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西和葡萄牙哪個發達
相比葡萄牙,巴西是更強的經濟實體。
綜合實力居拉美首位。綜合實力居拉美首位。經濟結構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服務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超過50%。1967-1974年,巴西經濟創造了年均增長10.1%的「巴西奇跡」。上世紀80年代受高通貨膨脹困擾,經濟出現停滯甚至嚴重衰退。從90年代開始,巴西向外向型經濟模式轉軌。1994年政府實施了雷亞爾貨幣穩定計劃,有效解決了高通脹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宏觀經濟結構改革,大力推進私有化。1997年後,由於受亞洲和俄羅斯金融危機的沖擊,巴經濟發展受阻。1999年初巴金融市場劇烈動盪,政府被迫放棄1994年以來實行的固定匯率制,貨幣大幅貶值,經濟受到重創。其後受國內電力危機、大選因素和阿根廷經濟危機影響,金融市場波動頻繁,加之國際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巴經濟增長速度緩慢,通膨率和失業率均有所上升。盧拉政府上台後採取穩健的經濟政策。目前,巴金融形勢穩定,外資流入增加,生產恢復增長,就業形勢改善,經濟實現溫和增長。
2005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初步統計結果):
國內生產總值:19367億雷亞爾(約合7957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520雷亞爾(約合4400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3%。
貨幣名稱:雷亞爾(Real)。1雷亞爾=100分。
匯率(年平均):1美元=2.43雷亞爾。
通貨膨脹率:5.69%。
失業率:9.8%。
【資 源】已探明鐵礦砂儲量250億噸,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鐵礦砂品位多數在60%以上,且為露天礦。鈾礦、鋁礬土和錳礦儲量均居世界第三位。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鎳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石油儲量已探明112.4億桶,天然氣3290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可利用的水電資源蘊藏量達1.43億千瓦。
【工業】實力和工藝均居拉美首位。上世紀70年代即建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基礎較雄厚。2005年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建築、紡織、製鞋、造紙、食品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信息、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葯品、食品、塑料、電器、通訊設備及交通器材等生產增長較快;製鞋、服裝、皮革、紡織和機械工業等減產。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萬噸):
2003 2004 2005
水泥 3401.0 3440.0 3664.9
鋁 1380 1457
粗鋼 3115 3291 3163
紙漿 910 953
汽車(萬輛) 183 221 244
(資料來源:巴西中央銀行)
【農牧業】 可耕地面積約1.525億公頃,已耕地4900萬公頃,牧場1.77億公頃。咖啡、蔗糖、柑橘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大豆、牛肉、雞肉產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量第一。2005年農牧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4%,糧食總產量1.14億噸。主要農產品的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3 2004 2005
稻穀 1036.0 1326.2 1323.0
大豆 5203.3 4922.2 5113.6
小麥 585.1 581.5 471.0
玉米 4741.1 4187.2 3490.6
雜豆 320.5 297.8 301.2
棉花 136.5 235.0 230.8
【服務業】 2005年產值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主要部門包括不動產、租賃、旅遊業、金融、保險、信息、廣告、咨詢和技術服務等。
【旅遊業】據巴旅遊部統計,2004年巴接待外國遊客470萬人次,同比增長14%,創匯32.2億美元,同比增長30%。旅遊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10%。全國共有旅行社7896家,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130萬人。全國主要旅遊點: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巴西利亞、伊瓜蘇大瀑布、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和大沼澤地等。
【交通運輸】公路運力佔全國總運力的60.49%、鐵路佔20.86%、水路佔13.86%、管道運輸佔4.46%、航空運輸佔0.33%(2002年統計)。
鐵路:鐵路網總長29706公里,鐵路系統職工總人數21269人,擁有機車1587台,車廂55472節。
公路:總里程172.49萬公里,其中聯邦級公路74681公里。各種車輛3190萬輛(1999年),其中51.8%以上產於1990年之前。
水運:2005年水路貨物運輸總量6.75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390萬個標准箱。全國有44個港口,遠洋運輸船舶126艘。內河航線總長9403公里。主要港口有:桑托斯、維多利亞、里約熱內盧、帕拉那瓜和聖•路易斯等。近年來,為適應農產品出口的增長,帶動東北部地區經濟發展,巴正在東北部地區興建一批萬噸以上的深水港口。
空運:2005年全國機場客運量為1.17億人次。全國有八家航空公司,均為私營。2002年正式登記的飛行器有10610架,其中各種型號的波音客機100多架。全國通航城市有150個,與世界主要地區均有定期航班。據官方統計,全國共有機場2014個,其中私人機場1299個,公用機場715個,有定期商業航班的66個。主要國際機場為: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累西腓、馬瑙斯。
【財政金融】 受巨額債務的影響,巴財政收支長期赤字。為擺脫財政赤字,巴政府從1999年起厲行增收節支,增加初級財政盈餘。2005年初級財政盈餘935.04億雷亞爾,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4%,賬面財政赤字634.41億雷亞爾,佔GDP的3.29%。
2005年巴公共債務余額10024.8億雷亞爾,佔GDP的51.6%。外債余額1818億美元,外匯凈儲備538億美元。
巴西銀行: 成立於1808年,是巴西最大的國家銀行,2002年底總資產額為2045.95億雷亞爾。在32個國家設有代表處。1984年3月在北京開設辦事處。
【對外貿易】 近年來,巴西政府對外貿政策作了重大調整。擯棄以高額關稅限制進口的保護主義,對出口進行獎勵和補貼,鼓勵提高產品質量和加強出口競爭機制,宣布開放市場,減免5000種商品進口關稅。1999年雷亞爾對美元貶值後,巴產品出口迅速增加,外貿形勢逐步好轉。2005年,巴外貿再創新高。
近幾年巴西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3 2004 2005
進 口 482.53 627.79 735.45
出 口 730.84 964.57 1183.09
差 額 248.31 336.96 447.64
主要進口石油、小麥、煤炭、焦炭、大米、輸變電設備、汽車與拖拉機零配件、集成電路、葯品、儀器儀表等。出口大豆、鐵礦砂、汽車、原油、飛機、紙漿製品、肉類、皮鞋、鋼鐵、紡織品、蔗糖、咖啡等。
2005年與各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情況(單位:億美元):
進口 出口
美 國 128.51 227.41
阿根廷 62.39 99.15
中 國 53.53 68.34
德 國 61.44 50.23
(資料來源: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
【外國資本】 目前在巴共有11400家外資企業,雇員170萬人。外國在巴主要投資部門為汽車、能源、通信、金融、冶金、化工、交通運輸和機械等。2005年巴吸收外國直接投資151.93億美元,主要投資國是美國、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等。
各國在巴投資的情況:(億美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美 國 46.9247 80.8761 53.9871
德 國 4.1279 4.8083 3.7456
日 本 2.7777 2.7427 3.8474
英 國 1.2790 12.6883 3.9374
義大利 6.4660 4.0851 4.8802
法 國 18.0539 19.8213 19.0971
荷 蘭 33.6499 20.4247 22.2804
西班牙 51.2023 57.0220 95.9286
葡萄牙 17.5512 24.0940 25.1480
外資在巴西各經濟部門的分布比例(%)
服務業 73.2
工業 23.8
農牧,礦產 3
Ⅱ 世界各國經濟排名
2018年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名,(世界銀行2019年4月發布)
Ⅲ 政府的預算赤字如何計算
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它反映著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
編輯摘要
目錄
1 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
2 簡介
3 原因
4 意義
5 影響因素
1 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
2 簡介
3 原因
4 意義
5 影響因素
5.1 通貨膨脹和利率
5.2 經濟周期
5.3 政府負債
5.4 資本預算
5.5 代際核算
6 彌補方法及效果
7 相關政策
8 政策使用規則
預算赤字 - 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
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它反映著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
預算赤字 - 簡介
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余。但是,在現實中,國家經常需要大量的財富解決大批的問題,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這是現在財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不過,這也反映出財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內,可以刺激經濟增長。當居民消費不足的情況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資,以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這決不是長久之計。
了解會計常識的人知道,這種差額在進行會計處理時,需用紅字書寫,這也正是「赤字」的由來。赤字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意安排,被稱為「赤字財政」或「赤字預算」,它屬於財政政策的一種;另一種情況,即預算並沒有設計赤字,但執行到最後卻出現了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或「預算赤字」。
預算赤字 - 原因
2009年中央財政赤字為7500億一國之所以會出現財政赤字,有許多原因。有的是為了刺激 2009年中央財政赤字為7500億
經濟發展而降低稅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則因為政府管理不當,引起大量的逃稅或過分浪費。當一個國家財政赤字累積過高時,就好像一間公司背負的債務過多一樣,對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該國貨幣亦屬長期的利空,且日後為了要解決財政赤字只有靠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稅收,這兩項措施,對於經濟或社會的穩定都有不良的影響。一國財政赤字若加大,該國貨幣會下跌,反之,若財政赤字縮小,表示該國經濟良好,該國貨幣會上揚。
預算赤字 - 意義
財政赤字的大小對於判斷財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是至關重要的。財政政策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之一,而財政赤字則是衡量財政政策狀況的重要指標。因此,正確衡量財政赤字對於制定財政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非常遺憾的是,對於如何正確衡量財政赤字,經濟學家並沒有達成共識。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目前通常意義上的財政赤字並不是財政政策狀況的一個好指標。這就是說,他們認為按照目前公認的方法衡量的財政赤字既不能准確地衡量財政政策對目前經濟的影響,又不能准確地衡量給後代納稅人造成的負擔。
預算赤字 - 影響因素
通貨膨脹和利率
美國財政赤字創紀錄達到1.42億當研究財政赤字對經濟的影響時,最重要的理論問題是通貨膨脹起什麼作用。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應該按實際值而不是名義值衡量財政赤字和公債,所衡量的赤字應該等於公債實際值的變動,而不是公債名義值的變動。 美國財政赤字創紀錄達到1.42億美元
將公債的名義值調整為實際值公式:
如果D是公債余額的名義值,P代表價格水平,那麼實際公債余額就是D/P。將財政赤字的名名義值調整為實際值相對復雜。因為實際的財政赤字(RDEF)等於實際公債余額每年的變化值,因此,
RDEF=D(D/P)/Dt=(DD/Dt)/P-[(DP/Dt)/P](D/P)
由上述數學表達式可見,實際赤字就是經過價格調整的名義赤字減去通貨膨脹率乘實際公債余額。等式右邊的第二項[(DP/Dt)/P](D/P)代表了以前國家債務的貶值額,通貨膨脹使政府(債務人)需要償還的債務減輕了。這種沒有在政府支出或稅收的官方報告中反應的貶值,實質上是對政府債券持有者徵收的通貨膨脹稅。由於通貨膨脹因素,公債持有者的實際財富減少了。因此,通過通貨膨脹政府不但能對貨幣持有者徵收通貨膨脹稅,對國債持有者同樣也徵收了通貨膨脹稅。顯而易見,國債規模越大、通貨膨脹率越高,政府對國債持有者徵收的通貨膨脹稅就越多。通貨膨脹是政府減少自身債務的一種隱蔽方式,像巴西或墨西哥這類具有高通貨膨脹率和巨額國債的國家,甚至可以通過這種公債貶值的方法來支付大部分政府支出。
與通貨膨脹對實際財政赤字的影響相類似,利率的變化對財政赤字也會產生影響。根據投資學原理,在未來產生收益(支出)流的資產(負債)的市場價值取決於未來的收益(支出)流和利率水平。因此,當利率升高時,現存的公債余額的市場價值會降低,低於其面值,這將增加財政收入,降低財政赤字;當利率降低時,則發生相反的過程。利率的變化對期限較長的公債的影響要超過期限較短的國債。需要說明的是,根據著名的費雪方程式,名義利率等於預期的通貨膨脹率加上實際利率,因此預期到的通貨膨脹本身就會提高名義利率。通貨膨脹除了對前期公債余額產生貶值影響外,還通過名義利率的上漲使非指數化的公債的市場價值降低,進一步減少(增加)了財政赤字(盈餘)。
經濟周期
