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的內容是什麼孫中山為什麼主張進行這三種革命
一、內容:
1、民族革命——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3、社會革命——實現土地國有,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原因:
1、清統治者已為帝國主義侵華工具;
2、推翻清政府,還要鏟除君主專制;
3、解決革命後社會發展問題。
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願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願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願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1)中國和巴西的社會革命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民主義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要在中國實施民主立憲的政治制度和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發展的經濟制度,並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三民主義指出,真正的「民主」和「民治」,是真正「共有」 和「共享」國有公有經濟利益的前提。
兩者結合起來,國家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繁榮富強,人民才有可能享受真正的幸福。三民主義在當時歷史條件所能允許的范圍內反映了中國人民力求使中國由貧弱變為富強的強烈願望,反映了中國人民力圖使中國快速近代化、快速匯入人類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
三民主義還是一種建設近代國家和近代社會的理論。就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看,民生主義的目標和民權主義的政府建構,是自相矛盾的兩極。民生主義本質上是一個 以培育中產階級為目標的社會改造方案;民權主義設計的卻是個"大政府小社會"模式。
由於理念上的矛盾和缺乏付之實施的條件,社會改造無法實現,而"大政府小社會"模式,則為國家權力擠壓社會自治空間留下隱患。它在爾後實踐中產生的弊端,值得後人思考和總結。
2. 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什麼性質的運動
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的性質其實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最為官方的解釋,歷史學家認為戊戌變法的性質其實是具有爭議性的有一部分人認為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一場社會革命,是一場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只不過革命的結果是失敗的而已。
之所以說戊戌變法的性質是一場社會革命,是因為戊戌變法的目的是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假設戊戌變法成功了,那麼中國就真正的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
但是最終戊戌變法並沒有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因為它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則是因為在戊戌變法過程中,維新派過度的依賴並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同時還脫離的群眾。
當然認為戊戌變法的性質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的理由則是因為戊戌變法的領導階級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維新派的發動戊戌變法的目的是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實現君主立憲制,而且這場變法促進了西方的資產階級思想在中國廣泛傳播。
同時維新派是通過光緒皇帝來頒布變法條例的,光緒皇帝是清朝統治的上層階級,由他頒布,也就是所謂的上達下效,並且維新派的變法並不徹底,顧慮到皇帝的原因,很多條例只是改良而非直接的改革。
3. 中國和巴西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什麼
擁有各自特色,以發展經濟為主,努力成為富裕國家,再實現社會主義。
4. 什麼是社會革命運動
社會革命是指人們改造社會的重大變革。其最深刻的根源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當現存的生產關系成為生產力繼續發展的嚴重障礙時,就要求通過社會革命,改變舊的生產關系以及維護這種生產關系的舊的上層建築,即改變社會制度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推動社會進一步向前發展。在階級社會里,社會革命是階級斗爭的必然趨勢和集中表現。基本定義
革命
革命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變革,是事物從舊質向新質的飛躍。
從革命的本義上來看,主要指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在廣泛意義上使用的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等,則是革命的轉義。
含義
是歷史唯物主義特有的范疇,是指同整個社會制度的根本變化相聯系的,促使社會形態從低到高根本轉變的社會活動,是革命的階級為改變舊的社會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而進行的統一的斗爭過程。
實質
是革命階層推翻舊的統治階層,用先進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解放生產力,促進社會發展的活動能夠,它的根本問題是政權問題。[2]
標志
國家政權從舊階層轉移到革命的進步的階層。
歷史作用
社會革命是新舊社會形態更替的決定性環節,是社會運動藉以為自己開辟道路並摧毀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革命的歷史作用在於改變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建立新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解放社會生產力。革命可以激發人民群眾的革命意識、革命熱情和創造才能,鼓舞他們投身於創造歷史的偉大事業。歷史上的每一次大革命,總是在一定程度上發動和鍛煉人民群眾,發揮群眾創造歷史的主動性、積極性,推動歷史前進。馬克思說:「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社會革命的根本問題
革命要改變社會經濟制度,必然集中地表現為爭奪國家政權的政治斗爭。政治斗爭在社會革命中具有決定意義,列寧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列寧選集》第3卷,第19頁)。國家政權從反動階級手裡轉到進步階級手裡,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標志。
根源條件
社會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最高表現,是社會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社會革命的根源在於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當舊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舊的上層建築維護舊的經濟基礎,阻撓社會前進時,必然引起各種社會矛盾特別是階級矛盾的尖銳化,導致社會革命的發生。社會革命的爆發和勝利需要具備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社會革命的客觀條件是: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所導致的全國性危機,由此造成的革命形勢。列寧指出:「只有當『下層』不願照舊生活而『上層』也不能照舊生活和統治下去的時候,革命才能獲得勝利」。主觀條件包括:革命階層的覺悟和組織程度的大大提高,形成革命的領導核心,能夠發動足以摧毀反動統治的強大的革命力量。無產階級革命的主觀條件的成熟集中表現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成熟,即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本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訂出正確的革命路線和戰略策略。
5. 什麼是政治革命,什麼是社會革命,什麼是民主革命
政治革命
革命的本義是指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關於政治革命,列寧有過明確的解釋.他說,從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陳舊的政治上層建築,即打碎那由於和新的生產關系發生矛盾而到一定時機就要瓦解的上層建築.
民主革命
democratic revolution
反對封建地主階級統治和封建專制制度並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資產階級領導,故又稱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舊民主主義革命 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政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為目的的革命。1911年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政治代表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清封建專制政權、建立中華民國的辛亥革命,就屬於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性質仍然是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專制的資產階級性的民主革命,但目的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共和國。革命勝利後的社會既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而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這種革命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如中國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3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 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既要進行反對本國封建專制統治的民主革命,又要反對外部的帝國主義侵略以維護民族獨立的民族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屬於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資產階級領導下的民族民主革命,往往半途而廢,或以各種形式的妥協而告終。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民族民主革命,才能取得徹底的勝利。
6. 近代中國革命是什麼性質的革命
近代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性質是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專制的資產階級性的民主革命,目的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共和國,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共和國。
革命勝利後的社會既不是資本主義社會,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而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這種革命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
如中國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30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年-1949年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6)中國和巴西的社會革命是什麼擴展閱讀:
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既要進行反對本國封建專制統治的民主革命,又要反對外部的帝國主義侵略以維護民族獨立的民族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屬於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在資產階級領導下的民族民主革命,往往半途而廢,或以各種形式的妥協而告終。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民族民主革命,才能取得徹底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