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西身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為什麼不發展核武器
巴西目前是拉丁美洲最為強大的國家了,到現在為止巴西之所以堅持不發展核武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身不由己,巴西倒是想發展,可以由於美國等國家的強制限制,巴西算是有心無力;再就是巴西本身的經濟也並不一定能夠支持巴西發展核武器。
三、巴西目前本身也沒有研發核武器的經濟基礎。巴西經濟發展一直是「過山車式」發展,經濟發展時好時壞,受國際資本控制比較大,所以其政府其實財力非常有限。而研製核武器是需要巨額的投入的,如果巴西花大力氣,大價錢研製核武器,不但財力負擔不起,也必然會影響到經濟發展,這一點原因也是非常重要。
綜上所述,巴西目前並沒有研製核武。
㈡ 國際社會如何看待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國際社會是非常不希望有剛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繼續發展核武器的。因為核武器的出生代表著社會危險性的上升。核武器的威力我們都知道,不僅僅是它的爆炸威力,還有它的輻射危害。到迄今為止我們所看到的只有廣島,長崎被投放過兩枚原子彈。當時是剛剛研製出的核武器。如果核武器大戰爆發的話,那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其實社會上各界都是不願意核武器再次誕生,再次發展的。但是出於國防安全的需要,很多國家都在大力的研究核武器。
此外南非則是唯一一個主動放棄核武器的國家。也有一些國家在中途放棄了核武器的研製。比如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和巴西都曾想研製核武器,但後來放棄了。這些銷毀核武或放棄研究核武的國家都給世界和平和穩定作出了貢獻。核武器的存在其實對世界安全具有非常大的威脅。所以各方各界都是不願意有新的國家擁有核武器。
㈢ 有哪些核事故,是有名的
1.1979年3月28日三英里島核電站事故 三英里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發生的放射性物質外泄事故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電站事故,盡管此次事故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2.1966年1月17日帕利馬雷斯氫彈事故 在西班牙海岸上空進行加油時,美國一架B-52轟炸機與KC-135加油飛機發生相撞。撞擊之後,加油機徹底毀壞,B-52轟炸機慘遭解體,所攜帶的4 枚氫彈「逃離」破裂的機身。其中兩枚氫彈的「非核武器」撞地時發生爆炸,致使490英畝(約合2平方公里)的區域被放射性鈈污染。搜尋人員在地中海發現了其中一個裝置。
3.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被稱之為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災難。1986年4月26日早上,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更多爆炸隨即發生並引發大火,致使放射性塵降物進入空氣中。據悉,此次事故產生的放射性塵降物數量是在廣島投擲的原子彈所釋放的400倍。
4.1968年1月21日圖勒核事故 由於艙內起火,美國一架B-52轟炸機的機組人員被迫作出棄機決定,在此之前,他們本可以進行緊急迫降。B-52轟炸機最後撞上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附近的海冰,導致所攜帶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積擴散。
5.1957年10月10日溫斯克爾大火 位於坎伯蘭郡附近的一個英國核反應堆石墨堆芯起火釀成核災難。大火導致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外泄。此次核災難是三英里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前最為嚴重的反應堆事故。
6.1987年9月13日戈亞尼亞核事故 在巴西的戈亞尼亞,一名垃圾場工人撬開了一個廢棄的放療機,並拆掉了一小塊高放射性的氯化銫,災難就此降臨到這座城市,當時共有超過240人受到核輻射。由於被放射性材料的亮綠色蒙騙,孩子們用手接觸並塗抹在皮膚上,導致幾個街區污染,不得不拆除。
7.1993年4月6日托木斯克-7核爆炸 這起發生在西伯利亞托木斯克的核事故是由硝酸清洗容器時發生爆炸導致的。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處理設施釋放出一個放射性氣體雲。 8.1985年8月10日K-431核潛艇事故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K-431核潛艇)補充燃料過程中,E-2級K-431核潛艇發生爆炸,放射性氣雲進入空中。10名水兵在這起核事故中喪命,另有49人遭受放射性損傷。
9.1999年9月30日東海村核事故 發生在東京東北部東海村鈾回收處理設施的核事故是日本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災難。事故發生時,工人們正在混合液體鈾。
10.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 在巴納貝利核實驗過程中,美國內華達州加卡平地地下一萬噸級當量核裝置發生爆炸,實驗之後,封閉表面軸的插栓失靈,導致放射性殘骸泄漏到空氣中。現場的6名工作人員受到核輻射。
11.1979年3月28日: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核泄漏。三里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發生的放射性物質外泄事故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電站事故,盡管此次事故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12.1985年8月10日,K-431核潛艇事故。在符拉迪沃斯托克(K-431核潛艇)補充燃料過程中,E-2級K-431核潛艇發生爆炸,放射性氣雲進入空中。10名水兵在這起核事故中喪命,另有49人遭受放射性損傷。
13.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於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首府基輔以北130公里處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猛烈爆炸,反應堆機房的建築遭到毀壞,同時發生了火災,反應堆內的放射物質大量外泄,周圍環境受到嚴重污染,造成了核電史上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事故。
14.1987年9月13日,戈亞尼亞核事故。在巴西的戈亞尼亞,一名垃圾場工人撬開了一個廢棄的放療機,並拆掉了一小塊高放射性的氯化銫,災難就此降臨到這座城市,當時共有超過240人受到核輻射。由於被放射性材料的亮綠色蒙騙,孩子們用手接觸並塗抹在皮膚上,導致幾個街區污染,不得不拆除。
15.1988年1月6日,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的一座核電站,由於對核材料筒加熱不當引起爆炸,造成1名工人死亡,100人受傷。
16.1992年11月,法國發生了最嚴重的核事故:三名工作人員未穿防護服進入一座核粒子加速器後受到污染。
