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西有多少軍隊
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由總統任主席。國防部為政府中的一個部,是巴武裝力量最高領導機構。國防部下設陸、海、空三個軍種司令部和武裝力量參謀部,在國防部長的統一領導下,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本軍種事務。國防部下設行政秘書長,負責非軍事事務。
陸軍 18.9萬人
分為7個司令部、12個軍區。編有8個師、1個裝甲騎兵旅、3個裝甲步兵旅、4個機械化騎兵旅、10個摩步旅、1個輕型旅、4個叢林旅、1個邊防旅、1個空降旅、1個海岸防空旅、1個直升機旅、3個騎兵警衛團、10個炮兵大隊、2個工兵大隊和10個工兵營。
坦克:「豹」I型87輛,M-60A3型91輛,M-41B/C型286輛。
裝甲偵察車:EE-9「響尾蛇」409輛。
裝甲輸送車:EE-11「蝰蛇」219輛,M-113型584輛。
牽引炮:105毫米、155毫米489門。
自行炮:105毫米72門。
火箭炮:108毫米10餘門。
無坐力炮:84毫米、106毫米290門。
迫擊炮:81毫米、107毫米、120毫米共計1020門。
反坦克導彈:「米蘭」4具,「紅沙蛇」18具。
火箭筒:84毫米115具。
高炮:35毫米、40毫米134門。
地對空導彈:「羅蘭」型4部,SA-18型40部。
直升機73架。
海軍 4.86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
分為6個海區和2個海軍管理區,編有1個艦隊總司令部和1個陸戰隊司令部。
航母:「巨人」級1艘。
潛艇:「圖皮」級4艘,「烏邁塔」級1艘。
導彈護衛艦:「大刀」級4艘,「尼泰羅伊」級6艘。
護衛艦「帕拉」級4艘
小型護衛艦:「伊尼亞烏瑪」級4艘
船塢型登陸艦:「托馬斯頓」級2艘
坦克登陸艦:「新港」級1艘,「德索托縣」級1艘。
通用登陸艇:3艘
車輛人員登陸艇:40艘。
巡邏艦:12艘
巡邏艇:37艘
沿岸掃雷艇:6艘
潛艇救援船:1艘
醫療船:2艘
燈塔供應船:1艘
隨隊補給油船:2艘
遠洋輔助拖船:5艘
運輸船:4艘
訓練艦:2艘
訓練艇:6艘
極地考察船:2艘
測量船:5艘。海洋調查船:1艘。浮標供應船:22艘。海岸測量船:6艘。浮船塢:4艘。
海軍陸戰隊 1.39萬人
編有1個艦隊陸戰隊(1個兩棲師)、1個支援司令部、1個陸戰隊保安部隊(分為8個地區大隊)。裝備裝甲偵察車6輛,裝甲突擊車24輛,裝甲輸送車33輛,牽引炮39門追擊炮10餘門,反坦克導彈若干具,火箭筒若干具,無坐力炮8門,高炮6門。
海軍航空兵 1150人
裝備各型飛機94架,其中作戰飛機22架、武裝直升機54架、直升機13架。空艦導彈:AS-11、AS-12、「海上大鷗」式若干枚。
空軍 5萬人
編有5個司令部(防空、戰術、海上、運輸、訓練)、2個戰斗機中隊、3個戰斗攻擊機中隊、2個戰斗/教練機中隊、2個偵察機中隊、7個聯絡/偵察機中隊、3個海面偵察/搜索救援機中隊、13個運輸機中隊。作戰飛機268架、武裝直升機29架。
戰斗機:「幻影」F-103E/D型18架。戰斗攻擊機:F-5E/B/F型47架,AMX型37架。
戰斗/教練機:AT-26/33型53架。
偵察機:RC-95型4架,RT-26型10架,「利爾傑特」35型12架,RC-130E型3架。
聯絡/觀察機:T-27型8架,U-7型31架。
運輸機:C-130H型9架,KC-130H型2架,KC-137型4架,C-91型12架,C-95A/B/C型17架,C-115型17架。
地區運輸機:C-115型7架,C-95A/B/C型86架,EC-9型6架。
