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巴西農業地域類型分布和生態環境問題
(1)氣候類型分布: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屬熱帶雨林氣候區,為熱帶遷移農業;南部為巴西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所以適合發展畜牧業中的大牧場放牧業;在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為商品穀物農業分布;巴西大部分屬熱帶,所以會局部發展咖啡可可熱帶種植園農業。
(2)生態環境問題:此地的亞馬孫雨林為世界上最大的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毀林或者護林都直接影響著全球的氣候變化。再加之巴西的氣候主要是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很豐富,所以不可能出現土地沙漠化和土壤鹽鹼化的問題。
希望你明白了O(∩_∩)O~
『貳』 巴西盛產咖啡、甘蔗、天然橡膠等作物的原因是什麼
1緯度低,光照熱量充足,有利於作物生長。2位於赤道附近,對流旺盛,降水充沛。3熱帶雨林氣候區分布廣泛,全年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叄』 巴西有哪些農業地域型別巴西的氣候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影響
巴西的農業地域型別主要是熱帶種植園農業。
巴西屬於熱帶,光熱充足,降水豐富;有河流水提供灌溉水源;巴西高原地形比較平坦,適宜耕作。
咖啡品種大致分兩大類:(1)阿拉比加種:除印尼產不具酸性外,美洲、非洲所產皆具酸性,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異而已。(2)羅姆斯達種:屬於次級品種,具苦味、不具酸性,非洲及亞洲出產。。 (1)藍山咖啡:是咖啡中的珍品,味道清香甘柔而滑口,不具苦味而帶微酸,一般都單品種飲用,極少用來調配,是咖啡中之最高品種。由於產地是在西印度群島中牙買加境內的BLUE MOUNTAIN,因而得名。 (2)摩卡咖啡:具有特殊風味,其獨特之甘、酸、苦極為優雅,為一般高階人士所喜愛的優良品種,普通皆單品種飲用居多,飲之潤滑可口,醇味歷久不退,若調配混合咖啡,更是一種理想的品種,產地衣索比亞。 (3)巴西咖啡:屬中性豆,其風味之佳被譽為咖啡中堅,泡飲時單味亦佳,調配其他咖啡更具風味。這種豆子烘焙時若火候恰到好處,才能將其略酸、略苦及淡香味品嘗出來。產地巴西。 (4)哥倫比亞咖啡:是軟性咖啡之品種,酸中帶甘,苦味中平之良質特性,尤其異香撲鼻,風味奇佳,乃咖啡中之佼佼者,產地哥倫比亞。(具地瓜皮香味) (5)曼特林咖啡:屬於強性品種,具濃厚的香味,味苦,但醇度特強,一般咖啡特別愛好者,都喜歡單品種飲用。平常調配混合咖啡時乃為不可或缺的品種。產地印尼(蘇門答臘)。 (6)瓜地馬拉咖啡:酸味較強的品種之一,其味道芳醇而稍具野性。甘味甚佳,與哥倫比亞咖啡極為相似,可單品飲用及調配用,為中美洲生產之中性豆,產地瓜地馬拉(7)羅姆斯達咖啡:作為調配綜合咖啡最理想的豆子,其酸性極少,苦味強烈,純品飲者少,是南洋咖啡之代表品種。混合咖啡若調上羅姆斯達咖啡,可使咖啡濃度加強,甘味增加,酸味減低,豆子與爪哇咖啡極為相似,產地印尼的爪哇島。(1)WIP:粒大;(2)AP:粒圓顆粒小。 【注】較濃的咖啡加入油質較重的奶油,如曼特林咖啡(深炒
為了財富值清一下零回復。
水稻種植業
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
中部是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巴西高原)
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伊泰普水電站、聖保羅那裡)
【答】屬於混合農業。 【搜搜網路相關連結】 概述: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型別。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 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1俄羅斯的緯度較高大部分屬於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天漫長、乾燥而寒冷氣溫年較大降 水偏少。
2河流冰期較長,汛期有兩個,流量一般 ,河流較短
3農業的限制條件較多,種植耐寒,耐旱的作物生產周期較長
『肆』 巴西什麼農業產量居世界首位
巴西是世界第一大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有「咖啡王國」之稱,甘蔗和柑橘的產量也居世界之首。大豆產量居世界第二,玉米產量居世界第三。
全國可耕地面積約4億公頃,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糧倉」。
「咖啡王國」——巴西 拉美大國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
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1727年傳入巴西。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咖啡,加之勞動力廉價,咖啡種植業迅速興起。19世紀,巴西的咖啡種植幾乎遍及全國,隨後又形成持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咖啡繁榮期」。咖啡大面積種植,給巴西帶來了財富和繁榮。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
