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各地聖誕節習俗簡介
世界各地聖誕節習俗簡介
2015年聖誕節就要來了。你知道聖誕節的習俗嗎?今天就為大家介紹 “世界各地聖誕節習俗簡介”,有興趣的不妨看一下。
北歐
在瑞典,傳統上公司會在聖誕節前一星期邀請員工參加一個聖誕午餐(julbord或jullunch)。為了防止聖誕節期間可能導致的食物中毒,瑞典報紙傳統上每年都要不遺餘力的作一些實驗室試驗有關的報道,警告市民冷肉和蛋黃醬這些東西不要放在室溫條件下以防變質。聖誕節在瑞典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享受美食時節,聖誕節盛宴上的重點還是以烘烤火腿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卻也不同。不過在瑞典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那就是聖誕前夜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點准時收看迪士尼的特別節目。
挪威的聖誕大餐會在12月24日舉行,挪威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做為聖誕晚餐,然後"Julenissen"(jule是聖誕的意思,nissen是挪威傳說中的精靈)會帶禮物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經過安靜的與家人團聚的12月25日,節禮日後會有另一場大型慶祝,兒童們會在此時在鄰居中挨家挨戶接受款待。Joulupukki(或聖誕山羊)是芬蘭版的聖誕老人。他坐在馴鹿拉的雪橇里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發送禮物。
南歐
希臘的聖誕船裝飾義大利人的聖誕節柔合了現代傳統及羅馬祖先遺留下、慶祝Natale(譯者註:聖誕節的義大利文)的習俗。聖誕的降臨節同日從古羅馬的神農節(Saturnalia)中的異教徒慶典由來的可能性,而她們的假期就從這天開始一直到顯現節。食物、宗教儀式、聖誕擺設和送禮都是重點項目。在某些地區,禮物是由La Befana(譯者註:義大利傳說送禮物給小朋友的老婦)於顯現節時送出的,其他的地區則由小耶穌於聖誕節或平安夜送出。而近年,他們的位置漸漸被Babbo Natale——一個像聖誕老人的人物——取代。
在希臘,縱然樹木是要進口的,但船是聖誕的傳統像征。
中歐
在捷克,人們主要是在12月24日或聖誕夜(?tědrý den意思為慷慨的一天)慶
盤點世界“最創意”聖誕老人(7張)祝聖誕節,這天晚上大家會相互贈送禮物.雖在12月25號和26號也可以.根據傳統,禮物是由Je?í?ek(“小耶穌”)或帶來的.為了使節日更豐富有趣,很多古老的聖誕傳統保存了下來.人們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准備好前,聖誕夜裡不能吃任何東西,為了能看見閃閃發亮的烤豬.禮物被安置在聖誕樹下(通常是雲杉或松樹).人們將會在晚餐後開啟自己的禮物.
另外捷克的聖誕傳統習俗還包括對來年的預測.他們將蘋果切開,如果第一下能看見蘋果核就預示來年具有好運氣,如果沒有就表示來年的不順.女孩們將她們的鞋子從肩頭拋過,如果鞋尖指向門的'方向,就預示著著女孩來年將會出嫁.另一個傳統是將一點熔鉛倒入水中,根據鉛在水中形成的形狀來猜測來年的運式.
在波蘭,聖誕夜是宴會的第一天.宴會是從聖誕夜第一顆星星出現時開始的,然後大家開始互贈禮物.在第二天人們會走訪親戚朋友們.
在斯洛伐克,聖誕節是一個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慶典.2001年,一個大型的耶穌誕生場景在布拉迪斯拉發造建並展出,還計劃將它封裝以在其他城市展出.
東歐
在東歐,斯拉夫的鄉村有個傳統稱為“森林爺爺”(Ded Moroz).根據傳說,他乘著神
悉尼舉行“聖誕老人”開心跑活動(4張)奇的"三駕馬車"(一種裝飾華麗由三隻馬拉動的雪橇)旅行,並且分送禮物給小孩子們。他被認為是聖誕老人更勝於是聖尼古拉斯的後代。
從1991年蘇聯解體後開始,聖誕節日祝在俄羅斯重新復甦。聖誕夜的“神聖晚餐”包含12道菜餚,每一道都是為了紀念耶穌的門徒。雖然俄國的傳統有些被轉移到新年,但大多數仍被保留至今日,例如:拜訪並給“森林爺爺”和他的“雪女”的禮物。許多現存的俄國聖誕節習俗,包括聖誕樹或是“yolka”,都在彼得大帝十八世紀末期的西遊之後流傳開。
在波蘭,聖誕夜是齋戒的第一天,然後,在第一顆星星出現,交換禮物之後人們便開始享受。而接下來的日子通常是用來拜訪朋友的。
西歐
為了慶祝聖誕節所裝飾的房子(英國西南部)在英國,聖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是一種慶祝聖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聖誕童話鬧劇(pantomime)更是風行於年輕的家庭中。節日Nine Lessons and Carols在劍橋是一個很流行的宗教活動。自從西元1947年開始每年挪威首都奧斯陸都會贈送一
坦佩雷聖誕市場在雪中開門迎客(20張)棵雲杉樹給英國人民作為表示英國於二戰支援挪威的感謝之意。這棵樹立於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鴿子廣場, Trafalgar Square)而且是全英國最知名的聖誕樹, 象徵著英國和挪威人民之間的友誼。
德國和荷蘭在12月6日慶祝類似英語國家的聖尼古拉斯日.荷蘭語稱作Sinterklaasavond(聖尼古拉斯事件)的日子要比聖誕節重要的多,雖然近年來,一些荷蘭人也開始慶祝平安夜和聖誕老人。
Sinterklaas這一形象是由真實的聖尼古拉斯和英國以及美洲的聖誕老人綜合演化而來,Sinterklaas會在12月5日給企求禮物的小朋友帶來禮物。他的裝束是紅色的主教外套和主教發冠,騎著一匹白色駿馬在房頂間穿梭,Sinterklaas有一群被稱為'zwarte Pieten'(黑彼得)的喜愛惡作劇的助手。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部分地區,令小朋友感到恐懼的Knecht Ruprecht也會出現在傳說中。
北美洲及中美洲
