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張大千到巴西多少歲

張大千到巴西多少歲

發布時間:2022-11-01 18:28:04

A. 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一生是怎樣的

張大千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在藝術上他是一位多面手,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1899年5月10日,張大千出生於四川省內江縣,他是家中的第八個男孩,原名張正權。他自幼跟母親學畫,從小就表現出這方面的天賦。

張大千12歲的時候,父親因事錯怪了他,他一氣之下,和鄰居家的一個小夥伴負氣出走。當天晚上,他們便來到15公里以外的一個小鎮,兩個人蜷縮在人家的屋檐下過了一夜。第二天,兩人肚子餓得咕咕叫,身上卻沒有一文錢,怎麼辦呢?最後,還是張大千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拖著夥伴,走進一個農家小院,對一位正在曬太陽的老漢說:「大爺,我給你老人家畫花鳥、寫對聯,要不要?」老漢一聽這孩子口氣好大,來了興趣,樂呵呵地跟他打趣:「收不收錢呀?」「不收錢,就是我們肚子餓了,畫完之後給個餅吃。」

老漢更樂了,他把兩個孩子叫到跟前,想看看這個毛遂自薦的孩子到底有啥本事。老漢找出兩張紅紙;要張大千寫一副對聯。張大千略一沉思,然後揮筆寫道:「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是他從城裡一家飯鋪的柱頭上看來的。老漢一看心裡一驚,他從沒見過哪個小孩子能寫出如此工整、秀氣的字,當即叫兒子買來幾碗面給張大千和他的夥伴吃。這樁新聞在村裡不脛而走,老漢的院子里很快擠滿了來看熱鬧的人。

張大千吃飽後,興致更高了。他在院子里的八仙桌上,時而寫字,時而作畫,不一會兒就創作了一長串作品。村裡人開始對這個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孩子刮目相看,並紛紛上前求畫、求字。

這是張大千第一次獨自用筆解決吃飯問題。

1912年,從未進過學堂的張大千,背起書包,跨進了內江的華美初等小學堂。每天晚上,他都伏在雪亮的汽燈底下,先完成老師布置的功課,然後再跟著母親學習繪畫。這時,他已經不再滿足於畫工筆畫,還經常照著家裡細瓷碗上的花鳥,山水,試著畫一些寫意畫。為了使他更快地提高繪畫水平,1914年,父親決定送他去重慶曾家岩的求精中學學習。

在中學里,身穿藍布長衫、腳蹬圓口布鞋的張大千,看上去簡直太土氣了,城裡那些穿洋布學生裝、蓄著漂亮的學生分頭的同學經常嘲笑他又土又傻。但很快同學們便改變了對張大千的看法,因為他寫得一手好字,繪畫水平也沒有人能與之相比。

1917年,張大千與二哥一同去日本學習繪畫和印染藝術。

1919年他回到上海,拜投名家門下學書畫,詩文。不久,竟然出人意料地去做和尚。他悄悄地在松江的禪定寺出家,拄持法師為他取了法名「大千」。起初他完全根據佛經,崇奉釋迦牟尼「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的生活方式,過著清心寡慾而又艱苦的出家人生活。但他不肯燒戒,終於在舉行剃度大典的前一天,逃出了寺廟。逃出了寺院,他也並不是要還俗,他只是想去另一家寺廟做和尚。途中在渡船時他只有一個銅板付給船夫,不夠四個銅板的船資,他以為船夫會對出家人慈悲一點。誰知船夫見他只是一個窮和尚,竟破口大罵,他惱怒之下,把船夫推到了水裡,岸邊看熱鬧的人紛紛大叫他是「野和尚」。這件事對張大千的刺激很深,他開始想到和尚不能做,沒錢的窮和尚更是不能做。

在靈隱寺寄居兩個月後,張大千准備到上海與朋友會面,卻被朋友「出賣」。剛下了車,就被聞訊趕來的二哥一把抓住,把他「押」回了四川。

張大千回上海不久,二哥和他人創辦了一個藝術團體——「秋英會」,每年秋季,散居全國的會員紛紛聚集上海,賞菊、飲酒、作畫、題字、賦詩。

這一年的秋英會上,張大千第一次跟著哥哥參加。他穿了一件綠色布衫,一握黑鬍子飄垂在胸前,很得體地與前輩們打招呼,寒喧。大家要他當場作畫,他也不推辭,略作思索,便提筆飽蘸濃墨,幾筆畫出了兩株傲霜斗寒的墨菊。然後又用工筆畫了一個古裝仕人,端著一隻酒碗在賞菊。最後他在畫上題了一首杜甫的絕句:「每恨陶彭澤,無錢對菊花。而今九月至,自覺酒順賒。」各位老先生看罷,不約而同地發出了連連贊嘆,在這些前輩的鼓勵聲中,張大千又連畫了幾幅山水、人物、花鳥,展露了自己詩、書、畫三方面的才能。就這樣,張大千在第一次參加「秋英會」就嶄露頭角,名聲大震,這年他只有24歲。

