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小羅兒子威廉得的什麼病

巴西小羅兒子威廉得的什麼病

發布時間:2022-09-23 16:46:01

❶ 足球知識

越位

越位規則是在1874年的足球規則中正式規定的。不過,那時的越位規則跟現在的越位規則有很大的不同。當時規定:攻方隊員攻到前場,前面守方隊員如果只有兩個人(包括守門員)時,那麼這個進攻隊員就算越位了。19世紀70年代初,足球運動開始在西方等國盛行起來,那時,普遍重視進攻,而不大注意防守。這從當時一些國家常用的比賽陣形(1217,1226)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放在前面的鋒線隊員竟多達六七個。攻方攻到前場,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勢不可擋。守方一搶到球,也往往容易偷襲成功。這樣,由於進攻的人多,防守的人少,造成攻與守的力量極不平衡,嚴重地影響了球技和戰術的發展與提高。另外,由於攻守雙方缺少人數上勢均力敵的對抗,比賽也就不那激烈和精彩了。為此,一些人便在戰術陣形上動腦筋,有些人則在規則上想方設法給進攻一方以適當的限制。越位規則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現在運用的越位規則,是1925年規定的,它對足球運動技術和戰術的發展,起到很大推動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說,沒有越位規定的制度,也沒有足球運動的今天。

越位,顧名思義就是越過球的位置的意思。用足球規則的術語來說就是:隊員較球更接近於對方端線者,即處於越位位置。換句話說,當隊員踢或頂球時,同隊接球隊員在對方半場內所站的位置是在球的前面,並且他與對方端線之間,只有對方一個隊員時,就是越位了。

如果同隊隊員回傳球或平行傳球時(即球與接球人平行,距對方端線相等),接球人不算越位,因為他並未在球前面,僅與球平行。

判罰越位的關鍵,不是在隊員接球時而是在同隊隊員傳球時即同隊隊員踢球或頂球的一剎那。當傳球時,接球隊員如果不處在越位位置,而是在踢出的球在空中或在接球時跑到越位位置,不得判罰越位。相反,雖然隊員在同隊隊員傳球時處於越位位置,然後又跑回非越位位置接球,則應判罰越位。

在對方隊員踢球時,同隊隊員停球或帶球時,無論哪方的隊員,無論在何位置,均無越位可言。因為判定越位是指同隊隊員傳球時的一剎那,這是判定越位的主旨和關鍵所在。

如果守方隊員故意退出場外造成攻方隊員越位屬不正當的行為,裁判員不但不判攻隊隊員越位,反而應在成死球時給守方隊員予以警告。

國際足聯最新規則規定:隊員所站的位置與對方最後一個防守隊員平行(守門員除外),不算越位。

下列情況不能算越位:

1.隊員在本方半場以內者。

2.對方有兩個較其更近於對方端線者。

3.最後觸球或踢球為對方隊員者。

4.直接接到球門球、角球、界外擲人的球及裁判員所拋出的球。

隊員如處於越位的位置,如果裁判員認為該隊員沒有影響比賽,沒有阻礙對方的活動,或沒有從所處的越位位置獲得有利條件,不應判罰。

如果裁判員已判斷某隊員越位,但在裁判員鳴哨停止比賽以前,守方隊員企圖搶截而接觸了球,這個球又被越位隊員所控制,則應判罰該隊員為越位。這個問題在前面已經講過,因為最後觸球為對方隊員。

如果裁判已鳴哨判定隊員越位後,守方隊員由於搶截而接觸了球,這個球又被越位隊員所控制,則仍應判罰該隊員為越位,因為當同隊隊員傳球時,裁判員已鳴哨並判定該隊員為越位。就是說該隊員已經犯規,也是我們常說的犯規在先了。

規則規定:最後觸球或踢球為對方隊員者,不算越位。

這一規定系指隊員雖然處越位地位,但觸球或踢球給他的不是同隊隊員而是對方隊員。

隊員進攻時,由於沖力關系使身體越過了球門線(跑入網內),裁判員應看該隊員是否影響了守門員來決定是否判罰越位。

觀眾在看台上欣賞比賽,因為角度的關系,往往認為某隊員已越位了,實際上並沒有越位。只有巡邊員的位置才能正確判斷隊員是否越位。

越位是足球規則中很重要的一條規則,也是較復雜的規則。從定義來講一般球迷基本上都能理解它的精神實質。但是,足球比賽的形勢錯綜復雜千變萬化,場上隊員不斷地跑動,像有矛就有盾一樣,有了造越位戰術,也有反越位戰術。

越位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越位是攻方的大「忌」,一個個極有威脅的攻勢常常喪失在「越位」身上。守方也常用造越位戰術瓦解對方強大的攻勢,不費什麼力氣便可將球「搶」到而由本方踢間接任意球。

❷ 威廉三世的生平

威廉多次想傳位給他的兒子。他仍任用憲法制定者托爾貝克領導代議制新政府。1862~1868年間,他得以透過內閣實行統治。1867年他試圖出售盧森堡大公國。此舉造成普魯士和法國的一場戰爭,最終使得盧森堡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此後他對議會影響變小,1877年索菲去世,多年的宮中戰爭落下帷幕。
1879年威廉決定娶一個德國小公國瓦爾德克-皮爾蒙特的埃瑪公主為妻,一些政客們頗為氣憤,因為她年少國王41年。當威廉得到議會許可,夫婦很快就結婚。她並不是他的第一選擇。他曾經被她的妹妹波琳公主(Princess Pauline of Waldeck and Pyrmont),以及丹麥的提拉公主拒絕過。
愛瑪了解威廉的反復無常的個性,因此婚姻非常愉快。1880年生下威廉明娜公主。
威廉1887年得了重病,1890年去世。因為威廉明娜尚未達到成年,愛瑪成為攝政王後。在那個時候因為盧森堡大公國只能通過父系繼承,在薩利克繼承法(Salic Law)約束下,前拿騷公爵阿道夫繼承為盧森堡大公。

