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罕見!全球幾乎都在貿易逆差,你知道是誰在順差嗎
除中國以外,全球主要的順差國就是那些大量向外出口能源產品及初級產品的國家。比方說俄羅斯、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亞等。在全球化進程順利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工業國都在利用工業的剪刀叉差,賺取能源及初級產品出口國家的巨額利潤。世界主要的工業國有中國日本韓國西歐各國以及美國。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適當的貿易逆差反而對我們有利,比如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貿易摩擦、減緩國際資本蜂擁而入、緩解通脹壓力、降低人民幣升值預期等等。另外,從外匯儲備的利用率角度來說,較大的貿易順差意味著外匯、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實際是一種浪費。可以這么說,只要是投資得當,只要是把外匯用在了購買生產性的設備上、只要進口的商品能彌補國內短缺的原材料,那麼對提高生產力、增加就業等方面還是有很大益處的。
⑵ 我國外貿順差現狀
一、我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基本情況
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貿易規模達到21738.3 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增長48%,對 GDP 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據海關統計2008年1月~9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967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2%。其中出口10740.6億美元,增長22.3%;進口8930.7億美元,增長29%。1月~9月累計貿易順差為180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
1.我國貿易順差的現狀
1981年以來我國貿易平衡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見下圖)
(1)以貿易逆差為主階段(1981年~1989年)
這一階段雖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別出現了30.36 億和8.36億美元的順差,但總體上是以逆差為主,累計逆差達到424.04億美元。平均每年逆差為 47.12 億美元。
(2)較小貿易順差階段(1990~1996 年)
這一階段雖然在1993年出現了122.15 億美元的逆差,但總體上是以順差為主,累計順差達到433.08億美元。
(3)較大貿易順差階段(1997年~2007年)
這一階段各年均為貿易順差,且平均每年順差均在500億美元以上,1997年~2007年累計順差達到5415.5億美元,2007年我國出口額12180.2億美元,增長25.7%;進口額9558.2億美元,增長20.8%,全年貿易順差達到2622億美元,為近5年來的最高水平。
2.我國貿易順差的特點
(1)加工貿易順差遠高於一般貿易
一般貿易由逆差轉為順差,加工貿易仍是順差的主體。2007 年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為617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進口總額為3684.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6%;順差為2492.5億美元。而同期一般貿易順差僅為1099.3億美元,約為加工貿易順差的二分之一。目前,我國加工貿易產品已逐漸從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品,向以機電產品為主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
(2)順差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
順差主要來自民營和外資企業,國有企業仍為逆差。2004年外貿經營權全面放開後,大大激發了民營企業擴大出口的積極性。2007年,民營企業出口實現貿易順差1709.9億美元,佔全國順差總增量的65%。外資企業「高出低進」也十分突出,實現順差1361億美元,國有企業仍有449.1億美元逆差。
(3)中美、中歐貿易順差繼續擴大
我國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國家和香港地區,但增量主要來自歐美,而且表現出逐年擴大的趨勢。2007年,我國對美、歐、港的順差分別達1633.3億、1342.3億和1716.2億美元。三地順差合計4691.8億美元,占我全球貿易中順差來源地順差總額的90%以上。
(4)貨物貿易順差是我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服務貿易連年逆差
我國貨物貿易順差逐步擴大,成為推動貿易順差增加的最主要因素,1997年~2006年,貿易順差累計5655.5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累計順差額6244.5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額677.3億美元。在國際上,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長期保持順差,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我國經濟結構升級緩慢。
二、我國傳統的比較優勢發展戰略
長期以來,我國奉行以低勞動力成本為基礎的比較優勢戰略,這在一定時期內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在資金、技術方面相對稀缺,成本較高,而勞動力則相對充裕,成本也相應較低,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擁有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因此,低勞動力成本優勢是當前我國的比較優勢所在。另外,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而言,現階段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有價格競爭力的也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具體來說,這主要體現在由低勞動力成本帶來的低價優勢以及粗放型增長所帶來的規模優勢。憑借這種「比較優勢」,中國的產品得以極強的價格優勢迅速佔領國際市場,中國的製造業也得到快速的發展。有關資料表明,「中國製造」的產品已滲透到世界各個角落。
三、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原因
外貿順差反映了國情,是發揮人力資源比較優勢的結果。立足於人多、收入低等基本國情,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參與國際分工,是我國產生外貿順差的根本原因。我國人力資源「質優價廉」,勞動力成本只有美國的5%、韓國的8%、巴西的18%。同時我國還有市場大、配套強、海外華人多等優勢,有利於吸納國際產業轉移,致使加工貿易占我國出口的一半以上,並成為順差的主要來源。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是貿易順差的重要原因
20世紀90年代工業發達國家開始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國經濟恰好已形成了基本的開放態勢,因而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這場世界性的產業轉移;之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加之國內人力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和法律環境日趨完善,中國逐漸成為國際製造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資企業躍升為中國外貿發展的主力軍。2005年1月1日,WTO成員國取消了對服裝和紡織品的所有進口配額限制。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的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出口成為貿易順差的最大驅動力量。
2.貿易順差的擴大與國際間產業的轉移有著密切的聯系
