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在市場的金龍魚大豆油為什麼都是來自巴西的轉基因大豆
大豆來源,大豆油是大豆壓榨後的下游產品。在中國的大豆壓榨市場中,大豆原料主要分為進口原料和國內原料。其中,國內原料主要是東北地區種植的非轉基因大豆,但產量非常有限,價格本身很高,在大豆油壓榨市場中的份額越來越小。據統計,我國大豆年消費量約為1億噸,其中進口大豆為9000萬噸。
非轉基因大豆是通過自然界中優勝劣汰的基因改變的。從而消除了轉基因食品可能對人體造成的潛在危害。長期食用,安全可靠。
B. 有人說中國每年從巴西和美國進口很多大豆,為什麼國內不大面積種植呢
大家應該都知道,中國一直以來都以「農業大國」而聞名。至於為什麼有此稱號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所以近幾年來不斷出台相關政策,調整農業發展機制,使得農業得到優先發展,讓我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當然了,隨著農業的不斷地發展,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就拿大豆舉例吧,近些年來,中國進口了美國大量的大豆,而不收購我們國內自產的大豆。
首先,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是從貿易政策面和國內大豆實際需求量兩個層面來考慮的。
總而言之,為什麼會出現此類問題呢?結合我國自身的因素,大豆本身就是一種產量不是很高但需要大量耕地面積的植物,如果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並且佔用大面積耕地用來種植大豆實在是得不償失,最關鍵的是,我國產出的大豆無論是質量上還是品種上都不算是上乘,與之相比就大豆而言,似乎進口是考慮了一切利弊因素後最為穩妥,合適的選擇。
C. 有人說中國每年從巴西和美國進口很多大豆,為什麼國內不大面積種植
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只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1/4,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產業,,我國2016年進口大豆8391萬噸。如果要把進口大豆都換成國產大豆,那麼需要把大豆的播種面積提高到7.9億畝。根據2016年的農業普查,我國共有耕地20.24億畝。我國2016年所有農作物的播種面積是剛好25億畝(部分地區部分農作物一年多次播種)。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用純國產大豆,那麼我們耕地的31.6%的播種面積都要拿來種大豆。把全國1/3的耕地播種面積拿來種大豆,大豆是自己自足了,那口糧怎麼辦?飼料怎麼辦?蔬菜怎麼辦?水果怎麼辦?
D. 我國是世界大豆第一大消費國和第二生產國,為什麼每年還都從美國及巴西大量進口豆奶是不是都是轉基因
我國不允許種植轉基因大豆,而非轉基因大豆沒法進行集約化種植,因此我國的大豆生產成本高得多,並不是我國的大豆就質量好,實際上我國的大豆質量整體比進口的非轉基因大豆質量差點,而進口大豆則價格低廉,質量優良,對於企業而言,當然更願意採用進口大豆作為生產原料。我國現在每一年進口大豆差不多7000萬噸左右,要生產同樣多的大豆,至少需要5億畝土地。進口大豆生產的豆粨是真正可以替代魚粉的飼料蛋白來源,這也是必須大量進口的原因。
同樣,我國玉米大量庫存,價格低,但仍然大量進口玉米,因為集約化生產的轉基因玉米價格更低。
E. 中國進口大豆數量往往要達到9千萬噸,為何需要進口這么多大豆
到時候,其他糧食的產量變少了,勢必要從國外購買。有專家指出,從國外購買大豆,其實是在間接節省土地資源、水資源等。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大豆是油料作物,我國主要用來榨油,而進口大豆的出油率更高。
不過,想要解決“過度依賴”的問題,倒也不是沒辦法。可以採用多個渠道的進口方式,與更多國家進行合作。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大豆振興計劃,這一點農業部門早有籌劃,我國明年的大豆產量或將有所提高。
F. 中國罕見從巴西進口玉米,中國為何會從巴西進口玉米
因為中國的玉米產量非常低,巴西的匯率對於中國來說比較低,從巴西進口玉米非常劃算,而且巴西的玉米質量很高,產量很高。
G. 深度分析為什麼中國的大豆需要進口
首先要明確的是,大豆生產是佔用相對較多土地和使用相對較少勞動力的農業生產,其單位面積產值較低。它的單位面積產值要遠低於高值農產品——諸如(我們稱之為)「新農業」的拱棚/溫室蔬菜、水果和肉魚養殖。與大豆生產不同,後者是「勞力和(非機械)資本(如肥料、優質種子、拱棚、薄膜等)雙密集」的農業,用地相對較少——其單位面積產值要遠高於大豆和糧食生產的「舊農業」。新農業是中國近三十年來的農業革命——農業總產值(不變價格)達到了之前的足足六倍——的基本動力。由於這個農業革命並不廣為人知,我們稱之為「隱性的農業革命」:和歷史上的農業革命,特別是18世紀英國的農業革命和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綠色革命」不同,它不是體現於主要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而更多是體現於從低值農產品轉向越來越高比例的高值農產品。
