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西林業發展的區位條件有哪些
巴西擁有土地面積85100萬公頃,是世界第五大國,南北長從北緯5°到南緯33°,約3770公里,和東西的距離大致相同。氣侯從亞馬遜河流域的濕潤熱帶到東北的半乾燥熱帶,中央和南部地區的亞熱、暖帶氣侯等都有。
1980年推測人口為12000萬人,其中50%集中在國家南部和東南部,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密度從北部(亞馬遜族)平均每平方公里0.6人到西班牙州平均每平方公里114人。1960年到1979年20年間人口平均增加2.9%。林業對於巴西經濟起著很大作用。
⑵ 巴西林業是什麼
(forestry in Brazil)
(王秉勇)
巴西森林面積為4.259億公頃,森林覆蓋率52%,森林蓄積量584.45億立方米,年生長量3.34億立方米。在森林總蓄積量中,絕大多數為闊葉林。1979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來源於林業部門。
森林分布
巴西有四個主要的森林類型:熱帶雨林、稀疏林、灌木林和狹葉南洋杉林。①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亞馬孫盆地,面積達3.4億公頃,佔世界雨林總面積的36%,立木蓄積量為479.45億立方米。亞馬孫雨林是全世界最豐富的生物基因庫,生活著100多萬個物種。這片雨林又分為高地林、水淹林兩種類型。高地林幅員遼闊,占亞馬孫盆地的80%,樹木高達60~65米,郁閉度大。樹種組成極為復雜,達2000多種,著名的巴西堅果樹就是在這里發現的。雨林中生長著超硬度和超重量的樹木,它們的比重大於0.7,因此有60%的木材不能流送。水淹林生長在河流兩岸,其年採伐量占亞馬孫雨林年伐量的80%。樹種構成不象高地林那樣復雜,已定名樹種和出口樹種的比例較高。大多數樹種的伐倒木都可水運,其中的維羅拉豆蔻已經過伐。亞馬孫雨林的用材林蓄積量為450億立方米,平均每公頃的原木材積量為155立方米。主要的商品材樹種有維羅拉豆蔻、大葉桃花心木,卡拉巴木、緣心木、拉美香椿等。商品材中的46%供出口,其中的維羅拉豆蔻、大葉桃花心木和卡拉巴木三種木材的出口量占木材出口總量的83%。②稀疏林大部分分布在巴西中西部和東南部,面積為1.7億公頃,森林蓄積量58.6億立方米。這片森林每年要為米納斯吉拉斯和聖保羅兩州的鋼鐵廠提供1000萬立方米的木炭。③灌木林位於內陸東北地區,面積有8000萬公頃。主要生長灌木、落葉或多肉植物,木材蓄積量低,每公頃僅10立方米,總計8億立方米,主要用作燃料。④狹葉南洋杉林分布在巴西南部以及東南部地區。在聖保羅、巴拉那、聖卡塔林納和南里約格朗德四州共有120萬公頃,成熟林蓄積量1.9億立方米。由於狹葉南洋杉林過伐,使集中產區的巴拉那州的森林覆蓋率已由84%下降到8%。
森林經營管理
巴西現有385.5萬公頃人工林。大面積的人工造林始於1910年。50年代初,桉樹林已能為煉鐵業提供木炭。主要造林樹種是柳葉桉、狹葉南洋杉、雲南石梓、濕地松、巴夫木和玫瑰木樟等。為了鼓勵造林,巴西政府採取了以下三項措施:①木材加工企業承擔法定造林任務,力爭原料自給。森林法規定,加工企業每消耗1.8立方米原木,必須種好三棵樹,由企業購買土地造林。②國家給予經濟扶持。為了鼓勵投資造林,政府規定造林所得稅減半,林木收入的25%上繳國家,其餘的75%留給企業自用。70年代以來,靠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投入造林,使它成為營造速生豐產林的基本財源。③採用科學方法造林。巴西的木材加工企業有自己的人工育種、選種、育苗試驗研究基地。巴西於1965年9月15日頒布了新《森林法》。該法規定,原始林允許採伐的最高限額不得超過伐區面積的50%;把亞馬孫熱帶雨林劃分為用材林區和自然保護區,以利於開發利用和保護這塊世界上最廣闊的原始林。根據政府1979年制定的《自然資源保護法》,巴西建立了26個國家公園和14個生物保護站,面積達1063萬公頃;此外還有79萬公頃的特別保護區(保護動植物景觀供教育、休息和科學目的)。比哥達內普利納是最大的國家公園,佔地220萬公頃。
森林工業
70年代末期,巴西每年的木材採伐量為2.12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薪炭材佔77%,按標准煤當量計算,這個數字相當於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0%。巴西年加工原木2000萬立方米。1980年,全國有鋸材廠5600家,生產鋸材750萬立方米。單板產量為121萬立方米,膠合板98萬立方米。鋸材生產設備結構合理,產品規格簡單,出材率一般在60%以上。巴西現有紙廠49家。1980年,全國紙產量達到了300萬噸,佔世界第12位;紙漿產量230萬噸,居世界第八位。同年,林產品的出口值近10億美元。其中木材出口值佔35.7%,其他林產品佔64.3%;林產品對外貿易量占巴西對外貿易總量的4.7%。
採伐利用是開發亞馬孫雨林最主要的問題。現在僅有極少數的優質材得到了利用,每公頃的採伐量只有2~10立方米,原因是缺乏採伐標准和目前的工業設備還無法加工所有的材種。強度擇伐和疏伐是亞馬孫雨林的主要採伐方式,這里生產的木材佔全國木材產量的12%。采運方式從伐木、打枝到集運材幾乎全部由人工操作。采運效率因地因樹而異,平均每人3立方米/日。在韋洛地區和貝倫—巴西利亞高速公路沿線的高地林中,採伐方式比較先進,由3~4人組成一個伐木隊,用油鋸伐木、打枝和造材,用拖拉機和汽車集運材。
林業教育與科學研究
巴西有高等林業院校及研究中心34所,中等林業學校6所。自1960年創辦第一所林業學校以來,全國已培育了2200位林業工程師。在巴拉那州的聖塔維姆城有一所木材專業培訓中心,它隸屬於亞馬孫開發監督處。巴西林業發展研究所成立於1967年,該研究所的主要職責是實施巴西的林業政策。它還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吸收外資,開展林業基礎和應用、木材加工等課題的研究。
⑶ 巴西農業特點
巴西農業特點: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農業資源得天獨厚,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等都十分豐富。巴西仍處在「拓展農業邊疆」的發展階段,耕地面積仍在不斷擴大。巴西中西部著名的「稀樹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1%,其國家可耕地總面積為2.8億公頃。
