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帝國貨幣是什麼

巴西帝國貨幣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1-04 01:58:41

A. 巴西國家介紹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界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7400公里。國土的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

1822年9月7日,佩德羅王子宣布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1985年1月,反對黨在總統間接選舉中獲勝,結束軍人執政。1989年,首次以全民直接選舉方式舉行大選。2002年10月,以勞工黨為首的左翼政黨聯盟候選人盧拉贏得大選,成為巴歷史上首位直選左翼總統。2006年10月,盧拉贏得連任。

2010年10月,迪爾瑪·羅塞芙作為勞工黨候選人贏得大選,成為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2014年10月贏得連任。2016年5月12日,羅塞芙總統因彈劾案暫時離職,副總統特梅爾出任代總統並組建臨時政府。

2016年8月31日,羅塞芙總統遭國會彈劾,特梅爾正式接任總統。2018年10月,巴西舉行總統大選,社會自由黨候選人博索納羅當選新任總統,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就職。

(1)巴西帝國貨幣是什麼擴展閱讀

巴西的對外關系:

巴西奉行國家獨立、民族自決、主權平等、不幹涉內政、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和平解決爭端的外交政策,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主張加強聯合國作用,積極推動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全力爭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巴西同192個國家建有外交關系。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美洲國家組織、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南美國家聯盟、南方共同市場等國際和地區組織以及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七十七國集團等多邊機製成員國,不結盟運動觀察員。

巴西認為東亞和東南亞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重視發展同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日本、印度、韓國和東盟國家的政治和經貿。

B. 巴西國家介紹

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居世界第五,面積居世界第五。巴西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國土面積相當龐大,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美國與中國,並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接壤。巴西擁有遼闊的農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七,南半球第一,位列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
人 口
1.91億。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73.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010年) 葡語:Repúblika Federativa do Brasil 國家格言:Ordem e Progresso(葡萄牙語,秩序和進步) 國花為毛蟹爪蘭。
國旗
為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藍色圓形天球儀。圓形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圓形上有白色五角星,象徵國家的26個行政區,而且那些星星的位置是1889年11月15日8點50分,新政府當天,里約熱內盧星星排列的位置(巴西的首都原是里約熱內盧,後來遷到巴西利亞)。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礦藏和資源。
國徽
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7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 (共和國成立日)。
國歌
Hino Nacional Brasileilo 巴西獨立後的第一首國歌,是由頗有音樂才華的佩德羅一 巴西國徽
世親自創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獨立的當天,他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並親自在當晚聖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佩德羅一世退位後,里約熱內盧國立音樂學院的創辦者,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譜寫出一首後來成為巴西國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詩人奧里索·杜克·埃斯特拉達重新填詞,經專家委員會審查,1922年被定為巴西國歌。國歌《聽伊皮蘭加的呼聲》回顧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羅一世在聖保羅郊外伊皮蘭加河畔發出「不獨立,毋寧死!」呼聲的情景,歌頌祖國獲得了獨立,充滿著巴西人民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重要節日
日期固定的節假日 1月1日 元旦日 1月6日 主顯節 毛蟹爪蘭
4月21日 獨立英雄紀念日 5月1日 勞動節 9月7日 國慶日(獨立日、1822) 10月12日 聖母日 10月12日 兒童節 10月13日 教師節 11月2日 亡靈日 11月15日 共和國成立日 11月20日 神誕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日期不固定的節假日 復活節:春分(3月21日±)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前2天,一定是周五 巴西狂歡節:復活節前47天, 一定是周二 基督聖體節:復活節後60天,一定是周四(聖三一主日後的星期四) 【注,粗體為全國性法定假日,放假一天。狂歡節實際也是一天,但是各地為了狂歡氣氛,實際假日有一周之久。】
編輯本段地理
自然地理
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經緯度坐標:南緯 15°45', 西經 47°57' ,所處時區UTC/GMT -3 小時 (西三區) ,和北京時差比中國北京時間晚11 個小時。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西部。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資源地理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居世界第五位;產量3.55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出口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巴29種礦物儲量豐富,鎳儲量達世界總儲量98%,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黃金礦和石棉礦。煤礦探明儲量101億噸,但品位很低。2007年以來,巴西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人均淡水擁有量29000立方米,水利蘊藏量達1.43億千瓦/年。
人文地理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簡稱地狹人稠) 巴西南比卡瓦拉族
巴西全國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7000萬人口,、米納斯吉拉斯,1900萬,里約熱內盧,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民族和移民 巴西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義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歐洲或非洲血統。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義大利後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頻繁混血。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里,1875年,義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那個時候開始了奴隸解放運動,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起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巴西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西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人口種族構成 由於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其中,白人佔69.4%,,混血人口佔22.3%,非洲裔黑人佔7.4%,亞裔佔0.5%,,印第安人占不到1%, 混血人口及黑人人口增長較快。在巴西,不同種族,多種膚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移民進入到巴西。隨著巴西種植園的興起和礦區的開采,從1532年起,葡萄牙開始從非洲大量販運黑奴到巴西。19世紀以後,又有一些中國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因此巴西有人種大熔爐之稱。
歷史地理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其後整個殖民地在葡萄牙統治下,順著大西洋沿岸結成一體。1555年法國入侵,佔領了相當於今天的里約熱內盧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設立一個法屬殖民地的據點。然而由於法國人無法自歐洲吸引殖民者前來,所以終於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約。兩年之後,葡萄牙人創建了里約城。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統治權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臨挑戰。 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接著加冕稱帝,稱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頒布憲法。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帝國時期(1822~1889) 巴西帝國成立後,布拉干薩王朝的體制和葡萄牙貴族勢力原封未動,大庄園制和奴隸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依附於英國。佩德羅一世實行專制統治,1823年強行解散議會,接著又用武力鎮壓了東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義。 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政區地理
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2個市。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歷史新發現】今日巴西科學家們根據衛星圖 發現亞馬孫平原里有一個未知文明的遺跡這些遺跡呈長方形或圓形 據分析可能是古代傳說中用黃金砌成的國度。這些遺跡大多在巴西與玻利維亞邊境地帶。
主要城市
首都:巴西利亞(Brasília) 巴西利亞地處巴西高原中部,氣候分為干濕兩季,濕季從9月至4月,乾季從每年5月至8月。干濕兩季分別明顯,早晚溫差也較大,年平均氣溫19度。人口210萬。巴西利亞是上世紀50年代末在巴西內地戈亞斯州境內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興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之一。1960年,首都正式由舊都里約熱內盧遷移至此。 為了開發北部廣大地區,使內陸和沿海均衡發展,1956年,巴西將首都從大西洋沿岸的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高原中部的巴西利亞。建設者們考慮到地勢較高,氣候涼爽宜人的特點,設計了一座建築獨特、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市。設計者還巧妙地在流經巴西利亞的兩條小溪上築壩斷流,形成一個環抱市區,面積達4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用於調節城市空氣濕度。只用了大約3年時間,巴西利亞這座綠色的花園城市,就奇跡般的出現在原本荒涼的紅土高原上。 巴西利亞是南美洲建都時間最短的城市。1987年12月17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批准該城為「世界文化遺產」。 城市按照巴西著名建築師盧西奧科斯培的「飛機型總體規劃圖」建設。
編輯本段政治
政體
盧拉政府注重淡化意識形態,平衡政黨利益,擴大執政基礎;執行兼顧發展、穩定和社會公正的經濟政策,推進財稅和社會福利等多項改革,加大社會投入,致力於解決貧困、就業等問題。巴西民主體制鞏固,經濟持續增長,社會貧富差距縮小,國家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憲 法
第一部帝國憲法於1882年產生。1988年10月5日頒布巴西歷史上第八部憲法,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取消總統直接頒布法令的權力。在公民權力方面,憲法保障人身自由,廢除刑罰,取消新聞檢查,規定罷工合法,16歲以上公民有選舉權等。1994年和1997年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總統任期縮短為四年,總統和各州、市長均可連選連任。
議會
稱國會,有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院由土著後裔酋長、土生白人貴族後裔或葡萄牙貴族後裔,以及有戰功的將軍、卸任的政府官員和當地重要領袖等組成。眾議院由大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及小資本家市民階級組成。巴西的國會起源於巴西帝國時期,100年來幾乎沒有大的變化。
政 黨
截至2009年6月,在巴西高等選舉法院登記的合法政黨有27個,主要有: (1)勞工黨(Partido dos Trabalhadores—PT):主要執政黨。1979年成立,主要由城鄉勞動者、工會領導人和知識分子組成,是巴西最大左翼政黨,現有黨員80多萬人。該黨政治上主張實行改革,保障勞動者的權益;經濟上主張公平分配社會財富;對外主張各國相互尊重、加強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主席魯伊·法爾康(Rui Falcão)。 (2)巴西民主運動黨(Partido do Movimento Democrático Brasileiro—PMDB):執政聯盟成員。1980年1月成立。其前身為1965年成立的巴西民主運動,在軍政府時期長期為唯一合法的反對黨。對內主張實行土改和保護民族工業,全面恢復民主制度。對外主張執行獨立的外交政策,尊重各國自決權。主席瓦爾迪爾(Valdir Raupp)。 (3)巴西工黨(Partido Trabalhista Brasileiro—PTB):執政聯盟成員。1945年成立。1964年軍人政變後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重新組建。主席羅伯托·傑弗遜(Roberto Jefferson)。
政 府
本屆聯邦政府於2011年1月1日成立,共設24個部。現內閣成員如下:國防部長內爾松·若賓(Nelson Jobim),外交部長安東尼奧·帕特里奧塔(Antônio Patriota),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發展、工業和貿易部長費爾南多·皮門特爾(Fernando Pimentel),計劃、預算和管理部長米麗婭姆·貝爾肖爾(Miriam Belchior),衛生部長亞歷山大·帕迪利亞(Alexandre Padilha),教育部長費爾南多·阿達德(Fernando Haddad),農牧業和供給部長瓦格納·羅西(Wagner Rossi),文化部長安娜·德奧蘭達(Ana da Hollanda),科技部長阿洛伊西奧·梅爾卡丹特(Aloizio Mercadante),體育部長奧蘭多·席爾瓦(Orlando Silva),旅遊部長佩德羅·諾瓦伊斯(Pedro Novais),礦能部長愛迪生·洛邦(Edison Lobão)。[1]
政要
迪爾瑪·羅塞芙(Dilma Rousseff),1947年12月14日生。畢業於巴西南里約格朗德聯邦大學經濟系。上世紀60年代加入左翼武裝組織,反對巴西軍政府的獨裁統治。1970年被判入獄,3年後出獄。1980年進入南里約格朗德州議會工作。1985年起歷任州首府阿雷格里港市財政局長、州經濟與統計基金會主席、州礦能交通廳長。2001年加入勞工黨。2002年出任礦能部部長,2005年出任總統府民事辦公室主任,成為巴西第一位女性內閣首席部長。2010年10月31日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以56.01%的得票率當選總統。2011年1月1日就職,任期四年。曾於2004年以能礦部長身份兩度訪華。 米歇爾·特梅爾(Michel Temer),1940年9月23日生。聖保羅天主教大學法律博士。律師、教授。民主運動黨人。1983年起,歷任聖保羅州檢察官、檢察長、州政府公共安全局長。1987年至今連任聯邦眾議員,任期至2011年。曾任眾議院多個常設委員會主席、委員。1997-2000年連續擔任眾議長。2009年2月,第三次就任眾議長,任期至2011年2月。2010年10月作為勞工黨總統候選人羅塞芙的搭檔參加大選獲勝,當選副總統,將於2011年1月1日就職,任期四年。
編輯本段經濟
總量
巴西貨幣——雷亞爾
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2009年4月5日匯率1美元兌2.2095雷亞爾。2009年GDP為15740.39億美元,2009年的人均GDP達到8220美元。
工業
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農業
咖啡、蔗糖、柑橘、可可、生產、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運輸業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
這只是一點,到網路里查

