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西的2個地址翻譯
這是布拉斯科公司 (Braskem)的兩個地址——
1,巴西南大河(南里奧格蘭德)州
特里溫福市
386國道塔巴伊市-卡諾阿斯市段
Prod.中心 PE4
郵編95853-200。
2,巴西聖保羅州
聖保羅市
Nações Unidas大道8501號
Eldorado 辦公室
郵編05425-040。
❷ 巴西的首都在那
巴西首都,現代化新興城市 。 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 ,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134年後的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確認巴西利亞為國家中心並作為首都,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飛機型平面布局為藍圖。1956年11月動工興建,由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的設計建造。終於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里就建設起一個嶄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在開城儀式上,庫比契克總統激動地落下了眼淚。為了紀念這位巴西利亞的開拓者,1981年在巴西利亞市中心的高坡上建造了這位總統的紀念館,館內收藏著這位總統生前用過的物品,陳列著許多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了當時建設巴西利亞時的動人情景。市區的中軸大道也被命名為「庫比契克總統大道」。為紀念成千上萬為巴西利亞建設付出辛勤汗水的勞動者,巴西利亞市政府在三權廣場上豎立了一對手執鋼釺的銅人塑像,他們默默無語地守衛在那裡,注視著這座城市的變化和發展
❸ 巴西的地理資料
國名: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一.巴西概況
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2000年人口1.69799億,居拉美首位,世界第五位。城市人口佔81.25%,農村人口佔18.75%,平均壽命68.8歲,。白種人佔54.38%,黑白混血種人佔39.88%,黑種人佔5.21%,黃種人佔0.39%,印第安人約佔0.14%。印第安人是巴西土著民族,共有35萬人,分屬227個族,講175種不同的語言,生活在國家設立的561個印第安人保護區內。
巴西曾受葡萄牙統治,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語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語言的影響,甚至有些地名、動植物名稱,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文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為葡萄牙語在巴西,已經和發源地有很大的差異。巴西人通常都聽得懂基本的西班牙語,至於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國旗為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咖啡色圓形。圓形為天球儀,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天球儀上有白色五色星,象徵國家的26個行政區。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礦藏和資源。
國徽的中心圖案是五角星。五角星中央有兩個同心圓,小圓中央有五顆五角星,象徵南十字星座。大圓周圍有22顆五角星,象徵各州和聯邦區。外沿是咖啡葉和煙草葉構成的圓形。下方中央是一把劍。最下端是綬帶,書以葡萄牙文「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日期是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國花為毛蟹爪蘭。巴西獨立後的第一首國歌,是由頗有音樂才華的佩德羅一世親自創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獨立的當天,他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並親自在當晚聖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佩德羅一世退位後,里約熱內盧國立音樂學院的創辦者,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譜寫出一首後來成為巴西國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詩人奧里索•杜克•埃斯特拉達重新填詞,經專家委員會審查,1922年被定為巴西國歌。國歌《聽伊皮蘭加的呼聲》回顧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羅一世在聖保羅郊外伊皮蘭加河畔發出「不獨立,毋寧死!」呼聲的情景,歌頌祖國獲得了獨立,充滿著巴西人民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巴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之下設市,全國共有5507個市,15萬人口以上的有79個,100萬以上的有12個(1999年)。