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西熱帶雨林受到了哪些破壞
巴西熱帶雨林受到了以下五種環境方面的破壞
1.森林砍伐
20世紀60年代,巴西迅速增長的人口定居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各主要地區。居民伐林取木或開辟牧場及農田,致使雨林急遽減少。90年代,巴西政府及各國際組織開始致力保護部分雨林免遭人們侵佔、開辟和毀壞。
亞馬遜熱帶雨林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具有相當重要的生態學意義,它的生物量足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保護亞馬遜熱帶雨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論題了,亞馬遜熱帶雨林依靠亞馬遜河流域非常濕潤的氣候,亞馬遜河和她的100多個支流緩慢地流過這片高差非常小的平原,河岸旁的巴西城市馬瑙斯距離大西洋有1600公里,但海拔只有44米。
一些環境學家提出保育雨林不單只有生物學上的動機,亦有其經濟動機。若以可持續方式耕作水果、橡膠及木材,每1公頃的秘魯亞馬遜雨林價值約US$6820;若以非持續性方式耕作商業木材,則值約US$1000;若將林地改作牧草場,則只值US$148,但這個假設被廣泛地質疑。
單單在巴西,超過90個原住民部族於1900年代被殖民主義者摧毀,數百年來累積對雨林物種醫學價值的知識亦隨之散失。由於領土持續被森林砍伐破壞及生態滅絕,例如秘魯亞馬遜,本土的部族不斷地消失。
2.洪水泛濫
亞馬遜河季節性的降雨使亞馬遜河和其支流經常泛濫,在雨季河道平均深達40米,寬展到平均38公里,從11月份開始漲水,直到第二年6月份,然後回落到10月份。其支流內格羅河的漲落和幹流還不在同一時間,雨季是從2月或3月開始,漲到6月開始和主幹流一起回落。另一個支流馬代臘河的漲落要比主流提前兩個月。
在雨季里,亞馬遜河淹沒了幾十萬平方公里,洪水深度在有些地方比旱季水位最低時高出12到15米,在伊基托斯附近高出6米;在泰弗附近是15米;在奧比多斯附近是11米,在帕臘河是4米。
3.氣候轉變
有證據顯示亞馬遜雨林的植被在過去21,0000年,經歷末次盛冰期(last glacial maximum,簡稱LGM)及冰蝕期(deglaciation),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析過亞馬遜盤地古湖(paleolake)及沖積扇中的沉澱物,顯示出盤地在末次盛冰期的降雨量比現時的為少,這幾乎可以肯定是因為盤地潮濕的熱帶植被減少所造成。對於當時植被減少的廣泛程度,科學家有不同的爭論。有科學家認為雨林萎縮至細小及分離的物種遺區(refugium),被空曠的森林及草原分隔著;有科學則認為雨林依然完整,只是北部、東部及南部沒有伸延至如現時的這么遠。這個爭論實難以解決,原因是雨林研究工作實際上的限制,意味著數據取樣可能與中央的亞馬遜盤地出現偏差。以上兩個的見解,都有合理的數據支持。電腦模擬預測未來因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化,顯示在降雨量嚴重減少及溫度上升的情況下,亞馬遜雨林可能無法維持,導致盤地上的雨林於2100年後幾乎完全消失。但是,不同的亞馬遜盤地氣候模型得出不同的降雨量估計結果,由輕微上升至嚴重下跌的結果都有。結果指示出雨林在21世紀可能受到氣候轉變及去森林化的危害。
4.乾旱影響
2005年,亞馬遜經歷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正踏入連續第二年乾旱。2006年7月23日,英國《獨立報》網站報道,林洞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總結指出,由於大量砍伐森林,導致亞馬遜乾旱,迅速將整個地區推向一個「引爆點」(原文:"tipping point"),屆時雨林將無可挽回地開始死亡。森林已站在沙漠化的邊緣,將對全球氣候帶來災難性影響,世界可能滅亡。
5.全球暖化
環境學家所憂慮到的不單是森林遭破壞後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更憂慮到森林遭破壞後植物所釋出的碳元素可能會加速全球暖化。
亞馬遜雨林的常綠森林佔全球陸地主要碳元素產量的10%及生態系統碳元素儲存量的10% — 約為1.1 x 1011公噸碳元素。於1975年至1996年間,亞馬遜雨林的每1公頃面積每1年估計積存達 0.62 ± 0.37 噸碳元素。因火災而對亞馬遜雨林造成的去森林化,使巴西成為其中一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地方之一。
『貳』 作為巴西當地居民,應怎樣開發和保護巴西熱帶雨林
在開發和保護
方面,
團體比政府做得好。在過去15年裡,由
團體管理的
的面積增加了一倍。目前,
22%的
由
團體管理和養護。
據報道,近一個世紀以來,由於亂砍濫伐,世界熱帶
銳減。非洲的
從上個世紀初的60%減少到目前的10%;
的熱帶雨
分之二已經消失,
原有的世界上最大的
,目前一半以上已被砍伐;