C. 巴西帝國的政治

巴西帝國為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議會:兩院制議會,分上院(貴族院)和下院(眾議院)。
政府:又稱內閣或政府委員會。由國務大臣(政府首腦)及37名部長構成,首任國務大臣為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
國家元首:國家元首為皇帝(Imperador),主要有兩位:佩德羅一世和佩德羅二世。
司法機構:貴族院為司法機構,一般來說由貴族院組織王座法庭,由皇帝和大法官同時行使司法權。
樞密院:為咨詢和決策機構,由25名皇帝的親信組成。
督政府:為軍事機構,由首相提名的軍官組成。
攝政委員會:1831—1840年代行政府職能的機構,後失去了其職能。
政黨:主要由聯邦黨和保守黨,兩黨執政制。

D. 關於巴西國家的資料

1.巴西聯邦共和國

國名:巴西聯邦共和國
(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一.【巴西概況】

地理位置
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氣候特點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人口
2000年人口1.69799億,居拉美首位,世界第五位。城市人口佔81.25%,農村人口佔18.75%,平均壽命68.8歲,。白種人佔54.38%,黑白混血種人佔39.88%,黑種人佔5.21%,黃種人佔0.39%,印第安人約佔0.14%。印第安人是巴西土著民族,共有35萬人,分屬227個族,講175種不同的語言,生活在國家設立的561個印第安人保護區內。

歷史與語言
巴西曾受葡萄牙統治,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語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語言的影響,甚至有些地名、動植物名稱,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文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為葡萄牙語在巴西,已經和發源地有很大的差異。巴西人通常都聽得懂基本的西班牙語,至於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同北京時差: -11.00
國際電話碼: 55
貨幣: 克魯塞羅雷亞爾
國旗國花與國歌

