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巴西資訊 > 納賽爾為什麼進入巴西

納賽爾為什麼進入巴西

發布時間:2023-01-06 13:42:39

『壹』 納賽爾:內馬爾和姆巴佩的關系很好,他們哪都不會去

納賽爾:內馬爾和姆巴佩的關系很好,他們哪都不會去

據阿斯報報道,巴黎主席納賽爾向媒體確認,內馬爾會留在巴黎聖日耳曼。此前內馬爾也說過巴黎讓他感覺開心,他會選擇留下。

「我的球員們在世界盃上表現非常好。巴西隊有著巨大的壓力,但法國踢得很好,他們配得上成為世界冠軍。姆巴佩很不可思議,內馬爾雖然受了傷但表現出了最好的自己,他盡全力了。」納賽爾說道。

外界有一種說法認為姆巴佩在世界盃上的出色表現會讓他取代內馬爾的位置,對此納賽爾表示了否認:「內馬爾和姆巴佩之間的關系很好,他們彼此相處很融洽。其他的都是記者編出來的故事,他們之間不可能有矛盾。他們很開心能夠在一起踢球。他們倆哪都不會去。」

『貳』 巴薩當年為什麼沒有留住內馬爾

首先,巴黎直接通過內馬爾自己砸的違約金,這在之前幾十年足球史上史沒有過的事,我想巴薩高層甚至其他球員都認為不會直接砸2.2億歐元,但巴黎做了,所有人都懵了,這是合同規定可以的,巴薩也沒辦法。第二,巴薩高層作的,以巴禿為首的新一屆高層攜1415五冠王餘威認為少了一個內馬爾並沒有多大問題,2.2億重新買一個庫鳥和登貝萊,殊不知買了兩個炸彈,虧大發了。第三,我覺得梅西作為兄弟沒有做公關,從技術層面講,馬兒是梅西的接班人。但梅西在哈維走後梅西後撤,讓馬兒上位,從另一方面來講,梅西不讓位也正常,畢竟現在還是西甲金靴首位。巴薩還得靠梅西。究其原因,馬兒留不住,上有高層作死,下有梅西不後撤,多多少少各方面都有原因吧,不曾想,馬兒一走,卻是巴薩倒塌之日

巴黎直接啟動違約金買的,還有當時巴薩高層太過於自大,盲目相信梅西,沒有給內馬爾足夠應有的地位和尊重,15賽季無論歐冠還是國內聯賽內馬爾比梅西表現出色,最簡單直了就是15年巴薩翻盤巴黎最大功臣是內馬爾,然而無論是俱樂部還是球迷都把梅西視為英雄!內馬爾作為功臣內心肯定不服,出走是自然,其實當時巴薩主席拉波塔爾是主張賣梅西留下內馬爾,但是他沒有連任,如果他連任現在巴薩也不至於落到如此地步!事實證明拉波塔爾當時主張賣梅西是對的!16年到現在巴薩在梅西身上總共投入5億,但是梅西給巴薩帶來3億,也就是說巴薩虧損2億,其中還不包括為迎合梅西做買賣的球員,和解僱教練帶來的虧損!中國自媒體包括人迷假裝看不到!

巴薩當年為什麼沒有留住內馬爾,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1.巴薩當時想引進大巴黎的維拉蒂,但巴薩不講「武德」,直接背著巴黎俱樂部不斷游說維拉蒂加盟,當時維拉蒂都已經同意加盟巴薩,但巴黎拒絕放人!巴黎老闆是卡達財團,轉會費這點錢對巴黎壓根不算什麼,但巴薩的方式方法,讓巴黎不能接受,並覺得受到了侮辱。

內馬爾加盟巴黎

巴薩在上上一任主席羅塞爾,以及上一任主席巴梅托烏,這兩個主席引援策略都是讓球員跟自己的俱樂部鬧和罷訓來達到轉會的目的,多特蒙德的登貝萊和利物浦的庫蒂尼奧,都是採取這樣的手段加盟的。

巴黎自家球員被巴薩引誘,而且還是不通知自己的情況下,臉被打得啪啪響,然後巴黎就開始反擊,超高薪水引誘內馬爾加盟巴黎,而且更加豪橫,壓根不與巴薩高管打照面,直接砸2.2億歐合同違約金的方式帶走內馬爾。這下輪到巴薩成為足球界的笑柄了!然後用這個2.2億歐引進登貝萊和庫蒂尼奧,都沒有達到預期。

2.當時巴薩的MSN組合,叱吒風雲,當時真的以為是巴薩「夢四」要開始了,只可惜內馬爾遠走巴黎。其實也不難理解內馬爾的處境,在巴西內馬爾是足球界的NO.1,年輕的時候來巴薩可以甘居人下,但經過幾年的成長,小老虎長成了成年大老虎,就不再願意甘居人下了,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內馬爾亮相王子公園球場

記得瓜迪奧拉說過,任何頂級球星,加盟巴薩後,都能感覺到梅西獨一無二的地位,根正苗紅的拉瑪西亞的出身,任何球星撼動不了梅西的地位,你再強,也不能做到球隊老大的位置。記得歐冠淘汰賽,巴黎主場4:0贏巴薩,然後次回合巴薩6:1戰勝巴黎,實現了超級大逆轉,這場比賽的功臣是內馬爾,但賽後各大媒體吹捧的是梅西,把梅西像神一樣的捧著,換成是誰都接受不了。

內馬爾有一個當帶頭大哥的心,離開巴薩的心蠢蠢欲動,這時候巴黎拋來橄欖枝,正中下懷,豈有不抓住之理!

