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亞馬遜購物平台和巴西的亞馬遜有什麼關系嗎
兩者之間並沒有任何的關系吧,硬要說關系的話,也就只是名字一樣了
巴西的亞馬遜,是一個熱帶雨林,而亞馬遜購物平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個跨境電商平台,亞馬遜著火是說,本年度巴西的亞馬遜雨林,發生森林火災的數量更多了,跟亞馬遜跨境電商購物平台沒有任何聯系。
亞馬遜購物平台目前在國內也算是比較火爆的了,尤其是無貨源模式,適合大多數群體運營操作,亞馬遜無貨源練習昵稱
㈡ 亞馬遜雨林燒了三周無人知,巴西政府在做什麼
亞馬遜正在燃燒,而且這一輪大火已經燒了三周,為什麼巴西政府如此的淡定呢?
環保組織稱,巴西政府大力發展農業和礦業,森林砍伐加劇,導致火災頻發。而巴西政府則指責是環保組織縱火。但現在問題就是巴西火災的到了哪一種程度?
而不是單方的指責誰誰誰保護不力。
作為中國的一個普通的公民,我只能祈福,願事件盡早的得到控制和解決。畢竟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㈢ 亞馬遜雨林燒了20天,為何巴西能夠做到無動於衷
就在前一段時間,巴西的亞馬遜雨林燃燒了20多天,巴西政府居然無動於衷,對於這樣的事件如果發生在我們國家的話,那些西方政府早就已經強烈譴責,只能說同樣一件事情,發生在兩個地方,所出現的效果是並不相同的。
巴西政府現在可謂是內憂外患,所以對於亞馬遜雨林的大火,雖然他們了解大夥的危害性,但是他們也沒有心思,把關注點放在火災之上。
對於地球環境保護並不能說是一個國家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中國在最近幾年環保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只能說想法太過於自私。
㈣ 亞馬遜雨林恐怖嗎為什麼
我們知道,地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就叫亞馬遜雨林,它在大南美的足球王國巴西境內。而亞馬遜雨林雖然說起來有些讓人恐怖,但它卻在快速走向滅亡——就近段時間各媒體報道的亞馬遜火災,熊熊不滅,就會導致亞馬遜雨林快速消失。尤其是「全球變暖」,正在威脅著亞馬遜雨木林的「最深處」:
從1980年起,巴拿馬熱帶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就開始對巴西境內亞馬遜雨林18處從未受到人類活動直接破壞的樹種結構,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研究,記錄了115個樹種生長狀況。結果表明,其中27個樹種在研究過程中數量顯著增加,而另外15個樹種數量不斷減少,這種數量變化的速度比估計的高14倍。
數量增加的樹種均屬於本身生長速度快的高大喬木,而數量減少的都是矮小的灌木。
剛開始,研究人員用以前有關熱帶雨林的研究的理論試圖解釋這種怪現象,但是總不能自圓其說,也就是說解釋不通。到底是什麼原因,會出現這種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呢?
在全球變暖理論提出後,這些科學家們很快得到答案,那就是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加快了光合作用的速度,使得本身高大的喬木生長速度更快,搶奪了陽光和二氧化碳,從而造成矮小的灌木「營養不足」。
本身高大的植物生長速度更快,矮小的植物越來越矮小,這種現象對雨林的生存有什麼影響呢?
