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里約熱內盧的雕像是誰
中文名稱: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
葡萄牙語名稱:Cristo Redentor
地理位置: 巴西基督像位於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的科科瓦多(又譯作:科爾科瓦杜 Corcovado)山頂
海拔:710米(雕像高38米)
建造時間:1921年雕像開工,1931年雕像落成
設計師:保羅·蘭多斯基
巴西基督像外形特徵
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俯瞰著整個里約熱內盧市,是該市的標志。他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
這尊雕像體積龐大,有200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
巴西基督像的歷史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主教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後,這個設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當時的法律強制規定必須政教分離。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基督雕像的設計要求包括:須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徵世界的基座。最後選擇了「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為設計外型。
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里約熱內盧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
巴西基督像1921年雕像開工,經過10年的艱苦施工,1931年雕像終在科爾科瓦杜山頂落成。
落成典禮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綵,這一天是巴西主保聖人聖母Aparecida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落成典禮的一大亮點是照明系統的啟動,原本計劃是由義大利發明家馬可尼從他在那不勒斯的遊船上,通過他發明的無線電啟動開關,但是由於當天天氣狀況惡劣,信號強度受到影響,最終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員手工開啟。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里約熱內盧的樞機大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禮拜,這使得這座基督像成為朝聖聖地,從此以後天主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禮和宣布結婚
2. 巴西首都的雕像是誰
巴西里約熱內盧耶穌像
里約熱內盧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科科瓦多山頂,重一千一百四十五公噸,高三十八公尺,張開的雙手寬28公尺,由波蘭裔法國藝術家朗多夫斯基(PaulLandovsky)所設計,他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一年間先在法國造好雕像片段,然後運到巴西組裝,整體採用水泥材質,歷時四年建成,也堪稱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在里約市區里幾乎各個角度都可以看見它!耶穌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科科瓦多山頂,基座同時也是一座能夠容納150人的天主教堂。
3. 巴西基督山的修建背景
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 Redentor)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耶穌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科科瓦多山頂已超過75年,高三十八公尺,張開的雙手寬28公尺,由波蘭裔法國藝術家朗多夫斯基(Paul Landovsky)所設計,他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一年間先在法國造好雕像片段,然後運到巴西組裝,整體採用水泥材質,歷時四年建成,也堪稱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在里約市區里幾乎各個角度都可以看見它!
耶穌像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的科科瓦多山頂,基座同時也是一座能夠容納150人的天主教堂。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巴西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伊莎貝爾公主對這個主意不是很在意,而當巴西在1889年成為共和國後,這個設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為當時的法律強制規定必須政教分離。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里約熱內盧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基督雕像的設計要求包括:須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穌基督像和一個象徵世界的基座。最後選擇了「救世基督展開雙臂」為設計外型。
這座紀念雕像由法國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里約熱內盧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巴西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綵,這一天是巴西主保聖人聖母Aparecida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落成典禮的一大亮點是照明系統的啟動,原本計劃是由義大利發明家馬可尼從他在那不勒斯的遊船上,通過他發明的無線電啟動開關,但是由於當天天氣狀況惡劣,信號強度受到影響,最終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員手工開啟。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里約熱內盧的樞機大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彌撒,這使得這座基督像成為朝聖聖地,從此以後天主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禮和宣布結婚。
4. 為什麼說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世界七大奇跡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也叫巴西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它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2007年7月7日,該基督像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該基督像座落在里約熱內盧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稱駝背山或耶穌山)山頂之上,俯瞰著整個里約熱內盧市。耶穌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是巴西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約熱內盧基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語:CristoRedentor)落成於1931年,總高38米,體積龐大,有1145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
5. 巴西基督像採用的是什麼技術
由外殼和內部填充物構成,外殼參考當時著名的雕像設計師Aleijadinho慣用的一種pedra-sabao石材。還有一些鈦金屬。填充物,是一種砂、糖和鯨魚油的混合物,並用電的原理破壞了其中的化合物鹽的結構。整體組裝採用了水泥材質。在法國製造各大部件,到巴西組裝,和自由女神像差不多,不知道法國人怎麼老愛給別的國家折騰這個。巨像裡面可是有電梯的!!沒想到吧。
耶穌像站在里約海邊已超過75年,重一千一百四十五公噸,高三十八公尺,張開的雙手寬28公尺,由波蘭裔法國藝術家朗多夫斯基(Paul Landovsky)所設計,他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一年間先在法國造好雕像片段,然後運到巴西組裝,整體採用水泥材質,歷時四年建成,也堪稱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標之一,在里約市區里幾乎各個角度都可以看見它!
