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幾個國家的農業特點
美國農業特點
1.「以農立國」的傳統
2.以高度商業化的家庭農場為基礎
3.農業專業化程度很高
4.農業產銷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一體化
5.農產品的經常性出現過剩,使美國農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性很大
加拿大農業特點
1、農業勞動生產率高居於世界前列,加拿大是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
2、農業與食品業相結合
3、以大型家庭農場和高度發達的機械化相結合為特色
4、農業生產高度專業化,主要農產品的產地非常集中
5、農業生產受天氣影響很大,作物單產低而不穩
巴西農業特點
1、農業資源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很大。
2、農業以出口產品為主,但糧食尚需進口。
3、大庄園主農業和小農並存,地區發展極不平衡。
澳大利亞農業特點
1,農業商品率高,出口外向化程度高
2,農業信息化程度高
3,家庭農場佔多數
4,農業經營向專業化發展
5,農業由畜牧業為主向畜牧業,種植業並舉發展
6,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但是產量產值和效益提高
俄羅斯農業特點
1, 農業生產方式粗放,土地生產率較低。
2,農業投入減少,農業發展面臨嚴重困難。
3,私有化為取向的農業改革
4,全力推進家庭農場化。
5,大力發展個人副業。
㈡ 東南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巴西、農業有什麼共同特徵
東南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巴西農業生產共同的特徵是都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東南亞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巴西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這些地區的氣候有共同點,就是高溫多雨,有利於熱帶經濟作物生長。這些地區種植的熱帶經濟不完全相同,跟當地人的種植習慣有關。
㈢ 巴西農業的種類
咖啡、蔗糖、柑橘生產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 巴西主要種植水稻、大豆、木薯、甘蔗、小麥、馬鈴薯等。由於灌溉面積微不足道,產量受氣候影響很大。2002年,大米的產量為1048.9萬噸(單產153公斤/畝),小麥的產量320.3萬噸(單產98公斤/畝)。
近幾十年來,巴西農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迅速發展了大豆生產。1994年大豆面積增加到了1194萬公頃,產量達2485萬噸,2002年巴西大豆產量達到4190.3萬噸。巴西的大豆產量已經超過了亞洲的大豆總產量,僅次於美國,佔世界總產量的1/5。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出口成了巴西重要的外匯來源,近年來平均為國家獲得近30億美元的外匯。其中,大豆常年出口量為300萬-400萬噸,創匯8億多美元,大豆餅粕出口大致在850萬噸,創匯16億美元,豆油出口達50萬-80萬噸,創匯約3億美元。
從70年代中期以來,巴西開始實施用甘蔗加工乙醇以取代汽油的計劃,以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因此甘蔗的種植面積大增。與此同時,棉花本來是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品,因棉田紛紛轉產甘蔗和大豆,出口的結構也有明顯的調整。此外,巴西的氣候適宜於許多熱帶水果生長,柑桔和濃縮桔汁是重要的出口產品,香蕉、菠蘿等也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巴西在胚胎移植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目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巴西農牧業技術推廣公司擁有2.3萬名職工(其中科技人員1.3萬),在全國設有2500餘個辦事處,其使命是將農牧業新技術直接傳授給農業生產者。
㈣ 巴西農業生產結構和布局特徵
因為巴西內部是巴西高原,地勢比較高,氣溫低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沿海地區海拔低氣溫高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北部還有亞馬遜雨林,耕地面積較小。沿海地區耕地較多,人口多,勞動力豐富,
科技發達。因此巴西農業分布在沿海地區。
㈤ 巴西的主要農業分布位置及有利條件
巴西鐵礦豐富,水力資源豐富,全國90%的電力來自水電.巴西的主要農作物有:咖啡、甘蔗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該地帶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是: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熱量充足.(2)巴西受到關注的是熱帶雨林;受到關注的原因是: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目前正面臨毀滅的危險,對全球氣候影響巨大.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巴西的主要農作物有:咖啡、甘蔗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地形平坦,氣候濕潤,熱量充足;(2)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目前正面臨毀滅的危險,對全球氣候影響巨大.
