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購買什麼東西會在巴西雨林種樹

購買什麼東西會在巴西雨林種樹

發布時間:2022-09-09 20:53:28

A. 亞馬遜地區有哪些主要樹木種類 最好快點 回答好了雙倍給分

熱帶雨林熱帶雨林 (tropical rain forest)一般認為熱帶雨林是指陰涼、潮濕多雨、高溫、結構層次不明顯、層外植物豐富的喬木植物群落。平均溫度為25~~30℃。S.H.E的一首歌曲名為熱帶雨林,收錄於青春株式會社專輯中。

目錄

環境
分布
生物特徵
結構
雨林生態
典型代表典型土壤與動物
我國的熱帶雨林
生物資源
其它雨林
書籍
《熱帶雨林》
內容簡介目錄
歌曲《熱帶雨林》1. S.H.E《熱帶雨林》
2、陳奕迅《熱帶雨林》
環境
分布
生物特徵
結構
雨林生態
典型代表 典型土壤與動物
我國的熱帶雨林
生物資源
其它雨林書籍《熱帶雨林》內容簡介
目錄歌曲《熱帶雨林》
1. S.H.E《熱帶雨林》 2、陳奕迅《熱帶雨林》展開 編輯本段環境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於赤道南北緯 5 ~ 10度以內的熱帶氣候地區。這里全年高溫多雨,無明顯的季節 熱帶雨林
區別,年平均溫度 25 ~ 30 ℃,最冷月的平均溫度也在 18 ℃ 以上,極端最高溫度多數在 36 ℃ 以下。年降水量通常超過 2 000mm ,有的竟達 6 000mm ,全年雨量分配均勻,常年濕潤,空氣相對濕度 90 %以上。 熱帶雨林為熱帶雨林氣候及熱帶海洋性氣候的典型植被。 大多數熱帶雨林(Tropical zone rainforest)都位於北緯23.5度和南緯23.5度之間(即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之間的非洲地區)。在熱帶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層的植被,上面還有高達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樹木像帳篷一樣支蓋著。下面幾層植被的密度取決於陽光穿透上層樹木的程度。照進來的陽光越多,密度就越大。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亞洲和非洲的叢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和雲南的西雙版納。每月平均溫度在華氏64.5度以上(攝氏溫度約為18度),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過每年的蒸發量。 19世紀,德國植物學家辛伯爾廣泛收集和總結了熱帶地區的科學發現和各種資料,把潮濕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作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生態學角度對它進行了科學描述和解釋。熱帶雨林具有獨特的外貌和結構特徵,與世界上其它森林類型有清楚的區別。熱帶雨林主要生長在年平均溫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溫度18℃以上的熱帶潮濕低地。
編輯本段分布
熱帶雨林
世界上三大熱帶地區都有它的分布。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目前還保存著40,000平方公裡面積,約占熱帶雨林總量的一半,即約佔世界闊葉林總量的1/6。第二大片是熱帶亞洲的雨林,面積有20,000平方公里。第三大片是熱帶非洲剛果盆地雨林,面積18,000平方公里。它們都是在赤道附近的雨林氣候下形成的。中美洲東岸及西印度群島、澳大利亞東北部、馬達加斯加島東岸、巴西東南部的雨林則發育於熱帶海洋性氣候。 我國雲南、台灣、海南地區也有分布。 熱帶美洲、熱帶亞洲和熱帶非洲的雨林雖然分開為三大片,但它們都有非常類似的外貌和結構特點。由於生長環境終年高溫潮濕,熱帶雨林長得高大茂密,一般高度在30米以上,從林冠到林下樹木分為多個層次,彼此套迭。在熱帶雨林中,最高的樹木可長到80多米高度,例如馬來西亞的塔豆(Koompassia excelta),西雙版納的望天樹亦高達70米。熱帶雨林的種類組成極端豐富,盡管熱帶雨林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總數卻佔了世界總數的一半。熱帶雨林有很多獨特現象是其它森林所沒有的。例如,大樹具有板狀的樹根,在老莖桿上開花、結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枝、桿上;有的通過絞殺其它植物而樹立起自己;有的樹木從空中垂下許多柱狀的根,最後變成獨樹成林;林下植物的葉子一般都有滴水葉尖,而有的植物的葉子長得十分巨大;在林內,大藤本非常豐富,有的長達數百米,穿梭懸掛於樹木之間,使人難於通行。 隨著科學家對熱帶雨林的深入調查和研究,越來越多的生態現象被發現和解釋。但越來越多的發現也證明,熱帶雨林中蘊藏著大量的尚未被充分認識的生物學和自然規律。特別是熱帶雨林物種的極端豐富性和植物生活類型的多樣性並不能完全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世界上除熱帶雨林外的物種充其量僅占總物種的一半。植物生活類型亦僅只是一部分。例如,溫帶的森林,不僅種類貧乏,生活類型單調,各種生態關系和生態表現亦是相對簡單和直接。依賴於熱帶以外森林的研究而得出的一些經典或傳統的生物學規律和概念顯然是非常不完善的,若直接套用來解釋熱帶雨林,自然有很多現象不可思議。因此,科學家預測,通過對熱帶雨林的深入研究,或許會完全改變原有的生物學觀念。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們還沒有充分解開熱帶雨林之謎時,它就可能由於人類自己的破壞而永久地消失。 A.F.W.席姆佩爾曾扼要指出熱帶雨林的特徵是具有「常綠喜濕、高逾30米的喬木,富有厚莖的藤本、木質和草本的附生植物」。熱帶雨林擁有全球最豐富的植物種,其中70%為木本植物(高位芽植物)。熱帶雨林通常每英畝(合4047平方米)生長 40~100種喬木,形成優勢種分化不明顯(種多樣性極大)的混合雨林。但也有單優種群落出現,即上層喬木由少數樹種組成,如南美洲北部泛濫平原上的毛拉豆(Mora)雨林,在東南亞常成小片分布的龍腦香 (Dipterocarpus)雨林等。喬木高大,個別類型可達40~60米,主幹挺直如圓柱狀,胸徑一般為50~60厘米,大者為100~200厘米。喬木通常分化為3層結構,上層多呈不連續狀,使雨林頂部起伏不平,樹干基部普遍有板狀根發育。喬木中下層樹冠郁閉,使林內光照急劇減弱,經常出現樹乾和老枝著生花果的莖花現象。雨林中喬木一般具有帶滴水葉尖(即尾狀突出的葉尖)的中型革質葉片,缺乏同步的生物節律(如老葉更新、花期終始等)。木質藤本植物莖粗20厘米以上,穿行於最高層樹木之間,如棕櫚科省藤屬(Calamus)的莖長可達 300米。大量附生的蕨類和有花植物為雨林重要特徵,它隨所在層位局部小環境而有從濕生到旱生的各種生態類型,半附生的絞殺植物尤具特色。林下真正灌木較少。草本植物稀疏,多耐蔭濕生類型,有些屬於腐生或寄生植物。
編輯本段生物特徵
喬木多板狀根,多氣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統分層明顯,喬木高大,植物品種豐富;因為天氣長期溫熱,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續生長,造成樹木生長密集且長綠。
編輯本段結構
層 高度 主要植物 其他
露生層 31米或以上 喬木 單獨生長,較為分散,有板根支撐,須面對蒸騰作用
樹冠層 21-30米
樹冠橫向生長,形成連續的一層,吸收了雨林中7成陽光和8成雨水
幼樹層 11-20米 年幼樹木 樹干較幼,樹冠呈橢圓形;依靠林中少量的陽光生長
灌木層 6-10米 蕨、叢木、灌木