除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現法國式的聖誕老人Pere Noel之外,在美國和加拿大,聖誕老人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擺放聖誕樹和滑冰場的盛大溜冰活動、華盛頓的給白宮上聖誕裝飾的的活動,是美國聖誕節中最亮麗的風景線。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聖誕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在墨西哥,posada是諸多非宗教式的聖誕節慶祝活動中的最亮點。在9天中,一群群城鎮市民挨家挨戶地走訪,象徵著剛出生的耶穌的拜訪者。人們還在特定時間在家中玩從piñata中打出聖誕禮物的小游戲。
南美洲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家,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人傳統的混合體,並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在哥倫比亞,贈送禮物的傳統中有一個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的"El Niño Jesus" (小基督),在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聖誕老人),在巴西有被稱為"Papai Noel",後兩者與通常意義上的聖誕老人有很大聯系。南美洲的聖誕老人穿的更加涼快,這或許與南美溫暖的聖誕節有關。聖誕老人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在晚上進入孩子們的房間,從梯子到跳躍床,應有盡有。在阿根廷,人們在一月六日,當地的“三聖節”("Three Kings Day")贈送聖誕禮物,那時是孩子們在去伯利恆朝聖的路上遇見的聖者用點心和小禮物裝滿了孩子們放在床下的鞋子。
無論在人們的家中還是在公共場合,耶穌形象在南美的聖誕慶祝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像秘魯這樣有著大量南美原住民後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全家一起享用聖誕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飯菜內容各有不同。但聖誕燭光卻幾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別的ì在巴西城市中還常常可以在這天觀賞煙火表演。
亞洲
在台灣,名義上,聖誕節不是假日,但在1963年至2000年期間,每年12月25日均為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以紀念中華民國憲法於1946年同日通過,並於翌年同日實施,所以聖誕節雖然在名義上不是假日,但卻很湊巧地放假一天。1998年,台灣實施隔周周休二日,同時取消部分國定假日,以減少因假期太多而做成的經濟沖擊,當時行政院以12月25日放假可以跟國際接軌為由,維持這天放假。但2001年正式實施周休二日制之後,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遭取消,不再放假(但部分適用工時雙周84小時制的勞工,仍然有放假),不過民眾慶祝聖誕節的氣氛卻愈來愈濃厚。前任“總統”陳水扁在2005年11月25日贈勛梵蒂岡前任外交部長陶然樞機主教後,表示希望台灣“與世界同步”,聖誕節也放假一天。當時引起部分台灣輿論認為陳水扁是刻意以“聖誕節放假”來鞏固梵蒂岡邦交。
香港受前宗主國英國影響,12月25日聖誕節及12月26日節禮日均屬公眾假期(但某些情況下,聖誕節可能不放假,以冬節取代,節禮日更可不放假亦不予補假,詳情請參閱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條目),12月24日平安夜雖然不是公眾假期,但部分機構或會提早下班,股市亦僅上午開市。聖誕氣氛相當濃厚,很多商場早在11月中旬已有聖誕燈飾。平安夜,年輕人喜歡帶著情侶到尖沙咀欣賞聖誕燈飾,開聖誕派對,或到蘭桂坊等地狂歡,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則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商店、食肆及娛樂場所仍會照常營業,不少人會陪同愛侶出外消遣,亦有不少人會出國旅行。對年輕一輩來說,聖誕節的焦點完全集中在與愛侶一起慶祝,變相成為另一個情人節。此外,香港人普遍誤解節禮日為“拆禮物日(Boxing Day)”,以為所有在聖誕禮物必須要待到此日才可拆開。其實歐美並沒有此傳統。在歐美,所有聖誕節禮物早在平安夜或者聖誕日早上已經拆開。
澳門同樣受前宗主國葡萄牙影響,聖誕節是官方假日,和香港不同之處,是12月24日平安夜和12月25日聖誕節都是假日,12月26日節禮日卻非假日。
在日本,聖誕節不屬國定假日(但學生一般正在放冬休假期,而湊巧地,接近聖誕節的12月23日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但民眾完全接受了西方聖誕老人來慶祝聖誕節,但是他們的新年是更重要的節日。
在印度,大部分教育機構有聖誕假期,假期在聖誕節前幾天開始在元旦幾天後結束。聖誕節因為聖誕老人禮物和購物在印地語里被叫“bada din”(大日子)。
屬於天主教國家菲律賓,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聖誕季。傳統上,菲律賓的聖誕節從12月16日開始。傳統上被西班牙人被稱作“Misas de Aguinaldo”(禮物彌撒),他們更通俗的菲律賓名字是“Simbang Gabi”。12月24日的平安夜會有預先准備好的“noche buena”——在午夜彌撒後的傳統聖誕盛宴。家庭成員坐在一起盡情享用傳統“noche buena”,菜主要包括“queso de bola”(乾酪球,通常使用伊丹乳酪做成)和“jamon”(聖誕火腿)。節日里孩子們會向他們的神父要“aguinaldos”(禮物),神父則會快樂的贈與禮物然後祝福他們繁榮快樂。
在韓國、新加坡和東帝汶等,聖誕節也是官方假日。
其他南半球地區
