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60年,巴西正式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主要原因是
巴西遷都的首要原因是安全。
歷史上巴西飽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 先後被法國、荷蘭和葡萄牙從海路侵佔。將一個沿海
城市,里約 熱內盧作為首都,一致讓巴西人感覺很不安全. 建立一個新首都的想法,1823年在
巴西就有了(José Bonifácio 提名新首都應當叫做Brasília).
對於巴西,安全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開發內地不發達地區是巴西遷都第二個原因. 另外,較
小規模城市政局容易控制,民眾要求比較容易滿足是第三個原因.
B. 巴西政府將首都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的原因是什麼
1、加強對內地的開發。
2、加強對內地的管理。
3、避免出現城市環境問題。
巴西南富北窮,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亞斯州的一片荒原上選中了新都的地址,決定把首都從南部濱海的繁華城市裡約熱內盧遷往這里,定名為巴西利亞,1960年完成遷都工作。
巴西中部地區土地貧瘠,雨量不均,歷史上又未進行過開發,經濟十分落後。遷都後,巴西以新都為基地,探索出一條在稀樹草原上發展科技的新路子,改變了國內南北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促進了全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巴西利亞由當年十幾萬人口的小城,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餘萬居民的世界名城。
(2)巴西利亞用什麼紀念首都搬遷擴展閱讀:
巴西的建都歷史: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134年後的1956年,總統庫比契克確認巴西利亞為國家中心並作為首都,做出遷都巴西利亞的決定以加快內地開發,從26個設計方案中選定了盧西奧·科斯塔教授的飛機型平面布局為藍圖。
1956年11月動工興建,由建築師奧斯卡·尼米葉爾的設計建造。終於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里就建設起一個嶄新的首都。1960年4月21日巴西正式遷都巴西利亞,起初人口不足20萬,隨後大量外州移民湧入,人口急劇增加,成為全國最大城市之一。在開城儀式上,庫比契克總統激動地落淚。
C. 為什麼巴西的首都要搬到巴西利亞
為了開發西北地區,合理安排國內經濟布局,所以特意在巴西高原設計和建造首都.
D. 巴西政府將首都由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陸的巴西利亞原因
巴西過去曾在薩爾瓦多城和里約熱內盧建都,兩地都是海濱城市。1822年獨立之後,巴西政府出於政治、經濟和戰略安全的考慮,曾決定在內地創建新都。從設想到實際遷都,歷時138年,中經遷都醞釀和決策(1822-1890年)、新都選址和規劃(1891-1956年)、以及動工建造(1956-1960年)3個階段。1960年4月巴西正式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
巴西搬首都原因:一是政治原因,原首都人口過多,為了緩解首都人口壓力二是氣候原因,巴西位於熱帶,原首都氣候炎熱,而其人口多。而巴西高原,相對氣候涼爽。
E. 巴西為什麼要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往內陸的巴西利亞
為了促進西部內陸地區的開發與建設。
1、巴西:
巴西,1822年9月7日宣布獨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其國土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與中國,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接壤。巴西擁有遼闊的農田和廣袤的雨林。
2、巴西主要地理信息:
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和面積均居世界第五位,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瑪雅文明)。
2.居民多由白種人、混血種人、黑種人構成。因此,拉丁美洲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3.位置:大部分位於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屬於熱帶;東臨大西洋。
4.巴西是世界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5.巴西是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是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出口國,咖啡(被稱為咖啡王國)、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6.巴西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佔到總人口的3/4,面臨非常嚴重的城市化問題。
6.巴西主要城市:聖保羅——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利亞—巴西的新首都(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亞)。
巴西城市化問題的表現:
城市化問題的表現: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城市公用設施等資源緊缺、社會貧困人口增多、城市社會福利事業壓力大、社會治安混亂。
3、巴西行政地圖:
F. 為什麼巴西首都要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
巴西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到巴西利亞,主要受環境因素、經濟和政治因素、氣候因素的影響。