❸ 德皇威廉二世在二戰中有什麼故事

他死於1941年,沒有二戰中的故事。

❹ 為什麼威廉的昵稱叫macoko比利

他的名字威廉·斯坦利·米利根,簡稱比利。比利是他名字諧音,後來比利成為別人對他的主要稱呼。

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比利的多重人格達24個之多,他體內的人格可以互相交談、下棋,互相控制對方的行為,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個大廳中,誰走到大廳中心的一盞聚光燈之下,誰就是現在控制比利身體的人格,但這些人格互相都不會知道對方幹了什麼,所以比利接受治療之前的生活是極其混亂的。


(4)巴西小羅兒子威廉得的什麼病擴展閱讀:

《24個比利》創作背景

作者丹尼爾·凱斯在俄亥俄州阿森斯市的阿森斯心理健康中心第一次見了比利。比利要求凱斯記述他的故事,並向其保證,他是第一個得知他內心感觸的人,甚至比利的律師和精神病醫生都不完全知曉;

他希望讓世人了解他的精神疾病。凱斯對比利的情況存有疑慮但又頗感興趣,當凱斯在新聞周刊看到登載篇題為《比利的十副面孔》的文章,進一步的激發了他的好奇心。

隨後凱斯去阿森斯醫院病房與比利談話時,發現比利全然不同於第一次見面的樣子,無法流暢溝通及提供細節,在多次嘗試溝通後均以失敗告終,凱斯有了放棄的念頭。

其後的一天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事情。比利的所有人格第一次完全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個人。

此時的他不但能夠清楚地記得過去發生的事情(包括所有人格的思想、行為、關系和不幸的經歷,而且還能繪聲繪色地描述出那些可笑的冒險行為。

凱斯在寫作伊始,面臨整個事情時間順序這個棘手的問題,凱斯通過比利的賬單、收據、保險單、學校和員工的記錄以及母親、妹妹、僱主、律師和內科醫生提供的材料,最後才理清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作者凱斯始終保持著質疑的態度。然而,在與比利共同撰寫本書的兩年裡,比利的回憶和態度又令凱斯不得不相信,此書披露的現象的確是事實。



❺ G病毒的感染

保護傘公司的天才研究員「威廉·柏肯」(英文原文為「William·Birkin」,在本文採用中文簡化譯名「威廉」),在費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將這個病毒開發了出來,不過由於這項發明可說是人類在病毒學上的極限,加上威廉本人的自尊心以及獨占心作祟,因此他硬是不想把這個偉大的發明物交給保護傘公司。保護傘公司是請威廉博士開發G病毒的大老闆,可是威廉博士卻不願意把G病毒交出來,當然是相當火大!因此為了搶奪這個極有利用價值的G病毒,就派了好幾名「特殊工作部隊「(USS狼隊以及hulk小隊,詳見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的人,偷偷潛進威廉博士所在的那間地下研究所裡面強奪。原本雙方僵持不下,但在不可避免的狀況下,威廉不幸身中數槍,而G病毒也被這些「特殊工作部隊」的人所帶走,這種狀況對威廉來說可說是萬念俱灰。此時他忽然想起G病毒的一項功能:「能夠使瀕臨死亡的生物復活!」於是就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威廉博士在瀕臨死亡之際,一針將自己培養出來的惡魔--也就是G病毒,注射進自己的體內……
G病毒感染後的威廉博士已經不再是個人類了,他擁有幾近於不死的生命力、極強的腕力,以及令人驚異的恢復力。病毒除了奪取他的身體之外,更令其自我意識完全崩潰,進而逐漸取代。這也就是說,他從一位理性、聰明、冷靜、造詣甚高的科學家,變成一個兇猛、殘忍、狂暴、甚至完全失去理性的怪物。
G病毒嚴格說起來,可以促進生物體細胞強烈而迅速的分裂,並且使突變率大增,產生各種異樣的細胞,最終成長為新的生物,不過最重要、同時也是最有可信度的說法,就是G病毒乃是以遺傳生物學為中心,用「改變生物體基因」的高科技方式,使宿主發生身體上的重大改變。由於生物體本身的基因在一瞬間遭到改變時,由於個體蛋白質、酵素以及DNA本身的配合,將會產生千千萬萬種無法預測的結果,這也就可以拿來解釋為什麼威廉博士會在注射G病毒之後,能夠產生這么奇怪的生理變化。
如此改變、改造、取代,甚至可以說是吞食掉一個生命,G病毒這種物質,可以說是褻瀆了生物存在的尊嚴,更違反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基於這些原因,它被稱為「侵犯神之領域的極惡物質」,也是無可厚非的。 [G-2]
病毒感染後一定時間後的樣子,BOSS 已長出了自己的頭部,並正逐漸取代感染者原來的頭,但仍然是保留著威廉的思考能力,右手眼球進一步巨大化,並且拳頭進化成巨爪,左手和雙腳都開始變成怪獸形態,呈現出新的力量,也就是G的特徵-新的骨骼結構,新的皮膚,新的大腦,新的頭顱。感染者頭部移到原左胸,之前右胸破皮部分開始突出奇怪物體,肚皮處的新生雙手基本脫離身體,此外在圖片中沒有顯示的感染者的背部也會長出一隻很小的眼睛,這後來發展成G左肩上缺少的眼球。人體特徵基本消失。此時的G已不需要武器,會用出其不意的速度襲擊對手
是表關主角在往研究所的大型升降梯上面碰到的。初次看到時,我也覺得他像個[怪鳥人],右手會突然長出巨大無比的爪子,而且右肩上面的眼睛又再度變大;原本Willam的人頭已經被擠到左胸去,同時在左邊腰部還出現了第二隻左手的雛形;胸口的地方也已經開始出現第四隻眼睛,全身的皮膚更是開始發黑並
浮腫。總之,整個[G]已經逐漸失去威廉本身的人形,而開始[怪物化]了…… [G-3]
威廉此時已經面目全非,腿上也長出一隻眼睛,之前右胸突出奇怪物體變成刺狀裝飾品,右手臂眼球稍微變小,感染者頭完全陷入體內,左臂也形成,但是沒有眼球也比右手臂稍稍小點。它的心臟還有其他的內臟也經過了重重進化,這是由於G病毒在它的體內飛速傳播的原因。新生雙手完全可以自由活動,徹底沒有感染者的特徵,原雙手後移宛如墮天使一般。由於身體基本已經對稱,此時的威廉增加了一個跳躍的能力,其模樣更加兇悍了,它是里關主角在往研究所的大型升降梯上面碰到的,也是表關主角最終BOSS戰的形態之一。原先那[粗勇]的雙手已經向後伸張,形成類似翅膀的[後手];在[G-2]時原本位於左邊腰部的第二隻左手,如今也正式長了出來,右手也是一樣,於是就形成了第二對雙手 ;大腿上方也長出了一隻眼睛,跟前面所說的一樣擁有視力;除此之外,胸口還出現了一堆不知用途的[刺狀裝飾品]。 [G-4]
由於體重增加,不得不四足行走,行動異常敏捷,胸口刺裝物體變成大嘴,頭部伸長(類似嘴的上部)。G-4看起來像個大狗,擺脫了雙腳走路,而用四肢,徹底變成一個爬行動物。
這次,G已經徹底的失去了人型。已經不再是站立著的人形怪物了,它已經倒了下來,退化成為四隻腳的爬行怪物;胸口那個[刺狀裝 飾品]已經打開來,成為一雙令人畏懼的恐怖大嘴;除了這些身體上的變化之外,它的體形又變大了,肩膀上方也出現了許多眼睛。[G-4]最令人害怕的,就是它那無比敏捷的速度,再配合矯捷的身手及那個刺針大嘴,它的速度大大提升,而且保留了跳躍,刺咬,撕咬等能力而且有所提高,使得[G-4]在我眼中,是[G]最為可怕的一種形態! [G-5]
大量捕食喪屍,舔食者後突變為爬蟲類生物,身形巨大,身上還保留食物殘骸,身體柔軟,但因為過於巨大,只能呆在電車廂,給人感覺猶如退化,G病毒徹底把一個人改變成一個惡心的怪獸。生化危機2的最後,你所要面對的就是G5。 在最後的最後,G5仍然毅力堅定的追殺著主角們,當他沖進主角們所在的電車的時候,炸彈被啟動了,主角們逃離了電車奔向了光明的隧道口。得到了自由和安全。G5則被炸死在電車里。
G-5是一個長滿觸手的巨型的肉體,它靠吞食有機物來維持生命,它已經不是個普通的個體生物了,出現在里關的最後結局之處。這個形態的威廉基本上不用說移動速度了!是最慢的,但是塊頭卻是最大的,必須要小心的是,只要它把你逼到死角的時候,你就會翹翹了!它已經沒有很明顯的[身體]了,個體已成為一大沱惡心的肉團,上面還有很多吞食了其他怪物的未消化體,在它的身上可以看到許多喪屍及利卡的手腳;四肢消失了(其實應該說是六肢才對,因為[G-4]有四隻手),取而代之的是好幾根巨大且可以伸長亂甩的觸手……在我眼中,[G-5]不但代表著[G]的生命完結,同時也所以許多玩家在看到[G-5]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它很可怕,反而很替它感到可憐,甚至替它哀悼,因為它已經不再是個生命了,它已經不再有個體生存的尊嚴了,似乎變成了一個徒具力量,但毫無思想,毫無人性的怪物……

