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界靈葉是什麼有什麼用
界靈葉,是一種長在熱帶雨林中的植物,被稱為天然的雌激素。對於女性身心健康以及婦女的保養方面效果顯著。
經常用來泡水喝,能使女性皮膚光滑,身材較好,整個人更有氣色,有一定的豐乳的作用
據說生產過後的婦女飲用戒靈草子宮收縮的會很快,能更加快產後恢復。
Ⅱ 亞馬遜河熱帶雨林植物種類及名稱
熱帶雨林林下的許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葉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葉子,它們大得足以容納數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葉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線,一般認為這是熱帶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適應弱光的結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葉子並非全為綠色,而是雜以黃、白、紅等各色的花斑紋,這稱為花葉現象。花葉現象的成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熱帶花葉植物很早就被人們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溫室里都能見到。
熱帶雨林林下層的樹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們的葉子普遍具有尾狀尖端,叫滴水葉尖。典型的如菩提樹的葉子,它的彎曲尾狀的葉尖長達數厘米。熱帶雨林的內部非常潮濕,空氣中的水汽和隨時發生的降雨常在葉片的表面結成一層水膜。滴水葉尖能使葉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為水滴流淌掉,使葉面很快變干,這樣即有利於葉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蘚、藻類)在葉片表面生長而防礙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紅葉現象
不論什麼時侯,從空中俯看熱帶雨林,你都會發現在茫茫綠海中點綴著撮撮紅色在陽下閃灼,那並不是花朵,而是紅色的樹葉。在季節性熱帶雨林,老葉脫落,新葉萌生的時節,片片紅色映襯在綠海之中非常醒目。
熱帶雨林的很多樹種,新葉長出時是紅色而垂下的,幾天或幾周後才逐漸變綠和變得堅挺。溫帶的樹木則不同,例如著名的楓葉和黃櫨,是在秋季葉片衰老快脫落時才為紅色。前者象徵新生,後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園
步入熱帶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長的樹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樹枝桿和藤蘿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滿目,猶如一個空中花園。這些懸掛的植物被稱為附生植物層片。
熱帶雨林生境優越,植物種對生存空間的竟爭異常激烈。由於林下光線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難於獲得足夠的光線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間擴展。熱帶雨林的多層次結構,加上林內空氣潮濕,在各種樹丫枝桿以及樹皮裂隙處經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許土壤,為一些種子提供了溫床。很多小型植物在這些位置得以立足、發展,成為附生植物。熱帶雨林越潮濕,附生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熱帶雨林創造了對太陽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過了厚厚樹層而滲漏進來的光線也常常逃不脫附生植物的捕捉。難怪林下如此陰暗,能到達地面的光線所剩無幾。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熱帶雨林中,有一類靠纏繞或攀援於其它樹木上,藉助於樹木支撐自己的軀體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熱帶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豐富,它們時而卧地而行,時而纏繞穿梭懸掛於大樹上,在林下只能見其藤莖不能見其枝葉。藤本植物的枝葉一般伸張於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這也是對光線的一種競爭形式。有些類型的熱帶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難於穿過,當樹木被破砍伐時常常被大藤子掛住,懸掉於空中不能倒落。在這類森林中採伐非常困難
貪得無厭的絞殺植物
早期的歐洲植物學家和旅行家常被熱帶雨林中樹上長樹的奇異現象所困惑。從枝葉上任何細心的人都能分辨是兩種不同植物,但它們的莖桿則彼此纏雜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種植物的莖桿套包住另一種植物的莖桿。逐漸地,人們注意到,被纏繞包在內部的樹木最終將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則將發展成大樹。人們把包纏者稱絞殺植物,而把被包纏者叫寄主植物。
絞殺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樹的植物,它們的果實是動物的一個主食,它們的種子很微小。當動物把榕樹的種子攜帶到樹木的枝丫或樹皮裂隙上後,這些種子便會萌發。幼小的榕樹能產生不定根,行為就象附生植物一樣。隨著榕樹的不斷長大,它的不定根逐漸將寄主樹木包住,藉助寄主樹來支撐自己軀體。當這些榕樹逐漸長成為大樹時,它們的根和莖已整個地包住寄主樹,寄主樹最終由於太負重和營養虧缺而枯死,而這些絞殺榕樹最後也變成為獨立的大樹。