專機:VC-91型1架,V口VU-93型12架,VC-96型2架,VC-97型5架,VU-9型5架,波音737-200型2架,VH-4型直升機3架。
運輸直升機:AS-332型6架,AS-335型8架,貝爾206型4架,HB-350B型27架。
武裝直升機:UH-1H型29架。海面偵察/搜索救援機:EMB-110B型10架,EMB-Ill型20架。
聯絡機:C-42型50架,「塞斯納」208型3架,U-42型30架。
教練機:341架,其中直升機29架。
空空導彈:AIM-9B「響尾蛇」、R-530型、「魔術」2型、MAA-1「剪刀魚」若干枚。
預備役部隊: 134萬人
准軍事部隊: 38.56萬人
② 歷史上的葡萄牙曾一度遷都巴西,為什麼又遷回
19世紀初,整個歐洲經歷了拿破崙戰爭。葡萄牙更在1808年被法國所佔領。因此,葡萄牙的布拉干薩王朝(Dinastia
de
Bragança)逃亡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1809年更遷都里約熱內盧。1815年,巴西得以成為王國,國家改稱「葡萄牙、巴西和阿爾加維聯合王國」(Reino
Unido
de
Portugal,
Brasile
Algarves)。不久後,拿破崙戰爭結束,葡萄牙王室返回里斯本,並派攝政王佩德羅王子[1]繼續管治巴西。佩德羅於是開始進行大規模改革,廢除王室頒布的鹽稅,又重整政府機關,更放寬人民的自由。此外,他更派出代表到葡萄牙議會參與政事,這使巴西的經濟及文化都有很大的改善。可是,奴隸買賣仍然存在。
1821年9月,葡萄牙議會表決,廢除巴西王國的名銜,所有位於里約熱內盧的王室機關將被廢除,並宣告巴西各省受里斯本管轄。因此,葡萄牙政府派遣軍隊到巴西駐兵,並把巴西的武裝力量置於葡軍的控制下,以加強對巴西的控制。後來在伯南布哥、巴伊亞等地,葡軍和當地的武裝分子發生武裝沖突。1822年1月,議會要求佩德羅立刻返回里斯本,佩德羅拒絕,並宣告將留在巴西,不久後建立由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José
Bonifacio
de
Andrada
e
Silva)為首的新政府,更要求葡萄牙駐軍撤出巴西。
同年2月,葡萄牙駐巴西的軍隊開始打擊巴西境內的分離活動。佩德羅於是撤銷葡軍指揮官的職務,並向葡軍下達後退的指令。一個月後,葡萄牙增援部隊到達里約熱內盧外海,但被佩德羅拒絕入港,到達里約熱內盧增援的葡軍及駐巴西葡軍在補給後返回葡萄牙。然而,在伯南布哥省、巴伊亞省卻開始出現了流血事件,當地武裝分子向駐軍發動攻擊,雙方出現流血沖突。5月,佩德羅宣告自己成為「巴西的保護者」。
8月,葡萄牙議會決議,廢除佩德羅的攝政王職務,並組織討伐軍討伐巴西。1822年9月,到達聖保羅市的佩德羅,得悉本國將要派出討伐軍後,便到附近的伊皮蘭加河(Rio
Ipiranga)脫下軍服上的葡萄牙徽章,拔劍宣誓「不獨立,毋寧死!」(Independência
ou
Morte!)[2],正式宣告巴西獨立。1822年10月12日,佩德羅宣告自己成為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並在12月1日加冕,建立巴西帝國,由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出任帝國的首相。
自佩德羅成為巴西皇帝後,便繼續驅逐葡萄牙殖民者。他向英國聘請海軍軍官湯馬士·科克倫將軍(Admiral
Thomas
Cochrane)及法國的皮埃爾·拉巴杜(Pierre
Labatut)助戰。他們率領巴西軍在巴伊亞、馬臘尼昂、帕拉等地擊退葡萄牙殖民軍,並重新控制這些地區。翌年,驅逐所有葡萄牙軍,巴西帝國成功解除了葡萄牙的威脅。1824年,英國調停葡萄牙及巴西的紛爭,1825年,雙方達成協議,英葡承認巴西獨立[3]。
