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貘和食蟻獸
不是!貘是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貘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如今現存的貘只有四種,拜爾德貘、山貘和巴西貘生活在南中美洲,馬來貘生活在東南亞。山貘是最小的貘,體重約230公斤。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喜食嫩草和多汁的植物。貘喜歡喜愛涼爽,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現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 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通稱貘
食蟻獸,哺乳動物,貧齒目的一科,包括3屬4種。主要棲於中美和南美,南至阿根廷熱帶森林中。這一類群在捕食螞蟻和白蟻方面已有高度特化。食蟻獸結構上的特徵,是與其捕食昆蟲的一系列活動相聯系的。食蟻獸體型大小相差懸殊,小食蟻獸大似松鼠,不過350克,而大食蟻獸重達25公斤。
② 珍奇動物資料
鴨嘴獸:哺乳動物。身長0.5米左右,體外被有柔軟的褐色密毛。吻部扁平,形似鴨嘴,嘴內有寬的角質牙齦,但沒有牙齒。四肢各有五趾,趾間連有薄膜似的蹼。尾大而扁平,占體長的1/4,在水裡游泳時起著舵的作用。鴨嘴獸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小哺乳動物,母體雖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長,但卻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體產卵,像鳥類一樣靠母體的溫度孵化。母體沒有乳房和乳頭,在腹部兩側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獸腹部上舔食。鴨嘴獸能潛泳,常把窩建造在沼澤或河流的岸邊,洞口開在水下。取食時潛入水底,用嘴探索泥里的貝類、蠕蟲及甲殼類小動物。鴨嘴獸分布在澳大利亞南部及塔斯馬尼亞島,是現存最原始的哺乳動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動物的進化環節,在動物進化上有很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貘五不像」學名貘,分非洲貘和亞洲貘兩種,是一種極稀有的古老動物。最珍稀的當屬亞洲貘,它生活在泰國、緬甸、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的深山叢林中。 貘為什麼又叫五不像」呢?這是因為它的鼻似象,耳似犀,尾似牛,足似虎,軀似熊。貘全身毛色黑白相間,極善隱蔽,常年成雙成對地生活在靠近水的森林裡,大多數時候以竹子為食,也食樹枝和樹葉。 貘屬較大型哺乳動物,身高1米以上,體重300~400千克,雌性個體略大於雄性。貘個子雖大,但膽子卻很小,一有風吹草動,便循水逃跑,或將身體藏在水中,只露出鼻子呼吸。貘怕熱,夏季常泡在水中降溫,很少離開有水的地方。 貘的長相奇特,甚至有些醜陋,但我們祖先卻把它看作一種吉祥的奇獸。人們認為它能吃」惡夢,驅除鬼神,所以常把它的形象雕刻在屏風或廊柱上,甚至綉在枕頭上。 貘 tapirus;tapirs 奇蹄目貘科貘屬的通稱。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 ;皮膚厚韌 ,毛被稀少 ;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 ;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 1 對乳頭。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現在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達。不傷人 ,無自衛能力 ,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善游泳和潛水。平時獨居,喜棲於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 。 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妊娠期390~400天,每胎1仔,偶得2仔。壽命20年以上。 貘 現生貘只有馬來貘、南美貘(又名巴西貘)、山地貘和中美貘(又名貝氏貘)。 貘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與禁運動物名單。