生活獨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陰濕的熱帶雨林下,不時可見到一些沒有葉子而形態奇異的花朵驟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綠豆(無葉蘭),有的碩大無比, 直徑可達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見,只是開花時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熱帶雨林特有的一類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顏色醒紅,花瓣肉質,發出濃烈的腐臭味,猶如一堆臭肉,吸引蒼蠅為它傳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陰暗潮濕的熱帶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鬆的腐殖物上,人們常忽略了一類沒有葉綠素的小型植物,它們的形態各異,色彩斑駁,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質獲取養份為生,屬於真菌一類植物。人們熟知的磨菇便是此類植物。它們沒有碩大的身軀和健壯的枝葉,但在森林更新和養份循環中缺它們不可。
奇花異草
熱帶雨林濕熱的氣候環境滋生了極端豐富的物種和多種多樣的植物生活類型。有些花果形態怪異,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體, 無法區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於雨林之中。
蘭花世界
蘭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種, 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以熱帶雨林最為集中。中國有蘭科植物1240種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熱帶地區。西雙版納有蘭科植物屬334種,它們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中。熱帶雨林是蘭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結構最復雜,植物生活類型最多樣,生態現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類最陌生和對它的毀壞速度最快的森林類型。由於熱帶雨林未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成為許多古老物種的避難所。熱帶雨林中也含有十分豐富的珍稀瀕危物種。熱帶雨林無疑是我們這個星球的精華和最最珍貴的財富,對它的保護和研究正在成為科學技術發展所匯集的焦點,也是決定人類和我們這顆星球存亡的最偉大工程
後記
熱帶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熱帶雨林仍復蓋著地球上廣大的地區,特別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仍存在著一望無際的大片熱帶雨林,與世界其它類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復蓋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然而,同幾百年前相比,現今的熱帶雨林已大為減少,在很多地方變成為小塊片斷甚至消失殆盡。
自十九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工業飛速發展,對木材和森林產品的需求量劇增,從而開始了對熱帶雨林瘋狂的開采。特別是最近幾年人口暴漲,在熱帶雨林地區人口也明顯劇增,大片熱帶雨林頃刻之間轉變為農地、種植園和城鎮。在熱帶非洲和熱帶亞洲,大片的雨林已經消失和片斷化。即便在熱帶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隨著縱橫交錯的道路的開通同,密集人口區的大量移民湧入熱帶雨林,在那裡定居、蕃衍, 饞蝕熱帶雨林。
幾十年前看到的無邊無際的雨林現在看來是有限和脆弱的。現在對熱帶雨林的破壞速度仍有增無減,若再不加緊有效的保護,它們很快就會從地球上消失殆盡。
合理保護熱帶雨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越來越多的發現揭示人類是起源於熱帶雨林,熱帶雨林養育了人類。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人類種族依賴熱帶雨林為生。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復蓋面積最大的森林,在人類生活中,它一直在無私地奉獻著木材和森林附產品以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現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萬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熱帶木材。熱帶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貿易量達1萬5千多噸,價值15億英磅。人類的許多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於熱帶雨林。以它們獨特的風味而著名的熱帶水果也主要來自熱帶雨林。工業原料橡膠是出自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雨林的一個河岸樹種。 現在的植物葯品中2/3是來自熱帶雨林,例如抗瘧疾特效葯奎寧是由熱帶樹種金雞納樹皮中提取;麻醉劑可卡因由古柯樹葉中提取;降壓葯利血平由蘿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葯成分之一薯蕷皂苷由薯蕷根中製得。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植物群落,它蘊藏著無窮多樣的遺傳基因。人們現在所依賴和利用的僅僅是極少數的雨林物種和它們的遺傳基因產物。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顯然正在轉向熱帶雨林發揭新資源和葯物。