根據我國進出口國別(地區)統計,1994年~2007年間,在雙邊貿易中我國順差增加較大的市場主要有美國、香港地區和歐盟。其中美國由74.9億美元激增到1633.3億美元,是我國最大的順差對象國;香港由229.1億美元增加到1716.2億美元;歐盟由逆差38.4億美元751.1億變為順差1342.3億美元。同一時期我國對亞洲地區的貿易卻由順差轉變為出現美元的逆差。其中,對日本的逆差由47.5億美元增加到318.8億美元;對韓國的逆差由 29.2億美元增加到476.2億美元;對台灣地區的逆差由118.5億美元增加到775.6億美元;對東盟的逆差由4.5億美元增加到141.9億美元。如果考察一下同期我國一些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方向統計,我們就會發現,在中國對美國、歐盟的貿易順差迅速增加同時,亞洲幾個主要經濟體對美、歐的貿易順差出現了相應的縮減。也就是說,由於國際間比較優勢的變化,原來設在亞洲其他幾個主要經濟體的加工出口產業,尤其是其末端加工程序,已經大量轉移到中國,這樣也就把它們對美、歐的貿易順差轉移到了中國。而我國則從這些經濟體大量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並因此形成我國對亞洲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逆差。亞洲國家或地區對我國的持續產業轉移間接擴大了我國的出口貿易規模,使貿易順差加速。
根據進出口商品結構統計,我國貿易順差集中在工業製成品上。1994年~2007年間,我國工業製成品順差由原來的21.1億美元增加到4436.3億美元,與此同時,初級產品貿易則由32.4 億美元順差轉變為出現1814.3億美元的逆差。應當注意的是,我國工業製成品貿易出口和進口均大幅增長,這反映了我國加工貿易佔有較大比重,中國處於加工貿易製造基地的位置,很多鄰國的出口要經過中國的組裝得以實現,即「大出」同時伴隨著「大進」,出口增長大量地依賴工業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等的進口,其中化學品及有關產品甚至存在著較大的逆差。我國商品進出口十幾年的迅速增長和順差的急劇擴大,與國際間產業結構的調整——部分加工出口產業由其他亞洲經濟體向我國轉移,有著直接的關系。
3.發達國家對中國技術出口的限制擴大了貿易順差
按照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自由貿易原則,中國主要對海外原材料產品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需求較大。但一些發達國家以國家安全等為借口,對本國企業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設備施加種種限制。巴黎統籌委員會解散後,某些國家對華出口的管制政策不但沒有放鬆,反而加強,這自然會加大雙邊貿易不平衡。以美國為例,美國對中國實行歧視性出口管制已是導致中美逆差形成的重要原因。尤其是「9·11」事件以來,美國進一步實施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出口許可審批的時間更長,對高科技出口的限制也更多。對華出口管制是一把「雙刃劍」,出口管制政策在對美國工業產生危害的同時,也在許多方面削弱了其出口競爭力,導致對中國出口下降。美國的出口許可證從遞交申請到批準的平均時間一般為3個~12個月,而日本、德國對向中國高科技出口發放許可證的時間最多為1個月。所以,如果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要等半年才能獲得許可證,出口機會就會轉向德國或日本公司。正由於此,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比例持續下降。由於美國歧視性的出口管制,近幾年美國每年都要喪失對中國出口幾十億美元的貿易機會。
4.FDI推動貿易順差的擴大
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形成的生產能力正在釋放出來,導致某些產品出口激增,遠遠超出國內市場需要,因而出口大量增加,貿易順差而擴大。據海關統計,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一直居重要地位,無論是進出口額還是貿易差額,外商投資企業都占絕對比重,目前,加工貿易是外資企業的主要貿易方式,2007 年外企加工貿易出口6955.2億元,同比增長23.4%,進口5594.1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實現貿易順差1361.1 億美元,佔全國加工貿易順差的55%,因此可以看出,外商在華投資企業在我國貿易順差的加速擴大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跨國公司把我國作為全球生產基地,依靠自身技術的先進和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便宜,大力開展加工貿易,推動了出口額和進口額的逐年高漲。因此,跨國公司以加工貿易等方式,大量向國外市場出口產品,並不能反映出我國在全球市場真實的競爭力,只在數字上製作了我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其實,我國的很多出口並不是真正的「中國製造」。
5.產業結構的提升導致大量的進口替代
在國際產業轉移和要素重組中,大量外資企業來華建立加工組裝基地,客觀上將周邊地區對美歐的順差轉移到我國。特別是近幾年外商對華投資由加工組裝環節向上下游延伸,呈現整個產業鏈對華轉移的趨勢,使我國家用電器、信息技術、運輸工具等產業的國內配套能力大大增強,從而大量替代進口。沿海地區加工貿易也由「大進大出」向「小進大出」轉變,使用國產料件的比重大幅提高,順差逐年增加。除集成電路以及電容器、復印機、電容器、汽輪機等產品的零件進口增長較快外,大部分產業的零件進口都呈低速增長或下降趨勢。不少產業零部件生產能力激增後,轉而大量出口。例如,汽車零件進口額下降8.2%,出口額卻增長了49.2%。中國自己的公司提升產業結構,相互激烈競爭,這無疑受助於在華外國公司的技能和技術轉讓。
外貿順差反映了原產地統計規則,順差多並不等於利益多。順差或逆差不是利益分配大小的標志,也不是經濟是否健康的標志。我國順差雖大,但仍不是貿易強國,在國際分工中還處在較低端,獲得的比較利益並不高。比如,我國的順差集中於加工貿易與外資企業,如果根據企業的「國籍」或增值的多少來統計順差,我國的順差就會大大減少。因此,根據原產地規則統計出的我國順差,統計意義大於經濟意義,不完全是反映貿易利益分配的恰當指標。
綜上所述,我國巨額的貿易順差是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要素稟賦優勢推動的結果。所以,我們既要看到外貿順差增大的一面,也要看到國際分工地位低、亟需提高的一面。因此深入分析我國貿易順差擴大的原因,對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⑶ 2009年或2010年世界各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排行!要有依據和詳細的~
2009年世界綜合國力排名
<1>美國 2008年底美國的利率可能會降至1.5%以下,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轉暖,2009年會以25基點(甚至更少的基點數)的加息力度逐步提高利率,恢復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和股市的調控能力及美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美國總是懂得把人民集結在最賺錢的行業,所以能夠長期保持絕對優勢地位。2010年底美國仍將以世界第一的國民生產總值,黃金儲備,教育力量,科技力量,軍事力量(尤其是軍費開支),全球500強企業數量,綜合國力和世界第一大貨幣美元(與歐元影響力相當)等穩坐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寶座。美國次貸危機的確對世界股市,尤其是股民、基民信心產生了重大負面影響,但是也應該看到世界許多重要經濟實體如「金磚四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澳大利亞等實體經濟走勢都較為強勁,日本經濟也正逐步轉暖。美國各項主要指標佔世界的比重每年略有降低,顯示出了亞洲經濟的強勁走勢。美國受世界經濟大繁榮和本國各項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帶動,必將逐步走出次貸危機,重新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預測美國全年經濟增速約為2.6%(這個增速很大程度上由中美關系決定,因為中美關系直接影響國際油價,中美貿易額等)。以2012年底匯率計,2012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會下降到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19%以下,但綜合國力仍將佔到世界綜合國力的20%以上,在絕大多數重要領域還將佔到世界的絕對比重!2015年美國軍費開支將超過1.5萬億美元。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壓力:美國次貸危機,國際油價高速上漲,巨額貿易逆差,巨額財政赤字,高通貨膨脹率,美元疲軟等,期間關系是巨額貿易逆差,巨額財政赤字和美國次貸危機,是導致美元疲軟,進而導致美國高通貨膨脹率和國際油價高速上漲的重要原因。