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種植園50萬個,種植面積約220萬公頃,從業人口達600多萬,年產咖啡200萬噸左右,年出口創匯近20億美元。近年來,由於出口結構的變化和國際咖啡市場不景氣,巴西咖啡生產和出口量有所下降。
巴西人酷愛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費量達5·8公斤。近二十年來,隨著其它飲料的出現,巴西人均咖啡消費量仍超過3公斤。在巴西,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各式各樣的咖啡屋隨處可見。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喝到濃郁芳香的熱咖啡。
『伍』 巴西有哪些主要的農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帶發展農作物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巴西 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糧食基本自給,但需進口一小部分小麥。畜牧業發達。
主要旅遊點有里約熱內盧、聖保羅、薩爾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築、巴西利亞、伊瓜蘇瀑布、伊泰普水電站、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巴西公路運輸佔全國運輸總量的70%,鐵路佔17%,水路不足10%。公路總長150萬千米,鐵路總長3.03萬千米。主要港口有維多利亞、桑多斯、里約熱內盧等。全國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歐共體、日本、中東及拉美鄰國。主要進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學儀器、小麥等。出口鋼材、交通運輸設備、鐵礦砂、紙漿、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巴西以咖啡質優、味濃而馳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原產於非洲的衣索比亞,1727年傳入巴西。巴西位於南美洲東南,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很適合種植咖啡,加之勞動力廉價,咖啡種植業迅速興起。19世紀,巴西的咖啡種植幾乎遍及全國,隨後又形成持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咖啡繁榮期」。咖啡大面積種植,給巴西帶來了財富和繁榮。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咖啡是巴西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國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種植園50萬個,種植面積約220萬公頃,從業人口達600多萬,年產咖啡200萬噸左右,年出口創匯近20億美元。近年來,由於出口結構的變化和國際咖啡市場不景氣,巴西咖啡生產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愛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費量達5.8公斤。近二十年來,隨著其它飲料的出現,巴西人均咖啡消費量仍超過3公斤。在巴西,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各式各樣的咖啡屋隨處可見。人們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喝到濃郁芳香的熱咖啡。
『陸』 為什麼巴西能出口大量的亞熱帶熱帶農產品
因為巴西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的氣候很適合熱帶作物的生長,巴西的農業類型以種植園農業為主,廣泛種植熱帶作物,原材料豐富,因此可以大量出口熱帶農產品。
『柒』 巴西農業特點
巴西農業特點: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
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
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7)巴西的種植園種植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巴西農業政策
1、結構政策,土地改革計劃的目的是吸引農民到內陸的中西部開發後備耕地資源,通過大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競爭力的提高;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則專門針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小農,通過該計劃使小農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以防止破產的小農向大城市過快流動而帶來社會不穩定,最終保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
2、巴西後備耕地資源豐富,為了促進中西部地區的農業開發,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區的農民到這些地區從事農業。促進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徵用(land confiscation),徵用之後分給農民(如早期時為每個農場提供300公頃),使得45401個家庭得以在農村定居下來;