熱帶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圍狹小,有的種類僅是某個群落或某個局部生境所特有。溫帶地區的植物一般都是廣布種、分布范圍廣大,例如,英格蘭的闊葉林減少到僅占它陸地面積的4%,但並沒有木本植物種類滅絕。熱帶森林如果面積減少,無疑大量的植物種將會滅絕。
熱帶雨林的減少也將導致雨林動物的減少和滅絕。雨林植物為動物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動物反過來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它們彼此之間已形成了十分復雜的依存關系。有一個粗略的規律,保持一個動物種在短時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個成年個體;保持一個動物種長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隻個體。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里做的調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頭盔犀鳥這個種,需要保留500隻個體,那麼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滿猿(Siamang)這個種,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長尾獼猴這個種則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熱帶雨林的破壞,不僅僅只是導致環境惡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動物、植物種的滅絕。雨林的環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種各樣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種植園等)和次生植被所緩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個物種需要上萬年的時間,大量動、植物種的滅絕卻是人類不可補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個動物種,與其它生物種有著極其密切復雜的依存關系。雨林的消失,物種之間平衡關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毀滅人類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護熱帶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心,國際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組織機構在積極不斷地努力籌集資金,培訓人員,建立自然保護區。自1970年以來全世界熱帶地區已有3000多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被建立, 保護面積已達400百萬公頃。生態旅遊也逐漸在自然保護區里開展起來,以喚起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興趣和意識。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研究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專們機構,他們的科學家正在夜以繼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熱帶雨林的新路子。
人類離不開熱帶雨林,人們需要利用熱帶雨林,只要是在熱帶雨林的承受力內進行開發,熱帶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續利用的。
熱帶雨林林下的許多草本植物具有巨大的葉子,如芭蕉、海芋、箭根薯等植物的葉子,它們大得足以容納數人在下面避雨。巨大的葉子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線,一般認為這是熱帶雨林林下草本植物適應弱光的結果。
有些雨林下的草本植物,葉子並非全為綠色,而是雜以黃、白、紅等各色的花斑紋,這稱為花葉現象。花葉現象的成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熱帶花葉植物很早就被人們用作花卉素材,在很多溫室里都能見到。
熱帶雨林林下層的樹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它們的葉子普遍具有尾狀尖端,叫滴水葉尖。典型的如菩提樹的葉子,它的彎曲尾狀的葉尖長達數厘米。熱帶雨林的內部非常潮濕,空氣中的水汽和隨時發生的降雨常在葉片的表面結成一層水膜。滴水葉尖能使葉片表面的水膜集聚成為水滴流淌掉,使葉面很快變干,這樣即有利於葉片的蒸藤作用,又避免一些微小附生植物(苔蘚、藻類)在葉片表面生長而防礙其光合作用。
醒目的紅葉現象
不論什麼時侯,從空中俯看熱帶雨林,你都會發現在茫茫綠海中點綴著撮撮紅色在陽下閃灼,那並不是花朵,而是紅色的樹葉。在季節性熱帶雨林,老葉脫落,新葉萌生的時節,片片紅色映襯在綠海之中非常醒目。
熱帶雨林的很多樹種,新葉長出時是紅色而垂下的,幾天或幾周後才逐漸變綠和變得堅挺。溫帶的樹木則不同,例如著名的楓葉和黃櫨,是在秋季葉片衰老快脫落時才為紅色。前者象徵新生,後者意味衰老。
附生植物空中花園
步入熱帶雨林就映入眼底的是除了地上生長的樹木灌草外,在各不同的樹枝桿和藤蘿上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小型植物,琳琅滿目,猶如一個空中花園。這些懸掛的植物被稱為附生植物層片。
熱帶雨林生境優越,植物種對生存空間的竟爭異常激烈。由於林下光線幽暗,很多小型植物都難於獲得足夠的光線而不得不向其它空間擴展。熱帶雨林的多層次結構,加上林內空氣潮濕,在各種樹丫枝桿以及樹皮裂隙處經常能聚集枯落物而形成少許土壤,為一些種子提供了溫床。很多小型植物在這些位置得以立足、發展,成為附生植物。熱帶雨林越潮濕,附生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熱帶雨林創造了對太陽光能最有效利用。那些躲過了厚厚樹層而滲漏進來的光線也常常逃不脫附生植物的捕捉。難怪林下如此陰暗,能到達地面的光線所剩無幾。