國旗為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咖啡色圓形。圓形為天球儀,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天球儀上有白色五色星,象徵國家的26個行政區。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礦藏和資源。
國徽的中心圖案是五角星。五角星中央有兩個同心圓,小圓中央有五顆五角星,象徵南十字星座。大圓周圍有22顆五角星,象徵各州和聯邦區。外沿是咖啡葉和煙草葉構成的圓形。下方中央是一把劍。最下端是綬帶,書以葡萄牙文「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日期是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國花為毛蟹爪蘭。
國歌巴西獨立後的第一首國歌,是由頗有音樂才華的佩德羅一世親自創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獨立的當天,他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並親自在當晚聖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佩德羅一世退位後,里約熱內盧國立音樂學院的創辦者,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譜寫出一首後來成為巴西國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詩人奧里索•杜克•埃斯特拉達重新填詞,經專家委員會審查,1922年被定為巴西國歌。國歌《聽伊皮蘭加的呼聲》回顧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羅一世在聖保羅郊外伊皮蘭加河畔發出「不獨立,毋寧死!」呼聲的情景,歌頌祖國獲得了獨立,充滿著巴西人民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政治與經濟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巴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之下設市,全國共有5507個市,15萬人口以上的有79個,100萬以上的有12個(1999年)。各州的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亞斯,亞馬遜,阿馬帕,巴伊亞,塞阿臘,聖埃斯皮里托,戈亞斯,馬臘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巴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約格朗德,南里約格朗德,里約熱內盧, 朗多尼亞, 羅賴馬, 聖卡塔林納,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巴西擁有拉美最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歷史上巴曾經一度是單一農業經濟國家,蔗糖、咖啡等為其主要經濟作物。20世紀初,巴西開始工業化進程。從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進口替代」經濟模式,並依靠大量舉借外債獲得了經濟騰飛,其中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1%,創造了「巴西奇跡」,並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後近20年的時間里,巴一直為外債和通貨膨脹所困擾,經濟發展陷於停頓。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亞爾計劃」,成功控制了惡性通膨,使經濟出現了穩定增長。但財政和經常項目雙赤字問題卻日益嚴重,對外資依賴急劇加深。在東南亞和俄羅斯金融危機沖擊下,巴被迫於1999年初宣布採取浮動匯率制。雷亞爾兌美元大幅貶值。由於巴政府執行了嚴厲的財政調整措施,增收節支,巴經濟迅速走上恢復之路,2000年經濟增長達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阿根廷經濟危機和國內電力危機影響,巴經濟增幅下降至2-2.5%左右。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0∶7。旗地為綠色,中間是一個黃色菱形,其四個頂點與旗邊的距離均相等。菱形中間是一個藍色天球儀,其上有一條拱形白帶。綠、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該國廣闊的叢林,黃色代表豐富的礦藏和資源。天球儀上的拱形白帶將球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象徵南半球星空,其上大小不同的白色五角星代表巴西的26個州和一個聯邦區。白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秩序和進步」。

國徽:
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2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共和國成立日)。

重要節日:
獨立日:9月7日(1822年);國慶日:9月7日(1822年);印第安人日:4月19日;吉卜賽人日:5月24日。

國家政要:
總統盧拉·達席爾瓦 (Lula da Silva) ,2002年10月當選,2003年1月1日任職;2006年10月再次當選 ,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

自然地理:851.42萬平方公里(資料來源《巴西四月年鑒》),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

人口:1. 816億(2004年),佔世界人口的2.8%,居拉美首位。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 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巴西「印第安人日」

首都: 巴西利亞(Brasilia) ,人口205.1萬人(2000年),融匯了世界古今建築藝術的精華,有「世界建築博覽會」之稱。城市建造在人工湖旁,以三權廣場為核心,形狀像一架頭朝東方的巨型飛機。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巴西利亞城列為「人類文化財富」。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2個市。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簡史: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到達巴西。16世紀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逃到巴西後,巴西實際上成了葡的帝國中心。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西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獲得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8年5月廢除奴隸制度。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1891年2月24日通過第一部共和國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1960年將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政治:1988年10月5日頒布的新憲法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取消總統直接頒布法令的權力。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1994年和1997年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分別規定將總統任期縮短為四年,總統和各州、市長均可連選連任。國民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行使立法權,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主要職能是制定一切聯邦法律;確定和平時期武裝力量編制及兵力;制定全國和地區性的發展計劃;宣布大赦令;授權總統宣布戰爭或和平;批准總統和副總統出訪;批准或撤消總統簽署的臨時性法令、聯邦干預或戒嚴令;審查總統及政府行政開支;批准總統簽署國際條約;決定臨時遷都等。內閣為政府行政機構,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

經濟: 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2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4305億美元。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1995年2月3日匯率1美元兌0.8394雷亞爾。
巴西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鐵礦砂儲量650億噸,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鈾礦、鋁礬土、錳礦儲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鎳礦和黃金礦。煤礦儲量230億噸,但品位低。石油儲量約36億桶,另有相當於15億桶石油的油頁岩,天然氣儲量133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52.2%。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伊瓜蘇瀑布、伊泰普水電站、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文化教育: 中小學實行兩級制,第一級小學、初中共8年,第二級高中(包括技校、中專)3年。大學一般4~5年。高等院校有聖保羅大學、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聖保羅天主教大學、巴西利亞大學等。主要報紙有:《聖保羅之葉報》、《環球報》、《聖保羅州報》和《巴西日報》。主要雜志有《標題》、《請看》、《這就是先生》和《視界》等周刊。有電視台7家。政府管理的有兩家國家電視台和教育電視台。

對外關系: 巴西奉行獨立自主、人民自決、尊重主權、不幹涉原則、和平解決沖突和友好共處的對外政策。確定對外關系的重點為美國、西歐、日本和拉美國家等。
巴西與中國於1974年8月15日建交,此後,兩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等領域的交流不斷發展。
巴西把發展與美國的關系放在優先位置,雙方政治、貿易關系密切。美國是巴西主要的貿易對象、最大的債權國和投資國,投資額占外國在巴西總投資額的1/3。1991年兩國貿易總額近百億美元。但兩國在核能、環保、外債、貿易等領域存在分歧與摩擦。
巴西同西歐國家有著傳統的密切關系。西歐是巴西主要的出口市場和資金、技術的來源地。西歐各國在巴西的投資額約占同期外國在巴西投資的50%。1991年巴西向歐洲共同體出口額為97.7億美元。
日本是巴西發展與亞太地區國家關系的重點,是巴西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對象和原材料市場。日本在巴西直接投資佔全部外國投資的9.7%,僅次於美國和德國。
中東地區是巴西石油主要來源和重要貿易市場,1991年貿易額達28億美元。

