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巴西自由區怎麼改

巴西自由區怎麼改

發布時間:2022-12-14 14:16:34

Ⅰ 什麼是巴西最大的內陸特區

西馬瑙斯自由貿易區是巴西最大的內陸特區。因為它位於亞馬孫熱帶密林的中心地帶,地處亞馬孫河與黑河的交匯口,離亞馬孫河出海口約1700公里的馬瑙斯市.該區建立的目的是開發馬瑙斯市,使其成為一個經濟發展中心,向四周輻射,以帶動周圍地區和整個亞馬孫地區的經濟發展.一、馬瑙斯自由貿易區發展的三個階段1957年巴西政府通過在馬瑙斯市建立自由免稅區的法律,規定該市除武器、煙草、小汽車、各種酒類和奢侈品外,其他商品一律免稅進口.對消費品和區內商品免稅自由出口,以及在區內免稅自由地進行有關運輸、轉運、存儲、包裝、揀選消費品的批發。

Ⅱ 聖保羅和里約之後,巴西第三大和第四大城市分別是哪個

貝洛奧里藏特也被稱作美景市,是巴西第四大城市,人口約210萬,面積334平方公里,米納斯吉拉斯州政府所在地,是該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巴西東南部。當地有有冶金、寶石加工、汽車製造、紡織、食品等工業較為發達。貝洛奧里藏特位於巴西高原東部的埃斯皮尼亞蘇山脈西南,有高速公路與鐵路和南距471公里的里約熱內盧和西南距586公里的聖保羅相通。
薩爾瓦多舊稱「聖薩爾瓦多」、「巴伊亞」。巴西大西洋岸重要的天然深水港,巴伊亞州首府。位於托多斯(桑托斯)灣東岸。人口3,459,377(截止2010.8.1),為巴西第八大城市。該古城是巴西最古老城市之一,始建於1549年,第一批教堂是在1549年由耶穌教士建造的。直至1763年之前,薩爾瓦多都一直是巴西首都的所在地。為綜合性工商業城市。附近坎德亞斯油田生產石油。工業有石油提煉和石油化學、汽車、食品、煙草、紡織、造船等。海陸交通發達,市郊有飛機場。港口開闊水深,能停泊遠洋巨輪和超級油輪,出口紡織品、煙草、咖啡、石油等。市區建在伸入大西洋的半島上,分高低城,有升降機和索車聯系。多殖民時期建築和教堂,並有大學和博物館。海濱風景優美,為旅遊勝地。
巴西利亞(葡萄牙語:bɾaˈziliɐ,英語:Brasília),又譯巴西里亞。現代化新興城市 ,位於巴西高原上,南緯15°41′。 位於中部戈亞斯州境內,馬拉尼翁河和維爾德河匯合而成的三角地帶上。海拔1100米,東南距里約熱內盧900千米,南距聖保羅865千米。連周圍8個衛星城鎮的聯邦區 ,面積 5814 平方千米,人口 186.4萬(1990年)。地處高原,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 17.7℃。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雨季集中於10月~翌年4月。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樹木常年蔥綠,鮮花久開不敗。巴西利亞是巴西的首都,同時一座高原首都,也是巴西的政治中心,坐落在海拔1158米的巴西戈亞斯州高原上。是巴西第四大城市,巴西利亞是一座經濟城市,國內生產總值是巴西第三。
累西腓市(葡萄牙語:Recife)位於大西洋沿岸,是伯南布哥州的首府,巴西第五大城市,也是巴西東北部最大城市。市區面積209平方千米,人口約150萬(2011年),大累西腓面積2,768平方公里,人口414萬,佔全州人口的約50%。大多數為歐洲人後裔,亦有非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和相當數量的混血兒。宗教以天主教為主。累西腓有500年的歷史,自古就是巴西對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和停靠點。
阿雷格里港(Porto Alegre)
巴西南部大西洋岸重要港口和聖保羅以南最大的城市,南里奧格蘭德州首府。位於帕圖斯湖北口5條可航河流的交匯處。人口141.6萬,連郊區223萬(1980)。是巴西南部最大的城市和重要港口。面積500多平方千米。。始建於1740年,1810年設鎮。附近及內地為富饒農牧區。有食品、紡織、冶金、石油化學、電氣、電訊器材、造船、製革工業。重要的水、陸、空交通樞紐。港口可泊7,000噸海輪,輸出大量松木、穀物、肉類、皮革、羊毛、葡萄酒。市內多現代化建築,近郊景色宜人。
戈亞尼亞(Goiania)
巴西中部現代化城市,戈亞斯州首府。位於巴西高原梅亞蓬蒂河谷地,海拔760米。東北距巴西利亞180公里。人口70.3萬(1980),大都會區160萬。1933-1937年按規劃設計建設,1942年取代戈亞斯成為州首府。周圍農牧業和礦業區產品的貿易中心。有農牧產品加工業和建築業。公路交通樞紐,鐵路通聖保羅。全市分三個區:中央區為商業區,北區為工業區,南區為住宅區。城西為綠化的娛樂場所。
庫里蒂巴(Curitiba)的海拔高900米。人口約128萬。氣候涼爽宜人,年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1412毫米。1654年興建,原為採金區。1854年成為州府。19世紀末期由於大量殖民湧入,遂發展為內地茶葉、咖啡、煙草、玉米、小麥、大豆、甘蔗、棉花和牛等農牧產品的貿易和加工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迅速發展,已成為現代化城市。主要有食品、制茶、紡織、造紙、木材加工、金屬加工、化學和水泥工業等部門。有鐵路、公路與大西洋岸海港巴拉那瓜相連。市內設有劇院、博物館、公園、3所大學及現代化商業區。有伊瓜蘇宮等著名建築、水族館等。有飛機場,並設有空軍基地。
馬瑙斯市(葡萄牙語:Manaus)是巴西亞馬遜州的首府,位於亞馬遜河支流黑河(Negro,又譯內格羅河)和索里芒斯河(即,亞馬孫河幹流)交匯處,面積337平方千米,人口約為150萬。瑪瑙斯亦因其自由貿易區而著名。在自由貿易區投資可以享受政府的一些優惠政策。工業以冶金、電子和機械為主。馬瑙斯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浮動碼頭,全長1313米。主要有柑橘、木瓜等水果農產品。屬典型熱帶雨林氣候。16世紀時為印第安人村落。1669年建城,幾易其名。1825年定名為馬瑙斯。1850年成為州府。1890~1920年間因周圍橡膠業繁榮而得以快速發展。1912年橡膠出口居世界第一位。1967年巴西政府把該市辟為自由貿易區。1972年建立了巴西第一家電子計算機廠和彩色電視機廠,是巴西電子計算機、彩色電視機和摩托車的重要產地,有煉油廠和熱電廠。巴西西部文化中心和游覽地。設有大學、國立亞馬孫研究所和動植物園。有國際機場。
瓜魯柳斯是巴西聖保羅州的一個城市,屬於聖保羅的衛星城市。總面積318 km²。總人口1,283,253(2006),人口密度 4,035.26 人/km²。瓜魯柳斯為聖保羅州第二大城市,巴西第12大城市。聖保羅/瓜魯柳斯—安德烈·弗朗哥·蒙托羅州長國際機場於1985年建成,為巴西最繁忙的機場,也是南美洲的航空樞紐於。2007年就處理了18,795,596名乘客和187,960班次的飛機。
坎皮納斯,巴西東南部工業城市,屬聖保羅州。人口2,798,477(截止2010.8.1),為巴西第十大城市。位於皮拉西卡巴河上源的一個谷地內,海拔693米。城市年平均氣溫20℃,冬暖夏熱,年平均降水1250毫米,降水集中於夏季。1797年設城。1860年起周圍地區建立咖啡種植園,至19世紀末成為咖啡貿易中心,城市由此興旺。以後因咖啡種植區西移,該市成為當地農牧產品的交易中心。工業以當地原料為基礎,有紡織、製糖、水果罐頭、咖啡加工、釀酒、製革、化學、金屬加工、農業機械、造紙、制乳等。交通便利,為巴西南部的鐵路和公路樞紐,市南有國際機場。設有坎皮納斯大學和坎皮納斯師范大學,另有農業科學研究所、眼科研究所和藝術中心。