17.1993年4月6日,托木斯克-7核爆炸。這起發生在西伯利亞托木斯克的核事故是由硝酸清洗容器時發生爆炸導致的。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處理設施釋放出一個放射性氣體雲。 18.1999年,東京附近的一座核反應堆曾發生輻射泄漏,造成2名工人死亡。
19.1999年9月30日,東海村核事故。發生在東京東北部東海村鈾回收處理設施的核事故。事故發生時,工人們正在混合液體鈾。
20.1998年到2002年,印度在四年間核電站共發生了6次核泄漏事故。
21.2003年12月29日,韓國榮光核電廠5號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
22.2004年8月9日,日本中部福井縣美濱核電站再次發生蒸汽泄漏事故,導致4人死亡,7人受傷。
23.2005年5月,英國塞拉菲爾德核電站的熱氧再處理電廠因發生放射性液體泄漏事件被迫關閉。 24.2011年3月12日,日本9級地震後,導致的日本福島縣第一和第二核電站發生安全事故。
㈣ 巴西身為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為什麼不發展核武器
第一,美國不允許。
這個是最關鍵的原因,按照巴西的實力,努力研製幾十年,肯定也能搞出來。但是,美國將整個南美、北美,看做自己的後院,自己的地盤。所以,為了美國的安全,美國不允許任何的後院國家擁有核武器,所以美國嚴格限制。
二,付出的代價太大。
假設巴西偷偷研製核武器,所產生的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首先會得到世界范圍內的制裁,其經濟發展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巴西外向型的經濟,更加受打擊,為了一個核武器,很可能造成經濟大倒退。
第三,錢財的限制。
巴西經濟一直發展不是很穩定,受國際資本控制比較大,所以其政府其實財力非常有限。而研製核武器是需要巨額的投入的,如果巴西花大力氣,大價錢研製核武器,不但財力負擔不起,也必然會影響到經濟發展,這一點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
㈤ 巴西有核武器嗎
截止到2019年8月巴西沒有核武器。
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鮮。除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已掌握核武器外,印度在1974年進行過一次核試驗。
巴基斯坦也在1998年05月29日首次核試驗成功。以色列和日本雖未公開進行核爆試驗,但以色列是公認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日本被認為是准核國家。朝鮮進行過三次核試驗,並且正在向著核武器更小型化方向發展,以便未來能夠實現實戰能力。
(5)如果巴西核彈危機爆發了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國際條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九條第三款規定:本條約所稱有核武器國家系指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前製造並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裝置的國家。
故而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只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常任理事國才是被普遍承認有核國家地位的國家。其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被視為違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精神的非法擁核國家。
㈥ 核戰爭爆發非洲貧困國家會被卷進去嗎
告訴你,核戰爭一旦爆發將玉石俱焚,無論貧富貴賤都會卷進去,沒有例外,一視同仁,炸彈可不長眼,即使不在非洲本土轟炸,但只要有核戰爭被波及到是遲早的事。俄羅斯小說地鐵2033就是一場核戰爭毀滅後的世界,原本只是中東的戰爭可卻把遙遠的俄羅斯卷進來。
㈦ 歷史上發生過哪些「核事故」
歷史上發生過哪些「核事故」有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加卡平地核事故、巴西戈亞尼亞銫-137事件、Bohunice核電站事故、美國1961年核事故、薩斯奎哈河三哩島核電站泄漏事故、Kyshtym核事故、溫德斯格爾工廠危機、圖勒核事故、東海村核臨界事故。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8噸多強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殘片和核燃料碎片噴涌而出。核泄漏事故後產生的放射污染相當於日本廣島原子 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事故發生20天後,核反應堆中心的溫度仍然高達攝氏270度。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數10倍於聯合國作出的官方估計,全球共有20億人口受切爾諾貝利事故影響,27萬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萬人。專家估計,消除這場浩劫的影響最少需要800年。 「K-19號」核潛艇反應堆過熱 1961年7月4日,蘇聯海軍最富核威懾作用的「K-19號」核潛艇在挪威沿岸北大西洋海域舉行秘密軍事演習時艇身密封裝置突然發生漏氣現象,反應堆過熱,隨時可能發生爆炸。 當時「K-19號」核潛艇正好處於北約組織在挪威的一座大型軍事基地附近,當時又是冷戰高峰期,潛艇一旦發生核爆炸,將摧毀整個北約基地,並將促使北約動用核武器向蘇聯進行報復。 為了避免發生核戰爭,時任「K-19號」核潛艇指揮官的尼古拉?扎捷耶夫立即召集幾十名年輕水手到核反應堆艙完成維修工作,其中就包括普通水兵尼古拉?巴塔列夫。經過兩個小時的緊張作業,這群年輕的水兵終於將核反應堆的溫度降到操縱台可控溫度范圍內,避免了爆炸事故。 由於這些水兵在核輻射和氣溶膠極高的環境中時間過長,事後幾天至數周內,共有8名水兵犧牲,還有14人回國不久後死去。尼古拉?巴塔列夫隨潛艇上岸後,接受了住院治療並隨後退役,至今生活在俄羅斯下塔吉爾地區。
加卡平地核事故 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在巴納貝利核實驗過程中,美國內華達州加卡平地地下一萬噸級當量核裝置發生爆炸,實驗之後,封閉表面軸的插栓失靈,導致放射性殘骸泄漏到空氣中。現場6名工作人員受到核輻射。
巴西戈亞尼亞銫-137事件 1987年9月,在巴西的大城市戈亞尼亞,發生過一起放射性事故,可評判使用放射源的恐怖行動可能發生的後果。一家私人放射治療研究所喬遷,將銫-137遠距治療裝置留在原地,未通知主管部門。兩個清潔工進入該建築,將源組件從機器的輻射頭上拆下來帶回家拆卸,造成源盒破裂,產生污染:14人受到過度照射,4人4周內死亡。約112000人接受監測,249人發現受到污染。數百間房屋受到監測,85間發現被污染。整個去污活動產生5000m3放射性廢物,社會影響之大,以致在戈亞尼亞的一個建有廢物處置庫的邊遠鄉村,把象徵放射性的三葉符號做成村旗。
Bohunice核電站事故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現在的斯洛伐克)Jaslovské Bohunice的Bohunice核電站發生事故。當時,核電站最老的A1反應堆因溫度過高導致事故發生,幾乎釀成一場大規模環境災難。A1反應堆也被稱之為「KS-150」,由前蘇聯設計,雖然獨特但並不成熟,從一開始就種下災難的種子。 A1反應堆的建造開始於1958年,歷時16年。未經驗證的設計很快就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在投入運轉的最初幾年,這個反應堆曾30多次無緣無故關閉。 1976年初,反應堆發生氣體泄漏事故,導致兩名工人死亡。僅僅一年之後,這座核電站又因燃料更換程序的缺陷和人為操作失誤發生事故,當時工人們居然忘記從新燃料棒上移除硅膠包裝,導致堆芯冷卻系統發生故障。排除污染的工作仍在繼續,要到2033年才能徹底結束。
