產和裝備的F2型「陣風」相比,F3型進一步增加或增強了對海攻擊、偵察和核攻擊能力,在執行這三種任務時,該機將分別採用歐洲導彈公司的「飛魚」AM39 Block2 Mod2空艦導彈、泰利斯公司的新一代偵察吊艙和MBDA公司的ASMP-A防區外超音速空地導彈(可配核彈頭),此外還將換裝泰萊斯公司的「達摩克利茲」(Damocles)瞄準吊艙。不過,在首架F3標准型「陣風」交付時,這些武器或吊艙並不一定能按時投入使用。即使是「陣風」F3型標准,目前裝備的仍是RBE2型無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雖然具有優異的低空地形跟隨能力和多目標跟蹤能力,但性能與有源相控陣還有一定距離。泰利斯公司已經開始對主動電掃描陣列AESA RBE2型雷達進行低速率初期生產,並預計在2010年交付,用在「陣風」戰斗機上。屆時,「陣風」將有望在性能上領先「台風」戰機五年左右。 「陣風」改進方向除了雷達之外還有發動機。目前,「陣風」配備的發動機為M88-2型,推重比為8.5,F3型將改進為M88-3型,推重比將達到9.5。不過同樣由於經濟危機的緣故,包括升級雷達和換裝新發動機,這些需要投入大筆資金的國防項目很可能也遭到推後。 「陣風」的機體擁有較強的潛力,空軍型擁有14個外掛點,外掛能力達9噸以上,再加上先進的電子設備和強大的推力,整體作戰能力大大優於西方以往的三代戰機。客觀講,「陣風」確實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較均衡的中型戰斗機,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F3型)。在新一代戰斗機中,估計只有未服役的F-35有這種「全能」水準。在出口方面,「陣風」戰機在利比亞首次打開市場後,又不斷傳來積極的信息,阿聯酋也有意購買這款戰機。此外,法國總統薩科奇在對外訪問期間,不斷向其他國家推銷「陣風」,甚至允諾讓巴西許可生產。不過,「陣風」在最大飛行速度和作戰半徑方面有較大劣勢,這也是先後在新加坡和韓國輸給F-15的主要原因 俄羅斯米格-31SM排行第7:進入新世紀的高空高速機
俄羅斯為米格-31SM研製了射程超過200千米的R-37遠程空空導彈,這一點連只裝備中距空空導彈F-22也無法匹敵 2008年,俄羅斯正式向米格-31頒發出口許可,從而令其有望在中東等熱點區域再度展現「高空高速導彈發射飛機」的風采。此前,作為俄羅斯國內最強的遠程截擊機,米格-31一直未被列入出口產品的名單上。米格-31是最先裝備相控陣雷達的戰斗機,早在80年代就將無源相控陣技術應用到戰斗機上。近年來,俄羅斯又對現有的米格-31升級為米格-31SM,改裝了「屏蔽-M」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米格-31的雷達天線直徑多達1100毫米(F-22A為1000毫米),其探測距離是其他戰斗機無法比擬的,據稱對戰斗機的探測距離可達350-400千米。同時,米格-31SM裝備了新型綜合防禦系統、新型數字式通信設備和衛星導航系統。新的大型多功能彩色顯示屏代替了座艙儀表,能同時顯示導航、地形圖、與飛行狀態控制等各種信息,使這款較陳舊的戰機實現了「玻璃化座艙」。另外,俄羅斯為米格-31SM研製了射程超過200千米的R-37遠程空空導彈,這一點連只裝備中距空空導彈F-22也無法匹敵。另外,米格-31SM還加強了薄弱的對地攻擊能力,可使用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因此,米格-31的電子設備和武器評分幾乎都可以達到最高分值。但是,米格-31的機動性能卻無法和新一代戰機進行量化對比。該機具備少有的高空高速能力,爬升率也十分強勁,但近距空戰性能就有所欠缺,可能大大不如多數三代戰機。但米格-31原本就不是為近距離空戰設計的,該機獨特的超視距空戰優勢完全可以和第四代戰斗機一較高低。其武器配備也是普通戰機難以企及的。米格-31SM的出口型為米格-31E,隨著出口許可的通過,該機有望首次出口敘利亞,這一點令美國和以色列十分關注。 美國F-16E/F「隼」排行第8
F-16的龐大產量在三代戰機中是少有的:早期的A、B型,改進的C、D型以及包括E/F型在內的各種出口型 2008年裡,F-16在出口市場上繼續奪關斬將。今年,美國正式向巴基斯坦交付第一批F-16C/D戰斗機,從而結束了這款戰斗機對巴基斯坦的禁運歷史。此外,美國又向摩洛哥出口24架F-16 BLOCK52。不過,F-16的負面新聞也接連不斷。向以色列出售的最新型F-16I,在今年初被發現座艙內散發出致癌物甲醛,因此遭到臨時停飛。 F-16的龐大產量在三代戰機中是少有的:早期的A、B型,改進的C、D型以及包括E/F型在內的各種出口型,生產數量在2008年已經超過4400架的數字。F-16雖然是70年代作為低檔戰斗機設計的:突出機動性,忽略超視距作戰能力。但隨著技術的進步,F-16原來的弱項卻變成了強項,並且更加突出多用途作戰能力。