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平泉大棚養殖香菇每個菌棒出多少蘑菇
一般可以出1.5-2斤鮮香菇。
Ⅱ 種植一畝地的平菇 一個周期可以收獲多少斤,一次可以接幾茬,投入一般多少。。謝謝誒啊
一畝大棚大概666平方米,採用正確的種植方法後每平方米產30斤平菇左右,這樣粗略估計一畝平菇一次產一萬九千八十斤左右。
平菇每年能播種四次,播種一次可採收三到四批平菇。種植平菇原材料不同,成本也不一樣。一般1畝大約需要25000-30000元左右。
要想保持平菇正常的畝產量,對於溫度和濕度的調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2)怎麼生產巴西菇一個大棚產幾斤擴展閱讀:
平菇種植的條件:
種植平菇是特別簡單的,只要根據一定的步驟都可以成功地種植出平菇,第一次種植平菇,收到有菌的包裝以後,一定要把一頭用棉花塞起來。
這樣可以在菌包菌絲沒有長滿之前,防止外界的一些細菌或者是有害的蟲子進入到菌包裡面。然後把它們一個一個有規則的放在紙箱或者是塑料桶裡面,並且在裡面倒入一些水,也可以把這些包裝放在泡沫箱裡面。然後再從上面蓋上一張報紙。
Ⅲ 巴西菇的種植
1、栽培方式
巴西菇為發酵料開放式畦栽或床栽,栽培方式與雙孢蘑菇完全相同。只是生長發育所需的溫濕度與雙孢蘑菇差別較大,栽培中注意季節並及時調整即可。
2、栽培
配方:稻草750公斤,木屑700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硫酸銨8~10公斤,尿素5~8公斤,石膏30公斤。
配方:玉米秸350公斤,棉籽殼350公斤,麥秸150公斤,干雞糞150公斤,硫酸銨10公斤或尿素5公斤,石膏10~15公斤。
建堆發酵。建堆發酵程序為主料預濕→加水混合攪拌→建堆下寬1.2~1.5米,上寬0.8~0.9米,高0.8~1米)→料溫升至70~75℃時(約7天)第一次翻堆並加入化肥→再建堆4天後第二次翻堆,以後分別隔3~4天各翻堆1次(翻堆共5次,整個發酵過程23~25天)。
填料上床二次發酵方法與雙孢蘑菇完全相同。整料播種穴播為主,輔以上層少量菌種層播,最後在菌種上鋪1厘米左右厚的料。
發菌和覆土發菌期間保持料溫24~28℃經20天左右菌絲可長至料的2/3,此時便可覆土。覆土多使用耕作層以下的底土(生土),對土粒的要求及覆土方法與雙孢蘑菇相同。
3、調水出菇
巴西菇出菇要求溫度高,高溫下易滋生病和蟲病,因此,菇房大氣相對濕度不可過高,應低於雙孢蘑菇。在適宜的環境條件和管理下,一般播種45天左右可見到扭結。
子實體從原基出現至可採收一般10天左右,一個出菇周期可採收4~5茬。出菇期的管理除控制溫度與雙孢蘑菇不同,通風量要較雙孢蘑菇多外,其它管理均與雙孢蘑菇相同。
(3)怎麼生產巴西菇一個大棚產幾斤擴展閱讀
巴西菇的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灰分及醣類等,與其它菌行相比,巴西菇的蛋白質和糖質含量較豐富,且子實體中多糖體B-16-D葡聚糖蛋白質復合含量較多,陸續證明為可調節免疫系統功能及降血糖功能,確認其在醫學免疫療法上及敬用上的價值。
至2011年在日本約有五百家醫院使用巴西菇來輔助癌症治療, 與菇菌類的當紅產品靈芝相較,巴西菇每一克約含有六十到七十毫克的B-16-D葡聚糖蛋白質復合體,比靈芝的十到二十毫克高出許多。
Ⅳ 雙孢菇的產量
雙孢菇能否全年種植需要根據你當地的氣候條件來決定。雙孢菇出菇溫度為5-23℃左右。你只要能夠達到這個溫度,就可以全年種植。如果能夠科學管理。每平米一個周期可以產鮮菇20斤左右。最高可達30斤。
Ⅳ 怎樣種植巴西菇
