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顧拜旦獎章是什麼意思

巴西顧拜旦獎章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29 19:26:33

① 顧拜旦簡介50字

顧拜旦 全名: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
顧拜旦1863年誕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保皇派官僚,母親從事慈善事業,是一位虔誠的教徒。顧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少年時代,他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喜愛拳擊、劃船、擊劍和騎馬等項運動。他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人學後,他很敬佩博學多才的修辭學老師卡龍神甫,因此緣故,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並饒有興味地涉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人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國留學。在那裡,他潛心研究了英國教育史,撰寫過有關18世紀英國兒童教育家湯姆士·阿諾特之教育思想的學術論文。阿諾特曾經說過:運動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種活動。這句名言在顧拜旦的心靈中,誘發起致力於體育教育的火花。當時,他還考查了英國教育和體育的現狀,對那裡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經常性的郊遊十分贊賞,希望在法國各學校中也能設置體育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刻苦鍛煉、強健體魄的精神。那時,他對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過改革教育,增強民眾體質,來振興法國。
在古希臘文化的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他逐漸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顧拜旦沒有聽從其父母的規勸,涉足軍界、法律界,毅然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
回國後,他陸續發表了《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英國與希臘回憶記》、《英國教育學》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發展體育的建議,引起法國人民的注意,並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1875年至1881年間,在歐洲考古工作者們的努力下,處於毀壞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挖掘出來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結果。因此,顧拜旦同其他一些對奧林匹亞感興趣的人士一樣,都能及時、詳細地傾聽到公布的情況。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挖掘計劃。當時他曾寫道:「德國人發掘了奧林匹亞的遺址,可是法蘭西為什麼不能著手恢復她古代光榮的歷史呢?」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顧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國和英國中等教育制度對比》的報告,對英國將戶外競技游戲納人教育內容給予很高評價,主張在法國學生中也開展競技游戲,並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游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892年建立了「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國開展體育運動的情況,顧拜旦不辭辛勞地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當他看到古奧運會的遺址時,十分感慨,並產生了舉辦由各國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想法,想以此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這一年,顧拜旦受法國政府委託,負責調查、研究大學的體育工作,於是,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出了體育狀況調查表。通過調查,他發現國際上各個體育組織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混亂,對立情緒十分嚴重,體育運動日趨商業化。因而使他意識到,可以憑借古希臘體育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同時深切地感到,應該盡快地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現代奧運會創辦起來,用「團結、友好、和平」的精神來指導比賽,以消除體育領域內存在著的種種混亂的不良傾向。於是,他便積極著手進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改組了「尤利西蒙委員會」為「體育高級理事會」。同年他還創辦了《體育評論》雜志,井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體育主張。當時,顧拜旦的崇拜者狄東神甫創辦了一個學術性的俱樂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以後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因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法國體育聯合會」成立3周年的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演說,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
為使這一倡議迅速得以實現,顧拜旦提議「法國體育聯合會」發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國重要「體育聯合會」代表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會議」,具體磋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宜。為此,成立了一個以顧拜旦為首,由英國、美國和法國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籌委會」,嗣後,他又遠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國,進一步宣傳復興奧運會的主張。在他的推動下,1893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性的體育協商會議,討論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問題。
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籌備,「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於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勝利召開。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歷史性的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並規定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還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的領導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希臘著名詩人澤·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會議還決定,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按古奧運會的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
1894年10月,顧拜旦再次對奧林匹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為了節約資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奧林匹亞舉辦運動會的打算,決定按古希臘風格,在雅典新造一個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體育場舉辦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顧拜旦的多方奔走、積極努力,在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資助下,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5日在雅典勝利召開。
顧拜旦要求運動會能在世界各地舉行,反對把希臘作為運動會的永久會址。他認為古代奧運會的光輝歷史是希臘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廣泛傳播,成為國際性活動,才能使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更具生命力。
為捍衛奧林匹克精神的純潔性,1912年,顧拜旦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了他的名作《體育頌》。熱情地漚歌了體育,抒發了他的奧林匹克理想。為此,他榮獲了該屆奧運會文學藝術比賽的金質獎章。
1913年,顧拜旦精心地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旗,即一面中間由藍、黑、紅、黃、綠五隻彩色圓環相套接成白色無邊旗。它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見。
此外,顧拜旦還在體育方面開拓了運動心理學的領域。他先後發表了《運動心理學試論》(1913年)和《竟技運動教育學》(1919年)等名作;還發表了有關運動分類的見解,為體育學術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1896年至1925年,顧拜旦男爵一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負責該組織的領導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發展到40個。同時,在他的支持下,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動辭去擔任28年之久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職務,但他被聘為終生名譽主席。
13年後(即1937年9月2日),顧拜旦男爵因心臟病在洛桑與世長辭,終年74歲。遵照他生前的遺願,顧拜旦的遺體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臟則安葬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奧林匹亞。他希望即使自己已長眠於地下,但其心臟仍能與奧林匹克運動的脈搏一起跳動。