顯然,這三十年來的農林牧漁「大農業」總產值提高的來源主要不在於種植業的畝產量(亦即傳統意義上的農業革命)增加,而在於農業結構的重組,主要是高值農產品在農業中所佔比例的提高,尤其反映於牧業和漁業產值所代表的養殖業的大規模擴增。這期間,種植業的產值雖然增加了307%,但牧業則增加了943%,漁業更增加了1804%。種植業本身之中,最能代表新農業的是拱棚和溫室蔬菜,在產值增加方面起到遠高於舊農業的穀物種植所起的作用。表2首先解剖種植業中的大豆和蔬菜所佔的播種面積比例和產值比例。顯而易見,蔬菜產值(相對農林牧副漁總產值的)比例要比其佔用土地面積的比例高出甚多,而大豆的產值則相反地只是其所佔土地面積比例的約六分之一。
我們如果能夠區分舊式的露地蔬菜種植和新型的拱棚或溫室蔬菜(但目前的統計數據不允許這樣做),其間差別會更加懸殊(我們缺乏水果的精確數據)。相對高產值的蔬菜和相對低產值的穀物種植間有很大的不同:蔬菜中的「設施農業」是基本和新型養殖業、漁業相似的,其按畝產值要數倍於穀物和大豆種植的舊農業。顯而易見,在舊農業的穀物和大豆種植面積所佔比例基本穩定的同時,其所佔產值比例日益收縮,從不止四分之一收縮到不到六分之一。同時,新農業——蔬菜、養殖、漁業——的產值則和農業總產值的快速增加同步擴增,所佔總產值比例已經快速擴增到穀物的四倍。這個農業結構的轉變正是近三十年的「隱性農業革命」的核心。而在舊農業的穀物和大豆種植之中,大豆是單位面積產值最低的作物:其產值所佔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只是其播種面積的約六分之一,比穀物平均的四分之一還要低一半。
從土地使用(播種面積)角度來考慮,變化也非常顯著。牧業,包括小農場的種養結合,以及漁業所用魚塘的耕地面積,不好統計,但蔬菜和水果面積的變化則非常突出。蔬菜的播種面積從1980年的0.47億畝擴增到2010年的2.85億畝,達到之前的606%。同時期,水果的播種面積從0.27億畝劇增到1.73億畝,即641%。1980年,蔬菜只佔到總播種面積的2.2%,水果佔1.2%,菜果共佔3.4%;2010年,蔬菜佔到總播種面積的11.8%,水果佔7.1%。兩者合並起來達到18.9%。這個變化非常顯著。顯然,在人多地少的中國,農業結構越來越多轉向高值農產品。這也是中國農業越來越依賴進口大豆和穀物的基本經濟原因,更是中國積極在巴西購買土地來生產大豆的基本經濟動因。純粹從經濟角度來考慮,用新農業替代舊農業,是劃得來的。將用地較少、產值較高的新農業產品(蔬菜、水果、肉魚)的出口與用地較多、產值較低的舊農業的進口來交換,也是劃得來的。
H. 大豆起源於中國,我國8成以上靠進口,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如何
大豆起源於中國,我國8成以上靠進口,可以發現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非常大。
雖然大豆起源於我們國家,但是還要大部分靠進口,這樣就對於大豆的需求量實在是太大了,日常生活中很多道家常菜都是沒有辦法離開大豆的,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要用的油,主要就是豆油,豆油就是每道菜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我們國家對於大豆的需求量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真的是高出了非常多,因為其他國家主要用油是橄欖油。
I. 中國為什麼需要進口大豆和玉米現在農村荒山種大豆和玉米如何
很多人都說我們國家是農業大國,可是國家卻一直在進口大豆和玉米,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耕地面積有限,所以為了保證小麥產量的輸出,就只能夠少種大豆和玉米,而現在國際上大豆和玉米的價格也不一樣,所以綜合算下來的話,進口大豆和玉米會比自己種植大豆玉米要更為合算一些。而且現在國際上的大豆和玉米會比國內生產的糧食便宜很多,品質也會更好一些,其中就涉及到非轉基因大豆,所以在此情況下進口大豆和玉米也是非常劃算的一筆賬。現在農村荒山種植大豆和玉米是非常難以實現的,主要是因為現在沒有農民願意去種植大豆和玉米,而且現在的大豆玉米品種也是比較多,造成品質不夠均勻,所以想要讓農民真正收益的話也是比較難的。
最後雖然現在的玉米和大豆都非常的重要,但是相比於小麥,水稻等來比是有一定距離的。
J. 有人說中國每年從巴西和美國進口很多大豆,為什麼國內不大面積種植
有以下幾點原因:
1,由於中國加入的WTO,我們必須放開大部分的市場,這樣國外市場才能也相應的放開。即中國加入世界貿易體系。
6,中國的糧食安全怎麼辦?中國的糧食安全現在保的是主糧,即水稻、小麥、玉米。大豆不叫糧食。糧食安全的意思是底線,即在配給制度下可以保證最低水平的熱量攝入。大豆代表的是油脂和肉類。或許我們國家的人口有現在的一半左右,我們可以實現糧食完全自給自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