Ⅲ 巴西在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努力改變殖民地經濟結構方面,都採取了哪些積極的措施

巴西在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努力改變殖民地經濟結構方面,都採取了哪些積極的措施

地區間發展失衡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拉美國家自不例外。今天,這個問題依然是制約拉美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其中,作為拉美第一大國的巴西,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現象更具典型性,而其治理地區發展失衡過程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給其它國家提供了啟示。
地區發展不平衡的表現
由於歷史、地理、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巴西人口和主要經濟活動集中於沿海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因此東南部和南部地區最為發達、中西部地區次之、北部和東北部地區最不發達。由此導致巴西出現了所謂的「發達的巴西」和「落後的巴西」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盡管巴西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來縮小地區發展水平的差距,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地區發展不平衡依然困擾其經濟的持續發展,具體表現為:地區之間財富分布不均;各地區在中央財政收支中比重差異顯著;人類發展指數(HDI)水平雖普遍有所改善,但其中部分指標差距依然明顯;人口的地區分布也相差懸殊,等等。
更為重要的是,地區發展不平衡與居民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地位不平等緊密相連,並且相互作用。巴西不同地區不僅人口分布不平衡,而且種族分布也不平衡。由於巴西的不發達地區聚集了比重較大的混血種人和印第安人,因此落後地區的發展問題直接表現為這些群體的貧困問題。巴西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就成了人的經濟不平等、社會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問題。有統計顯示,不同的種族貧困狀況大相徑庭,其中混血人種和印第安人往往是貧困的代名詞,是最易遭受不平等的群體。如,非洲後裔、混血人種和印第安人的平均收入遠低於白種人和亞裔巴西人。此外,巴西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城市化水平超前,大量人口聚集於超大城市。據統計,1989年巴西東北部和北部、東南部以及南部地區的9個城市的人口為4060萬,佔全國人口的近1/3。其中,僅東南部地區的三大城市—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和貝洛奧里藏特市就集中了2740萬人,佔全國全部城市人口的65.5%、佔全國人口的20%。
城市貧困問題是巴西發展模式的產物,也是亟待解決的痼疾之一。據統計,1989年上述9大城市中大約有1150萬窮人,佔全部城市人口的28.2%。其中,位於東南部地區的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兩個城市的窮人絕對數量最多,均超過300萬,分別佔9個城市全部城市窮人數量的27%左右。而由於人口過分地聚集於擁擠的城市,引發了城市居民基本的衛生和環境等基礎設施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其中廣大城市貧民既是受害者也是導致這個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演變
導致巴西地區發展不平衡現象的主要是地理、資源、歷史和政策等四方面因素。有分析則認為,地理特徵如氣候因素,以及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差異導致了地區發展的不平衡。還有學者通過對巴西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深入研究後發現「巴西的經濟發展,尤其是通過實施進口替代戰略來發展工業化的同時加劇了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到底是何種因素導致或者加劇了地區發展的差距,巴西政府又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呢?
關於地區發展不平衡的起因。巴西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始於殖民時代不合理的國際貿易分工,而且受制於不同地區自然地理條件的影響。從殖民地時代到20世紀早期,巴西各地區的經濟主要通過國際貿易渠道形成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在工業化進程中,本國內需沒有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之前,初級產品的出口是拉動巴西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當時,能夠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的地方就決定了區域的聚集模式。交替的增長周期使那些生產相應出口商品的地區受益,其中出現了東北部地區的「蔗糖周期」、中南部的「黃金和咖啡周期」,以及北部地區的「橡膠周期」,等等。由於本國經濟嚴重依賴幾種初級產品的出口,國際市場的行情波動決定了國家的經濟命脈,也決定著生產不同初級產品的地區的發展。東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都以出口初級產品作為經濟支柱,前者主要出口蔗糖和棉花,後者以出口咖啡為主,到1870年左右,兩個地區的收入相當,幾乎看不出經濟發展的差異。
後來這兩個地區的經濟走勢發生了嚴重分化:南部地區得益於國際市場咖啡需求的持續增長(據統計,在1840~1910年期間,國際咖啡市場的需求年均增長率達到5%),並受益於英國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素質良好的歐洲移民人力資本以及技術進步。隨著咖啡出口數量急劇增加,南部地區經濟日趨繁榮。大宗出口收入還為南部地區的工業化進程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19世紀末期國家出台的本幣貶值、關稅保護等一系列政策讓咖啡出口商和聖保羅地區的加工商受益。與此相反,東北部地區的蔗糖和棉花出口卻頻頻受阻。蔗糖出口既面臨歐洲甜菜糖的替代,更受到加勒比地區蔗糖的競爭。在國際市場糖價下跌的同時,巴西東北部地區的製糖業沒有採用先進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減少,轉而靠銷往本國的南部地區。在19世紀後幾十年,國際棉花市場需求疲軟,而產自美國南方採用更高技術和擁有更低國內運輸成本的棉花佔領了當時的主要市場—英國。因此,東北部地區的棉花也開始面向南部地區的市場,但南部地區開始出現了紡織工業保護主義。20世紀之交,對內貿易成為支撐東北部地區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在20世紀頭十幾年,東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之間的地區差距已經形成。
從上述分析看,總的來講,地理因素(如氣候、地形、土壤等)和歷史因素(殖民經濟體系、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的波動等)決定了巴西最初的區域聚集模式,也可以認為是導致19世紀末期在巴西形成南北經濟「二元結構」的重要決定因素,並由此拉開了巴西地區發展不平衡局面的序幕。
關於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的凸現。這是巴西在20世紀初期至60年代之前推進工業化發展戰略過程的一個「副產品」。在這個發展階段,地區的平衡問題基本不在巴西政府的發展議程關注之內,相反,政府實施的發展戰略及相關政策、措施,導致了地區發展不平衡現象的加劇。客觀上講,政策因素成為人為地加深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推動力量。
在此階段,巴西經濟經歷了重要的結構性轉變。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工業逐漸取代農業成為引領經濟增長的主要產業,而東南部地區則成為內向型工業發展戰略階段的主要受益地區,因為巴西政府將發展的關注點一直放在本身已經較為發達的東南部和中南部地區。具體包括:早在20年代左右,巴西就形成了對東南部地區的咖啡產業的支持政策,這是首次從地區的角度出台這樣的措施,強調對南部地區發展的關注;到了進口替代工業化發展階段,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的地區收入分配變得更多地集中於發達的東南部地區。20世紀50年代以後,巴西政府重點關注的是中南部地區的工業部門的發展,力圖解決收支不平衡問題,並推動工業化進程的深化。