3.巴黎不僅可以給內馬爾老大的地位,還給予超高薪水,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一年3500萬歐的薪水,有哪位足球運動員敢說NO的?內馬爾的續約合同據說年薪在4000萬歐,與梅西持平!

內馬爾的豪華遊艇

主要是內馬爾厭倦了那種贏了就是梅西的功勞,輸了就得隊友背鍋的環境下踢球。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關注博揚競技,交流最新足壇信息!

首先可以明確一點,巴薩在內馬爾的轉會中沒有拿出足夠的誠意,也就是說沒有盡全力留下內馬爾。

2013年5月份巴塞羅那以5700萬歐元引入內馬爾。13-14賽季,內馬爾出場41次,打入15球,並送出15次助攻。14-15賽季,內馬爾各項賽事代表巴薩出場51次,打入39球,並貢獻10次助攻。15-16賽季,內馬爾出場49次,打入31球,送出25次助攻。16-17賽季出場45次,打入20球,送出26次助攻。在巴薩的四年間內馬爾真正成長為足壇超巨,同時MSN組合稱霸歐洲的表現讓巴薩頓時成為全球公敵。巴薩儼然已把內馬爾作為梅西的天然接班人培養。

而有著卡達財團入資的巴黎聖日耳曼始終沒有在歐洲賽場有所突破,為了更大的野心,巴黎主席納賽爾直接開出了3600萬稅後年薪,這比巴薩足足高出了2600萬。其次,納賽爾提出了一項極具誘惑的條件,為內馬爾提供一架私人飛機,用來往返歐洲和巴西。

真正讓內馬爾斷了念想的,是16/17賽季歐冠6-1擊敗巴黎時自己所處的冷遇。可以說巴薩能夠最終晉級內馬爾是那晚當仁不讓的救世主,而巴塞羅那賽後的勝利海報上卻是梅西的眾星捧月。內馬爾此刻深知,巴薩始終是梅西的巴薩,自己只能是梅西身旁的輔佐官,想要有所成就只能自立門戶。

納賽爾正是拿捏准了內馬爾的痛點,直接開出了2.2億歐元的違約金。此時在內馬爾的轉會過程中巴薩已經處於絕對的被動,而巴薩接下來的操作正好印證了最近幾年的糟糕運營。面對當時最有可能成為梅羅後第一人的內馬爾,巴薩認為梅西正處於職業生涯巔峰,沒必要額外花費這么多錢在梅西以外的人身上。因此沒有過多挽留轉而接下來1.5億購入庫蒂尼奧,1.22億購入登貝萊,1.2億買入格里茲曼,大大小小共花費7.6億。後邊的劇情就都知道了,巴薩算是進入了近幾年的低谷,始終沒有翻過身來。

來到巴黎後的內馬爾,眾星捧月,瀟灑萬分。可是隨著與卡瓦尼的爭點事件以及姆巴佩的高光發揮,內馬爾的一哥夢似乎並不通暢,好歹球隊在經過多賽季的磨合後,繼去年闖進歐冠決賽後今年又進入歐冠四強。巴黎也成為歐戰賽場的豪門。如果有後悔葯賣的話不知道巴薩當初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首先第一內馬爾當年想走,是已經籌劃了有一年左右時間,絕對不是一時的意氣行事。因為他之前續約的時候,先明確的把自己違約金下降到2.2億歐元。巴塞羅那當時也沒有多留個心眼,因為違約金是針對球員個人的,俱樂部覺得不可能有哪個球員會掏出2.2億歐元把自己給買了。

之後內馬爾聯系了巴黎俱樂部,鑽了內馬爾這個合同的空子。簡單的說就是巴黎把這個2.2億歐元打到了內馬爾的個人賬戶,內馬爾再把這錢從自己賬戶直接轉到巴薩羅那的公司賬戶後,立馬就直接飛往巴黎簽約了,所以這也是之後巴塞羅那一直要告巴黎違規簽約內馬爾的一個原因。

內馬爾之所以著急離開巴塞羅那去巴黎隊,原因就是一山不容二虎,那時候的內馬爾羽翼漸豐,已經不滿足於生活在梅西的影子下,也不滿足於足球第3人的地位,覺得自己有實力向足球第1人梅西發起挑戰。但是在巴塞羅那當時是沒有這個可能性的,雖然梅西表態過以後會輔助內馬爾,但這個應該也是若干年以後才有的事情,所以他等不及了。正好當年的土豪巴黎隊也在招兵買馬,捨得花轉會費,又開了比巴薩高得多的工資,所以就鐵心去了巴黎。