❻ 求普魯士國王菲特烈威廉二世的資料

威廉二世 (德意志皇帝和普魯士國王)

威廉二世(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 全稱弗里德里希·威廉·維克托·艾伯特·馮·霍亨索倫 (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 (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 ,是末代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帝和普魯士國王,從1888年到1918年在位。

1、早年生活

他在1859年出生於柏林,是腓特烈三世和維多利亞皇後的長子。維多利亞皇後是亞歷山德拉皇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的姑媽,英國愛德華七世的姐姐。由於出生時發生臀位生產,令他患上了Erb's Palsy (暫譯作:爾勃氏麻痹),以至左臂萎縮。在上面的相片中,他就用健全的右手掩著了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經常用左手拿著一對手套,讓左手看起來長一點。他也喜歡用左手倚在劍或拐杖,做到比較體面的效果。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後,他父親被加冕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不久死於咽喉癌,同年六月威廉二世繼位成為皇帝。

最近,有關宮廷對他出生之記錄指出,威廉的腦部可能患過病,以致引致腦部損害。他如此的健康問題,可能令他培養了具有野心、沖動魯莽的性格,以及在對待問題或別人時顯出傲慢的態度。這樣的德性有否影響他在個人及政治上的生活,歷史學家還未有定論。如果此論調屬實,那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麥的事件。他的母親對兒子態度冷淡。基於對兒子的缺陷有罪咎感,母親嘗試迫兒子加緊運動,嘗試治理好那種缺陷。故此,威廉與其母親的關系不太好。另外,由於維多利亞皇後出生為英國貴族,她常常向兒子灌輸英國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堅持只稱呼兒子的英語名字:威廉在德語作「Wilhelm」,但她稱之為」William「;她的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稱為「Henry」。未來皇帝威廉從小開始就對英國與英國人有復雜的感覺,可能影響了他後來對英國的態度。

2、戰前統治

①社經政策

雖然威廉在未當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麥,但他登位後,就馬上與這位鐵血宰相發生沖突。其實,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於人,想掌握統治帝國的最高權力。於是,他在1890年迫使俾斯麥去職。後來,他先後任命卡普里維伯爵、霍亨洛厄和伯恩哈特·馮·比洛繼承職務。在1909年,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成為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貝特曼·霍爾維格的意見,並肯定他對內政事務的遠大目光,例如他的普魯士選舉法改革。在戰爭進行三年後,威廉才在1917年勉強地與他分道揚鑣。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首相都是高級公務員,而不是如俾斯麥一般的政壇老手。 其實,威廉想避免第二個俾斯麥出現,因為他認為俾斯麥過於專橫—所有官員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會見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後,俾斯麥一直猛烈批評威廉的政策。

