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第一大壩在哪裡
世界第一大壩在在巴西與巴拉圭交界的巴拉那河上,有堪稱世界第一的伊泰普大壩。
大壩高225米,長8000米,所用混凝土達1180萬立方米。用這些混凝土可建一個供200萬人居住的城市,或者建造一條從大壩通到美國紐約的高速公路。大壩建築形成的伊泰普水庫最高水位達233米,水庫總量290億立方米。
伊泰普是以發電為主的水電工程,水庫水位消落只有1m,只有在溢洪道需要維修時才不得已將水庫水位降低3m。下游水位隨下泄流量改變,實際上也沒有大的變化。電站水頭變幅小,水庫水位變化小,基本上是在恆定水頭下滿負荷運行,只要機組維護好不出毛病,機組都可滿發。
Ⅱ 世界十大水壩是什麼
目前世界已建最高的混凝土重力壩是瑞士的大狄克遜,高285m,在建的是中國的三峽,壩高181m。已建最高的混凝土拱壩為前蘇聯的英古里雙曲拱壩,壩高271.5m,在建的是中國的小灣,壩高292m;已建最高的土石壩是前蘇聯的羅貢心牆土石壩,壩高335m。已建最高的混凝土重力拱壩是前蘇聯的薩揚-舒申斯克壩,壩高245m;已建最高混凝土支墩壩是加拿大的丹尼爾約翰遜,壩高214m,已建最高的面板堆石壩是墨西哥的阿瓜密爾巴壩,壩高187m,在建最高的面板堆石壩是中國的水布埡,壩高233m。已建最高的碾壓混凝土拱壩是中國的沙牌,壩高132,已建最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是哥倫比亞的Miel壩,壩高188m,在建最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是中國的龍灘,壩高216m。已建在建碾壓混凝土壩最多的國家分別是中國、日本、美國和西班牙。已建最高的瀝青混凝土心牆壩是奧地利的芬斯特斗,壩高96 m /150m。水電裝機排在前5名的工程是:中國的三峽(裝機18200MW),巴西的伊太普(12600MW),委內瑞拉的古日(10000MW),巴西的TUCURUI(8370MW)和俄羅斯的薩揚-舒申斯克壩(6400MW)。
Ⅲ 全球最著名的十大水壩有哪些
中國的三峽大壩
2006年5月,全長2309米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全線澆築達到設計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在發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外,其18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和847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
巴西伊泰普大壩
完工時,它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奇跡之一。盡管它的大小和供電量在今天已被超越,它依然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最具有標志性的水壩。它在1936年建成,至今依然保留著哥特式的裝飾,賦予自身藝術的氣息,給人以靈感。而其它許多水壩僅僅具有實用性。它以胡佛總統的名字命名,因為他對這項工程有很大的幫助。自1985年以來,這座大壩一直是美國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它的相關數據也令人印象深刻,壩高221米,基部厚200米(頂部15米)。這需要消耗大量的混凝土。在建工過程中,100多人因工死亡,包括一對父子---測量員JG. 蒂爾尼(通俗歷史認為他是第一個因這項工程而死的人)。他的兒子帕特里克W在13年後的同一天因工而死,被認為是最後一個因這項工程而死的人。
剛果民主共和國印加(Inga)大壩
印度的 Sardar Sarovar 大壩
土耳其的Ilisu大壩
葛蘭峽谷大壩——美國
葛蘭峽谷大壩以科羅拉多州的美好風景為背景,建於亞利桑那州的科羅拉多河上。可以從周圍的環境看出,這地方比較乾燥,而大壩的使命就是為美國這部分特別乾旱的地區貯存水資源。它高達216米,拱形的頂部長達470米。它因對當地的動植物群有影響而遭受批評,但卻滿足著三個州的社區需求。
伊泰普壩——巴西
巴西伊泰普壩的名字是由過去在這附近的一座小島得來的,意思是「石頭的聲音」。可以想像當水壩放水時的水流聲音。大壩的長度驚人,達7235米,高度為225米。為了顯示對名單上提到的其它水壩的公平,必須說明,事實上這座大壩是由三座水壩組成。
美國的Elwha河大壩和Glines峽谷大壩
衣索比亞的Gibe III大壩
東南亞的湄公河大壩
巴西的Belo Mont大壩
Ⅳ 巴西和哪個國家 共同修建水壩
世界六大水壩之一伊太布水電站 伊太布水電站位於巴西與巴拉圭之間的界河——巴拉那河(世界第五大河)上,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電站,由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發電機組和發電量由兩國均分。伊太布水電站歷時17載修建。壩內蓄滿水後,形成了面積達1350平方公里、深度為250米的「湖泊」。
Ⅳ 南美和拉美分別指的是哪
拉美包含南美,最好對照地圖看一下
南美
概況
名稱:南亞美利加洲,簡稱南美洲(South America)。
位置: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濱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相分。
范圍:大陸東至布朗庫角(西經34°46′,南緯7°09′),南至弗羅厄德角(西經71°18′,南緯53°54′),西至帕里尼亞斯角(西經81°20′,南緯4°41′),北至加伊納斯角(西經71°40′,北緯12°28′)。
面積:約1 797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地理區域:從地理區域上劃分為:南美北部諸國,包括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安第斯山地中段諸國,包括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南美南部諸國,包括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南美東部國家巴西,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一半。 【居民】 人口 32 5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東部沿海一帶人口稠密,廣大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人口分布的另一特點是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
