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巴西白木究竟是什麼樹木
巴西白木一般被稱為「誇斯苦木」(Marupa)
是一種美洲苦木科苦樗屬植物(simarouba)
——接近白椿一類的樹
——沒找到巴西白木的圖片,這是美洲苦木科的另一種植物Alvaradoaamorphoides,葉子較為類似
『貳』 巴西鐵樹是什麼
巴西鐵樹別稱金心巴西木、巴西鐵、香龍血樹、巴西千年木、金心香龍血樹。是龍舌蘭科(百合科)龍血樹屬多年生常綠小喬木。原產美洲的加那利群島和非洲幾內亞等地。
巴西鐵樹可清除來源於復印機、激光列印機和存在於洗滌劑和黏合劑中的三氯乙烯。
適宜在高溫、高濕及通風良好的環境中栽培;喜較強的散射光,也較耐陰,怕烈日直射;要求通氣、排水性能良好的中性偏酸性的砂質壤土;生長適溫15~25℃,休眠溫度13℃,越冬溫度高於5℃。
『叄』 巴西鐵(百合科 龍血樹屬)栽培技術是怎麼樣的
Dracaena fragrans(L.)Ker-Gawl.
巴西鐵是香龍血樹的俗稱,又名巴西鐵樹、巴西木,是近年引進而風行市場的觀葉樹種。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莖粗大,直立,株高可達數米,樹皮片狀剝落。幼枝有環狀葉痕。葉長橢圓狀披針形,薄革質,聚生在莖、分枝或小枝頂端,基部抱莖,原種葉片為綠色,變種葉面具各種色彩的條紋。圓錐花序,花黃白色,有芳香。漿果球形,橘黃色。花期3月,果期7~8月(見彩圖34)。
同屬中常見栽培的有:劍葉龍血樹、長花龍血樹、海南龍血樹、銀星龍血樹、虎斑龍血樹、細枝龍血樹等。
[分布]
原產西非的奈及利亞、幾內亞、衣索比亞等國。近年我國南方大量栽培。
[習性]
喜高溫、多濕的環境,最理想的栽培溫度是18~25℃,冬季最低溫度不低於8~10℃。對光照要求不高,耐陰性強,但如光照充足,葉色更鮮美。耐旱不耐澇,要求土壤排水良好。
[繁殖與栽培養護]
繁殖巴西鐵常用扦插法。扦插時氣溫宜保持在22℃以上,溫度高有利於早日生根。將老株修剪下來的頂部枝幹,剪成8~10厘米一段插入素沙床(盆)中,保持一定濕度,1個月後即可發根。也可用水插法繁殖,插條插入水中深度以2~3厘米為好,水插時注意不要把插條的上、下端顛倒,否則影響生根。
巴西鐵對光線的適應范圍很寬,室內培養可置於離南窗1~2米左右的地方,夏季中午前後要注意防止陽光直曬。冬季靠近南窗處擺放,讓其多見陽光,使其生長健壯。室內不能低於12℃。不能長時期放在室內過度蔭蔽的地方。生長期間要保持盆土濕潤,澆水過多、過少均會導致生長不良。巴西鐵在北方栽培常會出現葉尖焦枯,逐漸整片葉枯死的現象,這是由於空氣濕度小,不規則的澆水或溫度過低引起。盆土中澆水過多,會引起根腐甚至植株枯死。當發現根系腐爛時,應立即將根部從表皮腐爛處鋸掉,傷口處塗以廣譜抗菌葯或硫磺粉,重新栽入新的基質中,仍會出芽生根。一般在新葉抽發時每天宜向葉面噴水2~3次,每2~3周施1次液肥。新株每年換1次盆,老株隔年換1次盆,均於早春進行。盆土用腐殖土或泥炭土加沙土混合配製,另加少量餅肥作基肥。為保持植株高矮適中,可將頂部樹干剪去,促使剪口下的芽萌發新枝,使株形豐滿美觀。
巴西鐵屬於病蟲害較少的植物,但近年來的發病率卻較高,這主要是由藏在枝幹內的原產地帶來的蛾類害蟲引起的。受病蟲害的侵蝕,植物會有樹皮鬆散脫落,樹葉脫落等現象出現,可先將殺蟲劑噴於植物枝幹上,然後用塑料紙覆蓋其間,悶死蟲卵或幼蟲。也可以剝開局部樹皮,夾出害蟲,再噴施葯物以防止擴散。
[觀賞與應用]
巴西鐵主莖挺拔,葉叢披散如傘狀,葉色素雅朴實,風姿灑脫,是近年來從非洲引入我國的一類觀葉花卉。盆栽裝飾廳室,富於熱帶情趣,頗受人們歡迎。
『肆』 巴西高原樹種有哪些