軍事:(1)以大型軍事科研工程為基礎,美國軍力每年增強15%以上;(2)指揮全球美軍的美國四大指揮中心:(五角大樓)美國國家軍事指揮中心—最大指揮中心,國家緊急機載指揮中心—最強大空中指揮所,戰略空中司令部指揮中心—戰略空中中樞,北美夏延山地下指揮中心—防空防天指揮中心;美國海軍絕密武器研究最大基地「第七區」,未來美國最大的武器試驗中心,美國海軍空戰中心—「中國湖」海軍基地,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里奇克雷斯特鎮附近的胡佛大壩下;(3)軍事戰略:美國有國家導彈防禦計劃(NMD)和戰區導彈防禦計劃(TMD)軍事系統;美國不斷進行軍事侵略和軍事演習採取以戰養戰的軍事策略;美國情報部門雇員約15萬人,年度開銷超過300億美元;近20年中國的軍力增強速度略高於印度,遠高於日本,為了維持相對平衡,美國將來必定會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強化軍力來限制中國(2008年5月6日澳大利亞晨報報道美國國防部已經批准向澳大利亞出售宙斯盾武器系統,總價將會達到4.5億美元,美軍方稱此系統可增強澳大利亞的空戰能力。」);(4)武器裝備:除了上面圖中的部分展示,美國還有「空軍一號」、「鉚釘」偵察機等大批聞名世界的高科技大型飛機。【第四代戰斗機F–22A「猛禽」的六大技術優勢:隱身,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短距起降,高度綜合和智能化的航電系統,良好的保障性能。】
<2>日本 世界第二且仍佔世界較大比重的國民生產總值,世界第二的外匯儲備量,世界第四的對外貿易額,處於世界最發達國家行列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世界先進的教育實力,世界第七的軍事力量和世界前五的軍事潛能。日本幾乎所有的優勢都直接表現在經濟上和以經濟為支撐的科技上,所以一旦日本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下降,綜合國力的排名就會大幅下滑。由於過去幾十年裡,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始終處於世界第二或第三位,積累了雄厚的資本(銀行存款,黃金、外匯儲備,固定資產〈主要是建築〉),所以日本的大國地位還可以維持10年以上;到2020年底,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將被擠出世界前五,外匯儲備將被擠出世界前三,對外貿易額排名將被擠出世界前四,日本的大國地位將基本終結。最後終結日本大國地位的最重要力量,可能不是未來的三個超級大國(中國、美國、俄羅斯),而是日本絕大多數資源的依賴國澳大利亞。
軍事:(1)日本政府「無核三原則」:不製造、不擁有、不引進核武器。(2)武器裝備:日本現役的F–15J戰斗機、F–2戰斗機、C–130運輸機、E–767預警機都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3>德國 憑借著歐元對美元的微量升值和一定的經濟增長,多年的世界出口冠軍和保持巨額貿易出超,2016年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超越日本,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位居世界第三,對外貿易額也有望(超越美國,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隨著法國影響力的略有下降,作為歐盟經濟實力最強國,德國的政治、經濟地位必定會在全世界日益突顯。教育一直領先於世界,哺育了康德、貝多芬、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愛因斯坦等世界級偉人。
<4>中國 (1)2009年起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引擎(美國次貸危機對美國和歐盟經濟的負面影響高於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使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引擎的時間提前了兩年),同時中國也將在金融,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科技等關鍵領域強大起來。2011年底軍事力量世界第二(與俄羅斯相比防禦能力更強,進攻能力相當—中國更強調國防),國民生產總值世界第二,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中國的外匯儲備金額將多於外匯儲備世界前10的國家中,其他9國的總和),國內市場規模世界第三(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科技力量世界第二(航空航天科技,軍工科技,核科技,電子信息科技等核心領域世界第二,船舶科技世界第一),佔全球商業500強比重世界第二(緊次於美國),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總數世界第一(3000萬人以上),世界第一金牌數(體育超級大國地位的象徵)。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國擁有五座以上:上海,香港,廣州,深圳,青島,天津等。經濟上與歐盟,美國形成世界經濟大三角;軍事上與美國,俄羅斯形成世界軍事大三角,超級大國地位顯現。但由於那時中國僅處於中等發展中國家高級階段且歐盟和美國優勢較大,所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甚至超越歐盟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實體,還有一段路要走。
(2)中國的競爭優勢:2012年底中國東部將達到初等發達國家初級階段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高;中國中西部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略高於印度全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且比印度更具有資源,能源,交通運輸等優勢。商品運輸:陸路可以直接通過亞歐大陸橋運往歐盟,俄羅斯;海上可以較近的運往日本,韓國,東南亞,印度,美國,澳大利亞等;空中可以較快的與世界各地進行貿易往來,並且那時中國本身就是僅次於歐盟,略高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所以在2008年初~2020年底的13年中,中國始終都會是世界最大的製造中心(中國更有必要成為高科技產品的世界製造中心),只是區域上會由東部逐步向中西部轉移,東部也會由世界製造中心發展為世界創造中心(中國需要在中西部建立起大量的高質量大中型城市吸引國際資金的區域性轉移)。隨著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比重的增大,在未來,世界絕大多數經濟實體經濟的高速發展都將很大程度上依賴對華貿易的高速增長。
(3)中國的外部競爭壓力:未來五年內俄羅斯和印度的對外貿易增速都將與中國對外貿易增速相近;2020年底前俄羅斯和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都將進入世界前八,那時這兩個國家在國際貿易方面的競爭力都將不亞於美國,大國成為強國,對中國經濟將產生分流作用,相對削弱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全世界高速增長也極有可能引發全世界的高通貨膨脹;俄羅斯,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等資源大國佔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會逐年增大;2010年底~2018年底有兩屆奧運會和兩屆世博會都不可能在中國舉辦,這將加快中國對手國的發展;中國將來還需要償還虧欠日本的貸款。
中國的內部發展問題:通貨膨脹率很高;財政赤字問題和國債問題也有一定的壓力;黃金儲備量在世界大國中排名靠後(與歐盟各國黃金儲備總和及美國黃金儲備相差懸殊);資源科技和能源科技的發展速度低於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增速;人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會使中國百姓在激烈的國際金融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