目前,F-16的生產線主要用於滿足對外出口,其中主要為Block 50/52批次和Block 60/62批次,美國空軍已經停止采購新的F-16。以出口阿聯酋的F-16E/F(Block 60/62)為例,發動機、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裝備都有了很大改進。從外型上看,Block 60/62翼根上方翼身連接處左右各增加一個不能空中投放的「保形油箱」,最大作戰半徑有了顯著提高。更重要的是,新型的Block 60/62裝備了AN/APG-80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和F-35配備的AN/APG-81不相上下。從整體作戰性能上看,F-16 Block 60/62已經具備了四代戰斗機的部分性能,甚至在部分指標上超過了「台風」和「陣風」。作為一款低檔戰斗機,這種發展水平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F-16 Block 50/52以及Block 60/62雖然已經實現了不俗的出口成績,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在利用最新技術繼續發展F-16系列。F-16E/F目前配備APG-80相控陣雷達,洛·馬還計劃研發一種更先進的AESA雷達以裝備F-16改進型。此外洛·馬針對印度最新戰斗機選型,專門推出了F-16IN型,該型號不僅配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還裝備了更先進的動力系統,宣稱具備了「超音速巡航能力」,因此該型號已被稱為最先進的F-16。目前,F-16依然能夠接連不斷地拿下大筆出口訂單,再加上退役的F-16充斥二手戰機市場,高端低端兩面夾擊,F-16幾乎成為各國戰斗機對外出口必須面對的「頭號敵人」。 中國殲-10A「猛龍」排行第9
殲-10是介於法國「陣風」和瑞典「鷹獅」之間的中型戰斗機,憑借鴨翼布局的設計,機動性和歐洲「三代半」戰斗機不相上下. 200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國神秘的殲-10戰斗機首次在普通民眾面前亮相,並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充分展現了出色的機動性能。殲-10諸多性能仍沒能公開,但作為一款比較典型的第三代戰機,通過橫向對比也可進行粗略的排名。總體來講,殲-10是介於法國「陣風」和瑞典「鷹獅」之間的中型戰斗機,憑借鴨翼布局的設計,機動性和歐洲「三代半」戰斗機不相上下。另外殲-10裝備了中國最新研製的機載設備,量產型號裝備了和三代機後期型水平相當的脈沖多普勒雷達。在與蘇-27系列的多次對抗中,殲-10憑借更先進的作戰系統輕松取勝。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殲-10裝備了相控陣雷達,因此在電子設備上不太可能趕上國外的最新改型戰機,例如F-16E/F和F-15K等。不過,殲-10的武器配置基本是公開的,新型國產中距空空導彈已經正式服役,並且性能據稱已超越AIM-120C的水準。但殲-10的缺點就是機體相對較小,載彈量和掛架數量比「台風」、「陣風」少,因此武器評分只能算在中等水準。此外,殲-10的潛力由於其全新機體可以得到不少分值,但未來升級所配置的發動機仍有懸念,如果能夠進一步改進動力系統或像「超級大黃蜂」一樣重新設計機體,則會大大提高其機體潛力。總的來說,能進入排行榜的戰斗機最差也是「三代半」水平,殲-10作為中國獨立研製的產品能達到上述水平已非常值得稱道。在出口市場方面,巴基斯坦已經公開承認將裝備殲-10戰斗機,其他國家也有傳聞對殲-10感興趣。不過,出口型殲-10的發動機和雷達等設備將採用何種配置,則是業界比較關注的內容。 瑞典JAS-39C「鷹獅」排行第10
「鷹獅 NG」今年剛剛推出,在性能方面就展現出一流的水準,這也證明了「鷹獅」系列的巨大潛力 2008年,JAS-39「鷹獅」的改進型號「鷹獅 NG」闖入公眾的視線。配備相控陣雷達的「鷹獅 NG」,憑借其出色的性價比,成為當前最具威脅的「黑馬」。盡管評價不錯,但「鷹獅 NG」的市場表現卻和「鷹獅」普通型同樣太好,盡管薩伯公司提出了工業合作等優惠條件,作為最重要目標客戶的挪威在今年卻拒絕了「鷹獅 NG」。 JAS-39「鷹獅」是瑞典薩伯公司研製的單座輕型戰斗機。該機在「三代半」戰斗機里,一直被譽為具有最佳的效費比。瑞典人充分利用了「拿來主義」,發動機是美國產品,輔助發動機是英國產品,機關炮是德、法產品,火控系統是自家的。「鷹獅」可以掛載西方多數航空武器,未來還可掛載新型的FMRAAM、「流星」先進中距空空導彈。 JAS-39「鷹獅」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三批生產型的改進任務。