在社會政策上,帝相二人的意見同樣充滿分歧。最少,在統治初期,威廉對社會主義組織的容忍,贏得公眾的正面評價。

②外交政策與步向戰爭

威廉二世生性沖動魯莽,故此未能在德國的對外政策上採取理性的方案。其中一個好例子,是他對統治英國的表弟及英國一種愛恨交纏的關系。對他而言,與英國發生武裝沖突是「最難以想像的事」;然而,隨著他大量擴建海軍的計劃開始後,德國的崛起令英國甚為憂心。在1914年,戰爭爆發時,他認為自己是因為其舅父所設的外交陷阱而被捲入戰爭。其實,威廉未曾領悟到,自己的魯莽行為已令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損。1896年,德蘭士瓦的總統克魯格成功鎮壓詹森遠征,德皇竟然用電報向他祝賀。當時布爾人與英國關系緊張,所以英國對這克魯格電報感到憤怒。而在八國聯軍事件中,他發表演說,勉勵參與戰役的德軍,要他們仿效匈奴人般攻打中國。這令德軍在後來的戰爭中被冠以「匈奴人」的綽號。

不幸地,他想出於好意為自己的外交政策辯護,但屢次犯上嚴重的錯誤,令對外關系更惡劣。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在1908年接受英國報章Daily Telegraph的訪問。他藉此宣揚德英的友好關系。可是,他一時意氣用事,竟然冒犯英國、法國、俄國和日本。他指出,德國人不喜歡英國人(而他不是)、法俄兩國曾煽動德國干預第二次布爾戰爭,以及德國的海軍擴張是針對日本,而非英國。(他其中一句著名的話是:「你們這些英國人都是瘋的,瘋的。」) 因為他這番激烈的言論,連他的部下也噤若寒蟬。而他自己就在此事以後幾個月,都保持低調。比洛由於沒有適當編輯當天訪問的紀錄,被威廉革退。

雖然如此,德英兩國的皇室仍然保持良好關系。在愛德華七世葬禮的出席名單上,威廉排名第一。

不過,報章的事件已令威廉受到嚴重的心理打擊。其實,在最後十年的統治期間,他減少參與政府事務,是當時一般評論所未預料到的。

在戰爭前,威廉再次不跟隨俾斯麥孤立法國的政策。縱然他欠缺誠意,他嘗試與法國修好—但基於法國堅定不移的復仇主義(普法戰爭之失敗)和對德國的憤恨,這些嘗試的效果很有限。

威廉嘗試緩和法國的復仇情緒,但與對英政策雷同,他還是不光彩地失敗了,始終是因為他不懂隨機應變。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機發生—他訪問丹吉爾時,不經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獨立的言論,因此觸怒了想在該地擴展勢力范圍的法國。全憑他的外交官員表現出色,成功在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上避免德國與法國及兩者同盟正面交鋒。

革退俾斯麥以後,德皇任由在登位前簽訂的再保險條約在1890年失效。這令德國失去俄國的支持,從此不能保證她在德法兩國有沖突時會保持中立。威廉的性格和主張,使德國對英法俄三國的政策搖擺不定。一方面,他忠於支持與奧匈帝國的聯盟—他甚至在1889年向奧皇表示,只要奧國以任何理由出兵,德軍也會鼎力支持;而另一方面,德國又願意與英國合作,甚至想過與法俄兩國組成強大的歐陸聯盟—威廉認為在1905年與沙皇尼古拉二世會面後,已經得到俄國的支持。

③帝國主義的道路

威廉二世實行帝國主義,以顯示德國蒸蒸日上的國力。他積極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德語:Weltpolitik),具有強烈軍國主義的色彩。

他欲借殖民地擴張,為德國尋找「一個太陽下的位置」(a place in the sun),一改以往俾斯麥以德國為核心的歐洲中心主義。

他通過1897年與1900年的新海軍方案,實行提爾皮茨計劃,以加快帝國的海軍擴張,趕上大英帝國的海軍力量。這與俾斯麥嘗試跟英國保持良好關系的政策背道而馳。結果,在1889年的海軍演練中,英國海軍就邀請威廉二世和提爾皮茨到臨,以展示其軍力。德國一直都不甘在海軍上落後於英國,積極爭取海上霸權。

3、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6月28日,德皇的朋友奧地利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人刺殺身亡。得知好友的死訊後,威廉感到大為震驚。於是,他向奧匈帝國提供協助,支持後者鎮壓策劃刺殺行動的秘密組織,甚至容許奧國以武力對付懷疑是該組織的幕後黑手—塞爾維亞。威廉想在事件平息前留在柏林,但他的部下建議他按每年習慣在7月6日到北海出航。這樣的建議,可能是出於德國政府中有人認為皇帝會干預事件,希望藉此分散皇帝的注意,利用事件提升國家威望,甚至不惜一戰。威廉雖然性格高傲,但對此甚為敏感。

德皇以奇異的方式對事件以電報作回應。奧國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後,塞爾維亞於7月26日表示接受所有條款,除了第六條:

「在奧國政府之有關部門的協助與指示下,塞爾維亞必須採取法律行動,懲罰策劃或執行6月28日之刺殺事件,而現在於塞爾維亞領土的人士。」

塞爾維亞認為以上第六條條款違反了她的憲法規定,而且會損害她的主權獨立,所以拒絕接受此條款。威廉於7月28日趕回柏林。閱讀過塞國的回應後,他的回應是:

「非常好的方案。而且在48小時之內!這比理想更好。奧地利贏得了道義上的勝利,但既然贏了,就再沒有任何開戰理由了。[奧地利外交大使] Giesl 其實應該安心留在貝爾格萊德。在這份文件上,我實在不應該下達總動員的命令。」 [Emil Ludwig, "Wilhelm Hohenzollern: The last of the Kaisers," G.P. Putnam's Sons, New York, 1927 (trans. by Ethel Colburn Mayne), p. 444]