財政赤字變化中的一部分是作為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反應而自動地產生的。例如,當經濟陷入衰退時,收入減少了,因此人們支付的個人所得稅也相應地減少了,在實行超額累進所得稅的國家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公司的利潤減少了,因此公司所得稅也減少了。同時,在經濟陷入衰退時,政府支出傾向於增加,失業保障支出和政府救濟都增加。即使決定稅收和政府支出的法律沒有任何變動,財政赤字也會增加。
另一方面,如果決定稅收和支出的某些法律改變了,例如立法機關決定提高某種稅率或決定增加某項政府支出,情況就有所不同。即使經濟始終處於潛在的產出水平,這些措施也會增加財政赤字。
財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內)既改變結構性赤字又改變周期性赤字,財政措施在增加(減少)結構性赤字的同時可能減少(增加)周期性赤字。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改變結構性赤字的凈作用是按同一方向改變現實的財政赤字(薩繆爾森,1992)。在經濟衰退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在增加結構性赤字的同時減少了周期性赤字,但結構性赤字的增加額將超過周期性赤字的增加額,凈效果是增加了現實的赤字。因此,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結構性赤字、減少周期性赤字)也會增加現實的赤字,這也就進一步增加了國債余額的絕對規模。
政府負債
經濟學家對財政赤字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通常意義上的財政赤字具有誤導作用,因為它沒有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負債。公眾持有的公債是政府債務中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最明確的部分,但公債並不代表政府全部的債務。美國西北大學的教授Eisner(1986)就因為不遺餘力地提倡如下觀點而聞名:要想全面地考察政府的財務狀況變化以及由此導致的財政赤字變化,必須全面地考察政府所有的資產和負債。
但是如何准確衡量政府的負債卻是一個技術上很棘手的問題。例如,政府擁有大 經濟學家對財政赤字的預測
量的隱性負債,如政府為私人企業貸款提供的擔保、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以及地方政府的借款等,其准確價值很難衡量。政府擁有的大量資產也因為沒有交易市場而無法衡量其市場價值。
另外,衡量政府負債價值更多地牽涉到一些概念性的問題。例如,目前法律規定的社會保障體系未來的支付算不算政府債務?在社會保障體系的養老保險中,公眾在年輕時把他們的部分收入交給這個體系,並期望在年老時得到養老金。這些由法律規定的未來支付的養老金應該包括在政府的負債中。未來的這些負債的現值與目前的社會保障稅的差額應該包括在財政赤字當中。
資本預算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准確地衡量財政赤字需要考慮到政府的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特別是,應該用債務的變動減去資產的變動來衡量財政赤字。
一種既衡量資產又衡量負債的預算做法被稱為資本預算化(Capital Budgeting)。因為這種方法考慮到了資本的變動。整個政府預算實行復式預算,其中經常預算包括經常性支出和政府資產的折舊,而資本性預算則只包括資本性支出。例如,假設政府出售國有股並用其收入償還公債利息。按照目前的預算方法,財政赤字將會減少。按資本預算化的方法,出售政府資產得到的收入並沒有減少赤字,因為政府債務的減少被資產的減少抵消了。根據同樣的邏輯,政府通過發行公債為購買資本品籌資也不會增加財政赤字。
按照資本化預算的原則,經常性支出和資本的折舊都包括在經常性預算帳戶中,資本性支出則進入資本性帳戶。資本預算化看起來合理,但最主要的困難是難以確定哪一項政府支出應該作為資本支出。
代際核算
代際核算(Generational Accounting) ,美國經濟學家Kotilikoff對目前的衡量的財政赤字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認為,財政赤字像童話中沒有穿衣服的皇帝一樣:每個人都清楚地看到了問題,但沒有一個人願意承認問題。他甚至認為「就概念層次而言,財政赤字在學術上已經破產了。但在實用層次上,仍然有許多已失去『預算平衡』真實含義的官方赤字。」他呼籲「迫切需要的是把過時的、具有誤導作用的,而且基本是非經濟的財政政策衡量指標,即財政赤字,變為代際核算。」
Kotilikoff說明代際核算是以如下觀點為其理論根據:一個人的經濟福利取決於他整個一生的收入。因此,當評價財政政策時,不應該只關注某一年的稅收和支出,而應該考察人們在一生中所交納的稅收和得到的轉移支付。代際核算計算出各代人一生的凈稅收,即每代人一生要交納的稅收的現值減去其一生能享受的政府支出的現值。由此可見,代際核算衡量財政政策對各代人一生的影響。代際核算對於財政政策如何在各代人之間分配資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預算赤字 - 彌補方法及效果
動用歷年結余
動用歷年結余就是使用以前年度財政收大於支形成的結余來彌補財政赤字。
財政出現結余,說明一部分財政收入沒有形成現實的購買力。在我國,由於實行銀行代理金庫制,因此,這部分結余從銀行賬戶上看,表現為財政存款的增加。當動用財政結余時,就表現為銀行存款的減少。因此,只要結余是真實的結余,動用結余是不會存在財政向銀行透支的問題。
但是,財政結余已構成銀行的信貸資金的一項來源,隨著生產的發展而用於信貸支出。財政動用結余,就意味著信貸資金來源的減少,如果銀行的准備金不足,又不能及時通過適當的收縮信用規模來保證財政提款,就有可能導致信用膨脹和通貨膨脹。因此,財政動用上年結余,必須協調好與銀行的關系,搞好財政資金與信貸資金的平衡。
增加稅收
增加稅收包括開增新稅﹑擴大稅基和提高稅率。但它具有相當的局限性,並不是彌補財政赤字穩定可靠的方法:
首先,由於稅收法律的規定性,決定了不管採用哪一種方法增加稅收,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法律程序,這使增加稅收的時間成本增大,難解政府的燃眉之急。
其次,由於增加稅收必定加重負擔,減少納稅人的經濟利益。所以,納稅人對稅收的增減變化是極為敏感的,這就使得政府依靠增稅來彌補財政赤字的試圖往往受到很大的阻力,從而使增稅可能議而不決。
最後,拉弗曲線標示增稅是受到限制的,不可能無限的增加,否則,必將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的惡果。
增發貨幣
增發貨幣增發貨幣是彌補財政赤字的一個方法,至今許多發展中國家仍採用這種方法。但 增發貨幣
是從長期來看,通貨膨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貨幣的增長速度,過量的貨幣發行必定會引起通貨膨脹,將帶來惡性後果。因此,用增發貨幣來彌補財政赤字只是一個權宜之計。
發行公債
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是世界各國通行的作法。這是因為從債務人的角度來看,公債具有自願性﹑有償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從債權人的角度來看,公債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和和流動性的特點。
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發行公債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認購者都有好處,通過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也最易於為社會公眾所接受。
但是政府發行公債對經濟並不是沒有影響的,首先,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貨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公債發行會對私人部門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其次當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持有公債時,通過貨幣乘數會產生通貨膨脹效應。因此,政府以發行公債來彌補財政赤字並不意味著一國經濟由此而避免了通貨膨脹壓力。
擠出效應:發行國債,貨幣資金將被回收,市場流通的貨幣量下降,貨幣供求關系導致利息率上升,借貸數額下降,投資下降
預算赤字 - 相關政策
重要性
在經濟蕭條時期,赤字財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減少政府稅收,這樣就必然出現財政赤字。凱恩斯認為,財政政策應該為實現充分就業服務,因此,赤字財政政策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為:
貨幣第一,債務人是國家,債權人是公眾。國家與公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財政赤字是國家欠公眾的債務,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債務。 貨幣
第二,政府的政權是穩定的,這就保證了債務的償還是有保證的,不會引起信用危機。
第三,債務用於發展經濟,使政府有能力償還債務,彌補財政赤字。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公債哲學」。
政府實行赤字財政政策是通過發行公債來進行的。公債並不是直接賣給公眾或廠商,因為這樣可能會減少公眾與廠商的消費和投資。使赤字財政政策起不到應有的刺激經濟的作用。當經濟恢復發展起來後,就可以向政府繳納更多的稅收,從而償還政府債務。
積極作用
赤字財政政策是在經濟運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項短期政策。在短期內,經濟若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社會的閑散資源並未充分利用時,財政赤字可擴大總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經濟回升。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條件下,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功不可沒。從這個角度說,財政赤字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積累龐大的社會資本,支持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實際上財政赤字是國家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目標,依靠國家堅實和穩定的國家信用調整和干預經濟,是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揮作用的一個表現。
消極作用
1.赤字財政政策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葯。刺激投資,就是擴大生產能力。實行擴張性政策,有可能是用進一步加深未來的生產過剩的辦法來暫時減輕當前的生產過剩。因此,長期擴張積累的後果必然會導致更猛烈的經濟危機的暴發。
2.財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債務負擔,引發財政危機。財政風險指財政不能提供足夠的財力致使國家機器的運轉遭受嚴重損害的可能性,當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時,輕者導致財政人不敷出,重者引起財政危機和政府信用的喪失。財政赤字規模存在著一個具有客觀性質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規模過大,會引發國家信用危機。對財政赤字風險性的評價,國際上通常用四個指標:一是財政赤字率,即赤字佔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過3%為警戒線;二是債務負擔率,即國債余額佔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過60%為警戒線;三是財政債務依存度,即當年國債發行額/(當年財政支出+當年到期國債還本付息),一般以不超過30%為警戒線;四是國債償還率,即當年國債還本付息/當年財政支出,一般以不超過10%為警戒線。
3.赤字財政政策孕育著通貨膨脹的種子,可能誘發通貨膨脹。從某種程度上說,赤字財政與價格水平的膨脹性上升有著固定的關系。其原因並不難尋。在一個社會里,赤字財政導致貨幣需求總量增加,而現存的商品和勞務的供給量卻沒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這必然要使經濟產生一種通貨膨脹缺口,引起價格水平提高。在財政赤字不引起貨幣供給量增加的情況下,赤字與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有直接關系。
預算赤字 - 政策使用規則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擴大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長期仍應以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為宜。赤字財政政策作為市場失靈時政府對市場的補救,只能作為啟動力量來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資帶動社會力量、民間力量,從而恢復市場活力。如果超過啟動力量的定位,變成政府代替市場,則有可能事與願違,產生擠出效應。美國的赤字財政政策本是應對大危機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卻不自覺的使之長期化,給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足以作為人們的前車之鑒。
財政政策相關漫畫中國與美國相比,有許多劣勢決定了中國長期實行赤字財政政策的負面影響會更大。首先,中國目前所處環境與當時的美國不同,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世界經濟動盪不安,國家失去債務償還能力,由此帶來的金融崩潰危險對發展中國家一直是忽隱忽現的陰影。作為通貨,美元赤字財政政策相關漫畫使美國在國際經濟中漁利,而中國只有保持充足的財力才能抵禦各種可能的國際風險。其次,中國的經濟實力遠遠落後於美國,許多配套政策措施的運行和操作尚不成熟和完善,面對赤字財政可能帶來的危害,缺乏應變能力。經濟資源的有限性也決定了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這是因為赤字財政政策以國民經濟中存在閑置資源為前提,目前中國儲蓄率高於投資率,銀行資金存大於貸,財政用發債方式籌集適量資金,專項用於基建,可直接增加社會需求,使閑置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國民收入增加。但閑置資源畢竟有限,長期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超過經濟承受能力,會導致經濟過熱,引起通貨膨脹。
所以,當前運用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加快基本設施建設,只是在特定條件下採取的一種暫時性的財政政策。從中長期看,仍然要堅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則,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因為財政存在大量的赤字,無論對財政本身的運作,還是對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都是不利的,特別是在赤字長期化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從長期來看,赤字財政是今天花明天的錢,這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錢。在國民經濟中,儲蓄由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財政盈餘)組成。財政赤字是負儲蓄,會減少儲蓄。長期經濟增長要依靠投資,投資來自儲蓄。今天的赤字支出減少了明天的儲蓄,從而不利於長期經濟增長。