另一項措施是於1999年成立「土地銀行」,由聯邦政府向農民提供信貸用於購買農村地產,從而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2000年,這類信貸額高達2.67億雷亞爾,1.56萬家庭從27.6萬公頃土地中受益。
3、對農民只徵收個人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亞爾以下的免徵所得稅。如果虧損,三年之內可以在稅前所得中抵扣。
『捌』 阿根廷的農業與巴西的農業有何不同
巴西農業的地區差異很大,北部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的工業生產方式很落後,依然為自然的焚林開地,不斷遷移的模式,屬於粗放型農業。而南部地區則為大規模的種植園農業,商品化程度高,是集約型農業。
阿根廷的農業類型相比巴西就要單一一下,主要是大牧場放牧業,因為有潘帕斯草原這樣天然優良草場的原因,且通過阿政府的努力,改善了交通,水源,良種培育,飼料種植的問題,最後加上冷藏保鮮,冷藏海運船的發明,使得阿根廷的牛肉出口業做得風生水起,遠銷歐洲,是一例成功的典範。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玖』 巴西的農作物集中分布在那一帶是說明其社會經濟因素
由於巴西屬於熱帶氣候且生長期長,所以巴西的作物生長周期相比美國傳統的作物周期要復雜得多。以下是巴西每個月作物的生長預期以及典型的天氣現象。
九月
巴西南部的冬小麥已經接近成熟。
巴西南部的玉米種植開始。
巴西中部以及馬托格羅索州的大豆及玉米的種植開始。
巴西中部開始高溫多雨的天氣。
巴西南部會有零星的陣雨,氣溫炎熱。
十月
巴西南部小麥進入收割期、玉米開始種植。
巴西南部的大豆種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巴西中部的大豆和玉米的種植工作繼續。
巴西的降雨頻率加快,每周1-2次,但是雨量分布不均勻。
巴西中部、南部依舊高溫。
十一月
11月上旬是主要的大豆種植時期;全季玉米的種植工作已經完成。
早期播種的大豆將於月底開花。
早期播種的玉米將開始授粉。
降雨頻率加快,每周3-4次,巴西中部依舊高溫炎熱。
十二月
大豆種植工作已經完成,早期播種的大豆開始開花、結莢。
開始噴射農葯防止大豆銹病。
玉米完成授粉並開始灌漿。
巴西中部棉花種植開始。
巴西中部開始每天下雨,巴西南部的降雨稍少一些。
雲層和降雨使溫度維持在32.2℃。
一月
大豆已經開花或結莢。
巴西中部一些早播的大豆已經可以收割。
第一批早收的大豆被裝運加工。
繼續噴射農葯防止大豆銹病。
玉米處於灌漿的階段
巴西降雨高峰期,巴西中部一天降雨2-3次,天氣陰沉沉的、高溫、潮濕,像溫室一樣的天氣條件。
二月
大豆進入灌漿期。
早播的大豆進入收割期,玉米的收割開始。
收獲的大豆運抵港口,二月初新豆的出口開始。
大豆銹病的防治工作主要集中在晚熟的大豆上。
收割完大豆的地里,開始轉播二季玉米。
巴西中部依舊多雨,南部的降雨頻率降低。
三月
主要的大豆收割月,全季玉米收獲完成。
大豆集中出口。
大豆銹病影響晚熟大豆的關鍵時期。
二季玉米處在生長階段。
巴西南部開始播種冬季小糧食作物。
降雨頻率越來越低,月底天氣變得越來越乾燥;溫度變得更加溫和。
四月
大豆收割完成。
大量的卡車運送大豆到港口,大量的船隻准備裝載。
二季玉米完成早期生長階段或者進入生殖生長階段。
巴西中部的降雨頻率越來越低,南部開始乾旱;溫度更加溫和。
五月
二季玉米開始進入灌漿期,部分早播的二季玉米開始收割。
巴西中部的棉花處在生殖生長階段。
巴西中部的降雨結束,乾旱的季節開始;巴西南部有零星的降雨。
巴西中部依舊溫暖,但是南部已經開始變冷。
對巴西中部而言,這是個乾燥的季節,降雨非常稀少,溫度通常在26.7℃-32.2℃之間,但有時會高於32.2℃,有時也會有短時的較冷的天氣。
巴西南部較冷,而且偶爾還會有輕微的霜凍或是降雨。
剩餘的二季玉米在這一時期收割。
巴西中部的棉花進入收割期。
巴西南部的小糧食作物開始進入生長階段。
巴西農民正在積極銷售糧食作物,他們關注著美國潛在的天氣問題,尋找銷售機會。
巴西農民開始制定下一年的種植計劃,並購買相關物資。
『拾』 巴西具有種植什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從圖中看出,巴西位於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熱帶面積廣大,氣候濕熱,具有種植熱帶作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2)從圖中看出,橡膠集中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該流域也是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但熱帶雨林破壞嚴重,全世界都希望巴西保護熱帶雨林;
(3)巴西東南部氣候溫和濕潤,交通便利,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市場廣闊,因此其工業主要分布於此;
(4)巴西人民最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是足球,喜愛桑巴舞,該國的里約熱內盧獲得了2016年第31屆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
故答案為:(1)熱帶;(2)亞馬孫;熱帶雨林;(3)東南;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市場廣闊;(4)足球;夏季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