1925年,張大千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此後,以賣畫為生。

1937年,日軍攻佔北平後,張大千拒絕擔任日華藝術畫院院長等職,拒絕借出所藏字畫辦畫展。後被日本憲兵隊關押一個多月。

1941年,他遠赴甘肅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面壁近三年,刻苦異常。通過這三年對古代優秀繪畫藝術的學習和揣摩,他把敦煌藝術運用於現代作品之中,將中國人物畫推向一個新的高潮。這時他的修養更全面了,畫風也發生了轉變,善用覆筆重色,其所回的層巒疊嶂的大幅山水畫,豐厚濃重,把水墨和青綠融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畫風。

張大千的敦煌之行不僅對他的畫藝精進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對敦煌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將敦煌壁畫介紹給世人,使世人得以窺見我們的國寶藝術;而且他的敦煌臨摹畫在我們民族藝術上另創了一個新境界。

1950年以後,他先赴印度講學,以後萍蹤萬里,漂泊不定,先後在阿根廷、巴西、香港等地居住,還曾在巴黎會見了西方繪畫大師畢加索。

1959年,他漫遊歐洲,又開創了「潑墨、潑彩」的新畫風,發明了潑墨山水,達到了深厚、華潤而又風姿瀟灑、秀逸的境界,為現代中國藝術史添加了精彩的一頁。

從20世紀40年代起,張大千來往於亞洲、歐洲、美洲等地,舉辦了很多次畫展。

蜚聲國際,被譽為「當今最負盛名之中國國畫大師」,也為介紹和宣揚我國傳統文化藝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3年,張大千在中國台北去世。

B. 張大千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張大千原名張正權,1899年生於四川內江縣,是我國著名的國畫大師,被徐悲鴻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張大千早年曾學習清初四僧畫技。寄居成都期間,學習沈固、唐伯虎等大家作品,畫風深受其影響。1914年,他進入重慶求精中學讀書。1917年,張大千與二哥一同去日本學習繪畫和印染術。1919年,他回到上海,拜投名家門下學書畫、詩文。不久,他悄悄地在淞江的禪定寺出家,法名「大千」。百日後還俗保留了「張大千」這一名號。

1924年,張大千回上海不久,二哥和他人創辦了一個藝術團體——「秋英會」,每年秋季,散居全國的會員紛紛聚集上海,賞菊、飲酒、作畫、題字、賦詩。在秋英會上,年僅24歲的張大千大展丹青之筆,展露了自己在詩、書、畫方面的才能,贏得畫壇一片贊嘆。1925年,張大千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此後,張大千便以賣畫為生。

1937年,日軍攻佔北平後,張大千因拒絕擔任藝術畫院院長等職、拒絕借出所藏字畫辦畫展而被日本憲兵隊關押一個多月。

1941年,他遠赴甘肅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面壁近三年,刻苦研究中國古代壁畫藝術。通過這三年對古代優秀繪畫藝術的學習和揣摩,他把敦煌藝術運用於現代作品之中,將中國人物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他的修養因此更全面,畫風也發生轉變。從此,他開始用覆筆重色,其所畫的層巒疊嶂的大幅山水畫,豐厚濃重,把水墨和青綠融合起來,形成了獨創的藝術風格。張大千的敦煌之行不僅對他的畫藝精進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對敦煌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將敦煌壁畫介紹給世人,使世人得以窺見我們的這一神秘的國寶藝術,而且他的敦煌臨摹畫在民族藝術上開創了一個新境界。

1950年以後,他先赴印度講學,以後漂泊海外,先後在阿根廷、巴西、香港等地居住,還在巴黎訪問了西方繪畫大師畢加索。

1959年,他漫遊歐洲,又開創了「潑墨、潑彩」的新畫風,發明了潑墨山水,達到了深厚、華潤而又風姿瀟灑、秀逸的境界。

從20世紀40年代起,張大千來往於亞洲、歐洲、美洲等地,舉辦了多次畫展,被譽為「當今最負盛名之中國畫大師」,也為介紹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3年,張大千在中國台北去世,享年84歲。