改進後的JAS-39C/D採用了新型信號數據處理計算機和全許可權數字式發動機控制系統。目前「鷹獅」採用了埃利克森·費倫第公司的PS-05/A多功能脈沖多普勤雷達。在本國愛立信集團的強大支持下,瑞典「鷹獅」的電子設備不可小視。PS05/A多功能X頻段脈沖多普勒雷達基本可以滿足當前的作戰需求。另一方面,CDL39通訊和數據鏈系統所具備的數據高速傳輸、共享和處理能力,使「鷹獅」在編隊作戰時具備了可怕的戰力。今年,瑞典隆重推出了最新改進型「鷹獅NG」,該機改裝了和「台風」同型的CAESAR有源相控陣雷達,並且配備了專門為其開發的新型頭盔瞄準,再加上更先進的作戰系統,瑞典希望該機能夠搶占未來戰斗機市場的更多份額。雖然號稱性價比很高,但「鷹獅」的出口成績並不太理想,並沒能實現類似F-16的市場輝煌。目前僅南非空軍訂購了28架,泰國訂購了12架,匈牙利和捷克則以租借方式各裝備了14架「鷹獅」戰機。目前,「鷹獅」正參與多個國家的新型戰機競標,其中包括印度、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丹麥、巴西、荷蘭和瑞士等
『叄』 JAS-39的資料
JAS-39「鷹獅」是瑞典薩伯公司研製的單座全天候全高度戰斗/攻擊/偵察機,用以在90年代取代瑞典空軍的Saab-37「雷」式戰斗機。
該項目的定義和發展最早始於1980年6月,1982年5月瑞典政府和正式批准由薩伯-斯堪尼亞公司、活爾伏航空發動機公司、埃利克森公司和合資工廠公司共同組成瑞典航空航天工業集團發展該項目。
82年6月簽定了5架原型機和30架生產型的研製合同,首架原型機87年4月26日出廠,88年12月9日首飛;由於飛行控制軟體的問題,該機於89年2月2日墜毀,首架生產型已於93年6月8日交付。92年6月3日又簽定了第2批110架的購買合同。
隨後瑞空軍宣布了第一個JAS-39A/B戰斗機中隊已具備作戰能力。這是瑞典空軍2000年重整空中力量構想計劃中的重要步驟。第2批110架生產型飛機計劃於1996年-2000年交付,主要裝備瑞典空軍。JAS-39設計過程中的一大特色是在首批兩架原型機中,有一架就是雙座教練型。以往許多戰斗機研製過程中,雙座型都是在單座型試驗成熟後再改裝的,JAS-39的做法大大縮短了試驗周期。
點擊查看官方視頻:介紹片 介紹片II 試飛墜毀片段
瑞典是小國,其戰斗機設計極力追求配合本國作戰需求。瑞典人充分利用了「拿來主義」,發動機是美國產品,輔助發動機是英國產品,機關炮是德、法產品,火控系統是自家的。下圖翼尖上的AIM-9「響尾蛇」導彈來自美國,翼下的「天空閃光」中距空空導彈來自英國(實際上是美國AIM-7「麻雀」的英國版本)。甚至根據國內公路條件優良的特點,JAS-39設計為可以在高級公路上起降。瑞典的經驗值得中國參考。
JAS-39「鷹獅」是西歐「三代半」戰斗機中重量最輕、尺寸最小、最早投入實用的飛機。該機總訂購數為204架,現已交付的數量超過50架。JAS.39「鷹獅」是該機按「一機多用」的原則設計,通過改變數字式機載設備和計算機的程序,同一架飛機可以執行幾種不同的任務。該機採用與Saab-37類似的近距耦合鴨式布局,結構上廣泛採用復合材料,主翼為切尖三角翼帶前緣襟翼和前緣鋸齒,全動前翼位於矩形進氣道的兩側,無水平尾翼。機翼和前翼的前緣後掠角分別為45°和43°。該機能在所有高度上實現超音速飛行,維護簡單,並可在普通道路上起降。可收放前三點式的主起落架為單輪式,向前收入機艙;可轉向前起落架為雙輪式,向後並旋轉90°平放入機身下部。機輪和輪胎由古德伊爾公司製造,有碳圓盤剎車及防滑裝置。採用帶有附面層隔板的楔形進氣道。機身內裝自封式主油箱和集油油箱,採用燃油綜合管理系統控制。
JAS-39採用馬丁·貝克公司的S10LS零零彈射座椅。座椅向後傾斜28°,類似F-16,使駕駛員可承受更大過載。盧卡斯航空航天公司提供水滴狀座艙蓋及單片式曲面風擋玻璃。主要機載設備有埃利克森/費倫第公司的PS-50/A多功能脈沖多普勤雷達,具有目標搜索/截獲和下視/下射能力。埃利克森公司的D80中心計算機系統,3條STD1553B數據匯流排,霍尼韋爾公司的激光慣性導航系統和雷達高度表,EP17座艙電子顯示系統,以及先進的電子對抗系統等。EP17包括一台休斯飛機公司衍射光學平視顯示器、三台埃利克森公司儀表顯示器、一台費倫第公司FD5040錄像攝像機,以及少量備用常規儀表組成。
PS-05/A多工作模態脈沖多普勒雷達和前視紅外設備吊艙組成了JAS-39的探測系統。紅外前視外掛吊艙掛在發動機右側進氣道下方,夜間和執行偵察任務時,通過駕駛艙右側下視顯示器上輸出目標熱成像圖像。空戰時,探測系統負責目標搜索,在遠距離內跟蹤數個目標,在近距離內廣角快速掃瞄及鎖定,控制導彈和機炮射擊。對地攻擊時,該系統探測海面及地面上的目標,繪制高解析度地圖,控制導彈和其它攻擊武器的發射,同時規避障礙和導航。該脈沖多普勒雷達的功能遠遠超過以往的瑞典戰斗機雷達,體積只有以往型號的60%。
點擊查看JAS-39信息化文章