② 顧拜旦的生平和重要事件是什麼內容

17歲那年,顧拜旦中學畢業了,他進入聖西爾軍校。這所著名的軍校被稱作「將軍的搖籃」,是青年人飛黃騰達的「階梯」,很多人都求之而不得。可顧拜旦入學不久,就退學了,因為他對單調刻板的生活不能適應。後來,他進巴黎政治學院學習。在這里,他聽到了許多有新思想的學者教授講課,感到深受啟發。

顧拜旦青年時期,法國在與普魯士的戰爭中失敗,法國人都為此傷心,想通過各種辦法,使國家強盛起來。顧拜旦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並決定自費到英國考察,因為在他的心目中,英國的教育是成功的。

20歲那年,顧拜旦來到英國,先後考察了牛津、劍橋、威靈頓、哈羅等名牌大學。給他印象最深的,是這些學校里學生個個身體強壯,精力充沛,穿著精良的校服,儀容整潔。學校對體育十分重視,各種體育俱樂部十分活躍,經常舉行各項健身和比賽活動。學生們素質很高,顧拜旦深受啟發。

英國之行,使顧拜旦大開眼界,他從此立下志願,要通過教育和體育救國,讓法國青年一代強壯起來。他對大家說:「要使法國擺脫失敗的恥辱,就要重新穿上球鞋,要讓那些懦弱的思想封閉的青年進行體育鍛煉,讓他們的皮膚曬黑,學會冒險,懂得超越。」「體育有那麼重要嗎?」有人問。顧拜旦說:「體育不但能增強體能,更能充實精神,升華道德。體育教育,能培養人鎮定、智慧和深思。強壯的肌肉能給人以自信,以力量,使思維更有條理。我們的口號應是:曬黑皮膚,堅強意志。」

顧拜旦先後四次到英國考察。1887年,他從英國回來,決定放棄學業,專心從事教育改革,從事體育事業。這個想法,得到了教育部官員的支持。從此,他總是穿著筆挺的禮服,手執帶有球飾的手杖,到各種集會演講,還寫了大量文章在報刊上發表,宣傳體育的作用,號召青年人投入體育運動。不久,他又發起成立了「全法學校體育協會」,設立了「顧拜旦獎」,對那些在體育比賽中成績優秀的運動員授予獎章。

在顧拜旦的倡導下,法國學校里的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起來。但是,他也受到了保守勢力和宗教勢力的攻擊,有人說體育使學生相互接觸太多,會傳染病菌,有傷風化,有人甚至咒罵他是「英國走狗」。顧拜旦沒有被嚇倒,他四處講演,反擊那些攻擊他的人。為了使法國青年一代身體強壯起來,精神振奮起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家產都投入了自己的事業。

