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西的首都(以前和現在的)
1549年至1763年,巴西首都是薩爾瓦多;1763至1960年巴西的首都是:里約熱內盧;1960年至今,巴西首都為巴西利亞。
第一個首都是東北部城市薩爾瓦多(1549~1763年)。最早的殖民地身份讓巴西成為宗主國葡萄牙積累財富的大本營。那時巴西以種植園經濟為主,從非洲販賣過來的大批黑奴集中在東北部,薩爾瓦多就成了首都。
第二個首都是位於南部沿海里約熱內盧(1763~1960年),是種植園經濟逐漸衰敗,貿易為經濟主打階段的產物;而當東南部經濟已經發展成熟,政府又將目光轉向未開發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建設巴西利亞城。
第三個首都是巴西利亞(1960年~至今),為了加強對內陸地區的管理和控制,同時緩解里約熱內盧嚴重的大城市病,1956年時任巴西總統庫比契確定「在中西部戈亞斯州劃出一片152平方公里的荒地建設新首都」,命名「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里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它的發展一直受到政府嚴格的控制,城內各行各業均有自己的「安置區」,銀行區、旅館區、商業區、游樂區、住宅區都有固定的區位。
(1)巴西區位是多少擴展閱讀
早於1930年代,巴西政府已著手討論有遷移首都的問題。1955年新上任的總統庫柏契克還大力推行建設新首都。盡管有很多意見認為這只是基於選舉作的舉動,庫柏契克仍最終於1960年4月21日,成功把首都搬入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乃降格為一個普通城市。
1960年4月21日,新首都舉行開幕儀式,庫比契克在任期內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之後巴西在10年內就完成了整個政府的搬遷。這座嶄新的城市也以其獨特的設計思想和建築理念,成為城市規劃史上的里程碑,在1987年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是最年輕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B. 中國和巴西的地理區位異同點 巴西區位優劣 急
異:中國位於東半球,巴西位於西半球,中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巴西大部分位於熱帶。 同:都是海陸兼備的國家。 我大概只想起這些了= =
C. 巴西工業集中分布在什麼地區並分析其主要區位
巴西的人口城市工業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東南沿海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 巴西高原的迎風坡 降水較多 巴西的高原 熱帶雨林平原區均不適合人類生存 只有沿海狹長地帶人口密集 交通方便 地形較平坦
D. 中國和巴西的地理區位異同點 急
地理學討論位置的重要性時,都會將位置(點)放在其所處的空間(面)來察看,一個點是否重要,當然要看它(點)與面的連結性,連結性愈強,影響面就愈大,就愈重要.因此,區位就是指位置(地點)與周圍環境(所屬空間面)之間的關系. 樓上回答的區位問題涉及方面太少了。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的中緯度地區,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正好位處東亞溫帶氣候所在的廣闊沖積平原上,文明發展相對有利.中緯度溫帶氣候,相對於不變的寒帶(只有冬天)與熱帶(只有夏天),四季分明,氣候相對多變.而多刺激的環境則有利人類文明的發展.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
中國領土深入亞洲中心,不僅可由陸路與相鄰國家往來,也是東亞前往歐洲航線的最佳(最短)路線所在.而中亞和西亞是目前全球石油的主要蘊藏地區,中國領土的鄰近優勢,有利於強化控制地位.巴西位於南半球,離北半球各主要國家——西歐、北美、東亞都比較遠。巴西正在慢慢發展成為南美的巨人,巴西的的國際影響力在慢慢加大。其崛起不是源於武力,而是其龐大的自然資源存儲量,包括石油、天然氣以及金屬,巴西的大豆和牛肉也成為鄰國和亞洲市場的主要供應者。
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海空交通,都需通過台灣周邊海空領域(台灣飛航管制區涵蓋范圍)台灣因此成為控制東亞南北交通往來的中心.是太平洋進出中國大陸的中心。台灣正好位處此一十字路口上,是東亞交通與戰略地位最為重要所在.而巴西由於距離比較遠,交通作用比較弱。
E. 巴西是世界上咖啡產量最大的國家,分析它的自然區位條件
巴西的國土面積為852299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國。南北距離為4394公里, 東西距離為4319公里。該國約90%的面積位於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毗鄰大西洋,蜿蜒的海岸線長達7367公里。西部與講西班牙語的南美洲國家相連,國境線長15719公里。地形以巴西高原為主,從與整個海岸線平行的山脈到亞馬遜平原,平原西部的內布利納峰海拔3024米,是巴西的最高峰,再一直到巴拉圭盆地(Mato Grosso Pantanal 或沼澤地)。
亞馬遜平原海拔不超過200米,總面積達4489552平方公里,而山區海拔自200米至1200米,面積達4976平方公里。巴西的全部土地幾乎都是可耕地,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巴西的亞馬遜叢林含有世界上最大的氧氣保留地。巴西的河谷(面積達四百萬平方公里)位於亞馬遜地區。
巴西擁有人口約1.64億,大部分沿海岸居住,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地區,因為這里有兩個大都市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還有貝洛奧里藏特等重要的內陸城市。全國有廣泛的現代鐵路系統縱橫交錯,通往人口居住最少的地區。那裡一般都是進行農業耕作和放牧,以及開采黃金等礦產的地區。
所以那裡的地理位置使得巴西的種植業很發達
F. 巴西林業發展的區位條件有哪些
巴西擁有土地面積85100萬公頃,是世界第五大國,南北長從北緯5°到南緯33°,約3770公里,和東西的距離大致相同。氣侯從亞馬遜河流域的濕潤熱帶到東北的半乾燥熱帶,中央和南部地區的亞熱、暖帶氣侯等都有。
1980年推測人口為12000萬人,其中50%集中在國家南部和東南部,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密度從北部(亞馬遜族)平均每平方公里0.6人到西班牙州平均每平方公里114人。1960年到1979年20年間人口平均增加2.9%。林業對於巴西經濟起著很大作用。