③ 巴西有多少人有多少軍隊
巴西有兩億人,軍隊情況:2011年三軍總兵力約28.8萬人,其中陸軍17.1萬人,海軍5.5萬人,空軍6.2萬人。自1947年起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是十大維和人員派遣國之一。巴現有2000多名士兵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
④ 若昂六世的巴西獨立
在巴西攝政的佩德羅王子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王室逃亡到巴西的時候他僅僅八歲,所以他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說他是巴西人民的兒子一點兒也不過分。長大以後他更是整天混跡於里約熱內盧的大街小巷,一點兒也沒有王子的樣子。母親若昂金娜王後一點也不喜歡他;為了將他拴住,特意為他挑選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一位公主與他成親。結婚了以後王子總算有了點兒正形。但是他與人民之間的聯系並未因此而日漸疏遠。
制憲會議發函要求若昂六世回國的前夕,里約市民也發動了一場暴亂,要求國王回國;在這場規模不大的暴亂過程中,佩德羅王子充當了市民和國王之間的聯系人。憑借著他個人在市民中的威望,暴亂很快就平息了下來。也正是通過這起事件,國王看出來了王子的能力,於是決定將他留下來管理巴西。當制憲會議要求王子回國並試圖重新將巴西殖民化的時候,佩德羅王子本人也十分氣憤,怒道:「應該是四流國家和窮國葡萄牙並入一流國家巴西,而不是相反!」巴西當地的精英階層聞訊後立刻聚集到佩德羅王子周圍,極力要求他拒絕制憲會議,留在巴西。
1822年1月9日,佩德羅王子正式發表聲明:「為了所有人的利益,以及為了整個民族的福祉,我決定了:對大家說我要留下來。」這一天在巴西歷史上被稱為「留下的一天」。制憲會議聞訊後十分惱怒,立即照會佩德羅,宣布他的巴西政府為非法,並威脅派遣軍隊對巴西開戰。消息送到佩德羅手中的時候是1822年9月7日,他和一隊騎兵剛剛結束訓練,正在伊皮蘭卡河畔飲馬休憩。看完信後他就將其丟到地上,翻身上馬,抽出寶劍,對他的士兵們喊道:「是時候了!不獨立毋寧死!我們和葡萄牙決裂了!」這句話史稱「伊皮蘭卡的呼聲」,9月7日後來也被定為巴西獨立紀念日。
制憲會議聞訊立即向巴西派遣了軍隊。就在葡萄牙人到達之前(現在我們可以分著說「葡萄牙人」和「巴西人」了)的10月12日,佩德羅在里約熱內盧宣布登基,號稱為「巴西皇帝及永久的保護者」。加冕式於12月1日舉行。這個新生國家與前宗主國之間的戰爭也隨即打響。但是戰斗的規模都不大,巴西這方面本來就沒有多少常備軍,葡萄牙那邊廂也是剛和法國打完仗,元氣尚未恢復。兩邊就這樣你來我往得耗了幾年。最後還是若昂六世愛惜兒子,心說兒子混得不錯啊,我這邊墮落成君主立憲制的君主了,你那邊竟然當上了皇帝。好。承認了算了。1825年11月15日,葡萄牙正式承認了巴西的獨立地位。巴西三百多年的殖民歷史就此終結。
⑤ 葡萄牙巴西二戰屬何陣營,有無參加戰爭
葡萄牙二戰中是中立國家。
二戰期間,葡萄牙當時的統治者薩拉查頂住了德英兩個的壓力,宣布中立。
但是在立場上很曖昧,更偏向於同盟國一方,為盟國提供了很多資源,這與葡萄牙與英國的歷史關系有關。
(5)葡萄牙在巴西有多少軍隊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 (20世紀30-40年代由德意日法西斯發動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⑥ 葡萄牙征服巴西的歷史。