的熱帶雨林也正在迅速消失。熱帶雨林遭破壞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
之一,因此合理開發和保護熱帶雨林已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重大課題。
,德國
辛伯爾廣泛收集和總結了熱帶地區的
和各種資料,把潮濕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做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
角度對它進行了科學描述和解釋。
熱帶雨林具有獨特的外貌和結構特徵,與世界上其它
有清楚的區別。熱帶雨林主要生長在年平均溫度24℃以上,或者最
平均溫度18℃以上的熱帶潮濕低地。世界上三大熱帶地區都有它的分布。最大的一片在美洲,目前還保存著40,000km2面積,它們約占熱帶雨林總量的一半即約佔世界
總量的1/6。第二大片是熱帶亞洲的雨林,面積有20,000km2。第三大片是熱帶非洲雨林,面積18,000km2。
熱帶美洲、熱帶亞洲和非洲的雨林雖然分開為三大片,但它們都有非常類似的外貌和結構特點。由於生長環境終年高溫潮濕,熱帶雨林長得高大茂密,一般高度在30米以上,從
到林下樹木分為多個層次,彼此套迭。在熱帶雨林中,最高的樹木可長到80多米高度,例如
的塔豆(Koompassia excelta),
的
亦
70米。熱帶雨林的種類組成極端豐富,盡管熱帶雨林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總數卻佔了世界總數的一半。熱帶雨林有很多獨特現象是其它森林所沒有的。例如,大樹具有板狀的樹根,在老莖桿上開花、結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枝、桿上;有的通過
其它植物而建立起自己;有的樹木從空中垂下許多柱狀的根,最後變成
;林下植物的葉子一般都有
,而有的植物的葉子長得十分巨大;在
,大
非常豐富,有的長達數百米,穿梭懸掛於樹木之間使人難於通行。
隨著
對熱帶雨林的深入探查和研究,越來越多的生態現象被發現和解釋。但越來越多的發現也揭示,熱帶雨林中蘊藏著大量的尚未被充分認識的
和
。特別是熱帶雨林物種的極端豐富性和植物生活類型的多樣性並不能完全用
的
來解釋。世界上除熱帶雨林外的物種充其量僅占總物種的一半。植物生活類型亦僅只是一部分。例如,溫帶的森林,不僅種類貧乏,生活類型單調,各種生態關系和生態表現亦是相對簡單和直接。依賴於熱帶以外森林的研究而得出的一些經典或傳統的
規律和概念顯然是非常不完善的,若直接套用來解釋熱帶雨林,自然有很多現象不可思議。因此,
預測,通過對熱帶雨林的深入研究,或許會完全改變原有的
觀念。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們還沒有充分解開熱帶雨林之迷時,它就可能由於人類自己的破壞而永久地消失。
『叄』 世界各國為什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保護地球,綠色工廠」GHG溫室氣體標准ISO14064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氣候變化是未來世界各國、政府部門、經濟領域和公眾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它對人身健康和自然界都會帶來影響,並可能導致資源的使用、生產和其他經濟活動的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為此,人們正在國際、區域、國家和地方等各個層次上制定措施並採取行動,以限制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以下簡稱GHG)濃度。這些措施和行動有賴於對GHG排放和(或)清除進行量化、監測、報告和核查。
去年出版的國際標准ISO 14064和熱門詞彙碳中和(Carbon Neutral),VCS(自願性碳標准),CDP(碳揭露專案)等一起廣為國際接受,並很快被一些行業先驅和世界五百強企業採納並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的認證。法國國際檢驗局在溫室氣體核查與驗證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始終專注於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核查與驗證,並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在國內頒發ISO 14064認證證書的認證機構之一。
2008年7月4日,法國國際檢驗局認證部在北京和平賓館舉辦了「保護地球,綠色工廠」GHG溫室氣體標准ISO14064專題研討會,研討會邀請了松下,聯想,愛普生,西門子等十幾家知名企業的環境專員,與會代表積極的參與了關於溫室氣體減排和量化計算等方面的交流與探討。
了解更多有關法國國際檢驗局認證服務能夠提供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請點擊這里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表了第四份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評估報告。