近20年來,巴西的耕地面積每年遞增1.84%,從3440萬公頃擴大到4950萬公頃,但仍只佔到國土面積的6%,人均0.3公頃(4.75畝)。巴西農業增產的潛力極大,甚至有專家認為,巴西將是「21世紀的世界糧倉」。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政府鼓勵生產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賺取更多的外匯,同時也可減少對咖啡、可可等傳統出口作物的過分依賴。農業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行業之一。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巴西的土地佔有狀況極不均衡。全國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園主手裡,其規模大得驚人,最大的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公頃。他們經營現代化的商業性農場,以生產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農產品為主。
另一方面,占農場總數85%的是自給性小農,以生產木薯、黑豆等為主,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還有無地的農民1200萬,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多半仍處於赤貧狀態。
(3)巴西林業怎麼發展擴展閱讀:
巴西農業政策
1、結構政策,土地改革計劃的目的是吸引農民到內陸的中西部開發後備耕地資源,通過大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競爭力的提高;而家庭農業支持計劃則專門針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小農,通過該計劃使小農能夠獲得穩定的收入,以防止破產的小農向大城市過快流動而帶來社會不穩定,最終保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
2、巴西後備耕地資源豐富,為了促進中西部地區的農業開發,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區的農民到這些地區從事農業。促進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徵用(land confiscation),徵用之後分給農民(如早期時為每個農場提供300公頃),使得45401個家庭得以在農村定居下來;
另一項措施是於1999年成立「土地銀行」,由聯邦政府向農民提供信貸用於購買農村地產,從而推動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2000年,這類信貸額高達2.67億雷亞爾,1.56萬家庭從27.6萬公頃土地中受益。
3、對農民只徵收個人所得稅,所得稅稅率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亞爾以下的免徵所得稅。如果虧損,三年之內可以在稅前所得中抵扣。
⑷ 如何發展碳匯林業
CDM這個項目咱們國家起步比較晚,但發展勢頭非常快。我本來准備了咱們國家在CDM上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的PPT材料,但剛才趙所長在論述中提到了生態建設碳的減排,我又改變了主意,想談點「森林碳匯減排項目的現狀和前景的分析」。應該說溫室效應氣體對整個環境的影響,尤其是生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這個話題可能會和我們所談的生態問題更緊密一些,也想跟大家共同的探討一下。
森林碳匯是指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CO2吸收並以生物量的形式貯存在植物體內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這種碳匯作用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積累,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環重要的匯和庫,它與氣候變化有著直接的聯系。數據表明,森林每生長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CO2,有著很強的碳匯功能。周國逸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凈生產力幾乎為零的情況下,土壤持續積累有機碳,表現出強大的碳匯功能。實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匯量是世界公認的最經濟有效的解決CO2上升的辦法。
由於工業化進程加速,致使燃燒大量化石燃料產生大量CO2,加之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使固碳作用下降,碳匯與碳源不能達到平衡,出現碳失匯,大氣CO2濃度增加導致了溫室效應,並影響到全球碳循環。降低和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污染物減排,二是吸收溫室氣體,後者則與森林有著密切聯系,這是因為森林具有通過光合作用和森林土地利用可以吸收、固定CO2的森林碳匯功能。通過植樹造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通常其長期單位成本遠遠低於通過工業產業升級、利用工業污染治理減排的成本。這也是近些年林業碳匯項目日益受到國際社會普遍重視的一個主要原因。
一、森林碳匯發展背景