魔高一丈的藤本植物
熱帶雨林中,有一類靠纏繞或攀援於其它樹木上,藉助於樹木支撐自己的軀體的植物,叫藤本植物。熱帶雨林中大型藤本植物十分豐富,它們時而卧地而行,時而纏繞穿梭懸掛於大樹上,在林下只能見其藤莖不能見其枝葉。藤本植物的枝葉一般伸張於林冠之上,填充林冠空隙,這也是對光線的一種競爭形式。有些類型的熱帶雨林,藤本植物多得行人難於穿過,當樹木被破砍伐時常常被大藤子掛住,懸掉於空中不能倒落。在這類森林中採伐非常困難
貪得無厭的絞殺植物
早期的歐洲植物學家和旅行家常被熱帶雨林中樹上長樹的奇異現象所困惑。從枝葉上任何細心的人都能分辨是兩種不同植物,但它們的莖桿則彼此纏雜融合在一起,或者一種植物的莖桿套包住另一種植物的莖桿。逐漸地,人們注意到,被纏繞包在內部的樹木最終將枯死,而包它的植物則將發展成大樹。人們把包纏者稱絞殺植物,而把被包纏者叫寄主植物。
絞殺植物大多是一些被叫做榕樹的植物,它們的果實是動物的一個主食,它們的種子很微小。當動物把榕樹的種子攜帶到樹木的枝丫或樹皮裂隙上後,這些種子便會萌發。幼小的榕樹能產生不定根,行為就象附生植物一樣。隨著榕樹的不斷長大,它的不定根逐漸將寄主樹木包住,藉助寄主樹來支撐自己軀體。當這些榕樹逐漸長成為大樹時,它們的根和莖已整個地包住寄主樹,寄主樹最終由於太負重和營養虧缺而枯死,而這些絞殺榕樹最後也變成為獨立的大樹。
生活獨特的根寄生植物
在陰濕的熱帶雨林下,不時可見到一些沒有葉子而形態奇異的花朵驟然由土中冒出,有的小如綠豆(無葉蘭),有的碩大無比, 直徑可達到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這些花朵是寄生在其它植物根上,平常看不見,只是開花時才冒出土壤的植物,叫根寄生植物。大花草是熱帶雨林特有的一類根寄生植物,它的花非常巨大,顏色醒紅,花瓣肉質,發出濃烈的腐臭味,猶如一堆臭肉,吸引蒼蠅為它傳粉。
沉默的真菌世界
陰暗潮濕的熱帶雨林下,在枯枝倒木或蓬鬆的腐殖物上,人們常忽略了一類沒有葉綠素的小型植物,它們的形態各異,色彩斑駁,靠分解枯落物腐殖質獲取養份為生,屬於真菌一類植物。人們熟知的磨菇便是此類植物。它們沒有碩大的身軀和健壯的枝葉,但在森林更新和養份循環中缺它們不可。
奇花異草
熱帶雨林濕熱的氣候環境滋生了極端豐富的物種和多種多樣的植物生活類型。有些花果形態怪異,有的似花非花, 有的花果一體, 無法區分。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最小的花、最怪的花、 最美的花都藏匿於雨林之中。
蘭花世界
蘭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之一, 全世界有2000多種, 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以熱帶雨林最為集中。中國有蘭科植物1240種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熱帶地區。西雙版納有蘭科植物屬334種,它們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中。熱帶雨林是蘭科植物的分化形成中心。
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豐富,結構最復雜,植物生活類型最多樣,生態現象最特殊,也是目前人類最陌生和對它的毀壞速度最快的森林類型。由於熱帶雨林未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成為許多古老物種的避難所。熱帶雨林中也含有十分豐富的珍稀瀕危物種。熱帶雨林無疑是我們這個星球的精華和最最珍貴的財富,對它的保護和研究正在成為科學技術發展所匯集的焦點,也是決定人類和我們這顆星球存亡的最偉大工程
後記
熱帶雨林的昨天和今天
今天熱帶雨林仍復蓋著地球上廣大的地區,特別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仍存在著一望無際的大片熱帶雨林,與世界其它類型的植被相比,它仍是復蓋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然而,同幾百年前相比,現今的熱帶雨林已大為減少,在很多地方變成為小塊片斷甚至消失殆盡。
自十九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工業飛速發展,對木材和森林產品的需求量劇增,從而開始了對熱帶雨林瘋狂的開采。特別是最近幾年人口暴漲,在熱帶雨林地區人口也明顯劇增,大片熱帶雨林頃刻之間轉變為農地、種植園和城鎮。在熱帶非洲和熱帶亞洲,大片的雨林已經消失和片斷化。即便在熱帶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隨著縱橫交錯的道路的開通同,密集人口區的大量移民湧入熱帶雨林,在那裡定居、蕃衍, 饞蝕熱帶雨林。
幾十年前看到的無邊無際的雨林現在看來是有限和脆弱的。現在對熱帶雨林的破壞速度仍有增無減,若再不加緊有效的保護,它們很快就會從地球上消失殆盡。
合理保護熱帶雨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越來越多的發現揭示人類是起源於熱帶雨林,熱帶雨林養育了人類。即使在今天,仍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人類種族依賴熱帶雨林為生。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復蓋面積最大的森林,在人類生活中,它一直在無私地奉獻著木材和森林附產品以足人們的衣食住行。現在世界上每年要消耗木材3350百萬平方米, 其中的一半是作為燃料木材,而燃料木材中84%是熱帶木材。熱帶雨林中藤蔑每年的貿易量達1萬5千多噸,價值15億英磅。人類的許多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玉米、甘遮等都是起源於熱帶雨林。以它們獨特的風味而著名的熱帶水果也主要來自熱帶雨林。工業原料橡膠是出自巴西亞馬遜河流域雨林的一個河岸樹種。 現在的植物葯品中2/3是來自熱帶雨林,例如抗瘧疾特效葯奎寧是由熱帶樹種金雞納樹皮中提取;麻醉劑可卡因由古柯樹葉中提取;降壓葯利血平由蘿芙木根提取;口服避孕葯成分之一薯蕷皂苷由薯蕷根中製得。