居民
人口 32 5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東部沿海一帶人口稠密,廣大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人口分布的另一特點是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
民族: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較復雜,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種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歐混血型最多。在近3億人口中,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歐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語言: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語,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法屬蓋亞那官方語言為法語,蓋亞那官方語言為英語,蘇利南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其它國家均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宗教:居民絕大多數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
自然環境
海岸線 大陸海岸線長約28 700千米,比較平直,多為與山脈走向一致的侵蝕海岸。缺少大半島和大海灣。島嶼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陸南部沿海地區。
地形 南美洲大陸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向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海拔300? 000米之間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脈由幾條平行山嶺組成,山體最寬處達400千米,全長約9 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脈有不少高峰海拔6 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 960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東部有寬廣的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積500多萬平方千米,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南部則有巴塔哥尼亞高原。南美洲平原自北而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亞馬孫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地形坦盪,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火山與地震: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較多、地震頻繁且多強烈地震的一個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東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安第斯山脈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 723米,是世界上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區最為頻繁。
氣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象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水系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過1 000千米的有20多條。南美洲水系內流區域很小,內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自然資源
礦物 資源尚未很好勘探,目前已知現代化工業中所需要的20多種最重要的礦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儲量豐富。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巴西的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倫比亞和巴西;鋁土礦主要分布在蘇利南;銅礦的金屬儲量在1億噸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銅的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魯居第四位;鉍、銻、銀、硝石、鈹和硫磺儲量均居各洲前列;錫、錳、汞、鉑、鋰、鈾、釩、鋯、釷、金剛石等礦物也很豐富。
森林:森林面積約92 000萬公頃,佔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盛產紅木、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貴重林木。草原面積約44 000萬公頃,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5%,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多。 水力資源:水力蘊藏量估計為46 70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蘊藏量的16.9%;已開發的水力資源為56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資源總開發量的3.6%。