動力裝置為一台GE通用電氣公司和活爾伏航空發動機公司聯合研製的RM12(F404J)渦扇發動機,靜推力為54千牛,加力推為為80.5千牛。武器包括內置的1門27毫米「毛瑟」自動式機炮。機上共有7個外掛點,翼尖2個可掛AIM-9L「響尾蛇」紅外空空導彈,每個翼下的2個掛架和機身中線上的1個掛架可掛裝短矩和中距空空導彈,如Rb47、「米卡」以及AIM-120等。
瑞典地處北歐,與北冰洋、北海、波羅的海比鄰,冷戰時期承受了很大的蘇聯軍事威脅,尤其是海空方面。為此瑞典戰斗機一直有較好的對艦攻擊能力。JAS-39繼承了這一傳統,裝備了多種瑞典空對艦導彈,如RB-75、「薩伯」RBS-15F(下圖翼下頭部為黑色的大型導彈)和美國「小牛」空對地導彈(下圖翼下體積較小的導彈)等,以及各種傳統或延遲炸彈和火箭、副油箱等。
瑞典自稱JAS-39是世界上第一種第四代戰斗機,並相信該機將具有較強的出口潛力。為此薩伯公司和英國宇航公司(BAe)還專門成立了薩伯-BAE「鷹獅」合資公司,專事該機的國際市場業務。該公司瞄準的是米格-21、米格-23、「幻影」F1、F-5和「龍」等第二代戰斗機更新換代時的市場,並為此在出口型上採用了第三批次C/D型上的許多改進,包括:新型座艙(採用彩色多功能顯示器)、改進的發動機和雷達以及可選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另外,出口型上還將選裝空中加油探管、北約式武器掛架及英語指令系統等。
作為長遠目標,薩伯公司還正在為爭奪2010~2020年世界戰斗機市場作長遠的准備。屆時F16、FA18、「幻影」2000、米格-29等第三代戰斗機將到壽。為了能與美國的JSF競爭,公司正計劃對JAS-39進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進。正在研究中的改進項目包括:採用推力矢量系統,以提高飛機的機動性和作戰效能;選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減少雷達和其他外部特徵值,增強飛機的隱身性能;改裝一部主動式相控陣雷達、下一代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電子支援系統及數據鏈。有關方面還在投資進行先進的電子掃描雷達的研製工作,最終將取代PS-05/A多模式脈沖多普勒雷達;將具備掛裝下一代超視距空空導彈的能力;採用下一代座艙人機界面,包括採用大屏幕顯示器和先進頭盔顯示器;降低維護和使用費用。
目前瑞典有關方面還正在強調對該機進行提高其信息戰能力的改進。由於JAS-39是在8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當時並沒有刻意考慮隱身問題,所以現在也只能採用「折衷」的隱身措施;主要是在進氣口、座艙蓋和雷達天線等部位作一些修改,以達到一定程度的隱身能力。目前公司還在研究如何進一步降低該機的雷達信號特徵值問題,採用武器內掛方案也在研究之列。但這不僅會導致該機的尺寸和重量增加,價格也會隨之提高。由於機體尺寸較小,因而從隱身角度來講是有利的。
JAS-39在設計上對減輕飛機重量是相當重視的,機體的25%由碳纖維復合材料製成。該機採用三角翼鴨式布局,利於提高飛機的機動性和敏捷性,該機機頭指向能力頗受重視。機上裝有全許可權數字式飛行控制系統和先進的武器系統。
該機良好的多用途能力,使之適用於執行空戰、對地攻擊和偵察多種任務,並能在執行某種任務的過程中更改任務模式。這對於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是十分有利的。機上裝有空對空戰術信息數據傳輸系統,它能在飛機間以及飛機與海基、地基的探測裝置間進行實時的信息傳輸。瑞典有關人士指出,該系統對提高機隊的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有重要作用。機上裝有一套任務計劃系統,可由飛機探測系統收集到的信息自動對資料庫進行修正,還可通過利用與其他飛機相連的數據鏈來提高其效能。飛機的信息收集能力利於縮短任務周期時間,以提高飛機出動架次數。
JAS-39在研製改進中十分重視提高該機的再次出動率。由一個包括一名機械師和五名機械員組成的維護保養小組進行維護,JAS-39執行空戰任務的再次出動時間縮短為10分鍾,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再次出動時間縮短為20分鍾。在研製中充分考慮了瑞典空軍在戰時的疏散使用原則,能在數量眾多的公路跑道上起降。下圖為JAS-39在狹窄的鄉間公路上機動。