③ 貘科的南美貘
(T.terrestris) 識別特徵及生態:體長約200厘米,肩高100厘米。背部毛呈暗棕色至淡紅色,腹部色淡。頸部及耳緣白色。頸背部有短鬃毛,帶黑色。身上的毛短而光滑。幼體毛長而柔軟,並有黃色或白色條紋及斑點,月半年後消失。它們喜歡沼澤地,每天大半在水中跋涉,善於游泳,能在水中漂浮很長時間。受到攻擊時也是迅速逃到水中。成年南美貘全身棕色,但新生幼仔與馬來貘幼仔毛色相似。
分布區域:產於南美自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南至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棲息在亞馬孫河流域及其支流的低矮叢林中。又稱巴西貘,是分布最廣泛的一種貘。
中文學名南美貘目奇蹄目別稱巴西貘科貘科學名Tapirus terrestris屬貘屬界動物界種南美貘門脊索動物門壽命20-25年綱哺乳動物綱
④ 貘生活在什麼地方生理特性是怎樣的
貘(另有一寫為「獏」)主要分布在美洲。貘是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貘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如今現存的貘只有五種,拜爾德貘、山貘和巴西貘生活在南中美洲,馬來貘生活在東南亞,新近發現的卡波馬尼貘也在南美洲。卡波馬尼貘為最小的貘,體重約100公斤。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喜食嫩草和多汁的植物。貘喜歡涼爽,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現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 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通稱貘。晉代郭璞的《爾雅注》中說,貘「似熊,小頭庳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大熊貓古時候的名稱)
⑤ 貘的介紹
貘:貘科僅1屬5種。分布於東南亞(1種)和南美洲(4種)。現存最原始的奇蹄類,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植食性。
⑥ 這是什麼動物
貘求助編輯網路名片貘是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貘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如今現存的貘只有四種,拜爾德貘、山貘和巴西貘生活在南中美洲,馬來貘生活在東南亞。山貘是最小的貘,體重約230公斤。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喜食嫩草和多汁的植物。貘喜歡喜愛涼爽,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現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通稱貘。
中文學名:貘門:脊索動物門亞門:脊椎動物亞門綱:哺乳綱亞綱:真獸亞綱目:奇蹄目亞目:角型亞目科:貘科屬:貘屬分布區域:美洲、亞洲目錄
動物貘
外形特徵貘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貘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貘科現存僅貘屬的4個種,分別分布於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馬來貘分布於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於辨認。美洲的3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於馬來貘。中美貘分布於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南美貘分貘
布於南美洲廣大地區,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存貘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山貘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捲曲,比較適應山區的寒冷環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分布范圍現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貘