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植物群落,它蘊藏著無窮多樣的遺傳基因。人們現在所依賴和利用的僅僅是極少數的雨林物種和它們的遺傳基因產物。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顯然正在轉向熱帶雨林發揭新資源和葯物。
熱帶雨林的植物通常分布的范圍狹小,有的種類僅是某個群落或某個局部生境所特有。溫帶地區的植物一般都是廣布種、分布范圍廣大,例如,英格蘭的闊葉林減少到僅占它陸地面積的4%,但並沒有木本植物種類滅絕。熱帶森林如果面積減少,無疑大量的植物種將會滅絕。
熱帶雨林的減少也將導致雨林動物的減少和滅絕。雨林植物為動物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動物反過來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它們彼此之間已形成了十分復雜的依存關系。有一個粗略的規律,保持一個動物種在短時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個成年個體;保持一個動物種長期存在需要保留有500隻個體。在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里做的調查研究表明: 要保持頭盔犀鳥這個種,需要保留500隻個體,那麼就需要有100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暹滿猿(Siamang)這個種,需要186平方公里雨林,要保持長尾獼猴這個種則要90平方公里雨林。
熱帶雨林的破壞,不僅僅只是導致環境惡化和水土流失,更主要的是大量動物、植物種的滅絕。雨林的環境效益是可以由各種各樣的人工植被(人工林、種植園等)和次生植被所緩解和部分替代的,但形成一個物種需要上萬年的時間,大量動、植物種的滅絕卻是人類不可補救的。
人自身也是一個動物種,與其它生物種有著極其密切復雜的依存關系。雨林的消失,物種之間平衡關系的打破,完全可能毀滅人類自己。
值得慶幸的是在仍留存有大片的雨林,保護熱帶雨林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心,國際上已有很多非政府和政府的組織機構在積極不斷地努力籌集資金,培訓人員,建立自然保護區。自1970年以來全世界熱帶地區已有3000多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被建立, 保護面積已達400百萬公頃。生態旅遊也逐漸在自然保護區里開展起來,以喚起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興趣和意識。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研究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專們機構,他們的科學家正在夜以繼日地努力探索合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熱帶雨林的新路子。人類離不開熱帶雨林,人們需要利用熱帶雨林,只要是在熱帶雨林的承受力內進行開發,熱帶雨林是可以更新和永續利用的
Ⅲ 熱帶雨林中有什麼可以吃的草
五千多種熱帶動植物雲集在西雙版納近兩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令人嘆為觀止。「獨木成林」、「花中之王」、「空中花園」、婀娜的孔雀等等,都是大自然在西雙版納上精心繪制的美麗畫卷,是不出國門就可以完全領略的熱帶氣息。如果徘徊在西雙版納的傣族村寨,除了特色的民俗風情,然後就是蔥蔥鬱郁。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景洪、勐臘、勐海3縣境內。總面積2420.2平方公里,它的熱帶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面積的熱帶森林,深受國內外矚目。
保護區內交錯分布著多種類型森林。森林植物種類繁多,板狀根發育顯著,木質藤本豐富,絞殺植物普遍,老莖生花現象較為突出。區內有8個植被類型,高等植物有3500多種,約佔全國高等植物的八分之一。其中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58種,佔全國保護植物的15%。區內用材樹種816種,竹子和編織藤類25種,油料植物136種,芳香植物62種,鞣料植物39種,樹脂、樹膠類32種,纖維植物90多種,野生水果、花卉134種,葯用植物782種。保護區是
Ⅳ 熱帶雨林有什麼典型代表植物
見血封喉、大青樹 、馬椰果、菠蘿蜜、肉豆蔻科、橄欖科、棕櫚科、參天巨榕、百年古藤、有「活化石」之稱的黑桫欏、巨大的仙草靈芝、「冷血殺手」見血封喉、野生桄榔等。
熱帶雨林被譽為是天然的葯庫,世界上所有的葯品的原材料四分之一都來自於熱帶雨林的植被。這里80%的植物都有葯用價值。
世界上的許多熱帶雨林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減少,並面臨著隨時滅絕的危險。而昆士蘭濕熱帶雨林迄今幾乎未受到人類的侵擾。它就這樣靜靜地躲在世界的一隅,看世界滄海桑田,默默無語。那恢弘的自然景觀和自在和諧的生物世界,足以引發人類的深思。
(4)巴西雨林有什麼珍稀草葯擴展閱讀:
熱帶雨林蘊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但世界上熱帶雨林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
熱帶雨林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如三葉橡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膠植物,可可、金雞納等是非常珍貴熱帶雨林的經濟植物,還有眾多物種的經濟價值有待開發。開墾後可種植巴西橡膠、油棕、咖啡、劍麻等熱帶作物。
但應注意的是,在高溫多雨條件下,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而且生物種群大多是K-對策,這樣,一旦植被破壞後,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而且在短時間內不易恢復。
因此熱帶雨林的保護是當前全世界關心的重大問題,它對全球的生態效應都有重大影響,例如對大氣中和濃度平衡的維持具有重大意義。