美國1961年核事故 1961年1月3日發生在美國的核事故是最為早期的大型核電站事故之一,當時的蒸汽爆發和熔毀導致1號固定式小功率反應堆的3名工人死亡。這座反應堆位於愛達荷州瀑布市西部大約40英里(約合60公里)的國家反應堆試驗站,採用單一大型中央控制棒,現在已經廢棄。 在對反應堆進行維護時,工作人員需要將控制棒拔出大約4英寸(約合10厘米),但這項操作最終出現可怕故障。控制棒被拔出了26英寸(約合65厘米),導致核反應堆進入臨界狀態,隨後發生爆炸並釋放出放射性物質,共造成3名工人死亡。其中一名工人被屏蔽塞釘在反應堆所在建築的屋頂上。當時釋放到環境中的核裂變產物達到1100居里左右。雖然地處愛達荷州偏遠的沙漠地區,但輻射造成的破壞並未有所緩解。在其中一幅照片中,起重機正從安全殼建築中吊出遭到破壞的反應堆芯。
薩斯奎哈河三哩島核電站泄漏事故 1979年3月28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河三哩島核電站的一次嚴重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
Kyshtym核事故 1957年前蘇聯Kyshtym核事故。事故當時造成70-80噸核廢料發生爆炸並散播至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溫德斯格爾工廠危機 1957年10月10日,英國的原子 彈燃料基地溫德斯格爾工廠由於反應堆心過熱,導致燃料起火。導致整個系統完全失去了控制。幸運的是,反應堆沒有爆炸。受到的輻射都不怎麼嚴重。
圖勒核事故 1968年1月21日圖勒核事故。由於艙內起火,美國一架B-52轟炸機的機組人員被迫作出棄機決定。B-52轟炸機最後撞上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附近的海冰,導致所攜帶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積擴散。
東海村核臨界事故 1999年9月30日,日本東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鈾轉換廠由於人為錯誤以及嚴重違背核安全原則,發生了核臨界事故。放射性污染僅限於廠區內。
㈧ 世界歷史上的重要核爆炸災難包括什麼
日本遭原子彈轟炸
日本本州西南部的廣島縣在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成為軍事重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德國法西斯1945年5月8日宣布無條件投降。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國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宣言」,責令日本迅速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政府置若罔聞。
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軍於1945年8月6日8時15分在日本廣島市區投擲了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小男孩」是一顆鈾彈,長3米,直徑0.7米,內裝60公斤高濃鈾,重約4噸,梯恩梯(TNT)當量為1.5萬噸。原子彈在離地600 米空中爆炸,霎時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廣島市頃刻淪為焦熱的火海。
此次人為製造的慘案中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10 億度的高溫使得一切化為烏有;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後 20 年中緩慢地走向死亡;所有的建築物又被沖擊波形成的狂風摧毀殆盡。
據統計顯示,悲劇發生之前廣島人口為 34 萬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當日死者計 8.8 萬餘人,負傷和失蹤的為 5.1 萬餘人;建築物有半成以上都被不同程度的摧毀。但是這次悲劇並沒有使日本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我行我素,於是美軍選擇了繼續。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美軍對日本實施第二次原子彈襲擊,目標是長崎。這次襲擊將原子彈「胖子」投到長崎市中心,其破壞性絕對不亞於上次。「胖子」是一顆鈈彈,長約3.6米,直徑1.5米,重約4.9噸,梯恩梯(TNT)當量為2.2萬噸,爆高503米。「胖子」採用復雜的「內爆法」引爆系統,由氣壓、定時、雷達和沖擊4個不同引信組成。
此次悲劇造成長崎市二分之一的人口當日傷亡或失蹤,建築物有六成以上都被毀。
投擲在廣島和長崎的兩枚原子彈,雖然初衷是想迫使日本盡快投降,但客觀上卻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無法磨滅的傷痛,即使是倖存者也飽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膚灼傷等輻射後遺症的折磨。但更多的是心靈的創傷,永遠無法洗去。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
1970年,前蘇聯烏克蘭北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始建成,該核電站為烏克蘭提供了10%的電力,由4座核反應堆組成(是前蘇聯70年代設計的RBMK-1000型壓力管式石墨慢化輕水堆)。
人民一般都不會去懷疑諸如3C認證產品,或者是有口皆碑的產品。但是1986年4月26日發生的大爆炸,改變了蘇聯人民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信任,改變了這一切。
1986年4月25日夜晚,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工作人員正准備對四號反應堆進行安全測試,測試工作在4月26日凌晨正式開始,測試過程中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就故意違反操作章程:將控制棒大量拔出,這些控制棒是調節反應堆堆芯的溫度的,拔掉它們將是一個致命的失誤。由於沒有控制棒調節溫度,使得堆芯過熱。26日凌晨1時23分,工作人員再次心存僥幸違章操作,按下了關閉核反應堆的緊急按鈕,這時本意和實際情況發生了沖突,本來想立即停止試驗,但是電源的突然中斷,致使主要冷卻系統停止了工作,反應堆失控了! 堆芯內的水被強輻射立即分解成了氫和氧,由於氫和氧濃度過高,隨即導致了四號核反應堆的大爆炸。
2000噸重的鋼頂被爆炸的沖力掀了起來,一個巨大的火球突然從反應堆中騰空而起,災難就這樣降臨了。8噸重的核燃料碎塊、高放射性物質塊就這樣瞬間被無情的拋向了黑暗的夜空,攝氏2000度的高溫和高速放射劑量也吞噬了周圍的一切。地面上哭聲喊聲一片,一片火海。蒸發的核燃料迅速滲入到大氣層中,在周圍地區造成了強烈的核輻射,給人體、生物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半小時後,救援人員火速趕到,消防車、空軍、直升機等能用的都用上了,從空中向4號反應堆投了近5000噸白雲石、砂粒、硼化物、土和鉛等滅火材料,火勢才逐漸被消滅。但放射性煙塵仍在擴散,直到5月5日止,最後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才基本得到控制。