與此同時,東北部等地區的發展不僅沒有得到聯邦政府的專門的產業支持政策(如扶持糖或棉花生產的政策或產業調整政策),相反,在面對國際市場激烈競爭而轉向本國東南部等發達地區市場的情況下,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讓東北部地區還不得不消費價格高昂的工業製成品。因此,東北部等地區與中南部等地區之間的貿易條件在不斷惡化,東北部地區靠輸出初級產品獲得的收入又被人為地以價格「剪刀差」的形式被中南部等地區獲得,落後地區客觀上為巴西全國的、尤其是東南部等發達地區的工業化進程的資本積累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重視效率的發展戰略下,巴西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如1956~1960年發展計劃)來促進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提升,並進一步使經濟布局向東南部地區集中,而並沒有任何對於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擔憂。事實上,隨著巴西在這個階段經濟的高速增長,它所採取的將投資集中於經濟增長領先地區來促進國家發展的政策使地區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
關於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關注。實際上,早在1940年,巴西政府就倡導「西進」運動。50年代以後,巴西歷屆政府一直把開發落後地區作為基本口號之一,致力於對東北部、亞馬遜流域和中西部地區的開發。
1956年庫比契克當政時期,決心完成遷都的「百年夢想」,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內,在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新都,並於1960年正式遷都巴西利亞。「遷都」是巴西政府開發落後地區的重要舉措。巴西利亞位於中部高原,地理位置比較居中,可以充分發揮全國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的作用,其輻射力可以達到邊疆地區。在遷都後的3~5年裡,巴西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特別是農業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遷都的同時,政府還修建了通往東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的公路,從而為落後地區的開發奠定了基礎。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遷都政策也使區域發展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減弱。
20世紀60~80年代,巴西政府採取更多切實行動治理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這個階段可謂巴西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其間的1968~1973年,巴西經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長,GDP年均增長率達10%以上,被譽為巴西「經濟奇跡」。因此,這個階段的經濟環境為巴西政府解決地區差異創造了實力和條件,也為國家利用優勢產業反哺落後產業、鼓勵優勢地區反哺落後地區來解決二元經濟結構問題成為可能和必然。巴西政府開始高度關注地區之間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並制定相應政策、措施,例如,直接投資於落後地區的發展項目、實行稅收優惠等,有效遏制了區域聚集程度過高的趨勢,促進了北部、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以北部地區為例,60年代以前該地區主要依賴橡膠出口,但在60年代期間卻失去了在世界市場的幾乎全部份額,此後僅靠技術含量較低的微波橡膠出口收入維持。針對這種狀況,聯邦政府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加大了對這個地區的投資開發力度,如對私人投資提供稅收優惠和財政刺激措施,通過公共投資加強該地區與外界連通的道路交通建設,鼓勵國有企業增加向該地區的直接投資,等等,為該地區帶來發展動力。盡管北部地區在經濟增長中也出現了環境退化、收入分配惡化等現象,但在改變地區落後面貌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1988年新憲法頒布後,巴西治理落後地區的努力受到一定的干擾。地方政府參與財政收入分配的比例銳減,聯邦政府對於地區發展的投資一度減少。這些地區經濟基礎設施的匱乏,使得貿易和運輸等缺乏效率,導致了生產成本的攀升,之後通貨膨脹問題開始突顯。為此,1994年巴西出台了迄今為止最為成功的穩定計劃,這些行動加上貿易自由化等改革措施,成功地吸引了外國直接投資,有效地規避了資金缺乏等困境。應當講,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即巴西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階段,巴西基本保持了80年代中期治理地區的不平衡發展所取得的成果。
20世紀6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是巴西政府開始關注、治理地區發展不平衡的重要階段,通過其採取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起碼阻止了地區發展差距的繼續拉大,但是巴西不同地區發展的現實情況依然存在嚴重的不平衡。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一種普遍現象,巴西也不例外。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在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上將束手無策或無所作為,尤其在當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惡化主要是由人為的政策因素導致的情況下,更應運用政策手段加以彌合,以縮小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起碼要防止地區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
治理地區發展失衡的經驗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巴西歷屆政府一直在為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作不懈的努力,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治理落後地區發展問題方面積累了經驗。
實現落後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實在落後地區的內部也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落後地區內部也可以劃分出相對發達的次區域和更為落後的次區域。因此分析整個落後地區存在的優勢,創造該地區內部的經濟增長點,通過扶持地區內部的「增長極」來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將是關鍵。
其實,巴西早在治理北部地區時就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因地制宜地成功創造了三個「增長極」:亞馬遜地區的「馬瑙斯自由貿易區增長極」、朗多尼亞州的「西部農業增長極」、帕拉州的卡拉雅斯「礦產和金屬產業增長極」。以上三個地區成為20世紀70~80年代北部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治理東北部地區的過程中,巴西政府力爭改變以往支柱經濟較為單一的局面,著重實施經濟多元化戰略,結合各地的優勢,打造出石化、紡織服裝和金屬礦產等支柱產業。
採取多管齊下的政策治理地區發展不平衡。巴西政府治理落後地區採取的措施大的方面分為兩種:投資政策和稅收政策。鼓勵私人部門、公共部門和國有企業向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優勢產業等領域進行投資,同時以稅收優惠措施給予鼓勵。事實上,在巴西政府的治理措施中,聯邦政府轉移支付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1970年,北部、東北部和中南部地區在中央財政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1.4%、10.0%和88.6%。而同期上述地區在中央財政支出中的佔比分別為3.2%、13.4%和83.4%,其中北部和東北部地區在支出中的比重分別比其在收入中的比重高出1.8個百分點和3.4個百分點。說明聯邦政府通過轉移支付的形式對該地區的發展予以扶持。實際上,縮小地區發展差距,資金尤其是聯邦政府能夠掌控的財政收入多寡是影響治理措施力度的重要條件。在1988年之後的一段時期,由於改革後的巴西聯邦政府財力一度銳減,導致對落後地區的治理政策弱化。
