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古代(特別是明清時代)民間防治天花的習俗有哪些
清代,特別是入主北京後,相當一段時間,天花流行及其死亡率之高,令最高統治集團談虎色變。的確,他們的皇子皇孫夭折者多因天花泛濫。但由於事涉江山社稷,官方忌諱,鮮為外人所知。尤其是順治帝,終生「避痘」,但還是因天花而死亡,對清廷之震憾尤烈。
順治病天花危重之際,繼位人選突現。順治生有8皇子,患過天花夭折者4名,患天花倖免於死者1名,其他不明。在順治患天花之前與母後商立皇太子時,出現了分岐。順治帝長期以來一直看好次子福全,而母後孝庄皇太後則傾向於立三子玄燁為太子。順治與母後意向分岐,加之順治還年輕,立太子事並不急迫。順治18年(1661)順治突患天花,病情危急,立太子事成為急中之急,但順治與母後的意見依然如故。此刻,只好求助於第三者,這位第三者是誰?他就是當時在宮中當差的西洋傳教士,德國的天文學家——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字道未,1619年抵澳門,1622年入北京,1644年投歸清廷,以精確預測1644年9月1日日食,得朝廷重用,由欽天監監正,升太常寺卿,光祿大夫。並深得順治與孝庄皇太後寵信。他們長期保持著親密的關系。順治帝曾尊稱湯若望為「瑪法」(滿語,即爺爺)。
具有醫學知識的湯若望,被請作就此發表意見時,湯若望理智的提出:玄燁已患過天花,已有了對天花的終身免疫力,立玄燁為皇太子,比較安全。這一意見很快就幫助順治帝下定了決心,這就是順治死於天花,於1661年玄燁得以繼位的故事。
也可以說,是患過天花,幫助臉上布有麻點的康熙登上了龍位,但康熙並不輕松,他對天花卻心存餘悸,或者說他對天花這種病,在思想上有著很大的壓力。
因為,有許多往事構成了對他的壓力,當康熙剛剛降臨人間時,依照滿族舊俗,他即被乳母撫養,與父皇,母後難得有見面溫存的機會。特別因康熙幼年「未經出痘,令保母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未抱廉之處」(《清至祖實錄》卷290)。這種因避痘度過的凄涼無助的時令,令年近古稀的康熙,仍然記憶猶新,難以釋懷。
康熙是順治庶妃(孝康章皇後)於1654年所生,孝康不但未因生子而得到順治的寵幸,反而逐漸遭到冷遇。康熙嬰幼時雖然移出紫禁城進行嚴格的避痘以預防天花,但兩歲時仍然患了上天花。幸得痘疹醫生之治療與乳母的悉心照料,才得從天花的魔掌中掙脫,但在臉上卻留下天花的點點痕跡,這就是從所周知的麻子。
康熙患過天花,經過治癒而康復,從此回到了紫禁城,深得祖母孝庄皇太後的疼愛,逐漸長大的玄燁,對上述種種遭遇,仍然難以釋懷,甚至繼位作了皇上,更是時時為天花之危害而尋求防治的良策。他的良策經過了繼承與發揚的歷程:
首先,他根據傳統十分重視隔離預防,康熙十年(1671)諭理藩院,規定外藩王來朝,必須認真查明是否患過天花,以確定是否接見。對此,康熙十分警惕。
第二,康熙十六年(1677)巡幸塞北,發現一個很好的避暑地,決定在此建立一個避暑避痘的行宮。之後,即規定凡未出過痘的蒙、藏、回、維等貴族覲見皇帝,可於每年7月到熱河圍場秋狩,同時覲見皇上,以免天花之傳染。
第三,康熙經過查訪,十七年(1678),皇太子患天花,有位後選知縣傅為格,待奉調治有功,陞官武昌通判,後因其善種痘術被召入宮。《康熙起居注》(1680):「武昌通判傅為格善為小兒種痘,曩皇太子喜事,令診視痊癒。今宮中小阿哥等欲種痘,已令往取」。從此,在皇宮確立了種痘預防天花的制度。
