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利卡是什麼形制

巴西利卡是什麼形制

發布時間:2022-08-30 02:16:25

❶ 歐洲宗教教堂的建築形制是怎樣的

在歐洲的一些教堂建築中推行並發展的是另一種形制,被人稱之為羅馬式建築(Romanesque,亦譯為「羅馬風建築」)。在5~10世紀間,建築活動並不發達,宗教建築是從修道院逐漸發展起來的,繼承了古羅馬末期的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形制——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羅馬式建築以水平線和圓為主,寬闊平穩,牆壁占面積大,其裝飾雕刻和繪畫,更傾向於程式化和幾何圖案。

❷ 巴西利卡是什麼東東啊

巴西利卡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式,其特點是平面呈長方向,外側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長邊,短邊有耳室,採用條形拱券作屋頂。後來的教堂建築即源於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邊。 巴西利卡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原意是「王者之廳」的意思,拉丁語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本來是大都市裡作為法庭或者大商場的豪華建築。

❸ 巴西利卡建築有哪些特點

巴西利卡這種形式結構簡單,屋蓋輕,支柱較細,多用木屋架構成,體量也不很大,在當時的教堂建築中深受僧侶們喜愛,因此在古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以後,都將此奉為教堂的流行形式。作為一種宗教崇拜形式的教堂,一旦形成一種形制,它就有可能變成一種普遍仿效的對象。

❹ 巴西利卡集中式,拉丁十字希臘十字,我糊塗了。。。

巴西利卡是古羅馬法庭,交易所的大廳,平面為長方形,有若干列柱分隔成中間的大廳和側廊,中廳比側廊高出許多,作為一種世俗性公共建築,它不帶任何異教色彩,所以被教會選作教堂的平面形式,早中廳的末端做半圓形龕,以供放聖壇,隨著教堂功能多樣化,在原有平面的基礎上,會在聖壇前加一道橫廳,中廳比橫廳長出許多,形成拉丁十字的平面,由於象徵耶穌受難,這種平面被廣泛運用於教堂的平面中,而希臘十字都是等長的,典型就是聖索菲亞大教堂,集中式的平面有很多種,不一定是圓形,類似圓形的一點中心放射形構圖的平面都可以算是集中式。

❺ 巴西利卡建築有哪些發展

在歐洲的一些教堂建築中推行並發展的是另一種形制,被人稱之為羅馬式建築(Romanesque,亦譯為「羅馬風建築」)。在5~10世紀間,建築活動並不發達,宗教建築是從修道院逐漸發展起來的,繼承了古羅馬末期的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形制——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

❻ 什麼是巴西利卡式,有什麼主要特點

巴西利卡式
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式,其特點是平面呈長方向,外側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長邊,短邊有耳室,採用條形拱券作屋頂。後來的教堂建築即源於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邊。

巴西利卡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原意是「王者之廳」的意思,拉丁語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本來是大都市裡作為法庭或者大商場的豪華建築。

基督教沿用了羅馬巴西利卡的建築布局來建造教堂,尤其羅馬風時代的大多數教堂是巴西利卡格局。隨著歷史的變遷巴西利卡這個詞的意義也發生了變化,今天在羅馬天主教的用語中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被稱為巴西利卡,不論其建築風格和結構。

❼ 巴西利卡的特徵是什麼樣的

巴西利卡的特徵,平面是長方形,通過縱向的幾排柱子把室內分為幾條長狹的空間,中間一條較寬且高,兩側的較窄且低。這種形式結構簡單,屋蓋輕,支柱較細,多用木屋架構成,體量也不很大,在當時的教堂建築中深受僧侶們喜愛,因此在古羅馬帝國分為東西羅馬以後,都將此奉為教堂的流行形式。作為一種宗教崇拜形式的教堂,一旦形成一種形制,它就有可能變成一種普遍仿效的對象。

❽ 教堂的建築風格有哪些

1、古希臘建築(公元前8~前1世紀)

古代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古希臘建築是歐洲建築的先河。古希臘的發展時期大致為公元前8~前1世紀,即到希臘被羅馬兼並為止。古希臘建築的結構屬樑柱體系,早期主要建築都用石料。

雖然古希臘建築形式變化較少,內部空間封閉簡單,但後世許多流派的建築師,都從古希臘建築中得到借鑒。

2、古羅馬建築(公元1~3世紀為極盛時期)

古代羅馬建築是建築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承載了古希臘文明中的建築風格,凸顯地中海地區特色,同時又是古希臘建築的一種發展。

羅馬建築與其雕塑藝術大相徑庭,以建築的對稱、宏偉而聞名世界。

3、巴西利卡(公元前185年)

巴西利卡是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式,其特點是平面呈長方形,外側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長邊,短邊有耳室,採用條形拱券作屋頂。

4、拜占庭式(公元395年)

拜占庭式建築是一種建築的藝術形式,以基督教為背景。該建築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點是屋頂的圓形。「拜占庭」原是古希臘的一個殖民地,公元395年,顯赫一時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國家,就是誕生於這一時期的拜占庭帝國的一種建築文化。

5、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

從歷史角度上看,他是建立在古羅馬建築風格文化的基礎上。(繼承羅馬風格)其中蘊含著東方阿拉伯,波斯文化色彩。

拜占庭代表作:索菲亞大教堂,希臘十字教堂。拜占庭帝國(395年-1453年)因此建築風格也停止了快速發展的步伐。

6、羅曼式(10-12世紀)

羅曼式又稱羅馬式,繼承了巴西利卡的形制。巴西利卡的結構適合天主教的儀式需要,隨著信徒的增多,為了增加空間,雙臂得到發展,橫豎兩臂形成了教堂的焦點,突出聖壇的位置。再加上長長的大廳,又主次分明,更適合於宗教儀式。

後面便演變成中世紀教堂的平面形制——拉丁十字平面。

7、拉丁十字

因採用古羅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給人以雄渾莊重的印象。對後來的哥特式建築影響很大。

羅曼式教堂的施工質量不如古羅馬時期,為了使建築壽命更長,牆體一般都很厚重,窗戶被擠壓得很小。加之十字拱作為最主要的承重結構,會產生很大的側推力。所以中庭兩邊的扶壁需要建得很高來抵抗側推力,也導致了無法開很大的窗戶,內部採光不足。

8、哥特式建築(1140年產生於法國,發展期間12-16世紀)

哥特式建築,是一種興盛於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由羅曼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哥德式」一詞則於文藝復興後期出現,帶有貶義。

❾ 建築史.....

巴西利卡:古羅馬的一種公共建築形制,主入口在長邊,後來的教堂建築即源於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邊。
功能:一種綜合用作法庭,交易所與會場的大廳性建築
平面形制:平面一般為長方形,兩端或一端又半圓形的龕。
內部空間處理:大廳常被縱向兩排或四排柱子(多為柱式柱子)分為三到五部分,中間部分寬且高,是中廳(Nave),兩側的部分狹且低,是側廊(Aisle),中廳比側廊高得多,可以利用高差在兩側開高窗。側廊上面常有夾層。
結構:大多數結構簡單,多用木屋架,屋蓋輕,所以支柱細,一般用柱式柱子。
意義:對西歐中世紀基督教堂(其形制是由巴西利卡發展形成的拉丁十字式)與伊斯蘭禮拜寺均有影響。

閱讀全文

與巴西利卡是什麼形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3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0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4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0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6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6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6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6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4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6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1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8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4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