<5>俄羅斯 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高速攀升是俄羅斯經濟高速增漲的重要基礎。2008年第一季度外貿額為1633億美元,同比增長55.8%;外貿順差為53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0%。莫斯科已成為歐洲房地產商在歐洲的首選投資地。2012年底前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將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貿易出口額將上升到世界第五位(緊隨中國,德國,美國,日本之後)。有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普京是一個優秀的歷史學家,更是一個出色的未來學家,如果俄羅斯繼續走普京路線,2015年底俄羅斯將發展為中等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與世界第七的義大利相當;2020年底國民生產總值將進入世界前五,綜合國力可比美國。
<6>英國 由於現在的世界計算機體系對英語有很大的依賴,未來五年內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英國也會成為世界亞超級大國之一,所以英語和漢語將更突顯世界最重要的兩大語種地位,英國具有語言優勢;英國移民及其後裔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佔有人口的絕對比重;世界金融地位日益突顯,也使世界金融中心倫敦影響力更大,再借力倫敦奧運會(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是英國綜合國力升級由量變增強到質變飛躍的最重要條件之一),英國的發展前景值得關注。
<7>法國 法國是緊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核能大國,在旅遊業、軍工科技和文化領域等方面較有優勢,如果能夠繼續保持與中國的較好關系,2013~2020年將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處於優勢地位,甚至有機會在國民生產總值和綜合國力上趕超德國,但現在中法關系出現了危機。
<8>加拿大 七大發達國家中,唯一石油凈出口國;鈾儲量世界地二;與美國互為最大貿易夥伴;是公認的世界移民政策做得很好的國家之一;全球氣候變暖使加拿大可開發空間大增,如果北冰洋航道開辟,加拿大有實現高速飛躍的可能。
<9>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世界第二或三位的軟體大國,綜合國力增強速度,在大國中僅次於中國和俄羅斯;到2012年底印度將成長為世界六個亞超級大國之一;印度粗通英
語的人超過兩億,這是印度在現代計算機領域,尤其是軟體業的優勢; (據說印度民間有1萬噸以上的黃金和15萬噸以上的白銀)2012年以後,印度政府有實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收購民間5000噸黃金,使印度盧比迅速成為高價值的,為全世界認可的世界性貨幣之一,進一步提升印度的亞超級大國地位。《福布斯》雜志2008年5月4日報道:身價430億美元的51歲印度富豪穆克什·安巴尼在印度經濟中心孟買市,耗資20億美元正在為自己打造一座高173米的世界上最昂貴的私人「摩天豪宅」(左圖)。
軍事:印度一直保持著巨額的軍事采購,計劃在未來5年內采購300億美元以上的軍事硬體和軟體;據稱,印度自認為是亞洲第一軍事強國。
<10>巴西 世界第五人口大國,第五土地面積大國,世界重要的鐵礦石和石油等重要資源和能源出口國,擁有世界最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該公司保有鐵礦石約40億噸;咖啡產量世界第一;擁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熱帶雨林);2012年底巴西將會發展為南半球拉丁美洲,非洲,大洋州三大洲中的最強國。
<11>澳大利亞 亞太地區最大的煤炭出口國和世界最大鐵礦石出口國之一;鈾儲量佔世界的40%左右;世界最大小麥出口國;樓價平均每七年翻一番,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的基本規律,具有極低的風險和極高的回報率;服務業幾乎占其經濟活動的80%,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銀行業服務質量排名世界第三;貨幣升值速度世界頂尖,人口也在高速增長中,是世界較有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
<13>韓國 如果韓元繼續走軟,那麼2009年韓國國民生產總值就會被墨西哥超越,2011年將會再被澳大利亞和荷蘭超越,那樣對韓國國際地位將會是極大的沖擊。
<14>西班牙 在所有大國中,現在西班牙與其他大國的矛盾似乎是最不明顯的。如果西班牙能夠更好的處理好與世界大國之間的關系,借力以中國為經濟中心的強勢亞洲經濟和高速發展的非洲經濟,2020年底前西班牙的綜合國力將超越義大利,甚至會有更高的國際排名。
在國際上,「展望五國」(印度尼西亞,越南,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經濟也較受關注,但今年似乎也都面臨困境,越南正處於金融危機之中;印度尼西亞人口位居世界第四位,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和煤炭出口國之一。
⑷ 2011年國際貿易現狀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1年春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綜合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一、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快速恢復,「十一五」外貿發展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2010年,在世界經濟逐步復甦、國際市場需求回暖和國內經濟向好勢頭更加鞏固、穩外需擴進口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等共同作用下,中國對外貿易實現了恢復性快速增長,進出口已經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並再創歷史新高,結構進一步優化,貿易平衡狀況繼續改善,「十一五」外貿發展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1.進出口實現快速恢復性增長,外貿順差繼續下降
2010年,中國進出口29727.6億美元,同比增長34.7%。其中,出口15779.3億美元,增長31.3%;進口13948.3億美元,增長38.7%。進出口、出口、進口比2008年分別增長16%、10.3%和23.2%。由於進口增速快於出口增速,進出口趨向於平衡。全年貿易順差1831.0億美元,比2009年下降6.4%,比2008年下降38.6%。這是繼2008年外貿順差達到歷史高點後連續第二年下降,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得到進一步緩解。
圖1 2010年中國外貿月度進出口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2.機電產品出口保持穩定,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勢較好
2010年,機電產品出口9334.3億美元,同比增長30.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924.1億美元,增長30.7%。船舶、汽車零部件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其中船舶出口增長44.5%,汽車零部件出口增長44.1%。紡織、服裝、鞋類、傢具、箱包、玩具合計出口3032.4億美元,增長25.9%。其中,紡織品出口770.5億美元,同比增長28.4%;服裝出口1294.8億美元,增長20.9%;鞋類出口356.3億美元,增長27.1%;傢具出口329.9億美元,增長30.3%。
3.資源性產品進口價格全面上揚,機電產品進口增長較快
受國內投資增速有所放緩等因素影響,能源資源產品進口量增速逐步回落,但進口額因國際市場價格持續攀升而繼續擴大。全年鐵礦砂進口量下降1.4%,進口額增長58.4%;原油進口量增長17.5%,進口額增長51.4%;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量增長0.4%,進口額增長25.2%;大豆進口量增長28.8%,進口額增長33.5%。國際市場需求回升帶動加工貿易進口平穩增長,加上國內最終需求不斷增加,機電產品進口額達到6603.1億美元,增長34.4%,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達到4126.7億美元,增長33.2%。
4.貿易方式得到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表現優於整體