第四,清宮為皇子種痘逐步形成十分繁瑣的研究,有些規定是很有意義的,如年齡2-4歲,時機在每年春、秋兩季,痘苗選用水苗法等。有些講究則富有神秘色彩,如首先要求欽天監按「八字」查好種痘良辰吉時,奏請皇上、皇後、皇太後等;然後設立一個封閉的種痘護理場所,為了避光接種了痘的皇子被置於用黑、紅兩色氈子圍堵的密室,由四名痘疹科御醫晝夜值班觀察,10多位太監侍候,在密室還專門設堂供奉天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痘兒哥哥、葯王、葯聖、城隍、土地等諸神,以保佑平安。當然,規定御醫每天三次診脈觀察,並記錄脈案,則是一項很好的制度。
第五,康熙堅持為皇子接種人痘以預防天花,並將該法向蒙古與全國推廣,甚至向人類推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回憶這段歷史與成功經驗時強調:「國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種痘方,諸子女爾等子女,皆以種痘得無恙,今邊外四十九旗,及喀爾喀諸蕃,俱命種痘,凡所種皆得善愈。嘗記,初種痘時,年老人尚以為怪,朕堅意為之,遂全此千萬人之生者,豈偶然耶。」
第六,康熙二十七年(1688),俄羅斯請求派醫師來中國學習人痘接種技術,俞正燮《癸巳存稿》(1713):「康熙時,俄羅斯遣人到中國學痘醫,由撤納衙門移會理蕃院衙內,在京城肄業」。
第七,康熙五十六年(1717),中國人痘接種術被傳至土耳其,英國在中國傳教醫師德貞(Dudgeon John Hobson 1837-1901)在《中西聞見錄》:「自康熙五十六年有英國欽使曾駐土耳其國京,有國醫種天花於其使之夫人,嗣後英使夫人(Mary Wovtley Montague)遂傳其術於本國。於是其法倡行於歐洲。」
第八,公元1724年,在京西洋傳教干殷弘緒在寫給歐洲教友的信中盛贊:康熙皇帝派人在蒙古推種痘的事情,由於效果很好,被派去的御醫回來時,帶了許多病家表示感激而贈送的馬匹與皮毛。
康熙在位的61年間,為了解決天花對皇室的嚴重威脅,賞試了很多的防治措施,並終於通過向全國調查研究,找到了人痘接種以預防天花的先進技術,他堅信這一技術,不顧皇家老一輩的懷疑與反對,堅意用予皇室子女,取得成功,並使之逐步推廣到全國,包括少數民族地區,引來俄羅斯,土耳其乃至歐、非、美各洲,功蓋千秋。正因為如此,他很得意的將此事之經驗寫進《庭訓格言》。
⑵ 渦巴錫(1771年初)發生了什麼事件
1771年1月,渥巴錫率領本部17萬人東遷,回到其祖先的家園。7月到達西部蒙古,乾隆皇帝冊封他為烏訥恩素誅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卓里克圖汗,以其所部為舊土爾扈特部。
在渥巴錫的領導下,土爾扈特人民武裝起義,東返祖邦的計劃,經過近4年的准備,到1770年已就緒。這一年秋天,渥巴錫從高加索前線回來後,隨即與親信王公越過伏爾加河左岸。
在維特梁卡召開了一次絕密會議,為了不再把計劃泄漏出去,參加會議的除渥巴錫和策伯克多爾濟外,僅有舍楞、巴木巴爾(渥巴錫族弟)、達什敦杜克和大喇嘛羅卜藏丹增等4人。
「沒有通知其他任何一個貴族」。會上,經過庄嚴宣誓,「通過明確決議,離開俄國」,返歸祖國,並「決定在1771年開始行動」 。以渥巴錫為首的參加這次秘密會議的6名上層貴族,形成了實際的領導核心,在以後領導起義與東返祖邦的斗爭中起了巨大作用。
(2)1666年巴西的天花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渥巴錫在與清軍相遇第一天就派舍楞通知伊昌阿等,表示可以隨時動身前往伊犁會見舒赫德,次日,即初六起程奔赴伊犁,十三日抵達伊犁會見舒赫德。
渥巴錫等一行於六月二十五日在舒赫德陪同下離開伊犁,取道烏魯木齊、巴里坤,經蘭州、涼州、大同、宣化、過懷安,進張家口直奔承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上旬,渥巴錫一行在額駙色布騰巴勒珠爾陪同下,如期抵達木蘭圍場的伊綿峪。
九月初八傍晚,渥巴錫在木蘭圍場伊綿峪覲見了乾隆,乾隆在行帷中親自「以蒙古語垂詢渥巴錫」。據乾隆自撰的詩文和清政府檔案記載。