Ⅳ 誰知道熱帶雨林有什麼珍貴的植物呀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於赤道南北緯 5 ~ 10度以內的熱帶氣候地區。這里全年高溫多雨,無明顯的季節 熱帶雨林
區別,年平均溫度 25 ~ 30 ℃,最冷月的平均溫度也在 18 ℃ 以上,極端最高溫度多數在 36 ℃ 以下。年降水量通常超過 2 000mm ,有的竟達 6 000mm ,全年雨量分配均勻,常年濕潤,空氣相對濕度 90 %以上。 熱帶雨林為熱帶雨林氣候及熱帶海洋性氣候的典型植被。 大多數熱帶雨林(Tropical zone rainforest)都位於北緯23.5度和南緯23.5度之間(即南回歸線和北回歸線之間的非洲地區)。在熱帶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層的植被,上面還有高達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樹木像帳篷一樣支蓋著。下面幾層植被的密度取決於陽光穿透上層樹木的程度。照進來的陽光越多,密度就越大。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亞洲和非洲的叢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和雲南的西雙版納。每月平均溫度在華氏64.5度以上(攝氏溫度約為18度),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過每年的蒸發量。 19世紀,德國植物學家辛伯爾廣泛收集和總結了熱帶地區的科學發現和各種資料,把潮濕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作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生態學角度對它進行了科學描述和解釋。熱帶雨林具有獨特的外貌和結構特徵,與世界上其它森林類型有清楚的區別。熱帶雨林主要生長在年平均溫度24℃以上,或者最冷月平均溫度18℃以上的熱帶潮濕低地。
編輯本段分布
熱帶雨林
世界上三大熱帶地區都有它的分布。最大的一片在美洲,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目前還保存著40,000平方公裡面積,約占熱帶雨林總量的一半,即約佔世界闊葉林總量的1/6。第二大片是熱帶亞洲的雨林,面積有20,000平方公里。第三大片是熱帶非洲剛果盆地雨林,面積18,000平方公里。它們都是在赤道附近的雨林氣候下形成的。中美洲東岸及西印度群島、澳大利亞東北部、馬達加斯加島東岸、巴西東南部的雨林則發育於熱帶海洋性氣候。 我國雲南、台灣、海南地區也有分布。 熱帶美洲、熱帶亞洲和熱帶非洲的雨林雖然分開為三大片,但它們都有非常類似的外貌和結構特點。由於生長環境終年高溫潮濕,熱帶雨林長得高大茂密,一般高度在30米以上,從林冠到林下樹木分為多個層次,彼此套迭。在熱帶雨林中,最高的樹木可長到80多米高度,例如馬來西亞的塔豆(Koompassia excelta),西雙版納的望天樹亦高達70米。熱帶雨林的種類組成極端豐富,盡管熱帶雨林僅佔世界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總數卻佔了世界總數的一半。熱帶雨林有很多獨特現象是其它森林所沒有的。例如,大樹具有板狀的樹根,在老莖桿上開花、結果;有很多小型植物附生在其它植物的枝、桿上;有的通過絞殺其它植物而樹立起自己;有的樹木從空中垂下許多柱狀的根,最後變成獨樹成林;林下植物的葉子一般都有滴水葉尖,而有的植物的葉子長得十分巨大;在林內,大藤本非常豐富,有的長達數百米,穿梭懸掛於樹木之間,使人難於通行。 隨著科學家對熱帶雨林的深入調查和研究,越來越多的生態現象被發現和解釋。但越來越多的發現也證明,熱帶雨林中蘊藏著大量的尚未被充分認識的生物學和自然規律。特別是熱帶雨林物種的極端豐富性和植物生活類型的多樣性並不能完全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世界上除熱帶雨林外的物種充其量僅占總物種的一半。植物生活類型亦僅只是一部分。例如,溫帶的森林,不僅種類貧乏,生活類型單調,各種生態關系和生態表現亦是相對簡單和直接。依賴於熱帶以外森林的研究而得出的一些經典或傳統的生物學規律和概念顯然是非常不完善的,若直接套用來解釋熱帶雨林,自然有很多現象不可思議。因此,科學家預測,通過對熱帶雨林的深入研究,或許會完全改變原有的生物學觀念。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人們還沒有充分解開熱帶雨林之謎時,它就可能由於人類自己的破壞而永久地消失。 A.F.W.席姆佩爾曾扼要指出熱帶雨林的特徵是具有「常綠喜濕、高逾30米的喬木,富有厚莖的藤本、木質和草本的附生植物」。熱帶雨林擁有全球最豐富的植物種,其中70%為木本植物(高位芽植物)。熱帶雨林通常每英畝(合4047平方米)生長 40~100種喬木,形成優勢種分化不明顯(種多樣性極大)的混合雨林。但也有單優種群落出現,即上層喬木由少數樹種組成,如南美洲北部泛濫平原上的毛拉豆(Mora)雨林,在東南亞常成小片分布的龍腦香 (Dipterocarpus)雨林等。喬木高大,個別類型可達40~60米,主幹挺直如圓柱狀,胸徑一般為50~60厘米,大者為100~200厘米。喬木通常分化為3層結構,上層多呈不連續狀,使雨林頂部起伏不平,樹干基部普遍有板狀根發育。喬木中下層樹冠郁閉,使林內光照急劇減弱,經常出現樹乾和老枝著生花果的莖花現象。雨林中喬木一般具有帶滴水葉尖(即尾狀突出的葉尖)的中型革質葉片,缺乏同步的生物節律(如老葉更新、花期終始等)。木質藤本植物莖粗20厘米以上,穿行於最高層樹木之間,如棕櫚科省藤屬(Calamus)的莖長可達 300米。大量附生的蕨類和有花植物為雨林重要特徵,它隨所在層位局部小環境而有從濕生到旱生的各種生態類型,半附生的絞殺植物尤具特色。林下真正灌木較少。草本植物稀疏,多耐蔭濕生類型,有些屬於腐生或寄生植物。
編輯本段生物特徵
喬木多板狀根,多氣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統分層明顯,喬木高大,植物品種豐富;因為天氣長期溫熱,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續生長,造成樹木生長密集且長綠。
編輯本段結構
層 高度 主要植物 其他
露生層 31米或以上 喬木 單獨生長,較為分散,有板根支撐,須面對蒸騰作用
