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上最嚴重的蝗蟲災害有多少只
無數啊!只能用鋪天蓋地來形容啊,沒人會去查數的!在05年山東蝗災中打死的蝗蟲用車拉,農田裡一堆一堆的啊!嚇人啊!
『貳』 常見的蝗蟲有哪些種類
有土蝗、稻蝗、東亞飛蝗、棉蝗、竹蝗等。
1、土蝗
土蝗又叫土螞蚱,常見的有笨蝗、短星翅蝗、黑背蝗、尖翅蝗。屬蝗蟲的一類,形狀略似飛蝗,分布地區很廣,多生活在山區坡地以及平原低窪地區的高崗、堤田埂、地頭等處。
除危害糧食作物外,還可危害棉花、蔬菜等。但不成群飛翔,也很少飛到較遠的地區,危害性比飛蝗小。
2、稻蝗
稻蝗是對直翅目、斑腿蝗科、稻蝗屬昆蟲所有種類的統稱。在我國分布有無齒稻蝗、山稻蝗、擬山稻蝗、中華稻蝗、海南稻蝗等14種。
北方地區常見稻蝗有5種:中華稻蝗、日本稻蝗、小稻蝗、長翅稻蝗、無齒稻蝗。其中中華稻蝗為優勢種,占稻蝗總數的85%以上。稻蝗主要分布於中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越南等。
3、東亞飛蝗
東亞飛蝗,別名螞蚱、蝗蟲,為遷飛性「雜食性大害蟲。東亞飛蝗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據統計,蝗總科共有223個屬,859種。
東亞飛蝗在自然氣溫條件下生長,一年為兩代,第一代稱為夏蝗,第二代為秋蝗。飛蝗有六條腿;驅體分頭、胸、腹三部分;
胸部有兩對翅,前翅為角質,後翅為膜質。體黃褐色,雄蟲在交尾期呈現鮮黃色。雌蝗體長39.5~51.2毫米,雄蝗體長33.0~41.5毫米。成蟲善跳,善飛。
4、棉蝗
棉蝗,又名大青蝗,屬直翅目Orthoptera,蝗科Locustidae,斑腿蝗亞科Catantopidae棉蝗屬的一種蝗蟲。
分布於內蒙古、河北、山東、陝西、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安徽:緬甸、斯里蘭卡、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亞、泥泊爾、越南、朝鮮。
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密度較大。棉蝗食性較雜,寄主植物有木麻黃、團花、欖仁樹、刺槐、抽木、南嶺黃檀、相思樹、竹類、棉花、甘蔗、水稻、柑桔、棕擱、可可、花生、美人蕉、大豆等豆類、芝麻、雜草等。
5、竹蝗
竹蝗,是網翅蝗科竹蝗屬一類常見的竹類害蟲,大面積發生時常造成成片竹林枯死。乾旱天氣會導致竹蝗食量增大,發育速度加快,繁殖更活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蝗蟲
『叄』 蝗蟲最大能長多大
蝗蟲外觀特徵:體長♂21~31mm,♀26~39mm。體背灰褐色;腹部和各腳綠色。生態習性:本種是平地與低海拔地區草叢間極常見的蝗蟲。成蟲除了冬季外,幾乎隨處可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葉片為食,早期是稻作的重大害蟲。 體型呈中型或大型,某些種類(如南美的巴西排點褐蝗 Tropidacris latriellei)長度超過11厘米。有的地區的人們甚至還以蝗蟲為食品。蝗蟲的天敵有鳥類、禽類、蛙類和蛇等,同時人類也大量撲捉。
『肆』 世界上有多少種螞蚱
螞蚱的學名叫蝗蟲
蝗蟲是群居型的短角蚱蜢,是蝗科,直翅目昆蟲。全世界已知有超過10,000種,未知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俗名有蚱蜢、草蜢、草螟、螞蚱等。
『伍』 蝗蟲有多少種類
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約60餘種。例如:東亞飛蝗、稻蝗、蔗蝗、尖翅蝗、短星翅蝗、苯蝗、負蝗、棉蝗、負蝗竹蝗、西伯利亞蝗、戟紋蝗、小車蝗、牧草蝗、雛蝗、痂蝗、義大利蝗等。
一、稻蝗
對直翅目、斑腿蝗科、稻蝗屬昆蟲所有種類的統稱。在我國分布有無齒稻蝗、山稻蝗、擬山稻蝗、中華稻蝗、海南稻蝗等14種。北方地區常見稻蝗有5種:中華稻蝗、日本稻蝗、小稻蝗、長翅稻蝗、無齒稻蝗。其中中華稻蝗為優勢種,占稻蝗總數的85%以上。稻蝗主要分布於中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越南等。
二、小墊尖翅蝗
斑翅蝗科尖翅蝗屬的一種蝗蟲。成蟲體型較小,黃褐色、褐色或暗褐色,有時呈綠色。頭短,側面看略高於前胸背板。前胸背板的背面中央具紅褐色或暗褐色縱條紋,向前可達頭部。在我國分布很廣,主要分布於西北、華北、東北、內蒙古、江蘇等地區。主要為害禾本科、豆科、菊科、黎科、寥科等牧草及玉米、高粱、穀子、小麥等作物。
三、負蝗