瑞典有關人士稱,軍方計劃對將於2003~2007年交付的第三批JAS-39飛機進行較大范圍的改進,其中包括加裝GPS系統、數字化任務記錄系統,降低了飛機信號特徵,提高飛機掛載能力。這將涉及飛機的結構改變,起飛重量和著陸重量的增大。新型內裝式電子戰干擾系統正在研製中,它既可用於第三批飛機,也可裝在早期的型號中。另一項重大改進是,座艙內將裝3台6.2×8.3英寸的大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使總顯示面積達到967平方厘米(150平方英寸)左右,這在戰斗機中是少見的。目前,用於JAS-39的頭盔瞄準具也在研製之中。2003年6月,薩伯公司和英國宇航公司已經簽訂了「鷹獅」綜合頭盔顯示器(IHMD)系統的協議。該協議規定2007年將把整合完畢的IHMD交付南非空軍,新頭盔能夠使駕駛員使用頭盔顯示器觀察、鎖定和攻擊目標。該頭盔是英國宇航公司為歐洲戰斗機「台風」研製的「攻擊者」(Striker)頭盔的改進型號,重新命名為「眼鏡蛇」(Cobra)。IHMD目前列為「鷹獅」出口型的供選設備,南非是訂購該系統的第一個顧客。
第三批JAS-39的改進包括:採用新型信號數據處理計算機和全許可權數字式發動機控制系統。上述改進中還將為JAS-39選擇更新型的作戰武器,如下圖中的FMRAAM先進中距空空導彈。FMRAAM是美國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的改進型,採用沖壓發動機,射程和電子設備能力有較大提高。
瑞典空軍訂購了略超過200架JAS-39,後因局勢變化,改為140架左右。1996年6月9日JAS-39正式進入瑞典空軍服役。1999年9月30日,F10聯隊裝備了2個「鷹獅」中隊。到2001年底,薩伯已向瑞典國防部交付了113架「鷹獅」。2001年1月,瑞典北部的第三聯隊F21聯隊成為瑞典第三個使用JAS-39的聯隊。
2002年6月14日,瑞典布置第四個JAS-39中隊,即F17中隊。至此瑞典空軍訂購的204架「鷹獅」戰斗機已有121架交付使用。到2007年,瑞典空軍將建成8支「鷹獅」飛行中隊,從而全部替換J-37系列「雷」戰斗機。
瑞典方面非常重視向外出口JAS-39的工作,薩伯公司與英國宇航公司組成了鷹獅國際公司,具體操作外銷事宜。訂購「鷹獅」的第一個外國用戶南非空軍購買了28架,匈牙利空軍則與瑞典政府簽署了租賃14架「鷹獅」戰斗機的協議。瑞典正努力對外推銷多出的60架JAS-39戰斗機。由於JAS-39性能不錯,且採用西方及北約標准,頗受匈牙利、波蘭等北約新成員的重視。目前匈牙利已決定不購買美國推銷的F-16,而租借14架JAS-39,租期目前定為10年。另外南非也已確定購買JAS-39戰斗機,計劃2007年服役。
2004年12月,南非空軍表示為該機選用何種格鬥導彈,尚未有定論。南非空軍傾向於選用歐洲合作發展的IRIS-T 近距空空導彈,而參與該導彈發展的瑞典已經決定選用該導彈裝備JAS-39。南非政界強烈希望選用國產的V3C「敏捷短矛」(A-Darter),以支持基礎薄弱的本國工業,為此尋求同巴西合作。但是,V3C的技術還遠未成熟,目前只進行了飛行試驗,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工業界人估計還需要投入大約1億美元的資金。
2000年12月,波蘭確定租用16架JAS-39「鷹獅」戰斗機,並保留購買的權利。波蘭目前擁有60架米格-29。同時美國也在大力向其推銷F-16戰斗機,此次波蘭選擇JAS-39令美國頗為惱火。鷹獅國際公司波蘭的波蘭航宇公司還達成了一系列合同,由波蘭航宇公司為「鷹獅」開發新的碳纖維(CFC)材料技術。這些材料主要用於機頭和主起落架艙門。此外與波蘭WZL-2公司簽定了由WZL-2公司為波蘭空軍的「鷹獅」提供維護設施和後勤保障的合同。上述兩個合同降低了波蘭進口和使用「鷹獅」的總費用,提高了波蘭的航空工業水平,且波蘭還可以將自己負責的零部件部分出口到瑞典和其他「鷹獅」用戶。這一系列措施使得「鷹獅」更有效的打入了波蘭市場,並為其他潛在客戶帶來了極佳的印象。圖為塗上波蘭軍徽的JAS-39。座艙蓋的反光說明鍍有金屬膜,以減低雷達反射面積。
2002年2月,捷克共和國總理星期一表示,捷克將在4月15日簽署購買24架JAS-39的合同,總額高達13.5億美元。去年12月捷克已決定放棄租賃美國F-16戰斗機的計劃。根據合同,薩伯和其合作公司英國宇航將在2004至2007年之間向捷克空軍交付24架「鷹獅」。其中提供發動機的通用動力公司GE將可分到7000萬美元的收入。在這種情況下,JAS-39可謂在東歐市場大獲全勝,壓倒了F-16等多個強勁對手。究其原因,首先是JAS-39性價比較好,其次是東歐國家始終對裝備F-16這樣略顯落後的戰斗機,以及美國過度的壓力表現了抗拒的心理。2002年4月捷克政府批准采購24架JAS-39「鷹獅」,使得「鷹獅」徹底擊敗F-16獲得了捷克市場。該項15.4億美元的交易包括瑞典和英國向捷克提供為期15年的融資一攬子計劃,以及150%工業補償。遺憾的是2002年8月起捷克遭受洪水襲擊,造成國家財政緊張,被迫暫時擱置購置進程。最終在2002年11月,捷克政府正式拒絕采購24架JAS-39戰斗機的美元合同。據稱捷克政府由於發現競爭過程中出現受賄現象,很可能進一步進行對采購JAS-39的調查。至2003年12月,捷克內閣已同意從瑞典租賃14架JAS-39,用於在2005年現役米格-21開始退役時,承擔起捷領空的保衛任務。