他們除了向乾隆進獻「七寶刀」、「銀鞘刀」外,還有弓箭、腰刀、手槍,鍾表等物多件,表明他們投歸清朝的誠意。渥巴錫等在承德的活動,到了九月三十日,已近尾聲,遂先後啟程離開承德。
⑶ 1905年中國有疫病嗎
沒有
468年,中國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及安徽發生疫病,14—15萬人死亡。
747—749年,君士坦丁堡瘟疫使該城癱瘓,瘟疫蔓延到卡拉布里亞、希臘和西西里,死亡20萬人。
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軍遠征時期發生瘟疫和飢荒,死亡10萬人。
1348—1666年,在歐洲一直被稱為「黑死病」的淋巴腺鼠疫造成2500萬人死亡,是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
1358年,山西及河北發生疫病,死亡人數超過20萬。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進入發生天花病,造成300餘萬人死亡,在此後的50年內,墨西哥因為天花又喪失了近2000萬人。
1530年,土耳其發生嚴重斑疹傷寒傳染病,死亡10萬人。
1544年,匈牙利布達佩斯因斑疹傷寒流行造成圍攻該城的霍阿奇姆的帝國軍隊死亡3萬人。
1545年,古巴發生斑疹傷寒傳染病,死亡25萬人。
1560年,巴西發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數百萬人。
1575—1577年,在當時的新大陸墨西哥高原發生斑疹傷寒大流行,死亡約200萬人。
1600年,俄國發生飢荒和瘟疫,死亡50萬人,另外在利沃尼亞還有3萬人死亡。
1603—1604年,英格蘭發生瘟疫,僅倫敦就死亡5萬人。
1611年,君士坦丁堡大遭鼠疫之害,死亡20萬人。
1630年,義大利文斯發生瘟疫,並向北蔓延到蒂羅爾,死亡50萬人。
1664年,英格蘭倫敦發生大瘟疫,為了制止傳染,燒了三天大火來凈化空氣,歷史學家們認為這次傳染病一直延續到1666年9月,共死亡10萬人。
⑷ 亞諾瑪米人的歷史與未來
因濃密雨林的庇護和湍急河流的阻攔,亞諾瑪米人躲過了若干好戰部落的入侵。和大多數混血厲害的南美人相比,與世隔絕的他們基本保持了自己的血統。由於無文字或口述歷史,他們的來歷一直不清。學者們發現,亞諾瑪米人身上有獨特的亞洲黃種人基因。此外,他們常描繪於身的抽象圖案和豹紋斑很像青海柳灣遺址出土的彩陶圖案和羌族跳虎舞時塗在身上的虎紋斑;他們用額頭頂住背簍帶子背物的方法與雲南哈尼、阿瓦人一致;其生活方式像陝西半坡人;看到他們的環屋就會讓人聯想起我國閩西南、粵東北一帶結構相似的圈屋、土樓……他們很可能是數千甚至上萬年前較早越過白令海峽進入南美亞馬孫熱帶雨林的亞洲人,當然這還有待考證。
現代文明與亞諾瑪米人的最早接觸是災難性的。一些被發財慾望驅使著的找礦採金人湧入他們的家園,把麻症、傷風等疾病也帶了進去,使完全無此類病毒抗體的亞諾瑪米人大批死亡。他們不得不一次次以武力恐嚇或攻擊這些入侵者以保護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方式。這使亞諾瑪米人獲得了兇殘武士的惡名。更糟的是後來一條計劃穿越亞諾瑪米人雨林的公路動工了。工程毀掉了十多個「亞諾」聚落和大片果園,許多亞諾瑪米人死亡,有的淪為乞丐,處境悲慘。如果雨林因此消失,那麼亞諾瑪米人和他們延續了數千年的生活方式也將隨之消亡。幸好帕里馬山脈兩側的兩國政府都決定建立亞諾瑪米人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把他們和他們世代居住的熱帶雨林保護起來。但願這個古老的族群能經受住現代文明的沖擊,找到自己的恰當位置,頑強地生活下去。