通過成立專門機構甚至立法來保證政策的延續性。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來,巴西政府為治理地區發展失衡的局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治理措施的脈絡基本上為:地區發展差距拉大→開始關注→初期以調研性質為主→出台鼓勵性措施→設立專門的發展基金→寫入法律法規(1988年憲法)→(1999年以後)成立專門的主管機構→成為國策(2003年出台國家地區發展政策)→更廣泛范圍的合作來治理(與其他拉美國家合作)。
在對北部地區的開發過程中,1953年巴西政府成立「亞馬遜經濟開發計劃管理局」,開始組織對亞馬遜地區進行有計劃的開發;在東北部地區開發過程中,巴西政府成立了「東北銀行」,為開發東北部地區提供雄厚的資金來源;成立「東北部開發管理局」,負責對東北部地區的開發;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是包括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在內的巴西不平等問題被1988年的巴西憲法所關注;1989年,巴西創建的「憲法融資基金」被認為是該國又一個最為重要的地區政策工具,其目標就是通過給予地方企業以特許貸款實現相應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享有優惠待遇的是「微型」和「小型」的農業生產者、「小型」和「微型」的企業、利用當地原材料的生產活動以及勞動密集型和基本食品生產經營項目等。此外,巴西政府的治理思路正在跳出落後地區自身、甚至是國家的界限,從更大的地理范圍(如拉美地區和世界范圍內)尋求解決落後地區的治理方法和經驗,其中巴西與歐盟還就地區發展問題建立了對話機制等。
巴西政治制度的設計有利於地區發展政策的形成。巴西國內較小且經濟實力弱的州在國會佔有席位的比例遠多於那些經濟實力強大的州,從而體現出較高的代表性。而代表性差異主要表現在北部和東南部地區之間。東南部地區擁有全部選民的46%,但在議會中只佔有33.6%的席位;而北部地區擁有4.8%的選民,卻在議會中佔有11.3%的議席。北部地區具有的較高代表性始於1932年,目的是要制衡聖保羅州和米納斯吉拉斯州在聯邦中的力量,削減上述實力強大的州對整個國家的控制能力,這種政治制度一直延續至今。正是讓經濟實力弱小的州在聯邦議會中具有了較高的代表性,使得聯邦政府、國會可以將地區不平衡問題納入政治議程。
治理地區發展失衡的教訓
要避免人為因素加大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差距。拉美國家獨立後因政策偏差而人為地加大了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比較普遍。在以工業化為主導的現代化進程中實行的某些經濟政策及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結構調整,不僅未能改變經濟活動主要集中於少數地區的不合理格局,反而進一步拉大了地區間的發展差距。20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初,巴西政府實施促進民族工業發展的進口替代發展戰略,但民族工業主要集中於東南部地區;為發揮東南部和南部地區在全國經濟中的優勢和輻射作用,政府實行的傾斜政策反而不利於各地區的平衡發展。
區域開發應建立在與自然和諧的基礎上。在拉美,巴西開發落後地區的經驗最多,但教訓也不少。巴西採取的一些措施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其開發落後地區的戰略過於「貪大求快」。1971年,巴西政府提出了包括把亞馬遜地區納入一體化的「全國發展計劃」,目標是「在一代人的時間內使巴西躋身於發達國家之列」。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巴西政府對西部的開發採取了超出國力的大預算、大規模、大投資的辦法,例如「大卡拉雅斯計劃」的預算投資高達600億美元。此外,由於缺乏可行性研究,20世紀70年代修建的長達5000千米的「泛亞馬遜公路」的使用率一度僅為50%,造成投資的極大浪費。這些耗資巨大的工程一度使巴西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在開發落後地區的過程中,違反了自然法則,忽視發展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造成「20世紀80年代世界最大的生態問題」。20世紀70年代,為了實現在20世紀末使巴西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夢想,軍政府鼓勵外資和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到亞馬遜地區投資。但由於法規不完善,加上投資者急功近利,燒林開荒建牧場,結果使亞馬遜森林、環境、自然資源和生物鏈遭到了破壞。1998年,亞馬遜熱帶雨林被毀面積達1.68萬平方千米。1999年2月巴西政府不得不頒布法令,無限期地不再受理對亞馬遜森林開發的申請,要求已採伐20平方千米以上的企業立即停止採伐。巴西熱帶雨林面積的減少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世紀性過失」。
地區發展不平衡嚴重危及社會和諧。城市化過於集中於超大城市的模式是包括巴西在內的拉美國家在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一大弊端。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起,拉美國家普遍出現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但這種始終以大城市急劇擴張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也使城市化出現失控。落後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人口向城市的大規模遷移使本已嚴重的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惡化。過度集聚化的城市發展造成人口、私人投資等從貧困地區向發達地區轉移;為了應對中心城市人口無節制的增長,國家只能加大對中心城市的投資而減少對落後地區的投資,導致落後地區經濟發展進一步被削弱,地區發展差距不斷拉大,從而引發新一輪人口遷移。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大了中心城市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壓力,並對經濟社會的總體穩定構成威脅。
與此同時,地區差異的擴大使地方離心傾向不斷上升,對國家的政治穩定帶來挑戰,對國家的統一構成潛在的威脅。20世紀90年代,不僅在巴西南部的南里奧格蘭德、聖卡塔琳娜和巴拉那3個州存在20多個分裂組織,一些分裂分子甚至醞釀成立獨立國家,而且在東北部的分裂分子也提出要建立一個包括經濟發展較落後地區在內的獨立共和國。
結語
巴西進入新世紀後,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較為突出,治理地區發展差距的任務也非常艱巨。巴西政府一方面不斷提升對失衡地區發展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在制定系統的戰略,以動員全局的力量治理這個難題。歷史上,巴西北部和東北部地區依靠初級產品出口的經濟結構就因受到國際市場的變化而使各自的發展歷程開始走向分化,而地區收入的減少加之國家發展戰略的轉軌也加劇了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因此,在治理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上,既要依靠本國內部的正確政策,也需要一個有利的國際條件,這樣才能維持巴西經濟社會穩定的發展,以保證按照既定的政策治理落後地區的進程不至於被干擾或是被打斷。
其實,與巴西的情況類似,其它拉美大國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也甚為嚴重。其中,在墨西哥,聯邦區、哈利斯科州和新萊昂州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致使其他地區的經濟似乎無足輕重;在阿根廷,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軸心的潘帕斯地區發展一支獨秀,其他省份則長期被排除在增長的繁榮之外。因此,拉美國家出現的「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甚至「一個城市、兩種景象」的發展失衡情況應當引起我國的高度重視。