南半球的英聯邦國家,如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聖誕節依然是在12月25日慶祝,雖然其時正值他們夏季的酷暑時節,與聖誕節通常的冬季冰天雪地形象完全相反,結果出現聖誕老人穿著紅色毛皮大氅,卻乘著沖浪板到海灘去吃露天火雞燒烤的趣怪景像。
;② 在巴西的聖靈節裡面,這一天節日緣由是什麼
一、巴西的聖誕節起源於葡萄牙的一種民間節日,他是在每年的6月初開始,然後他的時間是10天,在這10天里,人們會以流行演出的方式來慶祝。說到巴西,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巴西人的威嚴、勤勞和勇敢。他們總是樂於與人交往,總是談論忠誠。無論你是朋友還是陌生人,只要他們需要幫助,他們都會盡力幫助。他們也非常不知道懶惰的行為。
這就是巴西聖靈節的一個介紹,在巴西他們的節日每個節日都會有很多的活動,而且也會場面比較的盛大。
③ 巴西都有什麼重要節日
巴西的重要節日
狂歡節
狂歡節是聞名世界的巴西流行文化活動,狂歡節遊行是整個節日重心和規模的縮影,已經深入巴西人骨子裡的東西,他們甚至把一年劃分為狂歡節前和狂歡節後。狂歡節緊隨新年之後開始,在一月份或二月份舉行,是全民都熱切期盼的大盛會。里約狂歡節是巴西規模最大最受歡迎的狂歡節,緊隨其後的還有薩爾瓦多和伯南布哥的狂歡節。
狂歡節在復活節前47天,由於這一因素,導致了每年狂歡節的日期不確定性,一般在二月的中旬或下旬,狂歡節的活動從狂歡節那天的前三天(星期六)就開始了,每天晚上進行,接連舉行三天。
2.聖誕節
一般來說,巴西人慶祝聖誕節的習俗和歐洲及北美國家相似。最大的區別要數在聖誕節前夕的午夜,巴西的教堂都會舉辦MissadoGalo(子夜彌撒)。彌撒結束後,巴西人和自己的家人歡聚一堂,享用午夜家庭聚餐並交換新年禮物。
里約熱內盧是慶祝佳節最受歡迎的目的地。每年的12月上旬,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漂浮聖誕樹在LagoaRodrigodeFreitas亮相。伴隨著煙花,音樂,舞蹈以及成千上萬前來慶祝節日的當地人和遊客,聖誕樹燈光被點亮的那一刻絕對可以稱得上不可思議。
3.革命英雄節
4月21日是巴西的TiradentesDay(革命英雄節)。這是巴西最重要的國民節日之一,也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這個節日在巴西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4.啤酒節
巴西啤酒節是所有啤酒愛好者不容錯過的盛會——它既是巴西此類節日中最盛大的狂歡,亦是拉美最大的節日。巴西啤酒節在布盧梅瑙盛大舉行,屆時大家有可能品嘗到600多種不同的啤酒,皆是都出自巴西釀酒名家之手。當然,美妙的音樂、可口的佳餚也是節日必不可少的元素。
5.耶孟佳
在巴西非裔宗教坎東布萊教里,耶孟佳(Yemanjá」,也寫作「Iemanjá」)是人們心目中的海洋女神和淡水女神。自古以來,漁民和水手都把她當作保護神。每年的2月2日,人們都會在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薩爾瓦多的紅河海灘匯聚一堂,舉行盛大的節日慶典,以示對耶孟佳的崇拜。
④ 歡樂聖誕:聖誕由何而來有什麼故事或傳說嗎各個國家又有什麼不同的習俗
聖誕節這個詞來自西元10-12世紀的英國。其本身的含義是指「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後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拼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ός,意思本來只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是因為 X 類似於希臘字母 Χ(Chi);Χ 是「基督」的希臘語 Χριστόςì(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近年來西方多元文化的興起,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聖誕節的宗教色彩。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mis,常縮短為Kerst。聖誕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葡萄牙語稱為Natal,波蘭語稱為Boże Narodzenie,法語稱為Noël,義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聖誕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為「神聖的夜晚」。
聖誕節只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jīdū)誕生的慶祝日。聖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產生,被推測始於西元1世紀。但是很長時間以來聖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除了《新約》以外,沒有任何記載提到過耶穌;《新約》不知道日期,當然就沒有人知道確切日期了。在西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西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們想把聖誕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後,西元354年羅馬主教指定儒略歷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現在的聖誕節日期跟西元紀年的創制是密不可分的。 西元紀年創制於西元5世紀,後來聖誕節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歷法,即西元紀年的「公歷」來確定了,而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後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新教,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的12月25日。