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後巴西的經濟振興
總量
巴西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1994年7月1日廢除原貨幣名稱克魯賽羅雷亞爾(廢除時1美元兌2750克魯賽羅雷亞爾),同時命名新貨幣名稱為雷亞爾(1美元兌1雷亞爾)。2009年4月5日匯率1美元兌2.2095雷亞爾。2009年GDP為15740.39億美元,2009年的人均GDP達到8220美元。
巴西經濟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與出口導向型的經濟。 其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是世界第6大經濟體,美洲第2大經濟體。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話,其國內生產總值則達到1.8萬億美元,巴西在2011年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和美洲第2大經濟體。
Ⅱ 巴西二戰前的經濟特點是_________,主要農作物和工業期中分布在________
1.
巴西的經濟特點是單一經濟結構
2.
巴西的重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南部
聖保羅
,里約熱內盧等地區聖保羅鄰近的米納斯吉納斯州豐富的鐵、錳、鎳等礦區以及咖啡、棉花、甘蔗等產區,附近水力資源豐富,為聖保羅城市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3.
巴西的主要農作物有14種:大豆、玉米、稻米、芸豆、棉花、高粱、小麥、燕麥、裸麥、大麥、黑麥、花生、蓖麻、向日葵。各產區的預期產量分布情況是:中西部地區佔37.15%、南部地區佔34.16%、東南部地區佔16.07%、東北部地區佔9.03%、北部地區佔3.60%。
Ⅲ 二戰前,巴西的經濟特點是______,國內的資源、資金絕大部分被______奪走
二戰前,巴西的經濟特點是單一經濟,國內的資源、資金絕大部分被殖民統治者奪走,經濟較落後.
故答案為:單一經濟;殖民統治者.
Ⅳ 二戰前,巴西的經濟特點是___________,國內的資源,資金絕大部分被______奪走.
二戰前,巴西的經濟特點是單一經濟結構,
國內的資源,資金絕大部分被葡萄牙奪走。
Ⅳ 躲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巴西,為何沒有成為強國
因為巴西開始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825年獨立後又進入封建帝制,從1889年開始,巴西國內就一片混亂。直到1985年軍隊政府才還政於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大戰的時候,巴西國內一直處於混亂狀態。
巴西最早的時候,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緊接著進入封建帝制獨立之後,葡萄牙的貴族一啊,霸佔著巴西的土地,沿用著過去的奴隸制度。接著軍隊又推翻了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就是由於一戰的遺留問題,世界開始經濟大蕭條時期,巴西的內部也開始混亂不堪,又是政變,又是專權,又是君主立憲的。接著又變成了軍政權。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都結束40年之後,巴西的政府才變成了人民的政府。
三、巴西的經濟地位其實很高巴西的地理環境特別的好,有豐富的地理資源,國內的生產總值也成為了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系。更是全球五大金磚國家之一。是里約集團創始國之一,南方共同市場、20國集團成員國之一。所以巴西在世界的經濟地位還是很重要的。
好想參加巴西狂歡節,你們想去嗎?
Ⅵ 二戰前,巴西的經濟特點是( ),國內資源.資金絕大部分被( )奪走。巴西最西端相鄰的陸上鄰
二戰前,巴西的經濟特點是(單一經濟),國內資源.資金絕大部分被(殖民統治者)奪走。巴西最西端的陸上鄰國是(秘魯)。
Ⅶ 二戰後巴西是如何崛起的
巴西是金磚五國成員之一。而這5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金磚五國覆蓋了亞、歐、非、美4大洲。這5個國家都是新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體體量較大,那麼巴西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農業優勢
在90年代中期,巴西的汽車市場完全開放,並已成為世界第七大汽車生產國。而在巴西空中客機和波音公司,巴西航空公司是全世界民用飛機製造商。
總體來看巴西的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資源的出口,巴西經濟如果是要長期發展,不僅是要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進行結構改革。
Ⅷ 二戰前,巴西經濟最顯著的特徵是單一生產----產品,----不發達;二戰後,加快----化步伐。
巴西二戰之前經濟曾長期把持在殖民主義者手中。單一生產農礦產品、現代工業不發達 是這一時期巴西經濟最顯著的特徵
二戰後的經濟特徵:現代工業迅速發展
(1)鐵礦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最大鐵礦——伊塔比拉露天鐵礦
(2)大力開發水能資源。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
(3)主要工業——鋼鐵、造船、汽車、飛機製造
(4)主要農作物——咖啡、甘蔗、柑橘
重要出口創匯產品——咖啡豆、 蔗糖、橘汁
Ⅸ 巴西的經濟特點
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在大部分時間里巴西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採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532年自葡屬馬德拉群島引入甘蔗後,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就大量生產蔗糖,1650~1700年最盛.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採金狂」延續約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巴西得到「咖啡國」的稱號.1880~1912年是巴西北部的橡膠興旺期,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經濟發展較快.1948~1980年期間,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7%,超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同期,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一個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的農業國逐漸變成工農業國家.
1956~1961年是戰後第一個高速發展期.六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3%,其中工業增長10.7%,農業增長5.7%,運輸增長8.8%.僅用三年多時間在中部高原建成新首都巴西利亞,是一項振奮民族精神的重大建設.
1968~1974年是戰後第二個高速發展期.七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1%,其中工業增11.9%,農業增5.9%,運輸增11.7%,商業增11.0%.繼原聯邦德國、日本經濟奇跡之後,出現了「巴西經濟奇跡」.
1973~1975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特別是能源危機對巴西經濟帶來不利影響.1975~198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降為6.7%.由於外債累累通貨膨脹,國際收支逆差很大,巴西政府不得不採取降低增長速度的「冷卻」經濟政策.
在80年代,巴西經濟可劃分為三個階段:1981~1983年出現空前衰退的局面;1984~1987年經濟調整略見成效,生產水平有所恢復;1987~1989年又出現停滯與衰退.1980~1988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2.8%,其中工業下降2.5%,農業下降0.4%,服務業增長2.2%(其中郵電通訊增10.5%).90年代初巴西工業生產出現了復甦跡象,糧食生產獲大豐收.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戰後四十多年來巴西的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比.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物質生產部門的比重有所下降,非物質生產部門(服務部門)的比重逐漸上升.前者由1949年的52%降為1987年的45%,後者由48%升至55%.在物質生產部門中,工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農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在戰前的1939年,工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農業佔33%:1980年工業佔34%,農業佔13%.1981年巴西政府決定把農業、能源、出口部門置於國民經濟發展的優先地位,力求扭轉困難局面,使國民經濟均衡發展.
巴西由於在二次大戰後,特別是70年代以來,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雖仍屬發展中國家,但卻擁有許多發達國家的特徵.巴西領土廣闊,資源極為豐富,有一定的人口密度,是世界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的國家之一.