那時候的巴薩梅西是王,內馬爾也想做那個王,巴薩選擇了梅西,留不住是必然的

首先巴薩有梅西,內馬爾要當當家球星,其次巴薩沒有預料到大巴黎能啟動違約金條款

要想拿金球獎,馬兒必須開拓出一條自己到路

『叄』 被譽為最重要埃及領導人的納賽爾,他究竟有何偉大功績

納賽爾在1956年10月的時候,發動抗擊英國、法國以及以色列發動的侵埃戰爭,並且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時候,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倡導者。對企業進行國有化改革,實行土地改革,建設了大型公共項目,和蘇聯建交後,得到了蘇聯的扶持,並且在蘇聯的援助下建造了阿斯旺大壩。

納賽爾在第三次以埃及為首的中東戰爭中,因為阿拉伯國家的失敗,從而導致納賽爾心灰意冷,有了想要退位的想法,不過最後卻因為埃及人民的強烈建議,才使納賽爾繼續擔任總統。

『肆』 文化|福特汽車117年歷史只有12位CEO,我們集齊了他們

撰文丨 有文 汽車 百里奚

福特 汽車 的商標是來自

創辦人亨利•福特常用的簽名字體


2019年,通用 汽車 (GM)股價上漲了21%,而福特 汽車 (Ford)下跌了0.6%——後者仍然依賴於大卡車銷售的利潤。然而,繼續前進,福特希望新的移動領域將開始支付紅利。


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認為,一旦道路連接起來,只有「智能」才能生存下來,因為未來的 汽車 將嚴重依賴腦力發揮功能。據 汽車 新聞(AutoNews)報道,哈克特(Hackett)正努力推動福特 汽車 進入互聯、電力和自主領域,試圖扭轉長達三年的股票下滑趨勢, 投資者認為這只藍色橢圓形的股票目前落後於通用 汽車 。



在 汽車 行業普遍的經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我們似乎對於福特 汽車 CEO的更換感覺司空見慣,我們甚至會產生福特 汽車 更換CEO非常頻繁的感覺。事實上,福特 汽車 117年 歷史 (1903年創立)上,只有12位CEO,平均每位CEO的在位時間幾乎長達11年,而其中 任職時間最長的是亨利•福特二世,長達34年!這比中國多數朝代的皇帝更換頻率還低。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漫長的福特 汽車 117年 歷史 上這12位CEO的簡介。


1、亨利·福特(Henry Ford)

1903-1918,福特 汽車 創始人及首任總裁

亨利·福特1863年出生於一個農夫家庭,最初是一位機械工程師,早在1896年就造出了他的第一輛 汽車 。1903年6月6日,他創立了福特 汽車 公司。當第一款T型車以825美元的售價在1908年10月初次上市後,贏得了千千萬萬美國人的心,第一年的產量達到10660輛,打破了 汽車 業有史以來的所有紀錄。

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將裝配線概念實際應用而獲得巨大成功者,並且以這種方式讓讓 汽車 在美國真正普及化。這種新的生產方式使 汽車 成為一種大眾產品,它不但革命了工業生產方式,而且對現代 社會 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有一些 社會 理論學家將這一段經濟和 社會 歷史 稱為「福特主義」。亨利·福特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迪爾伯恩的格林菲爾鎮,該鎮是今日迪爾伯恩市的一部分,他在1947年時逝世於故鄉德寶的住宅中,享壽83歲。

福特的父母威廉和瑪利·福特是來自愛爾蘭的移民,福特出生在他父母擁有的一座農莊上,他是六個孩子之長。他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12歲時他花了很多時間建立了一個自己的機械坊,15歲時他親手造了一台內燃機。

1879年他離開家鄉去底特律做機械師學徒工,學成後他進入西屋電氣公司。

1891年福特成為愛迪生照明公司的一個工程師。當他1893年晉升為主工程師後,他有足夠的時間和錢財來進行他個人對內燃機的研究。1896年他製造了他的第一輛 汽車 ,他將它命名為「四輪車」(Quadricycle)。

此後他與一些其他發明家離開愛迪生照明公司,他們一起成立了底特律 汽車 公司。但這家公司很快就倒閉了,因為福特一心只想研究新車而忽視了賣車。他讓他的車與其他公司的車比賽來證明他的車的優良性。他的第二家自己的公司,亨利·福特公司的主要產品是他的賽車, 1901年10月10日他甚至親自開車獲勝。但不久他的資助者就迫使他離開了亨利·福特公司,此後這家公司被改名為凱迪拉克。

福特公司生產的 汽車 -T 型車

福特非常注意他與他的雇員的關系。他的雇員每天工作八小時。1913年時每天的薪金是5美元(對當時來說相當可觀)。1918年T型的頂峰時期薪金被提高到每天6美元。對當時的情況來說這是前所未聞的。此外福特還獎勵雇員的發明創造,讓他們分享他們的發明帶來的贏利。