正當顧拜旦為法國的體育事業奔走之際,歐洲大陸上的「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奧林匹克運動,起源於公元前776年。在古代希臘的奧林匹亞,每隔四年,要舉行宗教祭祀和體育競賽。參加體育比賽的,只限男子,而且是赤裸著身體,展示強健的體魄。優勝者可以獲得橄欖枝編的桂冠。那是充滿人類陽剛之美和友好向上氣氛的盛會。這項活動延續了一千多年,到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下令禁止。

到了19世紀,歐洲許多國家興起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潮。北歐一些國家還模仿古代奧運會,舉辦過小型運動會。顧拜旦對這件事非常贊成,他稱贊說:「北方的比賽,是多麼美好的騎士般的壯舉呀!」他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是體育與藝術的結合,古希臘文化與騎士神話的結合,貴族和平民的結合,在體育場上,人們達到了和諧。他決心在法國復興奧林匹克運動,要通過這項運動達到振興國家、培養青年的目的。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聖克萊。聖克萊在1887年創建了法國田徑協會,顧拜旦提出以田徑協會為陣地,復興奧林匹克。聖克萊支持他,並建議由他擔任了田徑協會秘書長。

顧拜旦決定加緊行動,四處奔走,宣傳奧運精神。許多知名人士,像作家大仲馬、凡爾納等人都支持他。1892年12月25日,顧拜旦在田徑協會成立5周年紀念會上,第一次呼籲,在法國恢復奧運。但是他沒有成功,大多數人沒有響應,少數人還攻擊他向外國風俗投降,說奧林匹克是希臘人的事,不適合法國。

顧拜旦沒有氣餒。他意識到,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不是一個國家的事,必須是各國聯合行動,成為國際體育運動,才能成為現實。從這以後,他走遍了法國各地,又訪問了歐美許多國家,用他那熾熱的感情和演說家的口才,向各國領導人和體育界人士宣傳奧林匹克,鼓動起人們的熱情。為此,他把貴族家庭留給自己的財產都搭了進去。

人們被他那像火一樣的熱情感動了。他獲得了各國人士的支持。1894年6月16日,由顧拜旦等人發起的「國際體育教育代表大會」在巴黎召開了。來自13個國家的29名代表匯集在巴黎索邦大學的階梯形教室里,討論開展學校體育的問題。兩年後,首屆奧林匹克大會在希臘雅典舉行,13個國家的285名代表參加了這次盛會。

首屆奧運會結束後,顧拜旦眾望所歸,當選為國際奧委會主席。他擔任這個職務長達30年,把全部精力投入了事業。他的家庭生活很不美滿,妻子性情古怪,把家產守得緊緊的,還經常發脾氣。兒子和女兒都身體虛弱,思維能力差,成為負擔。顧拜旦默默地忍受著生活的痛苦,30多歲,須發就白了。而他對奧運事業的熱情始終如一。

③ 誰能說說有關顧拜丹的

皮埃爾-顧拜旦,法國教育家,少年時代酷愛體育,對古希臘燦爛文化饒有興趣。1896年創辦現代奧運會,開始了體育活動家的生活。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職長達27年之久,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1937年9月2日,當這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全世界都為之動容。

顧拜旦1863年誕生於法國巴黎一個信仰天主教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一個保皇派官僚,母親從事慈善事業,是一位虔誠的教徒。顧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少年時代,他就對體育有了廣泛的興趣,喜愛拳擊、劃船、擊劍和騎馬等項運動。他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人學後,他很敬佩博學多才的修辭學老師卡龍神甫,因此緣故,對文史課程有濃厚的興趣,並饒有興味地涉獵了古希臘的燦爛文化。中學畢業後,他先人軍事學院就讀,繼而攻讀教育。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國留學。在那裡,他潛心研究了英國教育史,撰寫過有關18世紀英國兒童教育家湯姆士·阿諾特之教育思想的學術論文。阿諾特曾經說過:運動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種活動。這句名言在顧拜旦的心靈中,誘發起致力於體育教育的火花。當時,他還考查了英國教育和體育的現狀,對那裡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經常性的郊遊十分贊賞,希望在法國各學校中也能設置體育課,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和刻苦鍛煉、強健體魄的精神。那時,他對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過改革教育,增強民眾體質,來振興法國。