從貿易方式看,由於進出口企業加快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自主營銷比重,一般貿易增長呈現快於加工貿易的態勢。一般貿易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6.0%和43.7%,加工貿易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了26.2%和29.5%。從經營主體看,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規模仍居首位,出口同比增長28.3%,進口增長35.3%;國有企業出口增長22.7%,進口增長34.3%;民營企業繼續顯示較強的活力,出口增長42.2%,進口增長56.6%,進出口規模已經超過國有企業。
表1 2010年中國分貿易方式、企業性質進出口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5.歐美日仍為主要貿易夥伴,與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增勢強勁
2010年,歐盟、美國、日本仍為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中歐貿易額達到4797.1億美元,增長31.8%;中美貿易額3853.4億美元,增長29.2%;中日貿易額2977.7億美元,增長30.2%。同期,中國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大幅增長。對東盟進出口2927.8億美元,同比增長37.5%;對巴西進出口625.5億美元,增長47.5%;對印度進出口617.6億美元,增長42.4%;對俄羅斯進出口554.5億美元,增長43.1%。
表2 2010年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貿易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快速恢復為「十一五」外貿發展規劃目標的勝利完成畫上了圓滿句號。「十一五」前期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進出口急劇下滑。面對這一嚴峻復雜形勢,中國政府及時出台了一系列穩定外需的政策措施,積極擴大內需和鼓勵增加進口,有效遏制了外貿持續大幅下滑的勢頭並在2010年實現快速恢復,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在逆境中實現了新發展。五年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5.9%,高於同期世界貿易增長速度。與「十五」末期相比,中國出口由世界第三位躍居首位,佔全球份額由7.3%上升至10.4%;進口由世界第三位升至第二位,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經濟和貿易復甦。貿易不平衡狀況有所改善,外貿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由2007年最高點時的7.6%回落至3.1%。外貿結構繼續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2010年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比重比「十五」末分別提高了3.2和2.6個百分點;市場多元化效果明顯,2010年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占出口總額比重已經由「十五」末的42.7%提高至48.3%;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長速度高於東部,2010年中部和西部地區出口佔全國出口比重比「十五」末分別提高1.0和1.2個百分點。
二、2011年一季度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開局較好,總體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緩慢復甦,國際市場需求繼續回暖,加上國內需求增加和擴大進口政策等共同作用,進出口貿易總體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結構進一步優化,平衡狀況進一步改善。主要特點是:
1.進出口量增價漲,季度出現小額逆差
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額達到8003.1億美元,同比增長29.5%。出口3996.4億美元,增長26.5%,其中數量增長15.5%,價格上漲9.5%;進口4006.6億美元,創季度規模歷史新高,增長32.6%,其中數量增長16.1%,價格上漲14.2%。由於進口增長快於出口,累計貿易逆差10.2億美元,是近六年來首次出現季度逆差。
表3 2009-2011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情況
註:海關統計月度數與季度數存在著一定誤差。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2.主要商品出口增長平穩,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大幅上漲
一季度,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2320.3億美元和1186.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2.8%和19.8%。機電產品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969.6億美元,增長27.8%;機械設備出口746.9億美元,增長15.5%。勞動密集型產品中,紡織品出口增長32.7%,服裝出口增長18.4%,鞋類出口增長21.6%,傢具出口增長19.3%。同時,大宗商品進口大多保持量價齊升,成為推動進口增長的主要力量。鐵礦砂進口量增長14.4%,價格上漲59.5%;原油進口量增長11.9%,價格上漲24.3%;成品油進口量增長27.7%,價格上漲18.8%。這三類產品進口額合計比去年同期增加275億美元,其中因價格上漲直接導致進口增加177億美元。
表4 2011年一季度中國出口重點商品量值
註: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3.一般貿易增長較快,民營企業進出口增幅繼續領先
一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4179.2億美元,同比增長34.8%,高於進出口總額增速5.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31.7%,進口增長37.4%。加工貿易進出口2919.1億美元,增長21.4%。其中,出口增長21.7%,進口增長20.9%。民營企業進出口2119.3億美元,增長41.0%,高於進出口總額增速1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45.3億美元,增長35.4%;進口874億美元,增長49.9%;出口、進口占整體比重分別上升2.2和2.5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154.2億美元,增長24.9%,其中出口增長24.6%,進口增長25.2%。國有企業進出口1729.5億美元,增長27.8%,其中出口增長16.4%,進口增長34.5%。
表5 2011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貿易方式和經營主體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4.對歐美出口份額下降,與部分新興市場貿易快速增長
一季度,中國對主要發達國家進出口不平衡狀況趨於改善。對歐盟進出口123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0%,其中出口增長17.2%,進口增長30.6%。對美國進出口976.5億美元,增長25.0%,其中出口增長21.4%,進口增長33.3%。對日本進出口807.8億美元,增長27.1%,其中出口增長28.1%,進口增長26.4%。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繼續顯示較大增長潛力。對東盟進出口793.4億美元,增長26.1%;對印度進出口614.2億美元,增長24.6%;對巴西、俄羅斯和南非進出口分別增長了57.7%、34.2%和107.1%。
表6 2011年一季度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貿易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統計。
5.廣東山東出口貢獻較大,中西部進出口增長快於全國