節能減排已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責任。地球向大氣層排放的溫室氣體與日俱增, 削減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保護人類的共同利益,已經成為共識。《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1992年5月22日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的公約,於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發大會(地球首腦會議)上通過, 該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公約,也是國際社會在對付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框架。公約於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旨在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將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使氣候系統免遭破壞的水平上。為緩解全球氣候變暖趨勢,1997年12月149個國家地區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審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議定書》規定所有發達國家在2008年到2012年間必須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減5.2%。有約束的溫室氣體排放機制為碳交易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國際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潔發展機制)、JI(聯合履行)、ET(排放貿易)三種機制。碳交易已成為面對氣候變遷的一個市場解決方案。其它一系列氣候公約國際談判中,國際社會對森林碳匯作用越來越予以關注,如《波恩政治協議》、《馬喀什協定》都將造林再造林等林業活動納入《京都議定書》確立的CDM(清潔發展機制),鼓勵各國通過綠化、造林來抵消一部分工業源CO2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9次締約方大會,國際社會已將造林再造林等林業活動納入碳匯項目達成了一致意見,制定了新的運作規則,為正式啟動實施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創造了有利條件。《京都議定書》不但規定了41個工業化國家的減限排額度和時間表,還在3.3和3.4條款引入了溫室氣體吸收匯,允許通過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動獲得的碳匯用於抵消工業和能源部門的溫室氣體減限排量。同時還在第6條規定可通過包括林業活動在內的項目活動獲得的碳匯來抵消減限排額度。同時,《波恩政治協定》為附件1國家利用造林碳匯項目設定了上限,即附件1國家在第一承諾期的每年中從CDM 造林碳匯項目中獲得的減排抵消額不得超過其減排年排放量的1%,也就是說附件1國家所承諾減排任務的20%可以通過COM 碳匯項目來完成。但森林碳匯必須是森林固碳能力減去造林活動、林地流轉造成所產生的排放量相抵後的凈吸收量。
二、森林碳匯項目開發現狀
綜觀整個《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國際碳交易市場,國際碳市場所交易的大都是減少排放的工業項目,而森林碳匯項目由於規則、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以及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等諸多因素,目前實現交易少。因此,森林碳匯在CDM中的項目所佔的比例和交易量都比較小。以巴西為首的拉美國家和印度等在森林碳匯工作踴躍,特別是處於熱帶地區的部分國家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森林的碳吸收速率比較快,造林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他們過去的造林規模有限,現在可以用來進行造林和再造林的土地潛力較大。而且這些國家開展相關研究和試點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按照有關規定,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第一承諾期內,發達國家可以通過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實現的減排量占其減排量的比例有限,即不超過總減排量的1%。也就是說,在全球流動可以抵工業減排量的森林碳匯大約為3500萬噸,已在國際森林碳匯活動形成競爭機制。
我國開展森林碳匯相對較晚,但發展勢頭較好。我國政府於2001年啟動了全球碳匯項目,對開展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及其相關工作給予了充分重視和積極支持。2003年底國家林業局針對氣候談判出現的新進展,成立了國家林業局碳匯管理辦公室以來,國內推行碳匯項目試點和研究日增。2007年頒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強調,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碳匯功能等是應對氣候變暖的重要措施。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林業局等部門積極搭建碳匯信息交流平台,組織實施全球第一個清潔發展機制林業碳匯項目和多個林業碳匯試點項目。由中國國家林業局與義大利環境和國土資源部簽署的中國第一個林業碳匯項目落戶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雙方約定,在第一個5年有效期內,義大利投資153萬美元,在敖漢旗荒沙地造林4.5萬畝,項目產生的可認證的二氧化碳減排指標將歸義大利所有,通過該項目碳匯交易籌集了生態補償資金,減輕財政補償公益林的壓力。以中國科學院為首的一些科研院所,也對全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和碳儲量以及碳匯功能等進行了初步觀測和研究。國家林業局、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國綠化基金會等已聯合發起了中國綠色碳基金,以促進吸納民間資金開展以固定大氣中二氧化碳為目的的造林、森林經營及能源林基地建設,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並投資森林碳匯項目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北京市將建立中國綠色碳基金北京專項,專門管理北京市企業、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為林業碳匯造林所捐贈的資金。