E. 關於巴西

[編輯本段]【巴西概況】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是南美洲面積第一大的國家,也是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爐的縮影。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巴西在歷史上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之久。其國名巴西,葡萄牙語意為「紅木」。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後演變成國名。巴西全國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
[編輯本段]【巴西地理】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和東南沿海。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蓋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聖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聖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乾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聖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編輯本段]【巴西人口】
人口概況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
巴西全國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800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42%。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州(聖保羅,7000萬人口,MG 1900萬,里約1500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23%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民族和移民
巴西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義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歐洲或非洲血統。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義大利後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這樣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開始頻繁混血。以前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印第安人擁有這個地區明顯的文化特徵,比如黑白雜色被葡萄牙人認為是平安,並且開始向愛磨雷族人,後來引起了一場災難,他們開始襲擊並摧毀對內部的村莊。 1532年,自從SAO VICENTE建立以後,葡萄牙人開始以殖民者的身份來到這塊地方。由於18世紀采礦業的發展,葡萄牙的各州君王開始紛紛來到這里,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從非洲安哥拉和米納來的奴隸,他們都屬於非洲土著人。從第一年的殖民統治開始,黑人的比例就開始極大的增長。
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里,1875年,義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那個時候開始了奴隸解放運動,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奇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巴西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法國、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日本、朝鮮和中國。巴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巴西人口種族構成
由於歷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種族構成十分復雜。在巴西,不同種族,多種膚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移民進入到巴西。隨著巴西種植園的興起和礦區的開采,從1532年起,葡萄牙開始從非洲大量販運黑奴到巴西。到1822年巴西獨立前,黑人已佔巴西人口的60%。19世紀以後,又有一些中國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
【歷史政治】
歷史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2002年10月第四次參加總統選舉並獲勝,當選巴西第40任總統,2003年1月1日任職,任期4年。他是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統。2006年10月再次當選巴西總統,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二位通過直接選舉獲得連任的總統。
巴西曾受葡萄牙統治,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語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語言的影響,甚至有些地名、動植物名稱,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語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為葡萄牙語在巴西,已經和發源地有很大的差異。巴西人通常都聽得懂基本的西班牙語,至於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國旗
巴西國旗為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藍色圓形。圓形為天球儀,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天球儀上有白色五色星,象徵國家的26個行政區。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森林,黃色象徵礦藏和資源。
國徽
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2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巴西國徽(共和國成立日)。
國花為毛蟹爪蘭。
國歌:Hino Nacional Brasileiro
巴西獨立後的第一首國歌,是由頗有音樂才華的佩德羅一世親自創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獨立的當天,他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並親自在當晚聖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佩德羅一世退位後,里約熱內盧國立音樂學院的創辦者,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譜寫出一首後來成為巴西國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詩人奧里索•杜克•埃斯特拉達重新填詞,經專家委員會審查,1922年被定為巴西國歌。國歌《聽伊皮蘭加的呼聲》回顧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羅一世在聖保羅郊外伊皮蘭加河畔發出「不獨立,毋寧死!」呼聲的情景,歌頌祖國獲得了獨立,充滿著巴西人民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重要節日:
日期 節假日
1月1日 元旦日
2月中、下旬 嘉年華會(巴西狂歡節)
復活節前三天 耶穌受難日
4月21日 獨立英雄紀念日
5月1日 勞動節
聖三一主日後的星期四 基督聖體節
9月7日 國慶日(獨立日)
10月12日 聖母顯靈日
11月2日 亡靈日
11月15日 共和國成立日
11月20日 神誕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編輯本段]【巴西經濟】
巴西貨幣——雷亞爾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2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4305億美元。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2009年4月5日匯率1美元兌2.2095雷亞爾。
巴西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鐵礦砂儲量650億噸,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鈾礦、鋁礬土、錳礦儲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較豐富的鉻礦、鎳礦和黃金礦。煤礦儲量230億噸,但品位低。石油儲量約36億桶,另有相當於15億桶石油的油頁岩,天然氣儲量133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52.2%。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伊瓜蘇瀑布、伊泰普水電站、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1727年傳入巴西。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咖啡,加之勞動力廉價,咖啡種植業迅速興起。19世紀,巴西的咖啡種植幾乎遍及全國,隨後又形成持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咖啡繁榮期」。咖啡大面積種植,給巴西帶來了財富和繁榮。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種植園50萬個,種植面積約220萬公頃,從業人口達600多萬,年產咖啡200萬噸左右,年出口創匯近20億美元。近年來,由於出口結構的變化和國際咖啡市場不景氣,巴西咖啡生產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愛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費量達5.8公斤。近二十年來,隨著其它飲料的出現,巴西人均咖啡消費量仍超過3公斤。在巴西,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各式各樣的咖啡屋隨處可見。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喝到濃郁芳香的熱咖啡。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F. 巴西的資料

巴西聯邦共和國,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人口數居世界第五。領土位於中南美洲與大西洋之間,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接壤。巴西擁有遼闊的農田和廣袤的雨林。國名源於巴西紅木。得益於豐厚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勞動力,巴西的國內生產總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世界第十。由於歷史上曾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早在6,000年前巴西就有半游牧民族聚居,分布於亞馬遜河一帶森林,他們主要是從事耕作活動,並且每隔一段時間遷徙。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Pedro Álvares Cabral)到達巴西。隨後的三百年裡,葡萄牙人逐漸在此定居,一開始從事巴西紅木的採伐,後來逐漸擴展到淘金、甘蔗種植,逐步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808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一世攜王室貴族和政府遷往巴西,1821年歸國。這期間,巴西開始對英國開放貿易港口,並成為葡萄牙王國的一部分。

隨著葡萄牙王國開始走下坡,1822年9月7日,攝政王佩德羅一世宣布獨立,建立了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佩德羅二世被推翻,成立巴西合眾國。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期,巴西接納了超過500萬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移民。這一時期,巴西開始工業化。六十年代巴西發生軍隊政變,建立了軍人獨裁統治,直到1985年1月末才結束。

2006年10月1日,總統和議會選舉舉行。盧拉·達·席爾瓦與阿爾克明進入第二輪總統選舉。[1]10月29日,第二輪總統選舉舉行。[2]盧拉當選總統。

1988年憲法規定聯邦政府享有廣泛的權利,總統和副總統通過選民投票產生,任期4年。總統有權任命內閣,同時是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

巴西的立法機構是兩院制。擁有81個席位的參議院,由每個州選舉的3名參議員組成,任期8年。4年改選三分之一,後4年改選三分之二。眾議院513個席位是按人口比例選出,任期4年。

巴西共分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 (Brasília),州下設市,為第二行政機構。

阿克里 (Acre)
阿拉戈阿斯(Alagoas)
亞馬孫 (Amazonas)
阿馬帕 (Amapá)
巴伊亞 (Bahia)
塞阿臘 (Ceará)
聖埃斯皮里托 (Espírito Santo)
戈亞斯 (Goiás)
馬臘尼昂 (Maranhão)
馬托格羅索 (Mato Grosso)
南馬托格羅索 (Mato Grosso do Sul)
米納斯吉拉斯 (Minas Gerais)
帕拉 (Pará)
帕拉伊巴 (Paraíba)
巴拉那(Paraná)
伯南布哥 (Pernambuco)
皮奧伊 (Piauí)
北里約格朗德 又譯為北大河州(Rio Grande do Norte)
南里約格朗德 又譯為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
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
朗多尼亞 (Rodônia)
羅賴馬(Roraima)
聖卡塔林納 (Santa Catarina)
聖保羅 (São Paulo)
塞爾希培 (Sergipe)
托坎廷斯 (Tocantins)