巴西菇又名姬松茸(Agaricus subrufescens Peck,同物異名:Agaricus blazei Murrill、Agaricus brasiliensis或Agaricus rufotegulis),是一種可食用的菌類植物。
巴西菇原產於巴西、秘魯等地,所以名為巴西菇。日本又稱姬松茸 ( アガリクス )
,屬於食、葯兼用菇類,經過美國、日本、中國專家研究證實:巴西菇具有抗癌、降血壓、美容養顏、滋陰壯陽和調節人體免疫等功效。
巴西菇主要生長在高溫、多濕、通風的環境,它葯食兼用,具有「長壽菇」和「抗癌菇」美譽,市場前景廣闊。
一、場地選擇: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排水容易的田塊或空地(舊房間也可用,但產量略低)。
二、栽培方式:
1、室外畦棚式:有畦床式(普通稱地面菇床)和層架式兩種。畦床寬60-80公分或100-120公分。畦成龜背形,溝寬30-35公分,用木條、竹片搭成弓形架,上蓋薄膜及遮陽物,以保溫、保濕,防止雨淋日曬。層架式要求整塊地搭架建棚,棚高2.2-2.5米,床架寬1.1-1.3米,4-5層,層距65-70公分,整個菇棚用薄膜覆蓋,並加遮陽物,兩端設通風口,頂端設排氣通。
2、室內層架式,室內層架與雙孢蘑菇層架相似。
三、巴西菇的生長條件:
1、營養:巴西菇屬草腐菌,菌絲能分解利用農作物的秸稈(如稻草)、動物糞便(如牛糞)、木屑等作為碳氮源。
2、溫、濕度(見下表):
溫度 空氣濕度(%)
菌絲體階段 15-32, 22-26 最佳 16-26 , 20-25 最佳
子實體階段 60-85 , 65-75 最佳 80-95, 85-95 最佳
3、酸鹼度:PH6-7.8均能生長,最宜為PH6.8-7.5。
4、空氣:巴西菇是一種好氧食用菌,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生長均需新鮮空氣。通風不良菌絲生長緩慢,菇蕾變黃枯萎。
5、光照:菌絲體生長不需光線,子實體發育需要一定散射光(三陽七陰)。在栽培整個過程中,應盡量做到其生長最適宜的條件才能獲得優質高產。
四、堆料時間:1、地面菇栽培為7月25日至8月5日,層架式栽培為8月1日至8月10日。
五、栽培原料及用量(單位:市斤)
原料 稻草 干牛糞 尿素 花生麩 復合肥 石膏 普鈣 石灰 木糠 備注
配方1 33 15 0.45 1 0.3 1 0.5 0.7 0
配方2 33 15 0.48 1 0.3 1 0.5 0.7 5
六、培養料堆制的工藝流程:
預堆1-2天 → 建堆、草、糞(木糠)5-6天→第一次翻堆。加入尿素、復合肥、普鈣、花生麩2-3天→ 第二次翻堆加入石灰2-3天→
第三次翻堆調水、PH1-2天→ 第四次翻堆進料4-5天→ 加入石膏
堆制方法同草菇、雙飽。為了消殺培養料的雜菌,對培養料的消毒是必要的,在進料前一天用1%福爾馬林噴堆料四周,並用薄膜密封12-16小時。
每次翻堆前一天,用水噴濕周邊外層乾料。堆制培養料的時間約為15-20天。
採用層架式栽培的,有條件的農戶宜採用二次發酵法。即在室外堆料13天左右(前發酵),然後把培養料移入棚內架上,給棚內通入蒸汽(或加溫),使料溫達到60-62℃,保持12-16小時,降溫至48-50℃,維持3-4天,然後降至常溫即可播種。
培養料的堆制時間長短、翻堆次數及其間隔時間應根據天氣情況,堆溫變化情況靈活掌握。培養料合格標准依據是:料棕褐色,腐熟均勻,熟而不爛,富有彈性、疏鬆,稻草一拉即斷,無臭味,無氨味,不粘,料內有白色片狀物,PH7-7.5,含水量65-70%(室內65%,室外70
%),用手捏料,指縫有2-3滴水為宜。