在這次核爆炸最初的幾天時間里,工作人員和參加事故善後工作的人員之中有不少人因高輻射而傷亡。據調查結果顯示,因受到大劑量輻射而死亡多達300多人,當場死亡的就有30人。等到災情稍微得到一些控制以後,大批的工人就被匆忙調集到切爾諾貝利清理現場。前蘇聯政府又動員了數十萬人的力量來防止放射性物質進入地下水,為此專門用鋼建成了一座長160米、寬110米、高75米的黑色建築物,並將4號核反應堆殘存物質全部封閉在裡面,這座建築物因這場大災難被稱為「石棺」。
這場災難發生後,圍繞在核電站半徑30公里地區居住的居民都被緊急撤離,並把這一地區辟為隔離區,任何人不得隨便出入。隨後政府又把普里皮亞待地區的居民撤走了一大批,撤離的居民有13萬之多。
為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恐慌,前蘇聯試圖將這一事故隱瞞過去,因為當時蘇聯和西方的關系非常不好,所以也沒有通報鄰國。但是泄漏的放射性塵埃卻不通人性,沒有那麼清晰的國界概念,而是不斷向北歐、東歐和西歐的上空飄去,危害地區不斷增多。隨風席捲而來的輻射浪潮,給整個歐洲帶來了一場飛來的橫禍。
歐洲各國陸陸續續都覺察到空氣的異樣狀況,紛紛發出聲明。瑞典聲稱,其大氣里的放射性塵埃比平常高出5倍;丹麥稱空氣中的輻射程度比平常高出4倍;芬蘭的輻射程度最高,在其北部和中部的輻射程度比正常情況高10倍。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由於這些國家證據確鑿並且向蘇聯提出強烈抗議,蘇聯才不得不公布這起核爆炸事件的真相。
這次核爆炸是二戰以來最大的核災難。有5.5萬人在搶險救援工作中死亡,15萬人殘廢,並且還造成了大量的生態難民。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有15萬平方公里的蘇聯領土受到了直接污染,其中烏克蘭26個州中12個州的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核污染,300萬人受害。由於有大劑量放射性碘的嚴重侵害導致約15萬人的甲狀腺受損,兒童得白血病的比率高出正常標准二至四倍。畸形嬰兒大量出現也是由於輻射物質導致人體染色體變異。
白俄羅斯是受核污染最嚴重的地方,在白俄羅斯4.6萬平方公里1350萬人口中,有150萬人生活在受放射性物質影響的地區,其中四十多萬是兒童,這些兒童中有十分之一患有各種放射病,很是令人痛心。
在俄羅斯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受害州已由原來的4個上升到17個,受害人數也多達300萬人。
迄今為止,人民仍然沒有擺脫核污染,通過對核電站周圍45~140公里范圍內採集的蘑菇進行化驗,研究人員發現90%的蘑菇中放射物質的含量達到4200貝可勒爾以上,超過國際標准10多倍。專家們說,至少還需要一百年才能消除這次核災難造成的核污染。切爾諾貝利曾經是蘇聯人的驕傲,現在卻是人類心中的一個無法抹去的傷痛。2000年12月15日13時15分,烏克蘭總統下令徹底關閉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電站雖然關閉了,但這場「20世紀最大的人間悲劇」並沒有畫上句號,這個沉重的負擔卻會被人類一直背著走下去。
三里島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時,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里島核電站第2組反應堆的操作室里,人聲鼎沸,一片慌亂。大量放射性物質在兩個小時後大量溢出。
直到6天以後,堆心溫度才開始下降,蒸氣泡消失——引起氫爆炸的威脅免除了,反應堆最終陷於癱瘓。美國民眾在得知這一消息後無不震驚,核電站附近的居民更是驚恐不安,約20萬人撤出這一地區。民眾們紛紛舉行集會示威,要求停建或關閉核電站。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政府也不得不重新檢查發展核動力的計劃。
這次出人意料的核泄漏事件是由於二迴路的水泵發生故障:前些天工人檢修後未將事故冷卻系統的閥門打開,致使這一系統自動投入後,二迴路的水仍斷流。當堆內溫度和壓力在此情況下升高後,反應堆就自動停堆,卸壓閥也自動打開,放出堆芯內的部分汽水混合物。同時,當反應堆內壓力下降至正常時,卸壓閥由於故障未能自動回座,使堆芯冷卻劑繼續外流,壓力降至正常值以下,於是應急堆芯冷卻系統自動投入,但操作人員卻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反而關閉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停止了向堆芯內注水。以上種種管理和操作上的失誤與設備上的故障交織在一起,使一次小的故障迅速而急劇的擴大,最終造成堆芯熔化的嚴重事故。所幸的是在這次事故中,主要的工程安全設施都自動投入,加之反應堆有幾道安全屏障(燃料包殼,一迴路壓力邊界和安全殼等),沒有人員傷亡,僅三位工作人員受到了略高於半年的容許劑量的照射。
三里島事故對環境的影響相對比較小,核電廠附近80千米以內的公眾受到的輻射劑量不到一年內天然本底的百分之一。
這是美國第一起也是最嚴重的一起商業核事故,它將改變此後美國核工業的中心和方向,使得美國人民強烈呼籲政府採取行動停止建設核電站,並且廣為宣傳用原子燃料發電的危險。
烏拉爾存儲罐核爆炸
1957年9月29日,在蘇聯的大型核工業聚集區烏拉爾地區,克什特姆、車里雅賓斯克兩城之間的一個地下核廢料存儲罐突然發生爆炸,強烈的爆炸如同火山爆發一樣把放射性塵埃和物質噴到天空中,其威力相當於1945年美國投在廣島的原子彈的100倍。
一片直徑l0公里的帶有放射元素鍶90的煙雲升空。1萬多居民當即撤離污染區。據原蘇聯遺傳學家麥德維傑夫估計,這次爆炸後幾天就有幾百人因輻射致死,當年至少有1000人死於輻射。
由於天氣極惡劣,狂風把放射性煙雲刮到數百公里之外,結果造成南烏拉爾地區3000平方公里的核污染,區內草木不生,成千上萬的人患了輻射病。但是,當受核輻射的居民被送到醫院後,醫生不懂放射性核醫學,不知道如何根據患者所接受的輻射量對症治療,結果,導致很多患者瀕於死亡。事故一年之後死了幾千人,三年之後死了幾萬人。
大家知道,核廢物中的鈈是一種不易溶解的元素,烏拉爾地區核廢物中的鈈,大部分被土壤所吸收。當水浸透蓄積著鈈的土壤,鈈與水作用,觸發鏈式反應,水被迅速加熱成水蒸氣,水蒸氣壓力增大而產生強烈的爆炸,從而造成了這場駭人聽聞的核災難的發生。
在核廢料處理環節還沒有解決好的時候,當時的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為了跟美國人爭高低,不顧科學家們的反對,下令提前開爐運轉。為了節省核廢物處理費用,蘇聯當局便把核廢物都堆積在烏拉爾的林區之中,從而形成大規模的放射性廢物貯存場地,留下重大隱患。
通往該區的所有公路、鐵路被封閉了長達一年之久。一年後,在該區外50km處設立了檢查站,所有進入該區(有限度地開放)的機動車輛都必須接受檢查,關閉所有車窗,不許拍照,要以最高車速通過,不得停車逗留。1958年到1968年不許該區居民生育子女。
直到1978年,污染區還有20%的地方未能恢復生產活動。
1989年2月,即核事故發生後32年,蘇聯政府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提供了有關該次事故的技術報告,終於將該次事故公布於眾。其實,這是蘇聯政府迫於國內外輿論壓力,不得已而為之。
蘇聯原計劃在克什特姆鎮鄰近處建立一座快中子反應堆,在先拉斯諾亞爾斯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廢物庫。這項計劃在蘇聯國內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和抗議。可能是因為針對這次反核風波,蘇聯官方才公布了烏拉爾核事故的有關資料,認為該次核事故後30年來並未引起明顯的能證實的健康危害。
太平洋進行核試驗:比基尼事件
1954年3月1日凌晨時分,位於太平洋比基尼環礁約160公里的公海上,日本「第5福龍丸」號漁船正在航行。此時在比基尼環礁上進行了氫彈核試驗,天亮之前,天空被照得很亮,不久有煙柱升起。兩個小時後,「福龍丸」的船員發現船上散落了大量氫彈爆炸後的灰,他們沒有意識到,飄散到他們船上的,是具有輻射作用、可以對人體造成傷害的「死亡之灰」。