還應該注意的是,赤字籌資的錢一定要用於有利於長期增長的項目。如果把這些錢用於錯誤的投資,財政支出就會成為浪費,結果是付出了代價又無所收益。在社會需求低迷的情況下,興建鐵路、機場、港口等公共基礎設施是適當的,它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又能增加長期供給。但從長期看,也不能持續不斷地採取興建大型工程的辦法,特別是不宜把建設周期過長的公共工程作為穩定政策的工具,一是公共工程的刺激效應或乘數作用會呈現遞減趨勢,待公共工程一旦飽和時,則只有刺激需求效應,而增加供給的效應即將消失。二是當需要轉入緊縮時,公共工程要麼繼續,則發揮不了收縮作用;要麼停工,則會導致資源配置的浪費和損失。
因此,採取赤字財政政策必須審時度勢,十分謹慎,要為將來的政策調整留下空間和餘地。在政策導向上不應再鼓勵地方政府和各個部門擴大投資、多上項目;同時,要選擇好政府投資的項目,避免形成新的重復建設。如果政府投資項目選擇不當,雖然作為固定資產投資會增加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並對投資品的生產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對於今後的繼續發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為一堆無用的廢物。考慮到目前的經濟狀況,可以適當減少「需求乘數」較高的政府投資,增加在公共衛生、農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與此同時必須在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財政支出項目上必須進行科學論證,減少目前很多項目缺乏長遠規劃、盲目投資的現象;在財政支出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絕挪用、貪污財政資金現象;正確處理總量擴張與結構調整的關系,適當轉變政府財政投資方向,在堅持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同時,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型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方向演變,加快國有經濟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轉變。
Ⅳ 巴西的國民經濟到底如何
國 名 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面 積 851.49萬平方公里(來源:《巴西地理統計局》)。
人 口 1.91億。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73.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10年)
首 都 巴西利亞(Brasília),人口245.5萬(2010年),年平均氣溫21℃。
國家元首 總統迪爾瑪·羅塞芙(Dilma Rousseff),2011年1月1日就任,任期至2015年1月1日。
重要節日 9月7日,獨立紀念日,即巴西國慶。
簡 況 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的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兩季,年平均氣溫18-28℃。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
政 治 盧拉政府注重淡化意識形態,平衡政黨利益,擴大執政基礎;執行兼顧發展、穩定和社會公正的經濟政策,推進財稅和社會福利等多項改革,加大社會投入,致力於解決貧困、就業等問題。巴西民主體制鞏固,經濟持續增長,社會貧富差距縮小,國家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2011年羅塞芙就任總統後,強調延續上屆政府既定的治國方略和發展戰略,以推動巴西現代化進程、加快向全球性大國邁進為主要目標,以促進經濟增長、減少貧困和促進社會進步為施政重點,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經濟,加大衛生、教育和基礎設施等民生領域投入,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支持。目前巴西政局保持穩定。
【政 府】 本屆聯邦政府於2011年1月1日成立,共設24個部。現內閣成員如下:國防部長塞爾索·阿莫林(Celso Amorim),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帕特里奧塔(Antônio Patriota),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發展、工業和貿易部長費爾南多·皮門特爾(Fernando Pimentel),計劃、預算和管理部長米麗婭姆·貝爾肖爾(Miriam Belchior),衛生部長亞歷山大·帕迪利亞(Alexandre Padilha),教育部長費爾南多·阿達德(Fernando Haddad),農牧業和供給部長門德斯·里貝羅(Mendes Ribeiro),文化部長安娜·德奧蘭達(Ana da Hollanda),科技部長阿洛伊西奧·梅爾卡丹特(Aloizio Mercadante),體育部長阿爾多·雷貝洛(Aldo Rebelo),旅遊部長加斯唐·維埃拉(Gastão Vieira),礦能部長愛迪生·洛邦(Edison Lobão), 司法部長若澤·愛德華多·卡多佐(José Eardo Cardozo),環境部長伊薩貝拉·特謝拉(Izabella Teixeira),勞動就業部長卡洛斯·盧皮(Carlos Lupi),社會福利部長加里巴爾迪·阿爾維斯(Garibaldi Alves),交通部長保羅·塞爾吉奧(Paulo Sergio),全國一體化部長費爾南多·貝澤拉(Fernando Bezerra),城市部長馬里奧·內格羅蒙特(Mário Negromonte),社會發展和消除飢餓部長特雷莎·坎佩洛(Tereza Campello),通訊部長保羅·貝爾納多(Paulo Bernando),漁業和養殖部長伊德莉·薩爾瓦蒂(Ideli Salvatti),農村發展部長阿豐索·弗洛倫塞(Afonso Florence)。
【行政區劃】 全國共分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朗德,南里奧格朗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娜,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4個市(2011年3月)。
經 濟 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8位,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農牧業發達,是世界蔗糖、咖啡、柑桔、玉米、雞肉、牛肉、煙草、大豆等農產品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石化、礦業、鋼鐵、汽車工業等較發達,民用支線飛機製造業和生物燃料產業在世界上居於領先水平。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近六成,金融業較發達,經濟結構接近發達國家水平。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率高達10.1%,被譽為「巴西奇跡」,巴躋身新興工業國行列。上世紀80年代,受高通貨膨脹困擾,經濟出現停滯甚至嚴重衰退。從90年代開始,巴西向外向型經濟模式轉軌。1994年政府實施雷亞爾貨幣穩定計劃,有效解決高通脹問題,經濟恢復增長。1999年發生嚴重金融動盪,經濟衰退,貨幣大幅貶值。其後,受國內外因素共同影響,巴經濟連續幾年增長緩慢。2003年,盧拉總統執政後採取穩健務實的經濟政策,控制通膨和財政赤字,鼓勵生產性投資和工農業發展,市場信心得以恢復,巴經濟開始走上穩定發展道路。盧拉連任總統後,推出「加速增長計劃」等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措施,巴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持續增長,經濟發展前景看好。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巴西經濟增速一度放緩,政府及時出台了一攬子穩定金融和刺激經濟措施,取得一定成效。2010年經濟增長7.5%。
2010年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 2.02萬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0471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7.5%
貨幣名稱: 雷亞爾(Real)。1雷亞爾=100分
匯率 1美元≈1.55雷亞爾
通貨膨脹率: 5.9%
失業率: 6.7%
【資 源】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達世界總儲量98%,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Ⅳ 麻煩各位,給我發一下有關金磚五國,近五年來,各國GDP與進出口貿易額,或是可以找到相關數據的網址。
金磚國家標志傳統「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南非加入後,其英文單詞將變為「BRICS」,並改稱為「金磚國家」。2011年4月1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將在中國三亞舉行,五國領導人將商討如何協調應對重大國際問題,如何深化和擴大彼此間合作,如何加強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問題。
一般認為,最早提出「金磚四國」這一概念的是美國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發表了一份題為「與BRICs一起夢想的全球經濟報告"。報告估計,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會經歷劇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羅斯。「金磚四國」這個詞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奧尼爾於2001年首次提出的。「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 金磚國家領導人
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文中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金磚四國無論在地域上,還是在生產要素稟賦上都存在巨大差異。比如,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具有競爭力十足的人口結構,也具有較高的居民消費率;俄羅斯在21世紀依靠石油、天然氣的出口迅速積累了國家資本,但由於在產業結構上過重偏倚能源產業,導致其在金融危機中經歷金磚四國中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巴西則擁有豐富且多樣的自然資源、領先的工業技術和科學水平以及較發達的金融市場,經濟發展具有多引擎特質。 這種差異導致「金磚」在後危機時代發展出現分化。數據顯示,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2010年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分別達6.7%、2.7%、8.9%和9.6%。除俄羅斯外,其他三國經濟增速均遠高於同期的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據最新預測,「金磚」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5%、4.2%、9%和10%。 金磚四國股市今年以來表現各異。截至2010年12月20日,巴西聖保羅BOVESPA指數累計下跌1.93%,俄羅斯RTSI指數上漲20.42%,印度孟買敏感指數上漲13.88%,中國上證指數下跌12.94%。而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MSCI)金磚四國指數今年累計漲幅為3.46%,低於同期標普500指數11.84%的漲幅。 這次會上「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初步形成,經四國討論,決定吸收南非加入,形成「金磚五國」。事也湊巧,南非的英文首字母是S,恰好是金磚的復數,似乎冥冥中有天意。 而今,五國領導人首度聚首,要談的、要說的自然很多。首當其沖的議題毫無疑問是經濟。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警告一直沒有解除,各國央行又面臨加息的壓力,此刻五國領導人聚首,可以協調經濟政策,深化經貿合作,不僅有利於各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世界經濟。 今天五國之間以經濟議題為主,恐怕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也將是經濟掛帥,更多是合作、溝通、協調,在國際上發出聲音,占據更多的話語權,但距離形成一股獨立的力量,還有太長的路要走。 這么說並不誇張。五國擁有全球30%的領土面積和42%的人口。根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新興經濟體藍皮書:金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1)》,按照市場匯率估算,金磚四國(不含南非)的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將從2008年佔世界份額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2%——四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同時四國的GDP增量也將佔世界增量的1/3。
編輯本段面臨挑戰
經過介紹
「金磚四國」概念的熱銷令奧尼爾喜出望外,於是趁熱打鐵推出了所謂的「金鑽十一國」,涵括墨西哥、印尼、奈及利亞、韓國、越南、土耳其、菲律賓、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國11個新興經濟體。 金磚
隨後,匯豐銀行也加入「新興合唱團」,提出未來全球經濟將屬於「靈貓六國」(CIVETS),即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六國擁有令人稱羨的人口結構,增長潛力巨大。 西班牙對外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新興領軍經濟體」(Emerging and Growth-Leading Economies,EAGLEs)概念,以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為衡量標准,逐年篩選「入圍名單」。如今榜上有名的除了金磚四國,還包括韓國、印尼、墨西哥、土耳其、埃及和中國台灣。相對於「金鑽11國」和「靈貓6國」,領軍新興經濟體以經濟增量的絕對值為基礎,強調動態概念,並有明確的標准。 熱鬧非凡的「新興合唱團」在說明一個趨勢;即網路化推進全球化進程,降低全球投資者的交易成本,也改造了經濟發展的學習曲線。而後危機時代又給了新興經濟體更加廣闊的表現舞台,使得上個世紀後半葉日本引導亞太地區產業轉移的「單雁群」模式,逐漸轉變為多點開花的「多雁群」。這也推高了衡量新興經濟體股市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截至12月20日,其今年累計漲幅已達12.28%,遠高於衡量發達經濟體股市表現的MSCI世界指數7.82%的漲幅。
金磚加重