東正教會確定的聖誕日是公歷1月7日(實際上是叫「主顯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里高利歷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歷有關,因此把聖誕節在1900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聖誕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遵從東正教習慣。而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確定的是公歷1月6日,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關注主顯節,而不是聖誕節。因此在聖誕節,大部分西方教會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前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聖誕節當作一個世俗的文化節日看待。
聖誕節地區性習俗與慶祝
北歐
德國和荷蘭在12月6日慶祝類似英語國家的聖尼古拉斯日.荷蘭語稱作Sinterklaasavond(聖尼古拉斯事件)的日子要比聖誕節重要的多,雖然近年來,一些荷蘭人也開始慶祝平安夜和聖誕老人。
Sinterklaas這一形象是由真實的聖尼古拉斯和英國以及美洲的聖誕老人綜合演化而來,Sinterklaas會在12月5日給企求禮物的小朋友帶來禮物。他的裝束是紅色的主教外套和主教發冠,騎著一匹白色駿馬在房頂間穿梭,Sinterklaas有一群被稱為'zwarte Pieten'(黑彼得)的喜愛惡作劇的助手。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部分地區,令人小朋友感到恐懼的Knecht Ruprecht也會出現在傳說中。
在德國,聖誕節的慶祝在大部分地區仍然是傳統之一。德國於12月25日時,有點類似中國的新年,一家人會一起吃晚餐,飯後一起聽音樂和談談這一年的生活情況,且小孩會於學校美勞課或是閑於時間自行製作手工藝品,或者利用自己的零用錢,買禮物送給父母親,來渡過聖誕節。然後12月26日時,會有親戚到你家作客或者是你父母帶你拜訪親戚家,有點像中國的初二回娘家。在聖尼古拉斯日後,聖誕節基本是屬於兒童們的節日,一般真正的聖誕禮物送出日期是發生在聖誕前夜,在簡單的晚餐後聖誕禮物會被放置在聖誕樹下。而聖誕大餐傳統上要在12月25日享用,主菜一般是家禽(典型的例子是一隻烤鵝)。聖誕禮物是與聖尼古拉斯長的很像的Weihnachtsmann(直譯聖誕老人)帶來的,或者有時候由Christkind帶來-一位可能是或可能不是代表嬰兒時期耶穌的頑皮的小朋友。商業上,Striezelmarkt絕對是一個全世界的聖誕禮物製作中心,這也是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地區的驕傲,巧妙製作和印刷的產品被銷往世界各地。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國玩具的大量湧入,給德累斯頓當地的企業帶來了不少的壓力。甚至有些公司開始打算把車間轉移到東歐、土耳其甚至亞洲地區,以提高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
在瑞典,傳統上公司會在聖誕節前一星期邀請員工參加一個聖誕smörgåsbord午餐(julbord或jullunch)。為了防止聖誕節期間可能導致的食物中毒,瑞典報紙傳統上每年都要不遺餘力的作一些實驗室試驗有關的報道,警告市民冷肉和蛋黃醬這些東西不要放在室溫條件下以防變質。聖誕節在瑞典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享受美食時節,聖誕節盛宴上的重點還是以烘烤火腿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卻也不同。不過在瑞典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那就是聖誕前夜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點准時收看迪士尼的特別節目。
挪威的聖誕大餐會在12月24日舉行,然後"Julenissen"會帶禮物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經過安靜的與家人團聚的12月25日,節禮日後會有另一場大型慶祝,兒童們會在此時在鄰居中挨家挨戶接受款待。Joulupukki(或聖誕山羊)是芬蘭版的聖誕老人。他坐在馴鹿拉的雪橇里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發送禮物。
南歐
義大利人的聖誕節柔合了現代傳統及羅馬祖先遺留下、慶祝Natale(譯者註: 聖誕節的義大利文)的習俗。聖誕的降臨節同日從古羅馬的神農節(Saturnalia) 中的異教徒慶典由來的可能性,而她們的假期就從這天開始一直到顯現節。食物、宗教儀式、聖誕擺設和送禮都是重點項目。在某些地區,禮物是由La Befana (譯者註:義大利傳說送禮物給小朋友的老婦)於顯現節時送出的,其他的地區則 由小耶穌於聖誕節或平安夜送出。而近年,他們的位置漸漸被Babbo Natale- 一個像聖誕老人的人物-取代。
在希臘,縱然樹木是要進口的,但船是聖誕的傳統像徵。
中歐
在捷克共和國人們主要是在12月24號或聖誕夜(?tědrýden意思為慷慨的一天)慶祝聖誕節,這天晚上大家會相互贈送禮物.雖在12月25號和26號也可以.根據傳統,禮物是由Je?í?ek("小耶穌")或帶來的.為了使節日更豐富有趣,很多古老的聖誕傳統保存了下來.人們被告誡在正式的晚宴准備好前,聖誕夜裡不能吃任何東西,為了能看見閃閃發亮的烤豬.禮物被安置在聖誕樹下(通常是雲杉或松樹).人們將會在晚餐後開啟自己的禮物.
另外捷克的聖誕傳統習俗還包括對來年的預測.他們將蘋果切開,如果第一下能看見蘋果核就預示來年具有好運氣,如果沒有就表示來年的不順.女孩們將她們的鞋子從肩頭拋過,如果鞋尖指向門的方向,就預示著女孩來年將會出嫁.另一個傳統是將一點熔鉛倒入水中,根據鉛在水中形成的形狀來猜測來年的運式.
在波蘭,聖誕夜是宴會的第一天.宴會是從聖誕夜第一顆星星出現時開始的,然後大家開始互贈禮物.在第二天人們會走訪親戚朋友們.