1954年3月14日,「福龍丸」回港後有關部門對船員們帶回的「爆炸後落灰」進行了分析,才知道是美國研製的新型氫彈,美國正在研製秘密武器和進行核武器開發的事實因此被曝光。
當時福龍丸號上共有 23名船員,所有的船員立刻被送往東京治療。但令人遺憾的是半年後,船上年紀最大、負責通訊的久保山愛吉去世,年僅40歲。
事後才有報道,美國是在比基尼環礁上秘密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氫彈爆炸試驗。據科學家分析,這枚氫彈的破壞力不亞於當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保守估計威力至少要高1000倍。試驗造成了核污染,「第5福龍丸」號上的船員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受害者。日本國內將這一事件稱作「比基尼事件」。
1945年8月,繼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後,蘇聯開始加速研製原子彈。1949年,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消息傳到美國,引起美國朝野的震驚和不安。美國的軍事霸主地位遭到了挑戰,於是,美國開始研製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氫彈,而要研製這種恐怖的武器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核試驗。1946年1月,美國原子能委員會經過反復醞釀和調查研究後,最後選定了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作為新的原子彈試驗場。馬紹爾群島就成了這些核試驗的無辜受害者。
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陸地面積181平方公里,它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分布在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1946年2月,美國強迫當地居民搬遷,美軍工程兵開進了比基尼環礁,進行了可惡的氫試驗。盡管馬紹爾人並不願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安居樂業的家園,但在美軍艦炮和坦克的威脅下,他們不得不含淚搬遷到200公里外的另一處島嶼上。更為惡毒的是,美軍並沒有告訴居民們搬遷的原因和核試驗可能給他們造成的傷害,最終讓當地居民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1952年11月1日凌晨,世界第一枚氫彈「邁克」在這里被引爆。霎時比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強500倍的核輻射、沖擊波、光輻射……肆無忌憚地在太平洋上空炫耀。遠在60公里以外觀測氫彈爆炸的科研人員詼諧地描述說:地球上升起了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熱核太陽。
氫彈的試爆成功,使美國重新取得了核武器領域的優勢地位,心裡稍微踏實了一下,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睡個舒服覺了。可是他們忘記了狡兔應該有三窟的,僅有一個是不夠的。1953年8月,蘇聯第一枚氫彈試爆成功,這又深深地刺痛了美國,於是美國決定爆炸更大威力的氫彈,馬紹爾人真正的噩夢來臨了。
兩個國家就像兩個小孩子一樣在較勁。1954年3月1日,美國將一顆預測為6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放置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6時45分許,氫彈在離地面大約兩米的地方爆炸。爆炸場景很快讓觀測人員傻眼了:這絕不可能是600萬噸的爆炸當量!因為他們發現,氫彈所在的那個小島和附近兩座小島在爆炸的一瞬間就從視線中消失了。美軍的空中觀測飛機發現,原先放置氫彈的地方忽然成了一個大深湖。大湖寬近2公里,深達80米。人們在離爆心220公里遠的島上都可清楚看到亮光。事後,據美國科學家們測算,這枚氫彈的爆炸當量高達1500萬噸,比原先的估計要大2倍多。美國試爆了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心裡的平衡感找回了許多,但這所有的快樂都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
由於沒有估計到如此大的爆炸威力,美軍沒有及時通知附近的居民和在海上作業的各國漁船事先撤離,造成了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污染事件。其中,致命的永久核污染區近2萬平方公里。
在這次氫彈試驗後,無辜的馬紹爾人向聯合國派出了請願團,要求美國停止在該群島的核試驗,但是自詡重視「民主與人權」的美國卻根本不顧這些島民的性命,拒絕了他們的要求,並且叫囂如果再請求就會有威力更強的在等著他們。直到1958年7月,美國才迫於全世界的壓力,停止了在馬紹爾群島的核試驗。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0年到1990年,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美國共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其中,僅在馬紹爾群島就進行了67次核試驗,而23次在比基尼環礁進行。在1954年的一年內,馬紹爾群島所屬島嶼上就接連爆炸了三顆1000萬噸以上當量的核武器。這些核爆炸的放射性散落物飄落到了群島的其他地區,使許多人都出現了皮膚燒傷、頭發脫落、惡心、嘔吐等現象,甲狀腺疾病和惡性腫瘤也成為當地的常見病,而這一切美國不是不知道,只是為了滿足爭取全球世界霸權地位的野心,一次又一次的進行試驗。
殘留的放射物在這些地區雖然經歷了近60年的風雨,但是早已經混雜在土壤中,使得當地生產的食品和飲水都成了輻射污染源,人們不得不從外地運來必需的生活用品。幾十年過去了,美國的軍艦和試驗人員走了,但卻給馬紹爾群島和這片廣袤的太平洋海域留下了永久的創傷與痛苦。人們就像是做了一場噩夢,再也不願這樣的事情發生
㈨ 巴西由我國幫助建設的核電站已經運營四年,為何其到現在還在拖欠工程款
其實,不光是巴西的核電站,還有很多我國幫忙援建的外國建設,直到現在也沒有見到工程款。倒不是說他們有錢不還,只是可能因為現在有點錢,國家還得發展其他的,把錢都還了,他們也別想發展了。
最後,即使虧欠款項並不能一時還完,可以加強在別的領域的合作。
雖然拖得時間有些長,但也正是因為欠款沒收齊,我們可以和巴西進行其他領域的深度合作。
㈩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後悔造出原子彈
當時美國人一共研發出了三顆原子彈,一顆拿來試驗威力,另外兩顆投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在原子彈的恐怖威力下,這兩座城市瞬間被威力強大的沖擊波摧枯拉朽,無數日本人作為第一次感受這種地獄武器的人,很幸運的被原子彈炸入了地獄之中,在黃泉之下繼續哀嚎著。
這兩顆原子彈一共奪走了29萬日本人的性命,雖然看著人數眾多,但卻離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還有著一定的距離。
愛因斯坦對自己發起的原子彈製造的愧疚後悔雖然這個死亡人數在我們看來是不解氣的,但是對於愛因斯坦等人來說卻不一樣了,愛因斯坦是美國原子彈的發起者,本身對於美國研發出原子彈是有著一定責任的,所以他在看到日本死傷了這么多人後,才產生了愧疚。
在采訪中,愛因斯坦表露出了自己的後悔,他說自己後悔給羅斯福總統寫信建議研發原子彈,說自己是將這件恐怖武器從希特勒這個惡魔的手中轉移到了另一個瘋子的手中。