C. 張大千中年之後常年旅居海外,那麼他會說英文嗎

他應該是多多少少會或聽的懂一點的, 才有辦法分辨別人說英文的好壞。張大千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國人最沒有語言天才,一是日本人,二是印度人,他們說英語的發音真難聽。他忍不住對一個日本人說,日本人的英文真蹩腳,而那個日本人卻出言侮蔑人。真正是自己學不好,反而刻薄別人的表現所以張大千先生跟日本人賭氣在日本四年,僱用一位翻譯,不肯說一句日本話。
而他在前往巴黎想會見畢加索大師時曾說過:「因為我不懂外國話,必須要求助在巴黎的朋友,他們好像都面有難色。」 之後他也還是自己找翻譯然後成功與畢加索會面完成交流了。當然,大師母語是西班牙文, 在巴黎也肯定多數是講法語所以這里指的外國話就不知道也包不包括英文。綜合許多對他的介紹上來看,他在許多地方都辦過畫展及交流應該會一些基本的,但可能遇上專業及學術上面的交流時就得仰賴翻譯了。

當然如果你要切確的答案我就沒辦法給你肯定了。

D. 著名的畫家有哪些人

1、張大千,出生於1899年,四川人,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他是20世紀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他走遍世界各地,被譽為「東方之筆」。代表作有《愛痕湖》、《長江萬里圖》、《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園雅集》。

2、徐悲鴻,出生於1895年,江蘇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他善於畫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尤其善於畫奔馬。代表作有《愚公移山圖》、《八駿圖》、《負傷之獅》、《田橫五百士》。

3、齊白石,出生於1864年,安徽人,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 ,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善於畫花鳥、走獸、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

4、達·芬奇,出生於1452年,義大利人,畫家、科學家。達·芬奇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他最出名的代表作是《蒙娜麗莎》,這幅畫代表了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畫中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5、克勞德·莫奈,出生於1840年,法國人,印象派畫家。他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代表作有《日出·印象》、《盧昂大教堂》、《維特尼附近的罌粟花田》、《睡蓮》、《乾草堆》。

E. 張大千 嚴陵瀨

這幅《嚴陵瀨圖》作於1966年,張大千旅居巴西,這個時間段張大千常居巴西「八德園」中,絕少出門一次。思鄉念親,耿耿於懷,只好托情山水,寄情書畫,聊以自慰。畫畫成為最主要的任務。《嚴陵瀨圖》是張大千喜作的題材,一生之中描寫過多次。這一本是其六十八歲時的作品,這一本山水樹石倒是不同於他晚年的陳詞濫調的作品。此一時期的畫風,大部分是近於潑墨寫意和潑彩的風格,再不然就是大筆揮灑的墨荷偶爾也畫傳統密皴繁點的董巨類型的山水,此畫卻全不屬於以上數種畫風,因為從畫法上看,是以線條為主,數雖有皴擦渲染,可是卻都超脫了傳統繪畫的章法和造型。在他以潑墨寫意為主要畫風的年代,張大千無法忘懷傳統巨匠的遺珍,或者也有整理點、染未完舊稿的可能。本幅畫章法中的實體,近景為姿態奇異的怪柯自雲中升起,粗壯的松枝,以大墨苔為點綴,為畫面襯托出氣勢,同時對比出霧氣迷茫的江面,山勢隨之而起,中間穿插屋宇寺廟、釣台高聳而上,山頂的古木叢林又將屋宇掩藏其間,只露出局部,曲折山徑,隱而復現,再往前行已是「雲深不知處」了,山崖釣台眺望而下,皆是雲帆過眼。大千題詩:江靜潮平豈偶然,一山才過一山連,釣台近處行當緩,何用風牽上瀨船。岩陵瀨中有風七里,無風七十里之謠。語義連結畫面造景的深邃,卻足以另人作世外之遐想。嚴子陵釣台景區石牌坊右側有一塊碑石1984年新豎的,乃是張大千1982年手書在台灣懷念嚴子陵釣台手書的詩碑,全詩為:「曉日瞳瞳霧盡開,輕舟初人峽中來。漁娘打架呼鱸美,知道前山近釣台。」詩末注曰:「四十年前與仲兄同游黃山初入七里瀧之作,辛酉重九憶寫之,時年八十三。」並作《桐江七里瀧》一圖,並將當年所作的三首詩題其上。可見嚴子陵釣台之游對其印象之深,直至晚年亦不能忘懷。款識:江靜潮平豈偶然,一山才過一山連,釣台近處行當緩,何用風牽上瀨船。岩陵瀨中有風七里,無風七十里之謠。丙午,張大千。鈐印:張爰、大千居士、大風堂 備註:1、曾克端題簽條。曾克端(1900-1975),民國著名詩人、書法家。福建閩侯人,字履川,號頌橘。齋堂為涵負廔、羅盦、攖寧、天只閣等。晚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2、附傅申先生鑒定稿復印件。傅申先生鑒定稿一山才過一山連 輕舟初人峽中來淺析張大千《嚴陵瀨圖》子安張大千