地面層 0-5米 小植物如苔蘚和地衣 幾乎黑暗一片;不連續和茂盛;只在河邊和林地的邊緣,才會較茂盛

編輯本段雨林生態
熱帶雨林是一種茂盛的森林類型,進入到森林之中,你彷彿來到一個神話世界。在這里抬頭不見藍天,低頭滿眼苔蘚, 熱帶雨林
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濕悶熱,腳下到處濕滑。這里光線暗淡,蟲蛇出沒,人們在其間行走,不僅困難重重,而且也很危險。但是,這里卻是生物的樂園,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是陸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熱帶雨林分布的地區,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於1800毫米,有些地方達3500毫米。這里無明顯的季節變化,白天溫度一般在30℃左右,夜間約20℃。 雨林地區的地形復雜多樣,從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多樣的地貌造就了形態萬千的雨林景觀。在森林中,靜靜的池水、奔騰的小溪、飛瀉的瀑布到處都是;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迷宮。 熱帶雨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喬木具有多層結構;上層喬木高過30米,多為典型的熱帶常綠樹和落葉闊葉樹,樹皮色淺,薄而光滑,樹基常有板狀根,老幹上可長出花枝。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別發達,葉面附生某些苔蘚、地衣,林下有木本蕨類和大葉草本。 雨林中的樹木多為雙子葉植物,具有厚的革質葉和較淺的根系。用以營養的根部通常只有幾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葉面的蒸發而丟失很多。熱帶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其風化殼可達100米。這類土壤雖富含鋁、鐵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高嶺石,但其他一些礦物質卻因淋溶和侵蝕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有機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飢餓的樹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這里的土壤其實並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層植物由小喬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蘭科、鳳梨科及蕨類植物組成,部分植物為附生,纏繞在寄生的 熱帶雨林
樹幹上,其他植物僅以樹木作為支撐物。雨林地表面被樹枝、和落葉所覆蓋。雨林內的地面並不如傳說那樣不可通行,多數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層和落葉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質藤本植物隨處可見,有的粗達20至30厘米,長可達300米,沿著樹干、枝丫,從一棵樹爬到另外一棵樹,從樹下爬到樹頂,又從樹頂倒掛下來,交錯纏繞,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網。附生植物如藻類、苔蘚、地衣、蕨類以及蘭科植物,附著在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樹乾和枝椏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綠衣,有的還開著各種艷麗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葉片上,形成「樹上生樹」、「葉上長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種類的樹干基部常會長出多姿多態的板狀根,從樹乾的基部2至3米處伸出,呈放射狀向下擴展。有些則生長著許多發達的氣根,這些氣根從樹幹上懸垂下來,扎進土中後,還繼續增粗,形成了許許多多「樹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氣勢,非常壯觀。有些種類的樹如波羅蜜、可可等,在老樹樹干或根頸處也能開花結果,成為熱帶雨林中特有的老莖生花現象。
編輯本段典型代表
在世界同類型地區中,亞馬遜平原的熱帶常綠雨林不僅面積最廣,而且發育也最為充分和典型,這是 熱帶雨林
由於亞馬遜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結構,使它具有特別有利於該類型發育的現代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也與它發育歷史悠久、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地理條件相對比較穩定有關。南美的熱帶常綠雨林一般也稱為希列亞群落,其植物種類成分極其豐富,而且相互雜生,很少形成純林,其中三分之一種是南美特有種。它們生長連續無間,植物終年蔥綠繁茂。喬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多層次的郁閉叢林。一般有4至5層,多者可達11至12層,樹冠城鋸齒狀,參差不齊。許多喬木為爭取日照,力圖往上生長,樹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達80至100米。
典型土壤與動物
熱帶雨林
熱帶常綠雨林下發育的典型土壤是磚紅壤和具有灰化現象的紅壤,前者分布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並且有比較少雨季節的地區,後者主要分布在各季節降水豐沛、森林郁閉、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區。 雨林中的動物極為繁多,但以小型、樹棲動物為主。另一特點就是種類多而單種個體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蟲,找到一百種昆蟲比找到同種昆蟲一百隻容易得多。科學家們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蟲未被我們認知。 大象、河馬等大型動物一般僅活動於雨林邊緣或稍開闊的河谷地區。
編輯本段我國的熱帶雨林
我國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台灣省南部、海南島、雲南南部河口和西雙版納地區。此外,在西藏自治 熱帶雨林
區墨脫縣境內也有熱帶雨林的分布,這是世界熱帶雨林分布的最北邊界,位於北緯 29度附近。但以雲南省西雙版納和海南島的熱帶雨林最為典型。我國熱帶雨林中占優勢的喬木樹種是:桑科的見血封喉 (Antiaristoxicaria) 、大青樹 (Ficusaltissima) 、馬椰果(Ficus glomerata) 、菠蘿蜜 (Artocarpus spp.),無患子科的番龍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欖科和棕櫚科的一些植物等。 但是由於我國雨林是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邊緣,因此,林中附生植物較少,龍腦香科的種類和個體數量不如東南亞典型雨林多,小型葉的比例較大,一年中有一個短暫而集中的換葉期,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季節變化,這是由於緯度偏高所至。
編輯本段生物資源
熱帶雨林蘊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但世界上熱帶雨林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植被一旦被破壞後,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因此,保護熱帶雨林是當前全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 熱帶雨林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如三葉橡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膠植物,可可、金雞納等是非常珍貴 熱帶雨林
的經濟植物,還有眾多物種的經濟價值有待開發。開墾後可種植巴西橡膠、油棕、咖啡、劍麻等熱帶作物。但應注意的是,在高溫多雨條件下,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而且生物種群大多是K-對策,這樣,一旦植被破壞後,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而且在短時間內不易恢復。因此熱帶雨林的保護是當前全世界關心的重大問題,它對全球的生態效應都有重大影響,例如對大氣中和濃度平衡的維持具有重大意義。 熱帶雨林在最適狀況下每公頃的總植物量為 350~450噸,年總生產量每公頃120~150噸,但有 75%左右的有機產品當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陸地總植物量40%,凈生產量則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風化淋溶強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從林下凋落物層藉助於真菌獲得營養成分,同時每天以每平方米 4.5~12.6克干物質的速度補充落葉數量。因此,熱帶雨林是依靠迅速的營養物質生物循環維持自身龐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產力。 中國雨林位於熱帶邊緣,受熱帶季風氣候限制,僅在局部濕潤環境(如溝谷、山地)有小片分布,並呈現出季節性特徵。優勢種類以具有龍腦香科的種類為標志,並由桑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梧桐科及棕櫚科等的種類組成。 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也是碳素生物循環轉化和儲存的巨大活動庫。它的盛衰消長不僅是地表自然環境變遷的反映,而且直接影響全球環境、特別是人類生存條件。雨林的保護已成為當前最緊迫的生態問題之一。
編輯本段其它雨林
除了熱帶雨林,還有亞熱帶雨林,分布在南、北緯10度之間的迎風海岸。該處有雨季和乾季之分,有溫度和日照的季節變化。亞熱帶雨林的樹木密度和樹種均較熱帶雨林稍少。其他雨林類型還有:季雨林、紅樹雨林、溫帶雨林等。 熱帶雨林是我們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界生存活動所不可缺少重要條件,如果它不復存在,地球的環境氣候都將產生重大的變化而那樣的變化將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現在,全世界都在為保護熱帶雨林而努力,我們國家雨林的面積雖不大,但我們同樣可以為保護雨林而有所作為,比如,我們為保護雨林而大聲疾呼,比如,我們拒絕購買和使用以熱帶雨林中資源製造的產品。相信有大家的努力,我們地球上的這條美麗的綠色頸鏈會永遠光彩四射。
編輯本段書籍