巴西最早由葡萄牙籍探險家貝德羅-阿維斯-卡布拉(PRDRO ALVES CABRAL)於西元1500年所發現。自十五到十六世紀,大批葡萄牙航海探險家曾展開一連串的海上探險旅行。卡布拉的航行原本預定經由好望角(THE CAPE OF GOOD HOPE)抵達印度,根據正式記載,他是因風向改變而偏離航線,但是大多數的歷史學家認為,卡布拉是故意更改路線以便尋找哥倫布(COLUNBUS)於八年前所發現的那塊新大陸。 最初,這位葡萄牙探險家以為他所發現的是一座海島,所以為它取名「真十字架島」(VERA CRUZ),之後發現實際上是塊大陸東岸,而名「聖十字架」(SANTA CRUZ),至於最後演變到採用巴西這個名字,是因為這塊新殖民地的特產——巴西木(PAU BRASIL,BRAZIWOOD),利用這種木材所製造的紅顏料,在當時的歐洲被視為十分貴重的染料。
殖民地時期的規劃
葡萄牙王室是在1533年才定決心,著手整頓巴西這塊新殖民地的規劃工作。當時唯一已予探勘的沿海地區,被分為十五個稱做「船長轄區」(CAPTAINCIES)的部分,以世襲繼承的主法和類似封地的形式,分贈給葡萄牙貴族。而為了減輕王室的負擔,這些貴族必須自辟財源來整理開拓他們的屬地。當時最重要的兩大「船長轄區」分別是位於南方的聖維生德(SAO VICENTE,今天的聖保羅州),以及位於北方的帕南布科(PERNAMBUCO),而在此區所引進的蔗糖栽培,使得該地迅速發展,成為殖民地的經濟中心。
然而這種「船長轄區」制度卻未能有效地滿足殖民地人民或葡萄牙人的需要。由於這些族的經濟狀況和反復無常的個性,有些轄區根本被棄置不顧。再加上轄區之間缺少協調使得這個沿岸地區,一直是法國海盜攻擊的目標。因此,在1549年葡萄牙王若望在世(KING JOAO III)終於對「船長轄區」制度失去耐心,面在原有的規劃之上成立一個殖民地中央政府。並選擇位於東北部的薩爾瓦多(SALVADOR),也就是今天的巴伊亞州首都做為巴西的第一個首都,並且一直維持了214年。此外,他更在巴西設正式的室代理人,任命葡萄牙貴族多美?蘇沙(TOME DE SOUSA)為殖民地首任總督。
由於這種行政改革,殖民地再度踏上正軌。從1550年到該世紀末,巴西又來了批成分復雜的移民,其中大多為貴族、投資者和一心想讓當地印第安人信奉耶穌的耶穌教士(JESUITS)。。當時位居領導地位的耶穌會教士,如聖保羅州的荷塞?安傑達(JOSE DE ANCHIETA)神父,曾力主應該保護印第安人,而非奴役他們。這種道德主張與殖民者的利益起了正面沖突。除了對印第安人傳教外,耶穌會教士也辦學校和建佈道所,並讓印第安人在其周圍形成許多部落,目的為了保護他們免遭奴隸販子的追捕。正由於耶穌會教士的堅持和對防止印第安人遭到奴役後做的初步努力,殖民地才不得不轉向非洲尋求人力供應。很快地,來自非洲西岸的奴隸船便缷下了一批又一批的黑奴。
其後的十六世紀,整個殖民地在葡萄牙統治下,順著大西洋沿岸結成一體。1555年法國入侵,佔領了相當於今天的里約熱內廬的地方,打算在南美設立一個法屬殖民地的據點。然而由於法國人無法自歐洲吸引殖民者前來,所以終於在1565年被葡萄牙人逐出里約。兩年之後,葡萄牙人創建了里約城。
經過這次軍事捍衛行動之後,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的上統治權直到1630年,才再度又面臨挑戰。當時,荷屬西印度公司(DUTCH WEST INDIA COMPANY)派遣一隻艦隊征服了北方的帕南布科州,那兒也是蔗糖栽培的經濟重地。葡萄牙人在1580年與西班牙帝國所締結的聯盟,正是導致這次入侵的直接原因。這項持續到1640年的聯盟,同時也為巴西帶來了炮火的洗禮,使巴頻頻遭受西班牙的攻伐。荷蘭人在帕南布科建立了運作良好的殖民地,一直統治到1654年,才在一場暴動後被趕離該地。這場暴動主要是由當地人民領導及策動葡萄牙人僅從旁給予十分有限的協助。
先鋒旗隊是開拓先鋒
