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怎麼推翻皇帝的

巴西怎麼推翻皇帝的

發布時間:2022-09-07 16:00:46

⑴ 巴西帝國的興亡你知道多少

自佩德羅成為巴西皇帝後,便繼續驅逐葡萄牙殖民者。他向英國聘請海軍軍官湯馬士·科克倫將軍(Admiral Thomas Cochrane)及法國的皮埃爾·拉巴杜(Pierre Labatut)助戰。他們率領巴西軍在巴伊亞、馬臘尼昂、帕拉等地擊退葡萄牙殖民軍,並重新控制這些地區。翌年,驅逐所有葡萄牙軍,巴西帝國成功解除了葡萄牙的威脅。1824年,英國調停葡萄牙及巴西的紛爭,1825年,雙方達成協議,英葡承認巴西獨立[3]。

1823年,巴西帝國議會起草憲法,由三權分立作為基礎的憲法主張剝奪葡萄牙人的被選舉權,並限制皇帝的權利。佩德羅一世不滿這部憲法,於是派軍隊到場解散議會,並把首相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流放。同年6月,佩德羅打算改寫憲法,以維護葡萄牙貴族及自身皇權作為方針。1824年,憲法出台,此部經修改的憲法比本來議會制定的憲法較能集中皇帝的權力[4]。

在1824年中期,東北六省的共和派不滿專制的統治,因此發起了叛亂,宣布各省脫離巴西獨立。以伯南布哥省為中心的叛亂者組成了「赤道邦聯」(Confederação do Equador),並在伯南布哥首府累西腓組織臨時政府,欲脫離巴西帝國獨立。佩德羅於是派兵鎮壓叛亂,翌年3月處死叛亂的策動者。
然而,葡萄牙殖民者離開以後,巴西卻要面對鄰國阿根廷的影響。1825年10月,巴西南部的西斯普拉丁省(Provincia Cisplatina)宣布脫離巴西並並入阿根廷,改稱烏拉圭,巴西只得向阿根廷宣戰。可是巴西未能取得任何突破,而阿根廷國內出現分離主義者的運動,雙方只好在1827年中期簽署草約,宣布烏拉圭仍為巴西領土。不久後,阿根廷再次對巴西用兵,翌年,巴西軍被驅逐,雙方於是簽署和約,承認烏拉圭為獨立國家[5]。
在面對阿根廷的戰爭期間,葡萄牙的若昂六世駕崩。作為長子的佩德羅一世便繼承其王位。可是,國內的人都不認同他兩國君主之身份,他只好把葡萄牙王位讓給自己的長女瑪麗亞,由弟弟米格爾攝政。1828年,米格爾篡位成為葡萄牙國王,佩德羅一世繼續管治巴西。同年,烏拉圭得以獨立,而戰爭亦使得國內的經濟開始下滑,人民對佩德羅抱有怨言,巴西黑人亦開始爆發不同的起義。1831年,人們在首都里約熱內盧爆發示威,緊接各地也出現不同的暴動。不久後,佩德羅一世被逼讓位於兒子佩德羅二世,返回葡萄牙。

⑵ 巴西政治體制是什麼

巴西政治體制是君主立憲政體。

巴西帝國為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1、議會:兩院制議會,分上院(貴族院)和下院(眾議院)。

2、政府:又稱內閣或政府委員會。由國務大臣(政府首腦)及37名部長構成,首任國務大臣為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

3、國家元首:國家元首為皇帝(Imperador),主要有兩位:佩德羅一世和佩德羅二世。

4、司法機構:貴族院為司法機構,一般來說由貴族院組織王座法庭,由皇帝和大法官同時行使司法權。

5、樞密院:為咨詢和決策機構,由25名皇帝的親信組成。

6、督政府:為軍事機構,由首相提名的軍官組成。

7、攝政委員會:1831—1840年代行政府職能的機構,後失去了其職能。

8、政黨:主要由聯邦黨和保守黨,兩黨執政制。

(2)巴西怎麼推翻皇帝的擴展閱讀

巴西自8000年前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但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是自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發現巴西後才開始的。