七、菇房(棚)的消毒:在進料前一天,密封菇房,每立方米菇房空間用10毫升福爾馬林加5克高錳酸鉀熏蒸,密封24小時即可打開門窗通風,無氣味後即可進料。
八、播種及播種後的管理:進料後把料鋪在畦上或架上,攤平,料厚約20公分。播種採用撒播,把菌種均勻撒在料面上,每米攩2攪用麥粒菌種一袋。(如料過干,播種前可適量噴水),然後輕壓一下,使菌種與料接觸,以利發菌。播種後第二天以後要通風,每天早晚多一次,每次10-30分鍾,隨著菌絲生長,要逐步加大通風。要經常觀察絲生長情況及室內溫、濕度變化情況,保持濕度80-85%。菌絲吃料1/3深度時要加大通風(或全天通風)。
九、覆土及覆土後的管理:
播種後15-20天,當菌生長布滿整個培養料後即可覆土。覆土材料選擇保濕性好,透氣性好、含腐度較高的水稻田土。覆土前要把土垠犁松耙碎並加以消毒。覆土採用一次性覆土,土粒大小1.5至2公分,厚度3.5-4公分,待菌絲長到粗土表面時
,再蓋一層細干土(土粒大小0.5-0.8公分),以蓋滿菌絲為宜。經過消毒的土粒在覆前應用水調至半干半濕,覆土時再用2%石灰水調節土粒PH7-7.8,覆土後如土粒偏干,應噴水調節,使土粒含水量達到60-65%,之後按100平方米用高效殺菌劑一包加水100市斤噴坭面(殺雜菌),覆土後密封1-2天,待菌絲爬土後逐步加大通風。如土層太干,菌絲爬土慢,就要減少通風或推遲通風,適當向地面噴水,提高空氣濕度,造成空氣新鮮、濕潤的環境,促使菌絲迅速爬土。若土層太濕,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6%,再遇高溫則易長雜菌。因此,每天都要到菇房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十、出菇期管理:
覆土後15-20天,菌絲可長滿整個覆土層,當土層中形成粗狀菌束,出現米粒大小的白色原基時,應噴一次重水(一般4-6市斤/米攩2攪),即出菇水,分兩天多次調入,以土粒含水量達到能手搓成團為宜。這時要加大通風量,約經3-5天,子實體便陸續破土而出,空氣濕度維持在85-95%之間,如土層偏干,可適量噴水,保持土層濕潤。菇蕾長至2公分左右時不能噴水。轉潮養菌期間(一般3-5天)不噴水,待菇蕾出土時再噴一次重水。應當注意的是,不能閉門噴水,不能噴水後就關門窗,悶濕的環境易造成原基的死亡,應避免在中午溫度高時噴水。陰雨、悶濕的天氣,菇房空氣濕度大,不必噴水,要注意通風。應根據土的干濕,菇的大小,環境的溫、濕度靈活噴水。每潮菇採收結束生都要檢掉菇腳、死菇,以防雜菌污染,同時要補土,填平采菇後土層出現凹凸不平的小坑。
十一、追肥:巴西菇出菇集中,潮次明顯,出菇旺盛期需肥量大,一時供應不上容易出現腳長柄細、薄皮開傘。生產後期因培養料養分消耗較多,顯著地影響出菇產量和質量。適當地分次追肥是必要的。追肥常用的配法有:1、白糖0.5市斤,食鹽0.5市斤加水100斤;2、0.5%尿素液;3、0.2%磷酸二氫鉀溶液;4、1號或2號健壯素;5、1%葡萄糖液。
十二、適時收菇
巴西菇子實體長速快,易開傘,因此需及時採收,適時採收的形態特徵是:菌蓋肥壯,表面黃褐色至淺棕色,內菌幕尚未伸展時(即生長中期柄粗,肉厚時期)。
目前收購鮮菇的標準是:1菇體完井不開傘(薄皮、開暗傘視為不合格);2、不帶土坭雜質,無病蟲害,不畸形;3、菌蓋直徑大於2.5公分,菇柄長度不限,切口要平。4、鮮菇不能噴水,不泡水,顏色正常,不變色。
Ⅵ 如何提高巴西菇產量
種植巴西菇需要准備栽培原材料,以稻草、棉籽殼、牛糞、磷肥、麩皮、清水等為主。然後按照比例進行搭配,進行二次發酵,將所有培養料放入菇房播種。在巴西菇生長期間,需要加強溫度管理,出菇後的工作也不能忽視。
巴西菇種植技術