近期瑞典國防裝備管理局與薩伯公司簽訂了一項價值5億瑞典克朗,關於研製「鷹獅」戰斗機激光制導武器的綜合合同。該合同將把新的制導武器與JAS-39綜合起來,還包括為JAS-39研製北約標準的武器掛架。該武器掛架將由JAS-39的一個重要用戶——南非的丹尼爾公司生產。2002年3月起,「鷹獅」正式投入巴西政府新噴氣戰斗機需求投標的競爭。目前「鷹獅」國際公司已經與巴西VEM-VARIG工程與維護公司簽定了備忘錄,若鷹獅國際獲得向巴西空軍戰斗機合同,作為巴西政府招標過程要求的工業合作計劃的一部分,它們將評估在後勤保障和技術轉讓方面的潛在項目。顯然這是依據「鷹獅」在東歐取得成功的經驗所做出的步驟。
總的來說,目前「鷹獅」在東歐全面戰勝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
2002年9月薩伯下屬的航空技術實驗公司得到合同,為瑞典國防物資管理局生產用於JAS-39的技術訓練系統,合同價值約2700萬瑞典克郎。根據合同,系統將於2004年交付使用。該訓練系統稱為通用模塊化模擬系統(GMS),將作為技術訓練系統用於瑞典國防軍的機場。系統將以航空技術實驗公司先前開發的通用開發和通信平台為基礎,該平台目前正在瑞典國防軍內使用,例如用於「鷹獅」和"雷電"戰斗機的戰術支持系統。訓練系統的開發工作將與薩伯航空分公司合作進行。該合同也將進一步確定薩伯公司為瑞典國防軍提供訓練和支持系統的優先地位。
2002年9月6日,瑞典空軍從薩伯公司接收了第一架JAS-39C型戰斗機。JAS-39C是「鷹獅」系列中最先進的一種,在JAS-39A/B上作了很多改進,改換了大型彩色綜合顯示器、新的計算器軟體,以及對機翼結構和武器掛架進行了加強設計。「鷹獅」C具有空中受油能力,同時可以攜帶更多的武器。
JAS-39與瑞典空軍J29噴氣戰斗機一起飛行。
2003年6月,歐洲六國聯合研製的「流星」中距空空導彈進入初步設計評審,六國用戶對該導彈初步設計表示滿意。這次設計評審的重大意義,是肯定了該導彈採用的新的無彈翼氣動外形布局,這是滿足用戶所要求的導彈性能的最佳選擇。該設計在簽訂合同之前進行了廣泛的風洞試驗,負責該項目的MBDA公司吸取了已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的先進近距空空導彈(ASRAAM)採用的制導控制技術。這種外形布局和控制原理,使導彈獲得非常高的轉彎速率,同時保持沖壓噴氣發動機的性能。MBDA公司正准備製造該導彈的全尺寸模型,用於導彈與載機的適配,同時還製造縮小尺寸的模型,用於在今年秋季進行風洞試驗。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在2004年下半年進行導彈的沖壓噴氣發動機系統點火試驗以及風洞模擬環境下的飛行試驗。現在,MBDA公司正全力以赴准備該導彈的首次飛行試驗,發射載機是「鷹獅」戰斗機,將於2005年夏季在瑞典的維德澤爾靶場進行試驗。
2004年4月,MBDA公司和SAAB航空系統公司完成JAS-39加裝「流星」空空導彈的裝機試驗,驗證了戰斗機及其復式導彈發射架(MML)與「流星」空空導彈機械介面的兼容性,全部試驗目標都已達到。這次加裝試驗成功對將於2005年秋季在瑞典維德塞爾靶場進行的首次實彈發射試驗具有重大意義。2002年12月,英國國防采購局(DPA)代表聯合發展該導彈的歐洲六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瑞典,同MBDA公司簽訂價值12億英鎊(18.6億歐元)「流星」空空導彈研製合同。現在,MBDA公司又獲得了另外兩種飛機的裝機合同,與歐洲戰斗機公司和達索航空公司合作,將「流星」空空導彈裝到「台風」和「陣風」戰斗機上。這三種飛機的裝機綜合工作,將與「流星」空空導彈的研製同步進行。該空空導彈的合同將在2010年底到期,在此之前將完成JAS-39和「台風」戰斗機制導發射的相關試驗。
2004年6月,瑞典空軍的JAS-39戰斗機裝備現代偵察吊艙,使其能代替已分配給快速反應部隊的AJSF37「雷」偵察機。新型SPK-39偵察吊艙是Terma公司模塊式偵察吊艙系統(MPPS)的改型。吊艙直徑650mm,只能吊裝於「鷹獅」的機身中央掛架。在試驗過程中,瑞典國防器材部在JAS-39C上安裝了模型吊艙,試驗證明離地距離合適。新吊艙最初打算作為低/中空戰術偵察吊艙。它的主要感測器是Recon光學公司的CA-270V分幅照相機,裝在旋轉窗口模塊內。整個感測器及其窗口旋轉,拍攝范圍達到地平線到地平線(±90°),因此不需要昂貴易損的全景窗口。第二階段的綜合工作預想是增加能夠近乎實時偵察的數據鏈路,可能還有紅外行掃描器和夜視感測器。隨後吊艙可能成為戰略偵察的基礎,裝備DB-110或CL-295照相機。