巴西被葡萄牙發現後,成為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巴西獨立,成立了巴西帝國。1889年,巴西爆發了軍事政變,巴西帝國被推翻,巴西由君主立憲政體轉為共和政體至今。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Pedro Álvares Cabral)到達巴西。隨後的三百年裡,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逐步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之後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合並後,荷蘭人一度佔領巴西為己有(1624-1654年),但因為優秀的荷蘭總督約翰·毛里茨於1644年去職,葡萄牙就在1654年首次英荷戰爭後,重新奪取巴西。

1693年巴西發現大金礦,成為世界黃金的主要出產地,因此讓葡萄牙國王極度富裕,建立王權強大的絕對君主制。

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一世攜王室貴族和政府遷往巴西,1821年歸國。這期間,巴西開始對英國開放貿易港口,並成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⑶ 原本是葡萄牙王儲的佩德羅,為何他要背叛自己祖國而獨立

佩德羅是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葡萄牙的王儲。但由於法國入侵葡萄牙,佩羅羅及其父親入昂六世都逃到了巴西。佩德羅從9歲到23歲,一直是生活在巴西,對巴西有著濃厚的感情。在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由於其父親回國之後,公然背棄了原先對巴西的承諾,不承認巴西作為一個獨立王國與葡萄牙王國享受同樣的平等地位,反而又把巴西變成殖民地。這一舉動激怒了佩德羅,1822年憤然宣布巴西獨,費德羅已經成為了巴西歷史上第一任皇帝費德羅一世。現在無論是巴西人還是葡萄牙人,都不會認為佩德羅是一個叛國者,反而兩國人民對於其給予其很高的評價。

1822年佩德羅宣布自己為巴西的永久統治者,在巴西各階層人民的支持之下,10月22號成立了巴西帝國,他成為了巴西帝國的第一任皇帝。

⑷ 為什麼法國總統和巴西總統被稱為帝王總統

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之前的第四共和國對總統的權力進行立法,設置了非常嚴格的限制。但1958年,阿爾及爾暴動之後,國民議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將軍全權,並委託其制定新憲法。9月,全民公決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第五共和國的總統權力非常之大,有點類似於中國的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甚至可以在必要時刻解散議會。總統凌駕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除了有總統任期限制以外,已經有點類似於大革命之前的法國帝王了。
巴西的總統制是在1889年推翻了佩德羅二世的巴西帝國以後建立的。由於巴西歷史上有著軍人政權的背景,同時巴西也是多黨制國家,使得作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的總統手中擁有很大的權力,是國家的權力中心。巴西總統的權力比美國總統的權力還大,因為巴西總統手中除了擁有強大的行政權以外,還擁有更強大的立法權。甚至還集軍權於一身,所以權力也是非常之大。這就是為什麼法國總統和巴西總統被稱為「帝王總統」的原因。
望採納,謝謝。

⑸ 巴西本來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後來為什麼又實行了君主制呢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到達巴西。16世紀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逃到巴西後,巴西實際上成了葡的帝國中心。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西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獲得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8年5月廢除奴隸制度。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1891年2月24日通過第一部共和國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1960年將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巴西攝政王佩德羅是葡萄牙王子,因和葡萄牙國王鬧翻了,於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獨立,自任巴西皇帝.1889年11月15日君主制被推翻,建立共和國.

⑹ 關於巴西的小知識

國名:巴西聯邦共和國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0∶7。旗地為綠色,中間是一個黃色菱形,其四個頂點與旗邊的距離均相等。菱形中間是一個藍色天球儀,其上有一條拱形白帶。綠、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該國廣闊的叢林,黃色代表豐富的礦藏和資源。天球儀上的拱形白帶將球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象徵南半球星空,其上大小不同的白色五角星代表巴西的26個州和一個聯邦區。白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秩序和進步」。

國徽: 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2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共和國成立日)。

重要節日:獨立日:9月7日(1822年);國慶日:9月7日(1822年);印第安人日:4月19日;吉卜賽人日:5月24日。

國家政要: 總統盧拉·達席爾瓦 (Lula da Silva) ,2002年10月當選,2003年1月1日任職;2006年10月再次當選 ,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

自然地理:851.42萬平方公里(資料來源《巴西四月年鑒》),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

人口:1. 816億(2004年),佔世界人口的2.8%,居拉美首位。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 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巴西「印第安人日」