另一方面福特絕對反對工會。為了制止工會在他的工廠中活動他特別僱人研究防止工會的方法。一直到1941年在福特的工廠中才發生了第一次罷工,但一直到1945年福特離開他的公司時工會才真正能夠在他的工廠中立足。


2、愛德塞·福特(Edsel Ford)

1918-1943任福特總裁,曾擔任林肯首任董事長

1908 年福特 汽車 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輛屬於普通百姓的 汽車 -T 型車,世界 汽車 工業革命就此開始。T 型車的成功為亨利·福特帶來了金錢和榮譽,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得意忘形,而是致力於提高產量,並發明了大規模流水線裝配技術,使其坐上了 汽車 世界龍頭的寶座。

在取得這些成就之後,亨利·福特清醒的認識到,只有把企業的控制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於是,他開始試圖建立自己的專制王國,想要將公司變成他的私人財產。

從 1906 年開始,亨利·福特陸續收購了其他股東的股份,持股比例上升到 58.5%,並且在兒子愛德塞·福特上任之後,繼續讓兒子收購了剩餘股權。直到 1918 年,福特 汽車 公司完全由福特家族控股。

T 型車組裝流水線

1919年1月1日,福特將公司總裁的位置讓給他的兒子愛德塞·福特。盡管如此他依然是公司里的一號人物。此時,福特開始將其他投資者手中的股份買回,這使他和他的兒子成為公司的唯一擁有人。但這個決定給福特 汽車 公司帶來了一定的打擊。此時一戰後的蕭條迫使福特借巨款來買回他的股票。

愛德塞·福特是亨利·福特唯一的兒子,他小時候對 汽車 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表現非常出色。亨利·福特對兒子十分滿意,並且說道「我有一個好兒子,他天生就是我事業的最佳繼承佳途徑,所以亨利希望愛德塞能進入企業學習,而不是進入大學深造。」

1913 年,20 歲的愛德塞中學畢業,父親認為實踐才是獲得知識的最佳途徑,愛德塞聽從了父親的安排,留在了父親身邊。1918 年,亨利將公司總裁之位傳給了愛德塞,之後把公司 42% 的股份也交給了兒子。

愛德塞雖然成為了公司的總裁,但是實際控制人仍然是亨利·福特。盡管如此,愛德塞仍然經過不懈努力,為福特公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不僅主持設計了 Y 型車,保證了海外市場的成功,也推出了「林肯和風」等新產品,豐富了福特 汽車 的產品線。

1920年福特在巴西買了許多地來種橡膠樹,目的是為他的 汽車 生產輪胎。但這個行動的結果是一個大失敗。1945年他將這些地賣出時他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1922年1月11日,在愛德塞的建議下,福特收購了產品昂貴、品質優越的「林肯」 汽車 。 而且愛德塞憑借對 汽車 時代脈搏准確的把握,繼續成功推出Y型車,並重新打造了林肯和風、水星車等受歡迎的車型,不僅大大豐富了福特的產品線,還開拓了海外市場。

愛德塞終於成為一個傑出的企業家,讓福特 汽車 在機械設計、品牌價值方面得到提升,但他積勞成疾, 1943年僅49歲就離開了人世。

父親身為傳奇巨人,愛德塞·福特想要出人頭地就意味著要面臨更大的挑戰。父親亨利拒絕在公司策略上做任何變化,也聽不進周圍人的建議。在愛德塞的整個職業生涯中, 他只是個命令的執行者,是老闆的兒子。


3、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

1945-1979擔任董事長兼總裁

老亨利飽嘗喪子之痛,但他的經營觀念依然僵化和過時,而且越來越阻礙公司的發展。但福特王朝依然如大船般向前駛去,家族的第三代也加入了公司。愛德塞的兒子小亨利·福特和本森·福特都陸續進入公司。亨利二世比本森更有才幹,老亨利看出了孫子身上的潛能,但是他神經質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擔心自己在家族的至尊地位會受到威脅,因此對亨利二世採取了否定的態度,試圖阻礙孫子的發展之路,對他在工作中的表現視而不見,甚至不讓他搬進他已故父親的辦公室。

1945年,繼位之爭終於走向公開,老亨利迫不得已任命孫子為公司的總裁,但是亨利二世要求獲得「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權力,否則就不接受任命。 老亨利雖然極不情願,但他沒有別的路可走。隨後,在亨利二世的授意下,為老亨利起草的辭職信在一次董事會上被宣讀。

當時在經濟大蕭條的環境下,由於對手不斷生產新型和優質的 汽車 ,福特公司已被通用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超過了,而且還要面對戰後新涌現的 汽車 製造商們的激烈競爭。福特公司的情況不太樂觀,為了使福特 汽車 重新崛起,亨利二世在走馬上任後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從通用 汽車 公司挖來許多管理人才,推出更多車型,迅速恢復了競爭優勢,成為了僅次於通用 汽車 的全美第二大 汽車 公司,開啟了福特王國的新時代。