2004年10月,瑞典開發商正在為JAS-39設計一種新型多功能綜合防護系統(MIDIS)電子戰系統。系統開發商愛立信公司預計,如果不出現資金削減,2009年左右將可以生產准備硬體。但這並不意味著該系統能夠順利地應用到該機,瑞典的國防預算非常有限,目前還沒有在進行系統飛行試驗的計劃。愛立信公司微波系統部雖然不是機載電子戰系統的傳統供應商,仍希望利用在雷達開發方面的積累為電子戰提供相應技術。多功能綜合防護系統原來是一種安裝於艦船和地面的大型電子戰結構。愛立信一位產品開發和研究經理表示,該項目最大的挑戰是戰斗機對系統體積的嚴格限制。該設備將基於愛立信公司的微波多晶元模塊。多任務綜合防禦電子戰系統通過提供自保護干擾、雷達告警接收機及電子情報和通信能力以擴大電子戰的功能。同時,該系統還可以阻斷和監聽敵方的信號。多任務綜合防禦電子戰系統還將為「鷹獅」提供在10秒內、只利用一架飛機精確定位敵方目標的能力。開發商認為,該系統仍有上升的空間。例如,基礎設備沒有提供特殊散射識別等。完成這些功能將要求接收機具有更窄的頻帶。 2005年2月,為匈牙利製造的首架「鷹獅」日前在瑞典薩伯Linkoping工廠完成首次飛行。瑞典國防裝備管理局(FMV)負責該項目的主管Mats Hansson表示,此次首飛標志著該項目達到了一個重要里程碑,項目按原訂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生產。今後一段時間將進行飛機的地面和飛行試驗,以校驗「匈牙利鷹獅」的各種配置是否達到用戶需求。此次首飛的「鷹獅」是匈牙利租賃的14架(12架單座型,2架雙座型)中的第一架,租賃期10年(2006年至2016年),交付從2006年3月開始,2007年12月交付完畢。租賃期滿後,匈牙利將采購這批「鷹獅」,雙方已於2003年2月簽訂了協議。匈牙利型「鷹獅」裝備北約通用的武器系統包括激光制導炸彈(LGB)、先進的電子戰系統、機載氧氣生成系統(OBOGS)、英語全彩色座艙顯示器以及北約通用通信設備。
2005年4月,最新標准型「鷹獅」飛機在瑞典薩伯公司林克平工廠實施了空中加油試驗項目,加油機採用的是北約標准型加油機--南非空軍的波音707加油機,最新標准型「鷹獅」包括單座型「鷹獅」C和雙座型「鷹獅」D。試驗項目旨在驗證「鷹獅」與北約標准加油機的兼容性及其空中加油能力,包括在不同飛行速度、高度,以及各種載荷下的加油試驗,共完成了19(架)次試驗,試驗結果非常成功,所有預期目標均已圓滿達到。「鷹獅」C和D型均是按北約標准改進的,能夠滿足國內和出口需求。薩伯公司稱,此次試驗增強了與南非空軍的協作關系,也充分證明「鷹獅」具有國際化互操作能力。
2005年8月,據捷克國防部官員透露,捷克軍隊已從瑞典收到另外六架JAS-39,它是為期10年、8.3億美元租賃14架新"鷹獅"戰機合同的一部分。幾天前,在捷克國家Caslav航空基地著陸的這六架單座型飛機,期望從下周開始擔負起保護捷克空域的任務。今年4月,捷克共和國收到首批六架戰機,並期待本月底再接收最後兩架雙座型"鷹獅"戰機。自今年6月開始執行保衛捷克空域任務的"鷹獅"戰機,目前停放在暫時的機庫里,直到它們專用的新設施設計和建成為止。空軍官員表示,2005年秋季將完成該機庫的設計工作,隨後進行投標承建。
技術數據:
機長 14.10米(JAS-39A),14.75米(JAS-39B)
機高 4.50米
翼展 8.40米
機翼面積 25.10平方米
重量及載荷
實用空重 6622千克
內載燃油 2268千克
起飛重量 (無外掛)85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有外掛)13000千克
最大平飛速度 M1.2(海平面),M2.0(高空)
起飛著陸距離 (簡易跑道)800米
限制過載 +9g
『肆』 巴西將購買136架瑞典「鷹獅」戰機,這貨傻了嗎
軍售從來不是純粹的商業交易,對於巴西這種自保有餘,又希望在兩大陣營之間左右逢源的國家來說,瑞典的確是個好選擇
瑞典是願意提供技術轉移的,而巴西有意升級自己的航空工業,大家正好一拍即合,加上周邊國家威脅不大,JAS39足以應對周邊,價錢還比較合適
何樂而不為
『伍』 鷹獅是那個國家的戰機 是那個公司生產的
瑞典薩伯公司 瑞典JAS-39C鷹獅戰斗機 JAS-39「鷹獅」是瑞典薩伯公司研製的單座全天候全高度戰斗/攻擊/偵察機,用以在90年代取代瑞典空軍的Saab-37「雷」式戰斗機。 該項目的定義和發展最早始於1980年6月,1982年5月瑞典政府和正式批准由薩伯-斯堪尼亞公司、活爾伏航空發動機公司、埃利克森公司和合資工廠公司共同組成瑞典航空航天工業集團發展該項目。 82年6月簽定了5架原型機和30架生產型的研製合同,首架原型機87年4月26日出廠,88年12月9日首飛;由於飛行控制軟體的問題,該機於89年2月2日墜毀,首架生產型已於93年6月8日交付。92年6月3日又簽定了第2批110架的購買合同。 隨後瑞空軍宣布了第一個JAS-39A/B戰斗機中隊已具備作戰能力。這是瑞典空軍2000年重整空中力量構想計劃中的重要步驟。第2批110架生產型飛機計劃於1996年-2000年交付,主要裝備瑞典空軍。JAS-39設計過程中的一大特色是在首批兩架原型機中,有一架就是雙座教練型。以往許多戰斗機研製過程中,雙座型都是在單座型試驗成熟後再改裝的,JAS-39的做法大大縮短了試驗周期。