在古希臘文化的熏陶和當時英國資產階級教育的影響下,他逐漸萌發了改革法國教育制度和倡導體育運動的思想。大學畢業後,顧拜旦沒有聽從其父母的規勸,涉足軍界、法律界,毅然選擇了從事教育和體育的道路。

回國後,他陸續發表了《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英國與希臘回憶記》、《英國教育學》等一系列著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發展體育的建議,引起法國人民的注意,並產生了一定的國際影響。

1875年至1881年間,在歐洲考古工作者們的努力下,處於毀壞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不斷被挖掘出來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結果。因此,顧拜旦同其他一些對奧林匹亞感興趣的人士一樣,都能及時、詳細地傾聽到公布的情況。對此,他提出了一個十分有價值的挖掘計劃。當時他曾寫道:「德國人發掘了奧林匹亞的遺址,可是法蘭西為什麼不能著手恢復她古代光榮的歷史呢?」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顧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峽,對英國體育運動開展的情況進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國和英國中等教育制度對比》的報告,對英國將戶外競技游戲納人教育內容給予很高評價,主張在法國學生中也開展競技游戲,並以體育為重點來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游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1892年建立了「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為了進一步考察各國開展體育運動的情況,顧拜旦不辭辛勞地訪問了歐洲一些國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當他看到古奧運會的遺址時,十分感慨,並產生了舉辦由各國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想法,想以此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

這一年,顧拜旦受法國政府委託,負責調查、研究大學的體育工作,於是,他藉此機會向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出了體育狀況調查表。通過調查,他發現國際上各個體育組織之間充滿了矛盾和混亂,對立情緒十分嚴重,體育運動日趨商業化。因而使他意識到,可以憑借古希臘體育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運動,同時深切地感到,應該盡快地以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現代奧運會創辦起來,用「團結、友好、和平」的精神來指導比賽,以消除體育領域內存在著的種種混亂的不良傾向。於是,他便積極著手進行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改組了「尤利西蒙委員會」為「體育高級理事會」。同年他還創辦了《體育評論》雜志,井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體育主張。當時,顧拜旦的崇拜者狄東神甫創辦了一個學術性的俱樂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以後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因為它體現了人類永遠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顧拜旦在「法國體育聯合會」成立3周年的紀念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復興奧林匹克》的演說,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

為使這一倡議迅速得以實現,顧拜旦提議「法國體育聯合會」發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國重要「體育聯合會」代表參加的「國際性體育會議」,具體磋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事宜。為此,成立了一個以顧拜旦為首,由英國、美國和法國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籌委會」,嗣後,他又遠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國,進一步宣傳復興奧運會的主張。在他的推動下,1893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性的體育協商會議,討論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問題。

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籌備,「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於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勝利召開。來自12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歷史性的會議上,一致通過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並規定只允許業余運動員參加。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還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的領導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希臘著名詩人澤·維凱拉斯被選為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會議還決定,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按古奧運會的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

1894年10月,顧拜旦再次對奧林匹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為了節約資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奧林匹亞舉辦運動會的打算,決定按古希臘風格,在雅典新造一個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體育場舉辦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經顧拜旦的多方奔走、積極努力,在希臘富商喬治·阿維羅夫資助下,首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5日在雅典勝利召開。

顧拜旦要求運動會能在世界各地舉行,反對把希臘作為運動會的永久會址。他認為古代奧運會的光輝歷史是希臘民族的,也是全人類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廣泛傳播,成為國際性活動,才能使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更具生命力。