1.喬木以桃金娘科、芸香科、楝科、樟科、棕櫚科、夾竹桃科等樹種占優勢。產紅木、烏木、綠木、巴西果、巴西杉、三葉膠、乳木、可可樹、黃檀樹、象牙椰子、棕櫚樹、可可樹、水樹、蟻巢木、「巴斯」、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金雞納樹等林木
2.酒神菊樹主要分布於巴西東南部的米納斯州
巴西南部內陸高原,生長著近80種連綿不斷的尤加利樹、迷迭香樹
『伍』 巴西白木是什麼樹
巴西白木一般被稱為「誇斯苦木」(Marupa)
是一種美洲苦木科苦樗屬植物(simarouba)
——接近白椿一類的樹
——沒找到巴西白木的圖片,這是美洲苦木科的另一種植物Alvaradoaamorphoides,葉子較為類似
『陸』 巴西樹有什麼作用
巴西木又叫巴西鐵樹、龍血樹,為百合科、龍血樹屬的常綠喬木。龍血樹原產非洲幾內亞等熱帶地區,最早為南美巴西人引種經營。它的莖干粗而挺直,葉子簇生莖項,鮮艷的葉片呈寬頻形,上部稍下彎,整個植株形態優美,加之性喜半陰環境,很適於室內盆栽觀賞。
巴西木在栽培過程中產生了自然變異,在葉片上出現條紋彩斑。有葉緣鑲紅邊的劍葉龍血樹;有葉片中央為綠色,兩側有銀白鑲邊的銀邊龍血樹;有綠葉上灑有不規則斑點的金星龍血樹;有葉片具有數條黃色縱列斑紋的金心龍血樹;有葉為深綠色與灰色橫紋相間的虎斑龍血樹;更有深綠雜以數條白色斑紋的銀紋龍血樹等等。但最常見的是金邊巴西木和銀邊巴西木。
巴西木性喜暖熱、濕潤,要求陽光充足,不宜放在陰暗的地方,否則葉片就沒有光澤而失去觀賞價值。不過,巴西木也不能長時間接受陽光直射,夏天以遮光50%為宜,春秋可以承接早晚的直射光,冬天則不必遮光。環境過陰則葉色偏綠,光澤度低,光照過強則容易被烈日灼傷葉片。栽培中,葉片的黃色紋變淡漸退是由於室內光線太暗所致,適當曬太陽就可以轉變過來。
種植巴西木的花盆裡的土應該保持濕潤,但不可水浸,否則會爛根。由於長勢旺盛,水分消耗大,容易出現缺水現象,應注意及時澆水,正常天氣要每天淋足水一次,空間或地面灑水2次至3次,空氣濕度要求在80%,高溫高濕有利其生長迅速。澆水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根部腐爛,葉片打蔫下垂,葉面無光澤。這時應該去掉爛根。若是底部木樁腐爛,可鋸去,用0.2%的高錳酸鉀水浸泡10分鍾至30分鍾,埋入排水良好的基質土中。葉邊焦邊或乾枯,是空氣乾燥所致,可經常向葉面噴水來改善。
盆土要求有一定保水保肥、通氣疏鬆的土壤。一般用椰糠和河沙以6∶4混合為佳,或泥炭土和河沙1∶l混合較為理想。每隔兩年換一次盆,以更新根系,增強活力。
因其是觀葉植物,故氮肥的比例應稍微偏重,通常每月施氮、磷、鉀全效復合肥一次,同時根外追施磷酸二氫鉀+尿素0.2%至0.3%的水溶液2次至3次。對於有金色或銀色彩斑的品種,應該適當多施磷肥和鉀肥,少施氮肥,氮肥過多會導致植株徒長和葉彩返綠,降低觀賞價值。
室內溫度不低於18℃時,巴西木可以生長,若溫度低於13℃,即進入休眠狀態。溫度太低,因根系吸水困難,葉片蒸發的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易導致葉緣出現黃褐斑,降低其觀賞價值。冬季室溫最低要保持6℃至10℃之間,若室內溫度過低,且空氣乾燥,下部葉片發黃後焦邊,甚至出現部分葉片枯死。如果葉芽心部發黑逐漸外爛,是由於溫度太低,多為凍害所致。若木樁的皮沒爛,還可以移到高溫處催發新芽,去掉老芽來更新。