編輯本段《熱帶雨林》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作者: (德)安德里亞·麥爾提尼文,(德)萊納·蔣格,葛瑞·斯考特圖,李立婭譯出 版 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9-5-1 開本: 大16開 I S B N : 9787535154484 定價:¥29.00
[1]熱帶雨林,我們稱其為「綠色地獄」,但茂密的叢林卻是各種生物的天堂。 經過長期不斷地進化,熱帶雨林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生態模式,許多不同種類的動物和植物在這里和諧地生活。現在,科學家們僅僅只發現了熱帶雨林中很少一部分現象,比如箭毒蛙利用樹冠上的迷你池塘來孵化和養育後代;滑翔蛇和飛蜥通過滑翔來避開危機四伏的地面;樹木為螞蟻提供住所,同時也得到螞蟻的保護。 時至今日,盡管熱帶雨林中還有很多秘密沒有被發現,但是研究與破壞之間的競賽已經迫在眉睫。經過數百萬年演變進化而來的獨特的動植物物種,僅僅在數十年間就被人類所毀滅。近年來,我們才慢慢意識到熱帶雨林作為「地球綠肺」對於氣候的意義,以及作為一座巨大的「葯房」、一個生機勃勃的整體對於人類的意義。今天,熱帶雨林作為人類共有的遺產,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得到越來越多的保護。
目錄
熱帶雨林 什麼是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是怎樣形成的? 熱帶雨林多少歲了? 熱帶雨林如何分類? 熱帶雨林如何分層? 哪些動物生活在熱帶雨林的「底層」? 熱帶雨林哪一層中物種種類最多? 為什麼熱帶雨林中會存在著如此之多的物種? 熱帶雨林到底有多富饒? 熱帶雨林中的植物 熱帶雨林中的植物如何爭奪陽光? 為什麼會有植物生長在樹上? 藤蔓植物有哪些生存伎倆? 如何分辨熱帶雨林喬木的種類? 熱帶雨林樹木的根系有什麼特點? 熱帶雨林中的樹木如何汲取養料? 如何計算熱帶雨林樹木的年齡? 如何看待熱帶雨林中的樹葉? 熱帶雨林中花朵如何吸引授粉者? 熱帶雨林中的植物 如何傳播種子? 熱帶雨林中的動物 熱帶雨林中的動物如何生存? 動物如何在熱帶雨林中生活? 為什麼有些樹會為螞蟻提供巢穴? 為什麼熱帶雨林中的蛙類可以在樹上生活? 熱帶雨林中動物如何偽裝自己? 為什麼有些熱帶雨林動物會有鮮艷的體色? 熱帶雨林中的動物如何吸引異性? 地球上的熱帶雨林 馬達加斯加 熱帶雨林中 生活著哪些動物? 非洲熱帶雨林中 生活著哪些動物? 南美洲熱帶雨林中 生活著哪些動物? 亞洲熱帶雨林中生活著哪些動物? 澳洲熱帶雨林中生活著哪些動物? 人類與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中的 土著居民如何生活? 熱帶雨林是 如何被破壞的? 熱帶雨林的利用與破壞 為什麼人們稱熱帶雨林為「葯房」? 為什麼人們稱熱帶雨林為「生物圖書館」? 熱帶雨林是如何影響氣候的? 什麼是溫室效應? 被破壞的熱帶雨林能恢復原貌嗎? 如如何才能 合理利用熱帶雨林? 名詞索引
編輯本段歌曲《熱帶雨林》
1. S.H.E《熱帶雨林》
收錄於2002年s.h.e專輯《青春株式會社》的作品,由周傑倫作曲,方文山填詞,鍾興民編曲。因旋律優美而具有較高傳唱度。
歌詞: 冷風過境回憶凍結成冰 我的付出全都要不到迴音 悔恨就象是綿延不斷的丘陵 痛苦全方位的降臨 悲傷入侵誓言下落不明 我找不到那些愛過的曾經 你象在寂寞上空盤旋的禿鷹 將我想你啃食干凈 月色搖晃樹影 穿梭在熱帶雨林 你離去的原因 從來不說明 你的謊象陷阱 我最後才清醒 幸福只是水中的倒影 月色搖晃樹影 穿梭在熱帶雨林 悲傷的雨不停 全身血淋淋 那深陷在沼澤 我不堪的愛情 是我無能為力的傷心 悲傷入侵誓言下落不明 我找不到那些愛過的曾經 你象在寂寞上空盤旋的禿鷹 將我想你啃食干凈 月色搖晃樹影 穿梭在熱帶雨林 你離去的原因 從來不說明 你的謊象陷阱 我最後才清醒 幸福只是水中的倒影 月色搖晃樹影 穿梭在熱帶雨林 悲傷的雨不停 全身血淋淋 那深陷在沼澤 我不堪的愛情 是我無能為力的傷心 月色搖晃樹影 穿梭在熱帶雨林 你離去的原因 從來不說明 你的謊象陷阱 我最後才清醒 幸福只是水中的倒影 月色搖晃樹影 穿梭在熱帶雨林 悲傷的雨不停 全身血淋淋 那深陷在沼澤 我不堪的愛情 是我無能為力的傷心
2、陳奕迅《熱帶雨林》
收錄於陳奕迅2001年發行的專輯《the easy ride》中的作品。 明明並非夏季 但我竟會覺得熱 呼吸到 南美的暑氣 閑談被關掉了 伴奏只有那煙味 聽風扇 轉得多詭秘 句句我愛你 布滿青苔 別擁抱 懶得要死 搖搖欲倒是你 像客廳里這幅地 將駛進 數輛推土機 相戀的關系 猶像 熱帶雨林 逐分鍾 消失 4.8哩 最 茂盛的戀愛 靜靜蓋滿地 是否 這樣的韻律 也算自然定理 這 靜默的災劫 沒法可退避 像相對沒相對論 我悶還是你 連綿綠色萬里 靜悄得鳥獸走避 只得我 蠻荒中等你 當初的親密 猶像 熱帶雨林 逐分鍾 消失 4.8里 太 熱烈的戀愛 用去的儲備 或者 以後的以後 永遠亦難治理 這靜默的災劫 沒法可退避 像相對沒相對論 我有病還是你 得獎紀錄 2003Hito流行音樂獎 - 十大華語歌曲獎「熱帶雨林」

B. 亞馬遜河熱帶雨林植物種類及名稱

熱帶雨林林下的許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葉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葉子,它們大得足以容納數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葉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線,一般認為這是熱帶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適應弱光的結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葉子並非全為綠色,而是雜以黃、白、紅等各色的花斑紋,這稱為花葉現象。花葉現象的成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熱帶花葉植物很早就被人們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溫室里都能見到。

熱帶雨林林下層的樹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們的葉子普遍具有尾狀尖端,叫滴水葉尖。典型的如菩提樹的葉子,它的彎曲尾狀的葉尖長達數厘米。熱帶雨林的內部非常潮濕,空氣中的水汽和隨時發生的降雨常在葉片的表面結成一層水膜。滴水葉尖能使葉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為水滴流淌掉,使葉面很快變干,這樣即有利於葉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蘚、藻類)在葉片表面生長而防礙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紅葉現象

不論什麼時侯,從空中俯看熱帶雨林,你都會發現在茫茫綠海中點綴著撮撮紅色在陽下閃灼,那並不是花朵,而是紅色的樹葉。在季節性熱帶雨林,老葉脫落,新葉萌生的時節,片片紅色映襯在綠海之中非常醒目。

熱帶雨林的很多樹種,新葉長出時是紅色而垂下的,幾天或幾周後才逐漸變綠和變得堅挺。溫帶的樹木則不同,例如著名的楓葉和黃櫨,是在秋季葉片衰老快脫落時才為紅色。前者象徵新生,後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園

步入熱帶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長的樹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樹枝桿和藤蘿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滿目,猶如一個空中花園。這些懸掛的植物被稱為附生植物層片。

熱帶雨林生境優越,植物種對生存空間的竟爭異常激烈。由於林下光線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難於獲得足夠的光線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間擴展。熱帶雨林的多層次結構,加上林內空氣潮濕,在各種樹丫枝桿以及樹皮裂隙處經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許土壤,為一些種子提供了溫床。很多小型植物在這些位置得以立足、發展,成為附生植物。熱帶雨林越潮濕,附生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熱帶雨林創造了對太陽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過了厚厚樹層而滲漏進來的光線也常常逃不脫附生植物的捕捉。難怪林下如此陰暗,能到達地面的光線所剩無幾。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熱帶雨林中,有一類靠纏繞或攀援於其它樹木上,藉助於樹木支撐自己的軀體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熱帶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豐富,它們時而卧地而行,時而纏繞穿梭懸掛於大樹上,在林下只能見其藤莖不能見其枝葉。藤本植物的枝葉一般伸張於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這也是對光線的一種競爭形式。有些類型的熱帶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難於穿過,當樹木被破砍伐時常常被大藤子掛住,懸掉於空中不能倒落。在這類森林中採伐非常困難

貪得無厭的絞殺植物

早期的歐洲植物學家和旅行家常被熱帶雨林中樹上長樹的奇異現象所困惑。從枝葉上任何細心的人都能分辨是兩種不同植物,但它們的莖桿則彼此纏雜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種植物的莖桿套包住另一種植物的莖桿。逐漸地,人們注意到,被纏繞包在內部的樹木最終將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則將發展成大樹。人們把包纏者稱絞殺植物,而把被包纏者叫寄主植物。

絞殺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樹的植物,它們的果實是動物的一個主食,它們的種子很微小。當動物把榕樹的種子攜帶到樹木的枝丫或樹皮裂隙上後,這些種子便會萌發。幼小的榕樹能產生不定根,行為就象附生植物一樣。隨著榕樹的不斷長大,它的不定根逐漸將寄主樹木包住,藉助寄主樹來支撐自己軀體。當這些榕樹逐漸長成為大樹時,它們的根和莖已整個地包住寄主樹,寄主樹最終由於太負重和營養虧缺而枯死,而這些絞殺榕樹最後也變成為獨立的大樹。

生活獨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陰濕的熱帶雨林下,不時可見到一些沒有葉子而形態奇異的花朵驟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綠豆(無葉蘭),有的碩大無比, 直徑可達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見,只是開花時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熱帶雨林特有的一類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顏色醒紅,花瓣肉質,發出濃烈的腐臭味,猶如一堆臭肉,吸引蒼蠅為它傳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陰暗潮濕的熱帶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鬆的腐殖物上,人們常忽略了一類沒有葉綠素的小型植物,它們的形態各異,色彩斑駁,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質獲取養份為生,屬於真菌一類植物。人們熟知的磨菇便是此類植物。它們沒有碩大的身軀和健壯的枝葉,但在森林更新和養份循環中缺它們不可。

奇花異草

熱帶雨林濕熱的氣候環境滋生了極端豐富的物種和多種多樣的植物生活類型。有些花果形態怪異,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體, 無法區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於雨林之中。