為直翅目錐頭蝗科負蝗屬的一類昆蟲。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南、西南以及台灣。除為害水稻、小麥、玉米、煙草、棉花、芝麻、麻類外,還為害甘薯、甘蔗、白菜、甘藍、蘿卜、豆類、茄子、馬鈴薯等各種蔬菜、農作物及園林花卉植物。以成蟲、若蟲食葉,影響植株生長、降低蔬菜商品價值。
四、短星翅蝗
斑腿蝗科下的一種蝗蟲,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等地。雄成蟲體長13-21毫米,雌25-32毫米;雄前翅長7.8-12毫米,雌者14-20毫米。身體褐色至暗褐色。前翅短,僅達或幾達後足股節的頂端、翅上有許多黑色小點;後翅黃褐色。
五、西伯利亞蝗
國外分布於前蘇聯的西伯利亞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國內分布於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吉林地區的夏秋牧場上,在甘肅的部分地方亦有分布。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牧草和農作物為主要食料,喜食的植物有天山賴草、狐茅、牛毛草、芨芨草、冰草、細柄茅,三棱草、野蔥、蒲公英、馬藺、小麥等,常對牧草造成嚴重損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蝗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稻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墊尖翅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負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短星翅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伯利亞蝗
『陸』 巴西受蝗蟲影響嗎
巴西目前還沒有報道,受蝗蟲的侵擾。蝗蟲主要在非洲北部往亞洲西部印度,巴基斯坦中國等地蔓延。巴西屬於南美洲,遠隔重洋,蝗蟲是很難漂洋過海的。
『柒』 世界上有多少種蝗蟲
全世界上有近10000種蝗蟲,其中我國就有1000餘種,主要分布於熱帶、溫帶的草地及荒漠地帶。
『捌』 最大的螞蚱有多大
以東亞飛蝗為例:雄成蟲體長35.5~41.5毫米,雌成蟲39.5~51.2毫米。
形態特徵
體通常為綠色或黃褐色,常因環境因素影響有所變異。顏面垂直,觸角淡黃色。前胸背板中隆線發達,從側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兩側常有暗色縱條紋。前翅狹長,常超過後足脛節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紋,群居型較深。
後翅無色透明。群居型後足腿節上側有時有2個不明顯的暗色條紋,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顯。後足脛節通常橘紅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緣通常具刺10~11個。
習性
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總食量的75%以上。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如東亞飛蝗,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種類為多食性,如大墊尖翅蝗等。
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泄出體外,以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供給生理代謝需要,從而增加了對作物的危害程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蝗蟲
『玖』 螞蚱是蝗蟲嗎 一共有多少腿
螞蚱就是蝗蟲`
螞蚱的生理特性及生活方式:
螞蚱,昆蟲,也叫蝗蟲,種類很多,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後翅寬大而柔軟,善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蟲。
螞蚱善於保持其合群性,多為群居。雌螞蚱產卵一般會選擇土質堅硬,並含有相當濕度,有陽光直射的環境。往往大批地集中產卵。需要較高的體溫,以促進和適應生理機能的活躍。
(一) 蝗蟲的體表特徵