同一時期在巴西南部,也有以聖保羅為基地的海邊居民,紛紛組織稱為「先鋒旗隊」(BANDEIRANTES)的探險隊向內地推進,旨在找尋印第安奴隸和黃金寶藏。陣容龐大的旗隊,由近三千名殖民地開拓者和印第安人混合組成,長途跋涉,勇往直前地向內陸挺進。他們在西、南以及北方都留下了足跡,也就是由於「先鋒旗隊」的所作所為,與以印第安人保護者自居的耶穌教士背道而馳,但傳教士卻無法抵擋旗隊浩大聲勢,南迄烏拉圭和阿根廷,西抵秘魯和玻利維亞,西北達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先鋒旗珍的探險行動,已經逾過了道爾代西亞條約(TORDESILLAS TREATY)所規定的邊界線。這條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共同簽署的明約,是用來劃分兩大王國在南美洲的所有權益。然而這在當時卻是形同虛有,因兩國名分實合。便葡萄牙在1640年再次獨立後,活躍於巴西的葡萄牙「先鋒旗隊」,便激起了西班武人的抗議和不平。
在這段國家形成的時期內,耶穌會教士開始移向亞馬遜河地區,而東北部地區的大地主則向該區乾燥的內地推進,以加強他們的影響力和控制權。聯合這塊巨大殖民地的共同語文---葡萄牙文,是巴西不同於其他西班牙語系南美地區的主要因素。1750年與西班牙簽署的馬德里條約(TREATY OF MADRID),以及其後的條約,不但都承認了「先鋒旗隊」所攻下的江山,而且還將這些區域正式歸入巴西殖民地的版圖。
沿岸地區的農業發展
十八世紀的巴西,以沿岸地區為主發展成一個顯著的農業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地主、家族手中。主要作物包括蔗糖、煙草,以及日趨重要的咖啡和棉花。雖錛有耶穌會教士努力保護,「先鋒旗隊」還是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劇下降,其原因不外是奴役、疾病和公然的殺戮。然而黑奴的人口相反地有大量增加的趨勢。當時殖民地的一切貿易,必須假手於葡萄牙或是「先鋒旗隊」,因此巴西與外界幾乎是毫無接觸。好在這些現象在十七世紀末的一項重大發現之後便有所改變。
在巴西中央高原的群山間,「先鋒旗隊」終於發現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寶貝---黃金,隨著一股淘金熱潮,數以千計的先鋒部隊來到相當今天米那斯州的地方,這是在巴西遼闊內地首次進行的大規模開拓行動。新興城市如雨後春筍出現在米那斯區的重山峻之間。1750年時的黑金市(OURO PRETO)已擁有八萬人口。在米那斯發現的黃金,使得巴西成為十八世紀世界最大的貴重金屬產地。然而所有的財富,卻都放了葡萄牙王國的荷包,當地移民見狀發出不平之鳴,因為他們早已向巴西殖民地政府,而非向葡萄牙政府認同。
黃金同是也帶來了其他的影響,殖民地的財富中心位於東北部的蔗糖產區,忽然下移到了東南部地區。1763年,巴西決定將首都從薩爾瓦多遷往裡約的重要背後因素也在於此。在此同時,殘余的「船長轄區」改由王室接管,而耶穌會教士則被驅離巴西。
解放觀念風起雲涌
雖然是那麼孤立,巴西與外界接角的管道卻未完全封閉。到了十八世紀下半期,當時歐洲已風起雲涌的解放觀念,也開始在殖民地人民的心中萌芽。1789年巴西開始展開獨立運動,以淘地黑金市為中心。葡萄牙繼之所作加重黃則的宣布,更將思想催化成行動。但是在米那斯區所發起的所謂「不信任運動」,下場十分凄涼,所有帶頭反抗專政的領導人均被捕,其中綽號「拔牙者」(TIRADENTES)的約亞金·荷塞·西瓦·沙維耳(JOAQUIM JOSE DA SILVA XAVIER)更慘遭絞刑和分屍的酷刑。