亞諾瑪米人在南美洲巴西、委內瑞拉以帕里馬山脊為國界的山脈兩側莽莽雨林中,星星點點地散布著2萬亞諾瑪米人的二百來個被稱為「亞諾」的聚落,其社會形態類似於我國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階段。這一古老族群與南美熱帶雨林和諧地合而為一,已這樣生存了數千年
雅諾馬馬(Yanomami)人,一個充滿原始風情的印第安部落,他們生活在巴西北部和委內瑞拉南部,他們的成員在險象叢生的密林里生活了幾千年,弓箭是他們的武器,好戰是他們代代相傳的品性。目前,大約有15000雅諾馬馬人生活在巴西,還有12000人生活在委內瑞拉。他們雖然好戰,但面對現代化的軍隊還是沒有什麼好辦法。
毒蛇沒有讓他們滅絕,猛獸也沒有讓他們滅絕,一代又一代的雅諾馬馬人在亞馬遜河畔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但進入21世紀,他們平靜的生活面臨著外界的威脅。不用說,威脅來自所謂文明社會的文明人。因為只有「文明人」,才會讓一切自然原始的東西消失。
帕屈克·特爾尼(PatrickTierney)最近寫了一本名為《黃金國的黑暗》的書,書中詳細描繪了自從20世紀60年代和外部世界接觸以來雅諾馬馬人的悲慘經歷。他們不斷地被礦工、傳教士和所謂的人類學家欺騙,成了犧牲品。文明社會給他們帶去的不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而是苦難和不幸。
國際人權組織的調查報告說,30多年來大約有2000多名印第安人被攫取財富的礦工殺死,而巴西政府對此視而不見。
1974年,巴西政府開始在雅諾馬馬人居住區里建造高速公路,築路工人帶進病菌,此後3年裡有80多位雅諾馬馬人死於天花。
1975年,500多名礦工闖進雅諾馬馬人居住的蘇魯卡咯斯山脈尋找錫礦,當地政府予以支持,該州行政州長羅萊馬·拉莫斯·佩雷拉說:「資源這么豐富的地區怎麼能讓幾個印第安部落奢侈地盤踞呢?」到了1981年,又有2000多人闖入該地區尋找金礦,政府依然不採取任何管制措施。
以後進入雅諾馬馬人保留地的淘金者越來越多,不斷傳出雅諾馬馬人被殺害的消息。
軍隊要來攔不住
最近,巴西政府的一項新計劃更是讓這些原始部落邁向滅亡。根據該計劃,巴西軍隊將在雅諾馬馬人生活了多年的亞馬遜河北部叢林地區建造基地,從此永遠駐紮下去。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擠壓了一些原始部落的生存空間,而且有可能讓它們永遠消失。
其實,巴西開拓邊疆的計劃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提上了日程,只是由於政府沒錢,才一直擱置下來。兩年前,美國決定給巴西政府提供1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讓巴西有力量打擊鄰國哥倫比亞屢屢跨越邊境的販毒分子。
巴西政府拿了這筆錢,開始實施20年前的開拓疆土的計劃。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巴西軍隊開向和委內瑞拉、蓋亞那接壤的羅萊馬州,而不是和哥倫比亞接壤的地區。艾根·海克是天主教設立在巴西的本土傳教委員會的執行秘書長,他指出:「巴西軍隊抓住機會,實施了當年的計劃。其實,他們根本沒有必要在羅萊馬州設立軍事基地,那兒沒有毒販子,沒有危險,部隊打誰啊?」
軍隊對無路可走的熱帶叢林深感頭疼,急需熟悉當地氣候的向導和偵察兵,毫無疑問,雅諾馬馬人是完成這些任務的最佳人選。部落里的長者對此憂心忡忡。他們覺得,這些小夥子們在軍營服役一兩年後,很可能會被外面花花世界所吸引,感到自己的文化低微卑賤,不願意回來過原始的生活。而那些退役後回來的年輕人,成了鼓動社區向外界靠攏、放棄原有生活的堅定力量。