㈥ 巴西農業的介紹
巴西農業,是指巴西國內的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第一產業的總和。巴西是農牧業大國,農牧業是巴西經濟的支柱產業。巴西以國土面積、可耕地資源、氣候特點等優勢以及世界對農產品需求增長為依據,確定「以農立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巴西有優質高產良田3.88億公頃,其中的9000萬公頃尚未被利用;2.2億公頃的牧場。2004年的農牧業產值1802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農村勞動力1770萬人,佔全國就業總數的37%;農產品出口值390億美元,占出口總量的40%,農業被視為拉動巴西國民經濟的火車頭。
㈦ 美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巴西農業以及人文特點是什麼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徵
亞洲
⑴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⑵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陸東緣有島弧帶,外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⑶山脈少,分布在西北和東南角高原邊緣
歐洲
⑴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⑵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⑶冰川地形廣布
北美洲
⑴地勢東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美洲
⑴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⑵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
⑴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⑵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
⑴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⑵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徵
亞洲
①氣候復雜多樣(南北所跨緯度和東西所跨經度,各大洲中最廣,因此地面受熱狀況和干濕程度,各地差異很大)②季風氣候顯著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巨大的面積和完整的大陸輪廓,一方面使亞洲具有廣大的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促成了大陸性和乾燥性氣候范圍的廣大;另一方面,冬夏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非洲
①乾燥(a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陸的港灣,減少了海洋的影響;c東北部緊鄰亞洲大陸乾燥區,從那吹來的東北信風性質乾燥)②暖熱(a緯度位置決定了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量多;b乾燥地區廣,空氣透明度高;c相當大地區處於背風位置,加強了高溫的程度)③氣候南北對應
歐洲
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大洲 ②溫帶氣候占絕對優勢(a緯度位置決定36°N-71°N;b大陸輪廓,以南歐為底邊略呈三角形,縮小了寒冷北冰洋影響的范圍)③海洋性顯著(a西風帶;b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脈東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陸輪廓,使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廣,西北歐沿海地區成為同緯度冬季最溫和的地區)
北美洲
①溫帶大陸性氣候占優勢(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其中50°N-70°N最寬,所以溫帶氣候占優勢,熱帶氣候縮減)②氣候類型多樣(北美大陸南北延伸很廣,地面受熱狀況有很大差異,幾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熱帶以外的所有氣候帶)
南美洲
①溫暖濕潤,以夏雨為主(由於多雨面積廣,乾旱沙漠區面積相應狹小,它在南美大陸所佔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熱帶氣候為主(大陸北寬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寬廣,使得熱帶氣候占優勢。同時南回歸線以南大陸緊縮,52°S已近尾閭,使亞熱帶、溫帶氣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帶的亞寒帶、寒帶氣候)③氣候類型結構的獨特性(大陸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氣候類型截然相反)
大洋洲
①乾旱區面積大(山地偏居大陸東岸,阻礙太平洋暖濕氣流西進,廣大內陸地區因此乾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環狀(地形單調,無氣候障礙,使中西部氣候類型漸變)③普遍暖熱(大陸輪廓東西寬、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積且南北各地受熱狀況差異小)
南極洲
烈風、暴雪和酷寒的極地氣候
2、日本:
〔讀圖識記〕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0N—450N);3.關東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徵
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 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
⑥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科學城——築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
3、朝鮮半島
位置: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海岸線長而復雜,多半島,多海灣,多良港,多島嶼。陸上與我國遼寧、吉林兩省接壤,鴨綠江和圖們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海上鄰國有日本、俄羅斯等。
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多低山丘陵,東部太白山脈是主要山脈。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帶。
氣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東江、漢江、錦江等。多自東向西注入黃海和朝鮮海峽。
資源:森林、水力較豐富。
經濟:韓國是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其二戰後積極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加工業,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使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近些年針對國際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
〔注意〕朝核問題
二、東南亞
〔讀圖識記〕1.中南半島、馬來群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2.10個國家(新世紀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東帝汶);3.赤道穿過;4.克拉地峽
1、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⑴ 范圍 赤道兩側,100S—250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
中南半島:有6個國家,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三個(越南、寮國、緬甸),寮國是惟一內陸國,半島上的半島是馬來半島
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群島,6個國家和地區,印尼在東南亞面積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首都雅加達是東南亞最大城市,東帝汶2002年5月獨立
⑵ 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於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在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本區的咽喉,載重通過能力25萬噸
〔注意〕中國的能源安全與泰國的克拉運河計劃
⑶ 地形與河流
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是我國西南南北走向的橫斷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與我國西南地區的山水相連),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上遊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資源豐富;中下游地區多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湄公河平原(東南亞最大平原),紅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
河流
上遊河流
流經國家
城市
紅河
元江
中國、寮國、越南
河內
湄公河
瀾滄江
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
金邊、萬象
湄南河
泰國
曼谷
薩爾溫江
怒江
中國、緬甸
伊洛瓦底江
中國、印度、緬甸
仰光
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多山、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
⑷ 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馬亞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類型為對流雨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每年分旱、雨兩季
2、居民和經濟
⑴ 人口稠密 華人眾多
世界人口稠密區之一,黃色人種,印尼為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億人」國家,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島上有其首都城市雅加達。
宗教:信仰佛教的居民很多,緬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吳哥窟為著名佛教建築、泰國將佛教為國教。印尼、馬來西亞把伊斯蘭教作為國教,菲律賓居民多信仰天主教
華人、華僑最集中分布區,原籍主要為廣東、福建
⑵ 主要農產和礦產
①主要熱帶經濟作物---熱帶企業化種植園
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金雞納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最大生產國。
②主要農作物(主食):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平原區,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馬來群島沿海平原也產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為稻米產國,其中泰國出口最多。
③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最著名
緬甸、泰國、馬亞西亞、印度尼西亞處於東南亞的錫礦帶
石油主要分布於印尼、汶萊,特別是印尼,集中於蘇門答臘島,由於石油豐富被稱為「希望之島」,現在印尼成為東南亞重要的石油輸出國,主要輸往日本,當兩伊戰爭爆發時,東南亞的石油尤其顯得重要。
物產
天然橡膠
油棕
椰子
蕉麻
金雞納霜
稻米
錫
石油
主要國家
馬亞西亞
馬亞西亞
菲律賓
菲律賓
印尼
泰國
馬亞西亞
印尼、汶萊
⑶ 迅速發展的工業和旅遊業
初級產品為主,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利用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發展工業,旅遊業迅速發展
3、新加坡——「花園式城市」
⑴ 城市島國:馬來半島南面的城市島國,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地狹人稠,華人很多,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口,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運要道上,港口條件好,糧食進口、淡水靠鄰國供給
⑵ 利用有利條件迅速發展經濟: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在轉口貿易的基礎上,發展對外貿易和海上航運;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技術,進口原料,發展煉油和造船業(最大的工業部門)、海上鑽井平台製造(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鑽井平台的製造中心)、電子電器業(第二大工業部門)等;利用風景優美、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長處,迅速發展旅遊業
⑶ 工業布局:重工業集中在西部工業區,有污染的工業布局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市區以商業、金融業、旅遊業為主,有少量輕工業,同時合理安排綠地面積。
㈧ 巴西高原農業活動有什麼特點形成這一特點的自然原因是什麼
沒有材料不太確定,大致如下:
活動特點:畜牧業.