在斯洛伐克,聖誕節是一個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慶典.2001年,一個大型的耶穌誕生場景在布拉迪斯拉發造建並展出,還計劃將它封裝以在其他城市展出.
東歐和俄國
在東歐,斯拉夫的鄉村有個傳統稱為「森林爺爺」(Ded Moroz).根據傳說,他乘著神奇的"三駕馬車"(一種裝飾華麗由三隻馬拉動的雪橇)旅行,並且分送禮物給小孩子們。他被認為是聖誕老人更勝於是聖尼古拉斯的後代。
經過數十年共產黨政權的打壓後,從1992年開始,聖誕節慶祝在俄國重新復甦。聖誕夜的「神聖晚餐」包含十二道菜餚,每一道都是為了紀念耶穌的門徒。雖然俄國的傳統有些被轉移到新年,但大多數仍被保留至今日,例如:拜訪並給「森林爺爺」和他的「雪女」的禮物。許多現存的俄國聖誕節習俗,包括聖誕樹或是「yolka」,都在彼得大帝十八世紀末期的西遊之後流傳開。
在波蘭,聖誕夜是齋戒的第一天,然後,在第一顆星星出現,交換禮物之後人們便開始享受。而接下來的日子通常是用來拜訪朋友的。
英國
為了慶祝聖誕節所裝飾的房子(英國西南部)聖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是一種慶祝聖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聖誕童話鬧劇(pantomime)更是風行於年輕的家庭中。節慶Nine Lessons and Carols在劍橋是一個很流行的宗教活動。自從西元1947年開始每年挪威首都奧斯陸都會贈送一棵雲杉樹給英國人民作為表示英國於二戰支援挪威的感謝之意。這棵樹立於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鴿子廣場, Trafalgar Square)而且是全英國最知名的聖誕樹, 象徵著英國和挪威人民之間的友誼。
北美
除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現法國式的聖誕老人Pere Noel之外,在美國和加拿大,聖誕老人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擺放聖誕樹和滑冰場的盛大溜冰活動、華盛頓的給白宮上聖誕裝飾的的活動,是美國聖誕節中最亮麗的風景線。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聖誕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在墨西哥,posada是諸多非宗教式的聖誕節慶祝活動中的最亮點。在九天中,一群群城鎮市民挨家挨戶地走訪,象徵著剛出生的耶穌的拜訪者。人們還在特定時間在家中玩從piñata中打出聖誕禮物的小游戲。
南美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家,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人傳統的混合體,並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在哥倫比亞贈送禮物的傳統中有一個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的"El Niño Jesus" (小基督),在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聖誕老人),在巴西有被稱為"Papai Noel",後兩者與通常意義上的聖誕老人有很大聯系。南美洲的聖誕老人穿的更加涼快,這或許與南美溫暖的聖誕節有關。聖誕老人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在晚上進入孩子們的房間,從梯子到跳躍床,應有盡有。在阿根廷,人們在一月六日,當地的「三聖節」("Three Kings Day")贈送聖誕禮物,那時是孩子們在去伯利恆朝聖的路上遇見的聖者用點心和小禮物裝滿了孩子們放在床下的鞋子。
無論在人們的家中還是在公共場合,耶穌形象在南美的聖誕慶祝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像秘魯這樣有著大量南美原住民後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全家一起享用聖誕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飯菜內容各有不同。但聖誕燭光卻幾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別在巴西城市中還常常可以在這天觀賞煙火表演。
⑤ 巴西過聖誕節嗎
過。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聖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
其他節日
1、主顯節
教會規定1月6日為此節日。天主教注重第一次顯現,故又稱「三王來朝節」。東正教教會和其他東方教會注重第二次顯現,這個節日特別地與耶穌的受洗關聯在一起,故又稱「主領洗節」,因歷法不同,其1月6日相當於公歷1月18日或19日。
2、狂歡節
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節日起源於歐洲的中世紀。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木神節、酒神節都可以說是其前身。有些地區還把它稱之為謝肉節和懺悔節。該節日曾與復活節有密切關系。復活節前有一個為期40天的大齋期,即四旬齋(lent)。
⑥ 聖誕節的風俗習慣
Christmas 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
世界各地的聖誕慶典
It is interesting to see how different countries celebrate Christmas. We asked some of our friends and this is what they told us about their Christmas celebrations:
了解不同的國家怎樣慶祝聖誕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請教了一些朋友。他們對自己國家的聖誕活動是這樣描述的:
Belgium On Christmas Eve, it starts with a drink and 「nibbles1」, followed by a 「starter」 course such as seafood, and then stuffed turkey. The dessert is a kind of cake made with cream. Father Christmas2 is called 「Saint Nicholas 」 and he brings presents to children on December 6th,「St. Nicholas Day,」 a long time before Christmas.
比利時 聖誕夜,歡慶活動由小飲和小吃開始,然後是「開胃」菜,如海鮮。接下來的菜是填滿佐料的火雞。甜點是一種帶奶油的蛋糕。聖誕老人叫做「聖尼古拉斯」。他在12月6日這一天為孩子們帶來禮物。「聖尼古拉斯節」時間遠在聖誕節前。
Brazil Father Christmas is called Papai Noel. Many Christmas customs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USA or UK. For those who have enough money, a special Christmas meal will be chicken, turkey, ham, rice, salad, pork, fresh and dried fruits, often with beer. Poorer people will just have chicken and rice.