當時畫家Carlos Oswaldo提出的設計圖是耶穌背著十字架、手上拿著地球儀、腳踩在象徵世界的基石上,但里約人選擇另一個耶穌張開雙臂的設計,也就是現在看到的耶穌山模樣。
耶穌像的材質分成外殼和內容填充物兩大部份。外殼參考當時著名的雕像設計師Aleijadinho慣用的一種pedra-sabao石材,這種類似浮水石的材質雖然較軟,用手隨便一刮就會留下痕跡,但可長時間保存,即使環境溫度變化也不致龜裂變形。
那個年代,巴西工藝師們不善處理這種材質,因此由一名波蘭設計師Paul Landowski將設計圖帶到法國去製作,完成後再運回巴西,用小火車載上山組裝。
耶穌像高30公尺,若加上基座則高38公尺。耶穌頭部3.75公尺,單手長3.2 公尺,兩手張開距離28公尺(另一說30公尺)。頭部重30噸,單手8噸,手臂57 噸,總重量1,145噸。 為了避免海邊的鹽化作用破壞耶穌像,美國捐了一些鈦給巴西用來保護耶穌像。至於耶穌像的填充物,是一種砂、糖和鯨魚油的混合物,當時普遍用於建築物,但其中含有鹽份,因此完工前利用電的原理,破壞鹽的化學結構,確保耶穌像的安全。即使小心保護,隨著時間久遠,耶穌像還是需要修修補補。仔細看,會發現由於修補的石材不一,耶穌全身的顏色並不一致。
無論是搭小火車、開車或走路,要到山頂看耶穌像,必須先搭透明電梯,再搭乘露天電扶梯或爬樓梯。從耶穌像的背後登上山頂,就會見到嚮往已久的耶穌像。透明電梯共有三具,每具可搭14人。為了環保省電,這些電梯和耶穌像一樣來自法國。為了紓解人潮,最慢6分鍾就有一班。電扶梯則從德國進口,共有 4個,兩上兩下,各長6公尺,坡度30度,行進間可眺望海景。
這些電梯和電扶梯被稱為「看不見的工程」。里約人早就習慣一抬頭就看到耶穌像,電梯和電扶梯的設置必須考慮到景觀,視野中不能出現多餘的東西。當初做了好多次測驗,確保從山下絕對看不到任何人為設施。這些電梯和電扶梯都依附原有的自然景觀建造,例如做成和山勢同樣的坡度,利用天然綠樹作遮蔽,且塗上綠油漆。電梯的透明窗戶是特殊玻璃,即使陽光照射也不會反射
6. 巴西標志性建築是什麼
巴西標志性建築是:基督山
1922 年,巴西獨立100 周年時,巴西天主教團和修女們聯合簽名要求佩索阿總統建一耶穌像。這塑雕像,是巴西著名雕塑家瓦爾·科斯塔及其同伴們,花費了整整5年的時間精心設計,協力雕塑,於在1931年完成了的一個建築壯舉。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高38米,寬28米,重量超過一千噸,耶穌像面向著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
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2007年7月7日,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旅遊指南
遊客可以從公路或乘坐科科瓦多山鐵路上山游覽。以前列車到達終點後人們還需要爬上222級階梯才能到達雕像,這對行動不便者和老年人是一大障礙。2002年的古跡大整修中,雕像附近安裝了三座全景升降機和四座電扶梯。
另外,從雅丁波卡尼科區的帕奎公園有條有點費力的捷徑步道通往山頂。另一種上山方式則是包車,經過蜿延的山路穿越蒂竹卡叢林,到達山上狹小腹地的停車場,擁塞的情形可想而知,回程可順道前往馬塔夫人展望台(Dona Marte Belvedere)
由於它位於396公尺的山腰,不但可以較近的距離眺望里約美景,也可由另一個角度欣賞救世基督像,由於它絕佳的地點,所以成為許多廣告商、名模的取景地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基督山
7. 巴西 上帝贖罪像是怎麼建起來的
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市內的耶穌山(又名駝背山),山丘位於海拔2310尺,山高709米,是觀光里約熱內盧的最理想地方,山丘上有一巨型耶穌基督像。此基督像高三十八米,寬二十八米,重量超過一千噸;為紀念巴西獨立運動成功而建,幾乎是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從里約市一眼望見,為里約象徵。山下有茂密的森林,鬱郁蔥蔥,景色秀麗,是巴西最著名的風景區。