亨利·福特二世1980 年退出了福特 汽車 的大舞台,令人驚訝的是,他將手中的大權交給了一直默默無聞的非家族管理人員菲利普·考德威爾。

然而,福特公司雖然由菲利普掌權,但是實際控制權仍然歸於福特家族。在菲利普的領導下,福特 汽車 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推出了「金牛座」等高質量的 汽車 ,使福特王國經歷了一次偉大的復興。

福特 汽車 公司在美國 汽車 製造業中奪回了亞軍的寶座,成為了僅次於通用 汽車 的全美第二大 汽車 公司。亨利二世作為家族的第三代出色地完成了 歷史 使命。


4、菲利普·考德威爾(Philip Caldwell),

1979-1985任職CEO

考德威爾的家鄉在俄亥俄州布爾訥維爾,他在南查爾斯頓長大,家族是英格蘭裔。1940年畢業於穆斯靜岡學院,主修經濟學。1942年,他獲得了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考德威爾於1953年加入福特,先後擔任卡車運營部、飛歌事業部及國際運營部的負責人,並將福特嘉年華(Ford Fiesta)車型引入歐洲市場。

亨利二世原本最合適的人選是他的弟弟威廉,但是威廉早已在大陸車失敗之後就退出了公司管理層;而他的兒子愛德塞二世也沒有突出的能力。最終,1980年3月,亨利二世將公司大權首次交給了已為福特效力25年的菲利普·考德威爾,但家族對公司仍然有著絕對的控制力,而這個控制力來源於後來被廣泛使用的雙層股權體系。

1978年,李艾可卡(Lee Iacocca)被炒後,考德威爾接任福特 汽車 公司總裁。亨利·福特二世退休後,考德威爾接任福特首席執行官及董事長。菲利普·考德威爾自製、謹慎且處事周全,他迅速果決地處理了讓福特公司麻煩纏身的「質量門」。

在他任職期間,他批准了福特金牛座(Ford Taurus)及水星紫貂的研發及投產,在退休前將兩款車型推向市場。1986年投產的福特Taurus車型,對於當時的主流家庭轎車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個轟動性的設計。

1985年2月1日,考德威爾從福特退休,隨後擔任紐約希爾森雷曼兄弟(Shearson Lehman Brothers)的常務董事。1990年,他入選美國 汽車 名人堂(Automotive Hall of Fame)

1986年福特的利潤超越了通用,成為美國最賺錢的 汽車 巨頭, 福特 汽車 在80年代的復興被稱為「商業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復興」。


5、唐納德·彼得森(Donald Eugene Petersen),

1985-1990年任職福特CEO

唐納德·尤金·彼得森生於1926年9月4日,是一位成功的美國商人,為福特 汽車 公司效力近40年,在1985-1990年任職福特首席執行官(CEO)。

彼得森生於明尼蘇達州派普斯通,二戰及朝鮮戰爭期間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U.S. Marine Corps),1946年獲得華盛頓大學的機械工程學學士學位(BSME),1949獲得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加盟福特 汽車 。

1977年至1990年退休期間,彼得森一直是公司的董事會成員。1980年3月13日,他擔任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1985年2月,彼得森擔任福特 汽車 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88年被《美國今日報》評選為「最有價值人士」,1989年被《總裁》雜志評選為「年度首席執行官」,彼得森在任職期間實現了福特 汽車 管理模式的轉型。

唐納德·彼得森的一步到位的管理法結出了累累碩果: 到1991 年,該公司的銷售額已達889.6億美元,資產總額達1736.6億美元,僱用員工38萬人,成為美國第三大工業公司,西方國家第四大公司。


6、哈羅德·雷德·波林(Harold 「Red」 Poling),

1990-1993年任職福特CEO

雷德·波林1990年從唐·彼得森手中接任福特CEO一職。 他曾帶領福特渡過1990年代初的大蕭條,之後幫助福特重獲新生。

波林1951年加入福特,任鋼鐵部門控制辦公室的成本分析師。他在福特的財務系統里得到提拔,在歐洲和北美的許多職位上工作過。波林是以嚴苛財務領導的形象在公司一舉成名的。他對削減成本的注重讓福特在80年代末利潤超過規模大得多的通用 汽車 。

波林1990年至1994年任福特的CEO,帶領福特走過了大蕭條時期。到波林退休的時候,福特已經掌控了美國 汽車 市場25.3%的份額,相比1983年的21%有了大幅提高。1993年,福特的凈收益達到了25.3億美元。

波林在福特還有一件軼事已經成為傳奇,他曾對開發1989版福特雷鳥的團隊進行了嚴厲的斥責。他真正關心的是MN-12團隊之前對新車的重量和成本所制定的目標,而這兩個目標他們遠遠沒有達到。

波林1990年接任福特主席兼CEO時已經64歲。公司為了他破了一例,不用遵守65歲退休的規定,波林得以任主席直至1994年。1993年10月4日,在改版的1994福特野馬的發布會上,波林一輛紅色野馬的車鑰匙交給特洛曼,象徵著將整個公司交到他手中。