巴西 聖誕老人被叫做「聖誕阿爸」。巴西很多的聖誕節習俗與美國或英國類似。對於那些有錢的人家,特別的聖誕宴有雞、火雞、火腿、米飯、沙拉、豬肉,以及水果和乾果,通常還有啤酒。窮人只是食用雞和米飯。
Finland Finnish people believe that Father Christmas (Santa Claus) lives in the north part of Finland called Korvatunturi, north of the Arctic Circle.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send letters to Santa Claus in Finland. There is a even big tourist theme park called 「Christmas Land」 in the north of Finland, near to where they say that Father Christmas lives. Everyone cleans their houses ready for the three holy days of Christmas--Christmas Eve, Christmas Day, and Boxing Day3. Christmas Eve is very special, when people eat rice porridge4 and plum5 fruit juice in the morning. They will then decorate a spruce6 tree in the home. Many families will visit cemeteries7 and grave-yards to place a candle on to the burial graves of family members. Cemeteries are very beautiful at Christmas-time.
芬蘭 芬蘭人相信聖誕老人(聖克勞斯)住在芬蘭北部一個叫做科爾瓦山的地方,位於北極圈北部。全世界的人們都把寄給聖誕老人的信發往芬蘭。在芬蘭的北部甚至有一個大型旅 游主題公園被稱為「聖誕地」,就位於傳說中聖誕老人的居住地附近。每家每戶都清掃各自的房屋以迎接聖誕節的三個聖日--聖誕夜、聖誕日和節禮日。聖誕夜是個重要的節日。人們早上喝米粥和李子汁。然後他們在家中裝飾雲杉樹。很多家庭會前往墓地,在已故親屬的墓上獻上一根蠟燭。聖誕節時墓地都顯得格外漂亮。
France In France, everyone has a Christmas tree, sometimes decorated in t he old way with red ribbons and real white wax8 candles. Fir9 trees in the garden are often decorated too, with lights on all night. Father Christmas is called Père Nol. The Christmas meal is an important family gathering with good meat and the best wine. Not everyone sends Christmas cards.
法國 在法國,每人都有一棵聖誕樹。有時聖誕樹按傳統的方式用紅綢帶和真正的白蠟燭裝飾。庭院中的冷杉樹也經常被裝飾起來,通宵都亮著小彩燈。聖誕老人被叫做「聖誕阿爸」。聖誕宴是一次重要的家庭聚會,席上滿是美酒佳餚。聖誕卡不是每個人都寄的。
Germany Germans love to decorate their houses at Christmas. Many houses will have little wooden frames holding electric candles in their windows, and coloured pictures of paper or plastic which look beautiful from the outside at night. Father Christmas brings presents in the late afternoon of Christmas Eve (December 24th), after people have been to a church meeting. The presents are then found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One person in the family will ring a bell and call everyone to come to the room. On Christmas Day, fish (carp10) or goose will be cooked.
德國 德國人喜歡在聖誕節裝飾他們的房子。很多房子的窗戶上都會有用小木架支起來的燈泡蠟燭以及印在紙上或塑料上的彩色圖片,晚上從屋外看上去非常漂亮。聖誕老人在聖誕夜(12月24日)傍晚人們去教堂聚會之後帶來禮物。禮物放在聖誕樹下。每家有一個人搖著鈴鐺叫所有人去屋裡看禮物。聖誕節人們烹飪鯉魚或者家鵝。
Latvia Latvians believe that Father Christmas brings presents on each of the 12 days of Christmas starting on Christmas Eve. Usually the presents are put under the family Christmas tree. The special Latvian Christmas Day meal is cooked brown peas with bacon (pork) sauce, small pies, cabbage and sausage.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人相信聖誕老人在從聖誕夜開始的12天中每天都帶給人們禮物。通常禮物放在家中的聖誕樹下。獨特的拉脫維亞聖誕節宴有褐豆加火腿醬、小餡餅、洋白菜和香腸。
Portugal People pretend that Father Christmas brings presents to children on Christmas Eve. The presents are left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 or in shoes by the fireplace. A special Christmas meal of salted dry cod-fish11 with boiled potatoes is eaten at midnight on Christmas Eve.
葡萄牙 人們假裝聖誕老人在聖誕夜給孩子們帶來禮物。禮物放到聖誕樹下面或者壁爐旁的鞋裡。聖誕夜子夜之時,人們開始享用有腌制的鱈魚和煮土豆的特別的聖誕宴。
Russia In the days of the Soviet Union, Christmas was not celebrated very much. New Year was the important time--when 「Father Frost」 brought presents to children. Now Christmas can be openly celebrated--either on December 25th; or more often on January 7th. This unusual date is because the Russian Orthodox church uses the old 「Julian」 calendar12for religious celebration days. Special Christmas food includes cakes, pies and 「meat mplings.」
俄羅斯 蘇聯時期,人們不大過聖誕節。新年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時「霜父」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現在聖誕節可以被公開慶祝,或者在12月25日,或者更通常在1月7日。選擇後者這個不尋常的日子是因為俄羅斯東正教按照古老的儒略歷確定宗教節日。典型的聖誕宴包括蛋糕、餡餅以及「肉餃」。
Sweden The most important day is Christmas Eve. A special Christmas meal is eaten on Christmas Eve--ham (pork), herring fish13, and brown beans--and this is the time when families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 Many people attend a church meeting early on Christmas Day.