為捍衛奧林匹克精神的純潔性,1912年,顧拜旦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了他的名作《體育頌》。熱情地漚歌了體育,抒發了他的奧林匹克理想。為此,他榮獲了該屆奧運會文學藝術比賽的金質獎章。

1913年,顧拜旦精心地為國際奧委會設計了會旗,即一面中間由藍、黑、紅、黃、綠五隻彩色圓環相套接成白色無邊旗。它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相見。

此外,顧拜旦還在體育方面開拓了運動心理學的領域。他先後發表了《運動心理學試論》(1913年)和《竟技運動教育學》(1919年)等名作;還發表了有關運動分類的見解,為體育學術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1896年至1925年,顧拜旦男爵一直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負責該組織的領導工作。在他任職期間,國際奧委會成員由14個發展到40個。同時,在他的支持下,先後成立了20多個國際專項運動聯合會。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動辭去擔任28年之久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職務,但他被聘為終生名譽主席。

13年後(即1937年9月2日),顧拜旦男爵因心臟病在洛桑與世長辭,終年74歲。遵照他生前的遺願,顧拜旦的遺體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臟則安葬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奧林匹亞。他希望既使自己已長眠於地下,但其心臟仍能與奧林匹克運動的脈搏一起跳動。

④ 顧拜旦是什麼人物

1914年6月,國際奧委會在巴黎召開第十六屆全會。全會閉幕的日子——6月23日,正好是顧拜旦在巴黎索 邦第一次召集奧林匹克會議建議振興古代奧運會的20周年紀念日。在奧林匹克運動誕生20年的喜慶之際, 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男爵向與會的委員們獻上了自己的傑作——國際奧委會會旗,它由潔白的底色和藍、 黃、黑、綠、紅的五色圓環組成的五環旗. 顧拜旦闡述了這面會旗的象徵意義:「藍、黃、黑、綠、紅五環代表以奧林匹克精神參賽的五大洲。此外, 這6種顏色(包括白的底色)毫無例外地包含了世界各國的國旗顏色。黃色和藍色代表瑞典,黑色、藍色和白 色代表希臘、法國,英國、美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匈牙利的三色盡在其中;黃色和紅色代表西班牙, 巴西、澳大利亞、日本、中國的顏色也包括在其中。它顯然是一種國際性的標志。」全會上響起了熱烈的掌 聲,與會者對這面會旗的形式、顏色和所蘊涵的意義贊嘆不已,欣喜不已。 後來又將5 個不同顏色的圓環解釋奧運五環也稱為奧林匹克環,從左至右為天藍、黃、黑、綠、紅五色。這 個標志是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由顧拜旦提議設計的,起初的設計理念是它能夠概括會員國國旗的顏色,但 以後對這五種顏色又有其他的解釋。1979年國際奧委會出版的《奧林匹克評論》(第四十期)強調,五環的 含義是「象徵五大洲的團結,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為五 大洲的象徵.藍、黑、紅、黃、綠為五個圓的顏色. 五個圓環代表著五大洲:大洋洲、非洲、美洲、亞洲、歐 洲.五種顏色從左至右分別是:上方藍、黑、紅,下方黃和綠.

⑤ 顧拜旦被稱為什麼呢

由於顧拜旦對奧林匹克不朽的功績,被國際上譽為「奧林匹克之父」。

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因學業過重而過分勞累的問題提出:"惟一解決的辦法是讓孩子們游戲。"當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翌年,在聖克萊的推動下,成立了"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同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了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體育訓練大會。

與會期間,他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發展的動態,敏銳地感到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一批國際性的單項體育聯合會組織相繼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國際體操聯合會",1892年建立了"國際賽艇聯合會"和"國際滑冰聯合會"等。這些組織都為現代奧運會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5)巴西顧拜旦獎章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個人作品

顧拜旦一生著有《1870年後的法國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英國教育學》、《運動的指導原理》、《運動心理之理想》、《體育頌》等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期間發表的《體育頌》,並因此而獲得該屆奧運會金質獎章。