巴西北部是廣闊的亞馬遜雨林,南部地區多丘陵,大部分人口居住於此,是農業基地。大西洋沿岸有數條山脈,最高海拔2,900米。北部蓋亞那高原的內布利納峰海拔3,014米,為全境最高點。境內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著名的伊瓜蘇瀑布就位於其支流上。

全境大部為熱帶氣候,亞馬孫平原為赤道多雨氣候,巴西高原為熱帶干濕季氣候,最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偶見霜雪。亞馬遜平原降水豐沛,東北部地區略為乾燥。

巴西農業、採掘業、製造業和服務業較為發達,勞動力充足。巴西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法)在拉丁美洲位居第一,對世界市場影響日益擴大。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大豆、鐵礦石、橙汁,鋼鐵、飛機。

1998年11月,巴西從國際貨幣基金主導的國際援助項目獲得了415億美元的貸款,前提是調整財政政策和經濟結構。1999年1月,巴西中央銀行宣布雷亞爾與美元脫鉤。這一貶值措施緩和了當年經濟增長回落的趨勢。2001年,在主要市場增長放緩,中央銀行採取高利率政策應對通貨膨脹壓力,投資者擔心新政府的經濟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巴西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降至2%以下。年底,貿易平衡方面的強勁表現使投資者信心增強。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均仍然是巴西經濟的主要問題。

自2003年1月1日總統盧拉·達·席爾瓦上任以來,外界所擔憂的財政危機並沒有出現。2003年經濟出現了0.2%的負增長後,近年增長溫和。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內陸地區較為稀少。種族和文化差異顯著。南部居民多有歐洲血統,可溯源到19世紀初來自義大利、德國、波蘭、西班牙、烏克蘭和葡萄牙等國的移民。而北部和東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著,部分具有非洲或歐洲血統。 巴西擁有約一億八千二百多萬人口、東南地區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區,根據IBGE 2004年數據顯示該地區人口約有7千八百多萬,相當於巴西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二該地區擁有巴西三個人口最多的洲(聖保羅,七千萬人口,MG 1千九百萬,里約1千五百萬)和兩個最大的城市(里約和聖保羅)。(在聖保羅和里約的交界地帶形成了以聖保羅,里約以及vp為支柱的商業地帶,該地區聚集了約百分之二十三的巴西人口,成為該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民族 東南地區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廣泛的地區,該地區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後裔和義大利後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亞洲和印第安人後代。 這樣在整個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開始頻繁交配。以前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因3第安人擁有這個地區明顯的文化特徵,比如黑白雜色被葡萄牙人認為是平安,並且開始向愛磨雷族人,後來引起了一場災難,他們開始襲擊並摧毀對內部的村莊。 1532年,自從SAO VICENTE建立以後,葡萄牙人開始以殖民者的身份來到這塊地方。由於18世紀采礦業的發展,葡萄牙的各州君王開始紛紛來到這里,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從非洲安哥拉和米納來的奴隸,他們都屬於非洲土著人。從第一年的殖民統治開始,黑人的比例就開始極大的增長。 19世紀,亞洲和歐洲的移民化開始受到刺激,德國人開始在1818年來到這里,1875年,義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紀初,日本人,敘利亞人和黎巴嫩人開始相繼來到這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東南地區發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為這次移民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為那個時候開始了奴隸解放運動,當時種植園以及剛剛興奇的巴西工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移民 東南地區是巴西移民特徵最明顯的地區,他聚集了國內移民以及國外移民。最大的影響是從巴西東北部傳來的。

眾所周知,巴西最流行的體育運動是足球,據1999年的統計數字,巴西大概有近2萬多支足球隊。另外,巴西國家足球隊是唯一一支由1930年至2006年的世界盃足球賽從未缺席過一屆的球隊,也是唯一一支曾五次奪取世界盃冠軍的球隊(1958、1962、1970、1994和2002年)。此外,巴西隊和巴西球員也包攬了很多世界盃的紀錄,可說是完完全全的「足球王國」。

G. 巴西首都是哪裡

巴西首都巴西利亞

國名:巴西聯邦共和國

獨立日:9月7日(1822年). 國慶日:9月7日(1822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0∶7。旗地為綠色,中間是一個黃色菱形,其四個頂點與旗邊的距離均相等。菱形中間是一個藍色天球儀,其上有一條拱形白帶。綠、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徵該國廣闊的叢林,黃色代表豐富的礦藏和資源。天球儀上的拱形白帶將球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象徵南半球星空,其上大小不同的白色五角星代表巴西的26個州和一個聯邦區。白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秩序和進步」。
國徽:圖案中間突出一顆大五角星,象徵國家的獨立和團結。大五角星內的藍色圓面上有五個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圓環中有22個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聯邦區。大五角星周圍環繞著用咖啡葉和煙草葉編織的花環,背後豎立一把劍,劍柄在五角星下端。綬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共和國成立日)。

國家政要:總統盧拉·達席爾瓦(Lula da Silva),2002年10月當選,2003年1月1日任職。

自然地理:854.7萬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法屬蓋亞那、蘇利南、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鄰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

人口:1.696億(2000年),佔世界人口的2.8%,居拉美首位。其中白種人佔54.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94%,黑種人佔5.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巴西利亞(Brasilia),人口約204.32萬人(2000年),年平均氣溫19℃。它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聞名於世。在燈火通明的夜晚從空中俯視,巴西利亞猶如一架頭朝東方的巨型飛機。1987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巴西利亞城列為「人類文化財富」。

行政區劃: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07個市,其中15萬人口以上的有79個,100萬人口以上的有12個(1999年)。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簡史: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發現巴西。16世紀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逃到巴西後,巴西實際上成了葡的帝國中心。1821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西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獲得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8年5月廢除奴隸制度。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國。1891年2月24日通過第一部共和國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1960年將首都由里約熱內盧遷往巴西利亞。1964年3月31日,軍人政變上台,實行獨裁統治,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政治:1988年10月5日頒布的新憲法規定,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取消總統直接頒布法令的權力。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1994年和1997年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分別規定將總統任期縮短為四年,總統和各州、市長均可連選連任。國民議會由聯邦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行使立法權,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主要職能是制定聯邦范圍內的一切法律;確定和平時期武裝力量人數;制定全國和地區性的發展計劃;宣布大赦令;授權總統宣布戰爭或和平;批准總統和副總統出訪;批准或撤銷聯邦干預或戒嚴;審查總統賬目;批准總統簽署國際條約;決定臨時遷都等。內閣為政府行政機構,內閣成員由總統任命。