瑞典 最重要的日子是聖誕夜。特別的聖誕宴安排在聖誕夜,有豬肉火腿、鯡魚和褐豆 。這也是各家互贈禮物的時候。很多人在聖誕節這一天一大早便去教堂參加聚會。
⑦ 巴西傳統節日
狂歡節
狂歡節為期四天,每年的2月中下旬舉行。據說巴西狂歡節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當時的羅馬教皇下令封齋期的前三天在教皇皇宮前舉行慶祝活動。教徒們輕歌曼舞、手舞足蹈,整個羅馬城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 從此狂歡節被正式確定並在歐洲廣為流傳,後由葡萄牙人傳入巴西。1641年,在薩爾瓦多舉行了馬隊和花車的遊行,從而開創了巴西歡度狂歡節的先河。1846年,巴西首次舉行狂歡節化裝舞會。到了19世紀下半期,隨著巴西奴隸貿易的逐步取消和奴隸制的最後廢除,廣大黑人興高采烈地加入了狂歡節的遊行大軍,在非洲傳統樂器的伴奏下,跳起帶有濃郁非洲風格的舞蹈。1889年巴西推翻帝製成立共和國後,狂歡節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新的變化,桑巴舞逐漸成為節日的主角。就這樣,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今天這種盛況空前的非宗教的全民聯歡活動。
節日雖為短短的四天,但早在節日前的一兩個月,巴西的各大城市和各界團體就著手准備節日的慶祝活動了。城市的主要街道也早早披上了節日的盛裝,街道兩邊搭起高高的看台,里約熱內盧大看台最佳的包廂票價雖高達千餘美元,但被早早地搶購一空。
狂歡節那四天,狂歡的熱浪席捲整個巴西,男女老少披紅掛綠,艷裝濃抹,載歌載舞,春潮決堤般地湧向大街。市面上除了葯店、醫院和酒吧之外,工廠停工,商店關門,學校放假,真可謂「誰也不屬於誰,誰也管不了誰」。有錢人金裝玉飾自不待言,就是窮苦人家湊熱鬧也要稍整衣帽,敲著空罐頭盒子,叮叮當當地投入狂歡的人流,彷彿一年一度不狂歡一下,明天就沒有好運氣。人們忘掉了富裕和貧窮,忘掉了憂愁和煩惱,忘掉了緊張和疲勞,只剩下歡和樂。此時,全國上下不分高低貴賤,不分種族膚色,都似一朵朵歡樂的浪花匯入了歡樂的海洋。這種歡樂的氣氛也感染著來自異鄉的旅行者,不少外國人也情不自禁地溶入其中。
最為熱烈、緊張、歡快的要數桑巴舞。從16世紀時起,起源於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跟隨著黑奴傳到巴西,它吸收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音樂舞蹈藝術的風格,演變成巴西的桑巴舞。跳桑巴舞時,舞蹈者的每一塊肌肉都在抖動,因而不同於一般的輕歌曼舞。早在1928年,里約熱內盧就出現了被稱為「桑巴舞學校」的表演團體。從那時起到現在,「桑巴舞學校」一直是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桑巴舞大賽的主角。在狂歡節來臨前的幾個月內,各桑巴舞表演團體便要趕排舞蹈、創作樂曲、自製獨特的服飾和彩車,進行精心排練,選出訓練有素的舞蹈「國王」和「王後」。
桑巴舞化裝遊行時,為首的開路隊員簇擁著自己所屬團體的名稱和標志,其後的遊行隊伍打頭的由負責人、作曲者和彩車設計人等頭面人物組成。他們身穿筆挺的禮服,微笑著頻頻向四周圍觀的人群招手致意。緊隨其後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色彩紛呈的女子遊行隊伍。她們身著艷麗的寬擺衣裙,有的頭戴羽頭帽,也有的面戴假面具。女子遊行隊伍兩側或前後是數百人的男子打擊樂隊,樂手們身著由無數金屬片鑲成的衣褲,在燦爛的陽光下金光閃爍。他們興高采烈地吹吹打打煞是熱鬧。再後就是彩車和桑巴舞隊了,彩車上站著的是被選為「國王」和「王後」的俊男靚女,他們春風滿面地笑著向人群頻頻拋飛吻。其後是讓人欣喜若狂的桑巴舞隊,舞者服飾各異,爭芳斗艷,隨著舞曲,邊歌邊舞,這是一種以腰、臀、腹劇烈抖動大幅度搖擺的舞蹈。舞者神采飛揚,觀者如痴似呆,不論是舞者還是觀者,人們忘記一切煩惱,忘卻了姓啥叫啥,忘卻了吃喝,其熱烈痴迷的程度幾乎達到了瘋狂。
⑧ 巴西人得風情是什麼樣的
在當地有一句俗語,稱巴西人是「可愛、可親、不可信」,可愛是指巴西人的身材都長得很好看,肉桂色的皮膚,因此,很多外國遊客都喜歡到巴西去,找巴西姑娘聊天;可親是指巴西人對人和藹可親,純朴而沒有心計,即便是對外人心裡也不會設防,給人一種見面熟的感覺,而且很熱心助人,因此,外國人到了巴西,絕不會有一種孤獨感,很快就能與巴西人接交朋友;不可信是指巴西人不守時,往往約好時間會面,他會遲到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也不足為怪,也不用道歉,大家卻都覺得很自然。
巴西位於拉丁美洲,是離我國最遙遠的國家之一,有人說,如果從地心鑽個洞,出口就到了巴西,因此,巴西的季節正好和我們的相反,我們現在進入了冬季,而巴西初夏即將來到,我們是晚上8點,巴西是早上點,如果從北京飛往巴西,光是飛行時間就需要一天一夜,因此,需要中途換乘飛機。巴西國土也很大,有850多萬平方公里,差中國110萬的領土,可是巴西的可耕地是中國的3倍,有3億多公頃;巴西的原始森林面積有450萬平方公里,因此,巴西是一個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是全世界公認的「巴西是潛在的大國」,國民經濟居世界第十位,僅次於西方七國集團,中國和俄羅斯;巴西是500年前葡萄牙人發現的,經歷了300年的葡萄牙統治,葡萄牙人當初在巴西的紅木,大量的運往歐洲,因此,巴西的國名也就是「紅木」的意思。此後,葡萄牙人發現巴西非常適合種咖啡和甘蔗,因此,巴西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和甘蔗生產國,一直保持到現在。19世紀末,英國人將足球帶到了巴西,因此,巴西的足球也聞名天下,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個發行郵票的國家,僅次於英國。