樹冠層 21-30米
樹冠橫向生長,形成連續的一層,吸收了雨林中7成陽光和8成雨水
幼樹層 11-20米 年幼樹木 樹干較幼,樹冠呈橢圓形;依靠林中少量的陽光生長
灌木層 6-10米 蕨、叢木、灌木
地面層 0-5米 小植物如苔蘚和地衣 幾乎黑暗一片;不連續和茂盛;只在河邊和林地的邊緣,才會較茂盛
編輯本段雨林生態
熱帶雨林是一種茂盛的森林類型,進入到森林之中,你彷彿來到一個神話世界。在這里抬頭不見藍天,低頭滿眼苔蘚, 熱帶雨林
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濕悶熱,腳下到處濕滑。這里光線暗淡,蟲蛇出沒,人們在其間行走,不僅困難重重,而且也很危險。但是,這里卻是生物的樂園,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是陸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熱帶雨林分布的地區,年降雨量很高,通常高於1800毫米,有些地方達3500毫米。這里無明顯的季節變化,白天溫度一般在30℃左右,夜間約20℃。 雨林地區的地形復雜多樣,從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縱橫的高原峽谷。多樣的地貌造就了形態萬千的雨林景觀。在森林中,靜靜的池水、奔騰的小溪、飛瀉的瀑布到處都是;參天的大樹、纏繞的藤蘿、繁茂的花草交織成一座座綠色迷宮。 熱帶雨林中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喬木具有多層結構;上層喬木高過30米,多為典型的熱帶常綠樹和落葉闊葉樹,樹皮色淺,薄而光滑,樹基常有板狀根,老幹上可長出花枝。木質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別發達,葉面附生某些苔蘚、地衣,林下有木本蕨類和大葉草本。 雨林中的樹木多為雙子葉植物,具有厚的革質葉和較淺的根系。用以營養的根部通常只有幾厘米深。雨林中的雨水因葉面的蒸發而丟失很多。熱帶雨林中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作用強烈,其風化殼可達100米。這類土壤雖富含鋁、鐵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高嶺石,但其他一些礦物質卻因淋溶和侵蝕作用而流失。另外,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有機物分解很快,能迅速被飢餓的樹根和真菌所吸收。所以,這里的土壤其實並不肥沃。 雨林中的次冠層植物由小喬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如蘭科、鳳梨科及蕨類植物組成,部分植物為附生,纏繞在寄生的 熱帶雨林
樹幹上,其他植物僅以樹木作為支撐物。雨林地表面被樹枝、和落葉所覆蓋。雨林內的地面並不如傳說那樣不可通行,多數地面除了薄薄的腐殖土層和落葉外多是光裸的。 雨林中,木質藤本植物隨處可見,有的粗達20至30厘米,長可達300米,沿著樹干、枝丫,從一棵樹爬到另外一棵樹,從樹下爬到樹頂,又從樹頂倒掛下來,交錯纏繞,好像一道道稠密的網。附生植物如藻類、苔蘚、地衣、蕨類以及蘭科植物,附著在喬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樹乾和枝椏上,就象披上一厚厚的綠衣,有的還開著各種艷麗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葉片上,形成「樹上生樹」、「葉上長草」的奇妙景色。 有些種類的樹干基部常會長出多姿多態的板狀根,從樹乾的基部2至3米處伸出,呈放射狀向下擴展。有些則生長著許多發達的氣根,這些氣根從樹幹上懸垂下來,扎進土中後,還繼續增粗,形成了許許多多「樹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氣勢,非常壯觀。有些種類的樹如波羅蜜、可可等,在老樹樹干或根頸處也能開花結果,成為熱帶雨林中特有的老莖生花現象。
編輯本段典型代表
在世界同類型地區中,亞馬遜平原的熱帶常綠雨林不僅面積最廣,而且發育也最為充分和典型,這是 熱帶雨林
由於亞馬遜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結構,使它具有特別有利於該類型發育的現代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也與它發育歷史悠久、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地理條件相對比較穩定有關。南美的熱帶常綠雨林一般也稱為希列亞群落,其植物種類成分極其豐富,而且相互雜生,很少形成純林,其中三分之一種是南美特有種。它們生長連續無間,植物終年蔥綠繁茂。喬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組成多層次的郁閉叢林。一般有4至5層,多者可達11至12層,樹冠城鋸齒狀,參差不齊。許多喬木為爭取日照,力圖往上生長,樹干很少分枝,有的可高達80至100米。
典型土壤與動物
熱帶雨林
熱帶常綠雨林下發育的典型土壤是磚紅壤和具有灰化現象的紅壤,前者分布在地勢較高、排水良好,並且有比較少雨季節的地區,後者主要分布在各季節降水豐沛、森林郁閉、草本植被缺乏的地區。 雨林中的動物極為繁多,但以小型、樹棲動物為主。另一特點就是種類多而單種個體較少。尤其是雨林中的昆蟲,找到一百種昆蟲比找到同種昆蟲一百隻容易得多。科學家們相信,至今有很多雨林昆蟲未被我們認知。 大象、河馬等大型動物一般僅活動於雨林邊緣或稍開闊的河谷地區。
編輯本段我國的熱帶雨林
我國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台灣省南部、海南島、雲南南部河口和西雙版納地區。此外,在西藏自治 熱帶雨林
區墨脫縣境內也有熱帶雨林的分布,這是世界熱帶雨林分布的最北邊界,位於北緯 29度附近。但以雲南省西雙版納和海南島的熱帶雨林最為典型。我國熱帶雨林中占優勢的喬木樹種是:桑科的見血封喉 (Antiaristoxicaria) 、大青樹 (Ficusaltissima) 、馬椰果(Ficus glomerata) 、菠蘿蜜 (Artocarpus spp.),無患子科的番龍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欖科和棕櫚科的一些植物等。 但是由於我國雨林是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邊緣,因此,林中附生植物較少,龍腦香科的種類和個體數量不如東南亞典型雨林多,小型葉的比例較大,一年中有一個短暫而集中的換葉期,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季節變化,這是由於緯度偏高所至。