各州的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亞斯,亞馬遜,阿馬帕,巴伊亞,塞阿臘,聖埃斯皮里托,戈亞斯,馬臘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巴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約格朗德,南里約格朗德,里約熱內盧, 朗多尼亞, 羅賴馬, 聖卡塔林納,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巴西擁有拉美最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歷史上巴曾經一度是單一農業經濟國家,蔗糖、咖啡等為其主要經濟作物。20世紀初,巴西開始工業化進程。從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進口替代」經濟模式,並依靠大量舉借外債獲得了經濟騰飛,其中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1%,創造了「巴西奇跡」,並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後近20年的時間里,巴一直為外債和通貨膨脹所困擾,經濟發展陷於停頓。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亞爾計劃」,成功控制了惡性通膨,使經濟出現了穩定增長。但財政和經常項目雙赤字問題卻日益嚴重,對外資依賴急劇加深。在東南亞和俄羅斯金融危機沖擊下,巴被迫於1999年初宣布採取浮動匯率制。雷亞爾兌美元大幅貶值。由於巴政府執行了嚴厲的財政調整措施,增收節支,巴經濟迅速走上恢復之路,2000年經濟增長達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阿根廷經濟危機和國內電力危機影響,巴經濟增幅下降至2-2.5%左右。
二、聖保羅概況(São Paulo)
聖保羅建市於1554年,是巴西也是南美最大的城市,聖保羅州首府,位於該州東南部。海拔760米,面積超過1500平方千米,是巴黎的三倍,人口超一千六百萬。聖保羅市氣候宜人,一年之中氣候、溫度變化不太大,而早晚溫差
較大,有「一年之中無四季,一日之中有四季」之說。巴西季節與國內相反,每年12 月至次年2 月是聖保羅的夏季,多雨,不過最高溫度也就是在30 度左右;每年6-8 月是聖保羅的冬天,平均氣溫也在16-20 度上下;
聖保羅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在這里集中了全國工業生產門類的一半左右,工業產值也約佔全國產值的一半,全國500家最大公司有3/5的總部設立在這里。聖保羅擁有3000家金融機構,1300多家銀行,桑托斯是世界上最大咖啡輸出港。這里同時擁有包括著名的聖保羅大學、醫科大學在內的數十所高等院校、6家電視台和270多家報刊社和藏書幾百萬冊的國家圖書館。聖保羅每年創造的財富高於世界上1/4的國家年國民生產總值。
聖保羅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400多年來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不斷變化和更新。眾多立交橋,多條地鐵線路,環城高速公路以及直升飛機公司都使得交通十分便利。聖保羅的商業區主要集中在保利斯塔大街(Paulista)和共和廣場(Praça de República)一帶。主要出售一些手工藝品,寶石,古董。在東方街(Liberdade)隨處可見中文招牌,中餐館和出售中國商品的商店。
聖保羅主要旅遊景點:
1.天主教大教堂 (Catedral Metropolitana): 南美洲最大教堂,落成於1954年,高聳的哥特式建築,氣勢宏偉,周圍是步行廣場,購物區之一。
2.伊比拉普埃拉公園(Ibirapuera Park): 位於聖保羅南郊,佔地160萬平方米,內有人工湖,群雕,眾多博物館,是世界上有名的大公園之一。
3.東方街(Liberdade): 眾多日本中國朝鮮僑民居住的地方,裡面具有鮮明的東方文化氛圍,有眾多中國人經營的餐館,商店,旅行社。
三、巴西利亞概況 (Brasília)
巴西利亞地處巴西高原中部,氣候分為干濕兩季,濕季從9月至4月,乾季從每年5月至8月。干濕兩季分別明顯,早晚溫差也較大,年平均氣溫19度。人口210萬。
巴西利亞是本世紀50年代末在巴西內地戈亞斯州境內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興建的。1960年,首都正式由舊都里約熱內盧遷移至此。
城市按照巴西著名建築師盧西奧科斯培的「飛機型總體規劃圖」建設。通過攔河築壩,建成一個人工湖,而整個城市宛若一架昂首待飛的巨型噴氣式飛機,寓意巴西正迎著朝陽展翅飛翔。
「機頭」為三權廣場,即議會、法院和總統府的所在地;機身是一條8公里長、250寬的東西向主幹大道,其中「前倉」政府各部廣場,兩側排列這各部辦公樓,「後艙」是文教區、體育城、國家劇院、電視塔等建築;「機尾」是為首都服務的工業區;「機翼」是沿人工湖展開的立交道和居民住宅街區。三權廣場是巴西首都的核心。其議會大廈由兩座並肩而立的28層大樓組成,有一過道相連,呈「H"形,是葡萄牙文「人」的第一個字母,寓意「一切為了人」的立法宗旨。
大樓兩側的平台上有兩只巨碗型的奇特建築,右邊眾議院大樓側是個仰天的「大碗」,象徵「廣納民意」;左邊參議院大樓側是個倒扣的「大碗」,象徵「集中民意」。「碗」下側是兩院會議大廳,以及餐廳、商店、車庫等附屬建築。
巴西利亞主要旅遊景點:
1) 三權廣場:巴西標志性建築之一,也是巴西旅遊必到景點之一。 廣場周圍環繞眾議會,參議會,國家大法院,總統府,外交部,國家民族獨立紀念館,勞動者紀念碑等眾多建築。每兩周一次的升降國旗儀式也常常吸引眾多遊客。
2) 總統紀念堂:位於「飛機」中部,JK總統塑像面向議會大樓,紀念堂內陳列了總統紀念靈柩,和巴西利亞建設時期留下的各種歷史文物。
3) 巴西利亞大教堂:該教堂為雙曲線形的透明建築,內頂懸掛巨型天使塑像。在此國家元首經常舉行一些重大活動,教皇佩德羅二世訪問巴西時曾在這里宣講。
四 、里約熱內盧辦事處概況 (Rio de Janeiro)
位於巴西國土的東南部,在向北伸入的瓜納巴拉灣西岸,有長達14公里的跨灣公路大橋與東岸的尼泰羅伊市相連.1502年1月,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海灣,誤以為這里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隨口起名"一月的河",譯音便是"里約熱內盧".