巴西還存在著種族歧視,主要表現在:黑人和混血種人的收入要低於白人,社會地位也低於白人,受教育的程度也低於白人;但是,巴西沒有種族沖突,各國的移民都能和睦相處,從沒發生過象印尼或歐洲那樣的大規模的排斥移民的沖突,因此,人稱巴西是人種的大熔爐,移民之間的通婚現象非常普遍。
在巴西的華僑大約有25萬,主要集中在聖保羅。華僑移民巴西,大致經歷了這么幾個過程,1810年第一批中國人到巴西種植茶葉,50年代至60年代,香港和廣東一帶移民巴西較多,80年代以後,台灣和大陸移民增多。華人主要從事餐館業。
巴西的美食代表主要是烤肉和煮豆飯,烤肉是南方菜的特色,南方有大片的牧場,養了很多的牛,所以吃烤肉很普遍,每逢周末都聚集烤肉吃。煮豆飯過去是奴隸吃的,用豬牛的下水和豆煮成,據說熱量很大,耐飢,是奴隸的主食,現在加上了各種鮮美的肉,味道已經不是過去那樣了,味道要鮮美得多。各地餐館都有煮豆飯供應。巴西未婚同居很普遍,因為巴西的法律規定,一個人一生只能結兩次婚,第三次結婚就不許離婚。因此很多人就分居生活,造成了同居現象增多。
巴西人把教堂結婚視為最高尚的,只要有身份的家庭,都是在教堂舉行婚禮,婚禮相當隆重。在神父前交換結婚戒子,都要與來賓共飲香檳酒。
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日是聖誕節
巴西人老了一般都靠老夫老妻相伴,其次就是子女照顧,上敬老院的還是比較少;一般上敬老院的都是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巴西發放了養老金,一般還夠用。
如果去巴西旅遊 里約熱內盧,它是世界十大旅遊城市之一,那裡有連綿不斷的海灘,平坦細沙,也有原始森林,還有湖泊,據說,象里約熱內盧那樣,將海、山、湖都聚集在一個現代城市中是不可多見的。其次還有黑金城、奧林達和巴西利亞,這是三個榮獲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前兩年城市是巴西古城的代表作,巴西利亞是統一規劃的現代化城市,還有薩爾瓦多,那裡有很多的古老教堂,值得一看,還可以到巴西北部亞馬孫河看看;在巴西的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伊瓜蘇瀑布和世界上最大的濕地潘塔納爾,這些都是世界名勝。
⑨ 巴西聖誕有什麼習俗
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聖誕綵球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聖誕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家,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人傳統的混合體,並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在哥倫比亞,贈送禮物的傳統中有一個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的"El Niño Jesus" (小基督),在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聖誕老人),在巴西有被稱為"Papai Noel",後兩者與通常意義上的聖誕老人有很大聯系。南美洲的聖誕老人穿的更加涼快,這或許與南美溫暖的聖誕節有關。聖誕老人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在晚上進入孩子們的房間,從梯子到跳躍床,應有盡有。在阿根廷,人們在一月六日,當地的「三聖節」("Three Kings Day")贈送聖誕禮物,那時是孩子們在去伯利恆朝聖的路上遇見的聖者用點心和小禮物裝滿了孩子們放在床下的鞋子。
無論在人們的家中還是在公共場合,耶穌形象在南美的聖誕慶祝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像秘魯這樣有著大量南美原住民後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全家一起享用聖誕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飯菜內容各有不同。但聖誕燭光卻幾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別的ì在巴西城市中還常常可以在這天觀賞煙火表演。
在阿根廷,會在1月6日「三聖節」(「Día de Tres Reyes」)贈送聖誕禮物,那時是孩子們在去伯利恆朝聖的路上,遇見的聖者用點心和小禮物裝滿了孩子們放在床下的鞋子。
聖誕節(Christmas或Cristo Messa ),譯名為「基督彌撒」。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聖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祝則在每年的1月7日。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⑩ 巴西人過聖誕嗎
巴西那麼多基督徒,當然會慶祝,貌似最大的基督象 就在巴西 12月份的巴西正熱著 所以可以說是 綠色聖誕
通常巴西的節慶日就是 烤肉+啤酒+音樂+整晚狂歡
聖誕節還有 PAN DOLCE 一種麵包 裡麵包 水果 糖 堅果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