駝背山因有耶穌聖像,所以也叫耶穌山。在1922 年,巴西獨立100 周年時,巴西天主教團和修女們聯合簽名要求佩索阿總統建一耶穌像。這塑雕像,是巴西著名雕塑家瓦爾·科斯塔及其同伴們,花費了整整5年的時間精心設計,協力雕塑,於在1931年完成了的一個建築壯舉。雕像總高38米,頭部長近4米,釘在受難十字架上的兩手伸展寬度達28米。整座雕像用鋼筋混凝土堆砌雕塑而成,重量在1000噸以上,屹立在駝峰山的擎天柱石上。從城的每個角落遠遠望去,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耶穌受難的身影。巴西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國家,全國有90%以上的人都篤信天主教。在教徒們看來,這座耶穌的巨型雕像,正是為普天下勞苦大眾而獻身的「救世主」的化身。聖像展開雙臂似乎在迎接八方來客,並祝福百姓平安昌盛。白天,它背襯藍天,頭上繚繞著瑞靄祥雲,更顯示它的仙姿俠骨;晚上,強烈的探照燈光映射著它龐大的銀灰色身軀,昭示著聖像法力無邊,光明永駐。
8. 巴西最著名地標,每年吸引大量遊客,為何卻被老天爺懲罰
當今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會有一個地標性的建築,而這些建築也都和當地的歷史文化有關系的。不過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素有世界上最“倒霉”的地標之稱,而且每年都會受到“天譴”的位於巴西的一個最著名的地標,而這里的罪魁禍首卻是最無辜的一對對的小情侶們。
因為這座耶穌像的緣故,此地也就成了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每年都有許多小情侶來此地遊玩,時常會看到一些男人站在耶穌像下發誓,可想而知以後這些男人如果違背了情侶間的約定,那就一定要遭雷劈的啊,但只不過這個受害者就變成了這座“耶穌像了”。雖然這種解釋肯定不夠科學,大多也是來自人們的相互調侃,但其真正的原因則是由於里約這里是個常年多雨的地方,而這座耶穌像正好處於山頂之上,正由於其處在制高點,所以遭雷劈也是在合理當中的。
9. 巴西聖保羅有個山崖,上面有個巨大的耶酥石像,我想知道它的由來。
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巴西里約熱內盧附近的科爾科瓦杜山頂,一尊30米高的基督耶穌大型石雕像聳立在那裡,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耶穌雕像。1921年,巴西人民慶祝獨立100周年時,人們提議在科爾科瓦杜山頂修建一座巨型的耶穌基督雕像,讓救世主伸開他寬大的雙臂來擁抱這座城市。1921年雕像開工,經過10年的艱苦施工,1931年雕像終在科爾科瓦杜山頂落成。這尊雕像體積龐大,有200噸重,左右手的指間距達到了23米。雕像中的耶穌基督身著長袍,雙臂平舉,深情地俯瞰山下里約熱內盧市的美麗全景,預示著博愛的精神和對獨立的贊許。耶穌像面向著碧波盪漾的大西洋,張開著的雙臂從遠處望去,就像一個巨大的十字架,顯得莊重、威嚴。耶穌基督的身影與群山融為一體,一些雲團不時飄浮在山峰之間,使耶穌像若隱若現,使他顯得更加神秘聖潔。巨大的耶穌塑像建在這座高山的頂端,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從市內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成為巴西名城裡約熱內盧最著名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