F. 張大千的資料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歷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江市人。傳說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裡夢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後出家為僧,法號大千,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大千居士"。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G. 張大千畫家年齡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中國著名畫家,祖籍廣東省番禺縣,生於清朝四川省內江,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志。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溥儒等國內各名家及外國大師畢加索交遊切磋。

H. 張大千到過巴西嗎﹖

1952年,張大千當時在巴西聖保羅看中一塊很像其故鄉成都平原的地方,買下後參照蘇州、北京等地名園,設置湖山、花草、亭榭,建成一個完全中國式的園林——八德園。

1954年張大千正式遷居巴西,次年八德園建成。在其間居住了17年,由於遠離華人社區,避免了不必要的應酬繁囂

1971年因巴西政府興建水庫,八德園被徵收,張大千乃依依不捨遷居美國加州,之後又返台定居外雙溪。

I. 張大千是幾歲開始了漂泊不定的遊子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張大千是位旅行家,旅行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他在美學觀念的層次上體會山水、花鳥、禽獸,形成了良好的審美意識與豐富的創作題材。

他從青年時代到老年時期足跡遍布了祖國各地,游資陽,登峨眉,臨敦煌,之康定,到了晚年更是游歷列國,穿梭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

在他51歲的時候,他來到了台灣,從此開始了漂泊不定的遊子生活。在國外期間,在一首詩中寫道:「行遍歐西南北美,看山須看故山青。」從這首詩中可以讀出淡淡的鄉愁,可以讀出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對故鄉深深的眷戀之情。

1951年,他終於來到了印度,在印度期間他臨摹研習了印度的石窟壁畫,還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風景勝地大吉嶺居住了一段時間。其後他輾轉於香港、台北、日本等地開畫展,在東南亞頗有聲譽。但是對志在行萬里路的張大千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1953年,54歲的畫家來到了遠在大洋彼岸的南美,為了不使名畫落到外國人的手中,他低價把所藏的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等文物賣給了大陸,由國家文物局收購,使國寶回到了祖國。一方面在風光明媚的巴西他在新購土地上大興土木,布置園林,取名為摩潔山園,後來回到了台灣又為新宅取名「摩耶精舍」,畫畫,寫字,讀佛經,過著空閑淡雅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積極在美國、香港、日本、韓國、歐洲等地辦畫展,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平洋大學特頒贈76歲的張大千人文博士學位,從而奠定了他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張大千先生在一生的藝術生涯中,為我們如何對待古代文化遺產,如何繼承、發展中國傳統繪畫,如何弘揚民族文化指明了一條道路。

J. 百年巨匠張大千流落海外的歷程嗎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他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來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在張大千先生的人生經歷中,曾有當了三個多月的和尚的經歷,「大千」本是他的法號,但是這個名字卻一直沿用下來。由於不燒戒,也一直被後來人稱之為野和尚,後來在家人的逼迫下還俗。但是這其中有個鮮為人知的內幕,那就是他是被朋友「出賣」,才最終讓家人找到了他。

謝舜華是張大千銘刻在心底深處的女人,也正因為她才去做和尚的。張大千19歲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1919年返上海,但是回來沒多久就要出家。原因其未婚妻表姐謝舜華因因患絕症離去,曾重重的打擊了張大千,尤其是在祭弔之後,出家之意已決。謝舜華和張大千可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不但長得很漂亮而且溫柔賢惠,尤其是在訂婚後對張大千更是體貼入微。上天有時就是這么不公平,一段純潔的愛情結束了,一個真愛的伴侶離他而去,張大千帶著紅塵中的絕望,決定今生不娶,走入了松江的禪定寺。