威廉在開戰前的最後一刻,其實想勸諭奧地利和平解決事件。然而,在奧國政府還未得知德皇的意見時,政府內的部長與將軍已經說服了八十四歲高齡的奧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於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4、戰爭

雖然威廉二世滿懷擴張野心,但他有否發動戰爭,則難以有定論。他的確希望德國變得強大,但他從未想過以如此大規模的沖突來實現這目標。由薩拉熱窩刺殺事件到德國向俄國宣戰期間,德皇明白大戰即將爆發,於是竭力爭取和平。威廉與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4年7月29日溝通,嘗試避免戰爭。他樂觀地解讀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最後通牒,認為奧軍只會將戰爭限於該地。然而,威廉的努力為時已晚。在部下的勸諭之下,德皇下令總動員並開始進行施里芬計劃。

當時,英國普遍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德皇的戰爭」 (也正如斷言二戰是希特勒的戰爭) 。此看法現在被視為不公平,這是基於它斷言威廉二世要為此負上個人責任。但其實,威廉大力鼓吹軍國主義,支持德國軍擴,又支持軍事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克虜伯公司),已經令他的國家陷入軍事競賽。當這競賽變得難以駕馭的時候,戰爭就在所難免。

在簽署總動員之命令時,威廉被認為曾經對部下說過「你們會後悔的」。但那邊廂,他又鼓勵奧地利對塞爾維亞採取強硬政策。在戰爭期間,威廉更自任德軍大元帥。

作為戰時國務的最終決策者,威廉要承受的負擔實在太沉重。當戰事持續,他越來越依賴部下的意見,以至1916年後的帝國變成一個軍事獨裁政權,由興登堡與魯登道夫操控。戰爭期間,受到挫敗感與勝利的幻想影響,威廉的策略搖擺不定。雖然如此,這位德國皇帝仍然是國家的重要象徵。他依然能監督軍事生產、頒發獎章與發表演說鼓勵士兵。

另外,德皇依然有自由任命官員的權利,能掌握重要的軍事指令。1915年,他撤換總參謀長小毛奇,改用埃里克·馮·法金漢。同樣地,在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後,威廉下令海軍減少與英軍正面沖突。

1918年,德軍的最後攻勢宣告失敗,四面楚歌。明顯地,結束戰爭將會是明智之舉。而那時,威廉早已失去所有權力。由於他不滿被部下架空權力,他嘗試在戰爭末期的危機中爭取主導權。得知德軍大勢已去後,他支持德軍向盟軍投降,以免德國為繼續打仗而遭受滅頂之災。

5、退位

德國革命在柏林爆發時,威廉正在比利時Spa的德軍總部。兵變令他十分驚訝,不知應否退位。直到那時,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稱號,仍可保留普魯士國王的身份。不過,在1918年11月9日,為求政治統一,首相巴登親王馬克西米利安突然宣布把威廉以上兩個稱號也廢除。威廉的皇帝夢幻滅了。親王得知只有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國的局勢後,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後辭職。

然後,在德軍總部,首席參謀總長魯登道夫辭職,由威廉·格勒納接任。格勒納向德皇保證在元帥興登堡的統領之下,德軍會撤退至德國而不會鎮壓革命。故此,德皇只好退位。帝國已經失去最後的支持,就連興登堡這個一生擁護皇帝的將軍,也只能勸諭威廉退位。

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蘭—一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國家。凡爾賽條約第227條明確規定將威廉定為戰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國際道德及條約的聖潔 (例如德國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時) 。但荷蘭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絕引渡他受審,不理會協約國的上訴。威廉憑著與女王的親戚關系,在Doorn得到一座小城堡Huis Doorn,度過餘生。他免除與官員和僕人的君臣關系,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頭銜。

6、戰後生活

1922年,威廉出版他的回憶錄,堅稱自己沒有犯下戰爭罪行。他一直邀請貴賓到他家作客,也十分留意歐洲事務。他本來很希望希特勒會幫他復辟王朝,但納粹黨始終未有如願以償。不過,對於希特勒成功解決德國的政經困難,他深感欣賞。德國在1940年佔領荷蘭後,威廉正式退出政治舞台。

1941年6月5日,威廉在荷蘭的Doorn病逝,被葬於Huis Doorn,由希特勒為他舉行一個小型軍事葬禮。他生前希望葬禮上不擺設納粹黨的標志,但納粹黨沒有理會。

7、婚姻和家庭

威廉二世與其妻奧古斯塔·維多利亞1881年2月27日,威廉二世與奧古斯塔·維多莉亞結婚。他們有七個孩子:

·威廉王儲 (1882-1951).
·埃特爾·弗雷德里希王子 (1883-1942)
·阿達爾伯特王子 (1884-1948)
·奧古斯圖斯·威廉王子 (1887-1949)
·奧斯卡王子 (1888-1958)
·約阿希姆王子 (1890-1920)
·維多莉亞·路易斯公主 (1892-1980)

威廉與妻子一直感情良好,而妻子在1921年4月21日去世,更令他非常痛心。在威廉被迫流亡荷蘭後,他的幼子約阿希姆王子因受到參軍後的憂鬱症與婚姻失敗之影響,在1920年開槍自殺身亡。

1922年1月27日,Prince Johann Georg of Schönaich-Carolath的兒子向威廉賀壽。威廉邀請他與其母[Hermine Reuss zu Greiz]到他家做客。威廉覺得Hermine非常吸引,並決定要娶她。威廉受到其支持者與子女反對,但仍在11月9日與Hermine結婚。Hermine的女兒Henriette (威廉的繼女) 與約阿希姆王子之子Karl Franz Josef於1940年10月5日結婚,卻在1946年離婚。Hermine則與丈夫感情良好,一直至威廉去世。