。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現在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生活習性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達。不傷人,無自衛能力,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擅游泳和潛水。平時獨居,喜棲於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種群現狀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於溫暖潮濕的環境,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1萬年前滅絕。目前,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
,貘的其他物種已經全部滅絕。歷史上,貴州境內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貴州省博物館僅館藏少量的貘化石。貴州省考古專家曹波說,巨貘化石的出土對史前考古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佐證,對古代氣候和地理環境的研究有較大價值。物種價值貘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與禁運動物名單。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於溫暖潮濕的環境,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1萬年前滅絕。目前,除了東南亞貘
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的其他物種已經全部滅絕。歷史上,貴州境內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貴州省博物館僅館藏少量的貘化石。貴州省考古專家曹波說,巨貘化石的出土對史前考古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佐證,對古代氣候和地理環境的研究有較大價值。科屬簡介貘(5張)貘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貘體型似豬,體被硬毛,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世界上的奇蹄目貘科總共有四個種類:東南亞的馬萊貘,中美的中美貘,南美的南美貘和山貘。其中馬萊貘是這四個種類里體型最大的分別分布於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也常在水貘
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也有皮厚,其上生有稀疏而短的細毛。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貘現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物種分類如今現存的貘只有四種:拜爾德貘、山貘、巴西貘、馬來貘。其中:拜爾德貘、山貘、巴西貘生活、存在美洲。美洲的3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於馬來貘。中美貘分布於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南貘
美貘分布於南美洲廣大地區,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存貘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山貘分布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捲曲,比較適應山區的寒冷環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現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現在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達。不傷人,無自衛能力,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善游泳和潛水貘