1、環境因素:原首都里約熱內盧由於過度城市化,城市規模過大,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不利於城市的繼續發展。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里約熱內盧的城市環境問題。
2、經濟和政治因素:巴西的經濟集中於東南沿海地區,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遷都有利於促進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氣候因素:原首都所在的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濕熱,巴西利亞地處巴西高原中部,氣候分為干濕兩季,濕季從9月至4月,乾季從每年5月至8月。干濕兩季分別明顯,早晚溫差也較大,年平均氣溫19度。
巴西利亞是當今世界最年輕而漂亮的首都,模式與澳大利亞的新都堪培拉相似,都是從沿海大城市遷都到內陸草原,都是圍繞人工湖展開的城市,都是園林化的綠色城市,都是職能單一的政治中心。
巴西利亞人特別重視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和保護。政府明文規定,只許建設無污染的小工業,住宅不許建在辦公區內,大商場只能建在商業區,公寓樓不得超過6層,湖濱只許建兩層以下的別墅式住宅。這些規定保持了城市風格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全市60%的面積是綠地,城南6千米長的人工防護林帶,新都土地雖屬紅色沙壤,旱風季節里也不見沙塵飛揚的現象。城建法律規定,沒有綠化設計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圍露出的空地必須有綠色覆蓋方能驗收。
市政府有一支龐大的專業管理隊伍,負責公共綠化的培植和澆灌,這方面的預算占市政開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開展全民植樹活動,苗木由政府免費提供。
G. 巴西首都搬遷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首都其實並不一定要設在一個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事實上,不少國家都寧願把首都設在規模較小的城市,以便讓首都功能更好地發揮,而不受大城市病的影響。
這樣的國家有很多,比如美國,最大的城市是紐約,次大的城市則是洛杉磯。可這兩座城市,都不是美國的首都,真正的首都在華盛頓,如果按照人口排名的話,在美國只能排第十九。同樣情況的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首都都不是最大或者次大城市。所以說,把首都設在小城,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奇怪,也不算小眾。
巴西人想換首都的念頭由來已久,最終敲定,卻用了一百多年,盡管里約熱內盧做了巴西近兩百年的首都,但實際上,巴西人早就想把它給換掉了。
早在1822年,也就是巴西正式從宗主國葡萄牙獨立出來的時候,有著「巴西國父」美譽的巴西著名政治家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席爾瓦就曾提出過這個問題,他經常對身邊的人說:「里約熱內盧好像太熱鬧了吧,我覺得咱們應該換個首都。」連建國元勛都這樣講,可見想換首都的念頭,在巴西一直都不小眾。
最開始,巴西人想換首都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覺得里約熱內盧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實在是變得太擁擠了。當然了,當時里約的人口遠沒有現在多,但以那時候的城市管理水平以及科技實力,里約當時的「大城市病」未必會比現在輕,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巴西人總想著換個首都了。但是換都的念頭,卻一直都停留在紙面上,從巴西獨立算起,到1960年巴西利亞被正式確定為首都,中間歷時138年之久。
H. 巴西遷都巴西利亞的原因
為了巴西的中部的發展,決定遷都中部。
歷史上,巴西曾先後在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兩個海濱城市建都。為開發內地,1956年庫比契克總統決定遷都內地。1957年,建都工程啟動。1960年,在歷時三年零七個月時間後,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亞(Brasilia)在巴西內地建成。1960年4月21日,巴首都從里約遷至巴西利亞。
從落成至今,它仍然是個漂亮而現代化的都市,並把繁榮帶到了巴西中西部,貫通了南部與北部,帶動了整個國家一起發展進步。
I. 巴西首都為什麼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
1、環境因素:原首都里約熱內盧由於過度城市化,城市規模過大,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不利於城市的繼續發展。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里約熱內盧的城市環境問題。
2、經濟和政治因素:巴西的經濟集中於東南沿海地區,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遷都有利於促進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氣候因素:原首都所在的東南沿海地區氣候濕熱,巴西利亞地處巴西高原中部,氣候分為干濕兩季,濕季從9月至4月,乾季從每年5月至8月。干濕兩季分別明顯,早晚溫差也較大,年平均氣溫19度。
(9)巴西利亞用什麼紀念首都搬遷擴展閱讀:
巴西利亞是當今世界最年輕而漂亮的首都,模式與澳大利亞的新都堪培拉相似,都是從沿海大城市遷都到內陸草原,都是圍繞人工湖展開的城市,都是園林化的綠色城市,都是職能單一的政治中心。
巴西利亞人特別重視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和保護。政府明文規定,只許建設無污染的小工業,住宅不許建在辦公區內,大商場只能建在商業區,公寓樓不得超過6層,湖濱只許建兩層以下的別墅式住宅。這些規定,貫徹始終,從而保持了城市風格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全市60%的面積是綠地,城南6千米長的人工防護林帶,新都土地雖屬紅色沙壤,旱風季節里也不見沙塵飛揚的現象。城建法律規定,沒有綠化設計的工程不得施工,周圍裸露的空地必須有綠色覆蓋方能驗收。