求採納
『陸』 什麼是JAS-39「鷹獅」戰斗機
JAS-39「鷹獅」是瑞典薩伯公司研製的單座全天候全高度戰斗/攻擊/偵察機,該項目的定義和發展最早開始於1980年6月,1982年5月瑞典政府正式批准由薩伯•斯堪尼亞公司、活爾伏航空發動機公司、埃利克森公司和合資工廠公司共同組成瑞典航空航天工業集團發展該項目。
1982年6月30日簽訂了5架原型機和30架生產型的研製合同,首架原型機1987年4月26日出廠,1988年12月9日首飛,由於飛行控制軟體的問題,該機於1989年2月2日墜毀,首架生產型飛機已於1993年6月8日交付。1992年6月3日又簽訂了第2批110架的購買合同。該機按「一機多用」的原則設計,通過改變數字式機載設備和計算機的程序,同一架飛機可以執行幾種不同的任務。
該機採用與Saab-37類似的近距耦合鴨式布局,主翼為切尖三角翼帶前緣襟翼和前緣鋸齒,全動前翼位於矩形進氣道的兩側,無水平尾翼。操作系統採用三餘度數字式電傳操作系統,使用中央駕駛桿,坐椅後傾28°。在機翼、進氣道、起落架艙門採用先進復合材料。該機能在所有高度上實現超音速飛行,維護簡單,並可在普通道路上起降。第2批110架生產型飛機於1996~2000年交付,主要裝備瑞典空軍。
『柒』 東南亞哪國空軍最強
以下非排名順序:
越南空軍: 24架蘇30, 12架蘇27, 125架米格21, 80架蘇22, 26架捷克高教L-39
2.泰國空軍:27架F-5, 56架F-16A/B, 3架瑞典鷹獅JAS-39, 36架捷克高教L-39
3.馬來西亞空軍: 18架蘇30, 8架F/A-18, 13架F-5, 10架米格29(馬上退役), 13架英國鷹式教練機
4. 印尼空軍: 38架英國鷹式教練機, 12架巴西超級巨嘴鳥, 10架F-16, 5架蘇27, 11架F-5,2架蘇30
5.新加坡空軍: 24架F-15SG, 74架F-16C/D, 49架F-5
6.緬甸空軍: 31架殲7-M/S, 26架米格29, 21架強5, 6架南斯拉夫G-4教練機, 24架K-8教練機,
7. 柬埔寨空軍: 20架米格21, 10架捷克高教L-39
8. 寮國空軍: 25架米格21
9.菲律賓空軍: 2架S-211初級教練機, 12架美國野馬OV-10, 30幾架SF-260初級教練機
10, 汶萊空軍: 戰鬥力為0
綜上,數量上越南,質量上新加坡
『捌』 中國與巴西誰的軍事尖端武器厲害
美國《航宇日報》網站2014年11月19日報道]巴西空軍官員新近透露,該國空軍計劃購買「至少」108架瑞典 「鷹獅」NG戰斗機,該數量最多可達136架。
中國最新隱形戰斗機 殲20 殲31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玖』 JAS-39戰斗機的總體評價
JAS-39 飛機是瑞典研製的全天候全高度戰斗/攻擊/偵察機。氣動布局採用三角形機翼和全動前翼,機體的大約 30% 採用復合材料,可以減輕重量 25%,可以在所有高度上實現超音速飛行。該機按照一機多用的原則進行設計,同一架飛機可以執行幾種不同的任務。雖然 JAS-39 飛機服役時間不長,但瑞典已經開始對它進行改進。從 2002 年中期開始,2 批飛機安裝彩色的具有夜視功能的新型座艙,採用新的敵我識別設備、輔助動力裝置和新的 CDL39 數據鏈,並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從 2003 年開始生產的 3 批飛機改進更多,主要改進包括:愛立信公司的 D96/Macs 任務計算機,匯流排 1553 乙太網航電系統,GPS 導航系統和新型儀表著陸系統。從 2003 年起,還安裝薩伯公司的 EMS39/S 綜合電子戰系統、頭盔顯示器、地面防撞系統以及前視紅外感測器。以後,飛機將安裝具有主動電子掃描陣列的新一代雷達,使飛機的性能達到更高的水平。
「鷹獅」戰斗機一直以低成本作為發展策略,JAS-39C/D型的報價在4千萬-6千萬美元之間,相對於其他新一代戰機有明顯價格優勢。但JAS-39C/D型以前,「鷹獅」的雷達和機動性只能算中庸水平,難以對大客戶形成足夠吸引力。JAS-39E/F的全面升級,使「鷹獅」的性能有了跨代的大變化,但造價也劇增,出口瑞士的單機報價達到1.48億美元(包含研製費用分攤以及零部件、訓練和修護等費用)。因此,瑞典不得不採用合作方式,以分攤不菲的經費。隨著F-35成本飆升到2-3億美元之上,「鷹獅」、「陣風」等三代半戰機的高價卻已經不那麼扎眼。芬蘭、克羅埃西亞等國都有購買「鷹獅」的意向,另外荷蘭也考慮將「鷹獅」作為F-35出現嚴重問題時的替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