負責此項研究的熱帶生態學家比爾勞-倫斯說:」這種變化對熱帶雨林來說是根本性的。熱帶雨林以物種繁多著稱,如果最基本的樹種結構發生了變化,其它依賴樹木生存的物種結構也將改變。」這些變化將直接影響動物的食物來源,造成食物鏈的斷缺,從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
再一點加速,亞馬遜雨林消夫的就火災:
除了今年連綿不斷的大火之外,在2002年至2007年的6年以及2010年都非常嚴重。由於今年巴西國家研究所向全世界公布了亞馬遜雨林火災數據,亞馬遜大火才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而往年的由於消失的相對封鎖,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但這卻不代表火災沒有發生或情況不嚴重。據巴西國家研究所今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9年1月到8月,巴西境內的亞馬遜雨林,就發生了4萬個著火點,由此亞馬遜雨林火災的情況可見一斑。
此外,還有近幾十年來,猖獗的森林伐木,也是導致大片亞馬遜雨林遭到破壞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人為干擾與自然災害共面造成的氣候變化,都在急劇地加速著亞馬遜雨林的消失。
而亞馬遜雨林的消失,無疑會給人類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首行出現的就是「全球變暖」美國科學、經濟和環境中心的科學家托馬斯-洛夫喬伊指出,樹木數量的減少將威脅亞馬遜雨林的「整體 健康 」。亞馬遜雨林一直被認為是地球上遏制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一個重要「碳槽」,從而維持氣候平衡,而新發現的這種變化,無疑將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打折扣,質量的空氣密度越來越低,於是全球不斷變暖——亞馬遜雨林的面積越來越少,人類的 健康 越來越沒有保障,如此惡性循環,恐怕才是最恐懼的事情……
通過歐洲航天局哥白尼(Copernicus)衛星收集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亞馬遜雨林火災造成的受損面積是2018年同期的4倍。火災摧毀了無數物種的棲息地,並向大氣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亞馬遜雨林面積超過550萬平方公里(210萬平方英里),遍布南美幾個國家的邊界,成為地球上最大的雨林。
近幾十年來,猖獗的森林伐木導致大片亞馬遜雨林遭到破壞,這種人為干擾與人為主導的氣候變化相結合,被認為使該地區更容易受到巴西乾旱季節自然發生的火災的影響,從每年的7月開始,火災會一直持續到10月份。
8月份歐空局哥白尼哨兵-3衛星收集的衛星數據顯示,雨林爆發的火災數量急劇增加。8月1日至24日期間,安裝在軌道衛星上的感測器在亞馬遜地區發現了驚人的3,951次火災。與2018年同期(記錄了1,118起火災)相比,這幾乎增加了四倍。
ESA的Olivier Arino說:「通過處理2018年8月的249張圖像和2019年8月的275張圖像,我們可以看到亞馬遜燃燒的火災數量令人難以置信。這是通過World Fire Atlas夜間演算法實現的,以避免使用白天演算法產生任何可能的錯誤警報。」據估計,火災已將228兆噸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據報道,強大的風將數千英里的煙霧吹向大西洋沿岸。
先謝小秘書邀答!
據我所知,亞馬遜雨林著實恐布。水下有以食肉著稱之鱷及魚,林中有食人畜之食人之蟻與蛇,還有美麗之蛙和蝴蝶。
有人說,赤道亞馬遜,神仙也難進,是有幾分道理。試想想,叢林遍布之熱帶雨林,氣溫高達三十幾度,有什麼物種不可以生存,有什麼危險不可以有?
洪水猛獸,水下魚鱷互撕,蛇鼠蛙遍地,弱食強吞血淋淋。蚊蟻叢生,焉有人畜立足之地?
可近百年來,工業崛起,開發損毀無數,叢林漸消,全球環境日益惡劣,人類自掘墳墓也。
越美麗的事物,背後越潛藏危機,亞馬遜雨林表象有多美麗,背後就有多恐怖。
橫越9個國家的亞馬遜雨林,是地球現今最大的雨林,也是人跡罕至的凈土。 它景觀奇特、物種豐異,對熱愛美景、 旅遊 的人來說,這里堪稱天堂。但如果只奔著它的美麗便貿然闖進,分分鍾可能喪命於此。
在亞馬遜雨林高大樹叢遮蔽的陰暗角落,充斥著各種你無法想像的巨蟒,它們最喜歡這樣潮濕、幽暗的環境。
亞馬遜森蚺,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蟒蛇,平均長度5米,最長甚至能到10米。
它們潛伏在沼澤、泥水,捕殺各類中大型生物。當地附近,曾多次發生人類離奇失蹤案件,被懷疑是亞馬遜森蚺所為。
亞馬遜河邊,隱藏著另一種可怕的巨型鱷魚——黑凱門鱷,它不僅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鱷魚,還是最兇猛的食肉動物之一。
黑凱門鱷平均身長達4米,體重在200公斤左右,極端的可至5.5米,800公斤。在當地也常有過黑凱門鱷吃人傳聞。但礙於條件很難考證。
流竄在雨林各處的,還有一種世界現存最大的野豬——大西猯。大西猯多以2—3個的家庭模式生活,成年體長達120厘米,體重50公斤左右,和大型犬體型類似,但性情兇殘,極具攻擊性。如果逼急了,它們甚至可以獵殺美洲虎。