因此,建築物落成之日,草坪、花圃、樹木已經出現在你面前。每個「方街」都由一條由灌木牆、小花園和草坪組成的綠化帶環繞;街道兩旁綠樹成蔭;廣場、建築物門前、私人庭院,到處是花草樹木。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大園林。
市政府有一支龐大的專業管理隊伍,負責公共綠化的培植和澆灌,這方面的預算占市政開支的第一位。每年春天都開展全民植樹活動,苗木由政府免費提供。
里約熱內盧(葡萄牙語: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簡稱里約(Rio),曾經是巴西首都(1763-1960年),位於巴西東南部沿海地區,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636公里。里約熱內盧屬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里約熱內盧是巴西乃至南美的重要門戶,同時也是巴西及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素以巴西重要交通樞紐和信息通訊、旅遊、文化、金融和保險中心而聞名。里約熱內盧是巴西第二大工業基地。市境內的里約熱內盧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里約熱內盧基督像是該市的標志,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里約熱內盧也是巴西聯邦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聖保羅,又被稱為巴西聯邦共和國的第二首都,擁有全國最大進口港、是全國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交通中心。
背山面水,港灣優良。工業主要有紡織、印刷、汽車等,有七百多家銀行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有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球場。海濱風景優美,為南美洲著名旅遊勝地。
巴西利亞 網路
里約熱內盧 網路
J. 巴西首都搬遷的主要原因
南美大國巴西幅員遼闊,經濟形態比較復雜。東南部和南部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東北部和西北部地區經濟發展長期大大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為此,巴西政府多年來努力開發落後地區,取得了一些成果。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公布的材料,中西部和北部地區占巴西全國面積的64%,人口佔全國人口的13.8%,但其經濟在巴西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僅為9.7%。地區經濟發展失衡導致巴西地區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貧富差距拉大。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上世紀50年代以來,巴西政府首先在落後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區興建大中城市,通過城市化來促進落後地區的工業化水平。1960年,巴西政府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斥巨資在中部高原上建造了一座現代化都市。新首都巴西利亞的建立,推動了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在北部地區,巴西政府設置了馬瑙斯自由貿易區,提供各種優惠政策,以吸引國內外投資,從而使馬瑙斯成為巴西最重要的貿易集散地,並帶動了整個亞馬孫地區的開發。此外,巴西成立了「亞馬孫經濟開發計劃管理局」和「東北部開發管理局」等專門機構,負責對落後地區的開發。同時,巴西還成立了「東北銀行」,從財政上對落後地區給予支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巴西政府也盡量採取向西北部地區傾斜的方針。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巴西已建立了以巴西利亞和馬瑙斯為中心的交通網路,使邊遠地區的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同時,巴西政府積極開發水利資源,在亞馬孫地區建造了總裝機容量800萬千瓦的圖庫魯伊水電站,為落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電力資源。
近年來,巴西政府還通過提供優惠稅收和投資政策,引導民營企業增加在西北部和東北部落後地區的投資。1996年底,巴西政府出台一項政策性措施,對於前往西北部和東北部投資的外國汽車廠商提供大幅減稅優惠,使巴西汽車工業的重心逐漸從東南部轉向中西部地區。此外,巴西落後地區的地方政府也紛紛向投資者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包括改善基礎設施、減免土地使用費、參與新建企業股份等。
巴西政府鼓勵紡織、製鞋等傳統工業將企業轉設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巴西政府還在東北部地區積極發展無污染有機農業,力爭在本世紀初將這一地區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無污染農業出口基地,目前已經取得成效。提高勞動者素質是開發落後地區的重要環節。為此,巴西政府近年來投資7億美元成立了東北部教育基金,幫助落後地區培養教師,免費發放教科書,並於1996年啟動「遠距離教學計劃」,通過電視衛星向偏遠地區播放教學節目,使落後地區的文盲率大大降低。
盡管巴西在開發落後地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開發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差和失誤。比如地方政府為吸引投資在減免稅收的政策上相互競爭,開展所謂「州際減稅戰」,造成地方稅收大量流失,地方財政虧損轉嫁給中央政府,成為巴西聯邦政府出現巨額財政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實際上,要真正解決地區經濟發展失衡問題和縮小落後地區同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巴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