首都: 巴西利亞(Brasilia) ,人口205.1萬人(2000年),融匯了世界古今建築藝術的精華,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造在人工湖旁,以三權廣場為核心,形狀像一架頭朝東方的巨型飛機。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巴西利亞城列為「人類文化財富」。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2個市。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簡史: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到達巴西。16世紀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逃到巴西後,巴西實際上成了葡的帝國中心。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西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獲得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8年5月廢除奴隸制度。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1891年2月24日通過第一部共和國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1960年將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更多詳細請點擊: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23/content_453177.htm

⑺ 巴西國旗的歷史沿革

1822年巴西脫離葡萄牙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並建立巴西帝國。當時的國旗與現時的巴西國旗大致相同,但中央是一個皇室徽章。現時使用的國旗出現於1889年11月15日,4日後,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被推翻,舊有的國旗也同時被後來的國旗取代。

⑻ 清朝與巴西的關系

葡萄牙殖民者1553年竊據中國澳門後,以澳門為橋梁,開始了中國與巴西的交往。葡萄牙船隻把精美的中國瓷器、絲綢和茶葉經里斯本運往巴西,返程時又把巴西的黃金、煙草等輸入中國。中華文化受到巴西人民的珍愛,對巴西殖民地時期的社會文化與生活習俗曾一度產生過很大影響。19世紀前不斷有零星中國人移民巴西。19世紀,巴西招募中國勞工到巴西種茶、開礦、修鐵路與公路。1880年,清朝與巴西建交,但雙方往來不多。

一、 招募中國茶農到巴西種茶

19世紀初期,澳門葡萄牙殖民當局利用澳門的特殊地位,夥同英國人開始掠賣中國人到拉丁美洲殖民地特立尼達和巴西做苦力,第一次將東方苦力貿易擴大到了拉美,揭開了西方殖民者向拉美輸入契約華工的序幕,成為19世紀中葉後大批運往拉美契約華工的先驅。

180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在廣州一帶拐騙了300多名中國人。為避免清朝地方官員干預,先偷偷把這批人運到澳門集中,再租用葡萄牙船隻運到馬來半島檳榔嶼,然後換乘英國船運往加勒比海的特立尼達島。

1808年初葡萄牙王室為逃避法國拿破崙入侵到巴西建立海外王朝後,為緩和巴西人民對葡萄牙殖民統治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採取了一些改良措施,以穩定巴西政局、發展巴西經濟、解決王室與政府龐大的財政開支,攝政王若昂六世決定在巴西發展茶葉和咖啡種植,以取代中國直接向歐洲國家出口茶葉。為此目的,他決定延聘中國種茶技術員和茶農到巴西種茶。根據中國學者研究,1808年有少數中國茶農、1810年有數百中國茶農抵巴,在里約熱內盧從事種茶工作,他們成功地種出了茶,使中國茶樹在巴西許多地方成林。1810年5月13日,攝政王若昂六世簽署法令,允許巴西同澳門直接進行貿易。巴西在澳門設立「招工館」,不斷私自「招募」華工到巴西修鐵路與公路,開礦山,在種植園幹活,在城市當建築工人。

1888年巴西帝國政府徹底廢除奴隸制,巴西勞動力匱乏,特別是咖啡種植園和亞馬孫地區橡膠業發展急需大批勞力。1892年,巴西共和政府頒布法令,授權進口亞洲移民,優先選擇日本與中國移民。1893年,巴西派特使訪華,向清政府提出引進中國移民要求,條件是中國移民必須加入巴西國籍。可能是雙方在國籍問題上存有歧見,清政府拒絕了巴西的移民請求,但巴西仍繼續從中國私自招募中國勞工到巴西幹活,最後一批300人是1910年到亞馬孫腹地修鐵路。據不完全統計,巴西在1808~1910年期間共從中國運進勞工約9000人,加上零星移民,可能達近萬人。

二、清朝與巴西建交

巴西帝國自1850年起開始部分廢除奴隸制。1864~1870年與巴拉圭發生戰爭,使巴西勞力緊張。巴西政府獲悉美國、古巴、秘魯等國從中國大量輸入廉價勞工促進經濟發展,因而主動向清政府提出建交要求,以便商討招募華工和發展貿易。