其主要的病蟲害為蛀干類害蟲。其中蔗扁蛾和天牛類害蟲以幼蟲在木柱莖乾的皮層內上、下蛀食,輕時會出現蟲道,並有少量蟲糞排出,重時則表皮內的內質部分全部被吃完,最後使枝葉逐漸萎蔫、枯黃,喪失觀葉植物的觀賞效果。將巴西木搬至室外陰涼處,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灑或灌注,每周一次,連續3次。用殺蟲劑配成 l∶200毒土,均勻撒在盆土表面,亦可殺死害蟲。對於葉片上偶有出現的一些炭疽病等病害,通常用75%可濕性粉劑百菌清或85%托布津800倍液噴灑,即可有效防除。
『柒』 巴西松子的樹是什麼樹
巴西松(學名:Araucariaangustifolia)為南洋杉科植物,又名巴拉那松,盡管名為「松」,其實並不是松樹。巴西松原產於巴西南部,尤其是是巴拉那州,生長於海拔500-1800米的低山地區,總覆蓋面積約23.3萬平方公里。
--------------------
特徵
常綠喬木,可生長至高40米、胸徑1米。樹葉鱗片狀,三角形,3-6厘米長,底部5-10毫米寬,邊緣鋒利。樹葉可生長10-15年,可覆蓋除樹干、老枝外的樹的絕大部分。雌雄異株,雌雄球果在不同的樹上。雄球果(花粉)橢圓形,最初6厘米長,當花粉釋放時長至10-18厘米長、15-25毫米寬。雌球果(種子)受精18個月後在秋季成熟,球形,直徑18-25厘米,包含100-150粒種子,長約5厘米,球果成熟後破裂釋放。
-------------------
用途
種子狀如大松子,可食用,巴西年產量約3400噸。
『捌』 巴西葉是羅勒葉嗎
巴西葉不是羅勒葉的。巴西葉是屬於百合科的一種常綠樹種。而羅勒葉又稱九層塔葉,也叫魚香菜,野生或栽培,分布於亞洲熱帶。
羅勒葉多年生直立草本,全株芳香。莖四棱,上部多分枝,紫綠色被柔毛。葉對生,葉片卵形,先端尖,邊緣有鋸齒或全緣,葉下面有腺點。輪傘花序頂生,每輪有花約6朵,花軸長而被柔毛,花冠淡紅色。小堅果卵形,暗褐色花期7~9月。
巴西葉種植
它喜溫度環境,溫度在20-30度之間最適宜不耐寒。冬季要放在室內,溫度在5度以上才不會凍傷。平時可放在光照處,強光要及時躲避,不可暴曬。生長季要勤澆水,噴水來維持濕度,但不可積水。此外還要注意定期施肥,5-9月每半月施一次。
『玖』 巴西桉木
桉樹原產於澳大利亞,但目前巴西的種植面積是世界最大的
桉樹因其品種多、生長快、抗逆性強、耐貧瘠和用途廣而被世界各國廣為栽植,約佔世界人工林總面積的1/3,其發展速度之快、質量之高是任何其他樹種難於相比的,已被公認為世界三大速生樹種之一。隨著制漿和造紙技術的不斷發展,桉樹紙漿在闊葉材紙漿市場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這種趨勢至少在短期內會繼續下去。
目前在世界各國中,巴西是桉樹發展最快、人工林經營水平最高、利用率最大的國家。
桉樹
學 名: Eucalyptus spp
別 名: 有加利
科: 桃金娘科
屬: 桉屬
形態:常綠植物,一年內有周期性的老葉脫落現象。大多數種是高大喬木,少數是小喬木,呈灌木狀的很少。樹冠形狀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單葉,全緣,革質,有時被有一層薄蠟質。葉子可分為幼態葉、中間葉和成熟葉三類,大多數的幼態葉是對生的,較小,心臟形或闊披針形
習性:多數為亞熱植物。喜光,好濕,耐旱,抗熱。畏寒,對低溫很敏感。有些種起源於熱帶,不能耐0度以下低溫;有些種原生長在溫暖氣候地帶,能耐-10度低溫。能夠生長在各種土壤,多數種既能適應酸性土,也能適應鹼性土,而最適宜的土壤為肥沃的沖積土。
園林用途:桉樹樹姿優美,四季常青,生長異常迅速,有萌芽更新及改善沼澤地的能力。宜作園林綠化樹種。樹葉含芳香油,有殺菌驅蚊作用,可提煉香油,還是療養區、住宅區、醫院和公共綠地的良好綠化樹種。嫩枝和樹皮中含有單寧,可以提煉栲膠;樹皮和木材還可用來造紙漿。