《體育頌》(Ode to Sport)是現代奧運先驅顧拜旦以霍羅德和艾歇巴赫的筆名創作的散文詩,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繆斯五項藝術比賽"中獲得奧林匹克文學藝術比賽金獎。

顧拜旦在這篇傳世的散文詩中充滿激情地謳歌體育和奧林匹克運動,高度評價了奧林匹克運動在現代社會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時也諷刺和批判了奧林匹克運動中的種種弊端,其主導思想是"體育就是和平",這也是他以"奧林匹克理想"為題的《文選》中多次闡釋的奧林匹克主義,且被《奧林匹克憲章》所強調。

⑥ 誰是顧拜旦

顧拜旦,法國著名教育家,近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1863年1月1日生。他的傑出成就主要在學生教育方面和社會競技運動方面。

1888年5月,顧拜旦針對學生「學業過勞」,提出「唯一解決的辦法是叫孩子們游戲」。1889年5月,他利用萬國博覽會召開體育會議和學生運動會。1892年,他呼籲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之後於1894年6月成立了奧林匹克委員會,並於1896年在雅典召開了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奧林匹克已成為世界規模的體育盛會,他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傳遍了全球。由於他對奧林匹克不朽的功績,被譽為「奧林匹克之父」。

皮埃爾·德·顧拜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起人,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終生倡導奧林匹克精神。1863年1月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1896年至1925年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也是奧林匹克會徽、奧林匹克會旗的設計者。顧拜旦不僅是世界著名的國際體育活動家,同時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學家和歷史學家。第二屆國際奧委會主席勒巴龍·皮埃爾·顧拜旦的故居在法國的諾曼底省的米爾維勒城堡,古堡的門口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現代奧運之父、教育家、歷史學家皮埃爾·顧拜旦:1863—1937。

顧拜旦出身於法國貴族家庭,擁有男爵稱號。他從小喜歡貴族運動,如擊劍、賽艇、騎馬,也喜歡拳擊。他父親夏爾·德·顧拜旦(Charles de Coubertin)是出名的畫家。

顧拜旦在社會競技運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1892年他呼籲復興奧林匹克運動,之後,於1894年6月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並於1896年在雅典召開了第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了體育活動家的生活。1924年顧拜旦辭去了擔任28年之久的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1937年9月2日,當這顆偉大的心臟永遠地停止了跳動,全世界都為之動容。

⑦ 一枚被截停的金牌,最遺憾的無冕之王德利馬,輸了比賽贏了人生

他是巴西體壇 歷史 上可以與羅納爾多比肩的偉大運動員,他沒有獲得過奧運冠軍,也不是巴西最著名的運動員,但他用一場馬拉松比賽征服了全世界。他是德利馬,將奧林匹克競技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運動員,真正的無冕之王。

2004年雅典奧運會馬拉松比賽,已經35歲的運動員德利馬第三次站上奧運會的舞台,這也將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在1996年亞特蘭大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他的成績都不理想,他期待在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希臘雅典鑄造屬於他的輝煌。

作為巴西最好的長跑運動員之一,即將實現他一生的夢想同時也為巴西收獲 歷史 上第一枚奧運會馬拉松金牌。一路領先奪金在望的德利馬,在距離終點不足7公里領先優勢還有20多秒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一名身穿短裙的觀眾突然闖入賽道將他推到路旁,失去重心的他差點摔倒。所幸旁邊的觀眾緊急阻止,才讓德利馬成功掙脫這名男子的束縛重回賽道。

盡管重新回到路線上,但由於被耽誤的時間,更嚴重的是之前的節奏被打亂,遙遙領先的優勢盡失,先後被義大利及美國的兩名選手超越。

距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卻因為場外因素導致無緣奪冠,面對如此大的心理落差,他沒有向所有人猜想的那樣憤怒,沒有沮喪也沒有抱怨。