Ⅳ 巴西首都搬遷的主要原因

南美大國巴西幅員遼闊,經濟形態比較復雜。東南部和南部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東北部和西北部地區經濟發展長期大大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為此,巴西政府多年來努力開發落後地區,取得了一些成果。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公布的材料,中西部和北部地區占巴西全國面積的64%,人口佔全國人口的13.8%,但其經濟在巴西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僅為9.7%。地區經濟發展失衡導致巴西地區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貧富差距拉大。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上世紀50年代以來,巴西政府首先在落後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區興建大中城市,通過城市化來促進落後地區的工業化水平。1960年,巴西政府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斥巨資在中部高原上建造了一座現代化都市。新首都巴西利亞的建立,推動了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在北部地區,巴西政府設置了馬瑙斯自由貿易區,提供各種優惠政策,以吸引國內外投資,從而使馬瑙斯成為巴西最重要的貿易集散地,並帶動了整個亞馬孫地區的開發。此外,巴西成立了「亞馬孫經濟開發計劃管理局」和「東北部開發管理局」等專門機構,負責對落後地區的開發。同時,巴西還成立了「東北銀行」,從財政上對落後地區給予支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巴西政府也盡量採取向西北部地區傾斜的方針。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巴西已建立了以巴西利亞和馬瑙斯為中心的交通網路,使邊遠地區的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同時,巴西政府積極開發水利資源,在亞馬孫地區建造了總裝機容量800萬千瓦的圖庫魯伊水電站,為落後地區的發展提供了電力資源。
近年來,巴西政府還通過提供優惠稅收和投資政策,引導民營企業增加在西北部和東北部落後地區的投資。1996年底,巴西政府出台一項政策性措施,對於前往西北部和東北部投資的外國汽車廠商提供大幅減稅優惠,使巴西汽車工業的重心逐漸從東南部轉向中西部地區。此外,巴西落後地區的地方政府也紛紛向投資者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包括改善基礎設施、減免土地使用費、參與新建企業股份等。
巴西政府鼓勵紡織、製鞋等傳統工業將企業轉設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巴西政府還在東北部地區積極發展無污染有機農業,力爭在本世紀初將這一地區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無污染農業出口基地,目前已經取得成效。提高勞動者素質是開發落後地區的重要環節。為此,巴西政府近年來投資7億美元成立了東北部教育基金,幫助落後地區培養教師,免費發放教科書,並於1996年啟動「遠距離教學計劃」,通過電視衛星向偏遠地區播放教學節目,使落後地區的文盲率大大降低。
盡管巴西在開發落後地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開發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偏差和失誤。比如地方政府為吸引投資在減免稅收的政策上相互競爭,開展所謂「州際減稅戰」,造成地方稅收大量流失,地方財政虧損轉嫁給中央政府,成為巴西聯邦政府出現巨額財政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實際上,要真正解決地區經濟發展失衡問題和縮小落後地區同發達地區的經濟差距,巴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Ⅳ 巴西的主要港口有哪些其簡稱與簡碼又是什麼