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散失。這是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外骨骼不能隨著蝗蟲身體的生長而長大,所以在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要經過多次蛻皮。
(二) 蝗蟲的身體分部
蝗蟲的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全身可分為頭、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為前胸、中胸、後胸3部分,腹部共有11節。
蝗蟲的形態結構
1.頭部—感覺和攝食中心:頭部的主要結構有觸角、眼和口器
蝗蟲的頭部
觸角:1對,絲狀、分節,是感覺器官,有觸覺和嗅覺作用。 眼:蝗蟲具有1對復眼和3隻單眼。
復眼:位於頭部上部,左右兩側各1隻,較大,是由很多小眼組成,是主要的視覺器官。
單眼:位於復眼和觸角中間各1隻,還有1隻位於頭部前方中央偏上,與另兩只單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單眼僅能感光。
口器:是蝗蟲的取食器官。蝗蟲的口器由5部分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顎、下顎各2片,舌1片。上顎十分堅硬,適於咀嚼,是切斷、嚼碎植物莖葉的主要結構。
2.胸部——運動中心:分為前胸、中胸和後胸 在蝗蟲的前、中、後胸各生有1對足,分別稱為前足、中足、後足。足是分節的,後足發達,適於跳躍,叫跳躍足。 在蝗蟲的中胸和後胸上各生有1對翅:前翅和後翅。前翅狹長、革質,覆蓋於後翅上,起保護作用;後翅寬大、膜質、柔軟,常折疊在前翅之下,飛行時展開,是適於飛翔的器官。 3.腹部:蝗蟲的腹部由11個體節構成。 ① 在蝗蟲腹部第一節的兩側,各有1個半月形的薄膜,這是蝗蟲的聽覺器官。 ② 在蝗蟲中胸、後胸和腹部第一節到第八節兩側相對應的位置上各有1個小孔,這小孔叫氣門,共有10對。氣門是氣體出入蝗蟲身體的門戶,氣體交換是通過氣管與組織細胞完成的。
蝗蟲的呼吸過程
二,蝗蟲的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 1.不完全變態發育:蝗蟲的個體經過卵、若蟲、成蟲3個時期的發育過程,像這樣發育過程叫不完全變態。
蝗蟲的發育過程
2.蛻皮:昆蟲在發育過程中,幼蟲(或若蟲)脫掉原來外骨骼的現象叫蛻皮;每蛻皮一次,幼蟲就增加一齡。蝗蟲的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若蟲蛻皮5次後,也就是5齡以後變成能飛的成蟲。 3.一個世代:昆蟲由受精卵發育到成蟲,並且能夠產生後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叫一個世代。 蝗蟲的發育過程快,在我國有的地區一年能夠發生夏蝗和秋蝗兩代,因此有兩個世代。夏蝗是蝗蟲秋天產的卵,在土裡越冬,到了第二年,大約在五月間,越冬卵就孵化成第一代蝗蟲,即夏蝗。夏蝗發育成成蟲後,經過十多天,就交配和產卵。卵經過十多天,便孵化為第二代,即秋蝗。現將夏蝗和秋蝗兩個世代歸納總結如下:
蝗蟲個體發育過程要經歷卵、若蟲、成蟲這三個時期,期間若蟲在三齡以前翅未長成,活動范圍小,密集,而三齡後翅芽顯著,五齡以後成為能飛的成蟲。因此,滅蝗應抓緊消滅三齡前的跳蝻。
蝗蟲為昆蟲綱、直翅目、蝗總科昆蟲的統稱。全世界已知蝗蟲在1萬種以上,我國蝗總科知名蝗種約1000種以上,隸屬於8個科。全世界有害蝗種近500種,我國約有60多種。根據蝗蟲發生危害特點,建國以來,我國有關專家習慣上將蝗蟲分為飛蝗和土蝗兩大類。我國境內發生的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個亞種。土蝗種類較多,在農區發生危害的主要有中華稻蝗、大墊尖翅蝗等;在竹林發生危害的主要有黃脊竹蝗、青脊竹蝗等;在草原發生危害的主要有義大利蝗、西伯利亞蝗等。
東亞飛蝗是引發我國蝗災的首要害蟲。它為不完全變態(或半變態)昆蟲,一生有3個蟲態,即卵----蝗蝻(若蟲)----成蟲。蝗蝻與成蟲具有變態(即散居型、中間型、群居型)、群聚、擴散、遷飛、趨光等生活習性。東亞飛蝗孳生地主要分布在沿海蝗區(如環渤海灣沿海地區)、河泛蝗區(如黃河、淮河流域)、濱湖蝗區(如白洋淀、微山湖等地區)和內澇蝗區。近年來,東亞飛蝗主要發生在山東、河南、河北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東亞飛蝗一般一年可發生2--4代,第1代(海南為1--2代)習慣上稱為「夏蝗」,第2代(海南為3--4代)則稱為「秋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