漁業: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東南部沿海盛產金槍魚,秘魯沿海盛產魚,智利沿海盛產沙丁魚,鱈和鯨。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還盛產鱸、鯔、鯷、鯖、鱈等魚類。秘魯沿海、巴西沿海為南美洲兩大漁場。
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美洲經濟發展很快,經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但各國經濟水平和經濟實力
相距甚遠。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兩國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洲2/3。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智利、秘魯經濟也較發達。
工礦業:工業以采礦業和製造業最為重要。采礦業是南美各國的基礎部門,大部分礦產供出口,委內瑞拉、阿根廷、厄瓜多、秘魯等國的石油;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的鐵;玻利維亞的錫、銻;智利、秘魯的銅;蓋亞那、蘇利南的鋁土;秘魯的鉛、鋅、銀、鉍;智利的硝石、鉬;巴西的鈮的產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輕工業為南美多數國家製造業的主體,肉類加工、製糖、飲料、皮革、紡織、服裝等部門較發達。鋼鐵、汽車、化工、橡膠、電器、機械等重工業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
農業:農業在南美各國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種植業中經濟作物占據絕對優勢。南美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蘿、馬鈴薯、木薯、巴西橡膠樹、煙草、金雞納樹、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2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佔世界總產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劍麻產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產在巴西;巴西木薯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絕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劍麻等。東南部阿根廷等國則大量出口肉類和糧食。牛、羊的總頭數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產鯷魚、沙丁魚、鰻魚、鱸魚、金槍魚等,秘魯和智利為世界著名漁業國。南美洲大部分國家中多數人從事農業生產,但糧食生產仍不足自給,大多數國家需進口糧食。
交通
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為主。阿根廷和巴西交通較發達。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烏拉圭、智利等國擁有較稠密的公路網。南美洲公路總長約2 000 000千米,鐵路總長約85 000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100 000千米。
南美洲世界之最
秘魯釩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銅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硝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哥倫比亞綠寶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哥倫比亞的希帕基臘鹽岩礦山是世界最大的;
巴西的伊泰普大壩是世界第二大壩。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村是世界第一長壽村。
http://ke..com/view/3225.htm
拉丁美洲
全稱:拉丁亞美利加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地處北緯32°42′和南緯56°54′之間,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因長期曾淪為拉丁語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現有國家中絕大多數通行的語言屬拉丁語族,故被稱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東臨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長11,000多公里,東西最寬處5,100多公里,最窄處巴拿馬地峽僅寬48公里。北部有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面積2 056.0萬平方公里。人口37 200萬人(2000年)。主要是印歐混血種人和黑白混血種人,次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種人。
拉丁美洲地形復雜,墨西哥基本上是個草原,稱墨西哥高原。中美洲是個躲閃地區。西印度群島大都也以山地為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聳立著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以東,平原和高原相間,自北而難以此時奧里諾科平原、蓋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山地和西印度群島,是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帶之一。據統計,全洲有活火山九十多座,佔世界活火山的五分之一。有文字記載以來,這個地帶的國家都發生過強烈地震。迄今世界上記錄到最大震級的地震,世1960年在智利發生的8.7級地震。拉丁美洲一些有名的高峰多半是火山錐,有的現在還在噴氣冒煙。