1879年,巴西駐英國公使白乃多會見清政府駐英、法欽差大臣兼公使曾紀澤,要求向清廷轉達巴西願與中國建交、「決意遣使臣赴華立約並著意招工」之事。由於當時派遣華工在國際上引起一系列糾紛,清政府決定拒絕巴西要求,「不許提招工之事」,「能不立約最好」,不急於和巴西建交,要曾「切實勸阻」巴西使臣赴華。但巴西政府不予理采,仍於1879年任命巴西前駐歐洲國家的海軍武官穆達海軍中將(Artur Silveira da Mota,1843~1914,參加過巴拉圭戰爭,曾任巴西最大的戰艦「尼泰羅伊」號裝甲護衛艦艦長,1878年晉升為海軍中將,1882年晉升為海軍上將,並被授予男爵稱號)為巴西帝國特使與全權公使(Enviado Estraordinário e Ministro Plenipotenciário)率巴西特使團乘「Vital de Oliveira」號護衛艦啟程赴華。特使團其他成員為全權公使喀拉多(巴西駐巴拉圭公使Eardo Callado)、海軍武官Luiz Felipe de Saldanha da Gama和巴西駐西班牙公使館隨員微席葉(Henrique Carlos Ribeiro Lisboa,兼使團翻譯)。穆達一行先到巴黎會見曾紀澤,曾再次向他們重申清政府立場與態度。穆達當即表示,巴將不再提招工之事,只談立約建交。巴特使團不聽勸阻,仍堅持乘兵船赴華,經香港、廣州、澳門與上海,於1880年6月1日(公歷7月8日)抵達天津。清政府任命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為全權代表,在其駐地天津同巴西使臣議約。6月5日(陰歷),李在總督衙門會見穆達一行,表示「欲聯邦交自可共敦和好,但不必遂立條約。俟貴國以後有商船來華,生意興旺,然後再議約章」。但巴方堅稱,他們「奉命前來通約和好,總以條約為憑」。於是,雙方於6月8日(陰歷)開始舉行兩國關系史上第一次議約建交談判。

經過近兩個月的艱苦談判,雙方反復辯難,「數易其稿」,最後以1874年簽署的中秘友好通商條約為藍本,並參照各國條約,定為16條。1880年8月1日(陰歷)(公歷9月5日),兩國在天津簽署了《中國-巴西和好通商航海條約》。9月2日(陰歷),巴西特使進京進行了禮節性拜訪活動。條約主要內容為:(1)宣布兩國建立外交關系,互派使臣常駐對方首都,享有最優國使臣待遇。(2)在對方通商口岸,互設總領事、領事等官員,他們必須是真正官員,不得以商人兼充,不得經商。(3)限制領事裁判權。兩國公民在華訴訟、涉及財產犯罪各案,「俱由被告所屬之官員專行審斷,各照本國律例定罪」。(4)促進往來通好,自由僑居,兩國永存和好。(5)發展貿易,平等互利。兩國人民均可到對方開放的通商口岸進行貿易,並享有「最優國」關稅待遇,但禁止販賣鴉片。

條約簽署後到雙方換約批准,其間還經歷了一些曲折,巴西政府對條約中的某些條款持有異議,因為該條約與清朝同西方列強簽署的不平等條約之間存在某些差別,主要是在治外法權方面。穆達在海軍武官陪同下去日本,咯等人留下繼續談判,但住在上海。

1881年3月19日,雙方在天津的談判沒有進展。7月21日,巴西代表再到天津談判。在會談過程中,經與咯拉多反復辯論,雙方互作讓步,加之德國駐華公使巴蘭德從旁酌商,從而達成了妥協方案,如清政府同意巴方將原第10條中關於「聽中國官員派差徑往拘傳審理」避入巴西使領館或其商船、行棧的被告華民的規定,改為「由(中國)地方官員一面知照(巴西)領事館、一面立即派差協同設法拘拿」,而巴西接受清政府提出的禁販鴉片、商人不得兼充領事等項要求。這樣規定,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事裁判權,有利於中國行使國家主權,又照顧了巴西應享的外交權利。但通過「最惠國」和治外法權原則,該條約同樣給予了巴西類似於帝國主義列強的某些特權。最後將原訂條約改定為17條,於1881年10月3日(陰歷8月11日)在天津由李鴻章與喀拉多重新簽字。1882年3月18日(陰歷2月),清政府派譚鈞培與巴西使臣在上海換約生效,並對外公布。