7、亞歷克斯.特羅特曼(Alex Trotman),

1993-1998年任職福特CEO

亞歷克斯·特羅特曼出生在英國,是福特 汽車 公司首位外籍CEO ,任期為1993年11月-1998年12月。他對福特最大的貢獻要屬1995年提出的「福特2000」計劃(Ford 2000):通過一系列的業務合並、簡化業務程序等措施鞏固福特的生產、營銷和產品開發力量。據統計,這項計劃為福特節省了50億美元的成本開支,並推動福特在1997年收獲了70億美元的盈利。

1998年底,特羅特曼從福特退休並提攜雅克·納賽爾(Jacques Nasser)為繼任者。之後,特羅特曼擔任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的主管。2005年,特羅特曼去世。


8、雅克·納賽爾(Jacques Nasser),

1999-2001年任職福特CEO兼總裁

雅克·納賽爾在1999-2001年間出任福特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1996年11月1日,雅克·納賽爾開始負責福特 汽車 的業務。擔任總裁後,大幅削減企業的運營成本。1998年,由於前CEO亞歷克斯.特羅特曼退休,雅克·納賽爾開始接掌福特。在他任職期間,福特是全球最盈利的車企,利潤為72億美元,銷售額為1630億美元。他對福特進行改革轉型,趕超通用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降低福特對皮卡的依賴性。

他關閉了許多虧錢的工廠,出售虧損業務,制定了新的人力資源政策。 在1999年以64.5億美元的高價並購了沃爾沃,28億美元並購了路虎,幫助福特實現 汽車 業務一體化供應鏈。

當福特和納賽爾接管公司後,他們在公司上下推行了一次充滿人情味的行動。他們花了2億美元實行一個稱為E模式(Model E)的項目,為每個員工家庭配備電腦。公司宣布在美國部分場所開設「家庭中心」計劃,提供免費白天看護和成人教育。


9、比爾·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

2001-2006年任CEO兼董事長

福特 汽車 交到了家族第四代比爾·福特手中。

比爾於1999年1月接任福特公司的董事長一職,比爾繼承了老福特的理念,快速推進福特 汽車 公司向前發展,以實績贏得了家族的信任,妥善處理了公司與環保組織的緊張關系,並提高了福特公司30萬在崗與退休職工的收入和福利。

比爾·福特1979年作為一名產品計劃分析師加入福特 汽車 公司。曾在公司擔任一系列職務,涉及生產、銷售、營銷、產品開發和融資。在1982年福特公司與全美 汽車 工人聯合工會(UAW)進行的具有突破性的勞資談判中,他在公司「全國談判小組」任職。1987年,他被選為福特瑞士公司董事長兼執行總監並於1988年1月14日入選福特 汽車 公司董事會。


1990年,福特擔任福特 汽車 集團業務戰略部負責人。他率領團隊制定方針,為在發展中國家建立小量生產廠提出了建議,該建議既大大降低了總成本,又保證了產品質量。

1992年,福特受命擔任氣候控制業務部總經理。在他的領導下,該部門盈利情況好轉,產品質量有很大提高。他在廠區附近劃出了公司首家野生動物棲息地,還建立了世界上首家使用回收塑料占所有塑料部件25%的 汽車 廠。在他擔任總經理期間,氣候控制業務部因為使用水代替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化學制劑而獲得「總統環境質量委員會獎」。

1994年,福特先生升任公司副總裁,並擔任公司商用卡車中心負責人。他於1995年離任,接下來擔任公司董事會下屬的融資委員會主席一職,直至被任命為CEO。1997年,福特受命擔任董事會下屬環境與公共政策委員會主席。


10、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

2006-2014任福特總裁兼CEO

艾倫·穆拉利於1945年8月4日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碩士學位、美國堪薩斯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2006年9月,49歲的比爾·福特宣布卸任,將接力棒交給了波音前總裁艾倫·穆拉利。2014年7月艾倫退休,馬克成為了新的CEO,而艾倫和馬克也都不是家族成員。

2006年接任福特CEO時,當年福特大虧127億美元,瀕臨崩潰邊緣。他對福特的發展制定了新的方向: 側重於福特品牌、生產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產品、推廣少而精的名牌產品 、生產具有一流質量、安全、節能和更多價值體驗的 汽車 。

穆拉利也是從別的行業進入 汽車 界的,他利用自己的地位,打破了各種過時的做法。在他任期內開發的第一款新車——福特金牛(Taurus),就要比老款 時尚 得多。這輛車有著低俯的車頂線,姿態更加銳氣逼人。

而穆拉利也提拔了一批年輕干將,如剛剛跨入不惑之年的製造部門負責人喬·辛瑞奇(Joe Hinrichs),此外,穆拉利幫助不到50歲的美洲地區總裁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鞏固了領導地位。他還重用了德里克·庫扎克(Derrick Kuzak)等經驗豐富的資深高管。


11、馬克·菲爾茲(Mark Fields)

2014-2017年5月任職福特CEO

馬克·菲爾茲生於1961年,2012年晉升福特COO,領導過福特的全球業務運營和大多數的技術團隊,包括產品開發、製造、采購、市場營銷、銷售與服務。

馬克·菲爾茲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在新澤西州長大。他在羅格斯大學拿到了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又順利地獲得了哈佛大學的MBA。2014年7月1日,馬克·菲爾茲接替艾倫·穆拉利擔任福特 汽車 公司CEO。