半個世紀後奠基的城市就以此為名.經過400多年的發展,里約熱內盧已經成為僅次於聖保羅的特大城市和工商業、金融中心,與桑托斯港並列的最大外貿港口,並且集中了巴西最著名的博物館,擁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圖書館、世界最大的足球場,以及全國最大的公園、植物園等。
聳立在瓜納巴拉灣南口的兩座狀如麵包的山峰(奧庫卡山)是里約熱內盧的標志。乘電纜車登上海拔395米的山頂,舉目遠眺,美麗的里約熱內盧城盡收眼底:瓜納巴拉灣波光粼粼,白帆點點;灣畔綿延的海灘上銀沙耀目,遊人如蟻,太陽傘如朵朵鮮花盛開;寬闊的海濱大道一直伸向看不見的盡頭,來往汽車穿梭不絕,面海而立的現代化樓群密密麻麻......
世界上許多信奉基督教的國家都有狂歡節,但論規模之大,參加者之眾,內容之豐富,氣氛之熱烈,要首推巴西,而在巴西各大城市中,又數里約熱內盧為最。每年的二月中下旬,巴西舉國歡騰三天三夜。屆時,里約熱內盧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彩旗飛揚,到處披了節日的盛裝。人們傾城出動,潮水般湧上街頭,男女老少個個濃妝艷抹,盡情地扭動腰肢,揮動雙手,大跳特跳桑巴舞.彷彿要把一年來積壓在心頭的憂慮和辛勞全部發泄出去。各種音樂、舞蹈、戲劇演出和比賽此起彼伏。盛大的化妝遊行巴節日歡慶活動推向高潮,大型彩車簇擁著選舉產生的「國王」、「王後」領先開路,浩浩盪盪的隊伍中,魔鬼、天使、美女、妖仙、武士、達官、貴人、黑奴等各種奇形怪狀的打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觀眾為自己喜愛的人物喝彩叫好,投去鮮花和綵帶。一年一度的狂歡節,淋漓盡致的表現出巴西人熱情奔放的民族性格。
里約熱內盧主要旅遊景點:
1) 耶穌山(科爾多瓦山),因山頂建有高38米、重1200噸的耶穌雕像而得名,它已成為巴西國家的象徵。
2) 里約海灘:從北至南先後綿延數十公里的海灘,已經成為世界各地旅遊者嚮往的目的地之一,其中又以COPACAPANA和IPANEMA最為著名。
❹ 世界最寬的街道在哪裡
自三權廣場到城西的廣播電視大樓。全長8千米的主幹大道,寬250米,為世界最寬的街道
栽自
巴西利亞是巴西首都,它位於巴西高原的戈亞斯州。這里原為一片荒野。1956年為了促進內陸經濟的發展,由當時的總統庫比契克親自顧問並奠基。1960年4月20日正式建成並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往此城。
��巴西利亞平均海拔1050米,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全年氣溫在19℃~26℃之間,氣候非常宜人。又在托坎廷斯河、聖弗朗西斯科河和巴拉那河三河分水嶺上,水源方便、地下水也很豐富。巴西人還利用一處新月形的天然窪地,建成了一座人工湖和一座水電站,作為城市供水供電的源地和居民休息、游覽的場所。巴西利亞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市區綠化面積占市區總面積60%。市內無污染企業存在,並且交通發達。高速公路北通貝倫港,南到聖保羅市和里約熱內盧港,鐵路把這「二港一市」與首都連在一起。離首都市中心半徑不超過25千米的8座衛星城「拱月」分布、氣勢非凡。
��巴西利亞最具特色的還是城市的規劃。這是由著名規劃師、拉美現代建築大師路西奧·科斯塔設計的「飛機型藍圖」,參加過聯合國大廈建設的著名巴西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爾擔任建設總工程師。施工中,所有建築物都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每一幢房屋都要納入總體規劃中,為了配合主體工程的建設,對公路、鐵路、機場、電站和住宅等工程的修建進行了統籌安排。整個工程只用了3年零2個月,充分體現了「巴西奇跡」。
��建成的巴西利亞,從空中俯瞰,整個城市輪廓宛如一架向東起飛的巨型噴氣式飛機,彷彿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
��城市最東部截斷了滾滾東流的帕拉諾亞河(巴拉那河上源),使之在河壩西側天然窪地形成一個規則的新月形湖,形狀如「〖FK)〗」。這個人工湖也叫帕拉諾亞湖。城市的主體就座落在帕拉諾亞湖中部突入湖心的半島上。飛機頭對准東方,整個城市美麗典雅,功能區清楚,配合嚴密,寓意深刻。
��「機頭」是一個「三權廣場」有20個足球場大小。廣場東側由議會大廈、最高法院和總統府三個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組成,廣場命名由此而來。議會大廈為兩座並排的28層長方形大樓,是全城的制高點,法律規定任何建築不得超過這個高度。兩樓中間連接一過道,成「H」形,這是葡萄牙文「人」(Homen)的第一個字母,表示議會「一切為了人民」。議會大廈右為眾議院大樓。樓前有一個仰天大「碗」的建築,象徵著「廣聽民意,實行民主」;左為參議院大樓,樓前有一個倒扣的大「碗」建築,象徵著「集中民意、形成決議」。