中、俄、印、巴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為正式成員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今後或許會有更多新興經濟體加入該合作機制。 2010年對於南非來說無疑是幸運的。年中,「嗚嗚祖啦」聲中的世界盃,讓全球球迷記住了這個活力四射的非洲國家;而在年末,又一份大禮為南非貼上「金磚第五國」的重要標志。 12月2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北京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中國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輪值主席國,與俄羅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為正式成員加入該合作機制。姜瑜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已致函南非總統祖馬,邀請他出席明年初在華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正式會晤。 該概念提出8年後,2009年6月,四國領導人首次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會晤,「金磚四國」由此演化成為一種經濟合作機制。2010年4月,第二次「金磚四國」峰會在巴西召開,四國之間的合作更進一步。 伴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逐漸形成,作為全球新興經濟體代表的「金磚四國」國際影響力也日益增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10月發布的《國際經濟展望》,按照市場匯率估算,「金磚四國」的GDP總量將從2008年佔世界份額的15%上升到2015年的22%,屆時四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同時四國的GDP增量也將佔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 正是看到「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巨大發展潛力,南非作為南部非洲第一大經濟體,一直希望加入該機制。今年以來南非政府積極推動,南非總統祖馬從年初開始就對「金磚四國」展開游說工作。他曾在今年4月份到8月份,接連訪問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祖馬表示,與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會給南非的經濟增長帶來機遇。 南非《商業日報》認為,南非作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非洲國家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可以更好地代表非洲國家的利益,為非洲經濟發展謀取更大的國際合作空間。 有專家對南非是否符合「金磚國家」標准提出質疑。「金磚四國」是建立在這些國家經濟增速較快和人口相對較多的基礎上,而據世界銀行2009年的數據顯示,南非的經濟規模排在世界第31位,不到「金磚四國」中最小的經濟體俄羅斯的四分之一。 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鑒於南非在非洲扮演的重要角色,邀請南非「入盟」對南非以及「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來說都將是雙贏之舉。 非洲現在是世界上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今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5%。最早提出「金磚四國」概念的奧尼爾近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非洲大陸目前有四十多個國家,其中任何單一國家都無法與「金磚四國」相提並論。但是如果將這四十多個國家看作一個整體,則非洲大陸經濟規模的增長潛力可以與「金磚四國」相媲美。 而南非是非洲最大經濟體和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其國內生產總值約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對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資料顯示,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黃金、鉑和鈀生產國,在世界市場的地位不容忽視。並且,南非相關企業在非洲金融、電力、電信、建築、農業等行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還是許多重要國際組織中的非洲代表,曾經是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G8+5)唯一的非洲成員,目前則是G20唯一非洲成員。 正因為南非在多方面都是非洲大陸的代表,它的加入,將進一步擴大「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國際影響力,並將成為「金磚國家」進入非洲的門戶。 有分析人士指出,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國家設有分公司,地緣接近,風俗相通,它們在這些相對不發達國家投資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優勢。如果四國投資和貿易能通過南非中轉,回報率將顯著提高。 此外,經濟合作也將帶動「金磚四國」與非洲國家間的政治合作,從而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在處理國際問題上的話語權。 「金磚四國」即將成為歷史,一個更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金磚五國」將登上國際舞台。隨著「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日趨成熟,今後或許會有更多的新興經濟體加入進來,「分量」大增的「金磚國家」將在國際政治經濟事務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變動原因
盡管這一舉動是由俄羅斯首先提出、並且經過四國充分磋商而作出的決定,但邀請南非加入「金磚四國」,更多的是著眼於地緣政治的考量,而不是出於經濟關系的需要。 南非雖是非洲大陸最大的經濟體(同時,中國也是南非最大的貿易夥伴國),但是,南非的經濟規模依然較小。2009年,南非總人口為4932萬人,國內生產總值為2888.48億美元,比2008年的2762.74億美元增長4.6%;南非政府預測,2010年南非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達3%,其中,包括南非世界盃對經濟增長貢獻的0.5%。南非財長普拉溫·戈爾丹不久前預測,南非國內生產總值2011年至2013年的增長率將分別為3.5%、4.1%和4.4%。南非的經濟規模遠不及「金磚四國」中規模最小的俄羅斯的三成,南非的經濟增長速度也不及東盟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從人均GDP來看,南非2009年已經達到了5857美元,遠遠超出了新興經濟體的平均水平,進入了比較發達國家的行列。所以說,邀請南非加入「金磚國家」,應該並非從經濟發展水平的角度來考慮的。
變動預測
[5]如果按照首先發明「金磚四國」一詞的吉姆·奧尼爾的本意,從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速度的角度來看的話,印度尼西亞比南非更有資格成為下一個被邀請加入「金磚國家」集團的國家。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無論是人口規模、經濟規模還是經濟增長速度;印尼都遠遠超過了南非。更為重要的是,「金磚四國」之所以受到全球重視和關注,是由於他們屬於新興經濟體的「領頭羊」,而從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來看,印尼屬於新興經濟體,而南非則已經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主要國家
中國
金磚國家各國標志
中國堪稱世界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區域,引進外資額最高,成為全球最大企業集團的生產基地。擁有13億居民的中國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國,充裕、廉價、可靠的勞動力驅動了中國經濟繁榮,除了無以倫比的價格優勢之外,就業人員的素質也在不斷提升。不過,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下面也潛藏著危機。雖然中國央行制定了貸款限制措施,經濟過熱的隱患依然未能消除;城鄉、個人收入之間的巨大剪刀差也令發展失衡,危及社會穩定;環境污染更加惡化。中國股市缺乏獨立、有效的監控機制;原料不足、能源缺乏等一系列問題都為中國經濟製造了瓶頸。
巴西
巴西的國民生產總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傳統農業經濟之外,生產、服務行業也日益興旺,更在原材料資源方面占據天然優勢。巴西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鐵、銅、鎳、錳、鋁土礦蘊藏量,另外,通訊、金融等新興產業也呈上升趨勢。巴西前總統、工人黨領袖卡多佐制定過一套經濟發展策略,為其後的經濟振興奠定了成功的基石。這套經改政策後來為現任總統盧拉所發揚光大,其核心內容在於:引入靈活的匯率體系;改革醫療、養老制度;精簡政府官員系統。然而,有批評家認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工人黨內部貪污受賄不斷,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現任政府的統治根基。南美這塊沃土之上的經濟騰飛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機遇背後的風險也是巨大的。立足於巴西市場的長期投資者因此而需要強韌的神經和足夠的耐心。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 金磚國家漫畫
[6],6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使其股市規模空前壯大。在過去的20年間,印度經濟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穩定成長,而在經濟前台的背後,是一支高素質的就業大軍。據初步統計,西方企業在印度約2300萬高校畢業生眼中越來越富有吸引力。 美國最大的1000家公司當中,四分之一的企業使用在印度開發的軟體。印度葯業也在全球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世界上40%的「學名葯」(專利期已過的葯品葯劑)是在印度生產的,這一行業帶動個人可支配收入以兩位數字的增長率飛速上漲,與此同時,印度社會出現了一批註重享受、樂意消費的中產階級。另外,一些大的基礎建設項目,如600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網路、興旺發展的出口貿易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繼力量。當然,印度經濟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弱點,例如: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高額財政赤字、能源及原材料依賴性過高等。政治方面,社會倫理道德觀念變化、克什米爾地區局勢緊張都有可能引發經濟動盪。
俄羅斯
走過1998年金融危機的俄羅斯經濟就像從灰燼里飛出的一隻浴火鳳凰,在新近國際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抵達三亞鳳凰國際機場
信用評級當中,被著名的證券研究機構——標准普爾評為投資等級。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無疑為俄羅斯經濟增添了雙翼。這兩大工業血脈的開采和生產控制了今天五分之一的國民生產,並且創造了50%的出口貿易產值和40%的國家收入。另外,俄羅斯還是鈀、鉑、鈦的第一大產國。與巴西的情況有些類似,俄羅斯經濟的最大威脅也隱藏在政治之中。普京政府雖然在其五年任期內成功地將國民生產總值提升了30%,可支配國民收入也有明顯增多,但政府當局在處理尤克斯石油公司一案所體現出的民主缺失卻成為遠期投資的毒葯,無異於一把隱形的達摩克利斯劍。雖然俄羅斯地大物博,能源豐富,如果缺少了有效遏制腐敗的必要體制改革,政府在未來發展態勢面前依然不能高枕無憂。如果俄羅斯從長遠角度來看不滿足於只做世界經濟的加油站,當務之急必須致力於現代化改革進程,提高生產效率。投資者應該尤其密切關注當前的經濟政策變化,這是除原料價格之外,影響俄羅斯金融市場的另一重要因素。 金磚國家之俄羅斯 兩大挑戰:抑通脹減赤字 隨著經濟持續復甦,如何確保今年經濟持續健康增長是俄羅斯政府的頭等大事。從俄羅斯的經濟形勢來看,抑制通脹、削減赤字是政府當前面臨的兩大挑戰。 俄羅斯經濟2010年持續復甦,但進入下半年後受世界主要經濟體復甦勢頭減弱、國內罕見旱災等因素影響,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全年經濟僅增長4%。受國際能源價格攀升拉動,2011年前兩個月俄羅斯經濟同比增長4.4%。政府預計,今年全年經濟增幅約為4.2%。 受去年旱災影響,農產品(000061)價格大漲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去年全年通脹率達8.8%,遠超政府預期。今年通脹形勢依舊嚴峻,受食品價格上漲拉動,2月份俄消費物價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9.7%。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要求,未來三年將年通脹率控制在4%至5%。為實現這一目標,俄羅斯政府從平抑糧價入手,今年2月起動用儲備糧干預市場。此外,俄羅斯中央銀行2月底宣布將再融資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這是俄央行自2009年4月以來首次加息,向市場釋放了適度收緊信貸的信號。 盡管採取了多種措施抑制通脹,但專家普遍認為,俄羅斯未來通脹水平仍將維持在高位。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預計,今年通脹率為6%到7%。但俄羅斯宏觀經濟研究和短期預測中心首席專家德米特里·別洛烏索夫認為,即使今夏不再出現自然災害,俄羅斯通脹率也將維持在8%至8.3%的水平。而俄羅斯著名學者葉夫根尼·亞辛認為,為刺激經濟發展,政府不得不提高財政支出、加大借貸規模,這將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全年通脹率可能達到8.9%。 財政赤字方面,去年俄羅斯財政赤字為1.795萬億盧布(約合639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9%。財政部認為,由於目前國際石油市場行情向好,今年赤字水平可能低於2%。財政部長庫德林表示,若石油價格達到每桶100美元的水平,俄羅斯就有望於2014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但分析人士認為,作為能源輸出大國,油價上漲固然可以大幅提高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但對俄羅斯經濟並不總是有利,因為油價過高會抑制其他國家的消費需求,也會進一步加劇全球通脹壓力,這反過來又會給俄羅斯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此外,也將導致熱錢湧入俄羅斯,加大經濟風險。 對於俄羅斯未來經濟走勢,專家存在不同觀點。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發展中心研究所認為,由於經濟刺激政策效應減弱、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有限,在國際油價可能波動的情況下,俄羅斯國內缺乏有力的經濟增長點,因此明年經濟增長步伐可能繼續放緩。而俄羅斯科學院經濟預測研究所認為,未來數年油價將持續走高,受此拉動,明年俄羅斯經濟增幅有望達到6.9%,而通脹率將降至7.8%。 從深層次看,俄羅斯經濟的結構性缺陷制約了其宏觀經濟發展,其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能源和原材料,特別是油氣出口。俄羅斯總理普京今年年初表示,2010年財政收入超過一半來自能源領域。這種單一的經濟增長方式使俄羅斯經濟缺乏內生性增長動力,導致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低下。盡管俄羅斯近年來大力倡導經濟結構調整,減少對能源行業的過度依賴,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並非一日之功,在新經濟增長點並未形成、外部經濟環境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依然是擺在政府面前極其艱巨的任務。[7]