軍隊把病毒四處傳播
軍隊招募了雅諾馬馬男人,他們的士兵卻以食物和絲線等廉價的文明社會的商品吸引著部落的女子。
在一篇關於此事的報道中,美國《紐約時報》做了這樣的描述:隨著巴西軍隊數量的擴張,戰士們讓越來越多的雅諾馬馬婦女懷孕,讓性病在這個原始村落里流傳,完全改變了他們自石器時代以來平靜如水的生活。
《紐約時報》的記者在雅諾馬馬部落呆了四天。他看到,雅諾馬馬人在軍隊的營地里玩足球,士兵們也偶爾到瀑布下的水潭裡游泳。水潭是雅諾馬馬人天天都要去的地方,婦女們系著纏腰帶在那裡洗衣服、玩耍。
但現實遠遠比這些美麗的畫面殘酷。
雅諾馬馬部落有一個叫大衛·科伯納瓦的發言人。據他介紹,有18個孩子是士兵和部落婦女偷情所生。部落頭人不允許記者采訪那些和士兵偷情的婦女,他認為這是部落的恥辱,不願意別人提起。然而,外界的誘惑力遠遠大於原始的道德操守。在去年巴西國會人權委員會提交的一盤錄音帶里,一個18歲的女子這樣說:「在他給了我絲線和食物作為禮物後,我同意和那個當兵的發生性關系。」他們倆在兵營里發生了性關系。
大衛·科伯納瓦憤怒地指責那些當兵的,「他們自己有老婆,幹嘛不帶來,他們必須停止和我們的妻子女兒的不正當關系,尊重我們的權利,不應該虐待我們」。「按照巴西有關法律,政府雇員不能在工作場所進行性行為,但這些士兵已經這么做了,他們在兵營,在車里,在叢林,毫無顧忌,我們
也沒有什麼辦法。」巴西負責土著事務的國家印第安基金會地方代表席爾瓦抱怨說。
除了抱怨,席爾瓦也向軍方反映了這些事,但無果而終。他說:「軍方告訴我們,他們一定進行調查,然後對肇事者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並盡一切努力制止類似的行為。但所有一切都是在軍隊內部進行,聯邦政府檢察官不能監督,多數案件不了了之。」
看看巴西國防部長傑拉爾多·魁恩特的態度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他認為,印第安人和軍隊之間的緊張局勢,一是因為印第安部落進行了系統的、有組織的宣傳鼓動,二是有人專門和軍方作對。
這位部長坦率了士兵和印第安婦女有染之事,但他旋即指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都是成年人,你情我願,別人沒有必要干涉」。面對質疑,他又說:「一段關系持續兩三年,恐怕不能說是性虐待吧?這樣的事兒發生再正常不過了,阻止他們就是阻止人類的本性。」
混血兒造就文化困境
在羅萊馬州的馬圖拉克,有一個士兵決定在部落里定居,做一個雅諾馬馬人,和孩子的母親一道把孩子一道養大成人。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這更加讓部落頭人驚恐萬分。部落也許會歡迎偶然來訪的陌生人,但對侵入者絕對充滿敵意。
部落頭人所擔心的是,文明人和雅諾馬馬人通婚會帶來部落里從沒有見過的疾病。文明人士兵已經帶來了淋病和梅毒,他們害怕艾滋病會隨著他們的定居廣泛傳播。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滅種的危險。
如果雅諾馬馬人和文明人通婚,他們的後代就會被當作Caboclo。Caboclo是葡萄牙語里的一個詞語,是指巴西的印第安人和白人混血兒的後裔。Caboclo不屬於土著人,因此無法享受巴西政府給予土著人的特殊待遇和保護。因此,這些混血兒代表的不僅僅是羞恥,更多的是利益的喪失和種族滅絕的危險。
雅諾馬馬人認為,這些孩子長大後,誰也不知道他的歸屬到底在哪一邊,他們也許會和他們的父親一道過文明人的生活,那樣他們將不再是印第安人。
這些混血的無辜也想不到,他們造就了一場文化的困境。在此之前,雅諾馬馬人世代相傳,並且部落的純粹性受到巴西法律的保護。而今,在一個143人組成的村落里,生活著四五個混血兒,不禁讓人懷疑,這個部落還能存在多久?