。平時獨居,喜棲於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編輯本段別稱中國古代對貘的別稱。見《爾雅》、《雅》、《本草綱目》、白居易《貘屏贊》、《東周列國志》、《說文》、《南中志》、《舊唐書》、司馬相如《上林賦》、《雷波縣志》、《酉陽直柰(nai)州總志》、《竹山縣志》、《長陽縣志》等。貘屏贊白居易的作品《貘屏贊》(長慶三年,約莫公元八二三年,附錄全文如下)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貘
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為贊曰:邈哉其獸,生於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劍戟省用,銅鐵羨溢。貘當是時,飽食終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鑠鐵為兵,范銅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茲。何山不(音:產)?何谷不隳?銖銅寸鐵,罔有孓遺。悲哉彼貘,無乃餒爾。嗚呼!匪貘之悲,惟時之悲!近來最火紅的動物,當屬貓熊莫屬。中國古代,它的別名又叫「貘」。而文人雅士描繪的頗多(附註:太平御覽九百零八卷,獸部二十。有詳細資料),但最有趣與特殊的首推白居易的「貘屏贊」。文章的來由如下:白居易本來有頭痛的問題,延請畫工於屏風上,畫了貓熊的圖樣。為什麼呢?因為它「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皮毛保溫、而形象辟邪。果然自此以後,頭不再因吹風所苦,所以寫了這篇「貘屏贊」以滋紀念。至於內容的大意:貓熊吃鐵維生,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銅鐵的消耗亦少,貓熊飽食終日,不亦快哉!後來、大量的銅鐵被鑄成兵器與造成佛像。貓熊就只得挨餓了。白居易於此對這可愛的動物,報以同情。實則,白居易字里行間存有弦外之音:首先,山海經的有關「食鐵」的描繪,未必全然盡信,故有「因有所惑」的字句。此外、對於銅鐵的運用亦頗有微詞,戰禍頻仍,兵器日多。人心惶惶,佛像隨增。但未有釜底抽薪之計,帝王能愛民如子,不輕啟戰端,怎會有銅鐵不足之虞?編輯本段傳說簡介而在中國和日本傳說里(一說源於《山海經》),「貘」(吃夢的這種也叫「夢貘」)是一種會食人惡夢的神獸。夢貘是一種奇幻生物,傳說中,他們以夢為食,吞噬夢境,也可貘
以使被吞噬的夢境重現。它被描述為在每一個天空被灑滿朦朧月色的夜晚,他從幽深的森林裡啟程,來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吸食人們的夢。他不會害怕在吃夢的時候吵醒熟睡著的人們,因為他生性膽怯,在夜色中,只會發出輕輕的像是搖籃曲一樣的叫聲。於是人們在這樣的聲音相伴下越睡越沉,貘便把人們的夢慢慢地,一個接著一個地收入囊中。貘在吃完人們的夢之後,便又悄悄地返回到叢林中,繼續他神秘的生活。說明中國古籍《山海經》中沒有「貘」的記載,而是記載了一種名為「猛豹」的動物,清代學者郝懿行在其所著《山海經箋疏》中認為「猛豹即貘豹」。原文如下:《山海經·西山經》:「獸多猛豹。」《山海經箋疏·西山經》:「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由此可以看出,《山海經》中並沒有記載名為「貘」的動物,更沒有記載此種動物食夢的內容。而網上流傳的來自《山海經》的那些關於貘的文字,是現代人臆造,非《山海經》中原文。游戲相關引申——《仙劍奇俠傳四》之「夢貘」:他們主要以氏族為紐帶居住在一起,居住地為幻暝界,族長為女性(游戲的設定中為嬋幽),承擔著保護整個夢貘一族的責任。他們靈力極高,但厭惡人類。《仙劍奇俠傳四》中柳夢璃即是夢貘一族的少主。(在仙四中夢貘同樣也是以人類夢境為食的。)編輯本段讀音貘拼音:mò部首:豸,部外筆畫:10,總筆畫:17;繁體部首:豸,部外筆畫:11,總筆畫:18五筆86:EEAD五筆98:EAJD倉頡:BHTAK筆順編號:34435331222511134四角號碼:24284UniCode:CJK統一漢字U+8C98編輯本段「貘尊」定名1974至1975年間,在陝西寶雞市西周早期茹家莊2號墓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青銅器。此器形狀似羊非羊,似豬非豬,體態肥滿,大圓耳,兩目圓睜,長吻前伸,腹部微垂,4個獸蹄樣的足較短,尾巴短小捲曲,器體中空,背部開方口,上有四角橢圓方蓋。蓋上立一虎,虎頭前伸,雙目直視。兩耳、兩肩胛和後臀上均飾圓渦形捲曲獸體紋。貘
此器通高18.6厘米,通長30.8厘米,重3.25公斤,出土時同一銅盤相配,應是一套盥洗器,而不是酒尊。考古學家對此器的定名一直把握不準,初時因觀其似羊,故起名「羊尊」,並一直延續此稱謂,一些出版物上也都採用此名。直到1993年春,當時的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到寶雞考察,經過仔細觀察、反復琢磨,認為還是定名為「貘尊」好。在這之後,一些有關青銅器的書如《中國青銅器》、《中國青銅器全集》都採用此說⑦ 珍惜的動植的有關資料。