南非
正是看到「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巨大發展潛力,南非共和國作為南部非洲第一大經濟 南非總統祖馬參加金磚國家峰會
體,一直希望加入該機制。2010年以來南非政府積極推動,南非總統祖馬從年初開始就對「金磚四國」展開游說工作。他曾在2010年4月份到8月份,接連訪問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祖馬表示,與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會給南非的經濟增長帶來機遇。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機制,也使「金磚四國」能夠進一步加強同南部非洲各國的經貿關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國家設有分公司,地緣接近,風俗相通,它們在這些相對不發達國家投資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優勢。如果四國投資和貿易能通過南非中轉,回報率將顯著提高。[8]除經濟領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將有利於五國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聯合國改革、減貧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區性問題上協調立場,更好地建設一個公平、平衡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解決就業是南非當前面臨的最重大挑戰,單靠南非企業遠遠不夠,必須大力吸引國外投資,而此次峰會正為引進外資提供了絕好機會。南非基礎設施發展滯後,尤其是鐵路網建設遠遠落後其他金磚國家,這成為制約商品和服務流動的瓶頸。這一行業可為國外投資者提供大量投資機會。 此外,南非能源結構較為單一,電力供應緊張,這是制約南非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南非政府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提高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應用比例。 商業合作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重要內容,其他金磚國家在新能源發展和應用方面擁有領先優勢,比如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在南非市場頗受歡迎,巴西在發展生物能源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印度和俄羅斯在新能源科技研發領域的成果值得借鑒,而南非的煤制油技術全球領先。金磚國家可以在新能源領域增加合作。 南非礦業企業希望與金磚國家投資者合作,但是這種合作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能夠切實幫助當地企業擴大生產能力,提高工人技能,有益當地社區。 他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中唯一的非洲成員,南非還是金磚國家貿易和投資進入南部非洲的門戶。藉助南非企業在南部非洲的銷售和生產網路,金磚國家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及時、便利地進入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15個國家和地區。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使新興經濟體有了非洲聲音,從而更具代表性。 金磚成員國已經成為非洲以及南非的最大貿易夥伴,其他各金磚國家都已經認識到非洲地區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將抓住機遇。在未來幾個月當中,非洲將建立地區發展經濟合作機構之間的自貿區,包括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東南非共同發展市場以及西非經濟共同體之間。非洲很高興金磚其他夥伴將把南非視作進入非洲市場的一塊「跳板」,並且願意在非洲經濟發展機遇方面提供意見。增強的合作意願
金磚國家富有成效的合作,不但維護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也給成員國自身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提高了成員國進一步加強合作的意願。 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奧爾洛夫認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對俄羅斯來說意義重大,隨著這一機制的逐步發展,俄羅斯能藉此提升本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政治影響力,客觀上增強俄羅斯與美國和歐盟對話的分量。 「這一合作機制還將使俄羅斯獲得新的金融和經貿市場,使得俄羅斯不僅僅充當能源出口國,今後在現代技術例如核能、宇航、軍事等方面也可與其他成員國加強合作。」奧爾洛夫說。 南非國際營銷委員會首席執行官馬托拉說,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將有助於南非吸引更多外國投資,擴大貿易規模,進一步提升南非的國際競爭力。南非《郵衛報》則刊文指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吸納南非,將提高南非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增加其在國際舞台上的發言權,這將有利於其在政治上崛起。
日益提高的實力
2011年初,世界經濟領域傳來兩大震撼性消息: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巴西躍居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此外,日前在北京發布的《新興經濟體藍皮書》預計,2015年金磚四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GDP增量將佔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 隨著金磚國家在全球經濟總量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這一機制在國際政治和經濟舞台上的影響力將進一步增強,機制外的國家必將加大與機制內國家的合作力度,從而提升這一機制的國際地位。 同時,應該看到,挑戰與機遇同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剛剛走過三個年頭,合作經驗還不很豐富,合作機制還有改進空間。此外,金磚國家內部由於歷史或現實利益的因素,尚存在一些誤解和分歧。這些都需要成員國加強對話與交流,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增進互信,並在此基礎之上達到互利合作的目的。 金磚國家地圖
巴西是南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國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拉美地區三分之一強。巴西經濟近年來持續快速增長,2008年增長5.1%,國內生產總值達1.23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485美元。巴西已成為世界重要經濟大國之一。 巴西
[13]1991年12月21日,前蘇聯解體,12月25日,俄羅斯正式名稱改為俄羅斯聯邦。由於最近幾年油價居高不下,俄外匯和黃金儲備已躍升到世界第三。然而, 俄羅斯仍是「金磚四國」中最弱的國家。 俄羅斯
[14]印度被認為是亞洲經濟奇跡的象徵。自1991年開始經濟改革以來,印度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呈穩步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達到6%左右。有報告稱,到2020年,印度將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印度
[15]國際輿論認為,在「金磚四國」中,經濟發展最突出的是中國。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近30年的時間內經濟年均增長超過9%。高盛研究報告稱,只需保持當前發展態勢,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6年超過日本,在2041年超過美國。 中國
[16]2010年12月,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其穩定的經濟發展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南非是世界第四大礦產國,黃金、鑽石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采礦業居世界領先地位。南非充分利用國際市場,推動貿易和投資迅猛增長。依託包括德班、開普敦在內的八大港口,南非的貨物貿易可直接輻射到周邊的發達國家,同時也為整個非洲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南非
Ⅵ 巴西財政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注:並非前面所說的12億公頃,12億公頃等於1200萬平方公里,巴西總國土面積才是850萬平方公里左右,這是不可能的)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現在的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巴西的地區發展也很不均衡。在經濟發達的南部、東南部地區,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資本投入。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是巴西的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東北部,雖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沒有灌溉系統,由於氣候乾旱,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是全國最落後的地區。欠發達地區的小農主要依靠傳統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種,對資源的破壞相當嚴重。
二、巴西農業生產
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
1、種植業。巴西主要種植水稻、大豆、木薯、甘蔗、小麥、馬鈴薯等。由於灌溉面積微不足道,產量受氣候影響很大。2002年,大米的產量為1048.9萬噸(單產153公斤/畝),小麥的產量320.3萬噸(單產98公斤/畝)。
近幾十年來,巴西農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迅速發展了大豆生產。1994年大豆面積增加到了1194萬公頃,產量達2485萬噸,2002年巴西大豆產量達到4190.3萬噸。巴西的大豆產量已經超過了亞洲的大豆總產量,僅次於美國,佔世界總產量的1/5。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了巴西重要的外匯來源,近年來平均為國家獲得近30億美元的外匯。其中,大豆常年出口量為300萬-400萬噸,創匯8億多美元,大豆餅粕出口大致在850萬噸,創匯16億美元,豆油出口達50萬-80萬噸,創匯約3億美元。
從70年代中期以來,巴西開始實施用甘蔗加工乙醇以取代汽油的計劃,以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因此甘蔗的種植面積大增。與此同時,棉花本來是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品,因棉田紛紛轉產甘蔗和大豆,出口的結構也有明顯的調整。此外,巴西的氣候適宜於許多熱帶水果生長,柑桔和濃縮桔汁是重要的出口產品,香蕉、菠蘿等也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2、畜牧業。巴西的牧場面積相當於耕地面積的3倍,廣闊無垠的牧場是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養牛的頭數和牛肉的產量均佔世界第2位,豬的頭數名列世界第3位。巴西的養禽業近年來發展很快, 2002年存欄有1.76億頭牛,3000萬頭豬,1.05億羽小雞。在肉類出口方面,巴西的禽肉和豬肉產量都占拉美國家的首位。肉類出口每年為國家創匯約8億美元,其中尤以禽肉的出口增長較快。養牛業以放牧為主,集約化的奶牛場集中在大城市附近,奶產品仍需大量進口。在南美洲,巴西是奶製品最大的進口國,每年需耗費外匯1億多美元。
3、漁業。巴西有很好的發展漁業的條件,但是現在漁業的生產水平還較低。巴西目前漁產品的出口只佔拉美國家的第5位,而進口量卻占第1位。80年代以來,水產品產量從90萬噸下降到了目前的80萬噸,主要是由於近海的捕撈量減少,而淡水魚的產量一直穩定在20萬噸的水平上。
4、林業。 巴西森林覆蓋率高達60%,是林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90年代初,年產圓木2.65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產量的8%。1992年,巴西的林產品出口總額將近19億美元,占拉丁美洲的54%。
5、農產品加工業。一方面,由於二元結構,巴西的農村發展很不均衡,許多地方沒有相應的基礎設施,儲存、運銷和加工的能力有限,因此農產品的損耗相當可觀。另一方面,由於缺乏技術,無力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增值的利益被轉移到發達國家。以可可豆為例,巴西在1992年出口了5.2萬噸可可粉,只賺得2151萬美元;相反,地處寒溫帶的荷蘭根本不產可可,卻出口了10.3萬噸可可粉,創匯高達1.46億美元。
三、巴西農業對外貿易