編輯本段生物資源
熱帶雨林蘊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但世界上熱帶雨林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植被一旦被破壞後,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因此,保護熱帶雨林是當前全世界最為關心的問題。 熱帶雨林中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如三葉橡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膠植物,可可、金雞納等是非常珍貴 熱帶雨林
的經濟植物,還有眾多物種的經濟價值有待開發。開墾後可種植巴西橡膠、油棕、咖啡、劍麻等熱帶作物。但應注意的是,在高溫多雨條件下,有機物質分解快,物質循環強烈,而且生物種群大多是K-對策,這樣,一旦植被破壞後,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環境退化,而且在短時間內不易恢復。因此熱帶雨林的保護是當前全世界關心的重大問題,它對全球的生態效應都有重大影響,例如對大氣中和濃度平衡的維持具有重大意義。 熱帶雨林在最適狀況下每公頃的總植物量為 350~450噸,年總生產量每公頃120~150噸,但有 75%左右的有機產品當年被自身吸收消耗掉。其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陸地總植物量40%,凈生產量則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雨林下土壤因風化淋溶強烈,肥力不高,植物直接從林下凋落物層藉助於真菌獲得營養成分,同時每天以每平方米 4.5~12.6克干物質的速度補充落葉數量。因此,熱帶雨林是依靠迅速的營養物質生物循環維持自身龐大的生物量和很高的生產力。 中國雨林位於熱帶邊緣,受熱帶季風氣候限制,僅在局部濕潤環境(如溝谷、山地)有小片分布,並呈現出季節性特徵。優勢種類以具有龍腦香科的種類為標志,並由桑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梧桐科及棕櫚科等的種類組成。 熱帶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庫,也是碳素生物循環轉化和儲存的巨大活動庫。它的盛衰消長不僅是地表自然環境變遷的反映,而且直接影響全球環境、特別是人類生存條件。雨林的保護已成為當前最緊迫的生態問題之一。
編輯本段其它雨林
除了熱帶雨林,還有亞熱帶雨林,分布在南、北緯10度之間的迎風海岸。該處有雨季和乾季之分,有溫度和日照的季節變化。亞熱帶雨林的樹木密度和樹種均較熱帶雨林稍少。其他雨林類型還有:季雨林、紅樹雨林、溫帶雨林等。 熱帶雨林是我們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界生存活動所不可缺少重要條件,如果它不復存在,地球的環境氣候都將產生重大的變化而那樣的變化將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現在,全世界都在為保護熱帶雨林而努力,我們國家雨林的面積雖不大,但我們同樣可以為保護雨林而有所作為,比如,我們為保護雨林而大聲疾呼,比如,我們拒絕購買和使用以熱帶雨林中資源製造的產品。相信有大家的努力,我們地球上的這條美麗的綠色頸鏈會永遠光彩四射。
編輯本段書籍
編輯本段《熱帶雨林》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作者: (德)安德里亞·麥爾提尼文,(德)萊納·蔣格,葛瑞·斯考特圖,李立婭譯出 版 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9-5-1 開本: 大16開 I S B N : 9787535154484 定價:¥29.00
[1]熱帶雨林,我們稱其為「綠色地獄」,但茂密的叢林卻是各種生物的天堂。 經過長期不斷地進化,熱帶雨林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生態模式,許多不同種類的動物和植物在這里和諧地生活。現在,科學家們僅僅只發現了熱帶雨林中很少一部分現象,比如箭毒蛙利用樹冠上的迷你池塘來孵化和養育後代;滑翔蛇和飛蜥通過滑翔來避開危機四伏的地面;樹木為螞蟻提供住所,同時也得到螞蟻的保護。 時至今日,盡管熱帶雨林中還有很多秘密沒有被發現,但是研究與破壞之間的競賽已經迫在眉睫。經過數百萬年演變進化而來的獨特的動植物物種,僅僅在數十年間就被人類所毀滅。近年來,我們才慢慢意識到熱帶雨林作為「地球綠肺」對於氣候的意義,以及作為一座巨大的「葯房」、一個生機勃勃的整體對於人類的意義。今天,熱帶雨林作為人類共有的遺產,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得到越來越多的保護。
Ⅵ 熱帶雨林有哪些止血草
補血草(學名:Limonium sinense (Girard) Kuntze),別稱:補血草(福建)海赤芍(福建),魴仔草(台灣),白花玉錢香(廣東),海菠菜、海蔓(山東),海蔓荊(河北),匙葉草(種子植物名稱),華蔓荊(指示植物),鹽雲草(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匙葉磯松(東北植物檢索表),中華補血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多年生草本,分布於中國濱海各省區;生在沿海潮濕鹽土或砂土上。
根或全草民間葯用,有收斂、止血、利水的作用因其花朵細小,干膜質,色彩淡雅,觀賞時期長,與滿天星一樣,是重要的配花材料,俗稱「勿忘我」。除作鮮切花外,還可製成自然乾花,用途更為廣泛。
Ⅶ 用一些亞馬孫雨林葯用植物製成的著名葯品有哪些
砂仁、胖大海、白豆蔻、檀香、龍血樹、兒茶、肉桂、金雞納等
Ⅷ 熱帶雨林代表性植物熱帶雨林珍稀植物有哪些
熱帶雨林代表性植物 熱帶雨林珍稀植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