重情重義的張大千入寺心很誠,遵循佛經里的規定,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主持逸琳給他取法名「大千」。當時佛門中聲望最高的,是寧波觀宗寺的諦閑老法師,張大千思量之後,告別逸琳法師,一路奔走募化來到了寧波。諦閑法師欣賞其才華且頗具佛緣,便留他下來談經論道。轉眼幾天過去了,諦閑法師希望他誠心向佛,就要求他早日完成受戒。但臨到要燒戒時,張大千又猶豫不決了。他與老法師辯論說,「佛教原沒有燒戒這個規矩,由印度傳入中國初期,也不興燒戒。燒戒是梁武帝創造出來的花樣,梁武帝信奉佛教後,大赦天下死囚。赦了這些囚犯,又怕他們再犯罪,才想出燒戒疤這一套來,以戒代囚。」他對燒戒疤這個儀式很不以為然,反復辯說:「我信佛,又不是囚犯,何必要燒戒,不燒戒,也不違釋迦的道理啊。」諦閑老法師說:「你既是在中國,就應遵奉中國佛門的規矩。打個比方說:「信徒如野馬,燒戒如籠頭,上了籠頭的野馬,才能馴成良駒。」張大千回答他說:「有不需籠頭的良駒,難道你老人家就不要麼?」老法師笑而不答。辯論了一夜無結果,由於第二天就要舉行剃度大典。張大千實在想不通,逃出了觀宗寺,投奔到杭州西湖靈隱寺去。

在那裡寄住了兩個月,這期間張大千想到:和尚做不得,尤其是沒有錢的窮和尚更做不得,況且不燒戒,永遠被看成野和尚。他開始給朋友寫信述說苦悶,與外界溝通了,朋友回信建議他住到上海附近的廟里來,這樣可以經常與朋友接觸談書論畫,可免寂寞煩悶,並說已代他接洽好兩處寺廟,約好日子陪他去廟里。張大千按約在上海北站下車,突然被他的二哥抓住胳膊,大喝一聲:「總算把你捉住了!看你還能朝哪裡逃!」原來張大千是被朋友「出賣」了,不但沒有來接他,還早都通知張大千的二哥張善子從四川趕來,把張大千抓回塵世。當天就動身,把他「押」回四川,而且回家後就在母命兄令之下讓他結了婚,娶妻曾慶蓉,22歲的張大千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告別了一百多天做野和尚的日子。

筆者認為張大千做和尚的經歷,其實是張大千先生對那段至真、至純的感情告白,也是涉及到他個人情感的,最刻骨的心路歷程的演繹。初戀是美好的,也總是令人懷念的,沉浸在愛河裡的男男女女愛的死去活來,張大千也不例外。當他接到謝舜華去世的消息,與異於晴天霹靂,回國祭弔,睹物思情,毅然出家,我想大千先生此時的心情,是不相信自己還會有什麼愛情了,真愛流逝,戀人不在,留下的也只有記憶。而這種記憶,需要無數次的哭泣,無數次的傷痛鑄就而成,我想我即使用千言萬語,也無法盡釋張大千先生的情懷!選擇做和尚也就是選擇了無望的守候,無邊的思念......。

張大千一生中有過四位夫人。第一位曾慶蓉是名門閨秀,舊式的家庭婦女;第二位是黃凝素,後與大千分離;第三位是楊宛君;第四位是最後的徐雯波。其中被傳為生死戀的要算楊宛君,這其中的恩恩怨怨,我就不去細說了。但我認為謝舜華一直是大千先生心底最真的思念!最純的愛戀!

我想男人要是經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之後,便視天下女人如無物了。大千先生一生中當過土匪軍師,做過野和尚,經歷過戰爭炮火的洗禮,自費赴敦煌耗時三年,大量臨摹了石窟壁畫,使敦煌藝術寶庫從此為國人和世界廣為矚目。我們看到的大千先生,對繪畫藝術的追求是全身心投入,這無不與感情的割捨有關系,才能夠做到物我兩忘游歷名山大川,繪畫上因此具有了神似而非形似的特色。這也鑄就了永遠的張大千,被譽為「畫中李白」、「今日中國之畫仙」,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徐悲鴻曾盛贊張大千為「五百年來第一人」。

閱讀全文

與張大千到巴西多少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