亞馬遜雨林的蛇類除卻巨型蟒蛇,還有像矛頭蝮、響尾蛇、蝰蛇等近百種劇毒蛇,是毒蛇的聚集地。
它們掩藏在河邊、草叢、樹枝,大多數的毒性足以麻痹一個成年男性,非常恐怖。
靠近巴西、秘魯一帶,棲息著一種亞馬遜森林獨有的巨型蜈蚣,它體型普遍在20-30厘米,個別能長到40多厘米,是平常蜈蚣的3-5倍大。
若不小心被其蟄傷,輕則紅腫、灼痛,嚴重的可能惡心、抽搐甚或有生命危險。
亞馬遜食鳥蛛,是另一類毒性很強的生物,它個頭多有手掌大小,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蜘蛛。
不過好在相比前兩者,食鳥蛛通常不會向人類釋放毒液,除非被惹惱。和其他蜘蛛一樣,食鳥蛛更喜歡捕食小昆蟲,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獵食鳥類、老鼠。
在亞馬遜雨林,人類甚至連螞蟻也不能忽視。子彈蟻,是亞馬遜隨處可見的一種螞蟻,名如其毒,它尾部的倒刺擁有無與倫比的毒性。
昆蟲學家施密特在親身體驗後形容其為:「那種感覺就像有顆生銹的釘子扎入腳後跟,然後再赤腳走在火紅的木炭上。」雖說如此,子彈蟻的體型並不大,是普通螞蟻的5倍,約3厘米。
牙簽魚是亞馬遜河裡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它體型纖細,因為會被人類體液吸引,一旦有機會,它就有可能鑽入人體生殖器官,瘋狂吸食血液。
即使最先進的醫院,也很難處理這種情形,如果無法取出,牙簽魚將一直呆在體內進食、繁衍,直至整個軀體都被吸干為止。
當地曾有人因此痛苦慘死,為此,生活在亞馬遜流域的人從不敢下河游泳,更別說沿河小解。
和牙簽魚齊名的,是另一種亞馬遜獨有魚類——食人魚。
它平均體長在20厘米,群居,主以肉類為食,食人魚平常多吃小型魚類、昆蟲。但對血液非常敏感,丁點血腥味就能引起一群食人魚的狂暴。屆時,哪怕鱷魚、人類都能在短時間內被其啃成白骨。
比之牙簽魚、食人魚,電鰻才是亞馬遜流域魚類中的「王者」。
電鰻成年體能釋放300—800伏電壓,足以瞬間擊斃一頭牛,且它幾乎沒有天敵,被《國家地理》評為「地球上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
慶幸的是,它性情比較溫和,反倒也成為了水族館中的觀賞動物。
除了極具侵略性的動物,同樣危險的還有難以捉摸的本地人文,因為地處經濟落後的南美洲,再加上位置偏僻,多國接壤,導致亞馬遜一帶的政治文明相當不穩固。
伺機而動的周邊人,有時會對慕名而來的遊客下手。再加上一些年代久遠、各式各樣的棲居部落,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更是危險。所以如若沒有確定的領路人,最好不要貿然前往。
即使到現代,這片人跡罕至的雨林依然可以讓我們領略地球之奇妙,世界之浩闊,人類之脆弱。
雖不至與世隔絕,但身為食物鏈頂端的我們,還是有必要以敬畏的態度對待它,保護它。而從安全形度來說,對這個不經雕琢的原始雨林,我們平常人還是在屏幕前觀賞的好。
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原始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稱呼,亞馬遜雨林里,卻處處充滿著危險,因為那裡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有很多未知的風險,沒有叢林生活經驗的人,最好不要妄想進入亞馬遜雨林,亞馬遜雨林里,有毒蟲蛇蟻,也有毒花毒草,對普通人的威脅太大
亞馬遜雨林里,蟒蛇可以長到十多米,還有鱷魚,食人魚,這都是明顯存在的危險,進入原始森林,就是動物的地盤了,這些野生動物,很可能會攻擊闖入的人類。
相比於亞馬遜雨林的恐怖,其實人類才是最具威脅的,人類的足跡踏遍了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裡,冰山大川,原始森林,浩瀚的海洋,無盡的宇宙,沒有人類去不了的地方。
強大的人類,才是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高處,才提出了要保護雨林里的動物,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如果地球沒了這些動物,人類也會感覺到寂寞。
亞馬孫森林地區屬於巴西領地,按理來說國際上沒有理由去干涉的,但哪裡有地球最後的一塊大型原始森林,相當地球之肺,這不得不引起國際上各人士的關心,亞馬孫河恐怖嗎!其實在習慣了現代化生活後的人們,去亞馬孫的話,會發現確實挺可怕。
亞馬遜雨林最恐怖的當屬牙簽魚、電鰻、巨骨龍魚、美洲豹。
㈤ 連燒三周的亞馬遜大火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這次燃燒了三個周的大火,對亞馬遜雨林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巴西政府卻對此不管不顧,任它燒毀,裡面很多珍稀物種的野生動物都被燒死了。
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正在經歷著歷史上最大的火災,已經連續燒了三周時間,漫天的大火正在摧毀著一切生命。
森林採伐配合乾旱天氣,導致今年旱季森林火情都顯得格外嚴重。亞馬孫雨林今年的這場大火,大概率是由人為造成的,今年亞馬孫地區的降雨量僅略低於平均水平,並未出現異常,因此人類活動才是火災頻發的罪魁禍首。
㈥ 亞馬孫雨林大火連燒3周,為何巴西政府卻不聞不問
為了地球的肺,不管巴西的胃?