報告指出,氣候變暖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人為活動「很可能」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地球在呻吟:颶風、洪澇、旱災等極端氣候反應就是證明;大自然在呻吟:地球上的物種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失,」法國總統用詩一般的語言對IPCC的結論解釋說,「我們正處於不可逆轉的十字路口,現在該是採取果斷行動的時候了。我們必須進行認識上的革命、經濟上的革命、政治行動上的革命。」
英國外交大臣瑪格麗特•貝克特2日發表聲明說,「必須立即就氣候變化展開國際討論,承認全球共同面臨的困境。我們的經濟得不到發展會威脅和平與繁榮,但如果我們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我們的經濟,和平與繁榮會同樣受到威脅。」
瑞士交通、通訊和能源部長莫里茨•洛伊恩貝格爾說,瑞士是阿爾卑斯山國家,極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瑞士要帶頭採取行動控制全球變暖。除了在國內落實對二氧化碳排放征稅等措施外,瑞士還會全力支持達成一項關於2012年之後氣候政策的國際協議。
歐盟負責環境事務的委員斯塔夫羅斯•季馬斯2日呼籲,國際社會應盡快就締結新的、全面的氣候變化協議進行談判。季馬斯認為,為了穩定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水平,發達國家必須在2020年將排放水平控制在1990年排放水平的70%。
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說,加拿大政府意識到全球變暖已成為一個嚴重問題,並呼籲尋找控制全球變暖的現實途徑。
雖然本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的梗概「措詞強烈地」指出人類活動與全球變暖之間的密切關系,但美國政府卻表態說,出於保護本國經濟的考慮,美國仍不準備採取強制性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美國目前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澳大利亞是少數與美國一樣拒不參加《京都議定書》的國家。澳大利亞環境部長馬爾科姆•特恩布爾3日說:「(聯合國)這份報告重要但沒有新內容。」
針對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環保不作為,巴西總統盧拉2日批評說:「所有國家都簽署(有關溫室氣體減排的)文件,只有它們例外,因為它們沒有面對工業污染的勇氣。」盧拉表示,為了幫助遏制全球變暖,近兩年來巴西加大了保護亞馬孫地區熱帶雨林的力度。
(來源:中國氣象報)
『肆』 過去十年巴西亞馬遜地區,二氧化碳釋放量超過吸收量,這說明了什麼
這充分說明了亞馬遜地區的環境保護和各方面的措施做的不到位,使得這個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遭受了嚴重的破壞,沒有辦法正常吸收消耗掉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反而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釋放量,當地政府有著責無旁貸的責任。
或許你會認為全球變暖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你要知道,那些幾千年幾萬年的冰川中冰凍的都是什麼?它們的融化帶來的不僅僅是海平面上升,還有冰封了千年萬年的細菌和其中的微生物。我們這一次經歷的冠狀病毒非常有可能就是從這里出來的,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伍』 亞馬孫雨林的大火,為什麼讓巴西陷入經濟與環保的兩難局面
巴西是全球擁有亞馬孫熱帶雨林最多的國家。但是由於全球對於亞馬孫熱帶雨林的保護,導致這60%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對於巴西來說是一塊完全不可觸碰之地。但是巴西的經濟發展並沒有達到可以保證不開發熱帶雨林就能夠人民創造收入。所以這一場大火也讓巴西陷入了經濟還是環保的兩難局面。
真愛對待地球之肺這件事情上巴西的官員也是立場對立。熱帶雨林的開發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開發成旅遊資源,那也將給熱帶雨林帶來生態環境的破壞。如果是砍伐樹木,那麼也會對熱帶雨林造成非常重大的危害。如果不對熱帶雨林進行開發,那巴西將繼續沒有經濟收入的情況。
『陸』 巴西為什麼要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陸的巴西利亞和為什麼發展以乙醇為燃料的汽車
你好!