巴西的主要港口有以下:
1、桑托斯 SANTOS
桑托斯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可移式吊、抓鬥吊、集裝箱吊、浮吊、鏟車、自動裝卸機、輸送帶、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中集裝箱吊最大起重能力為35噸,浮吊達150噸,拖船的功率最大為1734kW,還有直徑為150~400mm的輸油管供裝卸使用。港區倉庫容量達120萬噸。集裝箱專用碼頭的面積為32萬m∧2,擁有吊舉10.6m的集裝箱吊,裝卸效率每小時20TEU。穀物每小時裝300噸,礦石每小時卸600噸,原油每小時卸2000噸,煤每小時卸1000噸,化肥每小時卸2000噸。本港保稅倉庫面積為8.9萬m∧2。散貨碼頭可靠4.5萬載重噸的船舶。1994年集裝箱吞吐量為43.8萬TEU,年貨物吞能力的約4000萬噸。
2、薩爾瓦多 SALVADOR
港口有南北防波堤保護,南防波堤由陸向西北伸展,北防波堤孤懸港區之外。從西南東順岸伸展有四座碼頭:1.沿海船碼頭,長683米,前沿水深7-8米。2.遠洋船碼頭,長782米,沿邊水深7-9米。3.連接碼頭,長238米,沿邊水深8-9米。4.十米碼頭,長370米,沿邊水深9-10米。全港碼頭線總長2000多米,十多個泊位。港灣北部水域還有離岸油碼頭4個泊位。出口紡織品、煙草、咖啡、可可、糖、皮革及石油等;進口煤、穀物等。
3、維多利亞 VITORIA
維多利亞港口服務設施有;修船、加燃料、小艇、醫療、牽引、淡水、給養、遣返,無干船塢、排污設施。港市有阿根廷、比利時、芬蘭、法國、義大利、黎巴嫩、葡萄牙、英國、烏拉圭、德國的領事。入港航道寬120米,水深13米。港口泊位分兩部分:北岸,5個泊位,水深1個4.3米、1個7.3米、3個7.8米,總長600米左右,裝運廢鋼。生鐵、穀物、集裝箱、可可、咖啡、托盤貨物;南岸:1個油輪泊位,長182米,水深10.2米,是個系纜樁泊位;生鐵和煤炭泊位岸線長600米,水深10米到11米;一個裝運酒精和糖漿的系纜樁型泊位;1個精礦砂泊位,長160米,水深11米;650米雜貨、散裝貨泊位,水深12米,裝運玉米、小麥、集裝箱、雜貨、鋼材等。
4、福塔萊薩 Fortaleza
福塔萊薩(Fortaleza),巴西東北部重要海港,塞阿拉州首府。位於大西洋岸,橫跨帕熱烏河河口兩岸。面積 336平方公里,人口130.9萬(1980);始建於1609年,原為葡萄牙人與荷蘭人為爭奪東北部甘蔗種植園而修建的城堡。1637~1654年曾被荷蘭人佔領。1823年設市,並成為塞阿拉州的首府,更今名。
5、馬瑙斯 Manaus
馬瑙斯(Manaus)是巴西西北部亞馬孫州首府。位於亞馬孫河支流內格羅河左岸,是亞馬孫河的重要港口,萬噸貨輪可以經亞馬孫河到此。面積1.4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83.4萬。屬典型熱帶雨林氣候。16世紀時為印第安人村落。1669年建城,幾易其名。1825年定名為馬瑙斯。1850年成為州府。1890~1920年間因周圍橡膠業繁榮而得以快速發展。1912年橡膠出口居世界第一位。1967年巴西政府把該市辟為自由貿易區。1972年建立了巴西第一家電子計算機廠和彩色電視機廠,是巴西電子計算機、彩色電視機和摩托車的重要產地,有煉油廠和熱電廠。巴西西部文化中心和游覽地。設有大學、國立亞馬孫研究所和動植物園。有國際機場。
6、巴拉那瓜 Paranagua
巴拉那瓜(Paranagua),巴西南部城市和第二大咖啡輸出港。位於大西洋巴拉瓜灣畔。人口6.8萬(1980)。始建於1585年。港口優良,水深10米,主要輸出咖啡、馬黛茶、木材等。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和木材加工為主。公路通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巴拉圭出口商品也以此為自由港。多殖民時期著名建築。港區有個巴拉圭的過境區,第9A貨倉屬巴拉圭管理和控制,他們用封閉的卡車將進口貨物運回國內.對巴拉圭的進出口貿易有很大影響。有不少集裝箱班輪公司開通有中國到此港口的運輸。
7、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
巴西第二大城和巴西最大海港。位於巴西國土的東南部,南臨大西洋,在向北伸入的瓜納巴拉灣西岸,有長達14公里的跨灣公路大橋與東岸的尼泰羅伊市相連。面積1255.3km²,海拔2.3米,南北長35公里,東西長70公里,綠地面積325.6km²,人口900萬人。年平均氣溫17-36℃。1502年1月,葡萄牙航海家來到海灣,誤以為這里是一條大河的入海口,隨口起名「一月的河」,葡萄牙語譯音便是「里約熱內盧」。該城市始建於1565年,1763年成為巴西首府,1822年成為首都;1960年首都由此遷往巴西利亞。後改為瓜納巴拉州(范圍與城市相同),1975年瓜納巴拉州撤銷後成為里約熱內盧州首府。全國經濟、文化中心。有紡織、服裝、印刷、汽車、造船、機械、石油加工、化學、冶金和食品等工業。全國最大金融中心;許多大企業、銀行和壟斷組織在此設有經理處。市內設有60多家各種類型的博物館,70多家圖書館,85座大小劇場和82傢俱樂部。
8、里奧格蘭德 Rio Grande
FUEL:AVAILABLE 巴西南端帕托斯湖湖口,大西洋沿岸港口。採用西3區標准時。最大吃水11.28米。水的載重密度為1000-1005。無潮汐變化。盛行東北、西南風、強制引航。通訊聯系通過JUNCAO無線電台,呼叫信號PPJ。頻率:AL組484、500、4251、4231、8460、84660.5、12840、12689.5、16918、17170;A3J組:2086.6、2182、2096、4125、4143.6、4413.2、4118.8、4382.2、4087.8、8802.6、8278.7、8774.7、8250.8、8790.2、8266.3、13184.5、12413.7;16F3組,甚高頻23、24、25、26、27、28頻道。港市有英國、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麥、德國、荷蘭、挪威的領事機構。長度超過200米的船隻不能進入內錨地停泊。港口有一個商業碼頭,泊位岸線總長1920米,最大吃水8.84米,裝卸雜貨、化肥、港外、谷粉、植物油、磷酸、凍肉等;二個集裝箱泊位,長275米,吃水11.28米;一個油輪泊位,長300米,吃水10.06米,裝卸原油、石油產品、氨、磷酸;一個系纜樁泊位,可停靠長220米以上,吃水11.28米的散裝穀物船隻。另外還有2個私營碼頭,一個專門裝卸散裝化肥、氨和磷酸,吃水10.97米;一個穀物泊位,也可裝卸散裝植物油,吃水11.28米。長200米以下的船舶可在內錨地停泊,用駁船裝卸貨物。

Ⅵ 進出口巴西市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進口關稅
拉美貿易網訊 一、進口關稅
巴西1998年的平均關稅率為17%,對入關產品價值的確定主要依據以下五條:首先是根據成交價,即事實支付的或將支付的價格加上其他各種費用。如果這種方法被海關拒絕,那麼可以採用其他4種,即相同產品的成交價;相似產品的成交價;零售價減去關稅和傭金等;或者用生產成本、利潤和其他費用計算得出。在巴西、關稅主要以CIF價計,以巴西貨幣支付。當巴西海關官員對出口商品申報的貨物價值提出質疑時,出口商有8天時間決定新的報價。進口商可以在30天之內對出口商的新報價作出反應。另外,為保護民族工業,已西政府在進口關稅徵收時主要採取以下兩種非關稅措施:1、設置最低限價或參考價,並據此征稅,此外還計征差價稅,例如,某商品的最低限價為10美元,商業發票價僅為7美元。在這種情況下,海關將對此商品以10美元的價值征稅,並徵收兩種價格間的差額稅;2、對低報價或有傾銷行為的貨物徵收附加稅。

二、進口單證。
商業發票:需5份用英文或葡文填定的商業發票。發票必須由製造商、銷售商和中間商分別用英文或葡文填定出詳細的有關裝船的情況,並附有英,葡兩種文字的產品說明書。發票還應申明產地和確切的價格。出口商可向進口商詢問是否需要出口國商業部門對貨幣價格的證明和公證材料。巴西海關對於沒有呈報商業發票的行為,其懲罰的金額將等同於關稅;當商業發票與報關單不符時,罰金將是關稅的l%-5%。