在威廉結婚之前,他曾深深傾慕Grand Duchess Elizabeth Fyodorovna (後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媳婦,維多利亞女皇之孫女,亦即威廉的表妹) ,更為她寫下數段情詩。Elizabeth最初受到他吸引,但後來拒絕了威廉的追求。在一戰期間,威廉曾多次想協助她逃離俄羅斯,但她不為所動。最後,Elizabeth於1918年被布爾什維克黨人殺害。威廉始終未能追求到她,但威廉到老年時承認沒有忘記過她。

威廉在位期間,曾經有傳言指他與其好友Philip Fürst zu Eulenburg-Hertefeld有染。在當時,這種同性戀行為乃德國法律所不容許 (有關禁止男性同性戀行為之法律,詳見第175條) 。傳言引致1907年的Harden-Eulenburg Affair。俾斯麥曾經指出威廉與Eulenburg有「不正當關系」,但此話可能只是純粹的推測。

8、瑣事

·小威廉與他的父親腓特烈太子 (1863年) 威廉是維多利亞女王的第一個外孫。在女王臨終前的一刻,威廉還握著她的手,直到她離世。當時,英國民眾曾因此深深感動。很可惜,威廉的形象在1914年被破壞了。

·威廉曾經到希臘的科孚島旅遊,自此對考古學產生濃厚興趣。他也喜歡在悠閑時描繪宏偉的建築物與戰船,但專家認為他的構想過於浮誇與不切現實。威廉也愛好打獵和砍伐樹木。流亡期間,他在自己的別墅大量砍伐樹木。該地的森林在最近才回復過來。

·威廉收藏了大量制服與服裝,經常轉換服裝,多達一天內更衣四次。

·威廉在司圖加特有一座行宮。他在行宮時,會在每個星期日的中午進行巡遊。他與部下及騎兵穿上軍服,在大街上巡遊,吸引附近居民觀看。

·基於與外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關系,威廉二世有不少親戚是歐洲王室領導人。德國後來與英國和俄國交戰,而當時的英皇喬治五世是威廉的表弟;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阿歷山德拉就是上述Elizabeth Fyodorovna的妹妹,所以尼古拉就是威廉表妹的丈夫。三位皇帝都能說流利英語,並以兄弟互相稱呼 (分別叫做 Willy、Georgie 和 Nicky ) 。

·時至今日,仍然有一小群支持君主制的德國人在每年威廉的逝世周年到Huis Doorn聚會,以示他們對這位末代德國皇帝的忠誠。

9、文獻

在歷史研究中,威廉二世在德國歷史的角色頗受爭議。在1950年代前,他最初被視為重要而令德國歷史蒙羞的人物。但後來,一般認為對於世界大戰的爆發,他的角色不太重要,甚至完全沒有影響。可是,在1970年代,John C. G. Rohl教授等人又不同意此論調。無論如何,曾經有很多關於威廉二世傳記推出,其中以第一部傳記 (Emil Ludwig) 最為著名。

❼ 斯蒂芬·威廉·霍金是怎麼得到的那種病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又稱路格瑞氏症(Lou Gehrig's disease),俗稱為漸凍人症,是一個漸進和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起因是中樞神經系統內控制骨骼肌的運動神經元(motor neuron)退化所致。ALS病人由於上、下運動神經元(upper/lower motor neurons)都退化和死亡並停止傳送訊息到肌肉,在不能運作的情況下,肌肉逐漸衰弱、萎縮。 最後,大腦完全喪失控制隨意運動的能力。這種疾病並不一定會如老人痴呆症般影響病人的心理運作。相反,那些患有晚期疾病的病人仍可保留發病前的記憶,同樣的人格和智力。
這種病除了少數遺傳性病人外(小於10%),大部份人得病的原因不明。[1]