繁育:用播種、嫁接、扦插和莖尖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
桉樹有許多用途,但是它大量吸收水份,會造成水源枯竭;生長迅速,養份吸收太快,會造成土地養份貧疾,其它植物無法生長。因此有桉樹大量生長的地方,其它樹種將幾乎沒有。桉樹同時可以殺菌驅蚊,於是沒有以蚊為食的昆蟲,就沒有以昆蟲為食的鳥類。所以桉樹種植一定要清楚衡量,慎重對待。
桉樹常綠喬木,樹皮粗厚而宿存,或平滑而年年脫落。葉兩型,幼態葉無柄而對生,成熟葉鐮形或長圓形。有揮發性芳香油。花兩性,萼管鍾形與子房合生;花瓣與萼裂片連成帽狀體;雄蕊多數,花葯心形或腎形、直裂或孔開;花盤存在;子房下位,2~7室,胚珠多數。蒴果藏在壺形萼管內或突出萼管外;花盤在結實時形成果緣。種子多數,只有少數幾個能育。桉樹種類繁多,有522種和150個變種。多數原產澳大利亞,19世紀世界各地引種,有96個國家或地區有栽培。桉樹木材性質多種多樣,一般堅韌耐久,可供枕木、礦柱、橋梁、建築、漿粕和人造板等用料;葉可提制精油,生產桉葉醇、檸檬醛等,在香料、醫葯工業上有廣泛用途;許多桉樹的皮、材、葉含單寧,可用於鍋爐除垢和緩凝劑;此外桉樹還是良好的薪炭材、蜜源植物和綠化及防護林用樹種。
桉樹有時可長到152米(一般為100-11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樹。
桉樹的樹冠小,透光率高,有利於樹叢下草的生長,也就有利於昆蟲,也就有了鳥類。樹冠小,水的蒸發也小,是節水的樹。
更具體的請參考http://ke..com/view/4888.html?wtp=tt
『拾』 巴西林業是什麼
(forestry in Brazil)
(王秉勇)
巴西森林面積為4.259億公頃,森林覆蓋率52%,森林蓄積量584.45億立方米,年生長量3.34億立方米。在森林總蓄積量中,絕大多數為闊葉林。1979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來源於林業部門。
森林分布
巴西有四個主要的森林類型:熱帶雨林、稀疏林、灌木林和狹葉南洋杉林。①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亞馬孫盆地,面積達3.4億公頃,佔世界雨林總面積的36%,立木蓄積量為479.45億立方米。亞馬孫雨林是全世界最豐富的生物基因庫,生活著100多萬個物種。這片雨林又分為高地林、水淹林兩種類型。高地林幅員遼闊,占亞馬孫盆地的80%,樹木高達60~65米,郁閉度大。樹種組成極為復雜,達2000多種,著名的巴西堅果樹就是在這里發現的。雨林中生長著超硬度和超重量的樹木,它們的比重大於0.7,因此有60%的木材不能流送。水淹林生長在河流兩岸,其年採伐量占亞馬孫雨林年伐量的80%。樹種構成不象高地林那樣復雜,已定名樹種和出口樹種的比例較高。大多數樹種的伐倒木都可水運,其中的維羅拉豆蔻已經過伐。亞馬孫雨林的用材林蓄積量為450億立方米,平均每公頃的原木材積量為155立方米。主要的商品材樹種有維羅拉豆蔻、大葉桃花心木,卡拉巴木、緣心木、拉美香椿等。商品材中的46%供出口,其中的維羅拉豆蔻、大葉桃花心木和卡拉巴木三種木材的出口量占木材出口總量的83%。②稀疏林大部分分布在巴西中西部和東南部,面積為1.7億公頃,森林蓄積量58.6億立方米。這片森林每年要為米納斯吉拉斯和聖保羅兩州的鋼鐵廠提供1000萬立方米的木炭。③灌木林位於內陸東北地區,面積有8000萬公頃。主要生長灌木、落葉或多肉植物,木材蓄積量低,每公頃僅10立方米,總計8億立方米,主要用作燃料。④狹葉南洋杉林分布在巴西南部以及東南部地區。在聖保羅、巴拉那、聖卡塔林納和南里約格朗德四州共有120萬公頃,成熟林蓄積量1.9億立方米。由於狹葉南洋杉林過伐,使集中產區的巴拉那州的森林覆蓋率已由84%下降到8%。