世界各國的都是這樣的做法,人家巴西為什麼要管?憑什麼要管?亞馬孫雨林產出的氧氣是無形的資源,樹木也產生氧氣,它是人類及所有動物的生命所必需的。亞馬孫雨林產生的氧氣佔全球氧氣總量的1/10,被稱為「地球之肺」。
氧氣的產出,全世界都在收益,而保護卻是巴西本國在保護,而近期已經吃不住要削減資金了。巴西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都直接表示,火災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將原因歸咎於非政府組織(NGO)。他表示,這些組織不滿巴西政府削減保護亞馬孫雨林的資金,故意縱火燒毀雨林。
這事聽天由命吧,既然各大鄰國能說這是全球資源,那就全球去護理,如果不去,那他們本國覺得這可以讓它燒著玩,那也沒毛病。
㈦ 世界最厲害的河流之一的「亞馬遜河」,為什麼至今仍沒有一座橋敢跨越它
世界最厲害的河流之一的“亞馬遜河”,為什麼至今仍沒有一座橋敢跨越它?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只要碰到河流,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交通運輸載體可能就是橋了吧。想必大家對位於南美洲北部的亞馬遜河流並不陌生,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佔世界上所有河流的流量的百分之二十,是名副其實的大流量河流,但是為什麼時至今日都沒有一座橋敢跨越它?
其實建造交通運輸工程除了需要了解它的自然條件,還需要考慮它的經濟社會效益。位於巴西境內的亞馬遜河流兩岸居住的村民十分稀少,並且大多大數的居民屬於散居的狀態,可能隔很遠的距離就只有一個住戶。這些居民大多數屬於印第安人,還過著原始社會刀耕火種的生活,基於上述社會效益的考慮,其實也沒有必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修建橫跨亞馬遜的河流。
最後,巴西當地的經濟水平還是比較高的,除了大橋這一交通工具之外,他們還有飛機、公路等其他交通運輸工具,所以綜合以上幾個所述觀點,至今沒有修建橫跨亞馬遜河流大橋的原因並不是我們當今的科技水平達不到,而是沒有必要耗費巨大的物資去修建這座大橋。
以上僅為筆者個人觀點,歡迎您的評論補充。
㈧ 全世界都在想辦法拯救亞馬遜森林,為何巴西總統持觀望態度
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是因為不相信事情的真實性的話,那麼在後來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了,巴西總統卻還是保持觀望的態度,好像著火燒毀的不是他巴西的領土一樣,亞馬遜森林是地球之肺,關乎著地球的生態平衡,破壞平衡對巴西有什麼好處,只能說他這個人是比較冷漠的。
在巴西政府的眼裡,似乎環保只是一項面子工程,至於到底有沒有真的環保。在全世界都在為亞馬遜森林大火感到心疼,為巴西總統處理態度憤怒的時候,巴西總統卻還在開心的玩自拍,這位總統真是心大呀。
㈨ 亞馬遜雨林著火已經超過三周,為什麼巴西政府卻漠不關心
巴西政府並不是漠不關心,反而是心中有點喜悅,因為火災原因與他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