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熱帶范圍之內,在世界各大洲中,它的氣候條件最優越。從氣溫來看,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20攝氏度以上,對比其他州,具有暖熱的特點,它既沒有亞洲和北美洲那樣寒冷,也不像非洲那樣炎熱。從濕潤來看,全洲年降水量平均多達1 342毫米,相當於大洋洲的3.2倍,是世界上最濕潤的一洲。氣候類型主要是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亞馬孫平原,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拉丁美洲河流眾多,水力資源豐富,每年可發電18,500億度。大河有亞馬孫河、拉普拉塔河和奧里諾斯河等。
拉丁美洲礦產資源豐富。鐵、錳、鈷、鉻、鋁、銀、銅、鉛、鋅、錫、銻、釩、鉍、鈮、石油、硝石等都在世界上佔有非常重要地位。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古巴、墨西哥等國都有大鐵礦。許多國家盛產石油,其中以委內瑞拉儲量最大。智利、秘魯、墨西哥、玻利維亞等國為拉丁美洲的主要產銅國,銅產量約佔世界的20%,智利的粗銅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此外,古巴的鎳礦和鈷礦,玻利維亞的錫礦和銻礦,墨西哥的硫磺和白銀,產量都名列世界前茅。全洲森林覆蓋率達44%,森林蓄積量788億立方米,遙居世界各洲之冠,並盛產紅木、檀香木、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貴重木材。
拉丁美洲許多地區氣候適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農產豐富。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米、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以甘蔗、咖啡、香蕉、棉花最重要。糖產量約佔世界糖產量的四分之一,加勒比海地區有「世界糖罐」之稱,古巴是世界上出口唐最多的國家。咖啡產量已遠遠超過非洲,國際市場上的咖啡,60%以上來自拉丁美洲,巴西生產和出口的咖啡,均居世界首位。香蕉產量也大,出口量約佔世界總出口量的80%。厄瓜多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出口國,宏都拉斯、巴拿馬、瓜地馬拉等國也有大量出口。棉花產量增長很快,不少國家出口棉花,以巴西和墨西哥的出口量最大。此外,還有面積廣大的森林和豐富的沿海漁業資源,秘魯沿岸海域是世界著名大漁場之一。近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
拉丁美洲各國的工業,除采礦、鋼鐵、煉油等重工業外,大都以輕工業為主,如紡織、製糖、麵粉、肉類加工等。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智利是拉丁美洲工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
拉丁美洲原是印第安人勞動生息的地方。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險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後,很快就全部淪為這兩個國家的殖民地。十六世紀末,英、法、荷等國從西班牙手裡奪去了西印度群島的一些島嶼,南美洲大陸邊緣和中美洲地峽的少數地區。十九世紀初,西、葡霸佔的地方紛紛宣告獨立。最近十多年,牙買加、特立巴達和多巴哥、巴貝多、蓋亞那、巴哈馬、格瑞那達、蘇利南、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也先後擺脫英、荷的同志,宣告獨立。現在,還有十多個受英、美、法、荷同志的殖民地。從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的拉丁美洲各國,後來又受到美、英等國的控制和掠奪。特別是美國,僅自1946年到1969年,就從拉丁美洲攫取了235億美元巨額利潤。拉丁美洲各國為維護國家主權,保護本國資源,發展民族經濟進行了長期斗爭,不少國家還宣布對沿海200裏海域行使管轄權,反對超級大國妄圖稱霸海洋、掠奪別國資源的強盜行徑。
拉丁美洲共有三十四個國家: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貝多、格瑞那達、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哈馬、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西、厄瓜多、秘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貝里斯、安地卡及巴布達。還有仍處於美、英、法、荷統治下的十多個殖民地。
【拉丁美洲世界之最】
秘魯釩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銅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硝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哥倫比亞綠寶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哥倫比亞的希帕基臘鹽岩礦山是世界最大的;
巴西的伊泰普大壩是世界第一大壩。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村是世界第一長壽村。
http://ke..com/view/83796.htm
Ⅵ 巴西的第一大大壩是什麼名字~~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