❽ 德皇威廉二世的人物生平

1859年1月27日, 威廉出生於柏林,是威廉一世的長孫,腓特烈三世和維多利亞皇後的長子。由於出生時發生臀位生產,他患有厄爾布氏麻痹(Erb's Palsy ),以至左臂萎縮。為彌補這一生理缺陷,威廉自幼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尤其擅長於馬術。1877年,他以皇長孫的身份進入著名學府波恩大學,專攻法律與國家學。1881年獲學士學位。
由於威廉二世出生時是臀位生產,使他罹患了厄爾布氏麻痹(Erb's Palsy),以致左臂萎縮。他很多時候拍照時刻意側著半身,巧妙凸顯出功能正常的右手,並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二世經常用左手戴著手套,讓左手看起來比較修長,他也喜歡用左手倚著佩劍或拐杖,讓自己看起來比較體面一點。.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後,他父親被加冕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99天後死於咽喉癌,同年六月,29歲的威廉二世繼位成為皇帝。由於腓特烈三世是被庸醫誤診而死,當時威廉曾經憤怒地說過:「英國醫生殺了我的父親!」
21世紀初的宮庭文獻中有關於他出生紀錄:威廉可能因為患嚴重疾病,導致腦部功能有問題。他如此的健康問題,可能使他日後性格變得充滿野心而且沖動魯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現得有些驕橫。這是否妨礙了他的政治前途與日常生活,歷史學家還尚未有定論。若此論點屬實,那威廉的施政弊病肯定是來至於他的個性所造成,例如辭退俾斯麥。他的母親維多利亞·阿德萊德·瑪麗·路易絲公主對他的管教太嚴,讓公婆威廉一世夫婦有機會在威廉二世面前挑撥離間。他母親基於對兒子的生理缺陷有罪惡感,不斷要求要威廉二世要勤加運動。卻導致威廉二世與其母親關系非常惡劣。另外,由於腓特烈皇後出身英國王室,她常常向兒子灌輸英國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堅持只稱呼兒子的英語名字:威廉在德語作「Wilhelm」,但她稱之「William」;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稱為「Henry」。未來皇帝威廉二世從小就對英國有種極為復雜的感覺,也可能因此改變他對於英國的外交政策。.
雖然威廉在未當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麥,但他登位後,就馬上與這位鐵血宰相發生沖突。究其根源,當時的德國正由封建社會直接進入帝國主義社會,以俾斯麥為代表的舊官僚階層已無法適應生產關系的變革,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變革。於是,作為德國帝國主義階層的最高代表,威廉二世在1890年命令俾斯麥辭職。後來,他先後任命卡普里維伯爵、霍亨洛厄和伯恩哈特·馮·比洛繼承職務。在1909年,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成為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貝特曼·霍爾維格的意見,並肯定他對內政事務的遠大目光,例如他的普魯士選舉法改革。在戰爭進行三年後,威廉才在1917年勉強與他分道揚鑣。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首相都是高級公務員,而不像俾斯麥這樣的政壇老手。威廉想避免第二個俾斯麥出現,因為他認為俾斯麥過於專橫─—所有官員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會見皇帝。而俾斯麥退休後,一直猛烈批評威廉的政策。
威廉二世對社會主義組織的採取容忍的態度,贏得了公眾的正面評價。
威廉二世生性沖動魯莽,故此未能在德國的對外政策上保持理性。其中一個例子是,他跟統治英國的表弟及英國一種愛恨糾纏的關系。對威廉二世而言,跟英國發生武裝沖突是「最難以想像的事」;然而,隨著威廉二世大量擴建海軍的計劃開始,德國的崛起令英國甚為憂心。在1914年,戰爭爆發時,他認為自己是因為其舅父所設的外交陷阱而被捲入戰爭。實際上,威廉未曾想到,自己的魯莽行為已經讓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損。1896年,德蘭士瓦的總統克魯格成功鎮壓詹森遠征,威廉二世竟然用電報向德蘭士瓦總統祝賀。當時布爾人與英國關系緊張,因此英國對這克魯格電報感到極為憤怒。而在八國聯軍事件中,他發表演說,勉勵參與戰役的德軍,要仿效匈奴人般攻打中國。導致德軍在後來的戰爭中被冠上「匈奴人」的綽號。
他想為自己外交政策辯護,卻屢次犯了嚴重的錯誤,反而使得外交關系更惡劣。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在1908年接受英國報章《每日電訊報》的訪問。他想藉此機會宣揚德英的友好關系。可是,他逞口舌之快,竟然冒犯英國、法國、俄國以及日本。他指出,德國人並不喜歡英國人、法俄兩國曾煽動德國干預第二次布爾戰爭,以及德國的海軍擴張是針對日本,而非英國。(他還講了一句:「你們這些英國人真是瘋了。」) 因為他這番激進的言論,連他的部下也噤若寒蟬。而威廉二世本人在此事之後幾個月,都保持低調。比洛由於沒有適當編輯並取捨當天訪問的紀錄就,被威廉給辭退。
雖然如此,德英兩國的皇室仍然保持良好關系。在英王愛德華七世葬禮的出席名單上,威廉名列第一。
不過,這次的報導的事件已令威廉二世心理受到嚴重的打擊。在他最後十年的統治期間,他極少參與政府事務,這是當時社會所意想不到的。
在戰爭前,威廉不再繼續俾斯麥所倡導的:孤立法國的政策。雖然威廉二世的誠意不足,卻也努力嘗試法國修好—─不過因為法國之前在普法戰爭受到德國極大的羞辱,所以威廉二世想為兩國關系破冰的計劃,效果極為有限。
威廉嘗試緩和法國的復仇心理,但還是跟對英國的建立外交政策一樣,最後都宣告失敗,這是因為他實在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機發生─—他訪問丹吉爾時,不經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獨立的言論,觸怒了想在該地擴展勢力范圍的法國。所幸,外交官員表現出色,才成功在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上避免德國與法國及兩者同盟正面交鋒。
辭退俾斯麥以後,跟俄國簽訂《再保險條約》在1890年失效,威廉二世未積極與俄國洽談如何延續該條約。這令德國失去俄國的支持,從此之後無法保證俄國在德法兩國有沖突時會保持中立。威廉的性格和主張,讓德國對於英法俄三國的外交政策始終搖擺不定。一方面,他堅持與奧匈帝國的同盟─—1889年,他甚至向奧皇表示,只要奧國以任何理由出兵,德軍也會全力支持;此外,德國又與英國合作,甚至曾經想跟法俄兩國組成強大的歐陸聯盟─—威廉自認為在1905年與沙皇尼古拉二世會面後,就已經得到俄國的支持。

❾ 巴西威廉嗎米去哪了

去世了。巴西威廉把進球獻給母親瑪麗亞·若澤。但幾個小時後,巴西時間10月12日上午,他的母親澤澤(愛稱)夫人就因病去世,享年57歲。

❿ 「威廉二世之死」是怎麼一回事呢

自古宮廷多紛爭。在權勢和財富的驅使之下手足相殘、殺母弒父之事可謂比比皆是。人稱「紅面龐」的威廉二世似乎也是因為此類原因而喪命於狩獵場的。

1100年8月的一天,黃昏時分,英王威廉二世在新林騎馬狩獵。新林在英國南部,當時是皇家狩獵苑。威廉的弟弟亨利和一些隨從同行。一行人分為幾個狩獵小組,國王和他的親信顧問蒂雷爾一組獵鹿。國王看見一隻赤鹿跑過,立刻射了一箭,射中了赤鹿,但是它沒有死。很長一段時間威廉坐在馬鞍上不動聲色,他用手擋著夕陽的斜照光線,想看清楚那隻受傷的赤鹿的行走路線。

蒂雷爾就在此時射了一箭,鹿沒有射到,卻射中了國王,國王向前面倒下去,那支箭在國王摔到地上的時候更深地插入他的胸膛,國王當時便沒了氣息。蒂雷爾急忙跑出樹林向法國逃去。亨利則和其他人策馬飛奔,趕到鄰近的收藏皇室財寶的曼徹斯特。亨利把財寶搶到並確實予以掌握後,便馬上趕回倫敦,加冕登基為亨利一世。此時,距威廉去世僅3天,眾人從獵鹿的樹林離開時,威廉二世仍然暴屍荒野。