雅諾馬馬人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歸屬感迷失,文化面臨消亡,最後的印第安原始部落在堅守了多年後,終於到了生死存亡的一線。雅諾馬馬部落領導人和其他印第安部落一道,准備保護自己,阻止軍隊建立更多的基地。他們認為,修建這些基地是違反憲法的行為。根據巴西法律規定,印第安人享有這些土地的「獨家使用權」。
喬尼亞·巴迪斯塔·卡瓦羅是一個印第安律師,他說:「軍方辯解說國家安全高於印第安人的權利,但我們覺得高等法院不會同意這樣的說法。如果巴西各界都不尊重我們土著人的權利,我們要告到國際法庭。」
官司還沒有開打,實際情況卻更加復雜了。
一個雅諾馬馬人部落和鄰近的部落發生沖突,失去了原有的獵場,不得不遷移到一個距離軍事基地很近的地方。他們自己不打獵,不耕田,而是期望文明人給他們食物。
事態如何發展,難以預料。為種族生存掙扎的雅諾馬馬人面對的將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毋庸置疑的是,盡管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我們的現代文明不兼容,但一旦在外力壓迫下消失,卻是現代文明的悲哀。
雅諾馬馬印地安女孩鼻子和嘴唇上都插著傳統的細棍,她的耳朵上裝飾著黃色的鮮花,她也可以選用其它的花或選用樹葉。每天,她都會根據自己的心情,在臉上塗抹不同的色彩;通常,她塗紅顏色的時候比黑色的多。
這個雅諾馬馬婦女用一種植物塗抹他丈夫的臉。他們坐著,她坐在圓木上,而他坐在吊床上,這是一間可以容納100人的公用的房子。每個家庭都把自家的吊床掛在自己生的火堆邊上,均勻分布在圓屋頂下。
⑸ 請介紹一下巴拉圭戰爭
名稱: 巴拉圭戰爭
地點: 南美洲
時間: 1864~1870年
參戰方: 巴拉圭,三國同盟
結果: 巴拉圭戰敗
主要指揮官: 弗朗西斯柯·洛佩斯
戰爭簡介
有的歷史學家把這場戰爭稱作近代戰爭與現代戰爭的分水嶺。這場戰爭的一個特點是,使用了步槍、機關槍、高爆炸葯、大炮等現代武器,電報、偵察用的熱氣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後來在一戰中使用的武器和裝備,已經在這場戰爭中亮相了。
編輯本段強勢巴拉圭
經濟發展
1862年,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總統父親去世了,他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權杖, 巴拉圭風景
繼任巴拉圭總統。 在他父親老洛佩斯的苦心經營下,曾經貧瘠的巴拉圭迅速崛起,他鼓勵對外貿易,大量引進外資;請來英國和奧地利的工程師幫助修建了鐵路、船廠、鋼鐵廠;延聘歐洲和美國醫生、工程技術人員,開辦工廠和學校;1850年國家大劇院也落成了,一個歐洲化的巴拉圭以強國的面目出現在拉美。到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接班時,巴拉圭已經成為惟一沒有外債的拉丁美洲國家。
列國爭端
19世紀初的1810年~1825年,拉美興起的獨立運動,迫使西班牙放棄了對大部分拉美國家的殖民統治。巴拉圭這個西班牙的殖民地,也在1811年6月宣布獨立。 但西班牙人走後留下了無數的領土爭端的尾巴。隨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的逐漸鞏固,他們也開始把眼光投向鄰國巴拉圭和烏拉圭。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就是他們的一個眼中釘。巴西皇室和阿根廷總統都將洛佩斯妖魔化,說他有領土野心,對烏拉圭、阿根廷北部和巴西西南部垂涎三尺。
編輯本段戰爭過程
戰爭爆發
186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烏拉圭國內發生政變,紅黨領袖弗洛雷斯顛覆了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支持的烏拉圭白黨總統佩羅。接著,巴西開始介入烏拉圭內戰,並與阿根廷聯盟。洛佩斯判斷巴西很快也將對巴拉圭炮製烏拉圭模式,推翻他的統治,於是決定先發制人。同年11月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對巴西宣戰,巴拉圭戰爭由此開始。很快,阿根廷就站到了巴西的一邊,並且和巴拉圭軍隊發生摩擦。6個月後,巴拉圭向阿根廷正式宣戰。
三國聯盟