愛因斯坦之所以會日本人愧疚、後悔的原因 愛因斯坦真正的仇恨者是納粹德國,他自小在德國長大成長,他作為猶太人的一份子,對屠殺猶太人的希特勒飽含著仇恨。
這種仇恨就如我們仇恨日本人一樣深切,他對日本人的感覺大概就如同我們對德國人的感覺一樣,雖然德國人和日本人一同作為法西斯的主凶,但我們在很多時候,厭惡的也僅僅是日本人,對希特勒的納粹是沒有太多直觀仇恨的。
在納粹滅亡之後,愛因斯坦所想要摧毀的目標從世界上消失了,他的執念也消失了,而當原子彈落在日本的國土上時,愛因斯坦的愧疚感也隨之而來,在他的眼中,那些死去的人都是無辜的人,都是鮮活的生命,在這種情況下他才產生了後悔。
但實際中的日本死難者真是無辜的嗎?其實並不是的,當時除了愛因斯坦等一小撮的科學家之外,很多參與在這些行動中的美國人是沒有絲毫愧疚的,因為他們知道日本人的本質是什麼。
可以說當時的整個日本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無辜的平民,他們是日本整個侵略戰爭的一份子,為日本在中國、東南亞、太平洋島嶼上的作戰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
如果當時美國人沒在日本投下那兩顆原子彈,他們想要攻佔日本幾乎是要損失慘重才能完成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就可以知道美國人想攻佔日本本土的困難程度有多高了,在美國人准備進攻日本本土前,日本天皇發布了一億玉碎計劃,准備發動所有的日本國民用生命對美國人誓死抵抗。
我們都知道美國人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充沛的武器彈葯,而且他們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珍惜士兵生命的國家。
在准備進攻日本前,美國軍隊是有著巨大信心的,但是在美國人志氣雄烈准備借沖繩島為跳板進攻日本本土時,他們卻在沖繩島狠狠摔了一個大跟頭。
美國人登陸沖繩島的時候有著40艘航母的輔助以及幾十艘的戰列艦、巡航艦護衛,有著巨量的艦載火炮以及數量龐大的戰斗機群。
同時他們也有著20萬的兵力和先進的陸戰武器,而沖繩上的日本士兵僅僅只有10萬人。
美國投下原子彈的原因以及很多人的不後悔從以上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抵抗頑強程度,據美國單方面的估計,如果他們沒有原子彈,他們將在日本本土犧牲100萬名士兵的性命才有把握攻佔下整個日本,對於愛兵如命的美國人來說,這個數據是遠遠超出了他們承受范圍內的。
所以在原子彈出現之後,他們才會毫不愧疚地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與此同時在日本撒下了1600萬張傳單,在傳單上謊稱他們還有著很多原子彈沒投下,正是在美國人的心理戰術下,日本天皇最終才不得不選擇了投降。
當時很多美國人是知道日本人抵抗的頑強程度有多麼駭人的,美國籍的科學家知道、發動命令的杜魯門總統知道、投下原子彈的那幾名空軍也知道。
所以在後來,不少的科學家以及投下原子彈的空軍們在受到采訪的時候,他們都非常堅決地說出了自己不後悔的原因。
(投原子彈的美國空軍)
所以說這就是愛因斯坦後悔造出原子彈的原因,他原本就不是美國人,和日本人沒有直接的仇恨,自然就沒有感受到美國士兵在日本戰場上巨大傷亡帶來的震撼,這才會產生出了後悔的感情,最後我們有必要說一下,那就是實際上的原子彈之父是奧本海默而不是愛因斯坦,不過愛因斯坦是美國原子彈研究製造的發起者,說他造出了原子彈也沒有什麼錯誤。
當愛因斯坦第一時間得知自己主導研製的原子彈在廣島爆炸後,喃喃自語道:「我有罪!」我們很容易理解老邁的愛因斯坦當時的心情,畢竟是他提議並主導研發的原子彈。但是對待敵人是來不得半點仁慈的。就如同一個子彈,用在好人手裡它就是正義的,用在壞人手裡它就是邪惡的。
而當年執行投彈任務的查爾斯.斯韋尼,這位和當年愛因斯坦一樣白發蒼蒼的老人1995年在美國會做了一個長達5000字的演講。演講中少將多次提到了日軍所到之處虐殺平民、戰俘等種種戰爭暴行。這位退役的少將尖銳的指出,日本天皇和軍方抱著僥幸心理,拒絕投降,要日本老百姓陪他們一起「玉碎」。直到三天後第二枚原子彈落下,日本天皇才宣布投降。查爾斯一針見血的指出,對日本民眾生命漠不關心的正是他們的天皇與軍方。
而科學家的情懷總是容易被道德綁架,一廂情願的以為如果沒有自己研發的新式武器戰爭可能就不會這么殘酷。然而正如退役少校斯韋尼所言,如果是日本掌握了原子彈,則很難想像各國人民將面對怎樣的浩劫。
這段時間總覺得好像世界又不安穩了,感覺每天都處在各種奇怪的威脅下。這些威脅中最恐怖的莫過於核戰爭, 歷史 上也只有二戰的廣島和長崎遭受過核武器。
雖然我們已經72 年沒遇到過核威脅了,但在二戰結束時,整個世界都被核彈的威脅所籠罩……
我們在核戰爭的威脅下度過了二戰後初期
現在對大多數人來說核戰爭是一個只存在於電影和 游戲 的概念,但在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世界來說,核戰爭是真實存在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為了反對核武器,二戰後參與核彈研製的科學家和十幾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創辦了一份《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這份報紙建了一個末日時鍾(Doomsday Clock)。
這個時鍾到達0 點,那意味著人類隨時都會滅絕。到目前為止,離0 點最近的一次是1953 年的23:58,距離午夜只剩2 分,因為美國和蘇聯在長達9 個月內反復測試熱核裝置(也就是氫彈),氫彈的殺傷力和范圍都遠大於核彈。
八年後的「古巴導彈危機」也是距離末日很近的一次。1961 年,赫魯曉夫為了給美國人臉色看,腦子一抽把核武器部署到了美國人家門口——古巴。13 天內美蘇經過各種協商和妥協,為了雙方都好,終於沒發動核戰爭。
因為核戰爭代表的是全球攜手倒退2000 年。
被核彈沖擊波及的樹
核戰爭不是一個你死我活的 游戲 ,而是雙方一起同歸於盡。
蘇聯在上世紀有一個「死手系統」,這個系統的設定是不論蘇聯領土內哪裡受到核打擊都會把核彈按照預設投往預定地點,就算是敵國在第一次襲擊中將蘇聯所有的高級將領全部成功擊殺,死手系統也會自動啟動並按照既定的程序血洗美國,為啥是美國?因為這個「死手系統」是冷戰期間做的,在蘇聯解體這個系統就已經被廢棄了。
雖然這個系統已經棄用,但類似的「核反擊」還是有的,這樣的程序存在就保證了所有擁核國家都無法率先挑起核戰爭。因為對方在受到第一次核打擊之後也會瞬間反擊扔回來核彈,扔出去核彈的一瞬間地球上已經預定減少兩個國家。地球上少兩個國家之後,剩下的國家會繼續安定祥和,歲月靜好么?
才不可能…打架的雙方死還不夠,還必須要拉上全世界,不然戰後就落後於人了
挑起戰爭的一方知道自己一定會受到核反擊,在戰後變成廢土,但它的鄰國還會保持著當時的發展力。為了保證戰後發展沒有劣勢,不會在戰後秩序重建中墊底,它一定會朝自己的鄰國和地區強國投射核彈,讓大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
也就是說假如說有一天,美國政府突然腦子抽筋擰不對了,決定向俄羅斯發起核戰爭,後果一定是美國和俄羅斯在地球上近乎被除名,然後俄羅斯同時向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和整個歐洲發射核彈,美國會向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發射核彈。
這樣一來,沒有人能獨善其身。而那些遭到核打擊的無辜國家也是這么想的:反正我好不了了,那就全世界誰都不能好,大家一起死吧。
所以如果兩國之間發生核戰爭,那麼全世界就會像下面GIF圖一樣引發連鎖反應:劈里啪啦一起爆炸。
只需要一枚核彈投向任意一個擁核國家都會讓全世界陷入核戰爭,因為國家機器一定會優先保證國家利益。
對於人類來說,發動核戰爭的後果一定是整個人類文明攜手倒退2000 年。
那,萬一,我是說萬一,真的發生了核戰爭,我們會怎麼樣?