原因:熱帶草原氣候,草原面積廣闊,適合發展畜牧業
㈨ 巴西有哪些農業地域型別巴西的氣候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影響
巴西的農業地域型別主要是熱帶種植園農業。
巴西屬於熱帶,光熱充足,降水豐富;有河流水提供灌溉水源;巴西高原地形比較平坦,適宜耕作。
咖啡品種大致分兩大類:(1)阿拉比加種:除印尼產不具酸性外,美洲、非洲所產皆具酸性,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異而已。(2)羅姆斯達種:屬於次級品種,具苦味、不具酸性,非洲及亞洲出產。。 (1)藍山咖啡:是咖啡中的珍品,味道清香甘柔而滑口,不具苦味而帶微酸,一般都單品種飲用,極少用來調配,是咖啡中之最高品種。由於產地是在西印度群島中牙買加境內的BLUE MOUNTAIN,因而得名。 (2)摩卡咖啡:具有特殊風味,其獨特之甘、酸、苦極為優雅,為一般高階人士所喜愛的優良品種,普通皆單品種飲用居多,飲之潤滑可口,醇味歷久不退,若調配混合咖啡,更是一種理想的品種,產地衣索比亞。 (3)巴西咖啡:屬中性豆,其風味之佳被譽為咖啡中堅,泡飲時單味亦佳,調配其他咖啡更具風味。這種豆子烘焙時若火候恰到好處,才能將其略酸、略苦及淡香味品嘗出來。產地巴西。 (4)哥倫比亞咖啡:是軟性咖啡之品種,酸中帶甘,苦味中平之良質特性,尤其異香撲鼻,風味奇佳,乃咖啡中之佼佼者,產地哥倫比亞。(具地瓜皮香味) (5)曼特林咖啡:屬於強性品種,具濃厚的香味,味苦,但醇度特強,一般咖啡特別愛好者,都喜歡單品種飲用。平常調配混合咖啡時乃為不可或缺的品種。產地印尼(蘇門答臘)。 (6)瓜地馬拉咖啡:酸味較強的品種之一,其味道芳醇而稍具野性。甘味甚佳,與哥倫比亞咖啡極為相似,可單品飲用及調配用,為中美洲生產之中性豆,產地瓜地馬拉(7)羅姆斯達咖啡:作為調配綜合咖啡最理想的豆子,其酸性極少,苦味強烈,純品飲者少,是南洋咖啡之代表品種。混合咖啡若調上羅姆斯達咖啡,可使咖啡濃度加強,甘味增加,酸味減低,豆子與爪哇咖啡極為相似,產地印尼的爪哇島。(1)WIP:粒大;(2)AP:粒圓顆粒小。 【注】較濃的咖啡加入油質較重的奶油,如曼特林咖啡(深炒
為了財富值清一下零回復。
水稻種植業
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
中部是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巴西高原)
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伊泰普水電站、聖保羅那裡)
【答】屬於混合農業。 【搜搜網路相關連結】 概述:混合農業是一種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農業生產地域型別。 混合農業的形式多樣,但生產形式較穩定、分布較廣泛、商品生產有一定規模的,只有經濟發達國家的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因此通常所說的混合農業指穀物和牧畜混合農業。 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 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解決措施:合理安排勞動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1俄羅斯的緯度較高大部分屬於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天漫長、乾燥而寒冷氣溫年較大降 水偏少。
2河流冰期較長,汛期有兩個,流量一般 ,河流較短
3農業的限制條件較多,種植耐寒,耐旱的作物生產周期較長
㈩ 巴西的農業特色是什麼
巴西盛產熱帶經濟作物,所以某些溫帶寒帶的經濟作物需要進口,比如:麥類、玉米、水稻、肉類、溫帶水果(蘋果、橘子、葡萄什麼的)、蔬菜以及某些肥料、飼料也需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