經濟:巴西幅員廣大,資源豐富,植物種類極為豐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橫貫北部的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原始最遼闊的森林資源。在西南部的世界第五大河巴拉那河上有極為壯觀的伊瓜蘇大瀑布,巴西與巴拉圭合建的被譽為「世紀工程」的世界第一大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就設在巴拉那河上,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巴西是世界水電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巴西是拉美第一經濟大國,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礦、鋁礬土、鈾、錳、錫、鉻、鎳、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其中已探明的鐵礦砂儲量為650億噸,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第二位,每年鐵礦產量的77%用於出口,佔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30%。鈾的儲量為24萬噸,居世界第六位。巴西是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糖果生產國。各類糖果產量每年達800億顆。糖果業年產值為5億美元。每年出口糖果5萬噸左右。巴西被譽為柑桔王國,其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巴西有「咖啡王國」的稱號,咖啡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第一位,甘蔗、可可、大豆、柑桔產量都名列世界前茅。全國可耕地面積約4億公頃,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糧倉」。巴西的畜牧業非常發達,以養牛為主。工業產值在拉美居首位。擁有較完整的工業體系,鋼鐵、汽車、造船、石油、化工、電力、製鞋等業在世界享有盛譽;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信息、軍工等領域技術水平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巴是南美鋼鐵大國,為世界第六大產鋼國,鋼材出口達1200萬噸,佔全國鋼材總量的54%。也是拉美第一、世界第九汽車生產大國。巴西的旅遊業久負盛名,為世界十大旅遊創匯國之一。主要旅遊點有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城、伊瓜蘇瀑布和伊泰普水電站、瑪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和大沼澤地等。

貨幣:雷亞爾

「咖啡王國」——巴西 拉美大國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

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1727年傳入巴西。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咖啡,加之勞動力廉價,咖啡種植業迅速興起。19世紀,巴西的咖啡種植幾乎遍及全國,隨後又形成持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咖啡繁榮期」。咖啡大面積種植,給巴西帶來了財富和繁榮。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

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種植園50萬個,種植面積約220萬公頃,從業人口達600多萬,年產咖啡200萬噸左右,年出口創匯近20億美元。近年來,由於出口結構的變化和國際咖啡市場不景氣,巴西咖啡生產和出口量有所下降。

巴西人酷愛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費量達5·8公斤。近二十年來,隨著其它飲料的出現,巴西人均咖啡消費量仍超過3公斤。在巴西,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各式各樣的咖啡屋隨處可見。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喝到濃郁芳香的熱咖啡。

「足球大國」——巴西 巴西是世界足球大國。足球運動不僅是巴西民眾的共同愛好,也是整個民族的驕傲。巴西職業球隊之多,可謂世界之冠。正式登記注冊的足球俱樂部已有兩萬個以上,從事足球運動的人數逾百萬。除球王貝利外,巴西還擁有濟科、蘇格拉底、卡雷卡、羅納爾多、里瓦爾多、羅馬里奧等一大批世界級的足球巨星。

新聞出版:2000年,全國日報有500種,雜志1485種,發行量在15萬份以上的主要報刊有:《聖保羅頁報》、《聖保羅州報》、《環球報》、《人民郵報》、《零點》等。主要雜志有:《請看》、《這就是》、《時代》等,均為周刊。

據2001年統計,全國有廣播電台2965家,其中調頻台1418家。大多為私人所有,巴西廣播公司為官方電台。大型電視台有七家,「環球台」為全國最大私營電視台,全國覆蓋面達99.77%。其他較大的私營電視台有「巴西電視網」和「班特蘭德斯」等。政府管理的有兩家,即國家電視台和教育電視台。上述電台和電視台均使用葡萄牙語。

H. 世界貨幣簡介(十萬火急)

世界貨幣
是指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這些貨幣職能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世界市場的形成,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國際市場上發揮作用時,貨幣便具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

美金
美金既美元的另一個名稱,為什麼美元又叫美金呢?這要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說起.

布雷頓森林體系啟蒙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時。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300多位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議最後決議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由此建立起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內容包括: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國際貨幣事務進行磋商,為成員國的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提供融資支持;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即「雙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取消經常賬戶交易的外匯管制等。由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簡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世界銀行則提供長期信貸來促進世界經濟的復甦和發展。這兩大機構運轉至今。

布雷頓森林體系通過實行美元和黃金直接掛鉤以及固定匯率制度,促進了國際金融的穩定發展,為國際貿易的擴大和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布雷頓森林體系也有其內在缺陷,主要表現為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和國際清償力的矛盾、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之間政策協調的不對稱性以及固定匯率制下內外部目標之間的兩難選擇等。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這些固有的缺陷逐步暴露。

20世紀60-70年代,在經歷了多次美元危機後,以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協定》為標志,美元對黃金貶值,同時美國拒絕向外國中央銀行出售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金本位制名存實亡。1973年2月,美元進一步貶值,各主要貨幣在投機力量沖擊下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此後,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不安,直至1976年國際社會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體系」。但是牙買加體系並不是一套嚴密的制度安排,它是一種既無本位及其適度增長約束,也無國際收支協調機制的自由放任體系,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作為重要的國際組織仍得以保留。

因為有這段美元和黃金掛鉤的歷史,所以習慣上就把美元稱為美金

澳大利亞元
澳元是澳大利亞聯邦的法定貨幣,由澳大利亞儲備銀行負責發行,目前澳大利亞流通的有5、10、20、50、100元面額的紙幣,另有1、2、5、10、20、50分鑄幣,其進位是1澳元等於100分(Cents)。

1966年2月14日,澳大利亞發行了現行流通的貨幣澳大利亞元,以取代先前流通的舊市澳大利亞鎊,並規定1澳元等於1.12美元,可兌換0.5個澳鎊。1971年8 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澳元於當月23日開始與英鎊掛鉤,12月22日美元貶值,澳大利亞宣布澳元的含金量不變(即0.99531克),對美元的官方匯率上升為 1.216美元,且波幅為2.25%。1972年6月23日,隨著英鎊區的解體,澳元因此享受的優惠也就宣告結束。

1974年9月25日,澳大利亞重新實施有效匯率制,且澳元不再釘住美元,改為澳大利亞主要貿易夥伴國20種貨幣一攬子加權貨幣聯系,並實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1976年11月29日,澳元有效匯率貶值17.5%。

1983年12月12日,澳大利亞取消了澳元盯住一攬子貿易加權貨幣的有效管理浮動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澳大利亞也因此取消所有外匯管制。目前,澳大利亞元已成為國際金融市場重要的硬通貨和投資工具之一。

巴西貨幣(巴西克魯塞羅)