首先恭喜,你在電影中看到末世場景已經不是夢了,我們做過的最恐怖的噩夢終於實現了。
核戰爭中最危險的就是大都市中的人們,地球人口會驟降
核彈一定會投往大都市,因為這里人口密集,商業發達,殺傷力大。現在還在上班的各位,如果現在核戰爭開始的話,只要沒扔偏,跑是沒用的…
根據核彈模擬的軟體,假如在北京市中心投下一顆335 千噸當量的美國核彈,那麼四環內基本上誰都躲不過去。身在五環外的人也別慶幸,因為爆炸之後的事情更糟糕。
由於核彈的沖擊,城市基礎設施會完全失效,停水停電斷wifi,交通系統全部癱瘓,到處都是火災和搖搖欲墜的建築物,光靠兩條腿從這座已經失效的城市跑出去,你覺得行么?
那時的場景可不會這么浪漫…
即使遠離核戰區,也可能會因為氣候變化死亡。
核爆炸在城市中引發的巨大火災,會釋放一億五千萬噸煙塵升入平流層,並迅速播散到世界各地,在南北半球形成巨大的煙塵罩。煙塵將在平流層停留數年,並且阻攔陽光到達地球表面。新的研究預測,即使2012 年以前美俄依照SORT 協議( Strategic Offensive Rections Treaty,消減戰略進攻性核武器)大幅度消減核武庫中核武器的數量,這種平流層煙塵沉積仍然有可能發生。
核戰爭之後預測煙塵的覆蓋和流動
煙塵罩將持續十幾年阻擋太陽光到達地球表面,還會大范圍破壞臭氧保護層,使得大量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到達地球表面。
地球表面的溫度驟降,不用多久冰河時期的氣候將降臨到全世界各個國家。長期寒冷、陽光和降雨量減少、大量有害紫外性輻射的增加,會連續十幾年或更長時間縮短或毀壞農作物的生長季節。本來處於飢餓和營養不良的8 億人的生活狀況更加嚴峻,從而產生核飢荒。
也就是說,即使你沒在核戰爭中炸死,也可能會在後期活活餓死。
那時候拍出來照片的光線可就沒這么足夠了
愛因斯坦曾在過世之前說:「我一生之中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我簽署了那封要求羅斯福總統製造核武器的信。」他還預測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將要使用的武器我並不知道,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戰將會用木棍和石頭開戰」。
青年愛因斯坦
所以別希望永遠不要有核戰爭,常規戰爭只會讓國家流血,而大規模的核戰爭卻會讓人類滅絕。
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的兩個原子彈,造成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災難。愛因斯坦聽聞此消息極為震驚與後悔。 他雖沒有參加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但著名質能方程式E=mc2製造原子彈的理論是他首創的
愛因斯坦後悔的心結是什麼呢?
1、原子彈面世背景
愛因斯坦研究首創的質能公式,為原子能機械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30年代,英國、義大利、德國等物理科學家通過原子物理研究發現:1克重的鈾裂變後,能量相當於燃燒3噸煤或200升汽油釋放的能量,產生的爆炸力是驚人且不可估量的。
科學家為此發現激動不已時,沒想到也被德國盯上了。因他們想通過這個毀滅性的核武器來征服全世界。(加粗)為此召集了6名原子物理學家到柏林舉行有關原子彈研究的秘密會議,代號「U」計劃。
德國的計劃讓這些科學家心急如焚,如果德國搶先製造出原子彈,那麼人類就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巨大災難。但就當時綜合實力與戰爭環境來看,只有美國才有可能與德國抗衡。
費米等科學家於是請德高望重的愛因斯坦做為代表,直接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說服他盡快投入原子彈研究工作。
羅斯福被眾科學家說服後,批准了原子彈研製計劃,取名為「曼哈頓工程」。美國國會為此撥款20億美元,作為研究投入經費。
2、原子彈爆炸始末
日本在狂妄野心驅使下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但最終促使美國對日本投下毀滅性的兩顆原子彈卻是多方面的原因:
1)日本在當時戰敗已不可避免,但日本仍發動大規模的自殺性反攻,特別是「血腥的塔拉瓦之戰」。日本近乎瘋狂的行為,造成美軍人員傷亡慘重。杜魯門對此心知肚明,面對日軍的殊死抵抗,美軍在傷亡上沒有佔到任何便宜。
加之美國破譯日本情報獲知:日本著手制訂戰至最後一人的防禦計劃。想以此贏得有利的投降條件或是談判。
但這場戰斗對盟軍來說已是穩操勝券,在後續戰斗中,減少人員傷亡是首要考慮因素。(加粗)
2)美國耗費巨資研究原子彈,若沒有應用到實戰中,國會與國民成員會懷疑花巨資研究原子彈的意義與價值,做為三軍統帥的杜魯門總統也沒法給這些人啥明確交待。
在當時能夠給日本以戰略與心理上沉重打擊,並促使日本盡快投降的最佳途徑,就是使用大家極感興趣的原子彈。
最重要的是:終於可以在世人面前展示原子彈的威力,更為堅實美國在世界地位。面對如此大的誘惑,有書君認為杜魯門不心動都難。
3)揮之不去的心結
多種因素以及日本強硬態度促使下,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先後投下兩顆原子彈,霎那寸草不留,變成兩座死城。兩顆原子彈雖然加劇日本投降的腳步,帶來的卻是日本將近30萬民眾的喪命。
愛因斯坦為此痛心疾首的說:當初致信羅斯福提議研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加粗)
愛因斯坦做為一個熱愛國際和平的科學家,痛恨一切形式的戰爭與殺戮,特別是希特勒滅絕人性的黷武主義。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原子彈成為荼毒生靈的幫凶,也成了愛因斯坦解不開的「心結」。
3、呼喚和平的使者
這是愛因斯坦愛好和平的充分表現,為了和平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
當時致信羅斯福的出發點也是基於此:他認為美國如果擁有核武器,在制衡下,德國絕對不敢輕舉妄動。
做為科學家的他想法是單純的,他研究發明是為了造福人類,而不是以軍事目的為導向。
如今美國眾多科學家,在他提出有關質能方程式基礎上,研究出殺傷力超乎想像的"小男孩"與"胖子"。只有5噸重的原子彈,在日本廣島、長崎成功試爆死傷幾十萬,屍橫遍野。有書君對於當時慘目忍睹的場面不敢想像。
戰爭就是戰爭,不是以講人道取勝的。原子彈的出現,完全違背了這位巨人的初衷。災難性後果出現時,做為基督教徒的他確實後悔了,原子彈基礎理論如果是其他人提出的,或許他難過程度會小些。
他的心結在他這句話里更能淋漓盡致地表達,他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是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將用棍棒和石頭。"
原子彈發射按鈕輕輕按下,漫長歲月建立的人類文明將灰飛煙滅。
首先,原子彈不是愛因斯坦造出來的,他對原子彈的誕生說實話並沒有非常大的「實質貢獻」,他與原子彈之間的唯一關系就是他提出的質能方程讓大家弄明白了原子彈擁有這么大威力的原理,以及在一封寫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上有署自己的名字,而也正是由於這封信的原因,使得羅斯福認識到了原子武器的厲害,從而決定要在德國之前研製出核武器,就有了後面的「曼哈頓計劃」!說他是推動原子彈誕生的第一人也不為過,但是也僅此而已,僅僅是推動了原子彈的提前誕生!