恏茤啊魼www.cpus.gov.cn/zlg/zxdw/zxdwzy.htm
虎 是最大的貓科動物。我國的虎品種有東北虎、華南虎和孟加拉虎。東北虎為虎中最大者,體重可達380多公斤,華南虎最小,體重190公斤左右。虎居山林、灌森和野草叢生的地方,喜獨處無固定居所。晝伏夜出,以有蹄動物為主要捕獵對象,不會爬樹但善游泳。實際上虎不主動攻擊人類,吃人的事更是極罕見,大都是那些年老體衰或受傷的虎無奈所為。虎孕期3月,一胎產2、3隻,但成活率很低。近年虎的生存環境受到人類的嚴重破壞,野生虎僅有數千隻,成為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我國已把虎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金錢豹 生活於非洲和亞洲南部。一般體重在50公斤左右,為大型食肉猛獸。身體強健、行動敏捷,有高超的爬樹本領,性情兇猛狡猾,它的機警、靈敏、迅速和勇敢,在食肉猛獸中很少見,就連比它大一半的老虎,它也敢主動攻擊。金錢豹的毛皮非常美麗,在一身金黃色中布滿黑色圓環如古代銅錢,故而得名。目前因數量急劇下降,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貘 貘是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貘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如今現存的貘只有四種,拜爾德貘、山貘和巴西貘生活在南中美洲,馬來貘生活在東南亞。山貘是最小的貘,體重約230公斤。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喜食嫩草和多汁的植物。貘喜歡喜愛涼爽,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現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
高鼻羚羊 也叫賽加羚羊,因其鼻腔鼓脹使鼻子很大,如象鼻般呈管狀下垂而得名。只生活於新疆北部和前蘇聯西南部。雄性有角,角長可達近40厘米,角上有11-13個環節,雌性無角。體重35-60公斤,奔跑時速可達60公里。高鼻羚羊逐水草而居,按季遷移以避寒,成群的數量可多達上萬只。雌性比雄性成熟早,7個月即能交配且常雙胎生產,所以雖每年冬季都會凍死很多老幼羚羊,但還不至於滅絕。然而近年在我國已難覓其蹤影。我國將它們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羱羊 又叫岩羊、懸羊,它們長有一對特別長的角,最長的能達147厘米。羱羊生活在高山,以草和地衣為食。我國的羱羊生長在西北及西藏海拔5800-6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它們從不到樹林地帶以下的地方去,是生長地最高的動物之一。為了躲避雪豹等天敵的襲擊,它們常去最危險的懸崖峭壁上覓食,吃東西時由一頭雌羊放哨。羱羊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盤羊 是世界有名的巨型野羊,我國內蒙古的盤羊為最大,公羊體長可達160厘米,體重125-150公斤。有記載最大的角有158厘米長,與羊的身體大小相當。羊群以年老母羊為首,居於崎嶇陡峭的山地上。孕期約6個月,春天生產1-3隻幼羊。幼羊一出生即能在峻峭多石的山地奔跑自如。歐洲盤羊極耐苦,久旱無水仍能生存。目前因人類大肆捕殺而數量劇減,我國已將它們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霍加狓 是長頸鹿家族的成員,它們只生長在非洲扎伊爾東北部茂密的熱帶森林中。由於它們生性膽小,隱居密林深處,直到1900年才被人們發現。霍加狓聽覺靈敏,脖子很長,其長長的舌頭可以用來摘取樹葉和嫩枝吃。它們喜歡單獨活動,偶爾才成雙成對在一起,但動物園中它們與人卻很親近。霍加狓比長頸鹿小,體重只有200多公斤,目前也屬於瀕臨絕種的動物。
白唇鹿 為我國特有動物,已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生活在青藏高原、甘肅祁連山和四川西部等地較高處的開闊林地。上述幾個地方已經開始人工飼養白唇鹿。白唇鹿體型很大,肩高可達130厘米,身長超過2米。它們生活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原山地,食樹葉、嫩芽和草。由於身上有厚厚的長毛,所以不畏寒冷。它們善於翻山越嶺,是一種非常頑強耐苦的鹿。它們已面臨絕種。