一季度,東部地區出口增長25.5%。其中廣東、山東出口增長較快,分別增長33.9%和32%,合計增量佔全國增量的42.9%,帶動全國出口增長11.3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出口分別增長42%和29.9%,高於全國增幅15.5和3.4個百分點;進口分別增長45.4%和43.8%,高於全國增幅12.8和11.2個百分點。
需要說明的是,一季度對外貿易逆差10.2億美元,是在出口增長總體比較正常、大宗商品進口價格飆升導致進口金額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出現的,並不代表我國外貿基本格局發生變化。
三、2011年全年外貿發展環境總體有所改善,但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仍延續復甦態勢,國內經濟開局良好、運行基本平穩。從目前情況看,隨著世界經濟持續復甦,外部市場總體上趨於好轉,企業訂單有所增加。但進出口形勢依然復雜,影響外貿平穩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特別是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工資持續大幅上漲,將不同程度擠占企業利潤,中小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更大。
(一)從外部來看,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復甦進程依然艱難曲折。美國經濟復甦步伐有所加快,歐洲核心大國德法經濟形勢繼續向好,新興經濟體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2011年全球經濟增長4.4%。雖比上年5.0%的增速有所放緩,但考慮上年基數較高,這仍是比較快的增速。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將增長2.4%;發展中國家經濟將增長6.5%。同時,也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矛盾尚未有效解決,一些固有矛盾又有新發展,世界經濟健康穩定復甦面臨諸多變數。
一是通脹正從新興經濟體向發達經濟體蔓延擴散。2月份,印度、俄羅斯、巴西、韓國、印尼、越南消費價格同比分別上漲8.3%、9.5%、6%、4.5%、6.8%和12.3%,美國、英國同比分別上漲2.1%和4.4%;歐元區3月份達到2.6%,連續四個月超過2%的調控目標。在此形勢下,新興經濟體已經並將進一步採取緊縮政策,歐元區已經開始加息,美國可能提前退出刺激政策。如果通脹形勢繼續加劇,勢必影響世界經濟復甦進程。
二是主權債務危機依然嚴重。盡管歐盟春季峰會通過了應對債務危機的全面方案,但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尚未有效緩解。葡萄牙已經向歐盟申請救助,歐元區開始加息,可能加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西班牙等國主權債務風險上升。美國政府預算赤字巨大,債務包袱愈發沉重,財政危機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
三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今年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緩慢復甦,國際市場大宗商品需求有所增加,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美元持續走低,巨額資金受投機因素和避險因素驅使,大量湧入大宗商品市場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4月15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達到109.7美元/桶,較上年末上漲20%;國際市場棉花、玉米和錫等價格分別比上年末上漲23.3%、18.2%和23.1%。目前,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的因素尚未緩解,有些因素還在強化,可能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或在高位上反復震盪,特別是中東局勢動盪還在持續,不僅嚴重干擾當地經濟發展,還將繼續推高國際油價。
四是日本大地震為全球經濟復甦增添變數。日本大地震不僅影響其自身經濟走勢,也將對世界經濟復甦產生較大影響。由於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汽車、電子信息產品等相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受到較大影響。核泄露事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後續影響很難預料。
在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的大背景下,加上去年補庫存效應減弱甚至消失,國際貿易難以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同時,許多國家更加重視通過出口緩解國內壓力,自顧傾向明顯,保護主義升溫,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談判陷入停滯,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這都將影響到今後國際貿易的發展。據WTO預計,2011年世界貿易增長率將由上年的14.5%放緩至6.5%。其中,發達經濟體將增長4.5%,發展中國家和獨聯體將增長9.5%。
(二)從國內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但一些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疊加,外貿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要素成本進入集中上升期,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增加。一是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的帶動,一季度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同比上漲11.2%,其中成品油價格上漲17.8%,鋼材上漲17.6%,有色金屬上漲10.3%,化工產品上漲8.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2%。二是勞動力工資繼續提高。在去年30個省(區、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又有12個省(區、市)繼續上調,幅度在20-25%之間。招工難和用工成本不斷增加成為當前困擾企業經營的一個突出問題。三是融資成本有所上升。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兩次加息,四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一些企業反映流動資金緊張,融資成本有所增加。此外,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對外接單。
圖2 2010-2011年中國部分東部城市最低工資標准變化
數據來源:當地政府網站。
圖3 2011年以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
數據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
對於要素成本進入集中上升期,必須客觀全面看待。一方面,隨著經濟持續較快發展,要素成本上升是一個必然趨勢。這在短期內可能與其他因素形成疊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企業生產經營和國際競爭力,影響到外貿平穩較快發展。同時也要看到,逐步理順國內要素價格,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有利於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有利於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階段難以逾越。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受要素成本上升影響,經營壓力明顯增加,根本還在於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消化成本上升和對外議價能力較弱。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適應這種變化趨勢,不能指望靠優惠政策來生存,而要靠增強創新能力、調整產品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化解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變成本壓力為轉方式的動力,在調整中實現新發展。