1865年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秘密簽訂共同反對巴拉圭的三國同盟條約,並組成三國同盟聯軍。 洛佩斯沒想到這場由烏拉圭政變引起的戰爭會演變成一場南美洲大陸最大的武裝沖突,他准備不足,以為可以速勝。那時候巴拉圭只有8000多正規軍,面對數倍於己的三國同盟,一場戰爭怎麼可能速勝?他本希望趁烏拉圭內戰拖住了巴西的主力之際,自己像拿破崙那樣越過阿爾卑斯山遠征歐洲。
境外遠征
洛佩斯首先向北進擊,殺入巴西的馬托格羅索(matogrosso)省,這個省的面積比英、法、德三國的面積還要大,但是人口只有9萬,防禦虛弱。洛佩斯的大軍如入無人之境。由於地勢險要,巴西援軍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得以接近這一地區。
兩線戰略
但是,漸漸地烏拉圭內戰的格局變得不妙了,紅黨的弗洛雷斯新政府開始占上風。為解烏拉圭之危,洛佩斯決定殺到巴西和阿根廷的後方去。他設計了兩條戰線,一條是沿著巴拉那(Parana)河進入阿根廷有爭議的地區科連特斯 (corientes),把阿根廷海軍打個措手不及;另一條是沿著巴拉圭河殺入沿岸巴西人的居住區,擾亂巴西人的陣腳。 只是,這兩個計劃只有一個得了手。1865年5月,洛佩斯親自率部殺入科連特斯,另一部分人由伊斯提加力比上校率領,沿著烏拉圭河殺入了巴西人的居住區。洛佩斯原來估計這兩路進攻的都是兩個國家有爭議的領土,巴拉圭軍隊可以利用當地人的分裂主義情緒,對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但是,伊斯提加力比上校這一路出師不利,當地人對巴拉圭軍隊的反抗此起彼伏,使得巴拉圭軍隊在6月的一場大戰中失利,戰爭以伊斯提加力比上校被迫投降告終。
防禦階段
伊斯提加力比上校慘敗之後,戰爭進入第二階段。洛佩斯不得不將戰爭由進攻轉為防禦。 10月,洛佩斯開始從科連特斯撤退。1866年三國同盟的軍隊開始沿著巴拉那河進犯巴拉圭,這次,三國同盟動用了16艘當時最先進的鋼鐵炮艦,加上70多艘木質戰艦對付巴拉圭的木質軍艦。在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處的一片湖泊里,這場美洲最大的海軍會戰以巴拉圭方面幾乎全軍覆沒告結束。 海軍會戰之後,洛佩斯率部退到河畔的虎美塔(humaita)要塞,憑借地勢抵抗聯軍的進攻。1866年5月洛佩斯在圖龍蒂(tuyuti)發起了一連串的反擊,以2.4萬人的巴拉圭部隊,攻擊3.2萬人的聯軍,在巴拉那河畔,雙方的陣亡至少都達到了18000人以上。成為南美大陸上最慘烈的戰斗。歷史學家稱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用盡最大的想像力,使戰爭的慘烈程度達到極限。
戰斗精神
直到現在,巴拉圭還流傳著不少可歌可泣的戰斗故事:一個個小分隊堅持到最後一個人,在被敵人俘虜之前,受傷的傷員連皮帶肉撕下自己的綳帶,寧死也不願意被俘。庫魯帕提(curupaity)要塞讓阿根廷軍隊損失了1/3,用了 10個月的工夫也沒有打下來。沖鋒的士兵一排排地倒在要塞前面,令擔任阿根廷軍隊總司令的米雷特顏面掃地。就在這時,天花開始肆虐,接著霍亂也開始流行,光是這兩種疾病就造成了不少的死亡,也大大地打擊了士氣。
形勢急轉
巴西剛開始介入烏拉圭內戰的時候,只動用了1.6萬人,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隨著巴西軍隊的失利,當時的歐洲觀察員對聯軍動作的緩慢非常不滿。這些歐洲人不了解拉美地形的特殊性——由於所有物資都要從幾百英里以外沿著巴拉那河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德維地亞運到戰場,後勤補給非常困難——他們卻只管指責指揮官是懦夫,同時,在巴西的工商界也出現了換帥的呼聲。還有一些人認為巴西軍隊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僱用了一大批素質低下的、沒有土地的黑奴,他們強烈呼籲巴西政府招募志願兵。很快,巴西政府便徵召了一支14萬人的軍隊,同時巴西政府也用還以自由身作為獎賞,激勵黑人奴隸作戰。巴西的工商業則加班加點,生產大批的武器和軍火。
要塞陷落
在聯軍苦撐的時候,巴拉圭方面撐不住了。因為,不論是食品還是武器,運輸線都被聯軍封鎖。1866年巴西換掉了陸軍元帥米特爾,由加西亞接任。在他接任時,巴西軍隊在8個月內僅僅前進了15英里。加西亞沒有急於進攻,而是用了 8個月做攻擊的准備,同時也讓海軍方面下決心把最昂貴的艦艇調來專對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個計劃,通過向東大迂迴繞過了巴拉圭人的防禦工事。1868年5月,他終於完成了對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圍。洛佩斯不得已率領大部隊突破重圍,僅留下很少士兵守城。靠著每天不停地炮擊,聯軍終於在13個月後攻陷了這個要塞。