森林經營管理
巴西現有385.5萬公頃人工林。大面積的人工造林始於1910年。50年代初,桉樹林已能為煉鐵業提供木炭。主要造林樹種是柳葉桉、狹葉南洋杉、雲南石梓、濕地松、巴夫木和玫瑰木樟等。為了鼓勵造林,巴西政府採取了以下三項措施:①木材加工企業承擔法定造林任務,力爭原料自給。森林法規定,加工企業每消耗1.8立方米原木,必須種好三棵樹,由企業購買土地造林。②國家給予經濟扶持。為了鼓勵投資造林,政府規定造林所得稅減半,林木收入的25%上繳國家,其餘的75%留給企業自用。70年代以來,靠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投入造林,使它成為營造速生豐產林的基本財源。③採用科學方法造林。巴西的木材加工企業有自己的人工育種、選種、育苗試驗研究基地。巴西於1965年9月15日頒布了新《森林法》。該法規定,原始林允許採伐的最高限額不得超過伐區面積的50%;把亞馬孫熱帶雨林劃分為用材林區和自然保護區,以利於開發利用和保護這塊世界上最廣闊的原始林。根據政府1979年制定的《自然資源保護法》,巴西建立了26個國家公園和14個生物保護站,面積達1063萬公頃;此外還有79萬公頃的特別保護區(保護動植物景觀供教育、休息和科學目的)。比哥達內普利納是最大的國家公園,佔地220萬公頃。
森林工業
70年代末期,巴西每年的木材採伐量為2.12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薪炭材佔77%,按標准煤當量計算,這個數字相當於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0%。巴西年加工原木2000萬立方米。1980年,全國有鋸材廠5600家,生產鋸材750萬立方米。單板產量為121萬立方米,膠合板98萬立方米。鋸材生產設備結構合理,產品規格簡單,出材率一般在60%以上。巴西現有紙廠49家。1980年,全國紙產量達到了300萬噸,佔世界第12位;紙漿產量230萬噸,居世界第八位。同年,林產品的出口值近10億美元。其中木材出口值佔35.7%,其他林產品佔64.3%;林產品對外貿易量占巴西對外貿易總量的4.7%。
採伐利用是開發亞馬孫雨林最主要的問題。現在僅有極少數的優質材得到了利用,每公頃的採伐量只有2~10立方米,原因是缺乏採伐標准和目前的工業設備還無法加工所有的材種。強度擇伐和疏伐是亞馬孫雨林的主要採伐方式,這里生產的木材佔全國木材產量的12%。采運方式從伐木、打枝到集運材幾乎全部由人工操作。采運效率因地因樹而異,平均每人3立方米/日。在韋洛地區和貝倫—巴西利亞高速公路沿線的高地林中,採伐方式比較先進,由3~4人組成一個伐木隊,用油鋸伐木、打枝和造材,用拖拉機和汽車集運材。
林業教育與科學研究
巴西有高等林業院校及研究中心34所,中等林業學校6所。自1960年創辦第一所林業學校以來,全國已培育了2200位林業工程師。在巴拉那州的聖塔維姆城有一所木材專業培訓中心,它隸屬於亞馬孫開發監督處。巴西林業發展研究所成立於1967年,該研究所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巴西的林業政策。它還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吸收外資,開展林業基礎和應用、木材加工等課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