1、培養料的堆制。⑴栽培原材料。配方一:稻草42%、棉籽殼42%、牛糞7%、麩皮6%、磷肥1%、碳酸鈣1%、磷酸二氫鉀1%,另加原材料總量70%的水。配方二:稻草375公斤、米糠10公斤、雞糞15公斤、碳酸鈣8公斤、水700-800公斤。⑵堆料。一般在姬松茸播種前20天左右堆料。一般堆後第4天進行第一次翻堆,同時加入磷肥。
2、二次發酵。將培養料含水量調整到70%左右運至菇房或菇棚,上架或鋪床,培養料的厚度約為20厘米左右
3、播種。二次發酵結束後,待料溫降到25℃以下進行播種,把菌種掰成雞蛋大小,在培養料中挖深約10厘米的接種穴,每隔斷20厘米挖接種穴一個。接種量按3.3平方米用750毫升容積的菌種3瓶,接種量約為乾料的6%,最後在料面上撒播一層菌種。
4、覆土。播種後15-10天,菌絲向接種穴四周蔓延生長3-5厘米時,用稻田土進行覆蓋。覆土時將土調至半干半濕,中間無白心,pH值7.0-8.0,約呈鹼性,再在培養料料面上噴一次細水,然後覆土,覆土厚度約3.3-3.5厘米。
5、出菇前管理。溫度控制在20-27℃,濕度保持在75%左右,料面保持濕潤,使用沃葉鈣肥噴施,長勢更好。
6、出菇管理。接種20天左右要加強保溫,溫度在18-21℃,增大濕度,使土層水分含量在55%-65%,空氣相對濕度在85%-95%,但忌直接向床面噴水,以免造成死菇,爛菇。
Ⅶ 大棚蘑菇種植成本
1、大棚投資:①竹架大棚長20米、寬5米,佔地面積100平方米,需4-5米長的竹子60根,其中40根用於作支架,每間隔1米左右插1根,兩邊各挺20根,交叉捆綁成拱形,另20根用於拱形架橫向固定,共綁5道,即拱頂1道,兩邊各2道。60根竹子約125公斤,每公斤約0.5元,共60元。②大棚膜用幅寬8米或9米的大棚專用厚膜25米,130-150元。③黑色遮陽網採用幅寬2米的,需60米約150元。裁剪縫合成6米寬、20米長,用於夏秋棚膜遮陽,也可利用舊蘆葦席或草簾遮陽。下雨時必須蓋上大棚膜,防雨水侵入,否則有害於菇。這樣可建成了周年栽培的種菇大棚,總投資約360元。
2、原材料投資:100平方米的大棚除去走道,實用80平方米,需用稻草1250公斤,每公斤0.1元,計125元(也可用麥草、棉籽殼、木屑、玉米芯等原料);麥麩或米糠250公斤約300元(也可用牛、雞等畜禽干糞代替);復合肥63公斤計100元;石灰75公斤計50元;地膜約4公斤計32元;特大型EC05雞腿菇全脫毒3級栽培種120公斤計360元。原材料費共計125+300+100+50+32+360=967元(若自製菌種可節約200餘元)。
3、投入與產出效益分析:按每平方米最低產菇15公斤、零售價每公斤10元計算,80平方米毛收入1.2萬元-總投資(360+967元)=純利潤1萬余元;若按批發價6元/公斤計算,純收入5800餘元。按高收入1萬元與低收入5800元摺合計算,即可得純收入7900餘元。一般播種後45-50天開始出菇,以後每間隔15-20天採收1批,可采5批,4-5個月為1個生產周期。
Ⅷ 養平菇有一百平方米的棚需要投資多少錢能產多少斤蘑菇
如果不包括大棚投資的話。一般需要1.-1.5萬元左右。可以生產6000-8000斤蘑菇。
Ⅸ 大棚蘑菇養殖技術
1、選用優良菌株
保證產量的同時盡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首要的是選用優良菌株。如菌株36的特點是子實體大,出菇密度小,菌株20的特點是子實體小,出菇密度大。
2、優化栽培技術
雙孢蘑菇採用層架式立體栽培,床架上安裝塑料網,用來鋪放培養料,能充分利用菇房內空間。培養料可以進行二次發酵,充分分解原料,病蟲害少,產量高。
3、建堆發酵
將玉米芯(當年或上年無霉病)粉碎至花生粒大小,按100m2栽培面積配料:玉米芯2200kg,干牛糞2200kg,尿素15kg,過磷酸鈣50kg,熟石膏粉50kg,干石灰粉100kg。
