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二戰各國傷亡數字
二戰主要國家死亡人數 單位(人)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3,800,000 (包括傷亡)(資料來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陳列)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13,700,000 (一說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30,000,000 (原有關於中國二戰傷亡數字從何而來,7,750,000數據何以存在,據中國抗日戰爭統計資料為平民傷亡在30,000,000人)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3,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猶太人 :6,000,000(雖說猶太人沒有國家,但是作為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數巨大,應該得到反應。) 總計平民死亡:約2730萬人 總計死亡:約5000萬人
中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戰場是抗日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㈡ 二戰前和二戰後世界各國人口排名榜
二戰前
中國4.5億,印度4.6億,蘇聯2.5億,美國2.2億
二戰後
中國3億,印度4億,蘇聯2億,美國2.1億
戰爭陣營介紹:
軸心國陣營
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匈牙利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羅馬尼亞王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傀儡政府)。
同盟國陣營
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法國(自由法國臨時政府)、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聯邦、英屬印度、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
古巴、海地、巴拉圭、烏拉圭、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厄瓜多、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玻利維亞、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菲律賓聯邦、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
戰爭范圍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2)巴西二戰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戰爭傷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
(歐非戰場約佔23,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13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集體屠殺、虐殺的,佔二戰中遭交戰各方刻意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
在這7000萬人中蘇聯佔2660萬(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聯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
中國約佔180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
戰爭評價
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作為對戰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德日兩國能否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為深受戰爭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寬恕,並從而成為政治大國的重要條件。當歐洲國家決心翻過60年前那一頁黑暗歷史時,歷史問題卻仍然深深困擾著亞洲國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日在對待歷史這一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德國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戰爭進行了徹底的反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卻百般抵賴,自戰爭結束以來竭力否認其對外戰爭的侵略性質,歪曲給被侵略國及其人民造成的慘重災難的歷史事實。
3、近幾年來,美化其對外戰爭,為其對外戰爭侵略翻案的議論甚囂塵上,日本首相、內閣官員及參眾兩院議員,下至數目眾多的民間組織、民間團體乃至個人;
掀起了這場美化侵略戰爭的運動,日本這一舉動引起了社會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各國的警覺和強烈的反對。
4、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
㈢ 二戰時各國人口
1939年,英國人口4700萬,法國人口4100萬。蘇聯人口1.6億+,美國人口1.3億+,日本人口7800萬,南斯拉夫有1300萬,中國1937年人口4.4億+,二戰前德國本土大概有7000多萬,把奧地利,蘇台德和波羅地海的日耳曼人都算進去滿打滿算也不過八千萬.戰爭期間,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軍隊傷亡總數達1170萬人,經濟損失達3000億美元;日本動員的最大兵力為97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2.8%軍隊傷亡總數達216.1萬人,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
㈣ 巴西有多少人口它算發達國家嗎
巴西人口1. 816億(2004年),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約佔0. 16%。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但與葡萄牙本國語音有別.黃種人多辦為二戰後日本移民.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71%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市是巴西的金融、商業和製造業中心。
第二大城市裡約熱內盧市,擁有舉世文明世界奇跡之一的基督石雕像
第三大城市貝洛奧里藏特,米納斯吉拉斯州首府
首都: 巴西利亞(Brasilia)
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下設市,全國共有5562個市。各州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斯、亞馬孫、阿馬帕、巴伊亞、塞阿拉、聖埃斯皮里圖、戈亞斯、馬拉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帕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奧格蘭德、南里奧格蘭德、里約熱內盧、朗多尼亞、羅賴馬、聖卡塔琳、聖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不知道LZ要去哪個城市?
巴西貧富分化嚴重,有色人種多位於國家底層.本國貨幣雷亞爾比率大概1.9425雷亞爾兌1美元.
巴西重要節日有獨立日:9月7日(1822年);國慶日:9月7日(1822年);印第安人日:4月19日;吉卜賽人日:5月24日。有享譽世界的狂歡節;聖誕節.
巴西東瀕大西洋。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國土80%位於熱帶地區,最南端屬亞熱帶氣候。北部亞馬孫平原屬赤道氣候,年平均氣溫27-29℃。中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區平均氣溫16-19℃。外國人初到巴西會有高溫悶濕熱的感覺.