巴西遷都有以下要原因:
1.加強對內陸的控制,開發內地不發達地區
2.原首都里約熱內盧是沿海城市容易遭受打擊不安全
3.減緩沿海地區城市人口劇增的壓力4、涉及到氣候,種族,宗教問題等等。
發展乙醇為燃料的汽車的原因如下:
1、燃燒充分
2、環保
3、成本低
願你滿意!
『柒』 為什麼巴西不重視雨林的保護
亞馬遜河兩岸密林莽莽。充沛的雨水、濕熱的氣候和長時間的強烈日照,給亞馬遜河流域地區的植物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這一地區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森林面積為3億公頃,佔世界現存熱帶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內。這里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繁復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學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譽。
然而,亞馬遜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毫無節制的開發已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
隨著巴西本國經濟的發展,大量移民湧入亞馬遜雨林邊緣地帶。為了向大自然要地要糧,人們使盡了各種手段和各種工具,奪林造田。隨著公路和鐵路干線的不斷延伸,農民更易深入原始密林中砍燒墾殖。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森林,將樹木砍倒,再放火焚燒。林區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大多數養分並不在土壤里,而是儲存於活著的植物中。森林燒光後,大部分養料就隨風散去。在清理出來的土地上耕種,過一兩季後,土壤不是耗盡肥力就是被雨水沖走,剩下的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砂礫。跨國大企業則是看中當地豐富的鐵、銅、鋁土和其它礦產資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開采。
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地區每年遭到破壞的雨林面積達2萬3000平方公里。在過去30年中,這一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區的1/6已遭到嚴重破壞。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專家指出,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惡化。如果亞馬遜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
濫伐亞馬遜的森林,並沒有給巴西人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只是填飽了肚子,帶來的卻是對大自然永遠的創傷和難以彌補的傷害。森林的過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蝕、土質沙化,水土流失嚴重。巴西東北部帕拉州、阿瑪帕州的一些地區由於林木被砍伐,生態被破壞,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
亞馬遜熱帶雨林植被豐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多達1200種。然而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數年後,至少有50萬至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
對此,巴西政府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後制定了多項環保政策,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林區環境的保護與監測。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政府的優先目標之一。
巴西政府先後頒布了全國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和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年—2002年,政府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
『捌』 巴西人為什麼每年燃燒大量的的熱帶雨林
亞馬孫熱帶雨林出現在熱帶,靠赤道很近。豐富的雨量使森林生長得特別茂盛。亞馬孫流域的熱帶雨林大半位於巴西。這里雨量充沛,加上安第斯山脈冰雪消融帶來大量流水,每年有大部分時間為洪水淹沒。
據了解,每年5月至10月是亞馬孫雨林地區的旱季。INPE稱,旱季是火災發生的原因之一,但今年亞馬孫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水平,並未出現異常,因此人類活動才是火災頻發的罪魁禍首。大規模森林砍伐以及火災加速了亞馬孫熱帶雨林的草原化,嚴重威脅著地球上其他部分,並可能為世界帶來不可逆的後果。
亞馬遜叢林覆蓋面積212萬平方英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地球上超過1/3的物種都生活在這里;地球上20%的氧氣都來自這里;地球上的森林每年吸收的24億噸二氧化碳,1/4都歸功於亞馬遜叢林。它也因此被稱為「地球之肺」、「全球氣候變暖最後的堡壘」。
『玖』 巴西政府對待環保的態度是怎樣的巴西是否存在資源過度開發,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
巴西有嚴格的環境保護法。
至於資源過度開發,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比較難回答,但是巴西總體來講環保意識還是比較強的。
『拾』 「地球之肺」在燃燒,巴西政府卻拒絕其它國家的援助,是出於什麼原因
中國有句老話「家醜不可外揚」,我們先不說巴西政府拒絕其他國家的援助,我們先說一下巴西對熱帶雨林一直在燃燒知情不報的事情,我們可以從這件事上說明,巴西政府其實是可以意識到這一件事的嚴重性,以前的巴西政府對外是金磚國家,很多其他國家的人對巴西的印象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從上次巴西奧運會之後,我們了解到了,這個國家並沒有表面的光鮮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