G. 巴西是咖啡產量的最高國家,分析自然區位的條件!
咖啡都在很多地區都能生長,中國也有
不過巴西處於熱帶地區,氣候較暖較潮濕,更適合咖啡生長,而且美洲地區很久以前就有種植咖啡豆的歷史。
咖啡樹適合生長在熱帶或亞熱帶,年雨量為1500-2000公釐,平均溫度為20米左右,不會降霜的地區。
H. 巴西人口主要集中於東南部的區位條件及首都遷至巴西利亞的原因
1、巴西開始建設時,是從東南沿海地區開始的,因為那裡有港口。相信這點你明白。之後經濟發展,所以有更多人聚集,也是因為有更多人才聚集,所以經濟有更大的發展。
2、遷都至巴西利亞的原因:
1)緩解東南地區的壓力。人口過分集中,資源緊張,導致東南地區的壓力增大。
2)開發內陸。與東南沿海地區人口集中、資源緊張相對,內陸地區資源豐富、人口稀少。為了平衡內陸與沿海地區的壓力、為了全國的共同發展,巴西政府決定遷都。
註:巴西利亞的氣候並不好。那裡不是涼爽,而是乾燥。我有朋友去過,回來和我們說,巴西利亞非常乾燥,晚上十一二點鍾洗的襪子,第二天早晨6點鍾居然已經干透了。
I. 巴西利亞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具體一點。。 分析巴西利亞的優劣。
形成因素
巴西首都,現代化新興城市,位於巴西高原上,南緯15°41′。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
成為一個城市的原因: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它是在1956年至1960年間,用三年多時間在一片荒野上建造起來的新首都。城裡不見古跡遺址,也沒有大都市的繁華與喧鬧,但其充滿現代理念的城市格局、構思新穎別致的建築以及寓意豐富的藝術雕塑,使這座新都蜚聲世界。1987年12月7日,巴西利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文化遺產」,成為眾多璀璨輝煌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中最年輕的一個。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Brasilia)始建於1956年。當時,以發展主義著稱的總統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力圖帶動內陸地區發展及加強對各州的控制,遂耗費巨資,僅用41個月的時間就把海拔1200米、一片荒涼的中部高原建成一座現代化的新城市。1960年4月21日新都落成時只有十幾萬居民,現在已變成一座近240萬人口的大都市,這一天也被定為巴西利亞的市慶日。
優勢:
巴西利亞在沿海地區,氣候優良,適於貿易,地理位置重要
巴西利亞是當今世界最年輕而漂亮的首都,模式與澳大利亞的新都堪培拉相似,都是從沿海大城市遷都到內陸草原,都是圍繞人工湖展開的城市,都是園林化的綠色城市,都是職能單一的政治中心。
巴西利亞人特別重視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和保護。政府明文規定,只許建設無污染的小工業,住宅不許建在辦公區內,大商場只能建在商業區,公寓樓不得超過6層,湖濱只許建兩層以下的別墅式住宅。這些規定,貫徹始終,從而保持了城市風格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全市60%的面積是綠地,城南6千米長的人工防護林帶,新都土地雖屬紅色沙壤,旱風季節里也不見沙塵飛揚的現象。城建法律規定,沒有綠化設計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圍裸露的空地必須有綠色覆蓋方能驗收。因此,建築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樹木已經出現在你面前。每個「方街」都由一條由灌木牆、小花園和草坪組成的綠化帶環繞;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廣場、建築物門前、私人庭院,到處是花草樹木。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大園林。市政府有一支龐大的專業管理隊伍,負責公共綠化的培植和澆灌,這方面的預算占市政開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開展全民植樹活動,苗木由政府免費提供。
劣勢:巴西利亞建成後,在上世紀80年代末,爭議一直存在。在巴西利亞街上的行人很少,最熱鬧的地方是公共汽車站。因城市尺度主要以車行尺度標准建立的。沒有車,你就寸步難行,它似乎沒有考慮太多人行的道路。由於過分強調功能分區,使得節假日里城市中的行政、商業、體育等功能區域過於冷清,城市給人感覺缺乏活力和生機,以至於巴西利亞的官員們和政治家們早期還試過一到周末便逃回里約熱內盧或聖保羅度假。
如同同濟大學張欽楠教授所指出的那樣,巴西利亞的設計確實有些「好看不好用」。現代主義的城市設計與規劃把人的活動需求過分簡單化了。事實上,「功能分區」的理論在國際上許多城市的運用中極少出現「純粹實現」的,然而正是這種「不純粹」才使得城市規劃得以生存下來。畢竟,在現有的成熟的城市模式中,功能分區只能是相對的,不能截然分開。在某一個區域里可能某一項功能比較突出,但是往往必須兼顧其他功能(特別是有人居住),城市功能始終要和人的活動密切相關。這就如同符合大眾口味的香濃咖啡少不了加點伴侶和糖一般,總是需要些調和才能可口,否則過於生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