而等到原子彈造出來並且用於實戰以後,愛因斯坦本人對這種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誕生是表示後悔和遺憾的,比如在1945年8月6日,日本的廣島這個城市遭到原子彈打擊以後,愛因斯坦就曾說過他的最大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給羅斯福總統寫了那封信,本以為自己已經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裡搶過來了,但是沒想到淪落到了另一群瘋子手裡!還有,他曾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過文章,認為原子能在可見的未來對於人類並不會是一種福音,起碼當前它就是一很大的威脅。總之,愛因斯坦知道去世前,都希望各國政府不要把科學變成殺人的東西,並且號召大家反對核戰爭!
其實,愛因斯坦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它只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家,他看到的也只是原子彈帶來的巨大殺傷力,以及死在蘑菇雲下的大量平民,而且當時確實由於戰爭的原因,很多科學家都成為了為軍方工作的工具,認為科學已經成為了政客手裡的一把殺人劍,因此,愛因斯坦後悔核武器的誕生也就很正常了,畢竟製造原子彈可以說是有他本人在裡面推波助瀾的,而這種武器一現世,就在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奪去了幾十萬人的生命,這對於他一個反對戰爭、反對殺戮和平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諷刺,也就怪不得他會認為原子彈的誕生是個錯誤了!
但是,關於原子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愛因斯坦僅僅是出於一個純粹的科研工作者和和平愛好者的角度,其實吧, 「蘑菇雲下無冤魂」 , 當時丟在日本和廣島的兩顆原子彈就是天降正義,別扯什麼平民不平民,那些小日本的平民個個都是該死的,因為是他們在為日本的侵略戰爭服務,所以,遭受戰爭的反噬是理所當然的, 畢竟曾經原子彈的投彈手不也沒有後悔過自己給小日本帶去「正義」和真理么,說什麼原子彈殺傷日本平民的,嗯,這句話去跟曾經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說!
小日本這些畜生從沒覺得自己做錯了!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他生前為人類的科學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中一項就是發明了原子彈。不過,在數年之後,愛因斯坦卻異常悔恨自己研發出了原子彈,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德國率先開始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原子彈,為了在軍事實力上不落後於德國,美國也緊隨其上,而結果自然是美國領先一步。不過,德國在美國使用原子彈之前就投降了,所以這個武器並沒有得以讓人們見識到它真正的威力。德國投降之後,日本負隅頑抗,為了盡早結束戰爭,美國決定對日本投擲原子彈。這次人們徹底地了解了原子彈的恐怖力量。廣島和長崎兩個原本美麗的城市,在這之後,變得滿目瘡痍,生靈塗炭。高聳的大樓轟然倒塌,勉強逃脫一死的人們抱著自己逝去親人的屍體痛哭流涕,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報紙和媒體將日本的慘像傳遍了世界各地,作為原子彈的創造者愛因斯坦自然也得知了這一消息。這只是一個引子。二戰雖然在不久以後結束了,但世界卻仍然處於戰爭的陰影之下。美國、蘇聯兩個大國不停地發展軍事、經濟,互相對抗。而原子彈因為它本身所具備的威力,尤其地受到歡迎,成為各個國家爭相製造的武器。
愛因斯坦本身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一直都在為停止戰爭,侵略奔走,當初他發明原子彈,也是希望能夠讓人們意識到威力巨大的武器是多麼令人懼怕,從而不再有戰爭。但現在看來,結果是與他當初的想法背道而馳,人們不僅沒有反思,反而變得更加蠢蠢欲動。因此,他對自己的這個行為深惡痛絕,悔不當初。
1939年8月2日,愛因斯坦簽署了一封信函,他在信中向羅斯福總統建議,趕在納粹德國之前研發出原子彈。很快,美國迅速集結多位各領域最優秀的科學家,於1941年12月6日重金啟動了代號為「曼哈頓工程」的核武器研製計劃。
為了滿足「曼哈頓計劃」的需求,原子光譜、質譜和離子交換色譜快速發展,將科學與軍事、工業緊密結合,更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理論基礎與工程實踐同步進行的計劃,甚至連其中的符號、公式都讓德國間諜無法破譯。
短短一年的時間,科學家們便在芝加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實驗性原子反應堆,成功實現了可控的鏈式反應;1944年,第一批濃縮鈾原材料在美國橡樹嶺工廠產出;1945年7月16日上午5時24分,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附近沙漠上的「三一」試驗場內,第一顆原子彈在30米高的鐵塔上試爆成功,其威力相當於2萬多噸TNT炸葯同時爆炸。
然而,就在大家為核試驗的成功而歡呼雀躍之時,美國相繼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兩枚原子彈,令數萬人失去生命。愛因斯坦得知這一消息後,曾痛心疾首地說道:「當初致信羅斯福提議研製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和遺憾。」
其實,「曼哈頓計劃」並沒有獲得全部參與者的認同,約瑟夫·羅特布拉特就中途退出了這項研究。即使自己的妻子在納粹集中營被殺害,可當他在1944年得知德國已經終止了原子彈的研製時,這位來自英國的核物理學家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曼哈頓計劃」。
隨後,他從理論物理研究逐漸轉向了物理學的醫療應用研究,與許多「反核人士」共同成立了「原子能科學家協會」,並舉辦了名為「原子火車」的倡導「核能的和平利用、反對軍事應用」的大型展覽。考慮到他在消除世界核武器方面的傑出貢獻,約瑟夫·羅特布拉特在1995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成為最年長的獲獎得主。
科學的 探索 之路是永無止盡的,放棄實現夢想與得到名譽的機會,堅定的追尋自己心中的正義,這份品質實屬難得!
愛因斯坦不是製造燃子彈的人,他只不過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美國總統。說明了燃子彈殺傷的威力,後來他看到廣島上的蘑菇雲殺死了很多的無辜平民,他又後悔寫那封信。
愛因斯坦後悔造出原子彈不止是因為美軍用原子彈摧毀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岐,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對軸心國製造原子彈的能力的錯誤估計,導致了原子彈的提前出世。
當時有情報表明德國正在製造原子彈所需的重水,愛因斯坦在發現這種武器的巨大威力後,緊急向同盟國提出了一定要先於軸心國研製出這種武器,否則世界將會被軸心國所毀滅。
於是著名的曼哈頓工程開始了,在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同盟國終於先於軸心國研製出了這一毀滅世界的武器,原子彈。這時候愛因斯坦並沒有覺得不應該研製原子彈,相反原子彈的研製成功給了同盟國以絕對的保證,即使在常規戰爭失敗的情況下,依舊可以用核武器來摧毀軸心國,摧毀法西斯!
而在戰後搜集的德國關於研製原子彈的資料表明,當時德國的技術水平遠遠達不到研製出原子彈的程度。也就是說之前愛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學家認為德國極有可能研製出原子彈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們過高的估計了德國在這一方面的技術能力。
所以原本是為了防止軸心國製造出核武器來毀滅人類,才決定加速研製原子彈來制衡軸心國的初衷,到後來才明白根本就是同盟國自己在加速發展核武器,遠遠超過了軸心國。也就是說原本是為了拯救世界而製造原子彈,到後來才發現原來自己才是那個毀滅世界的製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