駝鹿 是世界上最大的鹿,其身高可達210公分,體重超過810公斤,有的竟達1噸重。這種巨鹿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它的一對巨大無比的角,角的長度可達180公分,寬度達40公分,而且形狀也十公奇特,像一把大鏟子或手掌。其重量達30-40公斤。駝鹿雖體型巨大,但行動卻很敏捷,它能以58公里的時速奔跑,還能長距離游泳達20公里,又能潛入5、6米深的水中覓食。幼鹿長到3歲成熟,6歲發育完成,壽命約25-30歲。
馬鹿 體重可超過400公斤,僅次於駝鹿,也生有一對龐大的角,最多可分8個杈。馬鹿喜群居,由年長的雌鹿為首領。馬鹿身強力壯,奔跑速度極快。雄馬鹿好鬥,繁殖期幾乎整天整夜都在猛烈格鬥中,但不會發生傷亡事故。我國的馬鹿稱甘肅馬鹿,生活在東北、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和四川等地,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水鹿 身體強壯,體重在230-33-公斤,我國的水鹿體重可達200公斤,在以吃嫩枝和樹葉的鹿類中它們算是最大的鹿了。雄水鹿的角粗大,一般長達70-8-厘米,最長有達125厘米,叉寬可達130厘米。。水鹿是一種熱帶、亞熱帶鹿種,生活在山區和森林中。像肉食動物一樣晝伏夜出,愛結成小群出行,每群約6隻。現已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梅花鹿 梅花鹿又稱日本鹿,共有七族,目前主要生活在我國東北及日本和韓國。雄鹿的角很長,每年換一次,雌鹿沒有角。新長出的角由帶茸毛的皮膚包著,這就是所謂的鹿茸角。梅花鹿十分膽小,但雄鹿之間卻經常為雌鹿而激烈角斗。我國台灣生活有台灣鹿,是鹿科中最美的。梅花鹿早已有人工飼養,但是野生的數量卻非常稀少,目前已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大象 是陸地上最重的哺乳動物,有非洲象和亞洲象兩種,其中非洲象高達3米多,體重5-6噸。亞洲象也稱印度象,它們高達2米多,體重3噸左右。非洲象生活在熱帶稀樹的草原上,亞洲象基本上是一種森林動物。二種象都喜歡群居,象群由老雌象帶領,清晨和黃昏時覓食。雌象到18歲才可生育,孕期18-20個月,幼象出生即達120公斤,兩胎間隔至少要8年。象的壽命可高達100-120歲。我國將大象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駱駝 1000萬年前生活在北美洲,其遠祖越過白令海峽到達亞洲和非洲,並演化出雙峰駝和人類馴養的單峰駝。雙峰駝的駝峰可以儲存40公斤脂肪,在炎熱缺水的時候,這些脂肪便會分解成駱駝所需的營養和水分。駱駝能在10分鍾內喝下100多升水,同時排水少,夏天一天中僅排尿一升左右,而且它們要在體溫約40度時才開始出汗,並不輕易張開嘴巴,這些就使駱駝能在沙漠中堅持8天不喝水也不會渴死。此外一般哺乳動物在體內水分失去過多時,需要抽取自身血液中的水分來補充,但這樣會使血液變稠而導致循環速度降低,代謝功能失調而發生中暑。駱駝則以肌肉中的水分來平衡。駱駝的腳掌生有寬厚的肉墊,走路腳趾叉開,保證了在沙漠行走而不陷到沙中。它們有長長的睫毛,自動開閉的鼻孔,長滿密毛的耳朵,這些都能使它們免遭風沙的襲擊。雙峰駝交配期在1、2月,單峰駝則在雨季,這時雄性變得好鬥。單峰駝孕期12月,雙峰駝13月,哺乳期3-4個月。幼駱駝出生就很強壯,一天就能跟著母親到處跑,雙峰駝喜結小群,可吃任何植物,春秋分別在分布區南北遷徙。野生駱駝十分稀少,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犀牛 是陸生動物中最強壯的動物之一。約6千萬年前犀牛就已出現,現在世界上共有黑犀、白犀、印度犀、蘇門答臘犀和爪哇犀等5種。它們體長2-4米,重1000-3600公斤,是第二大陸生動物。犀牛腳短身肥,皮厚毛少,眼睛小,角長在鼻子上,白犀的角最長可達158厘米,一般為60-100厘米。它們膽小,愛睡覺,喜群居,小牛犢十分依戀母親。犀牛的皮膚雖很堅硬,但其褶縫里的皮膚十分嬌嫩,常有寄生蟲在其中,為了趕走這些蟲子,它們要常在泥水中打滾抹泥。有趣的是有一種犀牛鳥經常停在犀牛背上為它清除寄生蟲。因為人類的大肆捕殺,犀牛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目前被列為國際保護動物。
河馬 生活在非洲大河及湖泊中。最大的河馬身高達150厘米,體長3-4米,重可達3-4噸。河馬皮膚光滑,幾乎無毛,它的頭很大,嘴巴更是大過任何陸地動物,但它的腿卻非常短。它們常全身沒入水中,只把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一動不動。它們潛水時鼻孔和耳朵可以閉起來,能在水中呆上半小時。河馬吃水生植物,如食物不足也到陸地上覓食。喜結群生活,性情溫和。目前也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野馬 原只生活在新疆和蒙古交界處,近年來中國境內一直沒有發現。我國已將野馬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成年野馬重350公斤,群居但數量不多,冬季集成大群以對付天敵。人工飼養的野馬壽命30年左右。野馬曾跨越古代陸橋,即今天的白令海峽,向東擴散,並因環境而演化出一些新品種。野馬實際上比大熊貓還珍貴,因為目前我國只有圈養野馬,而大熊貓尚有千隻。