⑸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森林
熱帶森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緯5°—10°的地區,在大陸東岸因受暖流影響,其分布可延伸至15°—25°,那麼在哪裡?下面就讓我給您說說!
亞馬遜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驕傲。它浩浩盪盪,千回百轉,蜿蜒流經秘魯、巴西、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國,滋潤著8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使亞馬遜河流域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國」。 亞馬遜河兩岸密林莽莽。充沛的雨水、溼熱的氣候和長時間的強烈日照,給亞馬遜河流域地區的植物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這一地區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森林面積為3億公頃,佔世界現存熱帶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內。這里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繁復雜,生物多樣性儲存完好,有「生物科學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譽。
然而,亞馬遜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毫無節制的開發已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
隨著巴西本國經濟的發展,大量移民湧入亞馬遜雨林邊緣地帶。為了向大自然要地要糧,人們使盡了各種手段和各種工具,奪林造田。隨著公路和鐵路干線的不斷延伸,農民更易深入原始密林中砍燒墾殖。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森林,將樹木砍倒,再放火焚燒。林區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大多數養分並不在土壤里,而是儲存於活著的植物中。森林燒光後,大部分養料就隨風散去。在清理出來的土地上耕種,過一兩季後,土壤不是耗盡肥力就是被雨水沖走,剩下的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砂礫。跨國大企業則是看中當地豐富的鐵、銅、鋁土和其它礦產資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開采。
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亞馬遜地區每年遭到破壞的雨林面積達2萬3000平方公里。在過去30年中,這一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區的1/6已遭到嚴重破壞。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專家指出,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惡化。如果亞馬遜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
濫伐亞馬遜的森林,並沒有給巴西人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只是填飽了肚子,帶來的卻是對大自然永遠的創傷和難以彌補的傷害。森林的過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蝕、土質沙化,水土流失嚴重。巴西東北部帕拉州、阿瑪帕州的一些地區由於林木被砍伐,生態被破壞,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 亞馬遜熱帶雨林植被豐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多達1200種。然而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數年後,至少有50萬至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
對此,巴西 *** 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後制定了多項環保政策,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林區環境的保護與監測。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 *** 的優先目標之一。
巴西 *** 先後頒布了全國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 *** 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和鉅額***。與此同時,巴西 *** 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年—2002年, *** 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
亞馬遜———這片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上蒼賜予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藏。她是美麗的,而如何儲存她動人的光彩,則是留給人們的永恆思考。