1883年8月,巴西帝國在中國通商口岸上海設立總領事館,第一任總領事馬爾丹根據條約規定在清政府頒給批准文憑後到上海就任。清政府也指派使法大臣曾紀澤從1883年起兼使巴西。

三、 清朝與巴西合眾國的關系

從1889年11月15日巴西推翻帝國、建立合眾國起,到1911年10月10日中國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為止,巴西歷屆總統就職均向清政府致國書問候,雙方表示要「益固邦交」、「益增輯睦」。

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相繼逝世,巴西派專使到北京弔唁。1909年8月,清政府出使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巴西四國欽差大臣兼駐上述四國公使劉式訓從葡萄牙里斯本乘船到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向巴西總統佩卡哈呈遞國書,受到熱情接待。這是兩國建交後中國使節第一次到巴西訪問。1909年,巴西專使貝雷拉(Manuel Carlos Gonçalves Pereira,1911年返巴)來華,同清政府全權代表、外務部左侍郎聯芳舉行會談,於1909年8月3日(陰歷6月18日)雙方在北京簽訂《中國巴西公斷條約》,即中巴仲裁條約。條約共四條,規定雙方共同維護通過仲裁和平解決爭端的國際關系准則,今後兩國如有「不能和平了結之案」,可提交海牙國際法院仲裁,以保障國際和平,但「須無礙兩國利益及國家榮譽,亦不得干涉第三國利益」。條約於1911年10月由兩國駐法國公使館代辦在巴黎換文生效。

清朝雖與巴西建交、締約,但因寓居巴西的華僑不多,貿易也未展開,所以雙方聯系不多。為擴充海軍,清政府於1894年8月18日購巴西大快船一艘。9月17日,中日海軍黃海大東溝海戰,北洋海軍損失慘重。清政府又擬購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艦船,未成。

⑼ 巴西國家介紹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國土的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

1822年9月7日,佩德羅王子宣布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1985年1月,反對黨在總統間接選舉中獲勝,結束軍人執政。1989年,首次以全民直接選舉方式舉行大選。2002年10月,以勞工黨為首的左翼政黨聯盟候選人盧拉贏得大選,成為巴歷史上首位直選左翼總統。2006年10月,盧拉贏得連任。

2010年10月,迪爾瑪·羅塞芙作為勞工黨候選人贏得大選,成為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2014年10月贏得連任。2016年5月12日,羅塞芙總統因彈劾案暫時離職,副總統特梅爾出任代總統並組建臨時政府。

2016年8月31日,羅塞芙總統遭國會彈劾,特梅爾正式接任總統。2018年10月,巴西舉行總統大選,社會自由黨候選人博索納羅當選新任總統,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就職。

(9)巴西怎麼推翻皇帝的擴展閱讀

巴西的對外關系:

巴西奉行國家獨立、民族自決、主權平等、不幹涉內政、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和平解決爭端的外交政策,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主張加強聯合國作用,積極推動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全力爭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巴西同192個國家建有外交關系。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美洲國家組織、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南美國家聯盟、南方共同市場等國際和地區組織以及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七十七國集團等多邊機製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

巴西認為東亞和東南亞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重視發展同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和東盟國家的政治和經貿。

⑽ 巴西和阿根廷分別是什麼時候推翻軍政府統治的拉美現在還有哪些國家是軍政府掌權的

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
1930年烏里武魯發動軍事政變 ,建立軍政府 。1946和1951年J. D.庇隆兩次當選總統 。1955 年9月洛納迪將軍發動政變,實行軍人獨裁統治 ,庇隆流亡國外。1973 年3月正義黨人坎波拉當選總統,同年6月,庇隆流亡18年後回國,並於9月大選中第三次當選總統 ,
南美洲的智利,玻利維亞是典型的軍政府統治國家
拉美國家是一個軍人政變頻繁的地區,近幾十年來改地區共發生過近一百次軍人嘩變事件,有一十九個國家軍人執過政。目前還有:委內瑞拉,古巴,
宏都拉斯等國是軍人執政。

閱讀全文

與巴西怎麼推翻皇帝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51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33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0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4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0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6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0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5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5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2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6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43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5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8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6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83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2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4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