提貨單:要求有5份不可轉讓的提貨單。一份附於商業發票後。所有的提貨單或貨運情單必須用數字和文字註明運費。

原產地證明:一般不需要,因為商業發票上己註明產地。如果需要,則應備有兩份正式的產地證明,由商業部門證明並附有公證。

工生許可證:有些貨物如動物、動物製品、種子和植物等需要衛生證明。衛生證明首先必須經過公證,然後送交巴西使領館認證。出口商可就有關問題詢問進口商。

三、報關與入境。
巴西的海關事務由財政部下屬聯邦稅務總局具體負責,包括海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關稅的徵收以及海關監管制度的實施等。根據聯邦稅務總局的海關條例,所有貨物的報關程序,均需通過巴西外貿網路系統(S1SCOMEX)進行。貨物申報單在外貿網路系統立案之日起即為報關程序的開始,貨物通關授權在外貿網路系統正式通知之日起即為報送程序的結束。巴西海關對報關貨物實行抽檢的審查方式,即按照綠色、黃色、紅色三種不同顏色分類處理。綠色即報關貨物可全部免檢,並自動通關;黃色即僅檢查報送文件,若被核實,貨物則自動通關;紅色即報關文件和貨物均需進行檢查後方能通關。若進口貨物需申領進口許可證,進口商一般應在貨物裝船前向巴西工商旅遊部外貿操作局(DECOM)提出申請,該進口許可證在裝船之日起60天內有效。貨物到港後90天內進口商應辦理報關手續,並將進口申報單輸入外貿網路系統進行登記,開始報關程序。申報單的內容應按聯邦稅務總局的規定格式填寫。在巴西海關審核了一系列進口申報數據後,進口商才可提貨。根據有關規定,海關在5個工作日之內提出驗貨結果,驗貨時當事人應在場,貨物若需樣檢,費用由當事人承擔。另外,有些特殊商品可採取提前報關制。例如散裝貨、易燃易爆和有輻射性的危險貨物。活畜、植物以及新鮮水果等易損貨物、印刷用紙張、政府部門進口的貨物、陸路、河、湖運輸的貨物。

四、自由貿易區。
巴西最大的港口有桑托斯、里約熱內盧、巴拉那瓜、累西腓和維多利亞。巴西在上述口岸設立了各種形式的自由區,如自由港、自由貿易區、保稅倉庫和轉口區等,這其中最著名的是馬瑙斯自由貿易區。凡進入該區的貨物,其商業發票的提貨單上必須註明"馬瑙斯自由貿易區"(Free Lone of Manaus)字樣,但不允許通過該區向巴西其他地區運送進口貨物。在該區有兩道邊關,第一道是從國外進入特區,另一道是從特區進入國內,一方面允許外國商品從國外進入特區,不受海關管制;另一方面,商品從特區進入國內市場需要辦理進口手續,貨物需經海關檢查,並交納進口關稅。

Ⅶ steam地區改成巴西可以嗎

可以,就是如果你沒有肉身去巴西的話,那麼轉區會有一定的風險,輕則遣返回國區,重則封號。而且轉區也不是那麼容易,首先你需要有代理巴西IP的軟體,然後你需要有能在巴西區付費購買游戲的手段,這樣你才能在巴西區成功購買游戲後轉區。