森林分類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緯5°—10°的地區,在大陸東岸因受暖流影響,其分布可延伸至15°—25°,南美洲亞馬孫流域是世界上最廣闊的熱帶雨林區;非洲剛果盆地、幾內亞灣、馬達加斯加島亦有分布;亞洲馬來群島、馬來半島、菲律賓島南部、印度半島西南南部、斯里蘭卡等地亦有分布。熱帶雨林在高溫多雨條件下,林層眾多,終年常綠,森林資源豐富。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地區的大陸東岸,東部地區,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分布地區;日本和朝鮮南部;美國的佛羅達半島;墨西哥北濁和巴西東南、澳大利亞東南部也有分布。
溫帶混交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東北、華北、朝鮮和日本北部、蘇聯薩哈林島等地;西歐和中歐受海洋性氣候影響的暖溼地區;北美洲五大湖以南密西西比河流域向東至大西洋沿岸,闊葉林有顯的季相更替。夏季溼暖,冬季能耐低溫,夏季溫涼溼潤。
⑹ 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1、俄羅斯
2、巴西
3、加拿大
1]俄羅斯森林資源
俄羅斯是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林地總面積達11億公頃,其中森林覆蓋面積7.2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5%,佔世界森林總量的25%,居世界第一。木材蓄積量達820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26%,居世界第一。人?V森林面積5.2公頃,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積的5.8倍。人?V木材積蓄量為548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林材積蓄量的8.4倍。
俄森林可開采量達440億立方米,實際開采量僅為一半;年採伐量可達7億多立方米,但目前只利用了這一潛力的23%。據統計,俄原木產量居世界第二位,鋸材居第六位,紙漿居第七位,紙張、紙板居第十三位。
俄羅斯森林資源主要特點如下:
1、森林資源極為豐富,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是森林總面積和森林資源佔有總量,還是人?V森林面積和人?V森林蓄積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森林資源分布不?V勻,俄羅斯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西北和遠東聯邦區。其中,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亞洲地區,即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森林儲量佔俄羅斯森林總儲量的60%。特別是遠東聯邦區森林覆蓋面積2.57億公頃,木材蓄積量223億立方米,其中48%為可供開發的成熟林,是俄森林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也是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3、在樹種結構中,針葉樹種佔有絕對比例優勢,占總林木蓄積量的80%,主要分布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俄南方以混闊葉林(包括樺樹、白楊、橡樹等)為主;西伯利亞地區優勢種為落葉松,還有一些雲杉、松樹和冷杉等;西部重要的樹種有挪威雲杉、歐洲赤松等。
4、在林齡結構中,成熟林和過熟林占絕大多數。無論是針葉林還是闊葉林,其它熟林和過熟林蓄積量居多,且比較集中地分布在亞洲部分。過熟林特點是生長衰退、病腐木增多,應及時採伐利用。而成熟林如果不及時採伐會造成病蟲害,以及樹木腐朽無用。
2、巴西森林資源概況
巴西有非常豐富的熱帶林資源和發展人工林的自然條件,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97年巴西森林面積為5.51億hm2,森林覆蓋率65.2%,森林蓄積量為560億m3,居世界第2位。人均森林面積3.4hm2。天然林面積5.46億hm2。巴西森林工業主要分布在兩個地區:第1個地區是北部的亞馬遜林區,以採伐天然熱帶木材為主;第2個地區是南方的闊葉林區,以採伐人工林木材為主。巴西林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巴西林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據巴西林業協會(SBS)2003年的估算,巴西林業(包括種植和開發)年營業額為161億美元,林業出口額為33.5億美元,直接從業人員超過50萬。近10年來,巴西林業與紙漿、鋼鐵和傢具業一樣,是投資多、科技和勞動生產率發展快的行業。預測至2007年,巴西將提供21億雷亞爾的林業貸款和1.87億雷亞爾的技術援助以及專業培訓費用,預計將使20萬戶林業小生產者受益。
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資源的大國,但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巴西的林業發展與其自然資源的地位是不相稱的。20世紀60年代以後,國家制定了目標明確的林業發展戰略,並從經濟措施和技術措施方面保證目標的實現。首先根據全巴西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劃分了5個林業發展地區。東南部和南部工業發達,技術條件好,自然條件也適於發展人工林,所以在這2個區內大力發展桉樹人工林,形成基地;建設制漿廠和紙廠,發展紙產業,並以此推動其他地區同類工業的發展。在東北部、北部和中西部地區建立包括林業在內的發展中心,以充分利用當地森林及其他資源優勢。1966年頒布了發展人工林的財政刺激政策,此後一直執行這一政策,而且不斷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在國家缺乏造林資金的情況下,充分調動了企業主甚至包括中小農場造林的積極性,使巴西每年造林面積始終穩定在50萬hm2左右。經過近30年持之以恆發展人工林培育業,巴西的人工林已初具規模。1997年人工林面積達到700萬hm2,其中包括工業人工林、能源林和果林。佔主導地位的是工業人工林,有530萬hm2,占人工林總面積的83%。幾乎所有的大型制漿造紙廠或者企業集團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科學研究,解決人工林培育中的各種技術問題。如Aracruz纖維公司設有造林研究所,經多年研究,已經在桉樹無性系造林方面取得了突破,並付諸生產實踐,成為世界上人工營造桉樹的典型。