福特 汽車 決意大規模裁員後,第一個被「炒掉」的竟然是CEO ,接替者是福特智能移動公司(Ford Smart Mobility LLC)董事長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


12、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

2017年5月接任CEO

吉姆·哈克特自2016年3月起出任福特 汽車 下屬的福特智能移動出行公司執行董事長,並於2013年至2016年擔任福特 汽車 董事會成員。吉姆·哈克特也是一位公認的成功帶領企業實現戰略轉型的商業領袖,在他的履歷中曾有過成功的管理經驗,福特 汽車 董事會將此次重任交給他也是出於多方考慮。

任職後, 吉姆·哈克特和福特 汽車 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比爾·福特一起,集中精力專注於三個首要戰略目標 :強化公司運營的執行力,提升福特現有業務的現代化程度,推進公司的轉型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自2017年5月上任以來,哈克特一直被華爾街寄託於重新改革福特,提高利潤和提振股價。但隨著哈克特的業績復甦計劃進展緩慢,投資者的耐心似乎正在消失。

哈克特堅信,他正在通過結合傳統的「防銹帶」方式(但進一步削減成本)以及關於人們對 汽車 的需求的新思路,使福特公司走上正確的道路。

『伍』 被譽為最重要領導人的納賽爾,他對埃及貢獻究竟有多大

首先,納賽爾主持修建了阿斯旺大壩,這座大壩修建以後,成為埃及重工業發電重要設施,減少了尼羅河沿岸洪水災難。減少了當地洪水後瘟疫流行的問題,保證了農業收入。這座水電站是埃及近代工業的重要設施。

在外交上,倡導積極的中立主義與不結盟政策,並致力於實現阿拉伯聯合與統一,同時積極擴大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從1945年阿盟建立之後,埃及在其中的支配地位維持了許多年,在埃及的建議下,阿盟及其成員國參加了萬隆會議,甚至一度組成阿拉伯聯合國,使得埃及國際地區地位大增,當時連伊朗、土耳其、沙特等中東大國,都不得不對埃及屈服。

『陸』 cairo是哪個國家

cairo是埃及的首都。翻譯過來就是開羅的意思,它是埃及的首都。

開羅位於埃及,古埃及人稱開羅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開羅叫做"卡海勒",意為征服者或勝利者。尼羅河,這條世界上著名的大河,流貫市區後,分為兩支,繼續北去,注入分隔歐非大陸的地中海,形成了廣闊富饒的尼羅河三角洲。通都大邑開羅,就在這個三角洲的南部。 開羅因地處歐亞非三洲的交通樞紐,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各種膚色的人。在開羅的某些街區,偶爾還可見到騎著毛驢放牧的村姑,未免新奇。這也許是舊開羅的縮影或古開羅的殘跡,但無傷大雅,歷史的車輪,仍帶著這座名城,向著更現代化的道路前進。在開羅,隨處可見的建築物是