野驢 分布較廣,有非洲野驢、西藏野驢、蒙古野驢,因數量非常少,已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野驢像駱駝一樣,經得住嚴重缺水的情況。它們奔跑速度很快,又極有耐力,可一氣跑四、五十公里。西藏野驢善爬山,可以直上四、五千米的高山,它們還很好奇,喜歡同汽車賽跑,追隨獵人,甚至跑到人類居處附近探望。
野牛 的種類很多,有非洲野牛、美洲野牛、歐洲野牛和亞洲野牛。我國野牛生活在西雙版納和高黎貢山地區。野牛體長2米多,高可達2米,體重1噸左右。野牛通常緩步而行,有時也能以50公里的時速狂奔。野牛有隨季節遷移的習慣,但並不總是如此,而是依食物有水的情況而定。牛群中的雄性首領威武霸道。我國將它們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野氂牛 是我國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貴動物,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體型較大,肩高超過150厘米,體重達500公斤以上,全身長有蓬鬆濃密的長毛。野氂牛生活在4000-6000米高的山上。空氣稀薄、草木荒涼,長期低溫的環境造就了野氂牛頑強的性格與強壯的體質。它們攀山越嶺,腳步穩健,動作敏捷。除九、十月發情期外,雌、雄野氂牛分別結成小群而居,遇狼、雪豹等天敵時,就圍成圓圈,牛角向外,面對天敵,以保護圈內的小氂牛。
大猩猩 生活在非洲赤道熱帶雨林中,是現存最大的靈長目動物。成年雄性大猩猩直立時高2米,重約140-250公斤,最重可超過290公斤,雌性約70-120公斤。大猩猩分三宗,山區一宗,低地兩宗,所有皆黑皮黑毛。山區大猩猩現在僅存約600隻,低地兩宗也不足5000隻,都已被非洲各國政府列為一級珍貴保護動物。大猩猩結群而居,每群16-30隻。每群由一隻雄性領導,有自己的活動范圍,通常佔地約40平方公里。不同群體相遇進也可以友好地在一起覓食,甚至非常友善。大猩猩以樹葉、嫩芽、蕨類、塊根植物和纖維性樹皮為食,有時也吃野果。它們大多時間在地面上活動,年輕一些的或雌性大猩猩有時在樹上休息。低地大猩猩的窩一般築在樹上,山區大猩猩則建在地上,都是用樹枝做成的墊子樣,有些做得非常草率,但它們每晚都做新窩。幼猩猩通常與母親同睡。大猩猩很戀窩,早晨往往在窩里假睡上一、兩個小時才起。大猩猩母子關系很親密,幼年大猩猩一直要到母親再次生育才開始自立。大猩猩其實是一種非常安靜的動物,它們的智力也非常發達,大約相當人類3、4歲的孩童。
長臂猿 長臂猿是猿類中最細小的一種,也是行動最快捷靈活的一種。它們的前臂特別長,身高不足一米,雙臂展開卻有150厘米,站立時手可觸地,故而得名。長臂猿生活在高大的樹林中,採用「臂行法」行動,像盪鞦韆一樣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一次可跨越3米左右,加上樹枝的反彈力可以達8-9米,且速度驚人。但是它們在地面上卻顯得十分笨拙。長臂猿與與三種猩猩並稱「四大猿」,世界上目前共有7種長臂猿,其中黑長臂猿、白眉長臂猿和白手長臂猿生活在我國及附近鄰國,都已列入一級保護動物。白手長臂猿是分布最廣的一種,以家庭方式聚居,一雄一雌加上最多4隻幼猿,沒有特別的交配期,每胎一仔。所有的長臂猿地盤意識非常強,但並不發生傷害。成年白眉長臂猿體重僅7公斤。長臂猿是一種非常喜歡喧嘩吵鬧的動物。
跗猴 又叫菲律賓眼鏡猴,生活在亞洲熱帶森林中。它們身長僅15厘米,而尾巴則長達25厘米。它們長有特別長的腳踝和長腿,極能適應攀附和跳躍,手指和腳趾上還長有吸盤似的圓盤,抓物非常牢固。它們沒有窩,睡覺時就緊抱直立的樹干。它們雖然只有15厘米長,卻可以跳180厘米的距離,跳躍時,線狀的尾巴左右擺動,以保持平衡。它們的兩只大眼睛能准確地判斷距離,所以能夠在跳躍中捕食昆蟲。雌猴懷胎6個月便生產,幼猴一出世便能抓住母親或緊抱樹枝。跗猴數量很少,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指猴 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動物之一,是一種奇猴,在狐猴科中自成一科,稱指猴科。指猴善夜間出沒,長著一雙瞪視的眼睛,面貌如貓,大頭小嘴巴,體形如貓,耳如蝙蝠,牙齒爪子像松鼠,手如同人手,它們會用手敲擊樹木來斷定有無蛀蟲。目前這種猴殘存不足80隻,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環尾狐猴 生活在馬達加斯加西南部,它們體型如貓,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期最短的一種,每年僅兩周,一隻雌猴接受雄猴的時間不足一天。環尾狐猴不僅像貓,而且還會發出貓一樣的叫聲,它們用四肢走路,成群活動,大部分時間在地面上,喜打逗嬉戲。它們身上有三外臭腺,以分泌物作為路標和領地的記號,還可用作攻擊的武器。環尾狐猴的媽媽們愛帶自己的孩子們成群地在林中休息盡享天倫之樂。但是它們目前也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了。