伊泰普大壩建在流經巴西和巴拉圭兩國之間的巴拉那河上,全長7744米,高196米。自上世紀70年代兩次電力能源危機後,巴西政府決定同巴拉圭政府聯合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於1975年10月開始建造,直到1982年才竣工,共耗資200億美元。大壩壩後的水庫沿河延伸達161千米,形成深250米、面積達135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為29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自1990年改進以後,伊泰普水電站18台水輪機組發電量高達1260萬千瓦。
伊泰普水電站生產的電能由巴西與巴拉圭兩國分享,它不僅能滿足巴拉圭全部用電需求,而且能供應巴西全國30%以上的用電量。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米納斯吉拉斯等主要工業區38%的電力來自伊泰普水電站。
Ⅶ 世界十大水力發電站,全球最大的十座水電站排名
第十位:阿斯旺水電站10.阿斯旺水電站位於尼羅河阿斯旺市附近。整個大壩為粘土心牆堆石壩,總裝機容量約21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00億度。該項目於1970年完成。
第九位:丘吉爾瀑布水電站9.丘吉爾瀑布水電站位於加拿大紐芬蘭漢密爾頓河上丘吉爾瀑布的下游。水電站主廠房為引水式地下廠房,位於地下約300米,總裝機容量約522.5萬千瓦。它於1971年完工。
第八位:薩楊舒申斯克水電站8.沙洋舒申斯克水電站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該水電站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重力拱壩,混凝土量達850萬立方米,居世界第一。總庫容約313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約640萬千瓦。整個項目於1987年完成。
第七位:大古力水電站7.大沽里水電站位於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市附近。水電站是大型水利樞紐,具有發電、防洪、灌溉、徑流調節、城市供水、旅遊和改善航運等綜合效益。總裝機容量約649萬千瓦,於1980年擴建和改建。
第六位:向家壩水電站6.向家壩水電站位於金沙江上,距水富市僅500米。該水電站是金沙江水電基地25座水電站中唯一具有灌溉功能的超級大壩,總庫容約51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約775萬千瓦。發電將於2014年正式開始。
第五位:圖庫魯伊水電站5.圖庫魯水電站位於巴西北部的托坎廷斯河上,是巴西第二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458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800萬千瓦。它於1988年完成了第二次安裝擴建。
第四位:古里水電站4.古里水電站位於委內瑞拉東部的卡羅尼河上。水電站工程分兩期,於1986年竣工,總裝機容量約1006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10億千瓦。
第三位:溪洛渡水電站3.溪洛渡水電站位於四川和雲南交界處,建在金沙江上。水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工程的骨幹。該項目將於2015年竣工,總裝機容量約為1386萬千瓦。
第二位:伊泰普水電站2.伊泰普水電站位於巴西-巴拉圭邊境的巴拉那河段。這個水電站是由兩國共同建造的。發電機組和發電量在兩國之間平均分配。其總容量約為290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約為1400萬千瓦。該項目於1991年完成,被視為拉丁美洲國家間相互合作的一項重要成就。
第一位:三峽水電站1.三峽水電站,即三峽工程。它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建設項目。該項目始於1994年,於2009年完成。共安裝水電機組32台,單機容量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2240萬千瓦。
Ⅷ 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壩和世界上最大的水壩
世界上最早的水壩是公元前2900年埃及人為向首都盂菲斯供水在尼羅河上建造的一座高15米的砌石壩。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水壩現存於伊拉克,它建於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700年—前250年,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修築了多座供灌溉用的水壩。同一時期,在葉門、斯里蘭卡、印度、中國也修築了各種水壩,如中國的都江堰,約建於公元前240年。 世界上最大的水壩
(1)三峽大壩
2006年5月,全長2309米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全線澆築達到設計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在發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外,其18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和847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
(2)伊泰普水壩
伊泰普水壩位於巴西西南部與巴拉圭和阿根廷的交界處,全長7744米,高196米,比埃及的阿斯旺水壩還大六倍。巴拉那河被其攔截後形成深250米、面積達135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為29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這個水電站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60萬千瓦.
(3)胡佛水壩