蘭花世界

蘭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種, 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以熱帶雨林最為集中。中國有蘭科植物1240種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熱帶地區。西雙版納有蘭科植物屬334種,它們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中。熱帶雨林是蘭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結構最復雜,植物生活類型最多樣,生態現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類最陌生和對它的毀壞速度最快的森林類型。由於熱帶雨林未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成為許多古老物種的避難所。熱帶雨林中也含有十分豐富的珍稀瀕危物種。熱帶雨林無疑是我們這個星球的精華和最最珍貴的財富,對它的保護和研究正在成為科學技術發展所匯集的焦點,也是決定人類和我們這顆星球存亡的最偉大工程

後記

熱帶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熱帶雨林仍復蓋著地球上廣大的地區,特別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仍存在著一望無際的大片熱帶雨林,與世界其它類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復蓋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然而,同幾百年前相比,現今的熱帶雨林已大為減少,在很多地方變成為小塊片斷甚至消失殆盡。

自十九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工業飛速發展,對木材和森林產品的需求量劇增,從而開始了對熱帶雨林瘋狂的開采。特別是最近幾年人口暴漲,在熱帶雨林地區人口也明顯劇增,大片熱帶雨林頃刻之間轉變為農地、種植園和城鎮。在熱帶非洲和熱帶亞洲,大片的雨林已經消失和片斷化。即便在熱帶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隨著縱橫交錯的道路的開通同,密集人口區的大量移民湧入熱帶雨林,在那裡定居、蕃衍, 饞蝕熱帶雨林。

幾十年前看到的無邊無際的雨林現在看來是有限和脆弱的。現在對熱帶雨林的破壞速度仍有增無減,若再不加緊有效的保護,它們很快就會從地球上消失殆盡。

合理保護熱帶雨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越來越多的發現揭示人類是起源於熱帶雨林,熱帶雨林養育了人類。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人類種族依賴熱帶雨林為生。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復蓋面積最大的森林,在人類生活中,它一直在無私地奉獻著木材和森林附產品以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現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萬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熱帶木材。熱帶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貿易量達1萬5千多噸,價值15億英磅。人類的許多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於熱帶雨林。以它們獨特的風味而著名的熱帶水果也主要來自熱帶雨林。工業原料橡膠是出自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雨林的一個河岸樹種。 現在的植物葯品中2/3是來自熱帶雨林,例如抗瘧疾特效葯奎寧是由熱帶樹種金雞納樹皮中提取;麻醉劑可卡因由古柯樹葉中提取;降壓葯利血平由蘿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葯成分之一薯蕷皂苷由薯蕷根中製得。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植物群落,它蘊藏著無窮多樣的遺傳基因。人們現在所依賴和利用的僅僅是極少數的雨林物種和它們的遺傳基因產物。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顯然正在轉向熱帶雨林發揭新資源和葯物。

熱帶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圍狹小,有的種類僅是某個群落或某個局部生境所特有。溫帶地區的植物一般都是廣布種、分布范圍廣大,例如,英格蘭的闊葉林減少到僅占它陸地面積的4%,但並沒有木本植物種類滅絕。熱帶森林如果面積減少,無疑大量的植物種將會滅絕。

熱帶雨林的減少也將導致雨林動物的減少和滅絕。雨林植物為動物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動物反過來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它們彼此之間已形成了十分復雜的依存關系。有一個粗略的規律,保持一個動物種在短時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個成年個體;保持一個動物種長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隻個體。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里做的調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頭盔犀鳥這個種,需要保留500隻個體,那麼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滿猿(Siamang)這個種,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長尾獼猴這個種則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熱帶雨林的破壞,不僅僅只是導致環境惡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動物、植物種的滅絕。雨林的環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種各樣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種植園等)和次生植被所緩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個物種需要上萬年的時間,大量動、植物種的滅絕卻是人類不可補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個動物種,與其它生物種有著極其密切復雜的依存關系。雨林的消失,物種之間平衡關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毀滅人類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護熱帶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心,國際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組織機構在積極不斷地努力籌集資金,培訓人員,建立自然保護區。自1970年以來全世界熱帶地區已有3000多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被建立, 保護面積已達400百萬公頃。生態旅遊也逐漸在自然保護區里開展起來,以喚起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興趣和意識。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研究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專們機構,他們的科學家正在夜以繼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熱帶雨林的新路子。

人類離不開熱帶雨林,人們需要利用熱帶雨林,只要是在熱帶雨林的承受力內進行開發,熱帶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續利用的。

熱帶雨林林下的許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葉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葉子,它們大得足以容納數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葉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線,一般認為這是熱帶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適應弱光的結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葉子並非全為綠色,而是雜以黃、白、紅等各色的花斑紋,這稱為花葉現象。花葉現象的成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熱帶花葉植物很早就被人們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溫室里都能見到。

熱帶雨林林下層的樹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們的葉子普遍具有尾狀尖端,叫滴水葉尖。典型的如菩提樹的葉子,它的彎曲尾狀的葉尖長達數厘米。熱帶雨林的內部非常潮濕,空氣中的水汽和隨時發生的降雨常在葉片的表面結成一層水膜。滴水葉尖能使葉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為水滴流淌掉,使葉面很快變干,這樣即有利於葉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蘚、藻類)在葉片表面生長而防礙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紅葉現象

不論什麼時侯,從空中俯看熱帶雨林,你都會發現在茫茫綠海中點綴著撮撮紅色在陽下閃灼,那並不是花朵,而是紅色的樹葉。在季節性熱帶雨林,老葉脫落,新葉萌生的時節,片片紅色映襯在綠海之中非常醒目。

熱帶雨林的很多樹種,新葉長出時是紅色而垂下的,幾天或幾周後才逐漸變綠和變得堅挺。溫帶的樹木則不同,例如著名的楓葉和黃櫨,是在秋季葉片衰老快脫落時才為紅色。前者象徵新生,後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園

步入熱帶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長的樹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樹枝桿和藤蘿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滿目,猶如一個空中花園。這些懸掛的植物被稱為附生植物層片。

熱帶雨林生境優越,植物種對生存空間的竟爭異常激烈。由於林下光線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難於獲得足夠的光線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間擴展。熱帶雨林的多層次結構,加上林內空氣潮濕,在各種樹丫枝桿以及樹皮裂隙處經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許土壤,為一些種子提供了溫床。很多小型植物在這些位置得以立足、發展,成為附生植物。熱帶雨林越潮濕,附生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熱帶雨林創造了對太陽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過了厚厚樹層而滲漏進來的光線也常常逃不脫附生植物的捕捉。難怪林下如此陰暗,能到達地面的光線所剩無幾。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熱帶雨林中,有一類靠纏繞或攀援於其它樹木上,藉助於樹木支撐自己的軀體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熱帶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豐富,它們時而卧地而行,時而纏繞穿梭懸掛於大樹上,在林下只能見其藤莖不能見其枝葉。藤本植物的枝葉一般伸張於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這也是對光線的一種競爭形式。有些類型的熱帶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難於穿過,當樹木被破砍伐時常常被大藤子掛住,懸掉於空中不能倒落。在這類森林中採伐非常困難

貪得無厭的絞殺植物

早期的歐洲植物學家和旅行家常被熱帶雨林中樹上長樹的奇異現象所困惑。從枝葉上任何細心的人都能分辨是兩種不同植物,但它們的莖桿則彼此纏雜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種植物的莖桿套包住另一種植物的莖桿。逐漸地,人們注意到,被纏繞包在內部的樹木最終將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則將發展成大樹。人們把包纏者稱絞殺植物,而把被包纏者叫寄主植物。

絞殺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樹的植物,它們的果實是動物的一個主食,它們的種子很微小。當動物把榕樹的種子攜帶到樹木的枝丫或樹皮裂隙上後,這些種子便會萌發。幼小的榕樹能產生不定根,行為就象附生植物一樣。隨著榕樹的不斷長大,它的不定根逐漸將寄主樹木包住,藉助寄主樹來支撐自己軀體。當這些榕樹逐漸長成為大樹時,它們的根和莖已整個地包住寄主樹,寄主樹最終由於太負重和營養虧缺而枯死,而這些絞殺榕樹最後也變成為獨立的大樹。

生活獨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陰濕的熱帶雨林下,不時可見到一些沒有葉子而形態奇異的花朵驟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綠豆(無葉蘭),有的碩大無比, 直徑可達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見,只是開花時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熱帶雨林特有的一類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顏色醒紅,花瓣肉質,發出濃烈的腐臭味,猶如一堆臭肉,吸引蒼蠅為它傳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陰暗潮濕的熱帶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鬆的腐殖物上,人們常忽略了一類沒有葉綠素的小型植物,它們的形態各異,色彩斑駁,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質獲取養份為生,屬於真菌一類植物。人們熟知的磨菇便是此類植物。它們沒有碩大的身軀和健壯的枝葉,但在森林更新和養份循環中缺它們不可。