進入主會場後,他甚至面帶微笑張開雙臂送出飛吻,以這樣的方式慶祝到達終點,他如沐春風般的笑容震撼了人心。最後他獲得巴西 歷史 上第一枚奧運會馬拉松銅牌。但在很多人心裡,他才是比賽真正的冠軍。他展現出來的胸襟和寬宏氣度,打動了全世界的觀眾,這也正是奧林匹克 體育 競技精神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爭取本該屬於巴西的榮譽,也為了平息民眾憤怒,巴西代表團在比賽結束後立即進行了抗議,要求奧運會組委會向獲得第三名的德利馬頒發復制金牌,但巴西代表團的請求遭到回絕。此次事件同時也引發了許多巴西民眾的不滿,他們認為奧委會沒有為保障運動員安全、維護比賽秩序而採取應有的措施。聲稱自己遭到了搶劫,在他們看來,一名觀眾能如此輕易突破防線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如果他手中有武器的話,誰也不能想像會發生些什麼。

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授予他「顧拜旦獎章」,表彰他在面臨事故及其後果時所展現出的公平競爭和發揚奧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現。同年他被被巴西評為年度最佳運動員。

雅典奧運會之後,德利馬並沒有過多埋怨誰,而是說:「我的目標是贏得奧運會獎牌。感謝上帝,我實現了這個目標,獲得銅牌的快樂勝過一切可能有的怨恨之情。」

在2016年8月6日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作為主火炬手點燃奧運聖火,那一刻無上榮光,奧林匹克精神因為他的故事而熠熠生輝。雖敗猶榮,或者說,在人們心中,他就是真正的冠軍,真正的無冕之王。

⑧ 誰點燃了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的聖火

最終點燃奧運聖火的主火炬手是巴西馬拉松名將利馬。

本屆奧運會點燃主火炬的既不是傳奇球星貝利,也不是之前所傳的網球名將庫爾滕,而是一位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有些陌生的面孔,馬拉松選手德-利馬。

2004年馬拉松賽場,德-利馬狀態正佳,遙遙領先了其他選手大半個賽程,冠軍幾乎是唾手可得。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就在距離終點還有5公里的時候,路邊突然沖出來一位精神失常的觀眾。這位觀眾直接撞上了利馬,雖然沒有造成傷害,但是兩人還是糾纏了10幾秒利馬才得以擺脫。盡管之前領先的優勢很大,但是由於利馬被打亂了節奏,最終他還是被後來居上的義大利和美國選手超越,只獲得了一枚銅牌。

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授予他皮埃爾-德-顧拜旦獎章,獎勵他在面臨事故及其後果時所展現出的傑出的公平精神。

⑨ 你認為,國際奧委會頒發的顧拜旦獎章是什麼樣的榮譽獎章

新華社瑞士洛桑1月15日電 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15日在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授予中國紫砂藝術大師呂俊傑顧拜旦獎章,後者成為紫砂藝術界第一位捧起這枚金質獎章的藝術家。

顧拜旦獎章是為紀念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國際奧委會於1964年設立顧拜旦獎章這一獎項,以表彰為奧林匹克運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士。


皮埃爾·德·顧拜旦(Le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1863~1937),是法國著名教育家、國際體育活動家、教育學家和歷史學家、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起人。1863年1月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的一個非常富有的貴族家庭。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並設計了奧運會會徽 、奧運會會旗。由於他對奧林匹克不朽的功績,國際上譽為「奧林匹克之父」


總結:顧拜旦獎章是國際奧委會為獎勵那些事實證明在奧運會中具有高尚精神的運動員或對體育作出重大貢獻的其他人所專門設立的。中國紫砂藝術大師此次獲得顧拜旦獎章是無上的榮譽,是對其工作的肯定。

閱讀全文

與巴西顧拜旦獎章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3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0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4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0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6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6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6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6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4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6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1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8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4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