巴西是個移民國家,許多巴西人的祖先來自南歐和非洲。這兩個地方的人們均以熱情奔放著稱,以至於在巴西人的性格中,激情和快樂成了兩個主要的關鍵詞。對於許多巴西人來說,吃飯、工作、休閑和娛樂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年365天,巴西人天天狂歡。足球比賽日是巴西的常規節日,賽場及其所在的地區鬧聲喧天。各州和全國足球聯賽從2月狂歡節結束後開始,直到12月中旬結束。隨後,其他節日,從聖誕節、新年直到狂歡節,巴西人盡情享受著歡樂,即使是那些不得不工作的人們也會安排出幾天的空閑時間。但是巴西人在年輕的時候,平常工作時當然是兢兢業業,不來馬虎.
除此之外,巴西享譽世界的是陽光,海灘,美女和體育運動.體育運動突出的是三大球,其中,男女足球,排球都位世界頂級水平,這與巴西人出色的身體素質密不可分.盛產選美冠軍.
㈤ 1945年巴西人口結構
2.086億。根據查詢顯示,巴西總人口2.086億(2017年)。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㈥ 巴西人口有多少
巴西人口為2.1億人口。
人口2.01億。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64.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2.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福音教派。首都 巴西利亞(Brasília),人口256.3萬。
巴西大部分人口稀少,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4.94人,居世界第170位。最大的城市是聖保羅,擁有1190多萬居民,周邊人口達2110萬。首都巴西利亞擁有280萬人口。
(6)巴西二戰人口多少擴展閱讀:
巴西人口的介紹如下:
巴西第一次進行人口普查是在1872年,當時,巴西全國人口只有1011萬。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昨天在里約熱內盧公布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報告時指出,盡管最近140年巴西人口增加了近1. 8億,但平均每年人口的增長率只有1.17%。
巴西是聯邦制國家,全國有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州以下的行政區為「市」,不設縣、鎮或鄉。現在全國有5565個市,其中聖保羅州的博拉市是最小的城市。最近10年,博拉市的人口僅增加10人,從2000年795人增加到2010年的805人。
㈦ 二戰時各國人口排名
二戰時期,印度的總人口約 3.78億,再加上英國的其他殖民地,英國總人口超過4.4億。也就是說,在二戰時期,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應該是英國。其次中國,蘇聯和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參戰國實際上只有8個,分別是中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以及德日意軸心國。而人口大國也主要在這些國家裡面。簡單分析下二戰各國人口。
德國的人口比較復雜,但由於德意志民族的單一性,一般以民族來算德國人口,1933年德國人口6603萬。奧地利被德國合並時有近700萬人口,蘇台德區有300萬人口,薩爾區75萬人口,梅梅爾區應該還有若干,波蘭200萬日耳曼人,羅馬尼亞90萬,義大利25萬,阿爾薩斯150萬。不算波蘭、羅馬利亞、義大利總人口人口一般認為是8000萬。
而日本和義大利人口分別為7200萬、4100萬。德國的標準是5個國民出一個兵,日本的標准時7個國民出一個兵,義大利動員力差,30個國民才出一個兵,最後德國動員了1700萬軍人,日本動員了900萬軍人,義大利動員了120萬軍人,合計2720萬軍人。
1939年的時候,英國人口4700萬,法國人口4100萬。蘇聯人口超1.6億,美國人口超1.3億,日本人口7800萬,南斯拉夫有1300萬,中國1937年人口超4.4億。1939年蘇聯人口為16000萬,1940年吞並了波羅的海三國後,1941年戰前蘇聯人口達到了18000萬。名副其實的世界人口大國。
美國自1790年開始,每10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1940年末13216萬,1930年末12320萬,10年只增長了不到1000萬,平均1年一百萬不到,13300萬可以認為是1941年戰前美國的人口。
同盟國5國英美蘇中法,人口合計81000萬人口,最後英國動員400萬,美國動員了1600萬,蘇聯動員了3400萬,中國動員了800萬,法國動員了估計200萬,合計6400萬軍人。
然而,如果廣義地說,這個數據實際上也不準確。因為二戰時的英國依然是日不落帝國。英國本土只發動了400萬軍隊,但英國還擁有埃及、英屬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緬甸等地)、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印度仆從軍都有數百萬。
大英帝國崩潰,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依然是中國:
不過在二戰結束後,英國被兩次世界大戰打的已經沒有實力維護大英帝國,他的殖民帝國分崩離析。加拿大獨立、澳大利亞獨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區也全部獨立了出去。當今世界,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依然是中國。其次印度,而美國人口位居世界第三。然而,隨著中國生育率下降,不出十年,印度人口就將超過中國。
㈧ 一戰二戰世界總共死亡多少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80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盡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意志帝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而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6千2百多萬人的死亡,佔了當時世界人口的3.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