⑧ 莫是什麼動物
貘, 貘是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貘以前生活在世界各地,如今現存的貘只有四種,拜爾德貘、山貘和巴西貘生活在南中美洲,馬來貘生活在東南亞。山貘是最小的貘,體重約230公斤。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喜食嫩草和多汁的植物。貘喜歡喜愛涼爽,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現在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 奇蹄目、貘科哺乳動物,通稱貘。
⑨ 貘屬的描述
奇蹄目貘科的1屬,通稱貘。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18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島嶼、中南半島以及美洲。性膽怯,嗅覺和聽覺發達。不傷人,無自衛能力,遇敵即逃逸或跑到水中;極善游泳和潛水。平時獨居,喜棲於熱帶山地叢林,沼澤地帶。夜間行動時發出特殊的尖哨聲或噴鼻聲。以水生植物,各種嫩枝、嫩葉和果實為食。妊娠期390~400天,每胎1仔,偶得2仔。壽命20年以上。
現生貘只有4種:馬來貘,頭、頸、肩、腿棕黑色,余部呈灰白色。幼獸具黃色條紋和斑點,半年後開始消失。產於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緬甸和泰國,是亞洲唯一的代表種。南美貘,又名巴西貘,是最小的貘。頭與頸部具一撮短的鬣毛。全身深棕色。幼獸身上也有黃色斑紋和斑點。分布於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山地貘,身上披捲曲的黑色長毛,頭頸部無鬣毛。見於哥倫比亞和厄瓜多。常出沒於山地森林,有時攀登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中美貘,又名貝氏貘,身體一般棕黑色,喉部和胸部綴以白色塊斑。幼獸具白色條紋和斑點。產於墨西哥—巴拿馬一帶。
貘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已被列入《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與禁運動物名單。
⑩ 貘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威脅
有氣候方面的變化,也有人類捕殺的威脅。
1、氣候變化
貘對於在溫暖潮濕的森林地帶的生活有很好的適應性,隨著氣候變化,較冷的乾燥的氣候使草原代替了森林,而草原比較適合吃草的反芻動物,而不適合近視的、半水生的、以果實為食的動物。
不同於與它們親緣關系最近的馬和犀牛,貘沒有試圖去應對這種變化,因此目前倖存的這4個物種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2、人類的威脅
貘還受到了人類捕獵的威脅。為了它們的富含脂肪的肉(經常當作水牛的肉來賣)、持久耐用的皮(「貘」就是巴西印第安語中形容「厚」的一個詞),以及它們身體中被作為民間偏方來治療心臟病和癲癇病的許多部位,導致每年有幾百隻貘被非法獵殺。
(10)巴西貘愛吃什麼擴展閱讀:
貘多半是獨居或成對生活,不喜群居。它們在森林中的空地上覓食,也常在水池裡打滾以殺死皮膚上的寄生蟲。貘也有厚皮,其上生有稀疏而短的細毛。亞洲與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貘已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
是喜水的動物,從不離開森林的水邊,常常呆在水中或泥中,一來為了逃避敵人,二來為了冷卻身體,在水裡游泳時可以將長鼻子伸出水面來進行呼吸。
在陸地上活動也很敏捷,善於奔跑、爬山、滑坡等,走路時鼻吻部幾乎貼著地面。性情孤僻,大多獨自在林中遊逛,偶而也有2-3隻在一起的小群。不喜歡強光的刺激,只能夜間出來活動,白天則躲在陰暗的地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