奇花異草

熱帶雨林濕熱的氣候環境滋生了極端豐富的物種和多種多樣的植物生活類型。有些花果形態怪異,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體, 無法區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於雨林之中。

蘭花世界

蘭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種, 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以熱帶雨林最為集中。中國有蘭科植物1240種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熱帶地區。西雙版納有蘭科植物屬334種,它們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中。熱帶雨林是蘭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結構最復雜,植物生活類型最多樣,生態現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類最陌生和對它的毀壞速度最快的森林類型。由於熱帶雨林未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成為許多古老物種的避難所。熱帶雨林中也含有十分豐富的珍稀瀕危物種。熱帶雨林無疑是我們這個星球的精華和最最珍貴的財富,對它的保護和研究正在成為科學技術發展所匯集的焦點,也是決定人類和我們這顆星球存亡的最偉大工程

後記

熱帶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熱帶雨林仍復蓋著地球上廣大的地區,特別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仍存在著一望無際的大片熱帶雨林,與世界其它類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復蓋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然而,同幾百年前相比,現今的熱帶雨林已大為減少,在很多地方變成為小塊片斷甚至消失殆盡。

自十九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工業飛速發展,對木材和森林產品的需求量劇增,從而開始了對熱帶雨林瘋狂的開采。特別是最近幾年人口暴漲,在熱帶雨林地區人口也明顯劇增,大片熱帶雨林頃刻之間轉變為農地、種植園和城鎮。在熱帶非洲和熱帶亞洲,大片的雨林已經消失和片斷化。即便在熱帶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隨著縱橫交錯的道路的開通同,密集人口區的大量移民湧入熱帶雨林,在那裡定居、蕃衍, 饞蝕熱帶雨林。

幾十年前看到的無邊無際的雨林現在看來是有限和脆弱的。現在對熱帶雨林的破壞速度仍有增無減,若再不加緊有效的保護,它們很快就會從地球上消失殆盡。

合理保護熱帶雨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越來越多的發現揭示人類是起源於熱帶雨林,熱帶雨林養育了人類。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人類種族依賴熱帶雨林為生。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復蓋面積最大的森林,在人類生活中,它一直在無私地奉獻著木材和森林附產品以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現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萬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熱帶木材。熱帶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貿易量達1萬5千多噸,價值15億英磅。人類的許多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於熱帶雨林。以它們獨特的風味而著名的熱帶水果也主要來自熱帶雨林。工業原料橡膠是出自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雨林的一個河岸樹種。 現在的植物葯品中2/3是來自熱帶雨林,例如抗瘧疾特效葯奎寧是由熱帶樹種金雞納樹皮中提取;麻醉劑可卡因由古柯樹葉中提取;降壓葯利血平由蘿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葯成分之一薯蕷皂苷由薯蕷根中製得。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植物群落,它蘊藏著無窮多樣的遺傳基因。人們現在所依賴和利用的僅僅是極少數的雨林物種和它們的遺傳基因產物。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顯然正在轉向熱帶雨林發揭新資源和葯物。

熱帶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圍狹小,有的種類僅是某個群落或某個局部生境所特有。溫帶地區的植物一般都是廣布種、分布范圍廣大,例如,英格蘭的闊葉林減少到僅占它陸地面積的4%,但並沒有木本植物種類滅絕。熱帶森林如果面積減少,無疑大量的植物種將會滅絕。

熱帶雨林的減少也將導致雨林動物的減少和滅絕。雨林植物為動物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動物反過來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它們彼此之間已形成了十分復雜的依存關系。有一個粗略的規律,保持一個動物種在短時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個成年個體;保持一個動物種長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隻個體。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里做的調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頭盔犀鳥這個種,需要保留500隻個體,那麼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滿猿(Siamang)這個種,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長尾獼猴這個種則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熱帶雨林的破壞,不僅僅只是導致環境惡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動物、植物種的滅絕。雨林的環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種各樣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種植園等)和次生植被所緩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個物種需要上萬年的時間,大量動、植物種的滅絕卻是人類不可補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個動物種,與其它生物種有著極其密切復雜的依存關系。雨林的消失,物種之間平衡關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毀滅人類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護熱帶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心,國際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組織機構在積極不斷地努力籌集資金,培訓人員,建立自然保護區。自1970年以來全世界熱帶地區已有3000多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被建立, 保護面積已達400百萬公頃。生態旅遊也逐漸在自然保護區里開展起來,以喚起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興趣和意識。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研究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專們機構,他們的科學家正在夜以繼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熱帶雨林的新路子。人類離不開熱帶雨林,人們需要利用熱帶雨林,只要是在熱帶雨林的承受力內進行開發,熱帶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續利用的

C. 想了解桉樹是否生長在熱帶雨林,特別是巴西地區

桉樹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地區,熱帶雨林地區較少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地區另外菲律賓等地區也有分布。巴西地區的熱帶雨林應該很少有。

D. 熱帶雨林有什麼危險的東西

蚊、蟲、獸、蟻、瘴氣和沼澤。另外迷路的可能性非常大。最危險的就是沼澤。蚊蟲獸蟻可以使用葯品,武器等驅趕。沼澤一旦陷入沒他人幫助就只能任其吞噬。
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佔地550萬平方公里,橫跨9個國家,佔全球森林面積的五分之一,被稱為「地球之肺」,又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亞馬遜雨林大半位於巴西,這里降水量充沛,植物生長茂盛,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從空中看雨林,這里鬱郁蔥蔥,翠綠一片,而身處於雨林之中的話,則完全是另外的景象,由於高大的林木遮擋了陽光,顯得很暗。在亞馬遜雨林中生活著許多珍稀的動物,比如美洲豹、凱門鱷、大食蟻獸、海牛、貘、水豚、金剛鸚鵡、赤禿猴等,它們生存在一望無際的原始熱帶雨林中,深入亞馬遜雨林,可以領略到雨林生態的獨特魅力。這里大部分都被植物覆蓋,有生態學家做過估計,通過對1170個樣本地的幾百萬棵樹木進行分析,生態學家估計亞馬遜熱帶雨林中共有近400億棵樹木。除了樹木之外,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植物,有植物學家認為,在亞馬遜雨林中有不下於五萬種植物,到目前為止,僅有一半得到了科學鑒定。陸地上還潛伏著各種各樣的毒蛇。亞馬遜巨蝮,是亞馬遜雨林中體型較大的毒蛇了,喜歡潛伏在潮濕的灌木叢中,如果被咬傷,極具危險性。除此之外,還有蝰蛇、矛頭蝮、珊蝴蛇等幾十種上百種毒蛇,可以說是到處都潛伏著危險。陸地上不光只有毒蛇,還有毒蜘蛛、箭毒蛙、各種各樣的毒蟲、毒蠍子等等,甚至連有些螞蟻都是有劇毒的,比如子彈蟻,可別小瞧這個子彈蟻,子彈蟻曾被評為「全球十大毒性最強動物」,同時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螞蟻種類之一。

E. 巴西熱帶雨林生活的動植物有那些

處拉丁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的茂密叢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至少已經存在了1億年之久。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總面積為750萬平方公里,佔全世界熱帶雨林的1/3,主要分布在巴西和秘魯。在巴西的熱帶雨林中,分布著大約1000多條河流,生活著1500種魚類,而歐洲境內的河裡大約只有150種。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原來在海洋里生活的魚類和動物,如鯊魚和海豚等,現在也改換「門庭」,到雨林的河流里「安家落戶」了。在茫茫雨林里,樹木品種多達1萬多種,這個龐大的森林王國佔了全世界森林資源的40%。亞馬孫熱帶雨林蘊藏著全球一半以上的動植物種類,釋放的氧氣約佔世界總量的1/3,被稱為「地球之肺」。幾百年來,亞馬孫熱帶雨林一直是探險者心馳神往之地。

上世紀80年代初,多數遊客到巴西來,主要是為了享受這個國家迷人的海灘。然而進入90年代以來,「綠色浪潮」在全球風起雲涌。以森林自然環境為依託的生態旅遊悄然興起。森林,這個被譽為孕育人類誕生和促進文明發展的「大搖籃」,這個與世界萬物休戚與共的「大寶庫」,正敞開它那博大的胸懷去迎接四方遊客。

近年來,巴西政府採取了諸多措施保護亞馬孫熱帶雨林,同時,大力開發熱帶雨林的生態旅遊資源。作為森林旅遊管理部門,他們一方面著力加大森林旅遊的宣傳力度,在旅遊區設置標牌,用來解釋熱帶雨林的奧秘,呼籲保護大自然;另一方面精心組織安排遊客參加喜聞樂見的活動,在愉悅中使保護森林的觀念得到增強,把森林旅遊變成提高生態意識的大課堂。每天,大批的森林旅遊者來到貝倫和瑪瑙斯這兩個門戶城市,然後再乘船或者坐車進入亞馬孫熱帶雨林。在這個最原始的生態天堂里,人們返璞歸真,與大自然進行真正的親密接觸。