(三)既要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更要切實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
總體上看,2011年中國外貿發展具有許多有利條件,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特別是新興經濟體較快增長將帶來更大的需求空間,但也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預計2011年中國對外貿易將繼續平穩發展,但增速比去年可能略有回落;在國內需求不斷增加、擴大進口政策支持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進口增長有望繼續快於出口,貿易平衡狀況將進一步改善。
針對當前依然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必須切實把工作著力點放到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和優化進出口結構上來。一方面,要保持外貿政策的基本穩定,繼續用好出口信用保險、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充分發揮「引進來」和「走出去」對擴大出口的帶動作用,特別注重改善中小外貿企業的融資條件,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努力為對外貿易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堅持科技興貿、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積極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企業發展研發設計、自主品牌和境外營銷渠道,爭創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新優勢,全面提升對外貿易質量和效益。
⑸ 2010年世界貨物進出口貿易額的前十名的國家 以及世界貨物進出口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前十名的國家 十分感謝!
出口前10位(按順序):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荷蘭、法國、韓國、義大利、英國、比利時;進口前10位(按順序):美國、中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中國香港、韓國。
⑹ 巴西金融市場上調,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至2.39%和0.5%,說明啥
個人單方面認為,想要重回高增長確實是有一定的問題的,全球經濟放緩的程度是比較嚴重的。
至於匯率,分析人士預測,到今年年底,巴西雷亞爾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將維持在上周預期的5.2至1;到明年年底,匯率將保持不變,在對外貿易方面,分析人士預計,巴西今年的外貿順差將從上周估計的620億美元降至615億美元。明年,外貿順差將維持上周預計的600億美元,分析師還預測,今年巴西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將從上周估計的610億美元增至650億美元,大概到明年,外國直接投資將維持上周預計的650億美元。
⑺ 2010年中美的貿易額是多少啊順差和逆差各是多少啊在線等。謝啦。
10月15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姚堅發布新聞並回答記者提問。實錄如下:
各位記者朋友:
歡迎大家參加商務部10月份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首先簡要向各位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商務運行情況,然後再重點介紹一下「十一五」期間中國商務發展主要成就,接下來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一、對外貿易情況
今年以來,在國際市場需求回升、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各項外貿政策基本穩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對外貿易延續自去年年底以來的快速恢復態勢。進入三季度以來,受世界經濟復甦放緩、國外補庫存需求減弱和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外貿增速呈持續回落態勢。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對外貿易加快恢復,出口增速持續放緩。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21486.8億美元,同比增長37.9%。其中,出口11346.4億美元,增長34.0%;進口10140.4億美元,增長42.4%;順差1206億美元,下降10.4%。與2008年同期相比,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9.1%、5.4%和13.5%,順差下降34.1%。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外補庫存需求減弱和基數提高,9月份進出口增速從上月的34.7%回落到24.7%,其中出口從34.4%回落到25.1%,進口從35.2%回落到24.1%。
(二)當月進口達到歷史新高,貿易平衡狀況繼續改善。前三季度,進口增速快於出口增速8.4個百分點。9月份當月,進口1281.1億美元,增長24.1%,創下當月進口的歷史新高,當月順差降至5個月以來的最低點。
目前,日本、歐盟、東盟、韓國、台灣和美國是中國前六大的進口來源地,前三季度中國從上述國家的進口增速分別達到38.4%、33.4%、51.1%、39.7%、44.3%和33.8%。
前3季度貿易順差呈現結構性特點。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逆差364.1億美元,加工貿易則出現貿易順差2256.6億美元,增長22.4%,相當於同期總體順差規模的1.9倍。從國別看,中國對美、歐的順差有所增加,但對日本、東盟的逆差則猛增82.2%、1261%。這也說明中國現有的貿易狀況與全球產業結構和分工有很大關系。
(三)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更加緊密,對外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今年以來,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我國從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快速增長,成為拉動有關國家和地區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根據對方統計,目前,中國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是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1-7月,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長36.2%,德國對中國出口增長52.1%,1-6月歐盟對中國出口增長42.1%,另外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增幅都超過了40%。出口結構繼續優化。1-9月,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36%,9月份406種「兩高」產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規模比6月份下降了60.4%。
⑻ 全世界哪國家最強2010年統計要最新
2009-2010世界綜合國力排名:
1.美國2008-2010年底美國仍將以世界第一的國民生產總值,黃金儲備,教育力量,科技力量,軍事力量(尤其是軍費開支),全球500強企業數量,綜合國力和世界第一大貨幣美元(與歐元影響力相當)等穩坐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寶座。美國受世界經濟大繁榮和本國各項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的帶動,必將逐步走出次貸危機,重新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預測美國全年經濟增速約為2.6%.