巴西2002年出口產品中,初級產品出口17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8.1%。在出口的初級產品中,(1)大豆出口30.3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02%,其中向中國出口8.25億美元居第一,其次是荷蘭5.43億美元、德國3.07億美元、西班牙2.23億美元、葡萄牙1.64億美元、日本1.40億美元、英國1.28億美元、比利時盧森堡1.24億美元、義大利0.97億美元、法國0.94億美元、其他4.18億美元。(2)豆粕出口21.98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64%,其中出口荷蘭6.40億美元、法國4.73億美元、比利時盧森堡1.11億美元、義大利1.08億美元、德國1.05億美元、韓國0.97億美元、英國0.90億美元、泰國0.89億美元、印尼0.82億美元、西班牙0.78億美元、其他3.2億美元。(3)鮮、凍肉雞出口13.3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21%,其中出口日本2.15億美元、沙特1.88億美元、俄羅斯1.69億美元、德國1.11億美元、荷蘭1.01億美元、英國1.01億美元、香港0.76億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0.57億美元、科威特0.34億美元、新加坡0.33億美元、其他2.46億美元。(4)咖啡豆出口11.9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98%,其中出口德國2.66億美元、美國2.07億美元、義大利1.16億美元、日本0.92億美元、比利時盧森堡0.57億美元、西班牙0.49億美元、法國0.47億美元、斯洛維尼亞0.40億美元、瑞典0.32億美元、希臘0.28億美元、其他2.55億美元。(5)甘蔗原糖出口11.1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84%,其中出口俄羅斯4.94億美元、加拿大0.85億美元、伊朗0.80億美元、埃及0.62億美元、馬來西亞0.39億美元、美國0.38億美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0.38億美元、奈及利亞0.35億美元、沙特0.33億美元、其他1.72億美元。(6)橙汁出口8.69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44%,其中出口比利時盧森堡3.13億美元、荷蘭2.45億美元、美國1.42億美元、日本0.76億美元、韓國0.26億美元、澳大利亞0.15億美元、波多黎各 0.099億美元、中國0.073億美元、紐西蘭0.036億美元、其他0.19億美元。(7)鮮、凍牛肉出口7.7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29%,其中出口智利1.12億美元、荷蘭1.09億美元、義大利0.64億美元、沙特0.63億美元、埃及0.58億美元、英國0.53億美元、俄羅斯0.45億美元、德國0.40億美元、西班牙0.39億美元、以色列0.28億美元、其他1.60億美元。(8)豆油(毛油)出口6.75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12%,其中出口伊朗2.25億美元、印度1.57億美元、中國1.17億美元、埃及0.43億美元、摩洛哥0.37億美元、孟加拉0.27億美元、塞內加爾0.17億美元、馬來西亞0.11億美元、南非0.10億美元、突尼西亞0.08億美元、其他0.19億美元。
四、巴西農業科學技術
巴西主要的農業科研和推廣機構是「巴西農牧業研究公司」和「巴西農牧業技術推廣公司」,分別成立於1973和1974年,均隸屬農業部。現在,巴西農牧研究公司是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農業科研單位之一,擁有高級農業科研人員2000人,在全國有41個研究中心。在它成立以來的22年裡,向社會推出科研成果8000多項,投資回收率高達43%。該公司的主要資金靠聯邦政府撥款,此外,該公司還經常接受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私人企業委託的研究項目。這個公司根據國家農業發展的需要,近20多年來研究的重點有:
1、大豆品種改良。70年代巴西大豆年產量僅150萬噸左右,經過該公司的努力,培育出了適合赤道地區生長的16個新品種,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低緯度地區試種大豆的熱帶國家。大豆的單產從每公頃1000公斤提高到2000公斤。目前,巴西大豆種植已逐步由南部、東南部向北部轉移,特別是中西部稀樹草原地區,大豆產量達2500噸左右。
2、高產品種的培育。巴西已經成功地育成了適合本國氣候與土壤條件的小麥新品種,使單產大幅度提高,減少了對進口小麥的依賴。此外,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科學家們還培育成了胡羅卜、馬鈴薯、甘蔗良種。
3、稀樹草原的開發研究。鑒於稀樹草原對於巴西農業發展的重要性,1975年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中心,研究該地區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問題。經過20餘年的研究和開發,吸引了外國資本,本地區的種植面積已由過去的450萬公頃擴大到1000多萬公頃,成為巴西重要的農牧業生產和出口基地。
4、根瘤菌育種技術。由於採用這種技術,已經使巴西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每年用於進口氮肥的費用估計可以節省15億美元。
5、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巴西在胚胎移植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目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巴西農牧業技術推廣公司擁有2.3萬名職工(其中科技人員1.3萬),在全國設有2500餘個辦事處,其使命是將農牧業新技術直接傳授給農業生產者。
五、巴西農業政策支持體系
(一)巴西農業政策的演變
在巴西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巴西的農業依然能夠繼續發展,主要得益於農業政策的適時調整。巴西農業政策的總體目標是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提高,但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政策特點。以1994年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的達成為標志,巴西農業政策明顯分為兩個大的階段。
在1995年以前,巴西的農業政策經歷了由補貼向價格支持的轉變,目的是支持和保護農民收入。1965-1985年用於農業的政策資金累計約2191億美元,其中310億用於農業補貼,其他用於投資和市場政策。限於財政壓力,巴西政府從1985年開始取消對農業的補貼,轉為以農產品價格支持為主的政策。1975年以前,巴西的農產品出口以咖啡為主。從1975年開始轉向穀物,如大豆、玉米、大米和小麥等。為了促進農業結構的轉型,從1975年開始正式對大豆、豆類和木薯等實行價格支持。還專門成立了農牧業技術研究公司,改良大豆等,使之更適合於巴西的土壤。從1985年開始,價格支持(PGPM)成為農業政策的支柱,其目的是確保農民具有穩定的收入。價格支持主要有兩個手段:一是聯邦政府的直接購買(AGF),當市場價格低於規定最低價格時政府買入。例如1987年政府用最低價格方式購買農產品達1230萬噸;另一個是營銷貸款(EGF)。價格支持促進了巴西農業的發展。1985年到1995年,農業補貼由142億美元減少到60億美元,但是,穀物產量卻由5980萬噸增長到8000萬噸。
上述政策一直持續到1994年WTO的成立與農業協議的簽署。從1995年開始,農業市場更加開放。一方面出於財政壓力,另一方面考慮到必須遵守WTO的游戲規則,巴西政府開始轉變農業政策,提出了兩個新的政策措施來逐步取代舊的價格支持政策,即產品售空計劃(PEP)和期權合約補貼(option contracts)。舊的價格支持計劃目前僅限於稻米、玉米、小麥、木薯和豆類等主要作物。2000年,政府購買了51.7萬噸大米、9.3萬噸豆類和0.3萬噸其他作物。這一階段的政策目標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保持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主要是針對大農場,減少價格支持,使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高;二是確保農民收入不低於城市居民收入,維持社會的穩定,主要是針對小農戶而採取家庭農業支持計劃,防止農村人口向大城市的過快和過度流動而造成社會問題。從1995年開始,雖然對農業的補貼和價格支持力度降低,但是穀物產量卻不斷增長,由1995年的8000萬噸增長到2001年的9830萬噸。
(二)現行巴西農業政策的基本框架
雖然巴西農業政策在1995年之後做出了重大調整,產品售空計劃和期權合約補貼成為兩個新的政策工具。但是,時至今日,巴西農業政策仍然包含很多方面,它們共同影響著巴西農業的發展和巴西農民的收入。巴西的農業政策由結構政策、國內支持政策和貿易政策等三方面構成。
1、結構政策
結構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改革計劃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土地改革計劃的目的是吸引農民到內陸的中西部開發後備耕地資源,通過大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競爭力的提高;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則專門針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小農,通過該計劃使小農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以防止破產的小農向大城市過快流動而帶來社會不穩定,最終保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
(1)土地改革計劃
巴西後備耕地資源豐富,為了促進中西部地區的農業開發,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區的農民到這些地區從事農業。促進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徵用(land confiscation),徵用之後分給農民(如早期時為每個農場提供300公頃),使得45401個家庭得以在農村定居下來;另一項措施是於1999年成立「土地銀行」,由聯邦政府向農民提供信貸用於購買農村地產,從而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2000年,這類信貸額高達2.67億雷亞爾,1.56萬家庭從27.6萬公頃土地中受益。
(2)家庭農業支持計劃(PRONAF)
家庭農業支持計劃有三條主線:一條是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農村公共需要的道路、電信、電力、勘探、倉庫的建設等。由市上報計劃,由農業部駐州代表處審核計劃是否可行。然後組織一個評審組,由農業部代表處、州農業廳官員、市農業局官員和農場主代表(一般佔50%)組成,根據氣候、土壤、農民經驗、當地市場情況及產量情況而不是根據作物種類,在可行的計劃中確定優先扶持對象,由聯邦、州和市三級政府共同出資(各約1/3),農民不出資。在部分地區,也對農民購買農業機械予以支持,大體上農民和政府各出一半價錢。第二條是農業信貸。給小規模農戶提供比商業貸款利率(17%)更低的低利率(2%或6%),分期付款的話還可以免除30%的本金。如果到期不能按時歸還,可以向農業部門進行解釋,可以考慮延長還貸時間。在里約州,「小規模農戶」的標准有五條:1)農場農業用地少於20公頃;2)收入來源只能是農業; 3)家庭年收入低於3萬雷亞爾(約1.2萬美元);4)必須是家庭經營,最多隻能僱傭長期工1人,特殊情況下可以再臨時僱傭一人;5)必須住在農村或附近村莊。第三條是免費對農民和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免費提供各種病蟲害防治技術資料,但種子、肥料等仍然是商業行為。
家庭農業支持計劃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小農戶的基本收入,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把小農固定在土地上,不讓農民大量進入城市,抑制農業人口向大城市的過快流動而造成的城市社會問題,為維持社會穩定。該計劃於1997年開始實施,1999年開始推廣。以里約州為例,該州沒有大規模農場,主要是中小農場。54%的農場在10公頃以下、37%的農場在10-100公頃、9%的農場在100-1000公頃,基本沒有超過1000公頃的農場(而巴西北部很普通的農場就可達到2.5萬公頃)。近三年已經在34個市得到推廣,約有1.4萬個農民參加了該計劃。其中用於技術培訓的資金300萬雷亞爾、用於基礎設施的資金約3700萬雷亞爾(其中聯邦政府提供1500萬,其餘為州市兩級政府提供)、農業信貸項目250項共提供貸款1200萬雷亞爾。
其他支持政策
①解決農民的債務危機
自1995年以來,巴西政府一直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農民的債務危機問題。其中一項重要措施是通過立法的形式允許到期(1995年6月份)不能還債的農民可以繼續與放款者協商而延期還貸。農場債務在20萬雷亞爾(約合10萬美元)以下的,可以延期10年還貸,年利率為3%加上政府制定的特定商品最低價格的變化率;債務在20-50萬雷亞爾之間的,可延期20年還貸,年利率為8%加上物價指數變化率(the variation of the General Prices index);債務在50-100萬雷亞爾之間的,年利率為9%加上物價指數變化率;債務在100萬雷亞爾以上的,年利率為10%加上物價指數變化率。
②促進農業合作計劃 (RECOOP)
RECOOP的目的是促進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增強其資本實力。為此,該計劃預算210億雷亞爾,其中包括16.5億雷亞爾用於債務再協商。RECOOP執行委員會分析了652項提案,認為有439項可行,其中已經有322項獲得通過。截至2001年2月13日,已經有133項得以實施,大約14.33億雷亞爾。
③稅收政策
對農民只徵收個人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亞爾以下的免徵所得稅。如果虧損,三年之內可以在稅前所得中抵扣。
④鼓勵加工業發展
各州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有不同的優惠政策。例如帕雷拉斯州規定,在加工企業投產之後前10年,政府把所得稅全部留給企業作流動資金,第11年開始逐步償還,保證了加工業發展對資金的需要。
⑤公路建設
巴西大面積後備耕地資源開發的最大制約條件是交通問題。因此,巴西政府把改善交通運輸條件作為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州際間的公路以及州際公路到各個農場之間公共道路完全由政府出資。此外,農場內部的道路建設也有可能爭取到一定的政府支持。
3、農業貿易政策
巴西政府努力促進與農業有關的各貿易團體和機構與私人部門之間的協調。此外,在農產品貿易領域著力於動植物衛生檢疫協定的落實。在動物健康、植物保護和食品檢疫檢驗等方面加強管制,對轉基因產品十分慎重。
Ⅶ 南美洲最發達的國家是哪個巴西還是阿根廷
阿根廷越來越貧窮的國家
【經 濟】 阿根廷工業門類較齊全,農牧業發達,是世界糧食和肉類的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世界糧倉肉庫"之稱。
阿80年代曾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國民經濟大幅衰退。1991年開始實行以比索與美元固定兌換率為基礎、私有化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1991~1998年年均增長率達6%。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巴西金融動盪的影響,阿經濟自1998年下半年開始滑坡。德拉魯阿總統執政後,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復甦的措施,但收效甚微。2001年,阿經濟連續第四年衰退,國家風險指數突破4000點,償債壓力陡增,工業生產嚴重下滑,銀行存款大規模流失。為避免金融系統崩潰,政府於12月1日宣布凍結銀行儲蓄存款的緊急經濟措施,引發大規模社會騷亂並最終導致聯合政府跨台。杜阿爾德總統上台後,採取暫停償還外債,取消固定匯率制等措施,但迄難擺脫經濟危機。2001年的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2638.7億比索。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300比索。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5%。
貨幣名稱:比索。
匯率:1991年4月實行固定匯率,1美元=1比索;2002 年起實行浮動匯率,1美元=3.5比索(6月份)。
通貨膨脹率:-0.6%。
失業率: 20%。
【資 源】 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銀、鈾、鉛、錫、石膏、硫磺等。現已查明蘊藏量:石油4.11億噸,天然氣6886億立方米,煤炭6億噸,鐵3億噸,鈾2.94萬噸。水力資源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3左右。沿海漁業資源豐富。