胡佛水壩距美國的拉斯維加斯約30英里,建在高山峽谷之間,採用圓弧形結構,壩高約223米。科羅拉多河因其攔截而形成的米德湖水深152米長460公里,面積達663.7平方公里,總庫容352億立方米,水電裝機容量1134.5萬千瓦
Ⅸ 世界七大工程奇跡的伊泰普大壩
伊泰普大壩位於巴西巴拉那河,是直至三峽大壩完工前全球當時最大的水利工程。大壩於1970年1月動工,1984年5月5日落成。大壩高225米,長8000米,所用混凝土達1180萬立方米。用這些混凝土,可建一個供200萬人居住的城市,或者建造一條從大壩通到美國紐約的高速公路。大壩修築形成的伊泰普水庫最高水位達233米,水庫總容量290億立方米。水電站的主機房高112米,長968米,寬99米,面積相當於四個足球場。水電站的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遠遠超出世界原居前列的美國大古力水電站(650萬千瓦)和俄羅斯薩場斯卡亞水電站(640萬千瓦)。
Ⅹ 世界上最大的水壩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壯觀的十大水壩是什麼嗎?下面我為大家一一道來。
世界上最壯觀的十大水壩
三峽大壩——中國
2006年5月,全長2309米的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全線澆築達到設計高度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
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
在發揮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運效益外,其18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和847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均居世界第一。
胡佛水壩——美國
完工時,它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奇跡之一。
盡管它的大小和供電量在今天已被超越,它依然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最具有標志性的水壩。
它在1936年建成,至今依然保留著哥特式的裝飾,賦予自身藝術氣息,給人以靈感。而 其它 許多水壩僅僅具有實用性。
它以胡佛總統的名字命名,因為他對這項工程有很大的幫助。
自1985年以來,這座大壩一直是美國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
它的相關數據也令人印象深刻,壩高221米,基部厚200米(頂部15米)。這需要消耗大量的混凝土。
在建工過程中,100多人因工死亡,包括一對父子---測量員JG·蒂爾尼(通俗歷史認為他是第一個因這項工程而死的人);他的兒子帕特里克·W在13年後的同一天因工而死,被認為是最後一個因這項工程而死的人。
大迪克桑斯壩——瑞士
瑞士並非歐洲最大的國家,但它的氣壓卻是整個歐洲大陸最高的。
這座水壩用於攔截迪克桑斯河的河水,當水壩滿水時,水深大約1000英尺,水容量超過4億立方米。
至於壩高,2365米足以令人驚異吧?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大壩所在的河(迪克桑斯河)卻是非常小。
其實,水壩里的水是由一個超過100公里的隧道系統將迪克桑斯河與其它河流里的水聚集起來的。
這些水主要來自冰川。這座水壩在1957年蓄滿了水,將原先那座自19世紀就佇立於此的水壩淹沒。
克魯恩河壩——伊朗
這座大壩在2005年開始運行,確實對滿足電力需要起了很大作用。它長達460多米,高達205米。
這是一座拱壩,建於多石又狹窄的峽谷上真是恰到好處。
它的曲線不僅具有美學特徵,它的拱門更是將水流壓向水壩的下方。這剛好加強了它的地基,真是太奇妙了。
英古里壩——喬治亞
這座大壩建於蘇聯工程技術發展的頂峰時刻。雖然60年代早期就開始施工,但直到70年代才投入使用。
盡管如此,這座大壩依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拱壩。它高達217米,即890英尺,真是令人咋舌。
蘇聯時期,其領土內的邊境並沒有什麼問題,但在它解體後,這座大壩也剛好處於喬治亞境內。
然而,它所服務的水電站卻有一部分位於阿布哈茲共和國。
納加爾朱納薩加爾水壩——印度
這座大壩建於印度安得拉邦地區的克利須那河上,它的塔群高達124米,能夠容納水量達一千兩百萬立方米。
它是亞洲最古老的大壩。它始建於1956年,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投入使用。
由於在印度的民主政治初期沒法應用現代建築設備,大壩只能由石頭代替混凝土建造而成。
你可以想像這項工程需要花費多長時間,一直到1969年才竣工。
而頂部的閘門在三年後才安裝完畢,大壩自此才投入使用。
七萬人參與這項工程,大約200人死於工程事故。
斯里賽拉姆壩——印度
我們將繼續停留在印度——確切地說是在克利須那河,這回參觀的是納加瓊那沙加壩。
它也是向河岸周圍地區數百萬人民提供水力電氣。它建於納拉馬奈山脈一個大峽谷之上,長約500多米。
葛蘭峽谷大壩——美國
葛蘭峽谷大壩以科羅拉多州的美好風景為背景,建於亞利桑那州的科羅拉多河上。
可以從周圍的環境看出,這地方比較乾燥,而大壩的使命就是為美國這部分特別乾旱的地區貯存水資源。
它高達216米,拱形的頂部長達470米。它因對當地的動植物群有影響而遭受批評,但卻滿足著三個州的社區需求。
伊泰普壩——巴西
巴西伊泰普壩的名字是由過去在這附近的一座小島得來的,意思是“石頭的聲音”。
可以想像當水壩放水時的水流聲音。大壩的長度驚人,達7235米,高度為225米。
為了顯示對名單上提到的其它水壩的公平,必須說明,事實上這座大壩是由三座水壩組成。
阿斯旺大壩——埃及
尼羅河上所築的阿斯旺高壩,為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它橫截尼羅河水,高峽出平湖。高壩長3830米,高111米。
1960年在原蘇聯援助下動工興建,1971年建成,歷時10年多,耗資約10億美元,使用建築材料4300萬立方米,相當於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項集灌溉、航運、發電的綜合利用工程。高壩建成後,其南面形成一個群山環抱的人工湖。
阿斯旺水庫湖長500多公里,平均寬10公里,面積5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深度和蓄水量則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