預濕
建堆前3d,將玉米芯、干牛糞預濕。在干凈整潔的水泥地上將玉米芯鋪在底層,蓋一層干牛糞,堆置成高1m,長度不限的堆,每天澆pH8.5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使料充分濕透[3]。
建堆
選擇地勢較高、近水源且靠近菇房、地面硬化的場地,建成堆寬2.0m,高1.5m,長度不限的發酵堆,料和牛糞盡可能混勻,料偏干加水,用草苫覆蓋保溫保濕(雨天用塑料膜覆蓋),第2天開始測料溫,正常情況下堆溫在第3天應升到70℃。
翻堆
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後5~6d堆溫開始下降時進行。先在外層料上噴水,然後上下內外交替翻料,同時把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粉、石灰粉全部撒入料內混合均勻。
翻堆後重新建堆,寬為1.7m,高度不變。在建堆中心線上,按間隔0.5m打直徑2~3cm的孔,以利透氣散發氨氣,堆頂覆膜以利升溫。經過2d料堆溫度上升到70~80℃時,揭開薄膜,增加料內通氣性。
第二次翻堆一般在第一次翻堆後4~5d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加入0.5kg三氯殺蟎碸,1.5kg多菌靈,防治蟎類及雜菌。料堆寬度變窄為1.5m,高度不變,覆蓋塑料薄膜。翻堆2d後掀開料堆頂部部分塑料薄膜,同時捲起四周底部塑料薄膜,進行透氣發酵。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3~4d進行,此次翻堆要求均勻噴灑2.5%敵敵畏0.5kg,40%甲醛溶液2kg,調節pH8,調整料含水量為65%~70%。此次建堆寬度為1~2m,高度為0.8~1m,以利透氣,降低料堆溫度,培養大量的放線菌。
4、菇房消毒
在培養料進房前3d,密閉菇房按100m2用40%甲醛和2.5%阿維菌素各2kg,或用硫磺點燃熏蒸,密閉24~48h,徹底殺滅病蟲雜菌,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5、二次發酵
趁熱將前發酵結束的培養料運到床架上,密閉門窗,利用管道式蒸汽發生器將蒸汽通入棚內升溫,當溫度上升到63℃時壓火控溫,必要時可打開門窗降溫,溫度60℃維持12~24h。之後打開通風口,降溫到50℃,維持5~7d,最後通風降溫,排出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及殘留的氨氣。
6、做床播種
料溫降低到28℃以下時鋪料播種。鋪料時,應將培養料混勻抖松,料面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培養料的厚度為20cm左右。
7、發菌
播種後1~5d,以保溫保濕為主,在菌絲萌發正常的情況下不通風或少通風,促進菌種盡早萌發定植,封住料面。發菌6~10d,菌絲已基本封面,隨著菌絲吃料的深入,逐漸加大通風量。
發菌11~18d,當菌絲長至料層1/2時,要及時打孔通氣,同時加大通風量,增加料內氧氣含量。當菌絲長至料層2/3以上時,准備覆土。
8、覆土及管理
選距表層15~30cm以下菜園土,土粒直徑以1~1.5cm為宜。使用前,在陽光下曬1d,然後用0.5%的敵敵畏或4%~5%甲醛溶液噴灑,每1000kg干土噴葯液5~6kg。噴葯後將土粒堆成堆,加蓋薄膜15~20h,以消滅土粒中的害蟲。之後,用1%的石灰水調土粒含水量達16%~18%。