【工 業】 工業較發達,主要有鋼鐵、電力、汽車、石油、化工、紡織、機械、食品等。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核工業發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現擁有三座核電站,能獨立生產濃縮鈾。鋼產量曾達700萬噸,居拉美第三位。機器製造業具有相當水平,阿產飛機已打入國際市場。食品加工業較先進,主要有肉類加工、乳製品、糧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釀酒等。阿是世界上葡萄酒主要生產國之一,年產量30億公升。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1998 1999 2000
鋼(萬噸) 421 379.7 447
發電量(億度) 681 731 812
水泥(萬噸) 721 718.7 611
原油(萬立方米) 4917 4650.8 4468
天然氣(億立方米) 387 424.3 449
汽車(萬輛) 46 30.5 34
(資料來源:阿根廷經濟部和《2000/2001年度經濟季評》)
【農牧漁業】 農牧業發達,是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和出口國之一。2000/2001年度糧食總產量為6748萬噸。2000/2001年度耕地面積達2662萬公頃,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高梁、葵花籽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單位:萬噸):
1998/1999 1999/2000 2000/2001
小麥 1070 1530 1596
玉米 1450 1670 1535
大豆 1850 2020 2620
高粱 550 335 291
葵花籽 700 600 319
畜牧業占農牧業總產值的40%。全國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1999年牛存欄4905.67萬頭,屠宰量1241.14萬頭,牛肉產量265.2萬噸,出口33.8萬噸,出口收入為6.5億美元。同年羊存欄1710.53萬頭,年屠宰量47.3萬頭,產羊毛6.5萬噸。1999年阿牛羊及其肉類出口收入達19.34億美元。 2000年牛存欄4867萬頭,屠宰量1222萬頭,牛肉年消費量235萬噸,出口33萬噸。同年羊存欄1356萬頭,年屠宰量72萬頭,羊肉出口1.4千噸,產羊毛3.9萬噸。2000年阿牛羊及其肉類出口收入達18.8億美元。
漁業資源豐富。1991年~1996年,漁業是阿第一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部門,其產值增長率為214%。1999年捕魚量達101.28萬噸,出口收入為5.05億美元。 2000年捕魚量達85萬噸,出口收入為5.9億美元。
(資料來源:阿根廷經濟部和《2000/2001年度經濟季評》)
【旅遊業】 近幾年來,阿已成為南美最大的旅遊國家,全國共有7190家旅館,39.7萬套客房。2000年外國遊客共294.9萬人次,旅遊收入達28.75億美元。主要旅遊點有巴里洛切風景區、伊瓜蘇大瀑布、莫雷諾冰川等。
【交通運輸】 陸、海、空運均較發達,交通運輸以陸運為主。
鐵路:總長3.57萬公里,年客運量124.7億人公里,貨運量79億噸公里。
公路:總長29萬公里,客運汽車410萬輛,商運汽車150萬輛。
海運:有商船140艘,總噸位185萬噸;沿海港口有20個,港口年吞吐量8500萬噸。
空運:全國共有大型客機29架,機場400多個,其中80多個為主要機場。各省府、主要城市及重要旅遊點每天均有航班往來,國際航線26條。年載客量370萬人次,營運額7億多美元。重要國際機場有首都埃塞薩(Ezeiza)國際機場。近年,政府對國營航空公司實行了私有化,57%的股份賣給了西班牙航空公司和私人企業。
【財政金融】 2001年,阿財政收入511.24億比索,財政開支592.35億比索,財政赤字81.11億比索。截至同年末,阿中央銀行國際儲備147億美元。外債總額為1397.83億美元。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政府為刺激經濟發展,調整了外貿政策,降低關稅,開放進口,取消對進出口物資的數量及配額限制,外貿逆差明顯增加。2001年外貿總額為470億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為穀物、牛肉、皮革、羊毛、油脂、栲膠、植物油、鋼材、化工產品和機械;進口化肥、石油產品、鐵礦砂、煤炭、精密儀器等。主要貿易夥伴為巴西、美國、智利、荷蘭、烏拉圭、西班牙、法國、德國、義大利、中國、日本等。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1999 2000 2001
出口額 233 262.5 267
進口額 255 251.5 203
差 額 -22 11 64
(資料來源:阿根廷經濟部)
【外國資本】 阿吸引外資已有170年歷史。二次大戰前,英國資本佔半數以上。戰後,美資後來居上。1989年8月,梅內姆政府制訂了新的外資法,提高外資的優惠條件,以擴大引進外資。1990年~1999年,外國投資總額近1210億美元,其中主要來源於美國,西班牙、法國、智利等國家。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汽車製造、醫葯化工、金融機構和服務業等部門。近年來,民航、電信等公用事業部門已向外資開放,部分外債資本化也使外資總額有所增加。1999年外國投資達200億美元。
【人民生活】 阿根廷原來貧富差距相對較小,相當一部分居民屬中產階級。但80年代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處於貧困線以下人口從1980年的13%增至2001年的44%,失業、半失業人數高達700萬。自1991年實行固定匯率政策以來,貧富差距日益擴大。40%貧困階層人均月收入從80年代初的273美元減至267美元,10%最富裕階層人均月收入卻從同期的2380美元增至2561美元。目前阿根廷人均住房面積22平方米,67.8%的家庭擁有私人住房。家用電器普及,平均每6人1輛汽車,每百人40台電視機、21部電話。在醫療衛生方面,每萬人有33.1張病床、26.8名醫生和7名專業護士。
【軍 事】 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下設國防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由副總統、內政部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和經濟部長組成。軍事委員會由國防部長、三軍聯合參謀長和陸、海、空三軍種參謀長組成。三軍聯合參謀長胡安·卡洛斯·穆尼奧洛(Juan Carlos Mugnolo)。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為一年。現總兵力為7.3萬人。2000年國防開支為34.4億美元。
文化教育
【教 育】 教育水平較高,實行義務初等教育。2000年文教經費為33.1億美元。文盲率(10歲以上人口)為3.8%。6歲——14歲兒童入學率為99%。15歲——17歲入學率達80%。阿共有81所高等學府,其中公立大學36所,私立42所。著名大學有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拉普拉塔大學、科爾多瓦大學等。根據1999年統計,阿各級教育情況如下:
學校(所) 學生(人) 教師(人)
公立大學 36 994788 117596
私立大學 42 171783
中 學 21492 3281512 127718
小 學 22283 4609077 307874
學前教育 15946 1180733 77103
(資料來源:阿根廷文化教育部、經濟部、私立大學基礎統計局)
【新聞出版】 全國發行各類報紙2062種,周刊96種,還有250種外文出版物。首都及各省重要報紙35家,各報國內日發行量為175.82萬份。主要報紙有:《民族報》:1870年創刊,發行21.28萬份,主要反映大農牧主的觀點;《號角報》:1945年創刊,發行79.52萬份,標榜中立,反映「發展主義」的經濟觀點;《紀事報》:1963年創刊,以社會新聞為主,發行6萬份;《新聞報》:1869年創刊,反映右翼保守勢力的立場,發行4萬份。雜志月銷售量460多萬份,重要周刊有《市場》、《索莫斯》、《人物》等。
美洲通訊社系國家佔多數股份的公司,屬總統府新聞國務秘書處領導。阿根廷新聞社和報聯社均為私人通訊社。調幅電台101家,調頻電台約1500家。開放式電視台46家,超高頻電視台115家,微波電視台61家,有線和閉路電視台866家。
Ⅷ 巴西和阿根廷哪國發達
比較而言,還是巴西比較發達些,具體資料請參考下面,希望對你有用
阿根廷越來越貧窮的國家
【經 濟】 阿根廷工業門類較齊全,農牧業發達,是世界糧食和肉類的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世界糧倉肉庫"之稱。
阿80年代曾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國民經濟大幅衰退。1991年開始實行以比索與美元固定兌換率為基礎、私有化為核心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1991~1998年年均增長率達6%。受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巴西金融動盪的影響,阿經濟自1998年下半年開始滑坡。德拉魯阿總統執政後,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復甦的措施,但收效甚微。2001年,阿經濟連續第四年衰退,國家風險指數突破4000點,償債壓力陡增,工業生產嚴重下滑,銀行存款大規模流失。為避免金融系統崩潰,政府於12月1日宣布凍結銀行儲蓄存款的緊急經濟措施,引發大規模社會騷亂並最終導致聯合政府跨台。杜阿爾德總統上台後,採取暫停償還外債,取消固定匯率制等措施,但迄難擺脫經濟危機。2001年的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2638.7億比索。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300比索。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5%。
貨幣名稱:比索。
匯率:1991年4月實行固定匯率,1美元=1比索;2002 年起實行浮動匯率,1美元=3.5比索(6月份)。
通貨膨脹率:-0.6%。
失業率: 20%。
【資 源】 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銀、鈾、鉛、錫、石膏、硫磺等。現已查明蘊藏量:石油4.11億噸,天然氣6886億立方米,煤炭6億噸,鐵3億噸,鈾2.94萬噸。水力資源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3左右。沿海漁業資源豐富。
【工 業】 工業較發達,主要有鋼鐵、電力、汽車、石油、化工、紡織、機械、食品等。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核工業發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現擁有三座核電站,能獨立生產濃縮鈾。鋼產量曾達700萬噸,居拉美第三位。機器製造業具有相當水平,阿產飛機已打入國際市場。食品加工業較先進,主要有肉類加工、乳製品、糧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釀酒等。阿是世界上葡萄酒主要生產國之一,年產量30億公升。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1998 1999 2000
鋼(萬噸) 421 379.7 447
發電量(億度) 681 731 812
水泥(萬噸) 721 718.7 611
原油(萬立方米) 4917 4650.8 4468
天然氣(億立方米) 387 424.3 449
汽車(萬輛) 46 30.5 34
(資料來源:阿根廷經濟部和《2000/2001年度經濟季評》)
【農牧漁業】 農牧業發達,是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和出口國之一。2000/2001年度糧食總產量為6748萬噸。2000/2001年度耕地面積達2662萬公頃,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高梁、葵花籽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單位:萬噸):
1998/1999 1999/2000 2000/2001
小麥 1070 1530 1596
玉米 1450 1670 1535
大豆 1850 2020 2620
高粱 550 335 291
葵花籽 700 600 319
畜牧業占農牧業總產值的40%。全國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1999年牛存欄4905.67萬頭,屠宰量1241.14萬頭,牛肉產量265.2萬噸,出口33.8萬噸,出口收入為6.5億美元。同年羊存欄1710.53萬頭,年屠宰量47.3萬頭,產羊毛6.5萬噸。1999年阿牛羊及其肉類出口收入達19.34億美元。 2000年牛存欄4867萬頭,屠宰量1222萬頭,牛肉年消費量235萬噸,出口33萬噸。同年羊存欄1356萬頭,年屠宰量72萬頭,羊肉出口1.4千噸,產羊毛3.9萬噸。2000年阿牛羊及其肉類出口收入達18.8億美元。
漁業資源豐富。1991年~1996年,漁業是阿第一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部門,其產值增長率為214%。1999年捕魚量達101.28萬噸,出口收入為5.05億美元。 2000年捕魚量達85萬噸,出口收入為5.9億美元。
(資料來源:阿根廷經濟部和《2000/2001年度經濟季評》)
【旅遊業】 近幾年來,阿已成為南美最大的旅遊國家,全國共有7190家旅館,39.7萬套客房。2000年外國遊客共294.9萬人次,旅遊收入達28.75億美元。主要旅遊點有巴里洛切風景區、伊瓜蘇大瀑布、莫雷諾冰川等。
【交通運輸】 陸、海、空運均較發達,交通運輸以陸運為主。
鐵路:總長3.57萬公里,年客運量124.7億人公里,貨運量79億噸公里。
公路:總長29萬公里,客運汽車410萬輛,商運汽車150萬輛。
海運:有商船140艘,總噸位185萬噸;沿海港口有20個,港口年吞吐量8500萬噸。
空運:全國共有大型客機29架,機場400多個,其中80多個為主要機場。各省府、主要城市及重要旅遊點每天均有航班往來,國際航線26條。年載客量370萬人次,營運額7億多美元。重要國際機場有首都埃塞薩(Ezeiza)國際機場。近年,政府對國營航空公司實行了私有化,57%的股份賣給了西班牙航空公司和私人企業。
【財政金融】 2001年,阿財政收入511.24億比索,財政開支592.35億比索,財政赤字81.11億比索。截至同年末,阿中央銀行國際儲備147億美元。外債總額為1397.83億美元。
【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政府為刺激經濟發展,調整了外貿政策,降低關稅,開放進口,取消對進出口物資的數量及配額限制,外貿逆差明顯增加。2001年外貿總額為470億美元。主要出口產品為穀物、牛肉、皮革、羊毛、油脂、栲膠、植物油、鋼材、化工產品和機械;進口化肥、石油產品、鐵礦砂、煤炭、精密儀器等。主要貿易夥伴為巴西、美國、智利、荷蘭、烏拉圭、西班牙、法國、德國、義大利、中國、日本等。近年對外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1999 2000 2001
出口額 233 262.5 267
進口額 255 251.5 203
差 額 -22 11 64
(資料來源:阿根廷經濟部)
【外國資本】 阿吸引外資已有170年歷史。二次大戰前,英國資本佔半數以上。戰後,美資後來居上。1989年8月,梅內姆政府制訂了新的外資法,提高外資的優惠條件,以擴大引進外資。1990年~1999年,外國投資總額近1210億美元,其中主要來源於美國,西班牙、法國、智利等國家。外國投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汽車製造、醫葯化工、金融機構和服務業等部門。近年來,民航、電信等公用事業部門已向外資開放,部分外債資本化也使外資總額有所增加。1999年外國投資達200億美元。
【人民生活】 阿根廷原來貧富差距相對較小,相當一部分居民屬中產階級。但80年代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處於貧困線以下人口從1980年的13%增至2001年的44%,失業、半失業人數高達700萬。自1991年實行固定匯率政策以來,貧富差距日益擴大。40%貧困階層人均月收入從80年代初的273美元減至267美元,10%最富裕階層人均月收入卻從同期的2380美元增至2561美元。目前阿根廷人均住房面積22平方米,67.8%的家庭擁有私人住房。家用電器普及,平均每6人1輛汽車,每百人40台電視機、21部電話。在醫療衛生方面,每萬人有33.1張病床、26.8名醫生和7名專業護士。