20世紀90年代之前,巴西執政者對森林深遠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很少考慮。這主要表現在始終沒有從政策和實踐中很好地解決森林保護問題,特別是亞馬遜森林保護和發展的問題。亞馬遜河流域佔全巴西面積的56%,相當於南美洲大陸的1/3。亞馬遜熱帶雨林植被豐富,每km2不同種類的植物多達1200種。然而,隨著熱帶雨林的過度採伐,至少有50萬至80萬種動植物種面臨滅絕。對此,巴西政府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後制定了多項環保政策,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林區環境的保護與監測。巴西政府先後頒布了《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和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2002年,政府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政府的優先目標之一。
3、加拿大森林資源概況
1、總體分布。2005年,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約40億公頃,加拿大森林面積4億多公頃,居世界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巴西。人均森林面積為7.25平方公頃。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7個地區,即北部林區(boreal),五大湖一聖勞倫斯(Great Lakes/St Lawrence)、薩巴平(sabalpine)、蒙特(montane)、濱海(coast)、阿堪丁(acadian)和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 )林區。各省、區所擁有的林區面積比例中,魁北克省(Quebec)佔22%;安大略省(Ontario )佔19%;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佔15%;西北區(Northwest Territories)佔14%;曼尼托巴省(Manitoba)和阿爾伯塔省(Alberta )各佔8%。產材林面積中,魁北克省佔全國產材林面積的32%,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占 12%,安大略省16%,阿爾伯塔省19%,西北區和曼尼托巴省各佔5%。
2、樹種資源。全國90%屬原始森林,約有2.4億公頃為可用木材林。90%可用木材林處於北緯60°以南地區,其中66%為針葉林(軟木),22%為針、闊葉混合林,12%為硬木林。主要品種為古老的樹木、小樹和灌木。木材蓄量約為190億立方米,主要出產白楊、白樺、黑白雲杉、鐵杉、落葉松、橡樹、黃樟及楓樹等林木。
3、林業效益。加拿大森林資源為該國民眾生活提供了優美的環境、清晰的空氣及巨大的經濟價值。森林工業每年為國民經濟創造800億加元的產值,為36萬多人提供直接就業。2004年林產品對GDP的貢獻為359億加元,林產品出口446億加元。加歷來是世界上最大的林產品出口國,林產品出口佔加拿大出口總額的16%。主要出口到美國、日本、英國、聯邦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其中出口到美國佔74%,英國和日本次之,各佔4%左右。
4、管理制度。加拿大93%的森林為公有林,其中由各省區管轄的省區林佔77%,由聯邦政府管轄的國有林佔16%,林業公司、個人或共同所有的民有林僅占約7%。在森林管理上,聯邦政府自然資源部負責林業的總體規劃、研究、發展及協調,各省區對森林保護、採伐和更新造林也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包括制定森林法規,頒發森林經營執照,編制和審批採伐計劃,嚴格檢查、監督制度,查處違紀、違章、違法行為和推行森林認證,建立森林再造發展基金等。
5、新的林業戰略。加拿大原有的森林政策是以開采森林、發展農業經濟、提高木材生產效益為重點。2003年加政府頒布了綜合性的新林業政策,即國家森林戰略(2003-2008年)。為補充《國家森林戰略(2003-2008)》,2004年加政府與省區(阿爾伯塔、魁北克省除外)簽署了新的《加拿大森林協議》,以保證加拿大林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新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以維護生態系統為目的管理森林,支持森林群落的可持續性,協調原住地居民的權利,研發和提高林業產品及其相關服務業的價值,積極推動加拿大人的共同參與。
⑺ 巴西熱帶雨林的保護措施
巴西政府先後頒布了全國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和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年—2002年,政府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
亞馬遜———這片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上蒼賜予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藏。她是美麗的,而如何保存她動人的光彩,則是留給人們的永恆思考
我們也要愛護環境喲......