現在有些地方都發生了用巴西幣行騙的把戲,造成許多人認為巴西幣不值錢,其實那些行騙用的是已經作廢的巴西舊幣(克魯塞羅和新、舊克魯扎多)面值很大,最大面額的為500000。這些錢就是在巴西現在也已經不能用了!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巴西的貨幣情況:歷史上巴西的貨幣名稱及面額變化較多,特別是由於近年來沉重的外債負擔及惡性通貨膨脹,其貨幣變動更為頻繁。是拉美國家貨幣貶值最大國家之一。自巴西獨立至今所採用的貨幣體系有:1833~1942年間1米雷斯等於1000雷斯;1942~1967年間1克魯塞羅等於100分;1967~1985年間1新克魯塞羅等於1000舊克魯塞羅;1986~1989年間1克魯扎多等於1000新克魯塞羅;1989——1990年間1新克魯扎多等於1000克魯扎多。1990年3月16日,巴西再次發行克魯塞羅,替代新克魯扎多,兌換率為1:1本輔市進位制為1克魯塞羅等於100分(Centavos)。 至1991年12月31日,克魯塞羅匯率買賣價分別為1068.70及1068.80 兌1美元。1993年巴西發行新貨幣克魯塞羅雷亞爾,1克魯塞羅雷亞爾等於1000克魯塞羅。但克魯塞羅雷亞爾只流通了1年半的時間,巴西在1994年7月1日採用新貨幣---雷亞爾,1雷亞爾等於2750克魯塞羅雷亞爾。當時的匯率為1雷亞爾=1美元,最高曾經到過0.83雷亞爾=1美元,但隨後最高貶值到3.5雷亞爾=1美元。之後又有所回升。現在雷亞爾的匯率為:1美元=2.2863雷亞爾(2006年6月3日的匯率);註:(按照2006年6月3日的匯率算下來1雷亞爾=3.50916人民幣)。本文貼出的雷亞爾是2003年巴西中央銀行發行的第二版雷亞爾貨幣樣.

英鎊
英鎊

Pound Sterling;£ �

英國的貨幣單位。其輔幣和進位,原為1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 ,從1972年2月15日起改用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的十進位制。現流通的紙幣面額有1、5、10、20、50英鎊,鑄幣面額有0.5、1、2、5、10、50便士。英國在1821年正式實行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規定1英鎊含金量為7.32238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英國曾停止實行金本位制。1925年實行金塊本位制(見金本位制),於1931年又放棄,英鎊成為不能兌現的紙幣。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但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趨於衰落,並為美元所取代。1946年12月18日規定1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1949年9月英鎊貶值30.5%,對美元的比價由1∶4.03降為1∶2.80。1967年11月再次貶值14.3%,對美元的比價降到1∶2.40,1英鎊的含金量改為2.13281克。1972年6月實行浮動匯率。此後,英鎊仍然是跌多漲少,1977年底在76個國家的外匯儲備中所佔比重僅為1.5% ,英鎊不再是國際儲備貨幣。

中文全稱: 英鎊
幣值換算
1英鎊=100便士

幣值: 1/2、1、2、5、10、20、50便士和1英鎊
文字介紹
國徽:

也是英王徽。盾面上兩組三隻金獅象徵英格蘭,紅獅象徵蘇格蘭,豎琴象徵愛爾蘭。兩側是代表英格蘭的獅子和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盾徽周圍用法文寫著「惡有惡報」。下端懸掛著嘉德勛章,飾帶上寫著「天有上帝,我有權利。」盾徽上端為頭盔、帝國王冠和獅子。

國旗:

為米字旗。旗中白邊紅色正十字代表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蘇格蘭守護神聖安德魯,紅色交叉十字代表愛爾蘭守護神聖帕特里克。此旗是由英格蘭的白地紅色正十字旗、蘇格蘭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愛爾蘭白地紅色交叉十字旗重疊而成。

輔幣名稱: 便士 國家名稱
國家名稱: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國家中文簡稱: 英國
國家英文名稱: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所屬洲: 歐洲
面積: 244100平方千米
首都
首都: 倫敦
首都英文名稱: London
簡況及歷史
位於歐洲西部孤島國。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

1~5世紀英格蘭東南部受羅馬帝國統治。後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相繼入侵。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蘭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1066年諾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蘭,建立諾曼底王朝。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確定了君主立憲制。

開放分類:
社會、經濟、英國、貨幣

新加坡元
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 SGD)是新加坡的法定貨幣基本單位,以S(selat)為海峽的意思。

歷史沿革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獨立,12月22日成立共和國,但仍使用馬來亞元。法定匯率為8.5142馬元等於1英鎊,3.06122馬元等於1美元。1967年6月12日,原聯合「貨幣基金委員會」停止發行馬來亞幣,新加坡政府發行了自己的新加坡元,取代了馬來亞元,新加坡元與馬來亞元等值。同年11月18日,英鎊貶值,19日新加坡宣布新元含金量不變。1971年 12月18日美元貶值後,新元含金量仍不變。1972年6月23日,英鎊浮動後,新加坡元不再釘住英鎊,改與美元掛鉤。1973年6月20日新加坡實行浮動的實際匯率制 。

貨幣

新加坡貨幣分紙幣和硬幣,近期也開始發行塑膠幣。目前在新加坡流通的新加坡貨幣有:10000、1000、500、100、50、20、10、5、1元等面額的紙幣,另有1元及50、20、10、5、1分鑄幣。從「人像系列」開始,紙幣也停止發行1元面額,只發行2元以上面額。

紙幣

☆胡姬花系列(1967-1976)

☆鳥系列(1976-1984)

☆船系列(1984-1999)

☆人像系列(1999 - ),2元的面額更於2006年發行塑膠製造的版本

硬幣

☆魚系列(1967 - 1985)

☆花卉系列(1985 - )

圖片
Image
國旗國徽
國旗國徽圖片
Image
中文全稱: 新加坡元
幣值換算
1元=100分

幣值: 1、5、10、20、50分和1元
文字介紹
國旗:

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表示人類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象徵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

國徽:

由盾徽及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盾面上有國旗圖案。左側的獅子象徵新加坡,右側的老虎象徵該國與馬來西亞歷史上的聯系。紅盾下為棕櫚枝葉,綬帶上用馬來文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輔幣名稱: 分 國家名稱
國家名稱: 新加坡共和國
國家中文簡稱: 新加坡
國家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所屬洲: 亞洲
面積: 618平方千米
簡況及歷史
城市國家。位於馬來半島南端。

古稱單馬錫,8世紀建國,屬印尼寶利佛逝王朝。18~19世紀是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24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英國恢復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轄殖民地。1959年6月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共和國,10月加入英聯邦。

韓圓
韓圓(원,漢字寫作「圓」,譯音Won)是韓國的通貨單位。中文有時候沿用舊稱「圜」(환, Hwan)。由韓國央行韓國銀行發行。

匯率

日期:2005年6月28日

兌英鎊(GBP): ₩1,857

兌歐元(EUR): ₩1,234

兌美元(USD): ₩1,020

兌新加坡元(SGD): ₩607

兌港元(HKD): ₩131

兌日圓(JPY): ₩9

流通紙幣

1000圓(正面:退溪李滉肖像、背面:陶山書院)

5000圓(正面:栗谷李珥肖像、背面:烏竹軒)

10000圓(正面:世宗大王肖像、背面:慶會樓)

流通硬貨

1圓

5圓(黃銅)

10圓(黃銅、直徑22.8mm、4.0g)

50圓(白銅、直徑21.6mm、4.1g)

100圓(白銅、直徑24mm、5.4g)

500圓(白銅、直徑26.5mm、7.7g)