在廣袤的林區,最早僅有十分原始簡陋的「叢林小舍」。然而隨著森林旅遊業的飛速發展,如今旅館的條件有所改善。它們建在大樹或者高高的木樁上,背靠森林,面向河水,雨季時就像水榭樓台。進入旱季後猶如空中樓閣,遊客住在裡面會感到十分愜意。以亞馬孫州為例,這樣的森林旅館就有30多家。雨林深處巴塞洛斯的一家旅館離瑪瑙斯最近,但距離也達500多公里,遊客需乘船溯河而上,或搭乘小型飛機前往。居住條件的改善並沒有沖淡原始探險的氣氛,而是將浪漫同舒適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引人注目的是「阿里奧·亞馬孫」森林旅社,堪稱地球上佔地面積最大的旅館。它由建築在36米高的栗樹上的4座高塔組成,有住房、娛樂和自助餐廳,相互之間用8公里長的木橋連接。據說,這種樹上旅館的創意是為了避免大興土木,讓人們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又將對自然景觀的破壞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小的程度。

亞馬孫熱帶雨林的森林旅館不僅提供食宿服務,還為遊客提供一日游或多日游的森林旅遊項目,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遊客們有的背著背簍,漫步於深山老林之中,觀賞王蓮,參觀「河邊人」家庭和林中漁村,領略原始森林的粗獷風貌。有的乘坐一葉扁舟順流漂泊,穿行在峽谷綠水上,飽覽兩岸參天大樹的巍巍風姿。有的則住進雨林深處奇特的森林旅館里,抬頭可眺望莽林大河,側耳可聞鳥鳴猿啼。對於想冒險的遊客來說,去釣「食人魚」、夜捉鱷魚和餵食河豚等是最令人刺激心動的活動。在亞馬孫熱帶雨林旅遊,遊客出行時都有導游陪同講解,交通工具只有船。

F. 巴西林業是什麼

(forestry in Brazil)

(王秉勇)

巴西森林面積為4.259億公頃,森林覆蓋率52%,森林蓄積量584.45億立方米,年生長量3.34億立方米。在森林總蓄積量中,絕大多數為闊葉林。1979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來源於林業部門。

森林分布

巴西有四個主要的森林類型:熱帶雨林、稀疏林、灌木林和狹葉南洋杉林。①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亞馬孫盆地,面積達3.4億公頃,佔世界雨林總面積的36%,立木蓄積量為479.45億立方米。亞馬孫雨林是全世界最豐富的生物基因庫,生活著100多萬個物種。這片雨林又分為高地林、水淹林兩種類型。高地林幅員遼闊,占亞馬孫盆地的80%,樹木高達60~65米,郁閉度大。樹種組成極為復雜,達2000多種,著名的巴西堅果樹就是在這里發現的。雨林中生長著超硬度和超重量的樹木,它們的比重大於0.7,因此有60%的木材不能流送。水淹林生長在河流兩岸,其年採伐量占亞馬孫雨林年伐量的80%。樹種構成不象高地林那樣復雜,已定名樹種和出口樹種的比例較高。大多數樹種的伐倒木都可水運,其中的維羅拉豆蔻已經過伐。亞馬孫雨林的用材林蓄積量為450億立方米,平均每公頃的原木材積量為155立方米。主要的商品材樹種有維羅拉豆蔻、大葉桃花心木,卡拉巴木、緣心木、拉美香椿等。商品材中的46%供出口,其中的維羅拉豆蔻、大葉桃花心木和卡拉巴木三種木材的出口量占木材出口總量的83%。②稀疏林大部分分布在巴西中西部和東南部,面積為1.7億公頃,森林蓄積量58.6億立方米。這片森林每年要為米納斯吉拉斯和聖保羅兩州的鋼鐵廠提供1000萬立方米的木炭。③灌木林位於內陸東北地區,面積有8000萬公頃。主要生長灌木、落葉或多肉植物,木材蓄積量低,每公頃僅10立方米,總計8億立方米,主要用作燃料。④狹葉南洋杉林分布在巴西南部以及東南部地區。在聖保羅、巴拉那、聖卡塔林納和南里約格朗德四州共有120萬公頃,成熟林蓄積量1.9億立方米。由於狹葉南洋杉林過伐,使集中產區的巴拉那州的森林覆蓋率已由84%下降到8%。

森林經營管理

巴西現有385.5萬公頃人工林。大面積的人工造林始於1910年。50年代初,桉樹林已能為煉鐵業提供木炭。主要造林樹種是柳葉桉、狹葉南洋杉、雲南石梓、濕地松、巴夫木和玫瑰木樟等。為了鼓勵造林,巴西政府採取了以下三項措施:①木材加工企業承擔法定造林任務,力爭原料自給。森林法規定,加工企業每消耗1.8立方米原木,必須種好三棵樹,由企業購買土地造林。②國家給予經濟扶持。為了鼓勵投資造林,政府規定造林所得稅減半,林木收入的25%上繳國家,其餘的75%留給企業自用。70年代以來,靠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投入造林,使它成為營造速生豐產林的基本財源。③採用科學方法造林。巴西的木材加工企業有自己的人工育種、選種、育苗試驗研究基地。巴西於1965年9月15日頒布了新《森林法》。該法規定,原始林允許採伐的最高限額不得超過伐區面積的50%;把亞馬孫熱帶雨林劃分為用材林區和自然保護區,以利於開發利用和保護這塊世界上最廣闊的原始林。根據政府1979年制定的《自然資源保護法》,巴西建立了26個國家公園和14個生物保護站,面積達1063萬公頃;此外還有79萬公頃的特別保護區(保護動植物景觀供教育、休息和科學目的)。比哥達內普利納是最大的國家公園,佔地220萬公頃。

森林工業

70年代末期,巴西每年的木材採伐量為2.12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薪炭材佔77%,按標准煤當量計算,這個數字相當於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0%。巴西年加工原木2000萬立方米。1980年,全國有鋸材廠5600家,生產鋸材750萬立方米。單板產量為121萬立方米,膠合板98萬立方米。鋸材生產設備結構合理,產品規格簡單,出材率一般在60%以上。巴西現有紙廠49家。1980年,全國紙產量達到了300萬噸,佔世界第12位;紙漿產量230萬噸,居世界第八位。同年,林產品的出口值近10億美元。其中木材出口值佔35.7%,其他林產品佔64.3%;林產品對外貿易量占巴西對外貿易總量的4.7%。

採伐利用是開發亞馬孫雨林最主要的問題。現在僅有極少數的優質材得到了利用,每公頃的採伐量只有2~10立方米,原因是缺乏採伐標准和目前的工業設備還無法加工所有的材種。強度擇伐和疏伐是亞馬孫雨林的主要採伐方式,這里生產的木材佔全國木材產量的12%。采運方式從伐木、打枝到集運材幾乎全部由人工操作。采運效率因地因樹而異,平均每人3立方米/日。在韋洛地區和貝倫—巴西利亞高速公路沿線的高地林中,採伐方式比較先進,由3~4人組成一個伐木隊,用油鋸伐木、打枝和造材,用拖拉機和汽車集運材。

林業教育與科學研究

巴西有高等林業院校及研究中心34所,中等林業學校6所。自1960年創辦第一所林業學校以來,全國已培育了2200位林業工程師。在巴拉那州的聖塔維姆城有一所木材專業培訓中心,它隸屬於亞馬孫開發監督處。巴西林業發展研究所成立於1967年,該研究所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巴西的林業政策。它還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吸收外資,開展林業基礎和應用、木材加工等課題的研究。

G. 巴西的特產是什麼

1、聖多斯咖啡

聖多斯咖啡,巴西特產,主產於巴西聖保羅。這種咖啡酸、甘、苦三味屬中性,濃度適中,帶適度酸味,口味高雅而特殊,是最好的調配用豆,被譽為咖啡之中堅。

2、瓜拉那

瓜拉那,巴西特產,屬無患子科多年生木質藤本,原產於巴西亞馬遜盆地熱帶雨林。種子咖啡因含量約是咖啡豆的2-4.5倍,被廣泛用於食品、飲料和制葯工業中。

3、卡沙薩

卡沙薩卡沙薩是巴西的國飲,其釀造有500多年的歷史,是全球消費量第三的蒸餾酒,僅次於伏特加和燒酒。

4、巴西蘑菇

巴西蘑菇,巴西特產,又名姬菇、姬松茸、巴西菇。巴西蘑菇屬中溫偏高菌類,原產於北美南部和巴西等南美地區。據說也分布於美國佛羅里達及南卡羅萊納。不過。首先發現是在巴西聖保羅郊外皮耶達提山地。

5、巴西蜂膠

巴西亞馬遜原始森林,屬於病原菌最容易繁殖的熱帶氣候及亞熱帶氣候,有細菌、病毒或是蟲類等對蜂窩有害的東西,蜜蜂為保護蜂窩,就會製造蜂膠來保護蜂窩。巴西蜂膠分為綠蜂膠、褐蜂膠、黑蜂膠、黃蜂膠和紅蜂膠,以綠蜂膠品質為優。

H. 巴西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雨林,為何並不會珍惜

巴西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大片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巴西為什麼不好好珍惜,反而大肆砍伐呢?