如果不是為了當是歐洲政情上的變化,可能會有更多類似的運動相繼發生。1807年拿破崙征服葡萄牙,放逐葡萄牙王室。葡一若望六世(KING JOAO VI)逃到巴西,使這塊殖民地成為葡國的政治中樞,替殖民地時期的巴西帶來一大轉變。巴西不但身分改變,連帶地王室也立即下令,開放與他國的商業貿易,尤其是與葡萄牙並肩對抗拿破崙的盟邦英國。
⑦ 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南北美洲的殖民地人口是多少
1600年時,中、南美洲有25萬西班牙人(包括混血);巴西的葡萄牙人有3萬。
到了17世紀末,大約有100多萬西班牙人和10萬葡萄牙人在新大陸。
而當時被征服的土著約有900萬~1200萬。
英、法、荷蘭和其他國家(如丹麥、瑞典)在17世紀約有20萬移居到北美和加勒比地區,但有一半死於疾病。經過繁衍,到17世紀末北美洲約有30萬歐洲移民。
到17世紀結束時,還從非洲引入了30萬黑奴。
⑧ 巴西從葡萄牙獨立,為什麼建立的是「帝國」
1821年,葡萄牙收復了國土,流浪在外地的國王被邀請回去繼續擔任領導,對於這片比葡萄牙還要大的領地,資源又豐富,任誰都不想放棄,於是國王讓自己的兒子佩德羅留在巴西擔任了一個攝政王。從小就在巴西長大的佩德羅對於跨越大西洋的故鄉印象已經很模糊了,他只記得在他9歲的時候有很多法國軍隊入侵了他的國家,而巴西這塊土地才是他成長的地方,於是在1822年,佩德羅跟遠在葡萄牙的老爸攤牌,「我要自己當皇帝了」,宣布巴西獨立,隨後巴西帝國成立了。盡管是個帝國,但是和其他的拉丁美洲國家不一樣,帝國內部政治相對穩定穩定,以咖啡、棉花等為基礎的出口業帶動了其他行業,使經濟蓬勃增長,後期還廢除了持續幾百年的奴隸販賣制度,總得來說是一個保證言論自由以及公民權利的尊重的國家。
⑨ 南美洲的巴西,是怎樣從葡萄牙人手中獨立的
15世紀,歐洲的資本主義開始發展,歐洲通往亞洲的商道被奧斯曼帝國壟斷,商人為了避開奧斯曼帝國,於是從海上另闢途徑,尋找新的航路。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他率領船隊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了印度。1500年3月,葡萄牙王室准備了以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為首的探險隊。這支探險隊的目的地本來是印度,結果船隻被海流和狂風改變了航道。公元1500年4月22日,水手們發現了一片無名大陸,船長布拉爾將這塊大陸取名為「聖十字地」。
佩德羅一世
荷蘭被驅逐以後,再也沒有國家挑戰葡萄牙人在巴西的地位,即便是1807年,拿破崙入侵葡萄牙,葡萄牙王室遷往巴西,巴西依舊控制在葡萄牙人手中。葡萄牙王室於1820年遷回里斯本,而王子佩德羅留在了巴西任攝政王。兩年後,1822年9月7日,佩德羅在巴西建立了巴西帝國,並宣布脫離葡萄牙王室,這一天成為巴西的國慶日。巴西獨立67年後,豐塞卡將軍發動了政變,並成立了巴西合眾國。直到1967年,巴西合眾國才改國名為現在的「巴西聯邦共和國」。
⑩ 巴西國土上有2億人口,為什麼說是葡萄牙後裔
葡萄牙後裔其實沒那麼多,巴西兩億人口有一半白人,葡萄牙後裔占巴西四分之一左右,人數應該在五千萬左右。
大家把巴西都認為是葡萄牙後裔,其實不是很過分,因為巴西主體民族語言是葡萄牙語。這給人錯覺,巴西這個國家葡萄牙人很多。 2017年巴西數據:巴西總人口2.086億。白種人佔53.74%,黑白混血種人佔38.45%,黑種人佔6.21%,黃種人和印第安人等佔1.6%。
這個時期由於全球各個國家紛紛移民到巴西,巴西也開始民族融合之路。由於早期無意識的通婚,導致巴西現在是一個民族混雜的國家。很多民眾無法分清自己的民族,如果祖上血緣關系復雜,只能通過白人,黑人,黃種人這種簡單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