但是國王之死至今仍是疑點重重:威廉二世是死於意外,還是被他那充滿野心的弟弟謀害了呢?或是如最近有人所說的威廉二世心甘情願地依照異教徒的可怕教規自殺身亡呢?大多數人相信傳說中所出現的凶兆,這凶兆是威廉到新林行獵前夕所做的一個噩夢。他夢見自己躺在血泊中而被驚醒,驚醒時不斷狂叫。此外,還有人說聽見國王命令蒂雷爾殺死他,因為根據威廉信仰的「宗教」,他已經老而無用,作為一個權力逐漸衰落的國王,必須在儀式中引頸就戮。

威廉一世共有3個兒子,威廉二世是老二。威廉一世在世時已給3個兒子分家,留給長子羅伯特的是法國的諾曼底,給次子威廉的是英國,三子亨利沒有土地,只獲得一筆財富。羅伯特與威廉經常爭執不下,甚至兵戈相見,但是羅伯特和亨利在1096年以諾曼底為抵押,向威廉借了他們所需的錢。羅伯特在1100年夏季啟程返國時,還娶了一個十分富有的女人。威廉決定,決不讓哥哥還債把諾曼底贖回,他開始計劃強奪諾曼底。新林獵鹿駕崩事件就是在他做這種准備的時候發生的。

同時,如果亨利真的企圖篡奪英國王位,他一定已把形勢看得非常清楚,出乎意料之外的新發展對他篡位的計劃有所妨礙。所以亨利先下手為強,其後只須對付一個哥哥而不必再與兩位兄長爭雄。威廉駕崩,羅伯特又遠在他鄉,亨利就能篡奪他原本無權過問的王位。證明亨利要對獵鹿時發生「意外事故」負責的一個有力證據是:他從未試圖抓蒂雷爾回來以弒君之罪論處,甚至沒有沒收蒂雷爾的土地以示懲罰。

可是,以亨利的本領和為人是否能組織這樣一個謀朝篡位的大陰謀呢?蒂雷爾跟主謀勾結殺掉恩公和朋友,又會得到什麼好處呢?事實上自慘禍發生直到去世,蒂雷爾都不承認他有弒君行為。

依上所述,亨利的嫌疑不可不謂最大,但他要策劃這樣一個縝密的陰謀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凶何在,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自古宮廷多紛爭。在權勢和財富的驅使之下手足相殘、殺母弒父之事可謂比比皆是。人稱「紅面龐」的威廉二世似乎也是因為此類原因而喪命於狩獵場的。

1100年8月的一天,黃昏時分,英王威廉二世在新林騎馬狩獵。新林在英國南部,當時是皇家狩獵苑。威廉的弟弟亨利和一些隨從同行。一行人分為幾個狩獵小組,國王和他的親信顧問蒂雷爾一組獵鹿。國王看見一隻赤鹿跑過,立刻射了一箭,射中了赤鹿,但是它沒有死。很長一段時間威廉坐在馬鞍上不動聲色,他用手擋著夕陽的斜照光線,想看清楚那隻受傷的赤鹿的行走路線。

蒂雷爾就在此時射了一箭,鹿沒有射到,卻射中了國王,國王向前面倒下去,那支箭在國王摔到地上的時候更深地插入他的胸膛,國王當時便沒了氣息。蒂雷爾急忙跑出樹林向法國逃去。亨利則和其他人策馬飛奔,趕到鄰近的收藏皇室財寶的曼徹斯特。亨利把財寶搶到並確實予以掌握後,便馬上趕回倫敦,加冕登基為亨利一世。此時,距威廉去世僅3天,眾人從獵鹿的樹林離開時,威廉二世仍然暴屍荒野。

但是國王之死至今仍是疑點重重:威廉二世是死於意外,還是被他那充滿野心的弟弟謀害了呢?或是如最近有人所說的威廉二世心甘情願地依照異教徒的可怕教規自殺身亡呢?大多數人相信傳說中所出現的凶兆,這凶兆是威廉到新林行獵前夕所做的一個噩夢。他夢見自己躺在血泊中而被驚醒,驚醒時不斷狂叫。此外,還有人說聽見國王命令蒂雷爾殺死他,因為根據威廉信仰的「宗教」,他已經老而無用,作為一個權力逐漸衰落的國王,必須在儀式中引頸就戮。

威廉一世共有3個兒子,威廉二世是老二。威廉一世在世時已給3個兒子分家,留給長子羅伯特的是法國的諾曼底,給次子威廉的是英國,三子亨利沒有土地,只獲得一筆財富。羅伯特與威廉經常爭執不下,甚至兵戈相見,但是羅伯特和亨利在1096年以諾曼底為抵押,向威廉借了他們所需的錢。羅伯特在1100年夏季啟程返國時,還娶了一個十分富有的女人。威廉決定,決不讓哥哥還債把諾曼底贖回,他開始計劃強奪諾曼底。新林獵鹿駕崩事件就是在他做這種准備的時候發生的。

同時,如果亨利真的企圖篡奪英國王位,他一定已把形勢看得非常清楚,出乎意料之外的新發展對他篡位的計劃有所妨礙。所以亨利先下手為強,其後只須對付一個哥哥而不必再與兩位兄長爭雄。威廉駕崩,羅伯特又遠在他鄉,亨利就能篡奪他原本無權過問的王位。證明亨利要對獵鹿時發生「意外事故」負責的一個有力證據是:他從未試圖抓蒂雷爾回來以弒君之罪論處,甚至沒有沒收蒂雷爾的土地以示懲罰。

可是,以亨利的本領和為人是否能組織這樣一個謀朝篡位的大陰謀呢?蒂雷爾跟主謀勾結殺掉恩公和朋友,又會得到什麼好處呢?事實上自慘禍發生直到去世,蒂雷爾都不承認他有弒君行為。

依上所述,亨利的嫌疑不可不謂最大,但他要策劃這樣一個縝密的陰謀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凶何在,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閱讀全文

與巴西小羅兒子威廉得的什麼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5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