一、國內人民增加,需要砍伐雨林用於耕種。

巴西作為發展中國家,農業仍是他們的主要產業,需要砍伐大量的雨林作為耕地進行種植。不僅如此,近年來,隨著大量的移民的湧入,對於農作物的需求更大了,使耕地資源更加緊缺,加劇了人們對於耕地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只能砍伐雨林,用於種植農業物。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們應該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為保護環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I. 什麼是巴西堅果

巴西栗又名巴西堅果,是玉蕊科巴西栗屬的植物,
其形似鮑魚。
巴西栗屬只有巴西栗一個種,屬名 Bertholletia是以法國化學家克勞德·貝托萊的名字命名的。原產於南美洲的蓋亞那、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東部、秘魯東部、玻利維亞東部。巴西栗的種子中含有百分之十四的蛋白質,百分之十一的碳水化合物,百分之六十七的脂肪和豐富的硒、鎂、維生素B1。在堅果類食品中,巴西栗是飽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堅果,其所含的飽和脂肪甚至比澳洲胡桃更高。種子的脂肪含量高,保存不易,特別是已經去殼的巴西栗,很容易腐壞。

中文學名:巴西栗
拉丁學名:Bertholletia excelsa H.B.K.
別稱:巴西堅果
界:植物界
科:玉蕊科
屬:巴西栗屬
分布區域:蓋亞那、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東部、秘魯東部、玻利維亞東部

J. 誰知道熱帶雨林有什麼珍貴的植物呀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於赤道南北緯 5 ~ 10度以內的熱帶氣候地區。這里全年高溫多雨,無明顯的季節 熱帶雨林
區別,年平均溫度 25 ~ 30 ℃,最冷月的平均溫度也在 18 ℃ 以上,極端最高溫度多數在 36 ℃ 以下。年降水量通常超過 2 000mm ,有的竟達 6 000mm ,全年雨量分配均勻,常年濕潤,空氣相對濕度 90 %以上。 熱帶雨林為熱帶雨林氣候及熱帶海洋性氣候的典型植被。 大多數熱帶雨林(Tropical zone rainforest)都位於北緯23.5度和南緯23.5度之間(即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之間的非洲地區)。在熱帶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層的植被,上面還有高達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樹木像帳篷一樣支蓋著。下面幾層植被的密度取決於陽光穿透上層樹木的程度。照進來的陽光越多,密度就越大。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亞洲和非洲的叢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和雲南的西雙版納。每月平均溫度在華氏64.5度以上(攝氏溫度約為18度),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過每年的蒸發量。 19世紀,德國植物學家辛伯爾廣泛收集和總結了熱帶地區的科學發現和各種資料,把潮濕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作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生態學角度對它進行了科學描述和解釋。熱帶雨林具有獨特的外貌和結構特徵,與世界上其它森林類型有清楚的區別。熱帶雨林主要生長在年平均溫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溫度18℃以上的熱帶潮濕低地。
編輯本段分布
熱帶雨林
世界上三大熱帶地區都有它的分布。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目前還保存著40,000平方公裡面積,約占熱帶雨林總量的一半,即約佔世界闊葉林總量的1/6。第二大片是熱帶亞洲的雨林,面積有20,000平方公里。第三大片是熱帶非洲剛果盆地雨林,面積18,000平方公里。它們都是在赤道附近的雨林氣候下形成的。中美洲東岸及西印度群島、澳大利亞東北部、馬達加斯加島東岸、巴西東南部的雨林則發育於熱帶海洋性氣候。 我國雲南、台灣、海南地區也有分布。 熱帶美洲、熱帶亞洲和熱帶非洲的雨林雖然分開為三大片,但它們都有非常類似的外貌和結構特點。由於生長環境終年高溫潮濕,熱帶雨林長得高大茂密,一般高度在30米以上,從林冠到林下樹木分為多個層次,彼此套迭。在熱帶雨林中,最高的樹木可長到80多米高度,例如馬來西亞的塔豆(Koompassia excelta),西雙版納的望天樹亦高達70米。熱帶雨林的種類組成極端豐富,盡管熱帶雨林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總數卻佔了世界總數的一半。熱帶雨林有很多獨特現象是其它森林所沒有的。例如,大樹具有板狀的樹根,在老莖桿上開花、結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枝、桿上;有的通過絞殺其它植物而樹立起自己;有的樹木從空中垂下許多柱狀的根,最後變成獨樹成林;林下植物的葉子一般都有滴水葉尖,而有的植物的葉子長得十分巨大;在林內,大藤本非常豐富,有的長達數百米,穿梭懸掛於樹木之間,使人難於通行。 隨著科學家對熱帶雨林的深入調查和研究,越來越多的生態現象被發現和解釋。但越來越多的發現也證明,熱帶雨林中蘊藏著大量的尚未被充分認識的生物學和自然規律。特別是熱帶雨林物種的極端豐富性和植物生活類型的多樣性並不能完全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世界上除熱帶雨林外的物種充其量僅占總物種的一半。植物生活類型亦僅只是一部分。例如,溫帶的森林,不僅種類貧乏,生活類型單調,各種生態關系和生態表現亦是相對簡單和直接。依賴於熱帶以外森林的研究而得出的一些經典或傳統的生物學規律和概念顯然是非常不完善的,若直接套用來解釋熱帶雨林,自然有很多現象不可思議。因此,科學家預測,通過對熱帶雨林的深入研究,或許會完全改變原有的生物學觀念。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們還沒有充分解開熱帶雨林之謎時,它就可能由於人類自己的破壞而永久地消失。 A.F.W.席姆佩爾曾扼要指出熱帶雨林的特徵是具有「常綠喜濕、高逾30米的喬木,富有厚莖的藤本、木質和草本的附生植物」。熱帶雨林擁有全球最豐富的植物種,其中70%為木本植物(高位芽植物)。熱帶雨林通常每英畝(合4047平方米)生長 40~100種喬木,形成優勢種分化不明顯(種多樣性極大)的混合雨林。但也有單優種群落出現,即上層喬木由少數樹種組成,如南美洲北部泛濫平原上的毛拉豆(Mora)雨林,在東南亞常成小片分布的龍腦香 (Dipterocarpus)雨林等。喬木高大,個別類型可達40~60米,主幹挺直如圓柱狀,胸徑一般為50~60厘米,大者為100~200厘米。喬木通常分化為3層結構,上層多呈不連續狀,使雨林頂部起伏不平,樹干基部普遍有板狀根發育。喬木中下層樹冠郁閉,使林內光照急劇減弱,經常出現樹乾和老枝著生花果的莖花現象。雨林中喬木一般具有帶滴水葉尖(即尾狀突出的葉尖)的中型革質葉片,缺乏同步的生物節律(如老葉更新、花期終始等)。木質藤本植物莖粗20厘米以上,穿行於最高層樹木之間,如棕櫚科省藤屬(Calamus)的莖長可達 300米。大量附生的蕨類和有花植物為雨林重要特徵,它隨所在層位局部小環境而有從濕生到旱生的各種生態類型,半附生的絞殺植物尤具特色。林下真正灌木較少。草本植物稀疏,多耐蔭濕生類型,有些屬於腐生或寄生植物。
編輯本段生物特徵
喬木多板狀根,多氣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統分層明顯,喬木高大,植物品種豐富;因為天氣長期溫熱,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續生長,造成樹木生長密集且長綠。
編輯本段結構
層 高度 主要植物 其他
露生層 31米或以上 喬木 單獨生長,較為分散,有板根支撐,須面對蒸騰作用
樹冠層 21-30米
樹冠橫向生長,形成連續的一層,吸收了雨林中7成陽光和8成雨水
幼樹層 11-20米 年幼樹木 樹干較幼,樹冠呈橢圓形;依靠林中少量的陽光生長
灌木層 6-10米 蕨、叢木、灌木