⑻ 巴西林業的顯著特點有哪些
農作物
巴西農業部和巴西地理統計局的綜合信息顯示,2004年巴西的農作物總產量為119.294百萬噸,總種植面積5800萬公頃。包括農作物和經濟作物、蔬菜、水果等在內的15種主要農產品分別是(以產值大小排序):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煙葉、芸豆、香蕉、小麥、馬鈴薯、西紅柿、葡萄。
⑼ 巴西熱帶雨林關繫到全人類的共同利益,請結合雨林的現狀,談談如何保護和利用雨林。
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具有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凈化空氣,生物多樣性</SPAN></SPAN>的0作用,因而必須加以保護,具體如下:</p>馬遜河兩岸密林莽莽。充沛的雨水、濕熱的氣候和長時間的強烈日照,給亞馬遜河流域地區的植物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這一地區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森林面積為3億公頃,佔世界現存熱帶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內。這里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紛繁復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有「生物科學家的天堂」和「地球之肺」的美譽。 然而,亞馬遜熱帶雨林卻並沒有因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類的厚愛,毫無節制的開發已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 隨著巴西本國經濟的發展,大量移民湧入亞馬遜雨林邊緣地帶。為了向大自然要地要糧,人們使盡了各種手段和各種工具,奪林造田。隨著公路和鐵路干線的不斷延伸,農民更易深入原始密林中砍燒墾殖。在墾荒過程中,人們把重型拖拉機開進森林,將樹木砍倒,再放火焚燒。林區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大多數養分並不在土壤里,而是儲存於活著的植物中。森林燒光後,大部分養料就隨風散去。在清理出來的土地上耕種,過一兩季後,土壤不是耗盡肥力就是被雨水沖走,剩下的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砂礫。跨國大企業則是看中當地豐富的鐵、銅、鋁土和其它礦產資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開采。 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地區每年遭到破壞的雨林面積達2萬3000平方公里。在過去30年中,這一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區的1/6已遭到嚴重破壞。巴西的森林面積同400年前相比,整整減少了一半。專家指出,熱帶雨林的減少不僅意味著森林資源的減少,而且意味著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惡化。如果亞馬遜的森林被砍伐殆盡,地球上維持人類生存的氧氣將減少1/3。 濫伐亞馬遜的森林,並沒有給巴西人帶來更多的財富。他們只是填飽了肚子,帶來的卻是對大自然永遠的創傷和難以彌補的傷害。森林的過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蝕、土質沙化,水土流失嚴重。巴西東北部帕拉州、阿瑪帕州的一些地區由於林木被砍伐,生態被破壞,而變成了巴西最乾旱、最貧窮的地方。 亞馬遜熱帶雨林植被豐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多達1200種。然而隨著熱帶雨林的減少,數年後,至少有50萬至80萬種動植物種滅絕,雨林基因庫的喪失將成為人類最大的損失之一。 對此,巴西政府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後制定了多項環保政策,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林區環境的保護與監測。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政府的優先目標之一。 巴西政府先後頒布了全國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和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年—2002年,政府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