德國馬克
德國馬克由德意志銀行發行。1馬克等於100芬尼(PFENNIG),目前,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50、100、200、500和1000馬克等面額,另有1、2、5馬克及1、2、5、10、50芬尼的鑄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仍使用原來流通的舊貨幣一帝國馬克、列登馬克和佔領馬克。由於境內通貨膨脹日趨嚴重,1948年6月19日,美、英、法三國軍事佔領當局宣布,在其佔領區實行幣制改革,規定從6月20日起發行新貨幣「德意志馬克」。新馬克對美元匯率為1美元等於3.333馬克。1949年9月19日,馬克受英鎊貶值影響也貶值20.6%,匯率變成1美元等於4.20馬克。1953年1月30日,聯邦德國中央銀行初次規定馬克含金量為0.211588克,官方匯率為1美元等於 4.20馬克。戰後,聯邦德國經濟增長很快,對外貿易迅速擴大,隨著貿易順差的增長,國際收支順差不斷擴大,外匯儲備也日益增加。1959年1月1日,德意志銀行決定馬克實行自由兌換。1961年3月4日馬克升值4.76%,含金量提高到 0.222168克,對美元官方匯率為1美元等於4.00馬克。1969年9月29日,德意志銀行不再干預市場以維持4馬克兌換1美元的官方匯率,馬克匯率自由浮動;同年10月26日,馬克又升值9.3%,含金量也提高到0.242806克,官方匯率為 1 美元等於3.66馬克。1971年5月10日,馬克匯率再次自由浮動。同年12月20 日,馬克升值為1美元等於3.2225美元,德意志銀行不再公布馬克含金量。1972 年4月24日,聯邦德國宣布執行歐洲共同體成員國貨幣匯率上下波動幅度不超過 2.25%的規定。1973年2月14日,美元貶值後,馬克對美元中心匯率定為1美元等於2.9003馬克。同年3月19日起,聯邦德國與其他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相互間貨幣匯率波動幅度訂為2.25%,同時馬克升值3%。1979年3月13日,歐洲貨幣體系正式建立,聯邦德國為成員國,馬克與其他成員國貨幣之間匯率波幅限制在上下2.25%,馬克成為歐洲貨幣體系中的主要貨幣。70年代以來,由於聯邦德國經濟增長較快,馬克的國際地位日益增強,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也是特別提款權五種定值貨幣之一。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之後原西德馬克為合法流通貨幣,並稱為德國馬克

瑞士法郎
瑞士法郎(Swiss franc)是瑞士和列支敦斯登的法定貨幣,由瑞士的中央銀行發行。

瑞士法郎是一種硬通貨。瑞士的大部分鄰國使用歐元。瑞士境內亦有商鋪、機構通行歐元。

至2005年1月1日,1瑞士法郎相等於0.858101美元和0.646289歐元。

瑞士法郎紙幣用色明快,設計與印工皆精。10元紙幣上為瑞士出生的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的頭像,雖然他的重要建築活動多發生在瑞士以外。100元紙幣上為雕塑家吉柯梅蒂和他的作品。
自1907年以來,瑞士國家銀行先後發行幾版鈔票,這些鈔票由於流通時間長,其中有些版式出現了假鈔,所以截至1980年已先後停止流通,有的已失去法定價值。

已停止流通的各種鈔票,瑞士國家銀行規定自停止流通日期起,20年內仍接受兌接受兌流通中的貨幣,超過20年即失去法定價值。因此,遇有1980年及以後日期停止流通的鈔票,可按托收方式辦理。

瑞士國家銀行從1995年開始發行了新鈔系列票。目前已經發行了200、50、20和10瑞士法郎。

主要印製特徵:

瑞士法郎的印刷有其獨到之處,即用瓦楞線組成的人像是用深凹版印刷,形成一個細微的波紋水平線網,緯線厚度和高度變化使肖像顯出明亮區和陰暗區,垂直觀察可見印刷的線條和分隔它們的空間,肖像顯示顯示正常形象,傾斜觀察,高的線條遮住了白的空檔,陰暗區變得密集,肖像變為深色,四根白色防偽線條清楚的顯現出來。鈔票的中部使用了蘭色熒光油墨;地印圖案巧妙的隱藏在花飾圖案中。

新系列瑞士法郎鈔票在版式和防偽技術上都有很大的改變,將橫版改為豎版,正在左側由字母「A-H」劃分域均有一項防偽措施:水印為正面人像;安全線是開窗式;鈔票的上方有「十」字形對印;正面中間有動態全息標,全息標內有面額數字;正面中間的幾何圖形內有縮印文字;紫光燈下有熒光纖維絲和面額數字,正面人像的一半有反光。

圖片
Image
國旗國徽
國旗國徽圖片
Image
中文全稱: 瑞士法郎
幣值換算
1法郎=100生丁

幣值: 1、2、5、10、20、50生丁和1、2、5法郎
文字介紹
國徽:

為盾徽。圖案與顏色和國旗相同。

國旗:

呈正方形,為紅地白十字旗。它象徵國家的統一。

輔幣名稱: 生丁 國家名稱
國家名稱: 瑞士聯邦
國家中文簡稱: 瑞士
國家英文名稱: Confederation of Switzerland
所屬洲: 歐洲
面積: 41293.2平方千米
首都
首都: 伯爾尼
首都英文名稱: Bern
簡況及歷史
位於中歐的內陸國。

1291年8月1日建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制定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

I. 巴西資料

歷史政治】
歷史
古代巴西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聖十字架」,並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於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台,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於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2002年10月第四次參加總統選舉並獲勝,當選巴西第40任總統,2003年1月1日任職,任期4年。他是巴西歷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統。2006年10月再次當選巴西總統,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第二位通過直接選舉獲得連任的總統。
巴西曾受葡萄牙統治,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語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語言的影響,甚至有些地名、動植物名稱,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語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為葡萄牙語在巴西,已經和發源地有很大的差異。巴西人通常都聽得懂基本的西班牙語,至於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J. brazil是哪個國家

巴西

巴西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葡萄牙語: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簡稱巴西。

巴西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6世紀初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9月7日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推翻帝製成立共和國。1891年建立合眾國。1967年改為現國名。

在巴拉圭官方語言之一的瓜拉尼語中,巴西被稱為「Pindorama」,此名稱由當地人所取,意為「棕櫚之地」。

(10)巴西帝國貨幣是什麼擴展閱讀

「巴西」國名的由來:

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爾率領的船隊在巴西上岸後,立即宣布這塊土地為葡萄牙國王的屬地,並在岸上豎起了十字架,取名為「聖十字地」,宣布歸葡萄牙所有。

為了尋找黃金而來的葡萄牙殖民者沒有在這里找到黃金,卻在海岸附近發現一種紋路細密、色彩鮮艷、堅固耐用的樹木,可提取寶貴的染料。

這種染料純粹為白色,曝露於空氣中變成紅色。當時便借用東方一種相似的樹木-紅木的名字來稱呼這種樹木,葡萄牙語紅木稱"巴西(Braza)"。

因為巴西紅木幾乎是當時唯一出口的物資,殖民者競相採伐這種樹木,於是「巴西」就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成為這塊陸地的正式名字。

閱讀全文

與巴西帝國貨幣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