戰爭失敗
要塞失守之後,洛佩斯開始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南部的丘陵地帶構築第二防線,但是加西亞巧妙地通過巴拉圭河上的一處無人區,將部隊帶到巴拉圭人的後方。 1868年12月經過一系列慘烈的廝殺,聯軍終於攻陷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加西亞急忙建立一個傀儡政府,接著宣布戰爭終於結束,他隨即告老還鄉。 但是洛佩斯仍然率領著他的1.3萬人繼續打游擊,他仍然鬥志旺盛,他的游擊戰經常在亞松森城外把巴西軍隊的陣地攪得一塌糊塗。不過他的兵力越來越成問題,連8歲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須跟成年人一起作戰。 巴西人開始了14個月的清剿,洛佩斯被迫撤退到巴拉圭東北部山區。在這里他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他懷疑很多人在出賣他,開始處決他最親密的追隨者。1870年他被包圍,但他拒絕投降,還下令將他的母親和姐妹也處決掉。兩天以後他被巴西兵俘獲。士兵們用大刀將他砍死,亂葬在叢林中,那天是3月1日。盡管洛佩斯以慘敗告終,但是在南美,他是男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以少勝多的勇氣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仿效,連古巴總統卡斯特羅也很崇拜他。
編輯本段戰爭影響
損失慘重
巴拉圭戰爭導致了阿根廷和巴西對巴拉圭的長期佔領,此外還吞並了5.5萬平方英里的巴拉圭土地。有資料顯示,經過這場毀滅性的打擊,巴拉圭的人口由133萬減少到22萬,其中男子不到3萬;同時巴拉圭還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額賠款,當然,三國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戰爭中死傷士兵10萬人以上。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慘烈戰爭。 另外的一些研究顯示,洛佩斯瘋狂的領導作風,也導致了大批的巴拉圭人死亡,尤其是在從城市向山區轉移的過程中。
戰爭評價
評價:巴拉圭戰爭對於南美洲來說是一場悲劇。這場戰爭,雙方都受到了慘重損失:巴拉圭戰敗,導致了阿根廷和巴西對巴拉圭的長期佔領,此外還吞並了5.5萬平方英里的巴拉圭土地。當然,三國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戰爭中死傷士兵15萬人以上。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慘烈戰爭。 從此,巴拉圭,乃至整個南美洲的現代化進程徹底失敗了從此南美乃至整個拉丁美洲走向了半殖民地化的道路,淪為了大國的後花園。除了智利一度崛起之外,整個大陸沉淪在烏煙瘴氣的混戰之中。再次獨立之後的巴拉圭淪為一個三流的保守內陸國家,被天主教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是偶爾——比如1930年代血腥的「查科戰爭」和後來的足球世界盃賽才會讓人注意到她。
⑹ 世界上最大的疫情曾經發生在什麼時候
世界上最大的疫情曾經發生1918年。
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接著中國、西班牙、英國都發生了流感。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
(6)1666年巴西的天花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流行的范圍和影響:
此流感蔓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台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
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
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屍體的帳篷,1919年5月29日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