Ⅸ 金磚五國是哪五國
1、金磚五國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這五個國家的英文首字母為brics,與英語單詞的磚類似,故被稱為金磚國家。
2、傳統「金磚四國」(BRIC)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的英文首字母。由於該詞與英語單詞的磚(Brick)類似,因此被稱為「金磚四國」。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後,其英文單詞將變為「BRICS」,並改稱為「金磚國家」。2011年4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在中國三亞舉行,五國領導人商討了如何協調應對重大國際問題,如何深化和擴大彼此間合作,如何加強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等問題。2012年3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四次會晤在新德里舉行,提出IMF亟需實施配額改革。2013年3月26日-27日在南非德班舉行第五次領導人會議。會議主題是致力於發展、一體化和工業化的夥伴關系。
3、金磚五國介紹:
(1)中國 :中國堪稱世界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區域,引進外資額最高,成為全球最大企業集團的生產基地。GDP從2010年起超過日本排名第二,[2] 2013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這一歷史性關口,高達4.16萬億美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對此外界給予強烈關注。分析人士表示,2013年,預計中國貿易總額將超過美國2500億美元,未來幾年中美貿易總額的差距還將擴大。 中國擁有13億居民的中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多的國家,充裕、廉價、可靠的勞動力驅動了中國經濟繁榮,除了無以倫比的價格優勢之外,就業人員的素質也在不斷提升。不過,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下面也潛藏著危機。 雖然中國央行制定了貸款限制措施,經濟過熱的隱患依然未能消除;城鄉、個人收入之間的巨大剪刀差也令發展失衡,危及社會穩定;環境污染更加惡化。中國股市缺乏獨立、有效的監控機制;原料不足、能源缺乏等一系列問題都為中國經濟製造了瓶頸。
(2) 巴西 :巴西的國民生產總值高居拉丁美洲之首,除傳統農業經濟之外,生產、服務行業也日益興旺,更在原材料資源方面占據天然優勢。巴西擁有世界上最高的鐵、銅、鎳、錳、鋁土礦蘊藏量,另外,通訊、金融等新興產業也呈上升趨勢。巴西前總統、巴西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制定過一套經濟發展策略,為其後的經濟振興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巴西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進入了次發達國家的行列,20多年前就具備了沖擊經濟大國的基礎條件,但由於通貨膨脹久治不愈,患上既攀不上發達國家、又沒有廉價勞動力優勢的「拉美病」,被全球經濟邊緣化了30年,現在,它終於走出了低谷,連續多年的強勁經濟增長,使它走上了與西方大國直接對話的講壇。 這套經改政策後來為巴西勞工黨籍的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所發揚光大,其核心內容在於:引入靈活的匯率體系;改革醫療、養老制度;精簡政府官員系統。然而,有批評家認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巴西勞工黨內部貪污受賄不斷,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現任政府的執政根基。 南美這塊沃土之上的經濟騰飛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機遇背後的風險也是巨大的。立足於巴西市場的長期投資者因此而需要強韌的神經和足夠的耐心。
(2) 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6000多家上市公司也使其股市規模空前壯大。在過去的20年間,印度經濟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穩定成長,而在經濟前台的背後,是一支高素質的就業大軍。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議會制發展中國家,20年前還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經濟的快速增長只有十幾年的時間,但在軟體、制葯等產業領域已處在國際先進水平,金融服務體系非常完善,它正在走向一條由貧窮落後國家向經濟大國轉變的道路。 據初步統計,西方企業在印度約2300萬高校畢業生眼中越來越富有吸引力。 美國最大的1000家公司當中,四分之一的企業使用在印度開發的軟體。印度葯業也在全球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 世界上40%的「學名葯」(專利期已過的葯品葯劑)是在印度生產的,這一行業帶動個人可支配收入以兩位數字的增長率飛速上漲,與此同時,印度社會出現了一批註重享受、樂意消費的中產階級。另外,一些大的基礎建設項目,如600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網路、興旺發展的出口貿易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後繼力量。 當然,印度經濟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弱點,例如: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高額財政赤字、能源及原材料依賴性過高等。政治方面,社會倫理道德觀念變化、克什米爾地區局勢緊張都有可能引發經濟動盪。
(4)俄羅斯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從一個封閉的、中央計劃經濟體轉型為國際整合,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體。俄羅斯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 走過1998年金融危機的俄羅斯經濟就像從灰燼里飛出的一隻浴火鳳凰,在新近國際信用評級當中,被著名的證券研究機構——標准普爾評為投資等級。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無疑為俄羅斯經濟增添了雙翼。這兩大工業血脈的開采和生產控制了今天五分之一的國民生產,並且創造了50%的出口貿易產值和40%的國家收入。 在金磚四國中,四個類型的國家向世界展示出了大國成長的不同道路:俄羅斯作為前超級大國蘇聯的繼承者,在經歷了一段過山車式的大滑坡後,重整旗鼓,攜前超級大國的餘威,終於回歸到了大國行列。 另外,俄羅斯還是鈀、鉑、鈦的第一大產國。與巴西的情況有些類似,俄羅斯經濟的最大威脅也隱藏在政治之中。普京政府雖然在其五年任期內成功地將國民生產總值提升了30%,可支配國民收入也有明顯增多,但政府當局在處理尤科斯石油公司一案所體現出的民主缺失卻成為遠期投資的毒葯,無異於一把隱形的達摩克利斯劍。雖然俄羅斯地大物博,能源豐富,如果缺少了有效遏制腐敗的必要體制改革,政府在未來發展態勢面前依然不能高枕無憂。 金磚國家之俄羅斯 兩大挑戰:抑通脹減赤字 隨著經濟持續復甦,如何確保2010年經濟持續健康增長是俄羅斯政府的頭等大事。從俄羅斯的經濟形勢來看,抑制通脹、削減赤字是政府當前面臨的兩大挑戰。 俄羅斯經濟2010年持續復甦,但進入下半年後受世界主要經濟體復甦勢頭減弱、國內罕見旱災等因素影響,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全年經濟僅增長4%。受國際能源價格攀升拉動,2011年前兩個月俄羅斯經濟同比增長4.4%。政府預計,2011年全年經濟增幅約為4.2%。 受2010年旱災影響,農產品(000061)價格大漲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去年全年通脹率達8.8%,遠超政府預期。2011年通脹形勢依舊嚴峻,受食品價格上漲拉動,2月份俄消費物價水平比上一年同期上漲9.7%。 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要求,未來三年將年通脹率控制在4%至5%。為實現這一目標,俄羅斯政府從平抑糧價入手,2011年2月起動用儲備糧干預市場。此外,俄羅斯中央銀行2月底宣布將再融資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這是俄央行自2009年4月以來首次加息,向市場釋放了適度收緊信貸的信號。 盡管採取了多種措施抑制通脹,但專家普遍認為,俄羅斯未來通脹水平仍將維持在高位。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預計,2011年通脹率為6%到7%。但俄羅斯宏觀經濟研究和短期預測中心首席專家德米特里·別洛烏索夫認為,即使今夏不再出現自然災害,俄羅斯通脹率也將維持在8%至8.3%的水平。而俄羅斯著名學者葉夫根尼·亞辛認為,為刺激經濟發展,政府不得不提高財政支出、加大借貸規模,這將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全年通脹率可能達到8.9%。 財政赤字方面,2010年俄羅斯財政赤字為1.795萬億盧布(約合639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9%。財政部認為,由於當前國際石油市場行情向好,2011年赤字水平可能低於2%。財政部長庫德林表示,若石油價格達到每桶100美元的水平,俄羅斯就有望於2014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 但分析人士認為,作為能源輸出大國,油價上漲固然可以大幅提高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但對俄羅斯經濟並不總是有利,因為油價過高會抑制其他國家的消費需求,也會進一步加劇全球通脹壓力,這反過來又會給俄羅斯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此外,也將導致熱錢湧入俄羅斯,加大經濟風險。 對於俄羅斯未來經濟走勢,專家存在不同觀點。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發展中心研究所認為,由於經濟刺激政策效應減弱、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有限,在國際油價可能波動的情況下,俄羅斯國內缺乏有力的經濟增長點,因此2012年經濟增長步伐可能繼續放緩。而俄羅斯科學院經濟預測研究所認為,未來數年油價將持續走高,受此拉動,2012年俄羅斯經濟增幅有望達到6.9%,而通脹率將降至7.8%。 從深層次看,俄羅斯經濟的結構性缺陷制約了其宏觀經濟發展,其經濟增長過度依賴能源和原材料,特別是油氣出口。俄羅斯總理普京2011年年初表示,2010年財政收入超過一半來自能源領域。這種單一的經濟增長方式使俄羅斯經濟缺乏內生性增長動力,導致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低下。盡管俄羅斯大力倡導經濟結構調整,減少對能源行業的過度依賴,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並非一日之功,在新經濟增長點並未形成、外部經濟環境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依然是擺在政府面前極其艱巨的任務。
(5)南非 :正是看到「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巨大發展潛力,南非共和國作為南部非洲第一大經濟體,一直希望加入該機制。 2010年以來南非政府積極推動,南非總統祖馬從年初開始就對「金磚四國」展開游說工作。他曾在2010年4月份到8月份,接連訪問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祖馬表示,與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會給南非的經濟增長帶來機遇。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機制,也使「金磚四國」能夠進一步加強同南部非洲各國的經貿關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國家設有分公司,地緣接近,風俗相通,它們在這些相對不發達國家投資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優勢。如果四國投資和貿易能通過南非中轉,回報率將顯著提高。 除經濟領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將有利於五國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聯合國改革、減貧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區性問題上協調立場,更好地建設一個公平、平衡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解決就業是南非當前面臨的最重大挑戰,單靠南非企業遠遠不夠,必須大力吸引國外投資,而此次峰會正為引進外資提供了絕好機會。南非基礎設施發展滯後,尤其是鐵路網建設遠遠落後其他金磚國家,這成為制約商品和服務流動的瓶頸。這一行業可為國外投資者提供大量投資機會。 此外,南非能源結構較為單一,電力供應緊張,這是制約南非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為此南非政府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提高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應用比例。 商業合作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重要內容,其他金磚國家在新能源發展和應用方面擁有領先優勢,比如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在南非市場頗受歡迎,巴西在發展生物能源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印度和俄羅斯在新能源科技研發領域的成果值得借鑒,而南非的煤制油技術全球領先。金磚國家可以在新能源領域增加合作。 南非礦業企業希望與金磚國家投資者合作,但是這種合作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能夠切實幫助當地企業擴大生產能力,提高工人技能,有益當地社區。 他作為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中唯一的非洲成員,南非還是金磚國家貿易和投資進入南部非洲的門戶。藉助南非企業在南部非洲的銷售和生產網路,金磚國家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及時、便利地進入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15個國家和地區。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使新興經濟體有了非洲聲音,從而更具代表性。 金磚成員國已經成為非洲以及南非的最大貿易夥伴,其他各金磚國家都已經認識到非洲地區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將抓住機遇。在未來幾個月當中,非洲將建立地區發展經濟合作機構之間的自貿區,包括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東南非共同發展市場以及西非經濟共同體之間。非洲很高興金磚其他夥伴將把南非視作進入非洲市場的一塊「跳板」,並且願意在非洲經濟發展機遇方面提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