『柒』 歷史人物 納賽爾

埃及總統(1956~1970)。1918年1月15日生於亞歷山大巴卡斯區,卒於1970年9月28日。在開羅上小學時參加過多次反英示威。中學畢業後進埃及皇家軍事學院,畢業後獲少尉軍銜。在蘇丹埃軍服務時結識3位年輕軍官,即毛希丁(後任副總統)、阿邁爾(後任陸軍元帥)和薩達特(後繼納賽爾任總統),他們建立秘密革命團體自由軍官組織。目的是趕走英國人,廢黜君主制。1952年7月23日與89名自由軍官發動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由以他為首的11名軍官組成革命指揮委員會,推舉納吉布為國家元首。1954年春,納吉布被罷免軟禁,納賽爾出任總理。1956年當選總統。7月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他在1954年所寫的《革命哲學》一書中曾表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全體阿拉伯人、非洲人以至伊斯蘭教徒的領袖。在職期間,蘇聯援建的阿斯旺高水壩於1968年開始發電;現代化生活開始進入農村;工業化速度加快;進行了土地改革,限制個人佔有土地數量;反對貪污腐化收到部分成效;使婦女享有更多權利;培育埃及新人以替代西方人員。在外交方面他和鐵托、尼赫魯一起提倡不結盟。他拒絕承認以色列。1956、1967年兩次爆發阿以戰爭,埃及失敗。
[編輯本段]早年生活
納賽爾出生在埃及亞歷山大市,是為一名郵政官員的後代。他童年時期大多在開羅生活。他曾經參加過一九四八年的一次中東戰爭;戰爭結束後的數月,他和他的士兵一起被圍困在一個稱為「費盧傑礦穴」的地方。雙方停火後,納賽爾被允許回到埃及。
納賽爾已婚,生有三男二女。
[編輯本段]權力爭奪
納賽爾,作為一名陸軍中校,成立了自由軍官運動(Free Officers Movement),並擔任領導人。運動成員一些軍中有平民或中下層背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軍官,致力於推翻英國支持的法魯克國王。 1952年7月23日,納賽爾領導了軍事政變,推翻了國王,名義上的給予納吉布權利,作為有名無實的領袖,以使軍隊支持由年輕軍官組織的政變。可是,納賽爾作為內政部長,是幕後政爭的權力擁有者。
1954年11月,納賽爾把納吉布軟禁在家中,譴責他支持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並且企圖在1954年10月奪取他的性命。同年2月25日,納賽爾成為了埃及總理。一場為了軍隊控制權和埃及的短暫的權力之爭發生了,並以納賽爾的勝利而告終。兩年後,納賽爾作為唯一的總統候選人,於1956年6月23日成為埃及的第二任總統。
納賽爾把埃及的權力集中,推行中央集權制,增加總統的權利,進行企業國有化改革,實行土改,也建造了大型公共項目,比如亞斯文大壩。
納賽爾處理1954年10月26日奪命事件中突出了他企圖操控政治的趨向。當他面對著群眾講話時,納賽爾當他面對著群眾講話時,八次被一名名叫Mahmoud Abd al-Latif的穆斯林兄弟會成員擊中。雖然射手近距離射擊,但是所有的子彈都偏離目標。納賽爾繼續發表演講,說了一段暴躁的話:「讓他們殺納賽爾吧。納賽爾只不過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我的同鄉們,不要動。我沒有死,我仍然活著,如果我死了,你們依然是納賽爾。「(演講全文取自埃及政府。[1])納賽爾完美的講話和他保鏢欠缺的反擊行動讓人們懷疑整個事件是操控的。不管如何,納賽爾正是利用了國內對於穆斯林團的憤怒而開始了他剿除這個組織的計劃。
[編輯本段]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危機)
盡管當初與西方政權比較好的關系,納賽爾逐漸的失去了他們的青睞而轉而投向了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 1956年1月16日,納賽爾誓言要解放巴勒斯坦。 1956年夏,在美英相繼宣布退出向亞斯文大壩提供資金援助的協議之後,他宣布了蘇伊士運河的國有化,以資助大壩的建設。這引起了在運河中有股權的英國和法國的不滿。在以色列的幫助下,英國和法國公開向埃及宣戰。英法聯軍在一周內橫掃了西奈半島及賽義德港,使得埃及軍隊全面撤退。因美國與蘇聯的壓力,英法他們的要求沒有實現的情況下被迫撤退。
雖然以色列在邊境停火,但是堤藍海峽的封鎖和聯合國緊急部隊在以埃邊境的部署,以色列被迫從西奈半島全面撤軍,納塞爾則被認為是為阿拉伯世界取得了勝利,抵抗的它們的「帝國主義敵人」。戰爭後,納賽爾成為了中東的一支力量,激勵了一代的民族主義者。
[編輯本段]阿拉伯領導人
納賽爾以他的激進的言論和蘇伊士事務的成功,發展了一個覆蓋全阿拉伯世界的「納賽爾主義」,激勵了致力於阿拉伯世界團結的政黨組織。許多人把納賽爾看成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一個阿拉伯政治嶄新的、叛逆的時代的代表。納賽爾的政策便與「泛阿拉伯主義」(Pan Arabism)聯系在一起。 「泛阿拉伯主義」推廣強一個有力的阿拉伯政府行動,以面對「帝國主義本質」的西方,呼籲阿拉伯國家的資源應該被用來使阿拉伯而不是西方的人民受惠。在他1967年的講話里,納賽爾宣布:「我們可以通過阿拉伯行動獲得很多東西,這就是我們斗爭的重點。我們要發展和建設我們的國家,以面對我們敵人的挑戰。」
1958年,敘利亞軍方和民眾代表要求敘利亞與埃及的合並。納賽爾對於這一突然要求有點吃驚,不能肯定時機是否成熟。然而,納賽爾依然同意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誕生了。這被看作是建立泛阿拉伯國家的第一步。葉門也被試圖包含在聯盟內。但是,阿聯並不是成功的;在大馬士革,埃及的官僚和官員在現在阿聯的北部地區表現得十分專制和獨裁。急劇擴大的秘密警察也嚴厲的鎮壓反對團體,比如穆斯林團和敘利亞共產黨同時,敘利亞的資產階級也沒有被允許進入他們夢寐以求的埃及市場。敘利亞資產階級和軍官團體的不滿導致分離主義分子控制大馬士革,阿聯也於1961年解散。這個名字在埃及一直沿用至1971年。埃及在葉門的干涉使阿聯捲入了那裡的血腥內戰。
[編輯本段]第三次中東戰爭(阿以六日戰爭)
多次強調要毀滅以色列的納賽爾同樣領導並策劃了1967年的阿以六日戰爭。他尋求了武力手段從以色列手中重新奪回了西奈半島,並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以派遣緊急部隊,保護其勝利果實。納賽爾對西奈半島開始重新武裝。 5月23日,他下令對以色列船隻封鎖蒂朗海峽及以色列位於亞喀巴

閱讀全文

與納賽爾為什麼進入巴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