Ⅷ 巴西獨立過程

葡萄牙人殖民統治時期(1500~1822) 巴西古代印第安人主要屬於圖皮-瓜拉尼、熱斯、加勒比、努阿魯亞克等 4個部落集團。16世紀以前,尚處於原始公社階段。
1500年葡萄牙探險家P.┭.卡布拉爾率船隊橫渡大西洋,4月22日發現了這塊陸地,並宣布為葡萄牙屬地。當地盛產一種叫做「巴西木」的紅木,從中可以提煉出當時被認為十分貴重的染料,所以歐洲人後來就以「巴西」稱呼這一地區。1530年,葡萄牙王室派M.A.de索薩率領移民到巴西。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開始建立居留地,1534~1536年將巴西沿海至《托德西利亞斯條約》劃定的界線以東地區,劃分成14個「封地」,作為世襲領地分封給封建主統治。1549年王室委任T.de索薩為第一任總督,統一管轄各「封地」,並建薩爾瓦多城(又稱巴伊亞)為首府。此後,葡萄牙移民逐漸增加。1580年,葡萄牙王位為西班牙王室繼承,國土被合並於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在葡萄牙設立印度及海外領地事務院,負責管理巴西。1624年,荷蘭人佔領巴西東北部大片土地,一直統治到1654年。1640年葡萄牙恢復獨立,另設海外事務院管理巴西。1763年葡萄牙政府把巴西總督首府從薩爾瓦多遷往裡約熱內盧。
在殖民統治初期,葡萄牙人為尋找黃金和捕捉印第安人為奴隸,不斷擴張巴西疆土。封建領主把大批掠奪來的土地賞給有功的軍官和移民,於是在巴西逐漸形成許多大庄園和大種植園。殖民者強迫捕捉來的印第安人從事奴役性的繁重勞動,大批印第安奴隸被殘酷折磨而死,或是逃亡叢林地帶。由於勞動力不足,1532年起殖民者開始從非洲運入黑奴,至1585年巴西已擁有 1.4萬多黑奴,成為當地的主要生產者。殖民地經濟以農業為主,咖啡、棉花和甘蔗種植業以及畜牧業都有較大發展。1694年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大金礦,1729年又發現豐富的金剛石礦,采礦業隨之發展起來。
面對殖民者的壓迫和奴役,巴西人民不斷掀起反抗斗爭。1558年印第安艾莫雷人與鄰近部落結成聯盟,幾乎把葡萄牙殖民者趕出兩個「封地」。1572年,起義的印第安人曾占據 300多個村莊。1686年巴西東北地區爆發 1.5萬多印第安人參加的暴動,最後迫使葡萄牙殖民者求和。1750~1756年,瓜拉尼部族反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的戰爭,曾把耶穌會教士爭取到自己一邊。由於人民的反抗斗爭,葡萄牙王室被迫於18世紀多次頒發禁止以印第安人為奴的敕令。與此同時,黑奴的斗爭也十分激烈。1630~1697年,黑奴在伯南布哥舉行起義,並按照非洲社會的組織形式成立了「帕爾馬雷斯共和國」(見帕爾馬雷斯起義)。巴西的土生白人不滿宗主國的歧視,也不斷舉行起義。1660~1666年間,里約熱內盧和累西腓的居民發動起義並奪取政權,最後遭到鎮壓。1684年,馬拉尼昂的土生白人在貝克曼領導下,成立由貴族、僧侶和商人聯合組成的洪達,逮捕地方當局代表。1710~1711年,伯南布哥地區的土生白人也舉行過大起義。
18世紀末,隨著種植園經濟和工商業的發展,巴西人民要求擺脫葡萄牙統治和爭取民族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1789年,蒂拉登特斯在米納斯吉拉斯密謀組織武裝暴動,要求建立共和國,因叛徒告密而失敗。1798年,在巴伊亞又發生了反對葡萄牙殖民統治的秘密活動,亦遭鎮壓。這些斗爭推動了巴西獨立運動的發展。
1807年,葡萄牙王室為躲避拿破崙一世入侵,逃往巴西里約熱內盧。1815年12月,若昂親王為緩和巴西人民的反抗情緒,宣布巴西與葡萄牙處於平等地位,成立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1816年,若昂親王即位,任「聯合王國」國王,稱若昂六世。葡萄牙王室駐巴西期間,採取了一些改良措施。如開放巴西港口,取消王室的壟斷專營政策,出版報刊,建立劇院、圖書館、學校和醫院等。但若昂六世的腐朽統治,引起人民不滿。1817年伯南布哥人民起義,成立共和國,結果遭到鎮壓(見伯南布哥起義)。1820年葡萄牙本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21年若昂六世將王室遷回葡萄牙,並任命王子佩德羅為巴西攝政王。同年,葡萄牙議會向巴西下達各省直屬里斯本的命令,並令佩德羅立即返回葡萄牙。這些命令激起了巴西人民的憤怒,獨立運動席捲全國。佩德羅為保持布拉干薩王族的統治地位,於1822年9月7日宣布巴西獨立,成立巴西帝國,接著加冕稱帝,稱佩德羅一世。1824年巴西頒布憲法。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帝國時期(1822~1889) 巴西帝國成立後,布拉干薩王朝的體制和葡萄牙貴族勢力原封未動,大庄園制和奴隸制依然存在,巴西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依附於英國。佩德羅一世實行專制統治,1823年強行解散議會,接著又用武力鎮壓了東北部伯南布哥等省的共和派起義。1825~1828年巴西與阿根廷進行爭奪烏拉圭的戰爭(見烏拉圭戰爭),以失敗告終。專制統治引起人民群眾廣泛不滿,戰爭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社會矛盾,黑人也不斷舉行起義。1831年裡約熱內盧等地的居民發動起義,軍隊也加入起義者的行列,最後迫使佩德羅一世讓位給他 5歲的兒子,即佩德羅二世。
佩德羅二世即位後, 由三人攝 政委員會主持政務。1833~1849年,巴拉、南里奧格蘭德、巴伊亞、馬拉尼昂和伯南布哥等省先後爆發大規模人民起義,基本目標是取消君主制、廢除苛捐雜稅、建立共和國和實行聯邦制,最後均遭鎮壓。佩德羅二世於1840年 7月提前親政。他利用30年代中期出現的兩個重要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交替管理政務,自己則保持最後裁決權。執政期間,工農業有所發展,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左右,橡膠在對外貿易中佔有顯著地位,資本主義因素日益增長,歐洲移民大量增加。但奴隸制度和專制統治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長年對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戰爭又加重了人民的負擔。70年代後,巴西人民掀起大規模的廢奴與共和運動。1888年5月13日,帝國政府被迫宣布廢除奴隸制。1889年11月15日,軍隊與共和黨人聯合推翻帝國,組成以M.D.da豐塞卡為首的臨時政府。
共和國建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889~1945) 1891年 2月24日,國會通過憲法,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25日舉行選舉,豐塞卡當選為首屆總統。共和國成立後,大種植園經濟仍佔主要地位。工農業生產有所增長。20世紀初,巴西咖啡產量已佔世界總產量的75%以上。資本主義因素進一步發展,但人民群眾的生活並未改善,工人罷工、農民奪地、士兵起義不斷發生。1893~1897年,巴伊亞腹地發生卡努杜斯農民起義;1911~1916年,南部地區發生康特斯塔多農民戰爭。20世紀初,工人運動興起。1922年巴西共產黨成立。1924年,以「尉官派」為主的軍人舉行起義,而後稱為「普雷斯特斯縱隊」的起義部隊轉戰 13州,行程2.5萬多公里,堅持戰斗到1927年,給地主資產階級的統治以沉重打擊。1929年,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巴西陷入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之中。1930年10月,巴西幾個州同時發生反政府武裝暴動,以G.D.瓦加斯為首的自由主義者同盟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了新興資產階級與自由派地主的聯合政權。11月初,瓦加斯就任臨時政府總統。1934年臨時政府頒布新憲法。同年瓦加斯當選正式總統。他執政期間,宣布將地下資源收歸國有,採取優先發展民族工業和實現農業經濟多樣化的方針,使經濟有較大發展。1937年他解散所有立法機構和政黨,進一步鞏固了獨裁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瓦加斯政府保持中立。1942年對德、意宣戰。大戰期間,巴西利用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加速發展本國經濟。1945年瓦加斯辭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巴西(1945~1985) 1951年,瓦加斯再次當選總統,進一步推行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採取了一些抵制外資的措施,經濟有較大的發展。1954年發生軍事政變,瓦加斯自殺。1956年起,J.庫比契克·德奧利韋拉、J.da S.誇德羅斯、J.B.古拉特先後任總統。他們基本上繼承了瓦加斯的發展民族經濟的政策。1960年將首都遷到巴西利亞(見彩圖)。1964年3月31日,軍人發動政變,推翻古拉特政府,建立了以H.C.布朗庫為總統的軍人政權。此後,C.席爾瓦、E.G.梅迪西先後任總統。這 3屆軍政府在政治上取消民主制度,實行獨裁統治;經濟上鼓勵利用外資,限制通貨膨脹,對財政經濟機構進行改組,促進了經濟發展。1968~1973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 10%以上。1969年 10月30日改國名為聯邦共和國。1974~1979年E.蓋澤爾任總統,提出逐步實行有控制的「民主開放」政策。1974年8月15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79年3月,J.B.de菲格雷多就任總統。他繼續推行「民主開放」政策,採取了一些准備向文官執政過渡的措施,如實行大赦,恢復多黨制和州長與聯邦參議員直接選舉制等;對外實行獨立外交,宣稱巴西屬於第三世界。1974~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 7.1%。1981~1983年經濟衰退,國內生產總值累計下降10.6%。1984年經濟緩慢回升。目前巴西的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85年巴西民主運動黨和自由陣線黨聯合競選獲勝,由坦克雷多任總統。同年坦克雷多病逝,由副總統J.S.科斯塔接任總統。新政府把「和平、自主、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定為外交政策的最高原則。

巴西什麼時候獨立的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率探險隊來到巴西,給這里起名叫「聖
十字地」。後來,人們在海岸附近的熱帶森林中發現二種可以提煉貴重的紅色染料的樹木,於是他們就把這里叫作「巴西」。「巴西」在葡萄牙語里就是紅木的意思。1532年,葡萄牙人在巴西建立行政管轄區。此後,葡萄牙殖民者不斷對巴西土著居民和從非洲販來的黑人進行壓迫和剝削,巴西人民終於掀起爭取獨立自由的浪潮。17世紀黑人來巴發起的反葡運動持續了六十多年。1792年,「巴西的國父」、民族英雄蒂拉登特斯被殖民者殘酷絞殺,屍體被砍成9段。但革命的烈火仍在全國熊熊燃燒。
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而獨立,成立了巴西帝國,年僅24歲的彼得羅一世成為巴西國王。1888年,巴西帝國廢除了奴隸制。第二年,帝制垮台,巴西成立了聯邦共和國。1891年,第一部憲法制定,定國名為巴西合眾國,1969年國名又改為巴西聯邦共和國。

閱讀全文

與巴西自由區怎麼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