地面層 0-5米 小植物如苔蘚和地衣 幾乎黑暗一片;不連續和茂盛;只在河邊和林地的邊緣,才會較茂盛

編輯本段雨林生態
熱帶雨林是一種茂盛的森林類型,進入到森林之中,你彷彿來到一個神話世界。在這里抬頭不見藍天,低頭滿眼苔蘚, 熱帶雨林
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濕悶熱,腳下到處濕滑。這里光線暗淡,蟲蛇出沒,人們在其間行走,不僅困難重重,而且也很危險。但是,這里卻是生物的樂園,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是陸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熱帶雨林分布的地區,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於1800毫米,有些地方達3500毫米。這里無明顯的季節變化,白天溫度一般在30℃左右,夜間約20℃。 雨林地區的地形復雜多樣,從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多樣的地貌造就了形態萬千的雨林景觀。在森林中,靜靜的池水、奔騰的小溪、飛瀉的瀑布到處都是;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迷宮。 熱帶雨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喬木具有多層結構;上層喬木高過30米,多為典型的熱帶常綠樹和落葉闊葉樹,樹皮色淺,薄而光滑,樹基常有板狀根,老幹上可長出花枝。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別發達,葉面附生某些苔蘚、地衣,林下有木本蕨類和大葉草本。 雨林中的樹木多為雙子葉植物,具有厚的革質葉和較淺的根系。用以營養的根部通常只有幾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葉面的蒸發而丟失很多。熱帶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其風化殼可達100米。這類土壤雖富含鋁、鐵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高嶺石,但其他一些礦物質卻因淋溶和侵蝕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有機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飢餓的樹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這里的土壤其實並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層植物由小喬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蘭科、鳳梨科及蕨類植物組成,部分植物為附生,纏繞在寄生的 熱帶雨林
樹幹上,其他植物僅以樹木作為支撐物。雨林地表面被樹枝、和落葉所覆蓋。雨林內的地面並不如傳說那樣不可通行,多數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層和落葉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質藤本植物隨處可見,有的粗達20至30厘米,長可達300米,沿著樹干、枝丫,從一棵樹爬到另外一棵樹,從樹下爬到樹頂,又從樹頂倒掛下來,交錯纏繞,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網。附生植物如藻類、苔蘚、地衣、蕨類以及蘭科植物,附著在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樹乾和枝椏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綠衣,有的還開著各種艷麗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葉片上,形成「樹上生樹」、「葉上長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種類的樹干基部常會長出多姿多態的板狀根,從樹乾的基部2至3米處伸出,呈放射狀向下擴展。有些則生長著許多發達的氣根,這些氣根從樹幹上懸垂下來,扎進土中後,還繼續增粗,形成了許許多多「樹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氣勢,非常壯觀。有些種類的樹如波羅蜜、可可等,在老樹樹干或根頸處也能開花結果,成為熱帶雨林中特有的老莖生花現象。
編輯本段典型代表
在世界同類型地區中,亞馬遜平原的熱帶常綠雨林不僅面積最廣,而且發育也最為充分和典型,這是 熱帶雨林
由於亞馬遜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結構,使它具有特別有利於該類型發育的現代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也與它發育歷史悠久、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地理條件相對比較穩定有關。南美的熱帶常綠雨林一般也稱為希列亞群落,其植物種類成分極其豐富,而且相互雜生,很少形成純林,其中三分之一種是南美特有種。它們生長連續無間,植物終年蔥綠繁茂。喬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多層次的郁閉叢林。一般有4至5層,多者可達11至12層,樹冠城鋸齒狀,參差不齊。許多喬木為爭取日照,力圖往上生長,樹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達80至100米。
典型土壤與動物
熱帶雨林
熱帶常綠雨林下發育的典型土壤是磚紅壤和具有灰化現象的紅壤,前者分布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並且有比較少雨季節的地區,後者主要分布在各季節降水豐沛、森林郁閉、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區。 雨林中的動物極為繁多,但以小型、樹棲動物為主。另一特點就是種類多而單種個體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蟲,找到一百種昆蟲比找到同種昆蟲一百隻容易得多。科學家們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蟲未被我們認知。 大象、河馬等大型動物一般僅活動於雨林邊緣或稍開闊的河谷地區。
編輯本段我國的熱帶雨林
我國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台灣省南部、海南島、雲南南部河口和西雙版納地區。此外,在西藏自治 熱帶雨林
區墨脫縣境內也有熱帶雨林的分布,這是世界熱帶雨林分布的最北邊界,位於北緯 29度附近。但以雲南省西雙版納和海南島的熱帶雨林最為典型。我國熱帶雨林中占優勢的喬木樹種是:桑科的見血封喉 (Antiaristoxicaria) 、大青樹 (Ficusaltissima) 、馬椰果(Ficus glomerata) 、菠蘿蜜 (Artocarpus spp.),無患子科的番龍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欖科和棕櫚科的一些植物等。 但是由於我國雨林是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邊緣,因此,林中附生植物較少,龍腦香科的種類和個體數量不如東南亞典型雨林多,小型葉的比例較大,一年中有一個短暫而集中的換葉期,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季節變化,這是由於緯度偏高所至。
編輯本段生物資源
熱帶雨林蘊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但世界上熱帶雨林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植被一旦被破壞後,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因此,保護熱帶雨林是當前全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 熱帶雨林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如三葉橡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膠植物,可可、金雞納等是非常珍貴 熱帶雨林
的經濟植物,還有眾多物種的經濟價值有待開發。開墾後可種植巴西橡膠、油棕、咖啡、劍麻等熱帶作物。但應注意的是,在高溫多雨條件下,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而且生物種群大多是K-對策,這樣,一旦植被破壞後,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而且在短時間內不易恢復。因此熱帶雨林的保護是當前全世界關心的重大問題,它對全球的生態效應都有重大影響,例如對大氣中和濃度平衡的維持具有重大意義。 熱帶雨林在最適狀況下每公頃的總植物量為 350~450噸,年總生產量每公頃120~150噸,但有 75%左右的有機產品當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陸地總植物量40%,凈生產量則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風化淋溶強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從林下凋落物層藉助於真菌獲得營養成分,同時每天以每平方米 4.5~12.6克干物質的速度補充落葉數量。因此,熱帶雨林是依靠迅速的營養物質生物循環維持自身龐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產力。 中國雨林位於熱帶邊緣,受熱帶季風氣候限制,僅在局部濕潤環境(如溝谷、山地)有小片分布,並呈現出季節性特徵。優勢種類以具有龍腦香科的種類為標志,並由桑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梧桐科及棕櫚科等的種類組成。 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也是碳素生物循環轉化和儲存的巨大活動庫。它的盛衰消長不僅是地表自然環境變遷的反映,而且直接影響全球環境、特別是人類生存條件。雨林的保護已成為當前最緊迫的生態問題之一。
編輯本段其它雨林
除了熱帶雨林,還有亞熱帶雨林,分布在南、北緯10度之間的迎風海岸。該處有雨季和乾季之分,有溫度和日照的季節變化。亞熱帶雨林的樹木密度和樹種均較熱帶雨林稍少。其他雨林類型還有:季雨林、紅樹雨林、溫帶雨林等。 熱帶雨林是我們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界生存活動所不可缺少重要條件,如果它不復存在,地球的環境氣候都將產生重大的變化而那樣的變化將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現在,全世界都在為保護熱帶雨林而努力,我們國家雨林的面積雖不大,但我們同樣可以為保護雨林而有所作為,比如,我們為保護雨林而大聲疾呼,比如,我們拒絕購買和使用以熱帶雨林中資源製造的產品。相信有大家的努力,我們地球上的這條美麗的綠色頸鏈會永遠光彩四射。
編輯本段書籍

編輯本段《熱帶雨林》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作者: (德)安德里亞·麥爾提尼文,(德)萊納·蔣格,葛瑞·斯考特圖,李立婭譯出 版 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9-5-1 開本: 大16開 I S B N : 9787535154484 定價:¥29.00
[1]熱帶雨林,我們稱其為「綠色地獄」,但茂密的叢林卻是各種生物的天堂。 經過長期不斷地進化,熱帶雨林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生態模式,許多不同種類的動物和植物在這里和諧地生活。現在,科學家們僅僅只發現了熱帶雨林中很少一部分現象,比如箭毒蛙利用樹冠上的迷你池塘來孵化和養育後代;滑翔蛇和飛蜥通過滑翔來避開危機四伏的地面;樹木為螞蟻提供住所,同時也得到螞蟻的保護。 時至今日,盡管熱帶雨林中還有很多秘密沒有被發現,但是研究與破壞之間的競賽已經迫在眉睫。經過數百萬年演變進化而來的獨特的動植物物種,僅僅在數十年間就被人類所毀滅。近年來,我們才慢慢意識到熱帶雨林作為「地球綠肺」對於氣候的意義,以及作為一座巨大的「葯房」、一個生機勃勃的整體對於人類的意義。今天,熱帶雨林作為人類共有的遺產,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得到越來越多的保護。

閱讀全文

與購買什麼東西會在巴西雨林種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85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23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100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104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50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56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5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35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35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72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56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44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35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98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3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96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8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12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844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