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巴西首都由原來的沿海第一大城市裡約,搬遷到當時還是雨林一片的巴西利亞
巴西的最大城市是聖保羅而並非里約熱內盧,而且巴西利亞屬於熱帶草原地區,並沒有什麼雨林。在巴西利亞之前,巴西曾經定都東北部的薩爾瓦多與東南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這兩座城市都位於海濱。上世紀中期,巴西將都城從沿海的里約遷往內陸的新城巴西利亞
而巴西遷都的原因無非三點:
第一,東南沿海城市與人口過度集中,出現眾多城市病,壓力巨大;
第二,內陸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但開發不足。
第三,相對於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氣候更宜人而且也更加安全
巴西擁有世界第五大的面積,超過850萬,總人口過2億。整個巴西主要分成亞馬孫平原與巴西高原兩大部分,熱帶雨林密布的亞馬孫平原占據整個巴西的三分之一,而屬於熱帶草原氣候的巴西高原占據巴西約60%。
⑵ 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的原因是什麼
海上交通便利、氣候較溫和濕潤。
巴西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抵達巴西。16世紀30年代淪為葡萄牙殖民地。
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流亡巴西。拿破崙戰敗後,葡王室重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則留在巴西擔任攝政。1822年9月7日,佩德羅王子宣布巴西脫離葡萄牙獨立,稱佩德羅一世,建立巴西帝國。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除外)。
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巴西
⑶ 巴西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巴西的地理位置及鄰國
(1)地理位置: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大西洋西岸,大部分國土位於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是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廣的國家,也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還是領土和人口皆居世界第五位的著名大國。
(2)鄰國:巴西的鄰國眾多,主要有北部的委內瑞拉、哥倫比亞,以及西部的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烏拉圭等,可以說,南美洲大部分國家是它的鄰國。
巴西的自然環境特徵
(1)地形: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為主,北部為亞馬孫平原,占國土面積1/3,南部為巴西高原,占國土面積2/3。
(2)氣候:主要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其氣候特點是濕熱。巴西是世界上佔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境內l/3為亞馬孫平原,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降水豐富;2/3為巴西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旱季和雨季分明。
(3)河流:巴西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之一,所有河流全部注入大西洋。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長度僅次於尼羅河,居世界第二。亞馬孫河流域覆蓋有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被稱為「世界之肺」。
(4)資源:①巴西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區和巴西高原的熱帶草原上動植物種類繁多,生物資源豐富。亞馬孫平原內森林茂密,人煙稀少,動植物種類繁多,被稱為「世界動植物王國」。
②巴西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鐵的儲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錳的儲量也很大,是世界四大產錳國之一。但是煤、石油資源短缺。
③巴西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水力發電佔全國發電總量的90%以上。
民族大熔爐的縮影
(1)人口:巴西人口數量大約1億7千萬,是世界人口數量第五大國,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帶。這裏海上交通便利;氣候溫暖濕潤,適於人們居住;開發較早,經濟發達。
(2)人種:巴西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黃種人,隨著黑人奴隸被販賣到拉丁美洲。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間通婚普遍,形成特殊的混血人種。在巴西,以自種人為主,占總人口一半以上;混血人種其次,約佔40%;黑種人佔6%;印第安人不到l%;黃種人最少,主要包括印第安人、日本人和華人。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瑪雅文明以及獨特的藝術文化。
在巴西這個民族的大熔爐里,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熱情的桑巴舞、盛大的狂歡節以及世界一流的足球運動,無不透射著這個民族的活力與激情。
(3)居民語壽:通用葡萄牙語。
(4)居民宗教:多信奉天主教。
(1)二戰以前,由於受殖民地主義的長期統治,巴西經濟落後,以單一出口農礦產品經濟為主,殖民初期出口木材,l6世紀種植甘蔗,17世紀出口礦石,l9世紀種植、出口咖啡等。成為世界上的「咖啡王國」。
二戰結束後,巴西發展了多種經濟結構,工業化快速發展的同時,農業仍是巴西重要的基礎部門。
(2)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巴西鐵礦儲存量大,質地優,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國土的東南部,巴西主要的礦產資源是鐵、錳、金、鎢等;巴西水力資源豐富,能源礦短缺,為彌補煤和石油的不足,巴西和巴拉圭合作,在西南邊境的巴拉那河上修建了著名的伊泰普水電站,年發電量達800億千瓦時。
巴西的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製造、紡織、鋼鐵、造船、石油、化工等。其中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等已經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之列,重要的工業中心有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等,它們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鄰近鐵礦區的地區。
(3)巴西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咖啡、甘蔗、劍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成為巴西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
熱帶雨林的危機
(1)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濕熱
(2)亞馬孫河流域——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60%在巴西境內。
熱帶雨林的作用
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調節全球氣候;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環境問題:森林遭受破壞,水土嚴重流失,珍貴的野生動物遭劫,全球氣候也將受到影響,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保護熱帶雨林:可持續發展——《21世紀議程》
巴西政府已經制定了《我們的大自然計劃》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城市化問題
(1)分布:巴西的人口90%以上集中在東部沿海,巴西高原和亞馬孫平原人口稀少。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
(2)城市:人口超過l 000萬的特大城市有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聖保羅是巴西最大城市和工業中。里約熱內盧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新建首部巴西利亞位於巴西高原上。
(3)城市化問題:巴西城市人口占人口總數的3/4。人口高度集中,城市化速度過快,帶來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污染嚴重等。
(4)解決措施:巴西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來解決城市化問題,如把首都遷到巴西利亞,一方面加強了對內地的開發和管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城市規模過大所造成的城市化問題。
⑷ 巴西的首都是哪裡該國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哪個地區
巴西的人口城市大多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帶,聖保羅是第一大城市,里約熱內盧是第二大城市,巴西利亞是首都.
故答案為:東南;聖保羅;巴西利亞.
⑸ 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什麼地形區上
巴西高原
巴西主要有2個地形區
巴西高原
亞馬遜平原大
多亞馬遜平原
是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不適合生產生活
原始森林覆蓋,河流密布,交通不便,而且環境珍貴,不適宜大規模建設城市
巴西高原
熱帶草原氣候
因海拔高而涼爽
地形平坦,土壤較肥沃,雨熱同期,適宜種植農作物;
適合生產生活
⑹ 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什麼地區
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地跨西經35到西經74度,北緯5度到南緯35度。東臨南大西洋,北面、西面和南面均與南美洲任意一個國家接壤(智利、厄瓜多除外)。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中部和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為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
⑺ 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什麼地形區上為什麼
巴西高原
巴西主要有2個地形區 巴西高原 亞馬遜平原大
多亞馬遜平原 是熱帶雨林氣候 終年高溫多雨 不適合生產生活
原始森林覆蓋,河流密布,交通不便,而且環境珍貴,不適宜大規模建設城市
巴西高原 熱帶草原氣候 因海拔高而涼爽 地形平坦,土壤較肥沃,雨熱同期,適宜種植農作物; 適合生產生活
⑻ 巴西的人口城市工業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
東南沿海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 巴西高原的迎風坡 降水較多 巴西的高原 熱帶雨林平原區均不適合人類生存 只有沿海狹長地帶人口密集 交通方便 地形較平坦
⑼ 巴西工業集中分布在什麼地區並分析其主要區位
巴西的人口城市工業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東南沿海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 巴西高原的迎風坡 降水較多 巴西的高原 熱帶雨林平原區均不適合人類生存 只有沿海狹長地帶人口密集 交通方便 地形較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