2.日本世界第二且仍佔世界較大比重的國民生產總值,世界第二的外匯儲備量,世界第四的對外貿易額,處於世界最發達國家行列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世界先進的教育實力,世界第七的軍事力量和世界前五的軍事潛能。日本幾乎所有的優勢都直接表現在經濟上和以經濟為支撐的科技上,所以一旦日本國民生產總值排名下降,綜合國力的排名就會大幅下滑。
3.德國憑借著歐元對美元的微量升值和一定的經濟增長,多年的世界出口冠軍和保持巨額貿易出超,2016年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超越日本,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位居世界第三,對外貿易額也有望(超越美國,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隨著法國影響力的略有下降,作為歐盟經濟實力最強國,德國的政治、經濟地位必定會在全世界日益突顯。教育一直領先於世界,哺育了康德、貝多芬、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愛因斯坦等世界級偉人。
4.中國2009年起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引擎。2011年底軍事力量世界第二,國民生產總值世界第二,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國內市場規模世界第三,科技力量世界第二(航空航天科技,軍工科技,核科技,電子信息科技等核心領域世界第二,船舶科技世界第一),佔全球商業500強比重世界第二(緊次於美國),人口世界第一,高等院校在校生總數世界第一(3000萬人以上),世界第一金牌數(體育超級大國地位的象徵)。吞吐量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國擁有五座以上:上海,香港,廣州,深圳,青島,天津等。經濟上與歐盟,美國形成世界經濟大三角;軍事上與美國,俄羅斯形成世界軍事大三角,超級大國地位顯現。但由於那時中國僅處於中等發展中國家高級階段且歐盟和美國優勢較大,所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甚至超越歐盟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實體,還有一段路要走。中國的內部發展問題:通貨膨脹率很高;財政赤字問題和國債問題也有一定的壓力;黃金儲備量在世界大國中排名靠後(與歐盟各國黃金儲備總和及美國黃金儲備相差懸殊);資源科技和能源科技的發展速度低於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增速;人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會使中國百姓在激烈的國際金融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
5.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高速攀升是俄羅斯經濟高速增漲的重要基礎。2008年第一季度外貿額為1633億美元,同比增長55.8%;外貿順差為53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0%。莫斯科已成為歐洲房地產商在歐洲的首選投資地。2012年底前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將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貿易出口額將上升到世界第五位。
6.英國由於現在的世界計算機體系對英語有很大的依賴,未來五年內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英國也會成為世界亞超級大國之一,所以英語和漢語將更突顯世界最重要的兩大語種地位,英國具有語言優勢。
7.法國法國是緊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核能大國,在旅遊業、軍工科技和文化領域等方面較有優勢,如果能夠繼續保持與中國的較好關系,2013~2020年將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處於優勢地位,甚至有機會在國民生產總值和綜合國力上趕超德國,但現在中法關系出現了危機。
8.加拿大七大發達國家中,唯一石油凈出口國;鈾儲量世界地二;與美國互為最大貿易夥伴;是公認的世界移民政策做得很好的國家之一
9.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世界第二或三位的軟體大國,綜合國力增強速度,在大國中僅次於中國和俄羅斯;到2012年底印度將成長為世界六個亞超級大國之一;印度粗通英語的人超過兩億,這是印度在現代計算機領域,尤其是軟體業的優勢;
10.巴西 世界第五人口大國,第五土地面積大國,世界重要的鐵礦石和石油等重要資源和能源出口國,擁有世界最大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該公司保有鐵礦石約40億噸;咖啡產量世界第一;擁有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熱帶雨林);2012年底巴西將會發展為南半球拉丁美洲,非洲,大洋州三大洲中的最強國。
排名 國家 總值(億美元) 人均(美元)
美國 139800 46280
日本 52900 41480
中國 33700 2520
德國 32800 39710
⑼ 與中國貿易往來密切前十的國家
按排名順序依次為:美國、日本、韓國、德國、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荷蘭。
拓展資料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009億元人民幣。
其中,出口217348億元,進口173661億元。2021年我國的貿易順差為43687億元。
2021年與我國進出口貿易規模最大的十個國家:
第十名:荷蘭
2021年,中國與荷蘭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7522億元。
第九名:印度尼西亞
2021年,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8039億元。
第八名:印度
2021年,中國與印度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8121億元。
第七名:俄羅斯
2021年,中國和俄羅斯雙邊貨物貿易額達9486億元,這佔到俄羅斯外貿總量的18%。
其中,中國對俄出口4364億元,中國從俄羅斯進口貨物總額為5122億元。
2021年,中國對俄羅斯的貿易逆差為758億元。中國連續12年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夥伴國。
第六名:巴西
2021年,中國與巴西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0602億元。
第五名:澳大利亞
2021年,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4947億元。
第四名:德國
2021年,中國與德國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5196億元。
中國連續第六年是德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
第三名:韓國
2021年,中國與韓國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3408億元。
其中,中國自美國進口貨物總額為13791億元,中國出口韓國的貨物總額為9617億元。
2021年,中國對韓國的貿易逆差為4174億元。
第二名:日本
2021年,中國與日本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4020億元。
其中,中國自日本進口貨物總額為13298億元,中國出口日本的貨物總額為10722億元。
2021年,中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為2576億元。
第一名:美國
2021年,中國與美國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為人民幣48827億元。
其中,中國自美國進口貨物總額為11603億元,中國出口美國的貨物總額為37224億元。
2021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25621億元。
⑽ 駐巴西使領館舉辦國慶73周年線上招待會,此舉會給兩國關系帶來哪些提升
此舉會給兩國關系帶來貿易方面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提升。
雖然這幾年因為疫情導致經濟十分的不好,但是在此情況之下,中國和巴西的貿易仍然實現了35%的大幅增長,在這次在這次線上招待會之後,相信中巴兩方的貿易往來更加頻繁。
三,這件事我的看法。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想和中國做生意,都想討好中國,但中國的原則是想和有信譽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一起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