��黎明宮也叫震旦宮,為總統官邸,建在城市最東面。意味著它每天最先迎來朝陽。這是一幢精巧別致的二層樓,幾乎全是用玻璃建造的,整個建築彷彿是一艘停泊在帕拉諾亞湖中的遊艇。黎明宮圍廊懸空外露,廊柱有的像上長下短的菱角;有的似展翅欲飛的大雁。菱形四角模仿印第安人的古代盾牌,表示巴西最早的主人是印第安人或印第安人是巴西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在最高法院所在地的「司法宮」前,有一座司法紀念像,是一座蒙著雙眼穩重而端莊的正義女神像,表示巴西司法「鐵面無私,法不認人」!�自三權廣場到城西的廣播電視大樓。全長8千米的主幹大道,寬250米,為世界最寬的街道。主幹大道兩側便是「飛機」的機身,「機身」前部靠近三權廣場兩側,為中央各部委大廈,這些大廈都是並列的火柴盒式建築。各部大廈標新立異,絕無一樓雷同,如外交部的伊塔馬拉蒂宮構築在水池上,鋼架玻璃結構突出了水晶宮特色。池內由五塊石頭組合成的蓮花型石雕,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國家教堂比歐洲哥特式教堂更加明亮,反映了巴西人民英勇向前的人生觀。「機身」的後部是摩登寫字樓、旅館、商業區,緊接著是前總統庫比契克紀念堂和體育區,為政府部門服務的工業區和印刷出版區。「機尾」是國家森林公園。
❺ 巴西首都是哪裡
現在的巴西首都就是巴西利亞。巴西的前首都是里約熱內盧。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遷往巴西利亞。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Brasilia)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里約遷至巴西利亞。
(5)巴西什麼大道擴展閱讀:
一、巴西利亞簡介:
巴西利亞(英語:Brasilia,葡萄牙語:Brasília),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
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
巴西利亞建城於1956-1960年,以新市鎮、城市規劃方式規劃興建,其也以大膽設計的建築物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
1960年4月21日,巴西為了加快內陸的開發,因此將當時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巴西利亞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巴西利亞是全世界最大的20世紀以後建成的城市。
二、建都史: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
134年後的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確認巴西利亞為國家中心並作為首都,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飛機型平面布局為藍圖。
1956年11月動工興建,由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的設計建造。終於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里就建設起一個嶄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在開城儀式上,庫比契克總統激動地落淚。
❻ 巴西城市介紹!求求大家幫個忙,急急急
巴西共有5564個市,比如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等等。
一、阿克里
從地圖上看,巴西的形狀就像一把斧子,阿克里州正好位於斧子的鋒刃部位。阿克里州是巴西最年輕的州之一,地處巴西與秘魯、玻利維亞邊境,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9萬。
二、阿拉戈斯
阿拉戈斯州,是巴西東北部一州。位於聖弗朗西斯科(Sao Francisco)河北岸。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220公里(138哩)。全州面積27,731平方公里(10,707平方哩)。境內多湖泊(拉戈斯〔lagoas〕)因而得名。
三、亞馬孫
亞馬孫河(英語:Amazon River;葡萄牙語:Rio Amazonas;西班牙語:Río Amazonas;又譯「亞馬遜河」),位於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由於河流長度測量方法並無定論,亞馬遜河河長便有著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之一即為常見的6400公里。
四、阿馬帕
阿馬帕是巴西北部一個州,東臨大西洋,北與蘇利南、法屬蓋亞那交界,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615,715(2006),首府馬卡帕。
五、巴伊亞
巴伊亞州東臨大海,海岸線長達1080公里,是連接巴西中南和東北的橋梁,國家重要的海陸空交通樞紐。從薩爾瓦多到紐約4057海里(12天航程),到歐洲的盧特丹4558海里(14天航程),到阿根廷首都1848海里(5天航程)。
巴伊亞北部是阿拉戈阿斯州,塞爾希培州,伯南布哥州和皮奧伊州,東部是大西洋,西部有戈亞斯州和托坎廷斯州,南部有米納斯吉拉斯州和聖埃斯皮里圖州。
❼ 巴西有什麼著名的景點
糖麵包山第1名
Av. Pasteur, 520, Rio de Janeiro, State of Rio de Janeiro 22290-255, Brazil
耶穌山第2名
National Park of Tijuca - Alto da Boa Vista, Rio de Janeiro - RJ
伊瓜蘇大瀑布第3名
Iguazu National Park 3370, Argen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