覆土前,如果床面有雜菌應噴灑300~500倍殺菌劑;若床面太乾燥可噴灑0.5%的石灰水,然後通風晾乾;若料面濕度太高可提前通風。
覆土土層厚度在3.5~4.5cm,期間要將料溫控制在28℃以下,必要時夜間通風或料床打孔,以及在棚內牆壁、門窗處經常噴水控制溫度。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65%~70%。
9、出菇管理
結菇水
當菌絲長至距表層1cm時,要及時按3~4kg/m2用水量噴結菇水,使覆土的含水量恢復到16%~18%。一般氣溫較低時早晚噴水,輕噴、勤噴,2~3d噴完,棚溫最好控制在10~20℃,同時通風1~2h。
出菇水
大部分菇蕾長至黃豆粒大小時,要在1~2d按1.5~2kg/m2用水量再噴一次水,噴水方法與噴結菇水相同。
維持水
為了維持空氣相對濕度和覆土層的水分,滿足子實體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要,一般按500g/m2用水量每天噴1~2次。維持水要根據「菇多多噴,菇少少噴,菇蕾生長前期多噴,生長後期少噴」的原則,結合氣候條件和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轉潮水
在每潮菇採收基本結束後,立即清除死菇及老菇根,及時填平采菇後留下菇穴,減少或停止噴水2~3d。待土層內的絨毛菌絲生長後,按1kg/m2用水量在1~2d內噴完,促使菌絲再扭結形成菇蕾。
(9)怎麼生產巴西菇一個大棚產幾斤擴展閱讀
採收標准
從菌蓋直徑達2cm開始,直到將近成熟,菌幕破裂前均適於採收,用於制罐頭的需用菇體較小的幼菇,以直徑2-3.5cm為宜。出菇期如氣溫高於18℃時,菇床上易產生薄皮開傘菇,故應提前採收。蘑菇除鮮食外,可用鹽漬或制罐頭的方法加工貯藏。還可製成干蘑菇片。
鹽漬時,將菇分級後,切去柄根,洗凈,放在飽和食鹽水中煮沸約5分鍾,撈起瀝干,置加有飽和食鹽水的容器內鹽漬。容器內插入通氣管,每日通氣2-3次,或每隔數日翻動1次。2-3周後,將腌好的菇體置飽和食鹽水中,在低溫(15℃以下)下可保存半年。
Ⅹ 在農村只要花幾十塊錢就能建成蘑菇大棚,這是真的嗎
蘑菇是種植業中比較具有活力的,自改革開放以來,蘑菇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特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已成為我國廣大農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很多想搞這方面的朋友問到,種蘑菇一年能掙多少錢?成本與利潤高嗎?國家是否有補貼?
1、大棚投資
竹架大棚長20米、寬5米,佔地面積100平方米,需4-5米長的竹子60根,其中40根用於作支架,每間隔1米左右插1根,兩邊各挺20根,交叉捆綁成拱形,另20根用於拱形架橫向固定,共綁5道,即拱頂1道,兩邊各2道。60根竹子約125公斤,每公斤約0.5元,共60元。大棚膜用幅寬8米或9米的大棚專用厚膜25米,130-150元。黑色遮陽網採用幅寬2米的,需60米約150元。裁剪縫合成6米寬、20米長,用於夏秋棚膜遮陽,也可利用舊蘆葦席或草簾遮陽。下雨時必須蓋上大棚膜,防雨水侵入,否則有害於菇。這樣可建成了周年栽培的種菇大棚,總投資約360元。
種蘑菇國家有補貼,各地的政策不一,需要咨詢當地的農經局為准,農民種植食用菌大棚是沒有補助的。目前,國家只對符合200畝以上規模等條件的種植蔬菜大棚的企業和合作社有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